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融合的作文(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融合篇一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融合”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每天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在我们面前交融,整合,势不可挡地把我们向一个中心点拉近。在这张四通八达的网上,无论我们站在哪一点儿上抛出一个问题,都能从四面八方得到答案。“融合”已不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是能在每个细节处有所体现。
譬如,近些年ppt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常规部分,优势自不必多言,然而可曾知道它的使用限度已远远超出最初设定的平均三分之一课时。再如当下掀起的“国学热”,弘扬国学固然是好,但一些地区竟开设国学班招收学龄儿童,以此代替义务教育。种种此举,我不甚赞同。
在我看来,“融合”分为两部分。“融”指的是融入,而非一味的“取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合”理解为“合而为一”,其中又有许多值得探讨,深思。如何做到“合而为一”,那么必须在两者或多者间进行取舍,取什么,又舍什么,取多少,又舍多少,也许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思考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波涛汹涌的激荡下延传下来,仍在如今的方方面面有所体现,到底是因为它在现世仍有价值和作用。因为需要,所以存在。儒家的直面人生,兼济天下;道家的汪洋恣肆,超然世外;墨家的实际、名家的'雄辩……曾被多少人忘记,又被多少人记起。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孔子堂被建起,中国的诸子百家之思想切换成外语,仍然被喜爱、赞赏、钦佩。我也曾亲眼见到在德国慕尼黑的一片城市绿地中,巍巍站立、气宇不凡的孔子像。由此观之,文化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么其有价值的部分必然是经过千百年还是熠熠生辉,不失其本质的,也就无需为了迎合所谓的“先进观念”、“时代潮流”而弃之抛之。但仍需辩证地说,千万不能因此傲视群芳,不可一世。
西方引以为傲的科学、民主是进步的动力,但也应让东方的古老智慧丝丝浸润我们的心灵,给予柔软的抚慰和清醒的启示。至于取多少,舍多少,我想其标准,我们无法,也无须去精确地划定,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一位作家曾说:每个人只能成为一个做好自己并尊重他人的人。文化也是一样,将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世人眼前,落落大方且不失其本色地与其他文化交织、相融。
融合——学会做最好的自己,方可尽善尽美。
融合篇二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交融使其更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合作使其更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素雅,因为融合,更增添了它的韵味。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因为融合,而愈发精彩。
曾记否,在今年的世锦赛上,游泳名将何冲、秦凯在双人跳板赛上彼此融合,不仅为前来观赛的游客、打分的评委表演了一场绝妙的比赛,更在两人的运动历史上谱写了又一曲壮丽、堪称完美的赛歌。
融合是一曲旋律悠长的舞曲,因为人曲合一,才能让听众身临其所蕴涵的意境。
曾记否,五代十国的花蕊夫人,不仅生有一副俊美的面容,诗词歌赋更是样样精通,正因为融合了美貌与才识,花蕊夫人才能被帝王所爱,正因为融合了知识与美貌,花蕊夫人也才能将李清照、谢道韫等富有文学才华,却只生得一张平凡的脸的女词人们比下去,在古代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中出类拔萃。
融合是一杯牛奶咖啡,因为彼此的相溶,才能在苦涩的背后品味出甘甜。
行文至此,融合的作用不言而喻。
它不仅能够使世界紧紧相连,更为人类历史的进步提供了先要条件。
日前,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的新闻轰动一时,人们议论纷纷,但观点明确,这两大企业的合并,必将会为以后的科技事业带来进步。
融合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无论在哪个领域:体育、娱乐、文学,或是社会,它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融合,使人类的生活趋于完美。
身为莘莘学子的我们,其实也在融合中不断进步:校园里,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师生间的谆谆教诲。我们无疑不是在一个融合的大环境下共同进步。
融合篇三
融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融合已经渗透进每一个领域,与这个世界密不可分。清朝末年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辛亥革命之后,融合中西的服饰——中山装与旗袍大受欢迎;现如今发明了中医四诊合参辅助治疗仪,国粹与信息仪器的完美融合……融合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现在人们所穿的各种服饰都有融合的元素,如复古、混搭等等;现在外国人刺青喜欢刺中文,而许多中国人爱上了咖啡;现在的相声小品都融入了网络用语,连学生的作文都用上了……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它有洋山深水港、两个国际机场,有地铁、磁悬浮;大批外贸企业前来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不会英语将寸步难行,上海因融合而发展。如果上海像清政府一样“闭关锁国”,那么上海现在一定是落后的。我认为现在中国的教育需要融合一点美国的理念,诚然,毋须全部“复制”、“粘贴”,那样或许会适得其反。不是有人说:“没有高考,哪有公平”吗?我觉得我们学习不应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应用,将知识与行动相互融合,那样才能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此类推,背英语单词要与用笔默写和用英语交流相融合,学习物理、化学知识要与实验相结合……在融合新的.知识与事物时同样不能舍弃原来的东西,这样好比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在品尝洋快餐——麦当劳、肯德基时,绝不能忘了中餐;在过圣诞节、万圣节时绝不能忘记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铁与碳按照一定比例融合才能锻造出钢铁;经过仔细研究,袁隆平才栽培出杂交水稻;一项发明、一个发现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才能出现;一篇文章要千锤百炼才是经典……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融合也不例外。
融合篇四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橡皮泥是天生的玩伴,五彩的软泥在互相的搓揉中变得五彩缤纷,每一次新的尝试总能引来意想不到的惊讶。于是,在揉动中我们看到了黄加蓝能变绿的奇妙,每次融合总能带来新的惊喜。融合,亦可以说事一种创新,是一种思想的体现。何谓“融合”?融合是青莲诗仙花间弄月,大笔如椽时的笔墨伐挞和香草美人,举杯销愁的浪漫主义;是板桥县令日不寝食、手不释卷和“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六分半体;亦是司马子长行遍天下、考究古今、终成一家之言的史家绝唱……融合正是继承了前任的`思想方法,将个人的所想所感融于其中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蹴。
融合,也许是字句的揉合,也许是书法的合并,也许是文章的收录,但无论是何种融合都不会短暂,因为融合需要的更多的是个人思想的渗透,在理解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好比是七巧板,有成千上万种方式皆可以组成同一个图形,对于相同的思想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融合结果。在化学中,不同比例的两种反应物最终的产物也会不同,有的时候一滴试剂也会使整个溶液产生质的变化。不同的融合方式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关键还是在于思考。融合也并非简单地合并,融合的前提是对于每一个部分的深刻理解,就像是饮料瓶,只有合适的盖子才能将其封口,也就是说,只有正确地把握每一部分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贝多芬被誉为“莫扎特之后的又一个天才”,然而他对于西欧音乐的贡献却远胜于莫扎特。早在贝多芬之前,海顿也曾经尝试将古典乐派与浪漫主义乐派融合,可惜他没有成功,究其原因还是理解不够。而贝多芬对两种乐派都有很深的认识,《月光》的古典及《田园》的浪漫正是这位传承者作出的最大贡献,也正是他的融合为原本已走入死巷的西欧音乐指出了一条心的道路。
贝多芬正是由于对两部分乐理的深刻体会与理解,才成就了融合的光辉。如今,世界走向一体化预示着融合将不断发生,经济、文化、科学各个方面都会产生融合。然而,如果只是不加思考地合并,那么一切都是惘然,在鳞次栉比的大厦中只能徘徊着生搬硬套的无奈以及苦苦挣扎的灵魂哀歌。社会需要的是有理解的融合,是有思想的融合,以理解为基础,以思想为粘合剂,去开拓一片心的天地。
融合篇五
穿美国运动服,看日本动画片,喝韩国水果汁,背英语单词组,没有用中文完完整整说完的话。这是我们90后的写照,也是世界融合的产物。总有一天,所有人大概都要要变得一摸一样。这样好吗?所谓融,交流;所谓合,统一。孔子有“合而不同”“同而不合”之辩,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来个融,而不合?!保持各国各文明的交流融通,相互促进,但又不合之为一,保持本真特色。“融”之于我们民族有别样的意义。美国有唐人街,唐朝之盛可见一斑。
正是海路丝绸之路输进输出的物质与文化,缔就唐兼容并包,恢弘壮丽的盛世文化。唐的盛,是个梦,飘漾在清天朝的胡呓中。闭关锁国,切肤之痛。古老文明日益萎缩,终于在炮叩海关的隆隆声中,结结实实地再皱紧的胸脯上烧开无耻的黑口。学习先进文化,融入解放的`思想,我们才不会落后,不会挨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捱过艰难岁月,我们依旧要将别人的先进“融”进来,却也不能忘了守住自己的密度,不要合入别人的流,迷失自己。今天的年轻人太多数典忘祖,说是崇洋媚外也不过分。眼见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考托福,考雅思,恨不得立马搭飞机离中赴美,赴英,心里便半是好笑半是酸。
别人比我们经济发达福利好,别人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们非要走一样的路?!扪心自问,你就真觉得美国,英国那么好,希望中国也要这样?跳进你的泰晤士,密西西比,洗掉长江水黄河浪,我们需要的也不是不珍惜中华文化的洋气子孙!有人说,日本的文化像大蒜,丝丝融入别人的东西,找不到自己的核心。其实是有失偏颇的。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穿上西装,吃上牛肉,却没有一刻不为自己独有的文化骄傲。直到今天他们仍有鬼神祭,鬼怪文化被放入电视,电影,成为日本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仍自称武士,不论东京装上地铁,建起高楼,那些佩刀匡天下的热血青年时代,日本人深深铭记,而且深深,深深自豪。兴奋地为圣诞节的那棵树顶端放上一颗金星的中国人啊,端午节被同样过圣诞节的韩国人抢走了,你们除了吃月饼,吞元宵,尝粽子,又可曾再怀古人的敬,古人的温情去过一次我们——我们自己的节日?!融融之流,汇而不合。希望在十年,百年,千年之后仍有脱下西装,马褂在身的一个黑头发黄皮肤能挺胸说出“我是炎黄子孙”,字正腔圆,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