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呼兰河传》选段读书笔记(九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萧红《呼兰河传》选段读书笔记篇一
这部小说是萧红在香港创作的,这个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远在异乡的萧红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生活上极度困难,心灵上屡遭挫折和变故,这种情形下,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童年和家乡,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她以自己的童年和家乡为题材,创作了这部小说。
信手翻来《呼兰河传》,就仿佛是在欣赏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画卷。全书共分为七章,通过第一人称来表现萧红记忆中的那座小城,小城里的人和事;小胡同里的人来人往;呼兰河的特产—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祖父的后园;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苦生活。小城的一切无不透露着寂寞、荒凉和悲伤。这是小城的悲伤,也是萧红的悲伤。
文章的开篇,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呼兰河,一个破败的村庄,到处都是暗淡的,暗淡的村落、肮脏的街道、麻木的人们。整个村子就仿佛如同乌云,没有一点色彩,甚至连当时的社会都是这般暗淡、无色的。就在这一片暗淡中,小主人公出现了—幼年的作者,一个生长在呼兰河小镇里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在她的童年中,她是快乐的,因为她有一个慈祥的祖父,还有如同美丽的花园一般绚烂的后院,在后院里,小姑娘和祖父一起干活、一起玩耍、一起度过每一天。萧红的文笔非常优美,骆宾基曾这样说过:《呼兰河传》文笔优美、情感的顿挫抑扬犹如小提琴名手演奏的小夜曲。
虽然这部作品是小说,是一部回忆性、自传体小说,但在写作上却采用了散文守法,没有大段大段的叙事,犹如风景画一般的记忆在流淌。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是,觉得他非常可怜,她比作者大几岁,还是个孩子,才12岁。这本该是一个尽情成长、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她八岁就被老胡家用八两银子买来做媳妇,12岁接近胡家,也开始了了悲惨而屈辱的短暂一生,她本是一个脸膛黑黑,爱说爱笑的孩子。在胡家一段时间,变得脸黄黄的。天天从他们家里传来凄惨的哭声。这下婆婆找到一个撒气同了,自己把碗打碎了。抓过小团圆媳妇就一顿毒打:自己卡摔了,把小媳妇也要打一顿。是不是把媳妇掉在房梁上打,没有啥过错,用她的话就是,给她一个下马威。以后好听话,孩子的练越来越瘦,不吃不喝,闹起来病。在东北都流行跳神,跳过无数次的神,吃过很多的偏方,都不见效。最后最惨的是,把孩子当众扒的一丝不挂,放在开水里洗澡。孩子痛苦的昏了过去,醒了之后,在继续按在装满开水的大岗里洗澡。这哪里是洗澡,分明就和地狱的下油锅差不多。孩子在那个夜晚死了,找张铺盖卷雇几个人挖个坑就埋了。女性的凄苦在作者的笔下描绘的令人心碎。
读这本书,有快乐也有沉痛,在别人的生活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还赠长了见识,别有一番滋味!
萧红《呼兰河传》选段读书笔记篇二
看完了张爱玲的《传奇》,才开始好好地看起《呼兰河传》来。昨天下午看得第一章,今天早上起来看到了第四章。刚下过雨的清晨因为她的文字而有了不一样的惬意。
觉得自己每尝试读一本书,就像是经历一场小小的冒险。很多时候都会从这种小小的冒险里收获到更多的惊奇和喜悦。就好比这本小书一样。觉得这不是一本小说。像是一本散文,而且还带有自传的性质。好比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但是这两本书又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觉得林英子是在小时候有着很多人的关爱和亲切的,但是《呼兰河传》里的“我”正如矛盾写得序言里提到的,呼兰河城的人的生活是无比单调刻板的,而萧红的童年又是无比寂寞的。我一边读下去,一边很忧心的在文字之间寻找这种潜藏的寂寞。觉得茅盾先生都说了,他在这里面写得尽是寂寞的生活,如果我读不出来的话,便是根本没有读懂这本书的。所以我总是有了很深的压力。比如,我读到她写得纯真而幽默的一句话,或者是她童年里极为淘气的一件事情,便忍不住地笑出声来。我一笑出来,便又立刻觉得我是不应该在读一本描写自己深重的寂寞的书的时候这样子的,于是又有了很深刻的沉默。
就这样,自己既矛盾又欣喜地把这本书读下去,越读越喜欢,并且关联起自己的童年来,又生出了无限的感慨。
通淡之中有着浓厚的味道。
给我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清晨。
到了近中午的时候,在网上碰到了梁慧,顺便谈起了假期读书的事情,就说到了从几天前就开始看的《呼兰河传》。她是在放暑假前的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看完的。她说,真是很好的一本书,但是我们可能是因为处在这样一个年纪,看了自会无限感慨,所以跟这本书便有了很多的共同语言,但并不见得别的年纪的人看了之后也会喜欢。
我突然才意识到,对于书的评价当真是有着很多年龄与经历的缘由的。但是,这样一本书,我觉得她不仅仅局限在对于童年的描写和怀念上,肯定还有别的东西在里面,只是我现在还没有完全读完,只是隐约地感到一点更深的其余的东西,但是还不能明白地说清楚。
今天下午读完了第四五章,这样突然地加速度,会觉得很辛苦。在家读书往往不像在学校那样抽时间赶时间的,总是很随意地想起的时候便读一些,不想读的时候便随便地扔在哪里,所以好好的新书,在家里一放就有了沧桑的样子。
估计晚上的时候会读完,然后到第二天的时候,会整理出一些自己的感受来。
萧红《呼兰河传》选段读书笔记篇三
我并不知道要如何写这篇读后感,然而我依然选择了这本书来写。就是因为它吸引我。
我喜欢萧红春天长草冬天结冰的笔调,喜欢她优雅而不娇作的措辞,喜欢她对自己回忆中事深刻的回复,喜欢她记忆中有祖父的温暖片段,更爱她对低迷世情的宽容。
这本书里的人无论死了多久,却都被写活了。书前的我被刺激得一惊一乍,要么无奈要么愤怒。
我记得在看小团圆媳妇那出时心里简直别扭得无以复加,直想拽出那些婆娘好好收拾一顿,要么辣椒水灌肠要么学容嬷嬷上银针,对准她们的脸蛋子左右开弓,能让她们清醒了来可就是天大的功劳了。然而转念想来,怪不得她们。如果我生在20年代初期的呼兰河旁的某一个村子里,想来不做小团圆媳妇就乃是天大的幸事了,即使有命变老也难以逃脱那些婆娘们的轨迹。还好,还好。有没有前世我不管,反正我只知道自己是活在有机会接触广阔天空的时代,万分欣喜。
萧红的笔触里是带着莫大的惜讽的。她写人。有些人的眼神和心智竟可以随时变换,走路呼呼生风的女孩子转眼成妖成魔,大方且有福的女子转眼成为众矢之的。有些人不单单如此,甚至患有严重的“不热闹不欢快病”,人家上个吊还要穿戴整齐去围个热闹,好好的孩子活着却巴不得人家死了找个借口高兴高兴。
书前的我义愤填膺简直就差急得跺脚。不禁要问了,萧红呢?把这些不如意道得那么明了清晰的人,她又该在笔后默默叹了多少气呢?我可以感受得到,她对那些人不乏怜悯。她是宽容的,然后又有声色地向人们展示民族背后的深刺。
我说这书是吸引我的。可以明朗温和得入天腾云,亦可以犀利得恰到好处。笔有风骨,书有书格。
萧红《呼兰河传》选段读书笔记篇四
《呼兰河传》这本书讲述了萧红住的这座小城——呼兰河和萧红童年的故事。
呼兰河这座小城是荒凉的、寂寞的,萧红的童年是同样寂寞的。她19岁时逃出了家庭,漂泊在外。
《呼兰河传》这本书中让我唯一感受到温馨快乐的,就是萧红和她的祖父在一起的时候,祖父慈祥的面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和萧红一起在后园里玩,一起念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植物是自由的,动物是自由的,人也是自由的。萧红在园子里很快乐,这可能是她一生中为数不多的温暖的记忆吧。萧红在这里可以忘记一切不高兴的事,和祖父在一起。玩腻了,就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栽花,她就栽花;祖父拔草,她就拔草;祖父铲地,她就铲地。年幼的萧红竟然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祖父教她,她也不细看,又玩其他的了,这一章是这本书中最能让我感到温暖的,但是大部分都悲凉的。
其中最悲惨的是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遭受她婆婆的虐待,半夜都能听到她的哭叫声。后来,跳大神把小团圆媳妇跳出毛病来了,许多人都给他家出主意,她的病越来越严重。之后,来了一个云游真人,帮小团圆媳妇治病,她的婆婆只舍不得钱。最后,小团圆媳妇是被活活折磨死的。
就像茅盾所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的童年竟是在这样一个悲凉的小城里度过的。
萧红《呼兰河传》选段读书笔记篇五
我小时候住的地方有个特别大的院子,说起院子必然不会少了院子里那棵枣子树,那是我最爱的地方。那棵枣子树是外公的心血,他极爱那棵树。我也是。
小时候,外婆就要开始煮饭炒菜了,我总是屁颠屁颠的找个小板凳溜到厨房,非要站在小板凳上去帮忙,帮倒忙。我会抢着淘米,结果倒水时,倒得满水池的米。我非要帮外婆洗菜,结果外婆锅里油都冒烟了,接过我的菜,全是泥。所以每当要做饭时,我外婆总会让我去跟小伙伴玩,让我去院子的枣子树下捡点枣子,让我擦桌子摆盘子,或者直接气急败坏的找我爸爸,让我爸爸叮着我去写作业。不过我还是喜欢去厨房帮忙,虽然外婆一直觉得我是去捣乱的。
外婆会去河边洗衣服,而我就可以趁着那个时候下河翻滚两圈,即使是带着游泳圈泡一泡水也觉得无比的有趣。然后我们大手牵着小手,在回家的时候绕道鱼塘那边喊外公打两条鱼回家吃。
夏天的时候,一把椅子,一根小板凳,我在树荫下写作业,外婆坐在旁边摇椅上,一把大蒲扇晃来晃去的,我会时不时吆喝两声,我也要扇,我也要扇呀。外婆就会拿着蒲扇对我晃悠两下。外公闲来无事的时候,也会坐在枣树下,拿着大茶缸,边喝茶,边给我讲过去的故事。
有时候别人家的小孩子来我家偷偷打枣子吃,我看见了就会大叫:外婆外婆快来!有人偷枣子!每当这时候,外婆都会看似怒气冲冲的出来教训他们,我就在一边得瑟的偷着乐。跟我关系好的小伙伴,是有福利的,我会跟她分享我家的枣子。
在阳光明媚的清晨,外婆在枣子树下摆个小桌子,弄些小菜,我就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一口一口的吃着稀饭。饭后,我会把头靠在外婆的腿上,缠着外婆给我掏耳朵,外婆总是摆摆手说自己的眼神不好,不能再给我掏耳朵了,万一戳到我的耳朵聋了怎么办,可我还是缠着外婆一个劲的撒娇,最重外婆抵不住我的纠缠,带起她的老花眼镜,小心翼翼的给我挖耳屎。我抬眼一瞟,不出意外总能看见外婆无比专注的眼神,和满脸的温柔。那时还不懂,我总问她:“你怎么跟看个什么宝贝一样看我的耳朵啊,耳屎还看得这么专注。”她总会一巴掌拍到我的头上,说:“就会乱说话,你可不就是我的宝贝嘛。”
不写了,不写了,藏在心里吧。
太长了,回忆太长。真要这样写下去,我就要写出一本“田家湾传”了。
萧红《呼兰河传》选段读书笔记篇六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名为《呼兰河传》的书。“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茅盾对这本佳作最美丽的评价。它是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的文学作品。这篇作品将萧红的艺术追求“人类的愚昧”和“改造民国的灵魂”完美的展现出来。
小说写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的故事。文中的我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充满着对广阔世界的追求和好奇。用一双善良明净的眼睛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文章一开始就描绘了东北农村小镇的晨景,大地的严寒,冻裂的房屋……一股子北方强烈而粗犷的乡土气味扑面而来。在这个小镇里面生活着一群平凡无知的人,他们根据传统的思想而生活。跳大神,唱大戏,放河灯……可见呼兰河城是一座没有自己思想和精神的死城。作者轻松的讽刺中蕴含着淡淡的幽默和调侃。
文中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极其幸福的。祖父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作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秘密基地”后花园。在后花园中,作者和爷爷度过了童话般的时光。爷爷会教自己拔草,教自己生活知识,带给自己快乐,呵护自己成长。作者在文中是这样描写花园的风景的: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作者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美,诗意的语言,简单活泼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让我心情沉重的就是小团圆的死。她年龄尚小,却为人妻,为人媳,她该多么难以接受和无奈啊!在新家里面,受尽了屈辱,自己孤零零一个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才能承受得了啊!她的婆家愚昧,封建,狠心。我难以想象,在那个可怕的时代,当我身处那样的处境,我又能做出什么?小团圆来的时候是那样的蹦蹦跳跳,却走的那么心酸。她一生受尽了折磨,先是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等不断折磨,摧残……在那个年代,她的遭遇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让我不由得心揪,为她心疼……
书中还有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二伯是一个心地善良却性格古怪的老人。他可怜又可笑,地位低下却拥有着主人的思想。冯嘴歪子是一个抗争者。他不顾社会的黑暗勇敢的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使人佩服。在他身上闪耀着一种坚韧勇敢的精神。
……
读完了《呼兰河传》,一阵阴霾陇上心头,这本书让我沉思,也让我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感触良多啊……
萧红《呼兰河传》选段读书笔记篇七
近日在读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作者的童年时光,在故乡呼兰河城,身边的一些人和事。萧红平实细腻的笔触,把那个时代的人间冷暖,非常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萧红的童年生活在北方的呼兰河城,她笔下的这座城市,是个并不繁华的小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呼兰河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地循环着。
萧红写着,在四季的风霜雪雨中,呼兰河城中的人们,受得住的就继续受着,受不住的,就是一个自然的结果。那个自然结果,就是被拉着离开这世界。至于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雪雨地,仍旧在人间被吹打。
萧红的童年是跟着祖父一起长大的,她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有六十多岁。在祖父的家中,后面有个很大的园子,里面种着青菜和果树。老人家是个很勤做的人,常常一整天都在园子里劳作,她就经常跟着祖父在园子里面玩。
小小的她常常跟在祖父身后,祖父带个大草帽,她就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拔草,她也跟着栽花拔草。祖父下种,种菜的时候,她也跟在后面,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踩平。祖父铲地的时候,她就拿个小铲子在旁边帮忙。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跟着祖父在园子里面,无忧无虑的玩耍着。
白天跟着祖父在园子里面疯闹,晚上祖父还会教她背诗。每次念的时候,她都故意很大声地喊,一定要比祖父的声音要大。祖父担心她喊坏了喉咙,呵斥她房盖都要被她掀跑了。除了念诗,祖父还会换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祖父最擅长烧小猪,用黄泥把整头小猪裹起来,放到灶火上面去烧,烧好了给她吃。每次祖父看到她大口大口吃着,都会咧着嘴不停地笑。
萧红的童年,对于父母的记忆是非常少的。父亲常常不在家,脾气又是非常的乖张暴戾。母亲少言寡语,常常呆在房间里面,不怎么出门。只有跟祖父在一起的时光,是她童年的唯一美好回忆。
小团圆媳妇是萧红隔壁,老胡家的二媳妇。老胡家一家子都是赶车的,租着祖父的房子,家里有什么事喜欢请跳大神的。老胡家的老太太常年生病,经常叫人来跳大神。
当时为迎娶小团圆媳妇进门,家里是有一番争执的。婆婆想尽早把她迎进门,自己早日升级,且能有个任其呼来唤去的帮手。公公觉得她年龄尚小,又在长身体的年龄,干不了多少活,却会吃的很多。
最后公公抗不过婆婆,小团圆媳妇还是早早地接进了门。小团圆媳妇到的那天,隔壁七大姑八大姨都争着去看,都说哪里是个媳妇,明明还是个小姑娘。小姑娘脸虽长得黑乎乎的,但见人总是笑盈盈的,人家问她年龄,才知道她只有十二岁。
小团圆媳妇到老胡家没几天,那家人就开始打她,而且打的特别厉害,多远都可以听到她的惨叫。其实也不为什么事情,就是她的婆婆想给她个下马威。小团圆媳妇还是个孩子,每次她婆婆打她的时候,她不会说求饶,反而跟她婆婆对打,并且哭着喊着要回家。
她这个样子,婆婆更加变本加厉,越打越厉害,可以说是不分昼夜,就是想要把她打的服服帖帖。老胡一家人常常把她吊在大梁上,用皮鞭子狠狠抽她,直到把她打昏过去,晕过去以后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这小团圆媳妇,凭着这家人怎么打她,她都直会喊着要回家。气的她婆婆,用烧红的烙铁烙,去烙她的脚心。
那小团圆媳妇惨叫声,划过了一整个冬天。过了冬天,却再没听到她的哭声。老胡家却常常会有,跳大神的声音,原来是她婆婆看媳妇已经打得掉了魂,请跳大神的为她叫魂。
祖父看到好好的一个小姑娘,被折腾成这样,就想着让他们搬家。但呼兰河有个规矩,春天是二月搬家,秋天是八月搬家。一过了二八月就不是搬家的时候。祖父每次半夜被老胡家,跳大神的声音惊醒,都会说着二月一准让他们搬家。
可还没到二月,那黑乎乎笑盈盈的小团圆媳妇,就被折磨死了。据说她死了以后,变成一只白兔,常常会到桥下面哭。有人问她哭什么?她说她要回家。那人若回答,明天送你回去,这个白兔就不见了。若没人理她,她就会哭到鸡叫天明。
小团圆媳妇,一个爱笑的小姑娘,受不住呼兰河城的风霜雪雨,就这样被拉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萧红《呼兰河传》选段读书笔记篇八
暑假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刚刚开始时,并没有感觉它有多么好看,等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越来越发现属于它的精彩。
作者萧红细腻地写了旧时代的呼兰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渐渐觉得她不是一个作家,而是一个设身处地的经历者。她以这个角度,慢慢地领我走进了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整个村落就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没有半点色彩。这里的村民,活着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让人觉得呼兰河的人们的生活,总缺少了些什么。
随着小主人的视角——一个生活在呼兰河小镇里性格鲜明的小姑娘萧红,我慢慢体会到呼兰河的生活。小姑娘萧红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她的童年里,只有祖父、“我”和后院。在后院里,萧红与祖父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劳动……“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吧。此时的我,好羡慕他们的后院,好想跟萧红一起,也让她的爷爷一次次藏起我的遮阳帽,总放在同一个地方逗着我们玩……
读着读着,我不仅会想起自己童年的乐事,一个人傻傻的笑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在每个人的童年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我羡慕别人的童年,殊不知,自己的童年却一样很精彩,当我想回顾那些精彩时,那种感觉却已无法重来。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了时,我的心一样很纠结,跟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老胡家做媳妇。旧时的童养媳,在这里我初见端倪。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穷,因为生活,被卖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拼命的干活,还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诲”。
读这本书时,愉悦陪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的的离去,我迎来了对这本书短暂的告别。呼兰河的人们的生活 ,也许缺少的是一些生活情趣吧!呼兰河留给萧红的,也许正是萧红想要告诉我们的吧,让我们读历史,悟人生。一起慢慢去品味,去思考,去感悟一下自己,感悟一下生活吧………
萧红《呼兰河传》选段读书笔记篇九
《呼兰河传》有着灰色的背景,讲述的是灰色的人生。给人一种灰色的画面。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萧红,萧红在她死前的两年,以坚强的意志写下了《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全书分为七章,是萧红经历多年漂泊之后一部诚挚动人的怀乡之作。第一章着重描述了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这个泥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经常淹死鸡,猫,狗,猪甚至还有人。有的说要把坑两旁的墙院拆了。有的说在坑周围种树。但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把坑用土填平。这件事揭露了人们对妨害自身安全的事物的漠视。以及维护现状,不求改观的苟且偷安的心理。第三章是本书中“我”在童年中最快乐的时光。
本书最残酷的地方是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小团圆媳妇才12岁,本应该是一个活泼,好动的时段。却被老胡家买来当童养媳。动不动婆婆就骂她,打她,打得她得了重病,还请了个骗人的“法师”,让她洗烫水澡。一个好端端的小姑娘就这么被活生生的折腾死了。这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像小团圆媳妇一样被这样折磨?她婆婆曾还说过:“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的狠了一点,可是不狠那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这句话中的“只打了一个多月”,说明婆婆在轻描淡写的说,毫不关心小团圆媳妇的生死。最后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婆婆非常悲伤,但悲伤的不是媳妇的死,而是在她身上花的五千多吊钱而白白浪费了。一吊钱可以买三块豆腐。时常有小孩因为丢了些钱,被他妈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呼兰河城的市民都是认为金钱能解决一切。揭露了这个社会的腐败政治,在他妈眼里金钱就是万能的。
《呼兰河传》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小说。它没有主角,讲的故事也没有轴心。
作者用了孩童的视角观察呼兰河城,口吻一派天真,稚拙。这本书主要是讽刺了呼兰河城人民的自私贪婪等在社会上瞧不起的性格。萧红的人生是寂寞的,我曾经也体会到这样的感觉。茅盾在《呼兰河传》中的写的序也曾提到过:“这样精神上寂寞的人,一旦发觉了自己的生命之灯快将熄灭,因而一切都无从补救的时候,那她的寂寞的悲哀恐怕不是言语可以形容的。”
比起萧红,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但我们仍生在福中不知福。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的努力中国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