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书笔记500字(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我们仨读书笔记500字篇一
每次读书前,习惯性的将书的前几页或后几页翻来看看,看看目录,看看简介。简单的包装,简单的名字,拿到手里时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封面是深紫色的书名和作者名,最上面是手书的“mom,pop,圆o”三个名字,这就是一个最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的组成,也是《我们仨》的三位主角。
书中文字温婉平实,却又一透出厚重的感情,虽然记录的都是生活中的点滴,却让人读后不能忘怀。年愈九旬的杨绛先生在九七年早春痛失爱女后,九八年一同走过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伴侣又离她而去。至亲至爱的亲人就这样走远,失散了,杨绛先生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读到这句话时总会唏嘘不已。
书中前两部《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以杨绛先生的梦境叙述。一个万里长梦,记录了她白发人送黑发人,夫人送丈夫的悲痛心情。漫长的离别,一程程相送,送一程,道一声再见,再见一面,再送一程。拉长的离别,对有情的人来说,是痛苦也是快乐。因为,陪着走得越远,就越怕他从此消失不见。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对他们一家人的细细回忆。从她和钱钟书新婚去牛津求学一直细述到女儿圆圆和钱钟书的相继去世。从国外留学期间自己学做饭攻克学问难关,回国后遇上战乱文革能相互支持,文革后伴随病痛的老年生活也能在读书工作中安详静默。无论多困难的境地,做学问过生活都有条不紊,既严谨又有乐趣,对他们来说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书的附录里还有钱媛在病床上未能完成《我们仨》的部分手稿。其中最感人的一篇是钱媛离世前十来天写给妈妈的信:“牛儿不吃草(此时钱媛骨癌晚期不能进食),想把娘恩报,愿采忘夏花,借此谢娘生。”朴实无华的语言,却着实触动着母亲的心,看完不禁让人倏然泪下。
末了,借用杨绛先生在书中说的那段话。
“人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只叹相聚太短。或许应该惜福珍惜,平平淡淡地走下去,不管前路是近是远,不管幸福快乐是短是长。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我们仨读书笔记500字篇二
1、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2、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3、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4、“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钟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不求有名有声。
5、神仙煮白石,吃了久远不饿,多没趣呀,他不羡慕。但他作诗却说“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方”。他在另一首诗里说:“鹅求四足鳖双裙”,我们却是从未吃过鹅和鳖。钟书笑我死心眼儿,作诗只是作诗而已。
6、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7、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遇的伤心事,悲苦得不知怎么好,只会恸哭,哭个没完。钟书百计劝慰,我就狠命忍住。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悲苦。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钟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
8、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
9、我和圆圆走在路上,一定搀着手;上了电车,总让她坐在我身上。圆圆已三四岁了,总说没坐过电车,我以为她不懂事。http://一次我抱她上了电车,坐下了,我说:“这不是电车吗?”她坐在我身上,勾着我脖子在我耳边悄悄地央求:“屁股坐。”她要自己贴身坐在车座上,那样才是坐电车。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从没坐过电车。
10、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11、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我们仨读书笔记500字篇三
不知上帝给了敏锐的感知是坏是好,往往懂得珍惜的人,失去了才会特别痛。
昨天在图书馆找到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觉得她就已经剖心给读者看了。千穿百孔,血肉模糊。
这种情感,普通人也会有,只是我想即便会痛一痛,也不能清晰的表达出来。
当初姥姥去世的时候,姥爷只是一直哭,哭的像个小孩子。
三叔去世的时候,奶奶也一直哭,边哭边说,老三没有等到这次过年。
爷爷去世的时候,我还很小,但是妈妈跟我说以后你就再也见不到你爷爷了,然后我就一直哭一直哭,跟着送葬的队伍,边走超哭。
奶奶去世的时候,看着她的灵柩缓缓移动,想着她离开了就不能回来了,便忍不住。
这种痛的感情,要理顺了,思索了千万遍才能呈现,这时候心痛不会消除一点点,反而像一道道划痕,每写一个字就痛一下。
不过我还是希望写成作品后这种痛能缓一缓。时间会治愈一切吗?会抚平伤疤,留下印记的吧。
我们仨读书笔记500字篇四
读完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已经好长时间了,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写点读书感悟,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唯一的女儿钱瑗在上世纪97年先她而去,之后的98年,丈夫钱钟书也已离她而去,双重打击可想而知,但先生却用平淡的心境,叙述了三口之家平凡的日子。
回望先生一家一路走来,幸福的家庭也有酸甜苦辣,却能过成诗一样的生活,这是文学大家的温情所至,先生的爱情是那么的平淡而又幸福,温馨又不失浪漫。出国留学,相依相伴;在国外甜蜜的求学中,爱女降生,给书香世家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过目不忘的圆圆头令重男轻女的爷爷都刮目相看。
先生一家一生漂泊不定,家搬来搬去,却能专心做学问,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实属不易。他们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三人各自工作,各不相扰,各自作力所能及的事。三里河寓所是先生最后的固定住所,先生和钟书互相理发,相敬如宾;钱瑗和爸爸最"哥们"。这些生活点滴,让三人活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也很有生活味道。碰到困难一起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不论什么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钱钟书的"拙手笨脚"换来了一生无忧,得到了妻子的悉心照料,文学造诣可圈可点,堪称大师级;杨绛先生的学问与她的字体一样,柔中带刚、张弛有度、潇洒飘逸,腹有诗书气自华,被世人称为大先生;钱瑗是杨绛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爷爷心目中的"读书种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文学大师一家,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又老病相催。"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先生最后说,"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合上此书,回想我们都有一个家,只不过家庭成员多少而已,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能栖身温暖就行,活成先生一家的最高境界,淡泊名利,无欲无求。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与其羡慕别人,不如自己珍重。
我们仨读书笔记500字篇五
昨晚夜灯下开始读这本书,黄色的光照进内页,情感就绪。然后却是发现几度快要读不下去,与书的情感僵局在第三部幸然自破。
简单说一、二部:《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也许是因为九十二岁高龄创作,也许真是老人常做的梦,所以内容充斥着梦与现实的交叉。这本该在我的喜好里投篮命中,但又偏自小不喜杨柳花草类的修辞,加之目前所有教学经历里多和小学生接触,所以对此种写作手法及偏爱的感悟力很抗拒,看到会头疼,深感乏味。
我爱直接的、尖酸的、深刻的。话里要藏只藏针,不藏风雪。
第三部直到附录,尤其附录里钱媛的部分,很喜欢。第一次听到杨绛的名字,后面跟着“先生”二字,以为是个男性。像她和钱钟书这样的人,在我们自小的课本里已经被推到了不可企及的位置,又在生活年代之隔里加深了我这代人对他们的不甚了解,重点在不是很感兴趣,觉得不太会有共同语言吧。
其实是心态偷的懒。年代更迭,但从无新事。钱媛的画和写信的语言活脱脱就是现在我们现在年轻人的感觉,很可爱。不免感叹生命易逝。
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在外留学直至生子、回国……种种由一家二口再到一家三口所上演的经历,都是我所羡慕的安静、不争的生活。如果,如果说某天我想要婚姻的话,那他们二人的相处方式是我羡慕的。如果又说某天想要孩子的话,那钱媛的性情也是我所向往的。更有“如果说”的例如父女关系、母女关系、女儿女婿、婆媳关系、爷孙关系种种。
字里行间也曾透露他们年轻时的疯狂,但又读来始终恬淡静好。听过杨绛先生不喜张爱玲,不知真假,但就写作风格上,我肯定是极爱张的。可如果能选择一种人生去过,杨绛先生这本书降服了我。张的人生该是王家卫式的电影,不大哭也心闷。
一些特殊时代下的经历,是读后理解最浅薄的部分。对历史熟知寥寥,也就难免自以为是的觉得亏欠,亏欠作者的深情书写。我不信书写者不渴求读者的理解,只是在那个年纪,无所谓了。她还是希望我们能一起陪她寻觅到归途的吧。她总是怕一个人的。
开始读的时候,觉得写的也不过如此(真实想法,并不傲慢),可是读到他们那么多的经历,有关学术上的成就以及与人交涉中的大智若愚,教书育人,家庭教育……都深觉不易。他们好像总是在看书,几近榨干自己,但又说常会偷偷溜出去玩。让我感受到了学霸的碾压……于是更心慌,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年,虽然是从现在起弥补是最佳时期,也只是最佳安慰而已,浪费了就是浪费了,可惜之情无法消散。只求不过于影响本就脆弱的心态。也惋叹,一辈子都无法看完想看的书、听完想听的歌、赏完想赏的影视剧、走完想走的地方……这么说来,美好竟是多的。
最后不要脸一句,我一直想写书或者写个现代诗集……还有剧本。不过也最多是有生之年系列了。钱钱对不起!始终自我质疑。
我们仨读书笔记500字篇六
:最近我阅读了杨绛先生的散文集《我们仨》,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家三口几十年里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生活经历。读过之后,感触深刻,让我对家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家是一个温馨的地方,更让我们有安全感,是我们人生的避风港。
:
跋涉长途、自相矛盾、苦恼不堪、牵心挂肠、意想不到、近在咫尺、安居乐业、精明能干、一言不发、牛鬼蛇神、乱七八糟、陈年积土、受宠若惊
:
1、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2、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3、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4、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5、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6、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7、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
8、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9、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10、据说,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11、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
12、我像林黛玉一般小心眼,问是单给我一人,还是别人都有。他们说,单给我一个人的,我就特别宝贝。
13、事情往往是别扭的,总和希望或想象的不一致。
14、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
15、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16、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
17、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
18、钟书说的什么话,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现在已没人可问!
19、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20、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21、钟书虽然遭厄运播弄,却觉得一家人同甘共苦,胜于别离。他发愿说,从今以后,我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22、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吃菜主要是点菜。
23、彻底的寂静,给沉沉的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寂!
24、选择是一项特殊的本领,一眼看到全部,又从中选出最好的。
25、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
我们仨读书笔记500字篇七
我们仨就此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梦醒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这是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杨绛,钟书,圆圆我们三个人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一九九七年春,圆圆去世,一九九八年末,钟书去世。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只能在文字中再和他们聚聚。
我们俩老了
我做了一个梦,梦中只我一人。钟书,你去哪?空旷的山野吞吃了我的喊声。钟书,圆圆,你们是自顾自地先回家去了吗?惶急中我忽然醒了,钟书告诉我,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有。
我们仨失散了
我不敢做梦了,可是我不敢不做梦。阿圆住院已超过了一年,我太担心了。我一再对自己说:“梦是反的,梦是反的。阿圆病好了!阿圆回来了!”
阿圆拉我走上一条通往天堂的驿道,我往回走了几步。她扶着我说:“娘,你曾经有一个女儿,她现在要回去了。爸爸叫我回自己回去了。娘……娘……”她鲜花般的笑容还在我眼前,她温软亲热的一声声“娘”还在我耳边。可是,一晃眼她没有了。
我一手扶住旁边的柳树,一面低声说:“圆圆,阿圆,你走好,带着爸爸妈妈的祝福回去。”我的手撑在树上,我的头枕在手上,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不,不,钟书还躺在病床上等我,我不能哭。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
阿圆已不在了,钟书的烧才刚刚退下。我又抱着满腔满腹的痛,赶往西山脚下的医院。钟书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他问我:“阿圆呢?”我扶着床哽咽地说:“她回去了!”钟书凄然看着我说:“我知道她还是不放心。她记挂着爸爸,放不下妈妈。”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
钟书还在与病魔作斗争,我忽然想到,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一程一程送,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那天,他忽然对我说:“绛,好生过。绛,好生过。”从此以后,我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钟书,阿圆,他们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们仨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20xx年,杨绛先生去世,世间从此再无“我们仨”。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碎琉璃脆。”
梦里,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我们仨读书笔记500字篇八
1.
读到最后才慢慢懂得书开始她做的那个长达万里的梦,原来就是现实的虚化。
钱老和女儿的病,来回奔波的探望,彻夜不眠的难过,心上被捅的滋味,像是『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对杨绛先生说不出来的心疼和敬佩。若是我,不知道能否像她一样,强打精神照料和陪伴重病的女儿和丈夫,害怕他们相互担心,却自己一个人担住所有的忧虑和害怕。
最后女儿、丈夫一个一个的离去,自己还活在世上,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去续女儿的笔完成这样一本回忆录,回忆三人在一起的时光。现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
她说,『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2.
书中惊人的有许多小细节,之所以说惊人是感叹她这么大年纪了却都还记得那么清楚。想到这里我又鼻子一酸,越是幸福的过往,越是与现在的独自回忆对比鲜明。
譬如在牛津做活虾,她内行地说要剪掉须须和脚,但刚剪一下活虾就在她手中抽搐,她吓得丢下剪子和虾逃出厨房。锺书问她怎么了,她说,虾被我剪得痛得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吧!钱老先生跟她讲道理,他还是要吃,以后可由他来剪。多可爱。
刚到牛津的时候,他们住在老金家,她说,『两人生活在一间屋里很不方便。』我开始还在想,会不会是太缺隐私或者房间太小生活不便之类的原因。看罢理由之后我不由得笑出声来:『我从来不是啃分数的学生,可是我很爱惜时间,也和锺书一样好读书。他来一位客人,我就得牺牲三来那个个小时的阅读,勉力做贤妻,还得闻烟臭,心里暗暗叫苦。』
这样闻着烟臭暗自皱眉、贤惠微笑招待夫客、心中却焦急想读书的她,是不是超可爱的?
3.
搬家后他们有了厨房,他们开始“冒险”做饭。锺书先生爱吃红烧肉,就“冒险”做红烧肉。第一次是用剪刀剪成一方一方的,使劲煮,第二次才想起要用文火煮,买来雪莉酒当黄酒用,用文火炖肉,『红烧肉居然做得不错,锺书吃得好快活口育』。可以想象杨老在写这篇回忆录的时候,回想起她爱人当年吃上红烧肉的开心的样子,嘴角挑起一丝幸福的微笑。
她在医院待产的时候,锺书一个人生活,常常闯祸。每次他愁眉苦脸地说我又闯祸了。她都会说,不要紧。每次她说不要紧,他就真的放心了。她是万能的,无论是洗干净被墨水染花的桌布,还是修好被弄坏门球的门轴,或是给他治好颧骨上生的疔,她说不要紧,那就是不要紧的。
最贤的妻,当之无愧。
4.
沦陷上海那段时日很苦,杨绛先生自称那时是灶下婢。后来常把日常感受当作美酒甘露一样去浅斟低酌细细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锺书先生引桐城先辈的话,“子弟二十不狂没出息,三十犹狂没出息”。
现在我们还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尽量张狂地去追逐梦想吧,希望到三十多岁的时候,能够去除浮躁,懂得知足感恩怡然笃定。
到晚年,钱锺书先生写《管锥编》被有些人说不用白话而用文言,不用浅易的文言,而用艰深的文言。杨绛先生为他解释,他不用炫耀学问,不过是在那样一个年代争取说话的自由而已。
『“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锺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识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
读到这里,莫名感动。
5.
再后来,说到他们仨每次有人出差,总会带回家一些“石子”,详细地记下在外的生活和趣事,之前也提到,锺书先生在外会特意为杨绛先生写详尽的日记,好让家人知道自己这段时间的生活是如何的。附录中看了一些纸片和信件的扫描件,感动不已。想起自己的那些宝贝日记和各种有着纪念意义的纸条电影票门票收据,挺幸福的,庆幸自己有记下有留下那些珍贵的“石子”。
在附录中看到钱瑗给妈妈拜年的信,画了一朵很美的红色牡丹,写了一首打油诗,很是温馨可爱。还附上了她画的很多可爱的图,比如爸爸的画像,随笔的涂鸦等。钱老的字写得的确是好,杨老的字也很是端正,自惭一下字迹不能见人...
6.
杨老在结尾处写道,『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看到她在书的封尾的笔迹: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
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就掉下来。
希望她能在有生之年,哪怕是临终之时也好,找到归途、找到家。起码,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去到那一边,与pop和oxhead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