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篇(三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篇篇1
一、丰城市乡风文明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1.村级治理立规矩。文明需要制度规定做保障。为了让村庄大小事务有章可循,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我市创新实施村级综合治理“115”工程(1个党群服务中心、1个村级文化建设和搭建农民讲师团、金牌调解室、村民理事会、阳光党务村务窗、群众微心愿5个服务平台),推动全市各镇街、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并吸纳优秀村镇干部、退休老党员、道德模范等组成“农民讲师团”,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宣讲形式传播积极正能量。2018年以来,已举办宣讲活动300余场次,受众达3.2万人次。
2.文化引领树新风。 城市之魂,文以化之。近年来,丰城市坚持文化引领培育农村新风尚。一是家训传出好家风。挖掘收集100个姓氏的优秀家风家训,建成长80米的“优秀家风家训文化长廊”,并通过与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实现万条家训进千家万户,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培育良好家风。 二是村歌唱出好民风。在33个乡镇(街道)、500多个村(居、社区)开展“村村写村歌、人人唱村歌”活动,唱响时代新生活。目前已有200余首村歌诞生。三是村史写出好乡风。开展“写村史走访”活动,强化对优秀历史传承的认同感,让本地人对本地历史底蕴有了深刻体会,在潜移默化中让更多村民对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3.绿色殡改破传统。为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丰城正式出台《加快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实行“五免一奖一补”惠民政策,稳妥有序推进绿色殡改。同时,加快完善殡葬基础设施,实施荣塘老殡仪馆提升改造,规划建设70亩城镇公益性墓地和3052个农村公墓。积极引导农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佛教人士成立莲花关怀团,提供免费各类关怀服务,全市32个乡镇(街道)均实现“第一例火化”。
4.“颐养家园”享幸福。针对农村劳动力外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无人照料,一日三餐难以解决等问题,丰城大力开展“党建+颐享家园”工程,由市财政提供不少于2万元的启动经费和每月2000元保障经费,并鼓励本村民营企业家、本土乡贤、党员干部等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截止目前,已成功在袁渡镇袁坊村、河洲街道邹家村、张巷镇邵坊村、剑南街道南沙社区、梅林镇洪石村、湖塘乡富塘村、拖船镇张家村等10余个行政村开办“幸福食堂”,赢得村民一致称赞。
5.典型带动做示范。学有榜样,做有标兵。近年来,丰城各乡镇坚持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好婆婆、好媳妇、志愿者标兵、文明诚信经营户、好人评选等创评活动为抓手,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以评促创促学,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先后涌现出建新煤矿徐龙宝、洛市镇吴果英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截止目前,全市共有2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位居全省前列。
二、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丰城近年来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群众的期待、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反映在以下问题上:
1.基层干部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不够,没有将其放到应有的位置,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保日常运转上,认为只要抓好综治维稳,乡风自然就会文明;有的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工作没有深入去抓,流于形式,因而效果不明显。同时,少数村干部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上谋划不足、办法不多,没有为精神文明打好物质文明的基础。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农村文体设施和文体活动仍旧无法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许多村集体资金薄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且现有的设施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的成为闲置的资源。
3.少数村民落后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少数村民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缺乏创业精神,特别是个别村民坐等争要思想存在,甘当贫困户,争享低保待遇。有的地方陈规陋习根深蒂固,不良风气滋生蔓延,封建愚昧思想有抬头的倾向。赌博歪风普遍存在,造成好吃懒做等坏习气, 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影响社会安定,同时也影响文明乡风的形成。
4.农村环境卫生有待进一步整治。目前, 我市城乡环境整治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整治后少数村的环境卫生随着时间推移又出现了反复,脏、乱、差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村垃圾清运不及时、禽畜养殖污染严重,门前“三包”难以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形势严峻,整治力度需要不断加大。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意见建议
1.注重产业发展,为乡风文明建设打牢基础。只有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前提下,才能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要结合我市富硒特色,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推进农村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同时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2.注重素质提升,为乡风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农村乡风文明要注重村民思想道德层面和村民素质的提升。要加强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逐步形成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以及良好有序的社会秩序和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要加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引导村民正确面对所处环境,追求高尚的品格,实现自身的价值,进而提升村民素质,不断改变村民落后的思维模式;要创新乡村管理,将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结合”,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唱响主旋律,形成新风尚。
3.注重文化引领,为乡风文明建设营造氛围。要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标语、宣传栏、广播、新媒体等载体宣传乡风文明行为规范,让村民潜移默化的加以理解和应用;要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营造好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发挥农村党组织、共青团、妇代会、老年协会的作用,让党员、团员、老干部、乡村教师等骨干力量带头营造良好的文明风尚;要加强文化队伍培育,丰富文化活动载体,经常性的开展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注重关键环节,让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有序。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镇村基层组织是主导。乡镇层面要在宏观上加强把控,并在微观上统筹谋划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举措和思路,加强对村委村小组的工作指导;村委村小组在治理上要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在服务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群众潜移默化地感受乡风文明成果。其中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抓好环境净化、绿化、美化,努力提升农村环境面貌;二是加大文明乡村创建活动。以秀美乡村建设为主题,继续广泛开展文明村社创建、文明户创建,开展身边好人好事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激发农村活力,深化创建内涵,提高文明素质;三是强化村规民约自治作用。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让灌输式的乡村文明转变为村民自主建设的乡风文明,让乡风文明建设形成机制,成为常态。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篇篇2
移风易俗于民心,文明乡风沐汉阴。为加快推进我县农村文明乡风建设工作,为建设整体脱贫和同步够格的幸福汉阴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在县政协党组的统一安排下,县政协文史办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围绕“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进行了专题调研。3月9日至16日,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带队兵分四路,先后赴宝鸡市千阳县考察学习,深入全县南北两山和川道10个镇的30余个村组、院落实地调研。3月15日,县政协主席史正林同志主持召开了各界政协委员、各方人士、有关部门(镇村)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协商座谈会。本次调研采取外出考察、镇村调研、实地走访、座谈协商等形式,广聚民意、广纳群言、广泛协商,为我县文明乡风建设摸实情、建诤言、献良策,在社会各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形成了委员参与多、部门配合多、调研镇村多、网友热议多、群众期盼多的特点,寻求了建设文明乡风的最大公约数,凝聚了政协协商民主的最大向心力。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汉阴县乡风民俗的现况
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全市乃至全省形成了明显的汉阴特色,总体来看,城镇好于农村、川道好于山区、窗口好于部门,特别是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方面,与当前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普遍。目前,我县农村在婚丧喜事方面普遍存在着讲究排场、盲目攀比现象。农村结婚攀比之风主要体现在四个比:比房子、比车子、比彩礼、比排场。在大办丧事上,有的大讲排场,动辄就是3到5天,一天几十桌酒席,还要做道场、歌舞演出等等。有的家庭老人去世,办丧事听信于风水(道士)先生择日子,在家停丧数日才出殡,耗时费力,污染环境又伤财。这种“大操大办”的现象,已与“勤俭节约、婚礼简朴、厚养薄葬”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不仅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二)婚事“彩礼”负担沉重。在我县农村特别是山区,青年男女订婚除了男方要有新建或装修的新房外,普遍都要给女方一笔彩礼,少则三五万,多则十几万,彩礼大、房子阔、车子好、酒席多就觉得有面子。如在漩涡镇堰坪村座谈中,村干部介绍到,他们村女方索要彩礼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天价彩礼掏空了不少贫困家庭多年的积蓄。因此,“啃老”并相互攀比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不少农村青年因为家底子薄拿不出彩礼而成为“剩男”。这种错位的婚恋观,助长了婚嫁论财的风气,极易误导农村青年形成“重利轻义”、一切向钱看的错误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人情宴”名目繁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而来名目繁多的“满月酒”、生日宴、升学宴、乔迁宴、生病慰问礼、“接风宴”、“升迁宴”等“人情宴”,让农村群众应接不暇、疲于应付。调查中据群众反映,山区普通家庭平均每年都要送出礼金1到2万元,有的群众吃着低保、借债也要“撑面子”,使传统礼仪和表达亲情、友情的方式严重变味,好像不随礼恭贺就不能表达亲情、友情,“人情宴”演变成“人情债”,“人情债”苦不堪言!
(四)“赌博风”屡禁不止。由于农村文化活动较少,“人情宴”名目繁多,加上“喜事”战线较长,就为部分群众提供了“玩和耍”的场子,久而久之,打牌就上升为赌博,小赌变成大赌,大赌变成聚众赌博,有的甚至借钱赌博,赌注从几元到几百的都有,打牌赌博摇身一变成为了农村的日常文化活动。据调查,春节期间赌博更甚,成了农村青年互相交流的普遍方式,牌桌上的“票子”成了有没有挣到钱的最直观“证据”,有的年轻人辛苦一年挣的钱一个春节就输完了。赌博之风日甚,其危害不仅是输光钱的问题,还会引发亲情悲剧,增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当事者有苦难言,群众深恶痛绝,社会反映强烈。
(五)封建迷信蔓延滋长。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人们习惯于遇喜事大事就要“看日子”、“看风水”、“算一卦”,加上农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等多重因素,使得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有所抬头。在农村中,不论哪个家庭有人去世,几乎都必定做道场,以封建迷信形式治丧;逢年过节,升迁嫁娶,动土建房、开业庆典必定请风水先生或算命先生,有的甚至修庙宇、供神灵,这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断侵蚀和禁锢群众的思想,使农村群众难以树立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观念,阻碍了农村群众向上向善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
二、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脱贫攻坚过程中扶贫先扶智(志)必须攻克的难点。当前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陈规陋习顽疾尚存,乡风文明缺乏形成氛围。据调查走访,我县农村文化生活不够丰富,还停留在传统宣传模式上,贴近农村实际,寓教于乐、易于群众接受的宣传阵地不足,农民闲暇之余打牌赌博的情况较为普遍,而且呈现出越是山区,打牌赌博的频率和赌资越大,“大操大办”的风气也越盛行的现象;小打小赌带来的好吃懒做,以及“大操大办”带来的攀比浪费等陋习严重影响文明乡风的形成。
(二)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乡风文明缺乏硬件基础。相对于千阳县村村可见的村史馆、村规民约墙、百姓大舞台、乡风文明一条街、十大孝子展示墙、婚丧嫁娶节俭倡议宣传栏等,我县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虽然有的村建设了农村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和广场等,但大部分农民缺乏高雅的生活情趣,镇村也未对现有资源加以高效利用,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乡风文明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三)村容村貌亟待改善,乡风文明缺乏必要条件。尽管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并没有随之养成,生活陋习与生活条件的改善不相适应,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公共卫生成为村容村貌的新问题,尤其是垃圾乱扔、柴草乱堆、污水乱泼的“三乱”现象随处可见,污染了农村环境,其次是绝大多数村无公厕、无专门环卫人员,农村公共卫生环境堪忧,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刻不容缓。
(四)常住人口结构改变,乡风文明缺乏建设主力。调查数据显示,我县有7.8万以上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占农村人口的30%以上,占农村劳动力的50%以上,而这些人口都是村里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壮年,村里留守的常住人口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等“3、6、9”人员。外出打工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所在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削弱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使乡风文明建设缺少了主力军。
(五)贫困现象依然存在,乡风文明缺乏保障机制。有贫困就不是真正的文明。我县计划2020前摘掉国家贫困县的帽子,届时将有6.3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但现有社会低保体系覆盖面有限,在农村的覆盖率低,救急救不了穷,还不能彻底改善农村孤、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的处境,需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予以解决。
(六)乡规民约流于形式,乡风文明缺乏有力推手。我县农村“一约四会”(乡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建设不够健全、不完善。个别村和社区即使制定了乡规民约,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也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尽人意,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转变不彻底,尚未形成鲜明导向。千年风俗一朝改,思想转变是关键。部分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只是软指标,效果不是立竿见影,没有将其放到应有的位置,号召的多、落实的少。有的党员干部从观念上没有带头转变,从行动上没有带头践行,对“大操大办风”、“赌博风”、“攀比风”等不正之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习以为常,有的甚至将其作为牟利手段,不仅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还助长了歪风邪气,在农村没有树立“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的鲜明导向,没有形成文明向上的新风尚。
二是宣传教育不到位,尚未形成浓厚氛围。由于宣传教育没有一个全盘、系统的整体部署,职能部门之间、部门与镇村之间各自为阵,力量分散,资源整合不够,致使部门作用发挥不到位,乡贤文化体育组织几乎空白,大部分镇村文化中心没有起到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宣传教育“重城镇、轻农村,重川道、轻山区”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内容贴近农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没有经常开展,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一支不走的宣传教育工作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三是示范引领不深入,尚未形成有力带动。由于像沈氏家训、身边好人评选、道德模范表彰、志愿服务活动等活动在农村开展的不够广泛深入,还未实现由点到面的纵深推动,没有形成点对面的有效辐射,加之“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模式尚在逐步推进过程中,先进文化和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先进示范、典型引路”的带动效果不理想。
四是制度平台不完善,尚未形成有效机制。去年以来,中省市先后就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印发了意见,县上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在推进移风易俗上做了大量工作和积极探索,但由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善、务实管用制度和运行机制,“执行弱化、效果淡化、泛化、推进虚化”的现象还仍然存在,乡风文明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尚未形成。
五是部门配合不密切,尚未形成工作合力。由于有些工作没有延伸到最基层、服务到最基层、落实到最基层,仅靠村“三委”班子一方推动,村民自治对乡风文明建设乏力,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尚未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久久为功的工作合力,没有打通乡风文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处于“上热下冷”的状态,难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全覆盖和持续发展。
六是监督考核不精准,尚未形成内生动力。由于尚未建立“主体明晰、职责明确、制度完善、奖惩分明”的监督考核机制,抓住管人、管钱、管事三个重要环节,各镇各部门建设文明乡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基层党组织和老百姓的主体活力、内心愿望、首创精神没有充分激发出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没有形成。
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剖析原因,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牢牢抓住学习贯彻市委《关于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带来的新契机,在借鉴兄弟市县经验的同时,结合县情民情特点创新实践,以“党建+”系统思维为引领,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群众主体、典型引领、上下联动”的工作原则,坚持“破立并举、软硬结合、建管并重、抓点带面、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按照“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完善‘一约四会’、补齐三块短板、推进四个行动、依托五大载体,做到‘五有五动五纳入’”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破、立、治、管、效”五个环节,着力落实县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法治+德治”的“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模式,着力打造“党建+新民风”,汇集全县广大干群的智慧和力量,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力争“一年初见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成新风”。
(一)抓住“关键少数”刹歪风,围绕“一条主线”树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文明乡风的重要内容。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一要勇于“破”陋习,紧盯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依法依纪狠刹“大操大办”、“打牌赌博”、互相攀比、借机敛财等不正之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列,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社情民意的建言者、文明新风的推动者、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人文汉阴的传播者,让新观念、新规则入耳入脑入心,带动村风民风向上向善;二要善于“立”新风,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坚持正面引领、典型示范、持续深化、整体提升,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活动,以“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的随礼标准、酒席规模等进行合理界定,激活传统道德力量和村民自治意识,逐渐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准则,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村民主动转变观念思想,从根本上带动农村“民风”的转变,形成“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让广大群众感悟认同主流价值观,让每个人都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受益者。
(二)突出“两个重点”建机制,完善“一约四会”强管理。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突出抓好“机构+制度”这两个重点是关键。建立运转高效的协调领导小组,出台县委《关于大力推进全县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常态化推进新民风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尤其要发挥好“一约四会”作用,加强基层的“管与治”。制定“乡规民约”应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遵循“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宜于落实”的原则,切忌“千村一面”和“假、大、空”。建立完善“四会”,特别是红白理事会应达到“五有”标准,即有统一配备的场所、有专项使用的经费、有纳入公益岗位的人员、有务实管用的制度、有内容健康的活动(民政部门统一配备活动板房,把工作人员纳入公益岗位)。同时要充分发挥“三线两化一平台”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深入开展“说论亮”道德评议等活动,引导村级群众自治组织发挥引导作用,不断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真正把规矩立起来,让风气正起来。
(三)补齐”三块短板”筑基础,推进“四个行动”提素质。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必须坚持“硬条件”和“软环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阵地建设长效化。乡风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过程,补齐村容村貌“脏乱差”、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乏力、贫困现象尚存这“三块短板”,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阵地,为乡风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手抓宣传教育常态化。移风易俗,教化先行。紧紧围绕文化场所建设、身边好人评选、文明家庭评选、志愿活动“四个行动”,接通“地气”改善宣传方式,利用现代科技创新宣传载体,结合“3、6、9”人员特点,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新民风”等主题教育,把文明新风吹进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感染一个家庭,带动一个院落,辐射一个村组,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让每个人每个家庭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使移风易俗、文明新风融化在心灵深处,落实到行动之上,体现在细微之处,融入到生活当中,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
(四)依托“五大载体”抓亮点,落实“五有五动五纳入”带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革新、不断积累、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从点到面的积累,从量到质转变。一是抓点示范求实效。依托文明村镇创建、‘三线两化一平台’、好家风好家训、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等“五大载体”,尤其要用好用活“沈氏家训”这个“杰出代表”,选择城关三元、涧池枞岭、平梁界牌、蒲溪集镇、双乳三同等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社区),培育亮点,试点先行,尽快形成可借鉴、能推广的经验,以家风带党风促政风正民风。二是以点带面齐推进。在亮点引路的基础上,要对照“五有五动五纳入”的标准,“五有”即有组织牵头、有宣传引领、有制度管人、有专人服务、有监督考核,“五动”即政府主导强力推动、教育宣传全面鼓动、党员干部力行主动、身边好人教化感动、抓点示范全力带动,“五纳入”即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纳入基层党风廉政考核、纳入“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模式考核、纳入评先树模考核,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全面推进我县新民风建设。
春风化雨润心田,文明之花灿汉阴。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系统工程,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实践,每位公民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应当做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倡导者、建言者、推动者、践行者和传播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诚、孝、俭、勤、和”文明之花开遍汉阴的每个家庭每个村落。
(汉阴县政协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专题调研组)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篇篇3
“目前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天价彩礼的问题、人情比附、婚丧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在蔓延在盛行,成为了农民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和操心事,人人都对此很厌恶”,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的一席话道出了当前在广大农村推进乡村治理,培育乡风文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方面的总体要求中,乡风文明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可以说没有乡村的乡风文明,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明确要求,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2019年7月,笔者到村任职以来,紧紧围绕“培育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治理”这一主题,通过“一月一走访”、“一月一大清扫”、召开屋场夜话会、“三零”村民小组建设推进会、社区“两委”班子座谈会、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人居环境讲评会、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社区党员、群众家中走访调查百余次,并做了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青泉社区背景情况
青泉社区位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成桥中北部,宁横公路23公里处,地处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树叶状,由原福泉村与青林村合并组成,是镇人民政府的驻地村,距长沙市区60公里,宁乡市区20公里,村域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2838亩,辖21个村民小组,共1168户,常住人口4755人,村党组织设党总支部,下设5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全村党员共233名,党员平均年龄53岁。
青泉社区原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乡村,2014年村域煤矿关闭退出后,遗留问题众多,社情民意相对复杂,信访人员较多,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难度相当大。过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闹访、缠访、上访人员持续不断。近半个世纪的采煤历史,农田、道路、房屋斑裂、生态遭到破坏,无生态资源优势;过去青泉社区有多个煤矿,煤矿关闭退出后,由于历史原因,一些群众的房屋塌陷并未得到补偿,存在一部分群众到市、省上访的现象。
二是“民不知官所为,官不知民所想”的现象普遍,村干部与群众拉家常少。一直以来,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群众总觉得村干部每天坐在办公室,喝杯茶、看个报纸、到镇上开个会,每月领几千元工资,到底为我服务了什么?国家划拨的修路资金不是有吗?为什么还要我捐钱?而村干部也在想,明明想在你组硬化一条路,你家门口安装个路灯,路两边种点观赏型植树,有些围墙为什么就拆不得?种种导致了“民不知官所为,官不知民所想”。
三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在婚丧喜事方面普遍存在着讲究排场、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现象。结婚攀比之风主要体现比房子、比车子、比票子、比彩礼、比阔气。在大办丧事上,有的大讲排场,动辄就是3到5天,一天摆几十桌酒席,邀请左邻右舍参加,还要做道场、歌舞演出、悬挂拱门气球等等。有的家庭老人去世,办丧事听信于风水(道士)先生选择所谓“吉日”,在家停丧数日才出殡,既耗时又费力,既污染环境又伤财。这种“大操大办”的现象,已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婚礼简朴、厚养薄葬”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不仅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也对社会风气造成极大破坏。
四是婚事“天价彩礼”负担沉重。青年适婚男女订婚除男方要有新房外,普遍要给女方一笔彩礼费,少则三五万元,多则十几万、几十万,彩礼高、房子阔、车子大、酒席多就觉得倍有面子。如在青泉社区某组座谈中,村干部介绍到,个别女方索要彩礼甚至达30万元以上,“天价彩礼”掏空了不少家庭多年的积蓄,导致“借钱”娶亲,甚至“网贷”娶亲。婚事“天价彩礼”相互攀比正在演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不少农村适龄青年因为家底子薄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彩礼而成为“大龄剩男”,这种“盲目攀比”严重错位的婚恋观,不仅助长了婚嫁论财的不良风气,还容易误导农村青年形成“重利轻义”、一切向“钱”看的不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是“地下六合彩、聚众赌博、麻将风”屡禁不止。由于农村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各种人情宴”名目繁多,加上“喜事”举办时间较长,就为一部分群众提供了“聚众打牌”的温床,久而久之,打牌就上升为赌博,小赌变成大赌,大赌变成豪博,有的人甚至借钱赌博,赌注从几元到几百元的都有,打牌赌博摇身一变俨然成了农村的日常“文娱”活动。经调查,临近春节及春节期间,打牌比以往更严重,仿佛成了农村青年交流的普遍方式,桌牌上的一叠叠“人民币”成了大家有没有挣到钱的最明显的“证据”,有的年轻人辛苦一年挣的钱一个春节就输完了。走访时,我曾经听到一位老人这样说到:“花20块钱押中能得800块,一个月不用干活了,花200多块钱押中得8000块,一年不用干活了,长这么大,我还从没见过天底下有这样的好事!”不难看出,赌博之风日甚,其危害不仅是输光钱、动摇农民勤劳致富观念的问题,极易引发亲情悲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大大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当事者有苦难言,群众对此深恶痛绝,社会反映强烈。
六是“人情宴、三朝酒、三宴”各种名目繁多。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而来名目繁多的“满月酒、三朝酒、生日酒、升学宴、乔迁宴、接风宴”等宴席多了起来,让群众应接不暇、疲于应对,群众已谈席色变。本来摆酒请客,应是人情味的体现,但随着礼金越来越重,浪费越来越多,本为了人情往来加深关系的酒席变了味。调查中据了解,普通家庭平均每年送出人情礼金是1到2万元,有的群众吃着低保、借债也要“撑面子”,甚至有的群众为了多收礼金,提前给长辈过寿,然后几个儿子轮流请客等等现象使传统礼仪和表达亲情、友情的交往方式变了味,好像不随礼恭贺就不能表达亲情、友情,群众“人情味”渐渐演变成人人厌恶的“人情债”,“人情债”苦不堪言。
乱必思治,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青泉社区“两委”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坚持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下,从本村实际出发,结合村民思想观念变化的趋势,通过采取完善居民公约来约束、倡导健康文化生活来疏导、用文明劝导来引导、创新推行“功德银行”、“大成清风之星”评选表彰激励平台、推动以“村民零信访、邻里零纠纷、建房零违章”为核心的“三零”村民小组创建、建立屋场召集人制度,激发自治动力等富有特色的方法措施,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治理,初步实现了在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等方面的阶段性转变。
2019年以来,先后获得“先进村社区”“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成功助推大成桥镇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湖南省文明镇”的烫金荣誉,相关经验先后在今日宁乡、宁乡电视台、长沙晚报、红网时刻、人民日报等媒介进行报道。
▲刊载于《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7日 1版
二、青泉社区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一)主要做法
对于大成桥镇青泉社区而言,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借鉴,“如何培育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治理?”成为摆在青泉社区面前一系列现实问题。近年来,社区坚持党对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协同发力,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极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和水平。
一是用居民公约来约束。一是完善居民公约,把反对天价彩礼,抵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重要内容写入居民公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提倡喜庆事宜不挂拱门气球、不燃放烟花爆竹、不动用过多邻里乡亲帮忙,充分发挥村(居)民议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将有威望、办事公道、责任心强、热心服务的党员群众代表吸纳为“四会”成员,强化居民公约的遵守和落实。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通过宣传栏、广场LED电子屏等形式广泛宣传,为全社区人民提供鲜明价值导向和基本的道德遵循。对不赡养父母、闹无原则邻里纠纷、恶意诉讼、党员信访和群众越级信访等现象,运用自治组织的方式进行合理规劝和约束,情况严重者进行负面曝光和实行邻里帮教,营造浓厚氛围,提高群众对推动移风易俗的认知认同。
▲用居民公约淳化民风
三是根据居民公约,动员党员干部群众签订移风易俗倡议书。原则上除婚丧以外不允许操办其他酒席,除亲属以外无人情往来,丧事不请乐队、不沿途抛洒纸钱、不燃放烟花鞭炮。通过党员干部签定承诺书带头示范、对违规操办和违规赴宴者通报批评、村干部私车上装上小喇叭随时宣传广播等办法,狠刹大操大办和人情居高不下的歪风陋习。全村农民的人情负担由原来的每户年均1.8万元减少到现在的年均不超过1万元,一场丧事的开支由原来8-10万元减至现在的不超过3万元,预计全年可为全村1400多个家庭节省礼金开支1500万元以上。
▲入户签订移风易俗倡议书
二是倡导健康文化生活来疏导。一是疏堵结合,村域范围麻将馆全面清零。动员社区15家经营性棋牌室业主全部签订自愿退出承诺书,自愿上缴麻将机56台,村域范围内经营性麻将馆全面清零。关闭麻将馆,禁绝部分庸俗的娱乐活动后,社区群众自发先后成立了20多个广场舞队伍,由“两委”统一采购广场舞音响数十台,免费发放至社区村民屋场,引导社区群众弃“馆”从“舞”参与各类文体活动,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二是广泛开展“三零”村民小组、新乡贤、好婆媳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利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榜样的引领和社会舆论以及公众评议的力量,针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进行评议和劝导,曝光不文明现象,弘扬时代新风;组织村组干部和社团力量重点开展社区麻将馆带彩赌博,参与地下六合彩、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等乡村陋习专项整治;加大社区禁毒、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及时调处化解民间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健康青泉建设。三是深入开展“四联五到位”民情大走访活动。通过每月组织村组党员干部走访群众、召开屋场夜话会和“青泉微宣讲”的持续推送,“我是青泉人,我为青泉好”的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无论是突发事件、还是日常的网络自媒体和坊间议论,青泉人大都能做到理性对待、明辨是非,不信谣不传谣,基本没有负面舆论传播扩散,群众和乡友众口一词为家乡点赞。
▲收缴麻将机现场
▲群众广场舞活动蔚然成风
三是用文明劝导来引导。一是成立凝成文明劝导服务中心青泉分中心,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培树表彰先进典型,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通过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劝导、垃圾分类入户宣讲、环境整治主题实践、经验交流风采展示等活动,致力于建成“我为青泉添光彩,青泉因我更文明”的文明理念传播教育基地,吸引和带动更多群众改变陈旧思想观念,提升民众文明素养。二是对社区主集镇沿线“三乱”现象进行整改。组织党员、村组干部和文明劝导员对垃圾乱放、广告乱贴、线路乱捆等现象进行全面清理。三是深度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文明出行”整治行动。组织全村广大党员、村组干部和志愿者对社区主要干道乱停车辆发放违停告知书,并在交通路口对不戴头盔、黄红灯、不走斑马线、不系安全带等行为进行文明劝导。
▲文明劝导员入户宣讲婚事新办推进移风易俗
四是用“功德银行”积分来激励。一是打造“储蓄罐”。以村(社区)为单位设立“功德银行”,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功德银行”行长,从法治、德治、自治等方面明确评分细则,一月一公示,倡导行善积德、互助奉献的功德精神,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营造“好人好事人人做、典型事迹人人评”的良好人文环境,树立“有功者有位,有德者有得”的崇德向善乡风。二是建好积分本。积分以个人自主申报为主,群团协会、公益活动组织方、相关部门单位和他人推荐为辅,经银行理事会审核后按时登记。
三是设立功德榜。银行理事会每月定期根据村民功德银行账户积分情况,通过广播、微信群、电子显示屏、重要会议等进行公示公布。积分可按照1分兑换1元等值兑换实物的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可年度兑换清零,也可持续累积。对年度积分排名靠前的另行表彰奖励,并作为推荐“优秀共产党员”“大成清风之星”等荣誉的重要依据。去年以来,以社区为单位设立“功德银行”,以户为单位发放功德银行存折1168本,积分超过6000分。
▲村民挣到银行积分后喜笑颜开
▲村民拿着功德银行存折到超市兑换物品
五是用先进榜样来引领示范。学有榜样,做有标兵。一是持续开展“大成清风之星”青泉片区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广泛发动,深入发掘,每年在本片区普通群众中评选6名左右的清风正气典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身边事感染身边人。进一步发挥“大成清风之星”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村人民群众纠陋习、树新风、扬正气,进一步推动形成崇廉尚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开展“美丽家庭”评比活动。对表现好的示范户进行表彰,适当给予物资奖励,充分激发群众自主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三是坚持以大成清风之星等创评活动为抓手,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以评促创促学,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涌现出陈桂先、陈梦良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截止目前,全村共有18人荣登“大成清风之星”光荣榜,位居全镇前列。
▲第二届“大成清风之星”颁奖典礼
六是用志愿服务来填补。一是畅通“网格+社团”的协调联动机制。依据村民小组将全村划分为21个治理网格,由巾帼风采志愿服务队会员、妇女组长担任网格管理员,负责及时收集上报需要触发社团服务的事项信息,并为社团提供引路、反馈、评价等附加服务。相关事项按照“1+1”的机制处理,即网格管理员在1天内上报问题信息,社团在1天内解决到位,实现“一员采集、联动处置”,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一员采集 联动处置
二是搭建“1+7”的社团组织。立足村域实际,成立志愿者协会、凝成文明劝导服务中心、惠成平安服务中心、社会禁毒协会、围鼓戏协会、工商业联合会、巾帼风采志愿服务队等8个社团组织青泉分中心。其中,志愿者协会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统筹工作,广泛吸纳社会群众参与,目前已发展会员176人;其余7个社团组织因其服务的专业性,主要吸纳在群众中威望较高、组织协调力较强、具有相应履职经验的人员加入,人员构成相对稳定且少而精,有成员128人。
▲成立1+7社会组织
三是开展“订单化”专项服务。结合村域当前工作重点,按照党委政府要求和群众的多元化需求,采取群众吹哨、任务指派、自愿领办等多种方式,广泛参与到全村破除乡村陋习、破除发展瓶颈、破除责任边界的“三破”行动之中。惠成平安服务中心牵头承接零上访、零事故、零发案的“三零”善治村创建,2019年巡逻396人次,调处纠纷矛盾67起,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5起,全村民间纠纷发生率和刑事案件发案率以两位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惠成平安服务中心全面宣传、多措并举,率先在全省劝退关闭辖区所有经营性麻将馆,打造了全省唯一一个零营业性麻将馆社区。青泉社区原有经营性棋牌室15,麻将机56台,在麻将棋牌室劝退关闭之前部分村民长期泡在里面,导致妇女不顾家、劳动力不就业、老人不带孩子,甚至安全事故频发。针对这一陋习,惠成文明劝导服务中心主动担当,积极探索稳妥有效的办法。通过组织棋牌室业主座谈,入户宣传教育等方式,最终制定了一个既能让棋牌室业主基本接受又能实现长效治理的方案。一是惠成平安服务中心青泉服务站联合镇派出所驻村辅警组建巡查队伍开展日夜巡查,一旦发现有违规经营棋牌室从事打牌赌博活动的棋牌室,坚决没收赌博工具并教育参与村民。二是鼓励经营性棋牌室业主自动退出经营,对通过劝导自愿退出经营并上缴麻将机的棋牌室,视麻将机的新旧补助每台麻将机500至800元不等。三是与本村规模企业积极对接,为没有就业门路的棋牌室业主和其他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一般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四是联合大成桥镇凝成文明劝导服务中心青泉分中心10余名文明劝导员组建专项劝导组,走村入户开展文明新风劝导,特别是劝导老年妇女要将重心放在照顾孙儿孙女上,避免发生意外引发家庭矛盾。全村15家经营性棋牌室业主全部签订了自愿退出承诺书,自愿上缴麻将机56台,此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点赞,积极参与全面健身和环境卫生的群体日渐增多,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麻将机集中销毁现场
七是以美丽屋场建设凝聚人心。通过屋场夜话会宣传动员,全村21个村民小组细分为32个屋场,选拔了40多名热心村级公益事业的屋场召集人,义务牵头组织群众开展自治工作。一是动员群众以“三个三分之一”模式筹资酬劳,推动美丽屋场建设全面铺开。组织动员群众筹资、在外乡友捐资、村以奖代补共同投入的“三个三分之一”的模式全域推进美丽屋场建设,发动群众自筹资金250余万元,自主拆除围墙30余座,义务投工600余个,成功催生5个美丽屋场竞相绽放。青泉社区儒安屋场、泉塘湾屋场、合草屋场等屋场获市级媒体宣传推介。
▲群众踊跃捐资建设美丽屋场
二是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社区环境提档升级。坚持党员带着群众开展“一月一大清扫”,活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月村组党员干部至少到村组开展一次大清扫活动,出台相关奖惩措施,截至目前,已持续开展一月一义务大扫除活动24次,实现由党员干部带着群众干向屋场召集人组织群众主动干转变,社区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近年来,青泉社区先后获评“大成桥镇先进村(社区)”。
▲“一月一大清扫”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三是开展卫生评比,进行人居环境“红黑榜”公示,以先进促后进。探索实施环境卫生每月一评比一红黑榜公示制度,组织开展“全民捡、全民拍、全明清”活动,进行“我家最美·我院最亮”示范户和卫生检查评比活动,按照庭院美、绿化美、周边美的“三美”标准,每月一次对全村21个村民小组和驻社区部门单位等环境卫生进行实地检查,现场打分,截至目前,通过微信公众号、美篇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社区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17期,以正面激励和反面曝光相结合的方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屋场建设。
▲屋场夜话会现场
(二)工作成效
(一)乡风文明实现“四无”
一是村域范围无经营性麻将馆。当前,全村15家经营性棋牌室业主全部签订了自愿退出承诺书,自愿上缴麻将机56台,群众弃“馆”从“舞”靡然成风。二是婚丧嫁娶以外无酒席。通过宣传引导和文明劝导,干部群众自觉遵守只举办婚丧嫁娶酒席活动的规定,积极响应关于禁办生日、乔迁、升学、乔迁、参军等酒席活动的号召;社团组织定期进行摸排与统计,婚丧嫁娶节俭办理、婚丧嫁娶以外禁办酒席已成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三是邻里之间无礼金往来。通过宣传引导和文明劝导,群众自觉做到婚丧嫁娶酒席期间不收受非亲属礼金。据统计,全村仅婚丧喜庆事宜就为群众减轻费用负担1500万元,红白喜事不燃放烟花鞭炮,非亲属之间不收送礼金已经蔚然成风。四是功德银行积分无空白。以家庭为单位每人发放一本功德银行存折,每个家庭存折上面均有活动积分,公众参与功德善举蔚成风气。
▲镇村干部和劝导员入户劝导婚事新办
(二)乡村治理实现“四不”
一是干群关系不紧张。通过干部联组入户,开展细微贴心服务,干群关系显著融洽。二是矛盾纠纷不上交。当前处理一般矛盾纠纷,村联组干部及社团同志可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已成为当前青泉社区的真实写照。三是项目建设不受阻。全村在征地、拆迁、修路等项目建设上,群众积极拥护支持并为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提供最佳环境,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四是公众参与不缺位。广大群众通过筹资酬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全村各项事业建设,社会氛围持续向好,公众参与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的热情高涨。
三、经验启示
青泉社区通过运用“七大”举措,实现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四无”和“四不”显著成效,为其他地方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发展理念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一是社区“两委”高度重视,把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当成一号课题来研究和对待。培育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治理是一个时代命题,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但青泉社区运用多个创新方式,在宁乡市可谓是“开创先河”之举,无经验可学;只有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时刻意识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重担,才能彻底摒弃“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错误认识,跳出守摊子、混日子、为官不为的怪圈,有激情、有定力、有办法创新推进工作。
二是把群众组织发动起来,是推动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力量源泉。党和政府的每一项政策,能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认可,直接关系到政策的生命力。当前,广大农民一方面放弃在家打麻将或见到负面消息就发到网上,无疑是困难的。在沟通过程中,青泉社区“两委”干部坚持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以实打实、面对面的工作作风,宣传政策、答疑释惑。“两委”干部“5+2”、“白+黑”,连续60多天上门做工作,组织大小会议100多个,各项决议都民主表决,由农民自己做主,让群众真正认识到,“两委”干部是贴心的为村民利益着想,村上定下的事应该支持。青泉社区的实践证明,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做不好工作的人。群众总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村组干部不谋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引导群众去做群众工作,党委政府的决策就能落地生根、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三是开展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需加强党支部保垒引领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青泉社区深刻认识到农村各项工作的推进,关键在于于基层党组织作用能否有效的发挥。青泉社区党总支紧紧围绕抓党建、聚合力、淳民风、优治理、促发展,切实增强党组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党员与群众结对帮扶机制,让党员在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屋场建设中思想带头通、协议带头签、工作带头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发挥。实践证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公、廉、强、勤”成为村级基层党组织的鲜明印记,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地方百姓的“领头雁”和“主心骨”,带领群众和依靠群众创造性开展工作,才能确保支部起作用、群众得实惠,才能不断锤炼一级基层党组织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才能大力推进农村社会的长远发展、促进农村基层的长治久安。
四、存在不足及原因剖析
近年来,青泉社区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虽取得很大进步,但与群众期待、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是社区历史负债多,集体经济薄弱,资金短缺,尚未形成内生动力。近年来,尽管青泉社区的村集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本村经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专门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倡导树立文明新风方面的资金投人十分有限,致使开展新时代文明创建活动、美丽屋场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等工作不同层度受到影响,同时,少数村干部和“两委”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上谋划不足、办法不多,没有为精神文明打好坚实的物质文明基础。
二是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转变不彻底,认识不深入不到位,尚未形成思想合力。千年风俗一朝改,思想转变是关键。部分基层干部特别是主要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平常把主要时间工作精力都放在保证村部日常运转上,有的干部简单认为只要抓好综治维稳,乡风自然就会文明;有的则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无绩效考核扣分,效果不是立竿见影,没有将其放到应有的位置,号召的多、落实的少;有的党员干部从观念上没有带头转变,从行动上没有带头践行,甚至不敢得罪、不愿得罪乡里乡亲人,对“大操大办风”、“赌博风”、“攀比风”等不正之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习以为常。近年来,基层作为上级考核迎检的重点对象,村干部承担着接待上级领导检查、做台账、写材料等各项紧急任务,村组干部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则搞乡风文明建设的时间和精力难免跟不上。
三是“一约四会”流于形式,宣传阵地建、管、用不完善,尚未发挥应有作用。目前农村一些文化体育设施和文化体育活动仍无法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村集体经济薄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且现有的设施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成为闲置的资源。社区“一约四会”(乡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社会禁毒协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建设不够健全、不完善。个别组即使制定了乡规民约,也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流于形式,效果不尽人意,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先进榜样的示范引领不深入,尚未形成有力带动。由于像“榜样的力量”身边好人评选、“大成清风之星”道德模范表彰、“六化”社团织密善治网络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在组内开展的不够广泛深入,还未实现由点到面的纵深推动,没有形成点对面的有效辐射,加之“支部扎桩 社团知网 三员共治”基层治理模式尚在逐步推进过程中,先进文化和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先进示范、典型引路”的带动效果不理想。
五、下一步对策和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打牢物质基础。只有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前提下,才能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要结合本地政策和资源特色,积极培育蔬菜、水果合作社、龙虾养殖、烟叶生产、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推进农村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二是加强干部教育,统一认识思想,形成工作合力。乡风文明建设不仅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更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光荣工作,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镇村基层党组织是主导。镇级层面要在宏观上加强教育和把控,并在微观上统筹谋划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举措和思路,结合工作实际,定期给村组干部上党课和思想教育课,把党课开到田间地头,出台专项方案,把乡风文明纳入对村考核中,加强对村“两委”、村民小组的工作指导;村“两委”、村小组在基层治理上要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在服务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群众潜移默化地感受乡风文明带来的环境、经济等实实在在的变化成果。
三是完善相关制度,发挥乡贤作用,阵地建管并重。完善“一约四会”制度,制定制度后,重在严格执行,不能以其它“借口”让制度成为一个“摆设”;要把农村文化宣传阵地的建设、管理、使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聘请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发动起来,聘请担任本村文化广场管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文化中心讲解员、“一约四会”监督员等;要把文化广场、书屋等设施充分利用起来,增加象棋、健身器材、各类书籍等文化器材、书籍,加强监督实施、加强管理,规范开放时间,提高农村公共设施资源利用率。
四是加强平台宣传,注重文化引领,营造舆论氛围。结合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利用村(社区)电子显示屏、户外公益广告、宣传栏、村村响喇叭广播、微信公众号、小视频、抖音新媒体等载体等线上线下多种载体,设立移风易俗专题专栏,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真正使文明新风入脑入心。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营造好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党组织、共青团、妇联巾帼力量、老年协会的作用,加强文化队伍培育,丰富文化活动载体,经常性的深入村组开展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
作者简 陈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