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2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一
节俭,缝缝补补
我有一个节俭的奶奶。她戴着一幅老花镜,左手拿着针,右手拿着衣服在缝缝补补。我对奶奶说:“别补了,买件新的吧?”奶奶放下手中的针线,告诉我:“舍不得扔啊,你看,其它地方没有破,补补还能穿呢。”不一会儿,奶奶把衣服补好了。在奶奶的影响下,我也懂得节俭。
一次体育课,我不小心摔倒了,裤子被粗糙的水泥地磨破了。一回到家,我连忙把裤子脱下来,让奶奶看看,这条裤子能补吗?奶奶接过裤子,拿起针线开始缝缝补补,她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开来,似乎在夸奖我:“你真是个节俭的好孩子。”
节俭,不能攀比
“在‘乐翻天’那里过生日太爽啦!”我的好朋友绘声绘色地告诉我在那里过生日的情景。我恨不得一下子飞到那里:蹦蹦床、独木桥、荡秋千等游玩项目;西瓜汁、珍珠奶茶、苹果汁、烤鸡腿等东西让人直流口水。我也期待自己能到“乐翻天”过生日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妈妈一听,不赞成也不反对。她给我出了一道数学题,让我算算在那里过生日得花多少钱,进入游乐园的门票、饮料、生日蛋糕……我拿着笔试着算一算在那里玩得花多少钱,如果请上七八个小朋友,那得花好几百呢!“不能和同学攀比!”我连忙对妈妈说,“我不去那里过生日了,在家里庆祝吧!”妈妈听了,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似乎在夸我是个节俭的好孩子。
节俭,不能浪费
今年国庆节,爸爸带着我们一家到外面吃自助餐。来到自助餐餐厅,我迫不及待地到食品区取食物,螃蟹、大虾、烤鸡腿……不一会儿,盘子里像小山一样堆满了食物。爸爸走过来,对我说:“要多少夹多少,不能浪费。”我转过头来,眨眨眼睛,问:“不是自助的吗,吃不下也不必多交钱。”爸爸指着墙上的“能吃是福,节约是德”,我的脸“刷”地红起来,感到火辣辣的,仿佛整个餐厅的人正用遣责的眼神盯着我。是啊,节约是一种品德,能吃多少夹多少,别浪费哦!看着我的“光盘”行动,爸爸的微笑浮上脸颊。
长辈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节俭,“节俭”是我家的家风,我要把它继承下来!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二
我生活在农村的新时代,似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家风祖训,只是憨厚的爸爸常对我唠叨:做人要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尊老爱幼之类的话。唠叨长了,我也就只当耳旁风,现在想想这几句话大概应该是我们的家风祖训吧!
我今年已经上三年级了。从我上学前班的时候,爸爸就叮嘱我上课一定要听老师的话,认真听讲,努力学习,不要和同学打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帮助,不许撒谎,做诚实守信的孩子。至今我仍然牢记爸爸的话,在学校谨遵老师的教诲,团结同学,认真学习,从不和同学闹矛盾,每当同学有困难如没有笔写字、没有笔擦等,我都会主动帮忙;当在某个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时候,我总是笑笑说:“那就那么办吧!如果不行,再采取别的办法。”就这样,班级同学都很愿意和我交流问题。到头来,常常还是我的办法好,同学们都说我是“乐于助人的小诸葛”呢!
有一次,同桌的笔擦丢了,我就帮他找,正在这时,一名同学说是我拿走的,就在我的文具盒里,是呀,我的笔擦和他的一模一样,可是我的是爷爷早上新给我买的,不是他的,后来老师经过仔细调查,真相大白了。老师夸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把这件事说给了家人听,得到了家人的肯定,并鼓励我今后遇事不要慌,也要做诚实的孩子。
记着有一次,爷爷来学校接我,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张开双臂奔向爷爷,此时爷爷手中正好拿着几个被人乱扔的塑料瓶,于是,我疑惑不解的问:“爷爷,捡塑料瓶有什么用?”爷爷不慌不忙地回答“卖钱,给你买雪糕呀!”我当时就愣住了,爷爷看到我此时的情境,就笑眯眯地对我说:“勤俭节约,才能有吃有穿吗。”我和你奶奶就是这样勤劳节俭才让你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啊,每当我乱扔纸张、还有半截铅笔时,爸爸也总是这么说我:“不要浪费,要勤俭节约。”从此以后,我就慢慢养成了一个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说到尊老爱幼,我深有感触,特别是去年的夏天,天气非常炎热,我特别想吃一根雪糕解解凉,正在这时,从南边的胡同口走过一位饱经风霜奔波劳累、瘦骨嶙峋的老人,他就是我那年近八旬的爷爷来接他的“心肝”放学回家,他看到别的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买雪糕,他也从兜里掏出一张旧的一元钱,也买了一颗递给了我,当我接过雪糕送到他的嘴边,爷爷轻轻地舔了一下说:“你快吃吧!回家好写作业。”我的这一举动被旁边的人看在眼里,情不自禁地说:“多懂事的孩子呀!知道尊敬老人,现在的孩子能有几个这样的,早把老祖宗留下的传统美德给丢了,您老人家为有这样的孙子多自豪呀!”听了别人的夸奖,我高兴极了,爷爷也笑了。从此,我吃好吃的都先给爷爷奶奶吃,再给爸爸妈妈吃,最后我在吃,现在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小妹妹了,所以有好吃的也先紧着她吃。我的行为不仅受到家人的夸奖,也受到老师同学及亲朋好友的赞许。
好的家风,能成就一个人的梦想。能给社会带来许许多多的正能量,而这些正能量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印证了那句话:“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我,一定要把好的家风传承下去,让我的家乡、我的祖国更强大。作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三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和气为贵这些最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这是人间真情的永恒旋律,说的是孝顺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首先传承的家风。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小时候总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然后是看着白发增多却是无能为力,总是说长大后要让父母以后更好的过日子。可是到大了,却又很多人忘记了小时候的承诺。都说孩子是父母心头一把刀。儿时的调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时才能让父母省心呢?都说人只有到了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当年的恩情。而那时的父母已过
花甲之年,身体大不如前,还能陪伴我们多少年呢?因此孝顺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现象,使子女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 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就像陈虹演唱的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如果不能天天和父母见面,每天给父母打一个电话,问候一声父母,足矣让他们安睡一晚。周末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说说话。外出旅游时尽量带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时,我常在想:
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
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孝老爱亲,为人之本 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不分时间和地点,更和条件无关。爱,就得从眼前做起,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爱,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爱,就得说出来;爱,无须等待!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四
每一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家风家训,而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家风家训的熏陶中成长,家风家训如同雨露般滋润我们成长。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我健康茁壮地成长着。我的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风的印迹:孝敬长辈、勤劳节俭、甘于奉献。
首先来说说我的爸爸,听别人说我的爷爷在年轻的时候,在战场上牺牲了,当时我爸爸才十几岁,往后的日子我爸爸就和我后来的爷爷共同生活,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在他们相处的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我爸爸对他就像是对待亲生父亲一样,从来没有跟他顶过嘴,甚至连一点小小的争吵都没有,在后期爷爷生病,卧床不能自由行动的时候,是爸爸一直守护在他的身边,照顾爷爷的饮食起居,他们两个人的和睦相处也成为我们村里的一段的佳话。由于受到爸爸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在我长大成人后,同样懂得了孝敬长辈是多么光荣和骄傲的一件事,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考虑父母的感受,多为他们分忧解难,不让他们太为自己操心,在后期爸爸生病的时候,我也是尽心尽力的去照顾他,只是最终也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
再来说说我的奶奶及全家,奶奶是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人,她经历了我们这代人想都无法想象的生活,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打我记事起,她就经常给我讲述当时生活的苦,能吃上一口吃的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因此她在生活中是最为勤劳节约的一个人,家里面所有想要扔的东西她都要看看,是不是还能有什么别的作用,经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我当时觉得是不是有点太严重了,当我开始上高中、大学的时候,随着学费的增长,物价的上涨,我深深意识到节俭的重要性,虽然从小受家里的影响,自己也知道节俭,但是在上大学的日子里,爸爸为了让我能够在大学吃的好一点,放弃了原来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来到一线高温的环境,仅仅是为了一个月多挣200元钱,为了能够让我在大学的生活更加宽裕一些,爸爸不辞辛苦,每天下班后回家帮妈妈干农活,而在这样的高强度劳动下,全家人甚至一年到头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会买上一两斤肉,平时基本都是靠着自家地里面的粮食和蔬菜过日子,到了冬天和春天没有菜的时候,就靠着提前晒干的豆角、白菜、萝卜等来应付,并且家里的饭菜从来都是,这顿吃不完,下顿再吃,从来没有一个人舍得把它们倒掉,受到全家人这种勤劳节俭的生活品质的影响,我在大学也是刻苦学习,每天在保证吃好的前提下,节约每一分钱,在我们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活过的非常的顺利,最终也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单位。
最后来说说我的姐姐,在我姐姐16岁初中毕业时,当时由于中考没有考好,但也能上个中专,那时候的中专毕业是包分配的,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但当时我11岁,马上就要上初中,爷爷又重病在身,全家的收入只是爸爸每月的几百元钱,还有种地卖粮食的钱,要是姐姐继续上学的话,当姐姐上大专的时候我上高中,经济压力相当的大,就在此时,姐姐提出自己选择不念了,说弟弟学习比较好,将来会有前途,希望出去打工,为爸爸分担家里的负担,虽然当即遭到了爸爸的拒绝,但是姐姐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找家里人商量,最终家里仍然不同意,但她还是选择了放弃学业,在城里的餐馆里打工,和爸爸一起供我上学,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很可惜,也觉得自己亏欠姐姐和家人的太多了,我现在只有好好工作,才对得起姐姐及家人对我的付出。
这就是我家里的几个故事,我从爸爸身上学到了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从奶奶和全家人的身上学到了勤劳节约,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创造财富,节约生活的一粒米、一滴水,汇聚出更大的力量;从姐姐身上学到了甘于奉献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甘于奉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才华,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些良好的家风家训伴随着我健康成长。
目前我也是身为爸爸的人了,我一定以身作则,将家里的优良的家风家训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明白孝敬长辈、勤劳节俭、甘于奉献是多么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五
又过了一个生日,年纪已经到了古人说的“三十而立”,对于“立”的含义,想起小时候爷爷一直挂在嘴边教导我的话——“明德守信,为立心之本;勤勉高节,为立身之本;忠君孝祖,为立人之本。”当时我年纪还小,爷爷一遍一遍的解释给我听,他告诉我一定要像爸爸一样牢记这句话,遇到事情多想想,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了。现在虽然爷爷不在了,但是这句话一直伴随我成长,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家的家训。
对于这个家训,我最早记住的是“明德守信”。小时候,在田字方格本上学写字,爷爷就会在旁边说,写字要写满整个“田”字格,横平竖直,就像做人一样,大大方方,品德正直。一个品行不端、德行糟糕的人不可能结识真正的朋友,获得长久的成功。信用很重要,答应别人的事情,哪怕再难也要做到。爷爷说的多,我听得也多,但是直到亲眼目睹了一件事才让我深刻领悟这些话的意思。
妹妹两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病了要去医院,但是她害怕打针,一直哭闹个不停,爸爸着急的情况下就答应她说不打针,只是给医生看下。我陪着妹妹,跟着爸爸一起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完之后,悄悄地和爸爸说妹妹需要打针,示意要爸爸配合他一下,爸爸想了想就抱起妹妹,哄骗她,转移她的注意力,医生就趁机快速地给妹妹打了针。妹妹意识到疼的时候已经打完了,马上大哭。这是在医院经常见到的一幕,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惊呆了在场的人。只听到“啪!”的一声,妹妹狠狠的给了爸爸一个耳光!因为她是被抱着,离爸爸的脸最近,小孩子也不懂得控制力道,不知道是因为打的大力,还是因为生气,爸爸的脸立马就红了,看着爸爸一口气憋在嘴里,脖子青筋都起来了,眉毛也紧紧皱着,怒生生的瞪着妹妹。
暴风雨前的低气压,估计下一秒就要爆发。周围人都屏住呼吸,可妹妹还不会看脸色地边哭边喊“爸爸,你骗人,说好不打针的,你说话不算数!”谁知道,爸爸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刚刚憋的那口气被爸爸深深的吐了出来,下一秒居然对着妹妹尴尬生硬地扬起嘴角,可能是想让他自己看起来是在笑吧,轻轻地拍着哭的很委屈的妹妹,温柔的说:“是,是,对不起,是爸爸说谎了,是爸爸说话不算数,爸爸错了,下次绝对不会不守信用了”,最后和妹妹勾了勾小手指才算了结了这件事。
即使一个大男人,也不绝能失信于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爸爸做到了!这一幕这么多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清晰,深刻。事到如今,在家庭聚会上,妈妈还会时不时聊起这件事,妹妹也很是歉意,爸爸却一直严肃地坚持说妹妹当时做的对,“‘人而无信,百事皆虚’,我们大家都要铭记“明德守信”,此为立心之本,欲立人需立身,欲立身,先立心。”
此外家训的另外两点,我也一直用来自律。“勤勉高节”和“忠君孝祖”,人要勤奋自勉,对辛苦劳累之事报感激之心,趁机增进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磨炼意志,要像松柏的坚贞劲直,对领导要忠贞,对长辈要孝顺,顺其意,听其命,且不忠不孝之人勿近,但不能愚忠愚孝,人都有疏漏犯错的时候,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提醒并帮助改正,才是真正的忠孝。
对于这句家训,长辈们始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许多年过去了,我慢慢体会到这几句话的深刻意义,从理解它,到以它为指路明灯,用以立身处世,持家就业。现在我也到了即将为人父的年纪,我会将这个家训说给我的孩子听,并像祖辈教导我一样教导他们,并叫他们传承给他们的子孙后代。
好的家规家训,不仅是祖祖辈辈对后代的鞭笞,也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无规矩不成方圆,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更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六
在中国,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训家风,当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训就只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
从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顺,要懂得尊老爱幼,在这同时他们自己也在用实际行动给我做榜样:
有一回,我家因为入保险起了一点小小的争执。大家的意见也都不同。就在这时,爸爸决定听爷爷奶奶的。为什么呢?用爸爸的话来说,这就是百孝顺为先,意思就是要适当的顺着老人,让他们顺心。如果没有顺,又哪来的孝呢?
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难免有时会有些小矛盾,一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总是耐心的劝说,从不顶撞爷爷奶奶。尽管他们有时说的很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丝毫没有要责怪他们的意思。
爸爸妈妈常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就是说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记得有一年冬天,爸爸正忙着修暖气,忽然来了一个电话,爸爸接完之后就急匆匆的出去了。我心想:“还有什么事比修暖气还重要呢?”爸爸一回来,我就问他:“爸,你刚才干嘛去啦?”“去你奶奶家了,你奶奶的收音机坏了,我帮忙修了一下。”我当时很是不解,奶奶的收音机难道比修暖气还重要吗?要知道,冬天没暖气妹妹会很冷的。后来妈妈告诉了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
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是我家家训,同时我也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亲所好,力为具。’视为我的家训。从今天开始,我一定把这几句话牢牢记住。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这就是我家家风,它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我一定把它告诉我的同学们,让我们大家一起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七
好的家风,就像家的主旋律;就像家的柱子;就像春雨,滋润着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最近童鞋(同学)们总是在谈论着自己的家风,现在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好家风吧!我们家也有许多家风呢!
有着许多比如:嗯,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有吃饭时要洗手,上完厕所要洗手。好的学习习惯,写作业要有计划性,书桌要整理好。好的生活习惯,教我要怎样做人等等。
在我们家,我的爸爸妈妈经常教我做人的道理,还给我们家定了家规呢。不过,他们喜欢用事情告诉我道理,让我永远铭记于心。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上街。外面有好多乞丐,我对他们产生了厌恶,看见他们就恶心。这时,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旁边,还向我乞讨。我心想;恶心死了,给他一毛钱吧。我便把钱投到他的碗中。不想搭理他,可他竟然死不要脸的还向我要钱,我气愤极了大声说:“滚开!”妈妈看见了说:“注意礼貌。”我想一个乞丐而已。可妈妈却把5块钱给了他,我大吃一惊。生气地对妈妈说:“妈妈,你干嘛给他,五块钱可以买一根梦龙耶。”妈妈和蔼对我说:“他是真的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就是献出自己的爱心啊。孩子,记住啊,一定要有爱心和帮助他人的一颗心,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东西,就是那金子般的那颗心。”这番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告诉我一定要有爱心,有一颗帮助他人的心。
还有一件事,使我一生难忘,那是爸爸妈妈要告诉我要独立和坚强的道理时地一件事。
记得有一场大雨,我的同学都被接走了。我还在教室里,我想如果今天爸爸妈妈开车来接我就好了。可我等了好久,爸爸妈妈还没来,我只好打着我那把破伞,带着怨恨的心情走在回去见到路上,我看这次我一定不会原谅他们了。烦死了。我只好慢吞吞地走着,雨点打在我的身上,我觉得异常的冰凉,也许是心凉了吧。
我打开家门,我想哭可还是忍住了。爸爸妈妈笑脸迎接着我,我别过脸不想理他们。妈妈轻声走过来说:“孩子,今天你是自己走回来的。看一看你身后的脚印吧,以后也要这样坚强哦,要独立要坚强要自信要宽容,这不就是我们曾经定过的家风哦,要加油噢。”
独立,坚强,自信,宽容,有爱,这就是我们家的5大家风。我一定要努力做到,做到最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相信,我一定会变得更加优秀的。我希望,这些家风永远伴随着我成长。加油吧,为有这些而骄傲吧。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八
"知书达礼"影响我一生
(张新华)
少年时期的我,有着强烈的叛逆心理。禁止做的事,我偏偏喜欢去尝试。上房爬树,逃学旷课,明显的一"坏小子"形象。对于老师的批评习以为常,父母的教诲全当耳旁风。
有一次因我淘气,我又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这次老师没有训斥我,而是叫来了我的父亲。当着我的面,老师训斥着我父亲:"看你这做家长的挺通情达礼的,这个孩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父亲就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低着头,一个劲地向老师道歉。明明做错事的是我,却让父亲承担我所犯的错误,一种莫名的悲伤涌向心头。
回家的路是那么慢长,一路是难以窒息的沉默。跟在父亲后面,我发现父亲的背有点驼了。回到家,父亲对我说:"新华,知道我为什么让你上学吗?就是为了让你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我没有向以前那样,父亲说一句我犟一句,默默的坐了下来一笔一划的写起家庭作业。以往的作业,只要父亲不检查,我就飞快的"画"完了事,那次我竟然体会到写作业的乐趣,看着自己工工整整的"楷体",心里好有成就感。
这时的我也慢慢想起以前父亲经常对我们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当时,从来没有往心里去,现在开始用心思索。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上学的时候因家里成分不好,只上到小学五年级便辍学在家种地。父亲喜好读书,家里有一小箱子的藏书,劳动之余父亲总喜欢翻翻,他也经常鼓励我们多读书。
每到交学费的时候,父亲便会把家里刚收下的玉米卖掉,把钱有整有零的叠好亲手交给我们。父亲的手很粗糙,像老树皮,一条一条白色胶带粘着裂口。
我们终于算是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三兄弟都上了大学。有一年过年,我们参加工作后,难得的聚在一起,父亲自豪地说:"知道我为什么支持你们读书上学吗?就是要你们做知书达理的人。等你们有孩子了也一定支持他们读书,教育他们做知书达理的人。"
现在,我对"知书达礼"这四个字理解更深了,"知书"是处事的基础,是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达礼"是做人的根本,是懂得长幼有序,遵规守纪。这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也是一种没有完成时的修养。父亲对我"知书达理"教诲,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将终身牢记。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九
最近,中央电视台在“新春走基层”栏目中开展了“家风、家规”调研活动。我本人认为,此活动开展的非常好!中央电视台新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风向标,这说明国家在抓道德规范,抓国风民风,抓法制法规。是啊,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风尚和道德规范;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约束;一个家族,也有一个本家族传承习惯和约定俗成的家教、行为规范。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民族的传统风尚、门风;家规,是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传下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家风是仁慈的、宽厚的;家规是严厉的、强制的。家教,是围绕本家族的家风和家规而采取的引导、教育、约束的方式方法。
作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已形成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文明孝行的国风、民俗。
作为我的家庭,虽几代人都没有总结、归纳、明确家风是什么,家规是什么,家教怎么做。但是,以我从记事到我现在五十多年的感染和体会,我总结认为,我们的家风就是:勤劳节俭;我们的家规就是:正道守法;我们的家教就是:孝老诚实。
“勤劳俭朴”的家风。我的姥姥、姥爷早年带着我母亲姊妹五人(母亲姊妹六人,排行老四,一哥二姐一妹一弟,当时大姨十五岁嫁人未随行),从山东老家徒步逃荒要饭到东北、进而到朝鲜,在朝鲜定居多年,后来返回老家——山东沂蒙山区。他们深知生活的艰辛和苦难,教育我们一生都非常珍惜每一粒粮食和每一分钱,要把每一粒粮食和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都用得恰到好处!他们从小养成的非常勤劳和特别节俭的习惯也言传身教给了他们的子女们。
“正道守法”的家规。祖辈们都一代要求一代走正道遵纪守法。偷鸡摸狗的行为决不允许;吃饭时吃再多不嫌,不到吃饭时,吃零嘴不许!对事业要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忠诚守信、不甘落后。
“孝老诚实”的家教。父亲常说,要孝敬长辈,父母生育子女很不容易,父母省吃俭用,一口饭、一把尿的照顾养育子女,把你们养大成人很不易,到老来,父母的经营能力降低了、身体条件变差了、精神状态欠佳了,这时的老人需要人照顾、需要人安慰、需要人陪伴,这些就要子女们自觉去做到。对老人要孝敬,做人要诚实友善。不能贪图别人的利益、好处,对他人不能有坏心,要用善良的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要用付出的心善待他人;要身影正、品德良、心地善;要诚实守信,不说假话;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绝不得有害人之心!
以上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家规和家教。我会身体力行继承和传承下去的,也期盼我们家族的人也都能做到并传承发扬下去。让我们的家风、家规和家教能留芳后世,为国家文明发展和民族进步做点滴贡献!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十
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家人的作风。家风是一家人的道德标准。也是品行、作风上的一面镜子,能够很好地为家人做到告诫,警示的作用。它就如同是家中的成员,是一个家不可缺少的,只有拥有它的存在,这个家庭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
在每个家庭中,家风就像是一个传统,它需要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去关注它并且重视它,然后以它为标准,更加充分地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以此,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下一代更好地弘扬。
我家也有很多家风呢!比如,每天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孝顺父母和长辈。当我们的爷爷奶奶、父母渐渐老去,就更不能顶嘴了,凡是要考虑他们。即使他们说的不对,也要和和气气的说话。叫我们做事,不要推辞,尽量帮父母的忙,这样才能做到“百善孝为先”。
现在,我早已养成了孝敬长辈、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奶奶还是经常给我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她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道路;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我的弊端,家风是一条路,指引我向前方走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名言不仅会助我成长,也会伴随着我的一生。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十一
无论大家、小家都有一定的家风家训。“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么你了解家风吗?“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也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也是对家族的传承,能为民族的发展起到影响。
家风尤为重要,为什么今天我会提起家风呢?因为我要给大家说说我的家风。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呢?一起走进我的好家风我来传作文当中吧!
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这简单的十二个字却包含着意义重大。爸爸妈妈自我年幼时就一直教育我背会这十二个字,从他们身上我也领悟到字里的含义了。这也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三字经》里的“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话。
现在我带大家一起回忆前年的中秋节,爸妈带我去看望姑奶。到了姑奶家我主动向长辈们问好。这时姑爷递过来一盘水果,让我爸爸妈妈和我吃水果,我正准备拿起最大的给姑爷吃。手刚伸向最大的那个梨。“等会,我考考你再拿”姑爷说道。“好的,您考吧!”我心想吃个水果还考我呢。“这一盘梨你要吃的话你拿哪个?”我还是接着拿起那个最大的递给姑爷说:“您是长辈,最大的给您吃!我吃最小的。”姑爷用力地点点头。
“油条出锅了,小心烫,看看十二楼奶奶在家没。轻点敲门孩子,爷爷心脏不好……”奶奶最爱吃妈妈炸的油条,每次炸完油条我都会都会第一时间给他们送去。“叮铃铃、叮铃铃……”“快去开门,看看谁这早就敲门”我赶紧地跑去开门。还没等我说话,爷爷就走了。一边走一边说,赶紧吃完去上学!接过热乎乎的粽子心里好暖暖的(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十二楼奶奶只是邻居家的奶奶哦)那天中午到午饭时间了,肚子却没有饿。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下面我来说说勤俭节约,妈妈同事经常给我拿一些衣服,刚开始我嫌弃旧衣服不穿。妈妈对我说:“妈妈单位阿姨特意给你留的,衣服是姐姐的,也没有坏,扔了浪费。作为学生要懂得勤俭节约。每人浪费一点点,地球上的资源不都白白的浪费掉了吗?”听到“浪费”二字。顿时我明白了。“妈妈这衣服我太小了,把这件衣服给老家的彤彤小妹吧”妈妈马上同意了。
在日常生活中,买菜的袋子妈妈都会留起来,等哪天需要了好再次使用。我也不甘示弱捡到一些桶并留存起来,等到冬天妈妈腌酸菜时,它们就派上用场了。
爸爸常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他教我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好的学习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学会独立完成。经常有人跟我妈妈取经,说我自立、自主、懂事……我要说一切来源于上辈的教导。就像家里的家用电器在现在生活中必不可少,食物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那家风呢?更是必不可少的。家族的传承;家风,民族的发展;好家风,我来传;好家风,传天下!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十二
小时候朦胧的记忆中,母亲手中那银光闪闪的剪刀,是我童年最熟悉的“玩具”;吹风机里那轰轰隆隆的声响,是我孩提时入梦的童谣。在80年代那清贫的岁月里,母亲不幸地成为了第一批下岗职工,但靠着聪慧的头脑和一双灵巧的双手,母亲竟自学成才,成了当时为数不多的一名理发师。
母亲这一剪,就是20多年。时光,真是一把无情的剪刀,将一个当
年俊俏的中年妇女,硬生生地裁剪成了一个银丝斑驳的老人。有一次,一位老顾客对母亲说:“老耿啊,你理发也该涨涨价了,全市都没有这么低价格了!”这时,我才意识到,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母亲这20多年,竟一直都维持着原价。阴雨天,母亲的肩周炎又复发了,帮她按摩时,母亲疼得直咧嘴。我心疼地说:“妈,我都工作了,你别再理发了,我真怕你累坏了!”
母亲嘴角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说:“干这么多年,都习惯啦!” “妈,那你也应该张涨价了,剪头还2元钱,连你的老顾客都看不过眼了!那些涨价嫌贵的人,不来就拉到!”我嘟囔着。母亲沉默了一会,说道,“闺女,你知道嘛,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中午忙得吃不上饭,都是我的老顾客给我买饭、送饭,人家都差这点钱吗?”“那不差钱,更要涨价了!”我顺势紧追。母亲闭上眼睛,不再作声。“妈,你这是为啥呢?”我心里暗暗思忖着。揉着母亲肩膀,那一串串咯咯作响的小疙瘩,仿佛是一个个系在我心上打不开的心结。
后来,家里日子越过越好,我也升为人母。父母卖掉了一直理发的老宅,搬进了新房。母亲也结束了20多年的理发生涯。终于可以安度晚年了,我心里甭提多高兴。
可有一天,女儿神神秘秘地告诉我,说母亲总偷偷到阳台接电话,还在一个小本子上写字。在女儿的“指点”下,我很快找到了那个神秘小本,打开一看,上面竟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孙老太太,地址……、六厂赵姐,地址……、瘫痪王姨,地址……。母亲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再回想起有几次母亲因为“办事”,而耽误了接女儿放学,我心里猜出了个大概。
面对我的质问,母亲喏喏地说:“这都是我的老顾客,他们头发长了,我就到他们家里,给理理发。”
听了母亲的话,我又生气又心疼,“妈,你是有退休金的人。再说了,你要是用钱,不还有我呢吗?咱家不需要你赚钱!”见母亲不说话,我又追问:“妈,你上门理发,一次能赚几块钱呀?我补给你,还不行吗?”
见我咄咄逼人的架势,母亲支支吾吾,吐出四个字:“我不收费!”什么?不收费!看着眼前这年逾花甲的母亲,想象着她在寒风中骑着破旧的电动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对照着手中的小本,挨家找着门牌号……我的心都颤抖了!“妈,那你图啥啊?”我鼻子一酸,不禁眼泪落了下来!母亲像做错了的孩子一样,低头半晌,才缓缓地说:“闺女呀,这些老顾客都跟了我20多年了。那时候,我下岗了,你爸的工资又
低,要不是这些老顾客时常光顾,帮我宣传介绍,咱家那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咱得知恩啊!现在,咱家日子好过了,但那些老顾客都七八十岁了,我突然不干这行了,他们都不知道去哪理发?外面花花绿绿的理发店,这些老年人根本去不习惯。有的顾客儿女在外地,有的都瘫痪在床了,我上门帮他们理理发,这不算什么!”
母亲的倔强,我是知道的。那天,大家不欢而散。
晚上,看着怀里的女儿,想起了帮我辛苦带娃的母亲,一时间五味陈杂。是啊,操劳一辈子的母亲,又何尝不希望承欢膝下,闲度晚年呢?做人要知恩感恩,母亲用一辈子的时间在坚守这个信念。我抚摸着女儿说:“妈妈知道姥姥小本上的秘密了,姥姥是想用自己的手艺去帮助别人。我们要向姥姥学习,不要忘记对我们好的人,更要懂得助人为乐,做一个善良的人,知道吗?”女儿扬起小脸,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神清澈得像一汪湖水。
第二天晚上,全家人吃过晚饭,母亲的手机又忽然响起。 “妈,是不是你的老顾客又找你去理发了?”
母亲没说话,一把按掉了手机的铃声。
“妈,天冷了,我开车送你去吧!”
“不用,我也不想去。”母亲眼神暗淡,言辞闪烁。
“姥姥,你去吧!姥姥,最棒了!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听到女儿银铃般的话音,母亲脸上的重重凝云才渐渐化开了。
“走吧,妈!”我挽起母亲长满老茧的手,骄傲地对女儿说:
“姥姥有一双魔法手。你看,这上面的一颗颗茧子,就是魔法球,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女儿被我的话逗得咯咯直笑,母亲也乐得如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一道道皱纹里,氤氲着20年淡淡的馨香。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十三
优良的家风,其实存在于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在不经意间,它就会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每个家庭成员身上。跟孩子们聊起来“家风”,简单的跟他们讲了几件家里的事,希望对他们有所启发。
姥姥还在世时,妈妈总是隔三差五就去姥姥家,到了那儿先进厨房,洗洗刷刷,然后开始做饭。“妈,你想吃啥,我给你做!”这是她每次去姥姥家必问的一句话,做完吃完就开始一边收拾屋子,一边给姥姥唠家,嘴也没闲下来,手脚也没闲下来。姥姥也是一个特别强势的人,她们两个说话嗓门大的总让我误以为在吵架。可妈妈回想起来,总是说:“你别看你姥我们说话嗓门大,可是她话我可没有不听过,就算觉得不对,也从不当她的面儿说。”
记得姥姥临终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因为不配合治疗,手脚都被绑在病床上,倔强的姥姥对着舅舅大吼:“我跟你说,你花多少钱都没有用,让我回家,我不治了!”舅舅对姥姥的病还抱有一丝希望,怎么都不肯放弃,后来妈妈实在不忍心,苦口婆心的跟舅舅聊了大半天,总算让舅舅改变了主意,把姥姥接回了家。没几天,姥姥就离开了我们,我问过妈妈当时那么做后悔吗?她只是略带伤感的说:“那哪弄,人老了,也治不好,躺在医院也是受罪,还不剩顺着她的心意让她开开心心的走。”
我说“孝顺”就是我们家的家风。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自己家的家风是什么?孩子是这样回答我的。
“老师,我们家的家风就是不说谎话,不骗人。”“老师,我觉得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勤俭节约,妈妈总是不让浪费粮食。”“老师,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要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孩子们的话语虽然朴实,但是,我觉得他们已经从我的事例当中得到了启发,明白了自己的家风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我想,家庭的重要性在于良好的家风对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教育作用。
我相信,尊老爱幼、勤俭朴素、诚实守信、兄友弟恭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存在于每个家庭当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优良传统挖掘出来,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让它们能够发挥出凝心聚力的作用,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能够让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让整个世界和谐而美丽。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十四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和气为贵……这些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
那么家风究竟是什么?“家风”看到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我之见,家风使一些列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是一把约束人做事情的戒尺,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个家庭成员都要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他不需列举,不需要背诵,因为它早已烂熟于我的心中,是我潜意识里的行为规范,是我们需要传承的。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说的是孝顺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首先传承的家风。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小时候总是爱跟在父母的身后,在他们怀里撒娇,总是说要让父母以后更好的过日子。可是到大了,却还是总要他们操心。都说孩子是父母心头一把刀。儿时的调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时才能让父母省心呢?只有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当年的恩情。而此时的父母已过花甲之年,身体大不如前,还能陪伴我们多少年呢?因此孝顺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考虑到父母;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的这样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他一身,可脸上仍是灿烂的。他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
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如果不能天天见面,每天只是电话的问候,足矣让他们安睡一晚。周末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说说话。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
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缩影。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观,行动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诚信友善等,这些品质无不反映出你的家风。
诚实守信,我们一直在弘扬。不说谎话,不说大话,实事求是,是从小家里人对我的教诲。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辈们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也一样。有温度的家庭会明白,懂戒指当能持久。
原来家风一直都在。
如今的社会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却拭不去铭刻至今的家风。其实,家风并非要写在纸上刻在碑上。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无不显现着我们的家风印记。我们承载着祖先的基因,祖先成就的美德是否可以继续延续,就要看我们的了。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齐家,就要传承优良的家风,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做好家风的践行者、推行者。
好家风,我们一直在;好家风,我传承。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十五
有那么一种精神在鞭策我奋勇前进,有那么一股力量在支撑着我徐徐前行,是它,教会了我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这,就是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和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它将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家风的重要作用。少年时期像是成长的幼苗,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和人格。
孟母三迁,展现求知向上之志,造就儒家宗师;岳母刺字,铭刻精忠报国之情,培育爱国名将。良好的家风,是励志、修身的精神基石,是一生取之不尽,受益无穷的巨大财富。
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勤劳节俭,懂得持家,邻居之间和睦共处。自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把勤劳、节俭的作风来规范自己的行动和价值观。我会努力去做,同时也会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也做到。我现在还能主动向长辈们问好,同学之间搞好团结,有时和同学闹点小矛盾,是我的错一定主动向同学道歉,不是我的错也不追究,退一步海阔天空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能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要运动,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家风家训能让我更加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让我们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长大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传承好家风,可以弘扬廉洁正能量。在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中,有这样一批践行清正家风的楷模表率,他们以优良的家风促进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有一天,焦裕禄的大儿子焦国庆打着父亲的旗号,刷脸逃票看了一场戏。焦裕禄知道后,严格教育孩子,并带着他重新补票,还专门针对这样的不正之风,制定了领导干部十不准。后来,焦裕禄的那句“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成为了儿女们一生的信条。“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部长吴波,临终前两立遗嘱,要求把财政部分配给他的两单元住房归还公家。正是这些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家风家教,让家人亲属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继承优良品格,同时也促进和加强了党风廉政的建设!
无论是少年、中年,亦或是暮年,家风总是温养着人的一生。而良好的家风,更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传承好家风吧,让它贯穿到我们生命中的每一环节,弘扬积极向善的正能量!
传承好家风吧,让它伴随我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弘扬文明和谐的正能量!
传承好家风吧,让它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弘扬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正能量!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十六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雅称。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的华夏儿女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五千年的文化融入每个华夏儿女的血液,铸成了我们的民族的品格。
家庭是祖国的细胞,正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品格一样,千千万万个组成国的小家,也有自己的家风。纵观历史,回顾无数曾辉煌一时的家庭,其家风各有千秋,有不少称之为传世经典:岳母为二刺字“精忠报国”名流千古,一个“忠”字便是岳氏的家风;曾国藩以“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就是曾门的家风。好的家训、家风,体现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必然会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
传承好家风,可以弘扬廉洁正能量。在我们党的队伍中,涌现了一大批行清正家风的楷模,他们严于律己,以优良的家风带动社会风气。焦裕禄的大儿子曾借父亲的名义看戏逃票,焦裕禄知晓此事后,对大儿子进行了严格的教育,还以此为契机制定了“领导干部十不准”。后来,焦裕禄的那句“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成了儿女们一生的信条。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部长吴波,临终前立遗嘱,要求把财政部门分配给他的两单元住房归还公家。正是这些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家风家教,让家人亲属在潜移默化中集成优良品格,同时也促进和加强了党风廉政的建设。
传承好家风,离不开“孝”道。还记得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吗?劳累一天的年轻的'母亲,晚上给自己的孩子洗完脚,又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盆水给自己的婆婆洗脚。孩子没有睡觉,跟在后面偷偷看到了,就效仿着也端了一盆水走向这位年轻的妈妈。人间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楼道,那不太稳健的脚步,还有那微波荡起的水花、孩子纯正的笑脸,和那声稚嫩的“妈妈,洗脚”,多么温馨与幸福啊。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广告里的两位母亲,一位慈祥,一位贤惠;而里面的两个孩子,一个以身作则,一个懂事可爱,受母亲影响,年级小小就懂得孝敬父母。这则广告感动了无数人,也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家风的传承。
传承好家风,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家风虽然是无形的、潜在的,但是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承至8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市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导致残疾或死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人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
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在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家家户户都有好的家风,传承美德,共同发展!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十七
我生活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父母皆是工人出身,祖祖辈辈似乎没出过什么显赫的人物,当然也就没有形成正规的家谱、家训、家风之类的“章程”。但我隐隐约约感受到,有三个词语已悄悄融入我家每一个人的骨血,那就是:勤俭、孝亲、敬业。
勤俭篇
写到勤俭两个字,穿着深蓝色褂子的奶奶便跃上心头。奶奶已去世十多年了,我甚至已快记不清她的音容笑貌了,但她终年劳作的身影却越来越清晰。
在我的印象中,奶奶似乎从没有穿过其它颜色的衣服,每天都是一件深蓝色粗布斜襟褂子。妈妈给她买的新衣服,她从来不舍得穿。每每妈妈提到新衣服了,奶奶不得已就把新衣服穿在深蓝粗布斜襟褂子里面。问她为什么,奶奶便不好意思地说:“怕把新衣服穿坏了,怪可惜的。”
我小时候,家里老老少少十二口人,每天粮食的消耗量是很大的,当时很多人家都吃不饱,粮食不够吃,可我们家在奶奶的精打细算下,不仅人人吃得饱,而且每年还有余粮。奶奶经常去田间地头采摘野菜,放进面条里,卷进馒头里,让大家吃得饱,吃得好。
后来,日子慢慢地好起来了,爸爸隔三差五就买一些鸡蛋送回去给爷爷奶奶吃,可奶奶是从不舍得吃鸡蛋的,爸爸刚一离开,奶奶就又把鸡蛋拿到集市上卖了,只留够爷爷吃的。
在奶奶的影响下,全家人都很勤俭,爸爸在供销社上班,经常骑一辆自行车去县城进货,中午从不舍得在城里吃饭,无论寒暑都要奋力骑着满载货物的自行车赶回家吃饭。我和弟弟也秉承了这一家风,从不计较吃穿,合理消费。
孝亲篇
百善孝为先,和睦的家庭里,必定是父慈子孝的。
我家的轴心是我的爷爷,一家之主,那时叫“老掌柜”,爷爷无论是种地还是工作,都非常出色,在家中的地位非比寻常。爷爷的处世哲学,用现在的话说叫“情商”很高。一个多达十二人的大家庭,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但在爷爷四两拨千斤的调停下,大家相处融洽,相亲相爱,所以爷爷获得了全家人发自肺腑的尊敬。但遗憾的是年仅五十多岁的他,却因中风而偏瘫,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刚强了大半辈子的爷爷突然如此,心里落差太大,曾欲轻生,在儿女子孙的劝说下,情绪才逐渐平息。
为了让爷爷的晚年生活更舒适一些,全家人可谓煞费苦心。叔叔给爷爷买了一张“席梦思”床;爸爸给爷爷精心设计了一副独特的架子来撑蚊帐。爷爷爱吃红薯和猪蹄,因此我家几乎没断过这两种食物,有些季节里,实在是买不到红薯,妈妈就把苹果蒸熟了来代替。
这中间还穿插着两个“辛酸”的故事。弟弟也特别爱吃猪蹄,但在那时,猪蹄在我们家还是一种很奢侈的食品,可以说是爷爷的“专供”。弟弟放学回来,闻到了猪蹄的香味,可肉呢已经被妈妈剔下来给爷爷吃了,剩的骨头也扔掉了,妈妈就照实说了,弟弟委屈地说:“骨头扔哪儿去了,哪怕我舔个二遍也好啊”。
还有一次,我看见家里买了一袋红彤彤的大苹果,实在是太诱人了,忍不住拿起一个便啃,妈妈看见了,心疼地说:“那可是给你爷爷买来当饭吃的,你怎么吃那么大一个,这苹果可贵着呢”,当时我红着眼眶,默默放下了苹果。
正是由于父辈的榜样力量,我成家之后,善待公婆,一双儿女也听话懂事,当我工作太忙,无法按时吃饭时,年仅十岁的儿子便把饭做好,送到我的办公室里。
敬业篇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直以来都是祖辈、父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说到敬业,当推我的妈妈。
妈妈曾在合作社担任出纳和会计一职,在我的心目中,妈妈很少在做饭和做家务上下功夫,她的时间大都放在了工作上。她的上下班节点是不明确的,经常见她在节假日或夜晚伏案算账、校对。
记得有一个夜晚停电了,很热,很多蚊虫,但妈妈点着蜡烛还是工作到深夜。
“妈妈,你咋还不下班了?”在旁边陪她的我实在受不了了就嚷嚷道。
“错了几分钱,对不上。”妈妈没有停下翻动账簿和拨弄算盘的手。
“错了几分?我零花钱给你补上。”我依然不放弃劝妈妈早点下班。
妈妈终于转过身来,很严肃地看着我说:“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工作中出了问题,要赶紧纠正。”
母亲的话几乎影响了我的整个工作状态——那就是认真、细致,对工作永远怀着一份敬畏之心。
回顾生活中影响我一生的这些点滴琐事,忍不住想感谢上苍,感谢他能让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充满光、充满力量和勇气的大家庭里。勤俭、孝亲、敬业将浸润我的血液,溢满我的胸腔,让我时刻提醒我自己,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不辱门楣。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十八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了自己前进的道路;家风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不足。孩子只有在优良的家风熏陶下,方能健康成长。而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诚实守信,我们一家人是怎样传承家风的呢?
我的爷爷和奶奶,虽然年纪很大了,但从不说谎,也从不违背信用,他们还常说,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指路灯,继而也将这种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传给了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爸爸妈妈又将这种精神传给了我,希望我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于是,我便对妈妈发誓: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但我的誓言的“保持期”并没有多久,很快就破碎了。破碎时,是我第一次没有守信用。
记得那一次,虽是我最好的朋友小玲的生日,当天早上,小玲打电话来了,说是要邀请我放学后去参加她的生日派对。我一想,既然有蛋糕吃,那我就一定去,于是便欣然答应了。放学了,我妈妈给老师打来电话,说叔叔打工回来了,要我回家吃饭,我听了,高兴极了,径直回到了家里。把去小玲家参加生日派对的事情忘记得一干二净。
第二天早上,我来到学校时,发现同学们跟我都疏远了;有的同学不理我了,有的同学当我是空气;有的同学看到我就跟看到怪物一样,掉头就跑。我心想:这究竟是为什么?在学校,我就像一只没有团队的蚂蚁,到处乱撞,虽然看见了自己的同伴,但我的同伴却毫不搭理我。我伤心欲绝,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不由自主的落了下来。一放学,我就迫不及待的冲回了家,想找一找妈妈谈谈心,妈妈正在家,我向妈妈说明了事情的原因和经历,妈妈说:“当时你应该去,兑现自己的诺言,或者去不了,也应该打电话向同学说明情况。”
我问妈妈怎么样解决这件事,妈妈对我说:“你主动向你的同学说声对不起,讲一讲没去的原因,然后向你的同学们承认你的错误,保证以后绝对诚实守信,再向你的那位同学表示歉意,并请她原谅。”,我点了点头,按照妈妈说的给小玲到了歉,说了缘由,她也原谅我啦,最后,我们又和好如初,像以往一样快乐的在一起学习、玩乐、生活。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将会失去很多的朋友。因此,我要将诚实守信的好家风永不懈怠的传承下去。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十九
中国历来特别重视家族传承与家庭教育,自古就有许多家训,甚至是今天个别有名望的大家族依旧延续着祖上的谆谆教导,一经提起这些家风、家训来聊聊时,自然会别有一番滋味和特别自豪的情感。
记得小时候每每外出时,父母会百般叮咛:紧睁眼、慢张口、谦虚谨慎、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如此云云。父母的这些教育使我领悟到的无怪乎是:谨言慎行、为人低调。这些教导的话语虽不大气,但也相当的适用中肯,在普通民众间为人处事去使用也是恰到好处的。
每当穿梭在文化名城的小巷深处时,不经意间就会看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匾额。尽管房屋已是老旧简陋,但有了这些穿越历史的家训,才更能显示出房屋主人曾经沧桑的经历以及世代延续家风所带来的家业平安的传承。细细品味这十个字,不免让人陷入沉思,回味深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风”传承的重要性,不亚于血缘的传承。“忠厚”与“诗书”,就是中国古人所强烈追求的理想精神与文化特质。古人渴望这种精神与生活方式能够世代相传,也就把它作为家族兴旺与骄傲一种图腾符号。
中国古代重农桑,“耕读传家”是古人世世代代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耕田既事稼穑,又丰五谷,既养家糊口,又安身立命。读书则是既知诗书,又达礼义,既能自强不息又能厚德载物。然而中国历史上大多数老百姓虽与名门望族无缘,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家风传承。透过历史来看,每个家族好的“家风”都称得上是中国人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信仰,所以“耕读传家”就是在以农耕文明著称的中华民族中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家风了。“耕读传家”不但让国人学会做人,而且还让国人学会谋生,从古至今已经深深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了。
历史上能够传承数十代、辉煌不灭的家族是不多见的。大多是显赫一时,后因家风不继,子孙不能够维系家风,或是世事变迁大难临头,使得家族分崩离析,瞬间灰飞烟灭,给后人留下“俱往矣”的无限慨叹。正如《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唱得一样苍凉,“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一曲残香,就会又给我们漂浮出了历史上曾经的那份感伤和苍凉。然而在今天千千万万个家庭中,还能有多少“蛙鸣稻浪,诗书吟唱”可言呢?渐行渐远的“耕读传家”也许就只能成为当今世人的无限乡愁吧。
有幸读到《曾国藩家书》,全书以“重德修身”为宗旨,真实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地教化着子孙后代。曾国藩对自己及家人要求非常高,不仅在封建的清王朝末期成为修身治家道德楷模,也让崇尚礼仪的儒士大家称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要注意以下十事,勤理家事,严明家规;尽孝悌,除骄逸;习劳苦为要义;不可有余财;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家事忌奢尚俭;治家注重: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字;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不可厌倦家常琐事;择良师以求教。《曾国藩家书》可谓概括了中国古代持家立业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传的传统。无论是从修身持家、交友教子、还是处事理财、为政治学等都十分的详实细致,对于我们现世也不愧为一部生动的生活宝鉴。这些教导对现代人仍有教育指导意义,也令现代的“纨绔子弟”以及那些被“官二代”“富二代”坑过的“爹”们感想颇深吧!
生活中我们要懂敬畏,做人要有底线,这是我们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所总结出的教诲,即使在不懂敬畏、缺乏底线的今天仍有无数中国人在坚持。我们必须坚持好的家风,好的家风能够培育出家之骄子、国之栋梁;树立好的家规就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品行良好的国之公民。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二十
“生活中学铁人,学习中学大庆”,有人一定会认为这只是口号,其实不然,这是我几十年的经验,如果我们高举铁人的旗帜,发扬大庆精神,不管前面有多大的艰难险阻都会使我们乐观向前,梦想实现。家是社会的细胞。好家风能纯民风、净社风、转作风、正行风、促党风、优国风。对每一个人而言,弘扬好家风、释放正能量,我们就能在生活中学铁人,学习中学大庆的点点滴滴中为实现个人梦实现中国梦向前。
记得我小时候,我家里很穷,无论是种地还是上学,都特别困难,有时甚至求借无门,正应了那句话;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但妈妈总是乐呵呵的,哼着歌干着活,为什么呢?我十分纳闷,妈妈怎么就不知道愁呢?种地了,家里没有牲畜也没有种地的工具,妈妈就和别人家合伙种地,起早贪晚出人力,给人家干活,我家就十几亩地,可他要给人家干整整一个春天的活,甚至产地,收地都要帮忙。回家来依旧忙里忙外,高高兴兴的,这可真的难得,她怎么就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呢?
为了我们上学,妈妈更是出卖劳动力,干呀挣呀,买雪糕,捡破烂,养小鸡,可生活还是这么难,捉襟见肘,而她依旧面带笑容。一天放学,妈妈在浇园子,我走上前去,问妈妈为什
么不知愁,怎么不知道哭呢?妈妈放下水桶,慢慢地说:“有啥愁的,动动脑筋,动动手就解决了,有什么难的,这与开发大庆油田相比,条件好多了”,“妈妈,大庆离我们这远吗?”“妈妈没去过,不知道,可妈妈天天听广播说有个铁人王进喜,为了油田开发,差点把命搭上,”“大喇叭还说了,咱这太穷了,要把地下的石油挖出来,现在虽然苦点累点,为了改变中国人的生活,一定要拿下大油田。”“真了不起,想想比比,生活中这点困难算什么啊?原来这就是妈妈的精神支柱啊!
“真了不起,想想比比,生活中这点困难算什么啊”这句话是妈妈说的,这正是这个伟大时代中的平凡,在60、70年代铁人王进喜和开发大油田的故事家喻户晓,王进喜的“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拿下大油田”的创业精神,潜移默化的激励着老百姓,有的竟成了大庆人的座右铭。“奋进”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妈妈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我们都奋斗着,个个努力的生活中,。大家小家都一样,快乐的在各行各业中默默奉献着!滴水入海方不干,小家为国更兴旺。薄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好的家风要为助推中国梦持续释放更多更好的正能量,才能更好地助推个人梦、家庭梦美梦成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潜移默化影响着家人。家长是一家之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深刻影响着家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家长要时时当模范、处处做表率、事事显家风。要把家风当齐家兴
业报国的传家宝代代相传。
时代需要伟人,时代更需要平凡。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孩子们的学习条件也优越多了,上学即不交学费,也不买教材,课本不花钱,反而还有各种各样的助贫补助,我们的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我们是铁人的后代,应该多学文化,掌握本领,成为有用的人才,为建设大庆的辉煌贡献青春和力量。同学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庆人,不要彷徨,不要犹豫,勇敢的承担起建设大庆美化大庆的任务,在生活和学习中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科学求实,无私奉献,泰然面对困难,不屈不挠,让幸福之花开遍大庆,开遍祖国,芳香四溢,装扮世界。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二十一
青春期的孩子真是烦人!没有经历过与青春期孩子共同相处的家长是无法体会个中的滋味的。毫不客气地说:烦,累!
前久和一个老同学聊起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只要引导孩子学好《弟子规》就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我恍然大悟。是啊,一本小小的《弟子规》却涵盖了生活习惯、礼义廉耻、学习习惯、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它确实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家教读物。
《弟子规》原名叫《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时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清中叶以后此书最为流行,一度成为私塾的必读课本,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不仅如此,它还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读诵、受益。对家庭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都有极大的好处。说到此,我又想起了多少次去朋友家玩的情景。
朋友家有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孩和同龄的其它孩子不一样。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十分文雅大方。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非常好。学习也非常棒。接待客人热情大方。老大现在在中国工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老二在曲靖一中,成绩也特别好,明年高考。不仅这样,她们两姐妹给我们的印象是自幼就特别爱读书,而且很会招待客人。给我们倒茶续水,席间给客人盛饭夹菜,俨然是个大人的模样。大家都夸赞孩子无比懂事勤快,都向其家长取经,他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朋友总是说,他们哪有什么妙招,只是引导她们从小读《弟子规》。在孩子读《弟子规》的时候因势利导,给她们讲讲其中的一些道理。同时,让她们按《弟子规》里讲的道理去做。当然,做父母的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好好地引导孩子。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让孩子学习《弟子规》,调整自己的心态,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说到此,我们不凡看看历史,从古至今,但凡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者,其家风家训均有《弟子规》的影子。
是啊!一部《弟子规》虽然不是鸿篇巨著,但它却从每个方面规范了我们的言行。另外,《弟子规》里还讲了忠、孝、仁、义的典故,这些故事十分经典有趣,孩子们乐于接受,也容易接受。同时,这本书里还讲了“余力学文”和“护生爱物”“保护环境”等。在“余力学文”这一部分主要告诉我们在学习之余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好好地培养学习一些情趣爱好,比如琴棋书画等,对我们的情操修养有很大的提升。在护生爱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上也从小得到培养和加强。
《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它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成为很好的家训家风教育,也适用于学校教育。如果学校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弟子规》教育,再力争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严格要求和督促孩子的言行,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应该是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何愁优秀的人才呢?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二十二
古语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以和为贵这些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
妈妈是个大孝女,不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妈妈总能照顾的面面俱到。记得那年秋天,奶奶生了一场大病情况非常糟糕。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带着我急忙赶到医院,当妈妈看到奶奶那黑白交错的乱发、瘦不经风的身子时,妈妈鼻子一酸,顿时,哗哗流水集成大海,随后,妈妈铿锵有力的说:“妈,女儿不甘心您有这般享福的年龄就早早离开人世,女儿不甘心啊!”自此以后,妈妈在家与医院之间来回奔波。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爸爸去医院看奶奶,透过病房窗户,我看到奶奶的脸稍有了一点光泽,头发也非常油亮,一种淡淡的薰衣草味,身子也渐渐变得健康的了,听医生说奶奶的病情大有好转。爸爸的眼睛红了—这是对妈妈孝心的感动;这是对妈妈视婆婆为生母的感动。经过妈妈一个月的精心照料下,奶奶顺利出院,难道这般尊老、敬老、孝老的心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
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现象,使子女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
现在,家风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其实,家风是个古老话题,对家庭成员而言,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家风。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别的东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种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说,做儿女的,在好的家风熏陶下,会用好的家风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二十三
恪守一生为人做事准则 传承一世家训家风文化
良好的家风促人成长,使人进步,恪守准则、传承家风,我们在路上!
——王岸英
一个国家,井然有序的社会运转需要法治力量来约束,一个家庭,恪守一生的家训家风需要后人来传承发扬。中国人深信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对文化的传承更是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相提并论。如果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那么个体中的每个微小的细胞就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一个细胞如果发生了质变,那其他细胞也会被影响,久而久之,完整的生命个体就会受影响而发生变化;反之,如果每个细胞所呈现的都是健康的体征,那个体也会洋溢着温暖的气息,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这样看来,家庭风气所传达的内容是不容忽视的,它甚至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体系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家风带动民风,民风显现家风,对此,我深信不疑!
父亲、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每每忆起他们,二老在世时的一言一行却时时印刻在我心上,并身体力行地传承着。二老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在他们身上一样也闪耀着金子般的光芒。勤劳善良、淳朴诚信、乐于助人是他们的性格本色。父亲没有读过一天书,但通过刻苦自学,他写得一手好字,拨得一手好算盘;母亲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茶饭女红都是"一把刷子",父亲过世很早,瘦弱的她独自挑起家庭重担,养育八个子女成家立业。她从不跟人斤斤计较,总是爱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矛盾纠纷,"吃亏是福" 也是她时时挂在嘴边的话语。不论是远处老家来的亲戚,还是近处邻居村民,她总是掏心窝子的对待人家,嘘寒问暖,不求回报,村里好多人都说她"傻",现在想来,母亲一点也不傻,生活虽然艰辛,但她每天都很快乐,不管说她是"傻子"的人,还是说她是个好人的人,都很敬重她。母亲的一言一行,潜默移化地影响着我,让我秉持着与人仁善、豁达随和、淡泊无争、感恩知足的人生态度活在世上。
我们家姐姐妹妹众多,我算是一棵"独苗",本应是被"宠着""惯着"的宝贝疙瘩,但在父母亲这里却完全行不通。"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育儿理念彻底打消了我本想称王称霸的念头,开始了我和姐姐妹妹们一视同仁的平等生活。割草收麦、打柴放牛、挑水看瓜等等既繁重又琐碎的农活家务没有我没干过的。当时我很不理解父亲的"狠心",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如今的我肯吃苦、耐性足、性格坚韧、恪守职责,父亲赠给我的"礼物"让我真是受益终生。
记得有一次我和我姐因"嘴馋贪吃",在"月黑风高夜"去大队的果园里采摘了些毛杏子,没想到被父亲发现了,他立即实行了"家法",让我俩跪在他面前,开始细细"审问"起来,继而开始了他"从小偷针、到大偷牛"的说教,我们狡辩说又没人知道,他生气地叫道:"怎么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人做事,天在看!"后来听奶奶说,第二天一早父亲就到队里如实汇报了此事,最终"赃物"折价,扣了"工分"才算了事;还有一次,自认天下无敌的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家里的柜子里擅自拿出了2元"巨款",偷偷跑到离家8公里之外的红星四场书店,买了十几本我最心爱的小人书,回家后又不敢留下"罪证",于是就把这些小人书全部放进了牛槽里,然后填满草料加以掩盖,本以为这件事做的天衣无缝,谁知第二天还在睡梦中的我,就被父亲揪起"家法"伺候,父亲问我:"是不是拿柜子里的钱了?"我死不认账,无奈父亲拿出了"罪证",心里打鼓的我依然不予"坦白",最终招致一顿"皮带炒肉".到了吃下午饭的时候,父亲说起我来,说你爱看书我不反对,是好事,我支持。但这次你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不该偷钱,二是犯错还死不悔改,人不怕犯错,就怕不认错、改错。这些道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能并不十分理解,现在回想起来,父亲的话却是那么的真切,其实这些道理无形中就在我的心里扎了根,发了芽,处处影响着我改变,时时鞭策着我前行。
上小学的时候,我有严重的厌学症,眼瞅着小学生活就要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日子中临近结业的时候,父亲用工整的小楷字给我写了28字寄语—"小子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早知书中有黄金,高挑明灯下苦功".当时不知是因为寄语对我的触动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升初中时,我毅然决然提出要去乡重点中学读书,父亲听了十分高兴,连忙把家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细心地检查修整了一遍,并为我备齐了生活学习用品。开学时,我约好同学,骑着父亲为我修理好的自行车到离家15公里远的乡中学开始了我的中学生涯。初中三年的我刻苦努力,发愤学习,努力做到了父亲笔下的"高挑明灯下苦功",毕业之后,我如愿考上了中专并分配了工作,可谓顺风顺水。我想:如果没有父亲当年的那一番旁敲侧击,想必现在的我还在为当年的少不经事而懊恼,父亲的良苦用心在我也成为父亲后而更觉得贴心,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如今的我也是一位父亲,我也毫无保留地将从父母亲那里传承的优秀品质延续给我的孩子,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家庭传统不能丢弃,醇厚的教养艺术不能断层。多少古今贤人伟人、先进人物为我们示范着榜样的力量,优良家风必须一代代传承下去!
人到中年的我,工作态度、为人处世均得到组织、同事和朋友们的一致肯定,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亲对我言传身教式的教导,这是我做人的"根本",是我不断净化自己、提升自己的力量源泉。父亲母亲并没有看到现今的我遵守教导,恪守自律所获得的"宝贵财富",但我相信,他们会化作夜空中的璀璨星辰,为我们子子孙孙保驾护航!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二十四
我的家风家训在很多地方都会帮到我,在同学需要帮助时,“互帮”,会让我去帮助他;在我和同学矛盾时,“互让”会让我退一步;在同学伤害到我时,“互谅”会使我原谅他;在同学难过时,“互慰”和“互勉”会让我去安慰他;在老人过马路时,“互敬”和“互爱”也会让我去帮助老人过马路。“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慰互勉。”它们使我成长。
在家里,我总是喜欢在田野里跑,喜欢在那里抓鱼、拔草,把自己弄得一身灰。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家风,就知道撒野。
那时候的我可会玩了,洗澡玩泡泡,手工贴弟弟背上,给弟弟扎辫子,打枕头,泼水等,这些事情都少不了奶奶的批评声。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用颜料在墙上画房子,几朵云在上面飘,还把兔子画成了蓝色,于是妈妈对我进行了家风教育。
从那以后,我开始不去田里,开始自己一个人在家,向奶奶学做菜,自己打扫房间,做完手工自己打扫。一个人看书、画画,好好学习,奶奶忙的时候帮忙带弟弟,不乱涂乱画,我自己扎辫子,自立多了。
就这样,我的家风变好了,不再调皮捣蛋,而是更加乖巧和勤劳。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都让我们成长了,不再是那个调皮捣蛋的小毛头了。
我们家的家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它的道理很简单,但要坚持做下去却不容易。
听爸爸说,我的爷爷是生产队有名的“管家”,他做生产队的保管员十几年从没出过差错。当时生产队每年上缴的公粮就有十几万斤,结算回大量的钱物,此外生产队里的三四个仓库里也堆满了粮食和油料。那时食物非常短缺,但爷爷却从没往家带过一粒粮食。一次年终算账,差了3角钱,爷爷硬是把账目重算了一天,终于把它找了出来。
爸爸也是一个诚实的人。一天早上,我和他一起去一个早点摊吃早点,一共花了7元5角,爸爸给了老板10元钱,那个老板却找了3元钱。爸爸说:“多找了5角。”老板说:“没事,经常来嘛!”但是爸爸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做人做事一定不能贪图小便宜,于是掏出了5角钱给了老板。
我们家就是这样,诚诚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我也要坚持下去。
中华好家风征文 中国魂好家风征文篇二十五
何谓家风?这确实是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与元素的概念,虽短短的两个字,却饱含中华传统文化漫漫承袭中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齐家即饱含着家风的规范,养成和浸润。因此,家风是社会历史发展下的文化积淀,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具历史传统的核心气质。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皆衍生出无数的新鲜事物,人们的生活与心灵无不承接着前所未有的时代冲击,一切仿佛都在与历史告别。快节奏和高强度的行进中,急功近利,唯利为止,潦草盲目,信仰缺失,世俗淡薄,责任殆尽等速朽的生活姿态,消解着国人沉积了几千年的传统观念,面对世态万象,现实中的人们不由重新对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深入认知与思考,并再次回返其深处,以一种全新而弥足的深刻,走向对民族精神的深沉敬意,而这种对传统的回返本身,无疑更具有特殊意义。如何让每个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达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成为一个有情怀有情操的人,并构建美满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当下中国所面临的庄严追求。
托尔斯泰的《复活》中一句经典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为什么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为什么又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细究起来,除了人的机缘与命运差异,最重要的恐怕要从家风中寻找原因。
人诞生与家庭,成长与家庭。家庭是人生幸福之源,也是生命中遮风避雨的港湾。任何人的幸福都不可能离开家庭的生息,呵护与滋养。 我自幼接受良好的家风的熏陶和父母的教诲:家和万事兴,但“和”的前提在于家风,在于“大有大样,小有小相”,就是说大人凡是要以身作则,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否则就将是“大无大样,小无好相”,意即“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子女的我们,自然也是何苗逢春,日复一日,长年累月潜移默化的接受着这样的熏陶,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很难想象,一个品行恶劣的父亲,如何能让耳濡目染其言行的孩子不沾染恶习?也很难想象,一个粗俗不堪,出言不逊的母亲,如何能培养出知书达理的子女?同样,一个家庭如果夫妻终日冷眼相对,抑或大吵大闹,孩子纯洁的心灵能不留下抑郁的阴影吗?
曾经,我看到一些父母,贪图享乐,自私自利,动辄恶言相对,甚至大打出手。上行下效,他们的子女自然也自私自利,你争我夺,混不讲理,更多的一些父母,平日里不思进取,无所事事,只知道怨天尤人,却要求自己的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要实现父母此生未曾实现的理想。此种要求,未尝不可,可若当自己的孩子正学习时,做父母的却当着孩子的面要么沉醉于打牌娱乐,大声喧哗,要么痴迷
于电视节目,在孩子面前大呼小叫。如此言传身教,全然不顾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从小,父母教导我,要踏实劳动,要忠诚老实,要尊老爱幼,要谦恭礼让,要助人为乐,有了种种日积月累的熏陶,自小就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也在互助友爱中,一步步健康成长,终于成为知书达理,团结友爱,孝敬父母,热爱生活,爱岗爱家,努力工作并自立于社会的有用之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国家是一个由千百万个小家庭组成的社会大家庭。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从每个家庭中形成,更需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才会健康快乐,我们每个家庭才会幸福温馨,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而又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