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篇一
武汉出生、香港求学、非洲当志愿者、上海工作……来到铁牛村之前,30岁出头的范文昊从未长期在农村生活过,可谓地地道道的城里人。如今在铁牛村,她的日子过得特别清静、惬意。
“一直以来对乡村很向往,喜欢新鲜的水、食物、空气。”范文昊说,“于是就在留意有没有合适的乡村可以居住和工作,机缘巧合,最终选定了铁牛村。”
在铁牛村的村道上,不时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在村中散步,也能看到带着“粤a”“沪a”牌照的外地车辆行驶而过。如今铁牛村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年龄跨度从“60后”到“90后”的50余名“新村民”长居,另外还有300余名候鸟型“新村民”,不定期来村里居住。
铁牛村的会客厅——丑美生活馆里,有一面“人才墙”,上面有每一位“新村民”的头像。“这么多人生活在乡村不容易,他们把乡村当作安居乐业的方式、创造事业的机会。”施国平说。
施国平曾经做过乡村规划的蒲江县明月村,现在已从昔日的贫困村变为“明星村”。“明月村走出了一条乡村发展的新道路,推动了乡村振兴,但还是有些局限性值得思考。”施国平说,如何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真正融入到乡村生活,“我们这些铁牛村的‘新村民’把自己当成了研究对象,如果能安居乐业,就能探索出一种人才落地乡村的机制,成为创业的基础。”
铁牛村位于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内,以丑橘产业为支撑,村镇合并之后,有了平方公里、12300亩果林鱼塘。施国平认为,这里是探索城乡融合最好的试验场。铁牛村的内环线包围着一圈生态农业产业园示范区,其中36亩果林分属于9户农民。在这里,新老村民成立的村企联合体,将整体租赁这些物业,形成一个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通过整体规划实现整体的建设与运营。
在人才墙的另一个区域,是3000余名老村民代表的头像。“我们每个老村民都是股份经济联合社的股东,每年可以有分红。”陈飞说,2017年以前,她家里的收入来源只有丑橘种植,“新村民”入驻后,业态更丰富,产业链更完整,她成为“铁牛妈妈”餐食服务队的一员,兼职厨师时还有劳务费,她还是村上旅游合作社的讲解员,“收入渠道比以前更多了,家庭收入也有大幅增加。”
“丑美生活馆”原本是村里的一栋废弃小楼,“新村民”来了之后,就将它利用起来,进行精心打造。一楼的公共会客厅用于平日的会议、论坛、接待等活动;旁边是一个对外营业的餐厅,“新村民”在这里将本地菜品改良升级,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打造出一道道乡土创意菜;二楼设置了亲子活动室、文创工坊、咖啡茶饮休闲平台等空间,充满浓郁的现代艺术气息。
周末的亲子讲堂、英语课、剪纸培训等教学,让老村民耳目一新。“去年举行的‘丑美生活节’,全村来了3000多人参加,好不热闹。”铁牛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帮淼说,“‘新村民’带来的新观念和生活方式,都是大城市才有的。”
27岁的铁牛村村民曹彬洋原来在镇上开了家火锅店,听说村里的变化,便回来加入了餐厅的运营,“每个月工资五六千元,最重要的是‘新村民’教会了我们很多新知识和理念,未来村里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变化,大家都很期待。”
如今的铁牛村,已成为许多人承载乡愁的“诗和远方”,正努力建设展现乡村生态之美、生产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的田园生活度假社区,生动诠释公园城市的最美乡村表达。
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篇二
审 核 :刘 星
执 编 :胡径野
编 辑 :伍新宇
整理自成都发布
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篇三
“当时(明月村)的顶层设计架构只强调了文创,没有触及到农业这个乡村的核心产业。”
总规划师施国平,是最早来到铁牛村的“新村民”,一口南方口音的普通话给人文雅之感。从2013年开始,施国平便当上了上海和成都之间的“候鸟族”,为蒲江明月村做规划设计。成都的乡村,自此进入了他的视野。
施国平
那一次碰撞合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陶文化为主题的人文生态度假村落明月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被认为是近年来国内乡村旅游项目打造得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但施国平的心中,一直想做明月村版本。
“我是一个文艺范的规划师,所以当时的顶层设计架构只强调了文创,没有触及到农业这个乡村的核心产业,没能从根本上帮助农民,我一直是心存遗憾的。”来自湖南农村的施国平说。
2017年,施国平开始在铁牛村开展田园生活度假社区的试验。这一次,他接来太太孩子,找来多年老友,一起在铁牛村建设“理想家园”。
城里人来当村民,本身是人们印象里逆势而为的事情,何况对于施国平这样曾在美国生活了10年的人。他的太太赵璟,是位生物医药制药领域的科学家。在听到施国平的构想后,放弃个人专业来到铁牛村,组建社区教育中心并担任首席教育官。每周,“新村民”免费为当地村民提供文化、艺术、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周末课堂,丰富当地村民的文化与精神生活,村民们不出村门就能享受到城市与国际品质的文化与教育体验。他的儿子,去年从上海的国际学校转学,现在正在蒲江本地的学校读书。
这是一群斜杠青/中年(编者注:斜杠,指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60后王飙曾是国内某上市国企上海公司的总经理,现在他是“紫荆爸爸”。最初,儿子选择来当村民,让他实在不解。来到铁牛村探亲后,王飙也决定留下来,负责投资等相关工作。王飚的太太“腊梅妈妈”,原是上海的肿瘤科医生,目前在铁牛村做在地手工培训。在周末的亲子课堂上,腊梅妈妈组织村民学习手工剪纸,准备剪出一百张“牛”的剪纸,开展铁牛村民“牛年百年”剪纸,庆祝党的一百周年生日。像这样举家迁徙到铁牛村来的“新村民”,共有10家。
黄海英
“这么多人生活在乡村不容易,他们把乡村当作安居乐业的方式、创造事业机会,”施国平说,归园田居并不是一种文艺的逃避,反而是一种后现代的“入世”,目前铁牛村共有7家机构,包括5家公司和2个社会组织,具有从经验到创意的各种资源,专业上也都是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的,比如创意策划领域的70后黄晓江,是前安藤忠雄建筑师事务所中国区代理人;投资领域的70后童浩,是浙江台地文旅集团董事长……离开北上广深不遗憾吗?施国平的回答赋予一种全新的阐释:“三十年前下海,三十年后下乡。”
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篇四
施国平曾经为蒲江县明月村做过乡村规划。现在的明月村已从昔日的贫困村变为“明星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在2019年入选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
“明月村走出了一条乡村发展的新道路,推动了乡村振兴,但还是有些局限值得思考。”施国平说,如何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真正融入到乡村生活,他们这些新村民把自己当成了研究对象,“如果我们自己能安居乐业,就能探索出一种人才落地乡村的机制,成为我们创业的基础。”
铁牛村位于成都1小时经济圈内,以丑橘产业为支撑,村镇合并之后,有了平方公里、12300亩果林鱼塘。施国平认为,这里是探索城乡融合最好的试验场。铁牛村的内环线包围着一圈生态农业产业园示范区,其中36亩果林分属于9户农民。在这里,新老村民成立的村企联合体,将整体租赁这些物业,形成一个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通过整体规划实现整体的建设与运营。
在人才墙的另一个区域,是3000余名“老村民”代表的头像。“我们每个老村民都是股份经济联合社的股东,每年可以有分红。”陈飞说,2017年以前,她家里的收入来源只有丑橘种植,“新村民”入驻后,业态更丰富,产业链条更完整,她成为“铁牛妈妈”餐食服务队的一员,兼职厨师时还有劳务费,她还是村上旅游合作社的讲解员,“收入渠道比以前更多了,家庭收入也有大幅增加。”
在西来镇副镇长宋杰看来,施国平团队的到来,让老村民在很多方面增加了收益。“固定租金、劳务收益增多,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增多,‘村企合作+n个合作社’的运营,都给老村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目前,村里已经有 20 多名青年返乡创业,200余户村民主动参与生态果园提升和乡村休闲产业发展。
38岁的何孝成就是其中一员,他放弃了新加坡的绿卡和优厚的收入,回到铁牛村担任蒲江县牛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孝成说,合作社通过与施国平团队合作,共同实施铁牛村生态提升、有机农业、社区教育等项目,打造生态自然教育学堂、塘坞花课、假日亲子体验营、儿童手工作坊、儿童音乐课堂、趣味垂钓、铁牛妈妈的味道等10余项特色文创产品,以及“丑美生活节”“铁牛村开放日”等沉浸式旅游体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