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理论文章写作 理论类论文(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理论文章写作 理论类论文篇一
发挥基层党校课堂关键性作用的有效途径
中共华阴市委党校 卫军平
一、依法治国的概念及党校课堂的新机遇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通过修宪,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内容写入宪法。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描绘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总蓝图,做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宣言和行动纲领,在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提及党校的课程内容这一现象是多年来极为鲜见的,对于党校课堂的发展建设来说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提及党校的课程内容这一现象是多年来极为鲜见的,对于党校课堂的发展建设来说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着笔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新课题就是如何发挥好党校课堂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
二、党校课堂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提升培训对象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科学化水平的主渠道。
中国共产党是十分重视理论武装的党,依托党校对干部集中进行理论教育,是我们党长期的优良传统。自1933年以来,82年的发展历史中,党校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的需要组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统一思想认识,为我党夺取政权、实现稳定执政提供了有力保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致力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面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将是新时期各级党委的中心任务与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基层党校(县级)面对的培训对象是科级及其以下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村干部,理论干部。这些党员领导干部既是中国特色法治体系建设中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执行者和落实者;村干部、后备干部与理论干部是依法执政的执行者、又是依法行政的践行者。所以,这部分群体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丰富法治思维、如何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等有较高的渴求性。可是身处基层,受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所限,能满足其学习需求的诸多方式里相对规范化、系统化的党校课堂是主渠道。
现实中还存在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注重积极学习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理论知识,不利于在群众中形成统一行动,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施政。同时,这部分群体学习法律法规与新的条例政策的渠道相比之下更为狭窄与自由化,因此,基层党校还应积极自觉履行为地方党委部门建言建策的职能,探讨以流动课堂与专题培训作为主渠道,送课进村、进社区,对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群众面对面培训教育、宣讲,把新形势下基层零散、模糊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主流理论上来,统一到依法行政的意识上来,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务。
三、基层党校课堂法治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了解,我们发现渭南市的县级党校法治教育课堂的现状是这样的。县级党校每年基本上都要举办主体班次10个左右,培训各级各类干部学员2到5千余人,在课程的安排上,除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教育、社会管理、三农政策、党的基本理论、时政理论、经济形势等内容,一些专业性的法律内容安排较少,宪法教育不多。我们既缺乏系统、科学的法学教育培训计划,又缺少专业的法学教育工作者。在培训过程中发现到广大学员对于党校法学教学的需求比较迫切,为满足学员学法用法的多元化需求,不仅仅要求教学内容要“新”,要围绕着中央、地方最新的法治动态展开,还要求“深”和“活”,既要有一定的法理深度和研究价值,还要能指导自身的实际工作,既要有生动鲜活的案例,还要有联系实际的分析理论提升。
在党校与多部门共同努力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大规模培训轮训方式,党员领导干部的法律认知水平和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党校法治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地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方面的问题与难点需进一步解决完善。
1、在课堂管理上还存在课堂管理细节的科学化水平不高与管理成效不甚好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党校课堂的管理水平在学员所代表的各个部门与各类岗位面前起着示范性作用甚至表率作用。但基层党校课堂在注重以学员为本、强化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公开意识、平等观念等,推动管理实施中的细则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式化、系统化等科学化水平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起不到示范表率作用。
2、在党校课堂法治课程内容设定上,注重义务性、禁止性法律规范的教育,强调法律责任,却忽略了权利性、保护性法律规范的宣传,缺少了法治思想的引导,忽视了宪法知识的教育。
3、在教学方式上,部分培训课程仍采取课堂灌输式讲授,启发式、案例互动式等现代教学方式运用不很充分。如某些部门在普法教学中过度坚持实用至上,由于工作职能和侧重点的不同,总是要求设置一些涉及本部门审批、管理、处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课程,忽视了对一些基本法理、法律知识以及加强依法执政能力方面的学习,从而使学法难以形成系统;个别同志认为有关的法律知识对工作没有直接作用,多学无益,可以暂时不学等等。
四、发挥基层党校课堂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关键性作用的有效途径 党校教育是干部教育,它的受训对象是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为主的特殊群体,从一定意义上说,党校教育就是“精英教育”,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党校课堂教学是理论知识架构、实践经验总结、学员思想激发与碰撞诸内容的融合体。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海量信息与新知识的冲击,是党校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冲击。拾人牙慧、自相矛盾、隔靴搔痒等是课堂教学常常遇到的尴尬境地。不过,党校课堂在党的理论传播中,具备先天优势,即宣讲渠道的正统化、还有学员实践经验的集中化,如果能在形成理论体系系统化的基础上,冲击专业化的领域,就能在同类培训中更具有引领与推动性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让宪法和法律课程进入党校课堂,通过党校教育提高党员领导干部与国家公务人员的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的能力。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关键。这给党校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接续党校传统固定课堂教育的优良历史传承下,探讨异地课堂、流动课堂、虚拟课堂、模拟课堂等多种形式,坚持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新纳入的宪法与法律相关课程转化为符合干部培训与干部学习汲取实际的党校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上,重点突出,提升教学针对性。首先要把宪法教育作为各类班次最基本的法治教学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对象突出侧重点。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以主体班次培训为重点,精心设置课程,突出依法执政理念、党风廉政教育、法治政府建设、公共危机管理和法律实务知识。对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化解矛盾纠纷、农业农村政策、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教育学习。对于企业管理人员,以部门、高校合作办班为途径,着力加强公司法、贸易法等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以及应对金融危机、风险防范、劳动保护等法律业务知识,提升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与水平。同时,选取前瞻性、启发性、实践性强的法律知识材料作为学习辅导读本,并充分结合地方实际和发展战略部署,有计划分步骤地认真组织实施教学。
2、教学方式上,创新方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理论教学仍然是必要的,否则法治学习很可能达不到全面系统,但同时,也应加强案例式、互动式、现场式、研讨式等现代教学组织形式,做到与理论讲授的有机统一。从学员角度而言,许多同志都来自实践的第一线,这就使得他们在党校的学习是带着问题来的、带着思考来的,丰富的工作阅历、扎实的实践经验、开阔的思维空间是他们的优势。因而,以学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单向法律条文灌输授课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有许多的观点、看法得不到沟通交流,处于被动。而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很大程度激发学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很好的弥补党校教师理论储备强、实践经验弱的不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做到优势互补,彼此启发,提高学员分析判断能力,达到良好地课堂效果。
3、以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的法理意识转化。“党校姓党、讲坛有纪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普法教育产生实际影响,决不允许有像“毕姥爷”那样的“两面人”教师。建设一只“专、精、兼”结合的法治教育师资队伍是党校课堂建设法治教育阵地的前提基础。一要加强师资纵向培训。基层党校教师与培训学员在信息与理论的覆盖面与接受量上相比并不具有优越性,特别是在法治社会建设中所需要的法学专业知识,法律素养的提高方式等,在基层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学校要为教师搭建更多更高的平台,不断以专业化、系统化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以师资的高素质来推进课堂教学上层次。二是要加强师资横向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一知万”、“触类旁通”。以对等、互惠与共赢理念加强县级党校师资之间的交流,通过师资的横向交流,汲取其他党校的先进性经验,集中更多同类班次学员的不同特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三是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教人者先受教的意识,通过集中学习、集体备课、跟班听课、教学观摩等教研活动,认真组织授课教师深入了解、掌握、储备各类专业法律知识;要加强法律学科建设,确立教师法学研究主攻方向,明确目标任务;要结合客座教授聘用等工作,加强法律师资库建设,根据培训需要,聘请一些长期从事法学研究或涉法工作,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领导、专家学者、专业人员来校授课,并与党校教师开展对接,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4、统筹结合,推进党校法治课堂宣传教育的影响力。一是发挥党校的对外宣传优势。对外法治宣讲覆盖面更广、受益度更强,通过选派师资、对外宣讲,送党校课堂进基层,能有效引导基层干部群众知法、守法,净化社会风气,规范自身行为。二是发挥党校科研优势。切实发挥党校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作用,积极参与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各类学术研讨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法治专题调研,撰写论文及调研文章,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开拓思路、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在理论刊物中定期发表优秀法治理论文章,传播法治精神与文化。
5、多措并举,为党校法治课堂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依法治校,及时分析研究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工作运行机制,落实经费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二是要重点把握好教学对象特点、内容,按照工作规划的要求,结合中央、省、市要求和本地实际认真制订基层党校课堂法治教育长期和工作计划,并稳步推进落实;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党校各要与有关部门就法治课堂工作及时协商沟通,根据培训目标需求设计编制培训方案,将法治宣传教育环节真正纳入党校培训体系当中。
总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题启迪下,我们基层党校要换用法治思维审视党校课堂,调整党校教育新任务,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积极发挥党校课堂的关键性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贡献应有之力。
理论文章写作 理论类论文篇二
(一)要言之有“物”,力戒空谈写理论性文章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容易写得很空。有些观点也不错,就是不解决什么问题,读起来没有味道,其原因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写理论文章要想避免脱离实际,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真正把当前人们最关心而又迫切需要讲清楚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阐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结合工作实际多搞一些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大量的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然后再经过提炼和概括,所用的事例也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置于形势和群众之中,才能讲到“点子”上。如果不接触实际和群众,坐在屋子里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所以,我感到文章形成的过程,实质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过程,是调查研究的过程。
(二)要言之有“理”,力戒武断理论文章,顾名思义,关键是要把道理讲清楚。而讲道理,又不能采取用扣帽子或者用上头的“圣旨”来压人的简单办法,更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要以事论理,以理服人。比如我在给黑龙江广播电台撰写两组(共20篇,已采用)关于深化改革的文章中,每一篇都回答一个问题,讲清楚一个道理。我在写“对改革形势到底怎么看”这篇文章中,并没有讲多少大道理,而是用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的事实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群众吃、穿、用、住、行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来看改革,这样既澄清了部分
人对改革的种种非议,又十分客观地肯定了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了进一步搞好改革的信心,使人们听起来有真实感和亲切感。事实是最公平的和铁面无私的,所以,好的理论文章首先必须把握住事实。一方面要用事实讲清楚道理,证明道理;另一方面通过理论的系统和概括,再进一步加深对事实的认识。
(三)要言之有“情”,力戒说教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的理论文章务必做到生动活泼,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让群众愿意看(听),而且看(听)后有所启发和收获,甚至产生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这样的理论文章才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决不能把群众根本看(听)不懂的大理论一甩,干巴巴硬帮帮地在那里说教,群众对这样硬性灌输的文章是最反感的。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起码要做到两点:一是在理论文章内容的选材上,要用群众最了解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来说明问题,阐述道理;二是在语言的运用上要力求群众化,少用或不用群众根本看(听)不懂的那些理论性很强的术语,最好用群众中形成的理论来回答和说明群众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群众看(听)起来就会感到亲切、可信,不仅解决问题,而且是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说话。
(四)要言之有“新”,力戒老套社会在前进,事业在发展,新情况和新问题是层出不穷的。理论文章只有比较全面地客观地反映时代前进的新脉搏,才具有生命力。所以,理论文
章必须有新意。所谓新意,就是内容要新,材料要新,观点要新,语言要新,写法要新。使人们看(听)后有一种新鲜感并有所启发。具有新意还应理解为只有不断提出和解决新问题,才能推动事业前进,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工作的先导作用。比如,我们现在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的步伐,而我们在写理论文章的时候,却仍然用过去产品经济时期的旧思想、观念、办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那就难免要出大的偏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毫无新意的文章,也就毫无生命力。也许会有人提出,有些问题本来就是老生常谈,哪来的那么多“新意”呢?我看这种看法也不一定全面,即使是老问题,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其内容和解决的方法也会有新的变化的。比如解决党风问题,现在同改革开放以前相比,就有了许多新的不同的特点,因此,解决的办法也就随之有所不同。总之,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我们观察和处理事物的方法也就不应一成不变。
(五)要言之有“限”,力戒冗长要提倡写短文,尤其是在报刊上发表的理论文章一定不能很长。这不只是因为报刊的版面有限,还因为作为一篇好的理论文章,必须言简意赅,力戒冗长,做到中心突出,重点明确,每篇文章解决
一、两个问题。为此首先要精心选题和选材,经过反复加工和提炼,把最精华和最精彩的东西表达清楚;其次要有高度和深度,要做到短而高,短而深,短而精。这就要加强综合分析,真
正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现象;其三文字运用上一定要注意精炼,要惜墨如金。能用一个字的就不用两个字,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就不说两句话。所以,必须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不断实践。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写出精粹的文章来。
(六)要言之有“准”,力戒失实真实、准确是理论文章的生命线。一篇理论文章好与不好,最重要的标志是它的观点、内容、材料、论据是否真实是否准确。只有真实准确,才能比较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才能发挥其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要不惜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为此,应把握住以下主要三点:一是贯穿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要论点,要同中央的精神保持一致,既不能脱离,又不能偏离,更不能唱反调。要力求吃透中央精神,把中央的精神同丰富多彩的实践融为一体;二是每篇文章所涉及到的重要事实要同实际情况相符合,有的是讲具体某个事件,有的是概括全局,无论是那一种,都务必同客观实际相一致,让群众看(听)后,感到真正是那么回事;三是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复杂问题,要掌握好事物的准确“度”,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总之,要讲得恰到好处。
理论文章写作 理论类论文篇三
梦想和愿望是引领前进的旗帜,是凝聚力量的保障,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人、每个团队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于我们地税部门来说,就应当立足本职,认真履行好“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光荣职责,以建设勇于担当、服务大局的服务型地税为目标,以建设公正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型地税为灵魂,以建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创新型地税为动力,以建设风清气正、廉洁从税的廉洁型地税为保障,努力把地税部门建设成有梦想、有奋斗、有担当、有成就的坚强集体,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凝聚力量筑牢梦想根基
梦想要激发力量、鼓励奋斗,离不开现实的深厚基础;梦想要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有赖于现实的强力支撑。近年来,南昌市地税局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奋勇拼搏,努力为建设服务型、法治型、创新型、廉洁型地税,助力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按照省地税局“收好税、服好务、执好法、带好队”的工作要求,在认真调研、科学谋划、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六个一”的工作理念;明确了加速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信息平台一体化、纳税服务品牌化、管理创新成果化、队伍建设体系化,将南昌地税建设成为地税形象“示范区”、改革创新 “领先区”、干部培养“集结区”的奋斗目标;形成了“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南昌地税精神;确立了“全省第一、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共同愿景;作出了完成“六大任务”、构建“八大体系”、“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战略决策;细化了全面构建“五位一体”地税工作新格局,积极探索“五举并重”队伍建设新途径的工作思路。这些发展思路和理念已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可,成为建设服务型、法治型、创新型、廉洁型地税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强化征管、优化服务。通过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征管创新实现了新突破,纳税服务构筑了新格局。在征管创新方面,初步建成南昌市税收信息共享平台,存量房评税系统平稳上线运行,成功试点税收电子地图系统,信息管税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健全行业税收及单项税种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专业化管理模式,税源分类管理取得了重大突破;提请南昌市政府研究通过20多项税源监控事项,综合治税取得重大突破。在纳税服务方面,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建成并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设立“税收教育基地”,成立纳税人学校,服务平台全面拓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国地税联合办税、免填单服务、纳税人维权、审批事项前移试点,服务手段持续创新。在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方面打下的扎实基础成为建设服务型、法治型、创新型、廉洁型地税的双核。
鼓励竞争、弘扬正气。加速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树立了凭德才、凭业绩、凭公认的用人导向。大力强化竞争理念,引导干部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乐于竞争。通过竞争上岗和民主推荐,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与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凝
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不断强化教育培训,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不断提升执行力,各级领导深入挂点单位,帮助基层理清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作开展;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制定出台《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十二项规定》,采取明察暗访、问责追究等形式,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并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通过鼓励竞争激发活力、改进作风弘扬正气,为建设服务型、法治型、创新型、廉洁型地税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坚定不移朝着梦想前进
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朝着梦想前进。
全力以赴服务发展大局。地税部门是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应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主题,牢固树立科学的税收观,坚持服务大局促发展,着力建设服务型地税。要认真加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南昌市委、市政府“双轮驱动、二三并举”、“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区域聚焦、产业聚焦、政策聚焦、资源聚集”的战略决策深入调研,针对如何培植地方税源、加强专业市场税收管理、策应“营改增”等内容形成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依法组织地税收入,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工作宗旨,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狠抓收入质量评价,强化税收分析预测,严格收入计划考核,确保地税收入稳步增长,为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强大财力保障;全面落实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省地税局支持打造核心增长极60条、南昌市地税局服务打造核心增长极50条等优惠政策措施,全力为南昌市实施“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战略提供服务;全面落实服务民生、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着力构建“大服务”格局,完善纳税服务平台,强化服务需求管理,加强行风效能建设,从维权、减负、提效入手,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地税政务环境。
矢志不渝坚持依法行政。应把依法行政作为税收工作的生命线,把法治要求融入各项税收工作中,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着力建设法治型地税。要规范税收执法行为,认真执行税收实体性和程序性法律法规,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申辩权和监督权,坚决落实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执行标准,减少执法随意性;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加强税收法制教育,引导地税干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出台前的论证和实施后的评估改进机制,严格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和个案批复制度,从源头上预防执法风险;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大力推行阳光征收、网络评廉等有效手段,加强监督制约,通过“倒逼机制”促进地税干部阳光执法,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积极探索执法责任制电子化考核,利用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开展执法督察。
攻坚克难推进改革创新。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是进一步冲破思想观念障碍、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为此,应把坚持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着力建设创新型地税。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坚持改革理念,树立创新思维,同时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营造求实改革、科学创新的浓厚氛围;把握改革创新重点,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改革财税体制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出台的税制改革措施,做好“营改增”准备和实施工作,稳步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积极探索税收专业化管理、风险管理、重点税源管理的有效模式,大力推行内部行政管理、干部人事制度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地税管理服务水平;创新地税工作方法,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地税工作的新方法,理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注重工作的连续性,保持既定的合理规划、决策部署和制度办法稳步实施,又增强进取意识,积极探索创新,形成改革创新、稳步前进的良好局面。
踏石留印强化廉洁治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和地税工作业绩成正比,廉政建设是地税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坚持惩防并举、廉洁治税,着力建设廉洁型地税。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持领导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主动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税收执法风险和预防职务犯罪等警示教育活动,发挥廉政文化的渗透作用,筑牢地税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大力推进制度完善和创新,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围绕税收“征、管、查、减、免、罚”等重点环节强化巡视检查和执法督察;严厉查处违纪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理论文章写作 理论类论文篇四
争做党性强品行正作风实的组工干部
公道正派者,以“公”为“道”,不偏不倚;持“正”为“派”,不歪不斜。公道正派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作风、是一种形象,更是优秀组工文化的核心体现。恪守公道正派,弘扬组工文化,是每个组工干部的神圣使命,更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我们要以开展“联系群众转作风、公道正派树形象”活动为契机,教育引导组工干部胸怀公道正派之心、增强公道正派之能、秉持公道正派之念、实践公道正派之行,使公道正派真正成为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办事之道、处世之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于形。
一是加强党性修养,胸怀公道正派之心,积极锤炼“政治坚定、品质优秀、坚持原则、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没有公道正派之心,就难行公道正派之实。组工干部必须始终胸怀一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心,保持一种大公无私的心态,这就需要以坚强的党性和高尚的道德作保证。道德情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信念的坚守、环境的熏陶、实践的磨炼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取决于个人的思想基础和品质修养。近年来,我们把党性修养、政治思想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逢会必讲,常抓不懈,及时学习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保证了广大党员思想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特别是今年以来,为 1
谋划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州开展“学党章、重温入党誓词、争做合格党员”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和组工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党史,认真落实专题辅导、理论研讨、入党宣誓、集中培训、演讲比赛、警示教育、知识测试、建言献策八项措施,扎实开展“查理想信念,看思想改进的自觉性高不高;查纪律要求,看遵守组织纪律的意识强不强;查群众观念,看联系群众的意识强不强;查表率作用,看公道正派的意识牢不牢”的“四查四看”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和组工干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公道正派组工文化,自觉找差距、抓整改,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党性修养,筑牢了公道正派的思想作风。公道正派既是一种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又是一项基本准则和工作要求。党的十八大从“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的高度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实现“中国梦”更离不开道德支撑。作为组工干部,我们必须加强道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完善道德人格,时刻在政治上保持高度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讲政治、顾大局,甘当幕后英雄,不扬名不图利,把发现、培养、选拔、使用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不断锤炼优秀的政治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切实夯实公道正派的思想基础。
二是坚持苦练内功,增强公道正派之能,努力锻造“理论扎实、业务精通、知识渊博、思路开阔”的行家里手。组织工作,首在选人用人;选贤任能,重在慧眼识珠。只有我们自己“靠得住”、“有本事”,才能培养选拔出“靠得住、有本事”的党员干
部。为了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在全州组织系统开展“日读一篇文章、周作一次小结、月写一篇心得、季搞一次谈心、半年写一篇报告、年学一门技能”的“六个一”活动(组工干部每天至少阅读一篇理论文章或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每周五对本周工作开展“回头看”,制定下周工作计划;每月至少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或理论文章;每季度在部内普遍开展一次谈心谈话;每半年至少撰写一篇高质量调研报告;每年至少学会材料写作、电脑操作等一项技能)。建立完善组工干部调查研究、轮岗交流、跟班培训、挂职锻炼制度,结合十八大精神轮训对组工干部集中培训了一遍,分批组织组工干部“走下去”调查研究和“走出去”学习考察,选派9名组工干部到双联行动联系村挂职锻炼,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临夏组工信息》开设专栏,选载组工干部优秀调研文章,不断提高文字写作和谋划工作能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作为组工干部,更要把学习放在首位,经常学理论、学业务、学知识,勤思考、勇探索、善总结,在工作实践中研究新问题、拓展新视野、总结新经验,切实提高运用政策的能力、识人用人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工作创新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使组织工作更具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三是密切联系群众,秉持公道正派之念,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务实高效、一心为民、热忱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党员
干部和各类人才、服务人民群众,是组织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组工干部的神圣职责。恪守公道正派,就要强化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坚持做到“三服务”,努力实现“两满意”。近年来,我们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先后开展破解难题年、“示范性乡镇”和“规范化机关”创建、村级组织“五化”提升等活动,特别是今年在基层党建中实施阵地规范建设、党性教育实践、能力锻造提升、制度机制建设、五百党员培养“五大工程”,着力解决基层一线和党员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困难问题,不断夯实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组织基础。开展“千名干部助推双联”活动,从州县乡机关选派1150名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副书记或副主任,近期准备再选派千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锻炼,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基层组织,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劳务输转等富民产业,促使机关干部在基层锻炼成长,加快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健全完善组工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全面推广“一线”工作法,认真落实“一日清、周落实、月蹲点”制度,对当天能完成的任务当天完成,不推脱、不隔夜;对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认真谋划,及时部署,一周内落实;每月深入联系村和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开展“一个起立、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让座、一杯热茶、一个满意答复”的“六个一”服务,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树立了良好形象。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每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组工干部,就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一心为民、务实高效,坚持深入
基层、服务群众,把全党满意、人民满意作为检验组织工作成效、衡量公道正派的最高标准,促使工作在一线落实、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关系在一线密切。
四是严明组织纪律,实践公道正派之行,始终彰显“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基本准则。选准用好一个人,就树立了一面旗帜,用错一个人,就有可能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伤害党员干部群众的感情。恪守公道正派,集中体现在干部选拔、基层党建、人才工作、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上,只有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按组织原则办事、按规定程序办事,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公道公派。近年来,我们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注重改进干部评价、干部选拔方式,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修订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业绩平时考核、定期考核、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考核、考核结果运用等五个办法,制定出台州委全委会和常委会票决、县级和科级干部交流、州直单位科级干部竞争上岗等办法,今年组织实施干部公开选拔“127工程”和6个“百名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在全州树立了重品行、重能力、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论的用人导向,营造了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同时,从严要求组工干部,制定“要坚持学习、公道正派、经常调研、务实高效、依规办事、热忱服务、勤俭节约、从严管理和不准跑风漏气、谋取私利、有禁不止、口大气粗、推诿扯皮、公车私用、吃拿卡要、擅离职守”的“八要八不准”规定,组工干部自觉讲原则、守规矩、重程序,做到了令行禁止,树立了良好形象。公道正派永无止境。我们要把“十六字”要求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准则和组工干部的行为规范,不断增强坚持公道正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严格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组织工作政策规定,坚持原则不动摇、严格标准不放松、履行程序不走样,敢于动真碰硬,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利益所诱,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保持组织工作的严肃性。要公正识人、公道用人,认真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用人标准,选拔使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干部群众信得过的干部,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严于律己、正派做人,严守工作纪律,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做的不做,经常对照“公道正派”这面镜子反省己身,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组工干部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理论文章写作 理论类论文篇五
理论文章摘录
2007年第10期
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
2007年4月17日
目 录
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罗 挺1 难忘的一课...............................................丁锦方3 传播真理的明星...........................................王治元5 用真情架起通向真理的桥梁.................................王 卫7 永刚,我的好伴侣好老师...................................回天燕9 让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燃烧.........................方永刚11 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
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
编者按:中宣部、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4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会上,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委罗挺,大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卫,沈阳军区某部军务装备科科长王治元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传播、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经历。方永刚的妻子回天燕和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丁锦方通过生活中和课堂上的一个个细节,生动展示了方永刚对事业的忠诚和对亲人、对学生的满腔挚爱。方永刚深情讲述了自己学习、研究、传播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体会。本报今天摘要刊登报告团成员的发言,以飨读者。
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委员 罗挺
方永刚以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真心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20多年来,方永刚对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如饥似渴,锲而不舍。在方永刚事迹展览室,一本《邓小平文选》格外引人注目:书的边缘磨破了,封面中间几乎磨穿了,泛黄的纸上画满了圈圈点点,写满了心得批注,谁也说不清他究竟读了多少遍。方永刚常说,要真知长江,必须深知源头。为此,他通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从中领略了党的创新理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知识没有边界,思想才能自由飞翔。在方永刚的知识体系中,没有学科专业的界限。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37岁攻读了法学硕士,40岁攻读了军事学博士,先后教过社会主义思想史、政治学、党的创新理论等19门课,内容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这在全军青年政治理论教员中也是少有的。
这些年来,他与时代同步,与真理同行,做到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学习研究就深化一步。先后参与完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江泽民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去年又主持编写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教材,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真理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他还完成8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13部专著,100多篇学术论文,获得39本奖励证书。这些成果,凝结着一个理论战士对真理的渴求,对学问的探索,对富国强军的追求和希望!
44岁人生历程,22年教学生涯,方永刚以亲历者的眼光、历史的眼光和群众的眼光,见证了国家和军队建设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方永刚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视使命重于生命的精神更是令人感动。去年3月,我院承担了轮训1500名基层政工干部的任务。教研室领导发现方永刚经常腹部疼痛,就让他休息一段时间。但他算了这么一笔账:1500名基层政工干部的身后,是1500个基层舰连!给他们讲课,相当于给10余万人 讲课,这是多么可观的讲课效益啊!他主动请战,把《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基层建设的新要求》的授课任务接了过去。他认真设计教案,数易讲稿,十多次试讲,推出了一堂精品课,一直坚持到10月份培训班结束才住院。一位学员在感动之余写了这样一首诗赞扬他:‚困难挡不住你坚定的脚步,病魔拦不住你澎湃的激情。你人如其名,永远刚强;你一介书生,却是铮铮铁汉!‛
手术后第十三天,他打电话给教研室,提出要申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的国家级课题。同事们来到医院,一看这哪里像病房呀,简直就是书房!哪里是在治病,分明是在拼命!大家劝他好好养病。他却说:‚趁着癌细胞还没有进入我的脑子,咱们赶紧申报课题吧。‛课题申报提纲出来仅仅半个月,他就在病床上完成了第一专题的书稿。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一个理论工作者的战斗精神,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生命之约,也看到了一个刚强战士的又一次冲锋!
方永刚的成长历程表明,忠诚于党的创新理论,真学是基础,真信是核心,真用是关键。向方永刚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
难忘的一课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 丁锦方
我是大连舰艇学院的国防生学员,从地方大学毕业再到军校学习,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就是方教授上的。
今年1月15日上午,上课铃响的时候,方教授像往常一样,整一整军装,走上讲台。大家发现,他消瘦了许多,脸色蜡黄,但声音依然是那么的洪亮,目光依旧是那么的坚毅。他的开场白很简单:‚我一直惦记着大家这门课,心里总是放不下,我要履行承诺,为大家讲这一课,因为这是我的使命和责任!‛
讲到青年军人要在履行使命中实现人生价值时,方教授安排了现场提问。有个学员提出:‚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原则是‘谁挣钱越多,表明谁贡献越大’,我们军人相对来说工资都不算高,岂不说明我们的奉献贬值了吗?‛方教授侃侃而谈:‚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中,衡量一个实体和个人的价值实现,往往离不开经济效益,这是经济范畴的一般价值尺度。而军人的奉献,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劳动,是一般价值尺度难以衡量的,更无法完全用货币体现出来。‛学员又问:‚那军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方教授慷慨激昂地回答:‚体现在孩子们的欢歌笑语中,体现在一对对情侣的热吻中,体现在五谷飘香中,体现在万家灯火中,总之,体现在中华民族振兴发展中!‛台上激情澎湃,台下热血沸腾。慢慢地,我发现方教授的声音似乎低了下来,额头上渗出了许多汗珠,身体也在微微颤抖。
课间休息,方教授像往常一样走下讲台,跟大家交谈。我无意中发现,他的衣服下面露出了一根引流管。课前我们都听说方教授患癌症住院了,但没想到他刚做完手术,刀口还未痊愈就来讲课!我的心头一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回到座位,心中的感动、眼中的泪花,使我一时无法集中精力去品味第二节课的内容,只是感觉跟随方教授充满激情的声音,走进了一个神圣的精神殿堂。
90分钟不知不觉过去了。方教授最后饱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从地方大学毕业的,22年的军旅生涯告诉我,你们的选择没有 错!我希望大家牢记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在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的历史进程中建立功勋!‛教室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和同学们都热泪盈眶。方教授要走了,在出门前他几次眷恋地回头。大家依依不舍地簇拥着他,目送他瘦弱的背影渐渐远去,但他的形象却在我的心中越来越高大起来。从小学到大学,我听过无数次课,没有哪一堂课比这次更刻骨铭心。
在人生磨难面前,他没有掉泪;在伤病痛苦面前,他没有掉泪;在死神威胁面前,他也没有掉泪;因为上不了心爱的讲台,他却流下了两行热泪。这是英雄的眼泪、战士的情怀!从方教授的泪水里,我真正读懂了什么是军人的使命,什么是教师的品格!方教授的感人事迹给了我深深的启迪,那就是使命、忠诚、荣誉、奉献,这字字千钧的八个大字,正是当代军人应该具有的核心价值观念,也是方教授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撑!
传播真理的明星
沈阳军区联勤某分部司令部军务装备科科长 王治元
我是来自祖国北疆的一名联勤部队干部,多次听过方永刚教授讲课。他充满激情、鲜活生动、朴实亲切的讲课风格,给部队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第一次听他讲课返场的情景,直到今天还历历在目。
那是2001年10月17日,方教授作为沈阳军区联勤部理论宣讲团成员来到我部。方教授走上讲台,手中不见拿稿,就是一个水杯、一条毛巾,嗓门很高,手势有力,一开讲就吸引了我们。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运用创新理论对国际国内的“热点”、经济社会的“焦点”、部队建设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刻分析,使我们身在基层也切身感受到了创新理论的新进展,国家发展的新气象,部队建设的新成果。
最后,方教授说:“现在,我来搞一个现场问答,请把你们的问题端上来,咱们共同交流探讨。”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问,社会主义要消除两极分化,为什么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还那么大?方教授打了个比方,这就像一列火车,我们国家这列火车特别长,车头已走了很远,最后一节车厢可能刚刚出站,但重要的是,铁轨已经铺好,最终都能奔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有的问,不同地区的义务兵优抚金为什么不一样?方教授面带微笑,对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一一作答。渐渐地,官兵们一个个问号被拉直,一个个心结被解开,越听越解渴,越听越想听。
课讲完了,大家还意犹未尽,沉浸在方教授讲课的意境中。这时,分部张副政委站起来,像平时拉歌一样问:“方教授讲的好不好?”官兵们回答说:“好”;又问:“再讲一课要不要?”全场异口同声地说“要”。第二天上午,方教授又给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大家听的津津有味。我见过大歌星演出返场再唱的情景,但上理论课火到返场再讲,还是头一回遇到。
方教授在我们机关讲完,一下讲台就被听课的各位领导围上了,纷纷邀请他去讲课,结果让211医院抢了先,当晚就给拉走了。那些天,方教授日夜兼程宣讲,十分疲劳,还患了重感冒,嗓子都沙哑了。当时,分部领导心疼地 劝他注意身体,别再讲了。但方教授却摆摆手说:“这点小毛病不算啥!”又接连讲了两场。大家发现,头天他说话都困难,第二天在课堂上却嗓音响亮。后来才知道,他一天含了20多粒含片,做了4次雾化吸入治疗,红舌头被染成黄舌头,哑嗓子才变成亮嗓子。方教授说:“看到官兵们这么爱听党的创新理论课,我打心眼里高兴,能多讲一场就多讲一场。”
近几年来,方教授的足迹遍及白山黑水,为我们沈阳军区联勤部百余个单位讲课160多场次,4万余名官兵听过他的课,许多官兵成了方教授的铁杆“粉丝”,我就是其中一个。方教授不愧是传播真理的“明星”!
用真情架起通向真理的桥梁
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讲师团团长 王卫
永刚同志于2003年初受聘于我们大连市委讲师团,是团里最年轻的骨干。他曾对我谈起加入讲师团的初衷,他说:‚我特别喜欢为老百姓讲课时的那种感觉,我就是要通过讲师团这样一个平台,与地方理论教育战线的同志们一道,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四年来,他仅在大连地方就做了440多场报告和讲座,听众累计达10多万人次!
我们都十分敬佩他那种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而倾尽全力、无怨无悔的精神,形容他有‚三不怕‛:不怕课多,不怕路远,不怕吃苦。他的宣讲日程总排得很满,为了方便与他的联系,他还向社会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24小时开机。他的讲课范围非常广,大连地区11个县市区、几百个单位,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回荡着他充满激情的声音。
记得2001年,旅顺口区双岛湾镇搞农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种了千亩大樱桃。都说樱桃好吃树难栽,过了两年,樱桃树才到肩高,要有收成还得再等三年,农民们有些沉不住气,有的甚至想拔了樱桃种苞米。正在这时,永刚去镇上讲‚三农问题‛,便与大家讲起了种樱桃的事。他说,咱大连的气候、土壤最适合栽樱桃,这叫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种粮食和栽樱桃,从宏观上讲也有个合理比例,这就是为什么要搞农产品产业结构调整。这一席话,让许多农民塌下心来种樱桃。有一位叫肖淑琴的老大妈,家里有7亩樱桃地,听了方教授的话,还加种3亩地。去年,樱桃进入了盛产期,肖大妈家赚回了本钱,还清了贷款,今年估计能赚四五万元。肖大妈听说方教授病了,难过得哭了。她说,今年大樱桃下来,俺要到地里挑个儿最大的,送给方教授尝一尝!
人们说:‚听方教授讲课,就像爱看的电视连续剧,看了这集等着下集,越听越想听,越听越爱听。‛去年8月,某警校邀请永刚去作‚构建和谐社会专题讲座‛。事先还给他透了个‚底‛,说以前请过几位学者,但都推辞了。永刚却满口应承下来,并作了精心准备。讲课那天,他开口就来:什么是‚和谐‛?‚和‛是一个‚禾‛加一个‚口‛,就是要有饭吃,这是物质基础;‚谐‛ 是一个‚言‛加一个‚皆‛,就是人人能自由表达,这是精神追求。作为人民警察,就是要保护老百姓有饭可吃,有话能说。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朝着和谐社会迈进了一大步。一席话,赢得掌声一片!
有一次,永刚应邀到大连轻工学院作报告,能容纳1200人的大礼堂,第一次出现了座无虚席的场面,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全场响起了32次热烈的掌声。在大连机车有限公司,做了20多年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老宣传部长苏有安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讲党的创新理论,关键是要用‘心’来讲。方教授的课为什么受欢迎?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情,情中寓理,情理交融,用真情为人们架起了通向真理的桥梁!‛
1月22日上午,永刚在做完第二次化疗后,又瞒着医生到市地税局稽查三分局做形势教育报告。当时,他身上20多厘米的刀口尚未愈合,腹部还插着一根引流管。当永刚的学生搀扶着他走近稽查分局的大门,一个35厘米高的台阶挡住了去路。35厘米,每一个正常人都能轻松地迈过去,但手术后的虚弱,使他几次都没跨过去。学生心痛地劝他:‚这一课咱就不讲了吧?‛永刚轻轻地摇摇头,咬着牙终于迈了过去。这一次课他讲得比往常短,只讲了一个半小时,最后结束的时候他说,对不起,课就讲到这里,我还要回医院化疗。当时大家全惊呆了:什么病才化疗啊!会场静了一会儿,突然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人们不由自主地起立,表达对这位刚强战士的崇高敬意!
永刚,我的好伴侣好老师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第二幼儿园教师 回天燕
我和永刚由相识到相恋,由相知到相爱,牵手走过了20个春秋。我们曾相约:执子之手,白头偕老。谁知去年11月8日,永刚被诊断为结肠癌晚期,这真是晴天霹雳,我觉得天都塌下来了!我坐在病床前久久地凝视着他,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永刚,你才40出头,还那么年轻,你可不能倒下啊……
我跟永刚这么多年,虽然没有多少花前月下,但俩人恩爱如初。永刚每天晚上加班备课,我都在一边陪他一会儿,给他沏点茶水,送点水果。他每次外出讲课,都要穿军装,他把军装看成是自己的荣誉和形象。他上课还特别投入,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一堂课下来,往往内衣裤都湿透了,所以出去前,我都得给他准备好杯子、毛巾和备用的内衣裤这‚三宝‛。外出讲课往往都比较急,头天晚上都得熬夜备课,也不知道有多少次,我早上醒来他人已经走了,我摸摸灯罩还烫手,知道他又是一宿没睡。我常为他担心:永刚,就算你是铁打的也扛不住啊……
永刚还是一个家庭责任感很强的人。儿子是永刚的心头肉,每次出差在外,无论多忙,他都不忘打个电话回来,跟儿子说上几句。儿子小的时候不识字,他就给儿子画成图画,夹在信封里寄回来,告诉爸爸到了哪些地方,现在儿子还保存着他画的许多画。学校开家长会,只要在家他都尽量去参加。他还利用假期带儿子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到革命圣地延安受教育到贫困乡村去感受。儿子品学兼优,考上了大连市最好的中学,并且名列前茅。
说实话,永刚的病一确诊,我最怕的就是他万一知道了病情,扛不住,所以千方百计地瞒着他。手术不久,他提出想回家住几天,医院同意了。一回到家他就上网,我担心他从网上查看结肠癌的资料,就不停地观察,结果他只是在查看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我松了一口气,回到房间,暗自流泪。我心里特别后悔,为什么没有及早发现他的病情呢?为什么有了明显征兆还让他这么拼命呢……我在心底不知道问了自己多少个为什么。过去,他敲击键盘的声音像催眠曲一样好听,可这天却是那样的沉重声声敲痛了我的心…… 在医院里,我看到有的癌症病人非常痛苦,就想到永刚今后怎么办?我背着他买了非常昂贵的药,心想即使倾家荡产,也要让他少受一些苦。有一天,一个同事告诉我,说读一种经文能减轻病痛。我也是病急乱投医,一时有点心动,谁知跟永刚一说,他很生气,非常严肃地说:‚你千万千万别给我弄出个天大的笑话来,一个坚信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因为得病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些年和永刚在一起,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对事业的那份执着,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三尺讲台的无比热爱。在我的眼里,永刚是一个好军人、好丈夫,也是儿子的好父亲。以前我没有记日记的习惯,自从永刚得病后,我开始记日记。我在胡主席看望永刚的当天,这样写道:‚永刚,你是我一生的骄傲,如果有来生,下辈子我还嫁给你!‛
让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燃烧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 方永刚
这些天来,许多朋友通过媒体知道了我的情况,纷纷以各种方式关心、安慰、鼓励我,令我时时处在感激之中。也有不少青年朋友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坚信党的创新理论?我告诉他们,我的信仰来自于切身体验和理性思考。出于对党的感恩之情,特别是对党的创新理论无穷魅力的极大兴趣,我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便投身军旅,当上了一名军校政治理论教员。20多年来,我努力跟进党的理论创新步伐,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和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折服,走过了一条从感恩、感悟到确立信仰的心路历程。我是学历史的,习惯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在比较研究中寻求结论。我把今天的中国与过去的中国作比较,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各种文化思潮作比较,把国家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放在当代世界大背景下作比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好局面与苏东剧变的严重后果作比较,从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当代中国,只有党的创新理论才是指引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唯一正确理论。对此,我深信不疑。
伟大的理论需要忠诚的传播者。作为一名党的理论工作者,应该用心去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党与群众的桥梁。这是我的使命所系、责任所在。正因如此,我一直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当成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生命的意义、生活的乐趣都在于此!多年来,每当我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换来听众舒心微笑的时候,我真正体味到了与真理同行的莫大快乐和幸福!
去年11月8日,我被确诊为结肠癌。住进医院,给了我一个静心思考的机会。我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庆幸自己选择了一个好职业。我始终站立在精神高地上,为兑现感恩承诺而付出,为履行入党誓词而奋斗,为实现崇高理想而拼搏!我把生命中最美的时光、最好的精力、最佳的状态,都用在了我钟爱的事业——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上。对此,我无怨无悔。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党、国家、军队对我的恩情天高地厚,把我从一个农家子弟培养成博士、教授,本当我全力报答党和人民恩情的时候,我却病倒了。我得病以后,得到了军委、总部、海军首长和社会各界无微不至的关爱,得到了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感激之情时时涌上心头。今年2月20日,大年初三,是我们全家永远难忘的日子,敬爱的胡总书记来医院看望我,深情地拉着我的手,嘱咐我安心养病。联想到总书记刚从甘肃慰问基层群众回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千家万户欢度春节的时候,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基层,走进民众,关注民生,还牵挂着我这个普通的教员,这是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和生动体现。
这些年来,我的讲课受到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对此,我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我讲的课征服了听众,而是党的创新理论赢得了群众;不是我讲课有多大的感染力,而是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有天然的亲和力。我从讲台下热切的目光中看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渴望,从热烈的掌声中听到了党的创新理论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共鸣!同时我也体会到,一滴水之所以能够奔向大海,是因为融入了江河;一棵树之所以能够枝繁叶茂,是因为植根于沃土。通过调研和授课,我与基层官兵和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鼓励和启迪,可以说,是他们吸引着我、激励着我为传播真理而忘我工作!我坚信,我所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我甘愿奉献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与广大理论工作者一道,让真理之光照亮千家万户!
首长和同志们,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充满欢乐与战斗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快乐迎接雷霆与朝阳。‛我深知,生命是宝贵的,生活是美好的。作为一名战士,珍惜生命,就该让它释放最大的能量;热爱生活,就该让它绽放最美的花朵。我虽然重病在身,但抱定这样一个信念: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没有期限。今天早晨,太阳初升,我站在窗前,凝视窗外柳树正在绽放新绿,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许下了几个心愿:我和春天有约,春暖花开的时候,我要走下病床、走出医院;我和夏天有约,艳阳高照的时候,我要和全军战友一起庆祝我军的80岁生日;我和秋天有约,枫叶红了的时候,我要和全国人民一道,喜迎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我和冬天有约,白雪皑皑的时候,我要再次走上我心爱的三尺讲台,永远保持一个思想理论战线战士的冲锋姿态,让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而燃烧!
(摘自《人民日报》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