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7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篇一
我印象中的明朝是黑暗的,暴力的,专制的,但是这不是明朝的全貌。明朝的言官有极大的发言自由,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个民主的朝代。经济上恰逢资本主义萌芽,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尤其东南一带。然而也有很多黑暗的时代,比如嘉靖王朝,万历后期,天启年间等,有奸相当权,宦官专政,党争互戕……但是总的势头是向前的,是发展的。
历史趋势不可违。明朝建立是历史趋势,由盛转衰是历史趋势,气数已尽走向灭亡也是历史趋势。朝代的更替,王朝的兴衰,历史的演进有一条看不见的线,就算你知道结局也无法改变。现实如斯,历史如此。
盛衰荣辱一场空。哪怕你权倾天下,史书的上一页飞黄腾达,位极人臣,荣宠一时,下一页已是墙倒人推,人走茶凉,兔死狗烹。历史的结局很少不是悲剧,不是悲剧的可能是惨剧。世事实如白云苍狗。
翻开书目,在风起云涌的战场上,在尔虞我诈的权谋斗争中,在幽默的历史故事背后,我看到的是情怀、风骨、气节。总有一些忠义死节之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总有一群舍身保国的志士牺牲小我换取大我。他们不为浮华所动,不贪眼前利益,不信回天无力,甚至有些不自量力,以卵击石。在黑暗的现实前,他们受得住考验,耐得住苦难,守得住底线,只是因为他们坚信为国为民这四个普通的字眼,相信太平盛世总会到来。
剥开书目,那些宁折不弯的脊梁穿越历史时空,拂开历史风尘,主宰着历史脉络,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让千百年前的故事熠熠生辉。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篇二
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它用颇有风趣的语言介绍了明史,还时不时的调侃一句,让人百看不厌。
在书中的人物中,在我心里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朱元璋了。朱元璋出身于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平日里尽受官员的迫害。因为这些无恶不作的官员,他的父母被活生生地饿死了,朱元璋被迫到庙里当和尚以求生。后来,穷困潦倒的朱元璋参加了起义军,开始了他打天下的危险道路。
朱元璋的军事天赋是不容小觑的,他很快就在造反队伍中立了足,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他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打败了陈友谅,不久后又征服了张士诚。朱元璋在击败了无数英雄豪杰之后,正式称帝,国号为“明”。在强大的明朝面前,摇摇欲坠的'元朝显得不堪一击,元朝亦亡。
读完朱元璋争夺天下的过程后,我的内心充满了震撼。从一个地位卑微的农民,到明朝的开国皇帝,要经历多少困难与坎坷啊!书中甚至调侃说,朱元璋见过的死人,比骄横跋扈的胡惟庸见过的活人还多。所有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而朱元璋却能够做到。为什么?因为朱元璋遇事冷静、果断,从不半途而废,这使他能在困境中发现机会,才造就了朱元璋光辉灿烂的一生。
我想,冷静、果断与坚持,这三点也许就是成功的秘诀吧!或许,只有像朱元璋那样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明朝那些事儿》不仅仅是一本明史,它还是一本让我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的好书。我仿佛看见朱元璋在向我招手,引导我向成功的彼岸前进……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篇三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十分有意义的书,《明朝那些事儿》第五部。看完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事情要努力、沉着冷静、认真思考,遇到困难去反抗、拼搏,要用自己非常优异的学问去付诸行动,做到知行合一,百战不殆。
这篇文章讲到徐阶用自己的智慧打败了严嵩,成为了明朝帝国的实际管理者。三十多年前嘉靖皇帝在柱子上刻下“徐阶小人,永不叙用”的字样时,绝不会想到这个所谓的小人将变成如今的“大人”。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势力将压倒世间的所有强权——包括皇帝本人在内。徐阶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沉着才会变成对明朝有着极大贡献的人。是啊!只要你付出努力,你的生活就像是神来之笔,多姿多彩。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以努力和认真思考作为准则来鼓励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我会跟随语文老师的脚步去遨游书的海洋,邂逅诗仙李白,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遇见诗圣杜甫,感同身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我还会跟随着数学老师去探寻数学王国的奥秘;和计算机老师走进神奇的网络世界,学会做ppt、学会在电脑上画画,在虚拟世界做一个“王”。这些都离不开像徐阶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付出千倍于别人的努力,就像话剧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辛勤的汗水,怎么能有舞台上精彩的演出。
我觉得我也可以胸怀大志,我也能成为像徐阶、王守仁那成样功的人,能为国家能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我想我长大了以后,能像马云那样有自己的帝国;我也会细心努力地工作做好,悉心照料将我所期盼的事业办的有声有色,绚丽多姿。
这本书所写的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曾流着心酸的汗水,真是让我们受益非浅啊!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篇四
马皇后,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她救朱元璋于危难中,在朱元璋被困、就快饿死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给朱元璋送饭。她虽然是一个女子,却颇有胆量。陈友谅进攻龙湾时,她捐出自己所有的首饰财务劳军。并组织妇女为军队缝补衣物。
即使在大富大贵后,她也保持了简朴的作风。不骄不傲,并告诉朱元璋不要忘记民间的痛苦。甚至在用人上,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愿得贤人共理天下”,被朱元璋引为至理名言。更难得可贵的是,她阻止了朱元璋的很多恶行。
朱元璋要杀朱正文,她劝告朱元璋,朱正文是你的侄子,立有大功,请你不要杀他;朱元璋要杀李文忠,她劝告朱元璋,李文忠是你外甥你是你的养子,留他一命吧;朱元璋要杀宋濂,她跪下求朱元璋,宋濂是太子的老师。老百姓尚且尊师,何况帝王家呢?
她就是这样用她的慈爱去关怀每一个她认识,或是不认识的人,把他们从朱元璋的屠刀下救出来了。她比朱元璋更知道人命的可贵。
她重病后自知很难医好,拒绝医生为她医治。朱元璋问她原因,她的回答是在感人心魄:“人的生死是由命运决定的,求神拜佛是没有用的,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如果让医生为我医治服药无效,陛下一定会相对于医生,这是我不想看到的。”
这是一个始终用自己的爱心关怀她人的人,即使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她还是这样做的。她在病床上留下给朱元璋的遗言:“愿陛下有始有终,子孙各个贤能,百姓安居乐业,江山万年不朽。”
马皇后这个平凡的女子在困难的岁月里,她没有嫌弃出身贫贱的朱元璋,而是跟随着他为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无论环境多么险恶情况多么复杂,她始终遵守了自己当年的承诺:
“无论贵贱,生死永不相弃。”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篇五
尽管有所畏惧,却能驱迫自己勇往直前的人便是勇者。by巴顿
今天终于读完了当年明月的这部长篇巨著《明朝那些事儿》,为碰到好书而高兴。我个人也比较喜欢阅读历史类书籍,而从历史中可以读到先贤的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加有阅历,而阅历可以提升个人素养,增长能力。俗话说“读史,可以知兴替”就是这个意思,让我们了解历史是怎样前进的,有助于自己的人生成长。
书中的历史很有趣,尽管明朝的大人物都听说过,但不同于正史和教科书的古板,没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这样的分类,而是通过历史中的人物来书写历史,很有《史记》的风范。大明朝三百年的历史,出过王侯将相,出过忠臣逆贼,出过爱国者与叛国者,出过天才和笨蛋。各种人物轮番上场,演绎了汉族所建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书中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像感慨于谦之死、悲于崇祯皇帝时运不济、喜于宦官下台,为书生意气而打动……中华民族延续至今,多灾多难也挺了过去;王朝百世而衰的命数至始至终在发挥作用,但中华民族气数未尽,从未尽过。
诚如书中所讲,我们这些人中总有人在坚守气节,捍卫民族精神,从来不识时务、一根筋到底。国难当头时,总有人不畏死,敢流血,以身来报国。
历史也告诉我们,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都可以踏出自己的路来!历史总是在书写新的篇章,因为每个人都有新的剧本。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篇六
为什么会正儿八经的开始看这部书,我也不太清楚,或许,是因为厌倦了所谓的正统,所谓的学究吧。
历史本身的事情是很有趣的,就像史记里面的很多故事,百读不厌,很有趣味。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传统的涉入历史的角度,有人选择搞学究,有人选择戏说,要么太正经,要么瞎胡说。
喜欢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史实,也有自己的理解,既进行了研究,又不要读者也跟着板板正正,将历史像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有血有肉,很真实。
《明朝那些事儿》,个人感觉,就是这样一本书。
看似调侃一般的语言,却呈现真实的历史事件,让人轻松的就能进入那些曾经或辉煌或暗淡或荣耀或耻辱的岁月,去了解去认识那些曾活跃在历史岁月中的人。
当然,也可能是鄙人才疏学浅,看不懂太学究的东西,所以觉得这种文体比较好接受。但是,我记得白居易先生写文章有个习惯,写完之后会拿给街上的老太太看,他的用意很明显:争取让最普通的老百姓都看得懂。正所谓:通俗易懂。
再有就是今天很流行的大家上讲台———百家讲坛,也是在普及历史,让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轻松的了解历史。
所以我觉得,今天有人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来呈现历史,很难得。
不过,客观的讲,不会不朽。
但是,不简单。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篇七
最近,我读了一系列的书,叫做《明朝那些事儿》。顾名思义,这是一本讲明朝历史的书。接下来,我就要给大家介绍这本书的第一卷。第一卷讲述了明太祖朱元璋开国的艰苦过程。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大决战,火光冲天,气势非凡。更有徐达、常遇春这些常胜将军帮助朱元璋打败张士诚以及大明最大的对手——北元。他们不仅是武力的较量,还有谋士刘基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更彻底的打败了元朝。
因为在朱元璋小时候,他的父母就是被那些贪污受贿的人害死的,所以在朱元璋当皇帝的那段期间,贪污的人都要严惩,甚至处死,每次有了一个新的大案件,都要处死很多人。正因为这样,许多官都不想做了,但是这又是造谣朝廷,罪加一等。于是有人开始装疯,特别在洪武四大案的期间,装疯的人更加多了。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骇人听闻的洪武四大案:
胡惟庸案件:因为朱元璋借口说胡惟庸谋反,所以把胡惟庸以及他的同党还有未经过证实是胡惟庸的同党的一些好人全都杀了。
空印案:朝廷每年都要到各个省对账,而对的帐错了一个数字就要重对,还要盖上印才有效。因此,大家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盖过印的空白文册带过去对。朱元璋发现了,又杀了很多人。
郭恒案:郭恒将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私吞了;他私吞了浙西秋粮四百五十万石中的二百多万石;他在征收赋税时,创造性的多征收了水脚钱、车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等。算出来,他和他的同党一共贪污了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这次朱元璋杀了三万多人,一个部里最多只剩下三个人。
蓝玉案:朱元璋说蓝玉要谋反,共杀了一万五千多人。
在整本书的最后,是朱棣不满朱元璋把皇位封给了朱允炆,发起的靖难之役,最终夺得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