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例(七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案例篇1
一、分析艺术特色
生动传神的形象刻画:语言动作神态
强烈鲜明的对比手法:人物言行神态情感的前后变化,菲父母与女婿;若瑟夫与父母
寓意深刻的景物描写:不同的画面和色彩
紧凑巧妙的情节结构:插叙,船
平中见奇的小说题目:《菲利普夫妇》《我的爸爸妈妈》平淡;
《亲情薄如纸》《钱啊钱》直白
(题目探讨可放在第一教时)
二、与小说中的人物或作者对话
通过穿越时空的对话表达自己的认识、理解、感悟、评价、收获等。
三、质疑
四、表演课本剧
1、表演;观看并思考。
2、课本剧中人物与课文中人物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两者根本没变的是什么?(对金钱的追求)
五、结束语:
钱啊钱!家里出了一个一生大起大落的于勒,于是一份关于“金钱与亲情”的考卷严峻地摆在了菲利普一家的面前,他们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故事让我们哭不出来,却笑得沉重,留给了我们关于金钱与亲情与爱情与人性的思考。这是一份能穿越时空的考卷,它或者已经而且必将让我们面对。该写下怎样的答案呢?同学们,让我们的答案折射更多亲情的珍贵,爱情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辉!
教学设计案例篇2
一、说教材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完成的本课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为学生更好的鉴赏小说打下一个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与提高,熟练地掌握字音,字词。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小说线索,理解主题思想,体会重点语句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和意义。
1、知识目标
认识字音字词
理解全文的结构脉络,理解主题思想
学习研讨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3、德育目标
认真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说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主要培养学生兴趣,把握整体的思想内容。
2、说教学难点
七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小,对掌握小说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所以只定义为:研究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描绘。
二、说教学方法
1、我采用的教法是
诵读法
讲授法
练习法
2、采用的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因此正当的学法是至关重要的,我采用的学法是
自主合作探究法
拓展想像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说导语
语言恰到好处的开场白,是讲好一篇文章的开始,我采用的是引用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话作为引导语,这样更能够有说服力,为学生体会这篇文章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展示课题作者,板书)
(二)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
大屏幕显示: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篇小说《项链》等
生字生词正确注音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更深刻体会小说的思想感情和积累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培养学生掌握课文大意和口语表达能力)
把握结构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屡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为下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四)课文赏析
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最重要的是‘我’吗?那么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
(这样设计主要是要学生把握文章的文眼,抓住关键的人物,可以更好地体会中心意思)
2、为什么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归来,于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菲利普夫妇眼中,于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个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把握文章重点语句的能力)
3、课文第20段,‘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此句烘托了菲利普夫妇怎样的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4、插写菲利普夫妇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女儿,女婿吃牡蛎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这两个问题设计主要让学生体会环境,背景以及动作神情语句的作用)
5、和菲利普一样,美梦破灭,菲利普之妻哆嗦着说:‘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这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她怎样的心里?
(这个问题设计可以看出她心目中的于勒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是否有钱!正是人物自己的语言,使学生看出了她唯利是图、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
6、“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亲叔叔,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这表现出我什么样的心理?
(与菲利普夫妇认出于勒后的恐怖,愤怒相比,我的同情,体现出青年人的善良,纯真。这样设计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间冷暖以及看待金钱的态度)
(五)小结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的不同态度,艺术的揭示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用此作为小结,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小说的中心思想,为以后鉴赏小说打下基础。)
(六)课堂练习
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写明家里人的吝啬,为后文作埋伏
(这样练习可以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作者以这个命题的巧妙)
(七)课后作业
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局
教学设计案例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八册讲读课文,体裁为小说。本文通过叙述“我”的一家人对于勒叔叔大起大落的态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深刻的社会主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几单元小说,对小说的学习有一定的方法和基础。
三、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性格。
2、把握曲折的情节,体会深刻的主题。
四、学习重点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小说往往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表现主旨。因此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的写法是本课的关键。
五、学习难点
概述曲折故事情节,是本文的一大难点。概述课文,是对小说的整体把握。因为小说一般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因此概述有一定难度,被列为本课的难点。
六、课时安排教具。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法、学法的选择运用:
激疑引导、点拨深化、设境辩论、简列提纲、讲述故事、补充纠正、去伪存真。
八、教学设想思路:
1、以读为本,以读议为课堂主体结构。组织自读、教师范读,学生角色朗读,重点段落品读。议人物形象,议主题思想。
2、加入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缩短与作品的距离。(如果你是文中的菲利普,你会怎样对待弟弟于勒?)
九、教学流程及课堂实录:
1、导入新课:
师:(展示百元大钞)同学们,看一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一百元钱。
师:我们生活中能离开钱吗?
生:不能。
师:我们的生活中虽然离不开钱,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生:友情、亲情、食物、理想、知识……
师: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个与“金钱”有关的故事。(板书:我的叔叔于勒)
2、展示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多媒体展示,师读析)。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通过分析人物语言、行为、表情、心理等来分析人物性格。
(2)把我曲折情节,体会深刻的主题。(环节分析:目标展示,如果一闪而过,达不到展示目标的目的,因此,师读点拨,有利于目标的明确。)
教学设计案例篇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虽然篇幅短小,但在艺术上却颇多成。、他的手法,寓主题于平淡自然之中。他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之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他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之中有波澜起伏;他的描写,在平实朴素之中有锋芒;他的幽默,在轻浅素淡之中有辛辣。本单元教学为默读的综合训练,在培养感知能力的基础上侧重于培养理解能力。学习本课应完成的任务主要是:细细品咂这篇佳作,学到短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从中得到对社会与人的感悟理解,获得艺术的享受。
2、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加深对我的叔叔于勒小说有关人物描写的知识的了解。
能力训练点:提高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难点: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人物个性的认识并不是唯一的,应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对于刻画人物的语言的解读相对薄弱,需要重点指导。
三、学法指导
理解——品味——感悟
说明:学生学习本文,首先应该熟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逐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主要是品味课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求学生圈划出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词语或句子,进行一定的分析;并且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的能力,鼓励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感悟课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受文学艺术的美。
四、教学方法
1、这是一节智慧技能训练课,重在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设计情境促进知识的迁移,因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讨论法,另外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2、采用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课件(显示天平画面)――作者介绍――提示回忆小说的有关知识――提示思考问题――提供知识迁移的情境
教学设计案例篇5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播放课件,显示课题及天平画面)心就象是一个天平,可以用它来衡量事物的轻重,同样的东西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分量是不一样的。如果在你心的天平上,一端放上金钱,一端放上亲情,天平会向哪一边倾斜?
2、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练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今天让我们走进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感受一下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题一:试根据下边提示的线索,从不同角度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大意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一种:原因(悬念)→结果
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第二种: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2、检查预习二、通读课文,解读“变”。(设题思路:读过课文的同学,总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菲利普夫妇真会变呀,那么,他们是怎样变的,“变”与“不变”的根本是什么呢?阅读全文后填写下面空格:
身世变化:穷富穷
不变的本质:虚伪冷酷自私(人类需要克服)
态度变化:撵盼躲
三、品味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之后笔答,以此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用幻灯片展示以下内容)
①阅读完本文,你对哪一个人物最感兴趣?(设题目的:初步感受人物特点)
②解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设题目的:完成教学目标,圈画词语,体会作用,班级交流,师生互相评点,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3研读重点,剖析“心”
语言、动作、神态往往是人物内心的外在表现,透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我们往往能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想法。重点分析文章高潮部分描写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并分析人物的性格吗?
①虽然母亲听到了那个穷水手就是于勤的消息,但发财梦使她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吞吞吐吐”的责怪丈夫“胡说八道”。
②等她亲自看清楚那卖牡蛎的果真是于勒以后,也惊恐的“哆嗦”起来,但仍存一些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
③当最终证实那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看到丈夫“神色很狼狈”,想起于勒从前占有过他们应得的一部分遗产,而以后又给过他们发财的“希望”,现在这种希望竟成了泡影,于是旧怨新仇一齐发作,“突然暴怒起来”,破口大骂。她那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随着她的语言和心理变化,一层层的发展,至此毕露无遗。
菲利普是个典型的小市民。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处处在模仿上层人物,时时想爬到上流社会。这就决定了他待人、接物、处世的基本态度:一切以金钱为转移。给人留下更深印象的,是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小说除了表现她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通过她的言行神态着意描绘她精细、刻薄、泼辣的个性。心理变化过程:(父亲)猜测——否定——不放心——与船长搭话——真相大白。(母亲)莫名其妙——伯——哆嗦——马上回答——暴怒。
小结:小说人物寥寥,却分别采取了多种不同的手法,有明有暗,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写出了层次,突出了重点,从而有效地节省了笔墨,有力地表现了主题。这篇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刻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对于他所写的事件和人物,莫泊桑不是无动于衷,而是有所喜爱,有所憎恶的。这些,他也不用自己的申述来表白。没有用任何一句话来挖苦菲利普,没有用任何一句话来贬斥菲利普太太,也没有用任何特殊的颜色给他们抹上花脸,或者让他们变成畸形,只是疏疏落落的几处写他们看来仿佛好笑的言谈举止,可是菲利普夫妇在我们的印象之中已经出现了一副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
4总结
作者塑造这些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为了表达他对社会和人的认识。他们的结局怎样?这一切都在文章中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的解答。
四、课堂迁移训练
假如菲利普夫妇的女婿知道了这件事,他们的言行会是怎样的?请设想一下。用150个左右的字完成。
五、推荐作业
1、写一篇作文,反映和发掘身边的社会人际关系(提示:类似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中的人际关系),题目自拟。
2、阅读莫泊桑的其它作品,并体会其作品的特点。
教学设计案例篇6
《我的叔叔于勒》选取的不是我们成人的视点,而是一个与我们的学生年龄相仿的少年人的视点。一个少年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观察和感受我们成年人的世界,观察和感受我们成年人的思想和感情。我们成年人看待世界、看待人,是与少年人有所不同的。
小说中的我是怎样看待于勒的呢?首先这个题目就会给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感觉。在这个题目中,我们感到的是亲切、亲近,一点也没有疏远的感觉。在这里,于勒是作为一个人,一个与我有着密切关系的人而被称谓的,而不是作为一个值得尊重还是不值得尊重的人而被称谓的。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这是一个人,一个以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呈现在我面前的人。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同义反复的判断句,强调了这种自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存在的确实性。我们成年人经常提出一个人值得还是不值得同情的问题,但是,这只是我们成年人世界里的语言,而不是小说中我的语言,不是童稚心灵世界里的语言。在童稚的心灵里,不存在一个人值得还是不值得同情的问题,也不存在同情这样一个人对自己有好处还是没有好处的问题,而只有发生还是没有发生同情心的问题。面对落到了这样一种悲惨境地的人,并且这个人就是他的叔叔,我是感到由衷的同情的,在他代父亲付给于勒牡蛎钱时,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在这时,他想到的根本不是自己,不是这样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而是感到应当这样做,必须这样做,不这样做心里就感到不安宁、不舒服。前因和后果这种离开当下情景的回忆和推论,值得还是不值得这种以利益为基础的理性考虑,在这种自然发生、自然流露的同情心中,是没有任何的地位和作用的。
于勒值得还是不值得同情的问题只发生在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里。在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里,对于勒的任何同情和理解,对于勒的任何微不足道的帮助,都可能是不值得的。首先,于勒现在的悲剧命运,完全是由他自己的行为造成的,不是我的父母剥夺了他的遗产,而是他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用句我们成人世界里常常说的话,那就是他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任何人对他的这种悲剧性的后果也没有、更不必担负道义上的责任;其二,在一般的情况下,对于勒这样的人的同情,对自己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它要求自己的付出,而无法从对方身上获得应有的回报。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不能不说,我的母亲的担心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其三,不论是从我的父母的眼中,还是从我的眼中,都没有看出现在的于勒有任何悔过自新的表现。在我们的观念里,假若通过我们的同情和理解,通过我们的感化和教育,一个不好的人变得好了,一个堕落的人不堕落了,对这个人的同情也是值得的,但这种情况也没有发生在于勒身上。所以,从利益的关系出发,于勒是不值得同情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感受和评价小说中我的父亲和母亲呢?我们生活在一个重视个人道德的国家,我们常常把道德问题仅仅视为个人修养的问题,因而我们习惯于追究个人的道德责任,嘲笑那些公开表现出了狭隘自私倾向的个人。但莫泊桑不是一个中国作家,他是一个法国的现实主义作家,一个人道主义者,一个从现实社会生活本身思考人的道德发展状况的知识分子。在这篇小说里,他是以我的眼光环视周围的人物的,他同情、理解于勒,也不可能不同情和理解自己的父母。他不可能站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上嘲笑自己的父母。与此相反,小说中的大量描写都集中在对我的父母的理解和同情上。我的父母不是不想成为一个体面的人,一个有道德修养、有高雅趣味的人,甚至他们也不是不爱自己的亲人,他们对自己子女的前途是十分关心的,只不过这种关心也不能不首先落实到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关心上。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贫穷使他们不能不斤斤计较每一个小钱,不能不把自己生活的目标放在经济状况的好转上。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不能不生活在这样一个经济的世界里,生活在经济世界的金钱关系中,我们也不能不时刻关注着自己的经济利益,不能不重视金钱的作用。所以,我们对他们的经济处境和在这种经济处境中所形成的生活习俗、思维习惯没有理由采取嘲笑的态度,没有理由把他们身上的弱点仅仅视为他们自己道德上的弱点。
我们与我的父母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能没有像于勒这样一个败家子的弟弟。而没有这样一个人,是无法挖掘出经济世界里的金钱关系对我们人性的扭曲的,是无法显示出我们成年人心灵的本真状态的。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小说艺术的作用。于勒这个人物的设置,是这篇小说之所以能够揭示出我们成年人内心世界的秘密的关键所在,也是莫泊桑的艺术匠心之所在。借助于勒,揭开了覆盖在我们心灵表面的东西,使我们看到了我们在这个物质的、金钱的世界里内在心灵发生的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变化,使我们看到了物质和金钱对我们心灵的扭曲和腐蚀。与此同时,我这个少年人的视角的选取也是具有关键的意义的。我还不是一个成年人,还没有我们成年人所不能没有的强烈的经济意识和金钱意识。他对人的感情还是朴素的、自然的,是从人与人的自然联系中产生的,既不像我的父母那样仅仅从金钱关系中看待于勒,看待于勒在现实世界的失败,也不像我们成年人中一些假道学者一样用严酷的道德眼光看待我的父母,看待他们在这个物质的、经济的世界上所极难避免的人性的弱点。这样,就把小说的主题完全集中在现实社会的金钱关系对人、对人性的扭曲与破坏上,强化了小说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量。在这里,也显示着小说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毁灭了像于勒这样一些没有金钱意识的人的生活,把他们推入了人生悲剧的深渊,使他们不但失去了生活的经济的基础,也失去了亲人的爱和社会的关心;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扭曲了像我的父母这样一些不能不重视金钱的人的精神,使他们淡漠了对人的爱和同情,使他们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
这一切,都通过一个少年我的眼光和心灵折射出来。这个我既同情于勒的悲剧命运,也同情父母的悲剧处境,但对金钱关系对成人社会人与人情感关系的破坏却有着较之我们成年人更加敏锐的感受。
我们无法嘲笑于勒,也无法嘲笑我的父母。小说让我们反思我们的生活,反思我们的人生,反思金钱关系对我们人性的扭曲和破坏,并且在这种反思中把我们的灵魂从现实的物质的、金钱的关系中升华出来,提醒我们不要失去对人的真诚的爱心和同情。
小说可以让一代代的少年都不要忘记、更不能轻视自己少年时期的人生观察和人生体验,并把自己对人的自然、朴素、真诚的爱和同情保留到自己的成年,不要被现实的金钱关系所异化,因为只有这样的心灵,才是人类最健全、最美好的心灵。
教学设计案例篇7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它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2单元感悟品味欣赏中的第2篇课文。这一单元收录的五篇文章都是小说。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尖锐地指出金钱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亲兄弟也概莫能外。作者用平常的人物、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通过这样能表达深刻,能给读者启发,耐人寻味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小说通过人物描写来传递作者的思想以及写作意图。教学过程中,应以人物中心,在情节发展的动态中分析人物。由点及面,先分析人物性格,再通过解题来揭示小说主题。结合本单元的要求,以及本文的特点,确定这一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
能力目标:煅炼学生口述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题,启发与鼓励学生发现独特的见解。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及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是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据此,我让学生用的学法是
1、撰写人物小传。通过撰写人物小传,学生可以进行人物形象的再造,同时梳理故事情,感知全文。
2、朗读想象法。本堂课可以指导学生朗读“船上巧遇于勒”部分,边读边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在头脑中再现菲利普夫妇的形象,使他们活起来。
三、说教法:
1、围绕解题来把握主题,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说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可是小说中并非对于勒作正面描写,那么描写重点是谁?学生读课文后再讨论。
2、对话教学: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并非师生间一问一答,而是师生间各自向对方和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这篇小说行文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它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处于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的学生所熟悉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让学生各自口述撰写的于勒这个人物的小传。文章题为《我的叔叔于勒》,可于勒却是暗线。于勒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少年浪荡,中年得意,老年沦落,小说对它的着墨不多。让学生撰写他的小传,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弥补这一空白。这一步可看成是复习旧课导入。
第二步:勾画圈点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1、分角色朗读“船上巧遇于勒”
2、勾画人物描写的句段
3、分组讨论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分析人物的性格。并由学生用“从这一句看出了”或“这一句表现这样的句式发言。例如,从“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看出父亲的虚荣心,他想打肿脸充胖子。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接受美学的理论中,读者是“接受的主体”,文本经不同人的解读之后,成为了“第二文本”,“第三文本”。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可越俎代疱,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课堂中如果让学生独自地思考,一部分学生可能会罔然而无所得,因此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萍果,我有一个萍果,我们交换之后,各自还是只有一个萍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则有两个思想。这是我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的理论基础。
第三步:走进人物内心,增强情感体验。小说中的“我”是故事情节的叙述者,其它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进出“我”的我的眼中。这一步骤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就母亲要射开于勒时,你会对母亲说什么?借这一问,指导学生在阅中应读出自己,融入作品,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在情感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
第四步:探讨小说主题,提倡不同声音。
问题设计一:小说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可是小说中并非对于勒作正面描写,那么描写重点是谁?(质疑法,能过提问,为学生的思维进程铺路搭桥。
学生讨论明确了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的写作目的就不难理解。
问题设计二:过去的教参对本文的主题思想是这样概括的,“小说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的金钱关系。”菲利普夫妇对金钱的贪婪与对亲兄弟的冷酷无情,显然与社会体制毫无关系,它是人性中无法回避的一个弱点。要突破这难点,其实也不难,教师可以这样提示:我们的生活中会存在这样的人吗?一言中的,便可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这一环节意在利用阅读批判环节,发展思维能力,教会学生会思考,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只有会思考,才会有创新。
第五步:课外材料键接,联系实际生活。
第六步:教学效果巩固,也就是课外作业布置。假如菲利普一家在旅行中遇到的是有钱的于勒,会有什么的故事发生,请编写小剧本。
五、说板书:
本着直观简洁原则,板书设计如下: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
虚伪的外衣
自私冷酷的内心人性弱点
浑身铜臭味
认识自己
提升自己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