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十四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篇一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为了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课前布置学生跟随家长去商场、超市购物,注意观察商品的标牌,以及同学间互量身高,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小数,在教学中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文具价格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学会的能力。 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板书和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能力,真正理解小数的含义这一核心知识。
3、力求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中,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 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过程,达到了“情意共鸣、信息反馈、思维活跃流畅”的最佳境界。
4、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整节课,我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难点环节我在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能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陶冶。接下来的新课巩固练习,围绕刚刚建构的“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的分数意义,运用线段图和正方形平分为10份的分数示意图,让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由分数表达到小数表达,由看图写数到笔填口述,递层推进且富有变化地巩固所获得的小数意义认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0.1元= 1/10元=1角
(1)师:看来我们真的会读小数了,也知道了商标上的这些价格了,那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板书:1/10元) 师:我把1元平均分成10张一角,其中的一张就是一角。这一张是这十张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啊?好,说明1/10元就是多少?板书=1角(课件出示)
(2)0.1元表示什么意思知道吗?(板书)生:一角。 师:好,1/10元和0.1元都表示是1角,,所以他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让我们一起来说一下,0.1元就是(1角)
(3)教学0.1的写法
(4) 0.3元表示什么意思呢? 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呢? 师:所以0.3元就是3/10元,0.3元是几个0.1元?也就是几个1/10元(板书)
2 教学0.01元=1/100元=1分
(1) 师:我们知道了0.3元就是3/10元,也就是3角,那么0.01元表示什么意思呢?生答:1分 师:为什么是1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把1元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分,也就是1/100元。
(2)师:0.03元表示什么意思呢?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3)师:0.18元表示多少? 0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8表示什么? 18可以表示什么?
(4)比较0.1 0.3和0.01 0.03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点。(怎样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怎样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 巩固练习
(1)商标上的这些价格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你们知道吗?老师这里有四种商品,他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请拿出桌上的这张表格并填写,要求是:先轻轻的读出这些商品的价格,然后再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2)学生报填写的结果。(先读这些价格用小数表示是几元,再说说是几元几角几分)
(3)师:我们知道了商品的价格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用小数表示的这些价格,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数呢?
反思:
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价格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结合生活中的元角分的数字让学生来读写,使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在此基础上,直接把本课时的重点也放在了从元、角、分中来得出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的一元硬币和十张一角的纸币。让学生说其中的一角是十张一角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建立起了小数的模型。
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篇三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人教板三年级下册p88-89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虽然是第一次学习这个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对小数有一定地了解,会认识部分小数,只需要再稍微讲解一下。我把课的重点放在了理解小数的含义上,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一,从生活入手,学生学的顺其自然。
超市是学生常去的地方,对于物品所标明的价格,学生也是比较熟悉的。从生活中的数学入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从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入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初次学习小数并不感觉陌生,将教学难点在不知不觉中解化。
二,在用形象支撑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过程后,预防思维定势的产生。
教材遵循着用具体可感、可知的形象为支撑的原则,设计了先通过商品价格来认识小数每一位,又通过长度单位间的化聚揭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最后再结合自己的身高说明怎样用小数的三个环节。以往教学中,部分学生常常形成只能用小数表示价格和长度的思维定势,因此在最后的练习中我收集了一些小数的其他用途并展示给学生,有效的防止了部分学生的思维定势。
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四
《认识小数》是和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大多数学生还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谭老师在整节课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读小数时其选择的含有小数知识的图片全部来源于生活,是由孩子们自己寻找到的生活中的小数,日历表中有它、商品的价签上有它、产品的包装上有它等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小数,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认读小数的积极性。
课堂具有较强的语言魅力。其一,注重对孩子们的赏识教育,课堂评价语丰富,比如“真厉害,小数后有零的情况也会读”、“读得真清晰”、“声音整齐洪亮”、以及后面的“你真会小结”,同时注重培养孩子们口头表达要说完整的话。其二,提问具体,突破重点,比如“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有66,它们的读法一样吗?”、“如果1分米用米作单位,你会表示这段长度吗?”让孩子们在认知的冲突中感受真知,让孩子在旧知识和新知识的撞击中擦出火花,构建联系!其三,课堂连接语过渡自然,比如“光会读小数可不行,还要会用”,强调学以致用,从读小数过渡至小数的意义。
在教学时能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并进行小结。通过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自行发现读法的不同,从而归纳读一位小数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
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良好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整节课教学素材生活化、教学评语具体化、教学过程重发现、重表达,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篇五
1。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认识小数。
2。让学生熟记小数的组成部分。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历小数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认识小数,并熟记小数的组成部分。
1、(出示图片1)观察图片说一说这几种水果的价钱有什么区别?你能分一下累吗?
2、(出示图片2)师:分成的两类有什么区别?你能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3、师:同学们很棒,前面的是我们学过整数。后面的就是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的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什么叫小数
1、像2.09 1.45 5.2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中间的“。”叫小数点。
(二)小数的组成
1、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小数?(播放超市图片)
2、你能根据图片中的内容说一说小数有那几部分组成吗?
3、小结:小数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找出下面数中的小数
0.23 16 7.4 12.8 590 247.90 0.36
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请你试着写一个小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平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习,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主要用的不是本班学生对学生了解不够,怕出问题。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六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看出,教者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教者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讨论交流、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者让学生“找身边的小数”,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实物的长和宽,由不满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源头和需要出发,初步知道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结合讲解小数的含义之后,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归纳,并进行了两次针对性很强的练习,由具体的长度单位转化到一般的十进制分数,让学生在经历有序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
困惑: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虽然在自学问题中提及了,但在课上并没有去解决它,因为教材在四年级还安排了一节《小数的意义和产生》,是把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这一课中沟通呢?还是把这一知识点安排在以后再研究呢?对于这一目标的定位总是举棋不定。正如林老师所说:在每一个练习中,都让孩子们把写成分数表示的形式,使课更丰满。可是这样会不会把目标定位得偏高了呢?我困惑着,这也是我教新教材以前最常有的困惑:如何把握一节课的目标定位呢?
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篇七
备这节课,只要求学生会读、写,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主要以价格和长度单位)抽象地去学小数,教学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差不多按照教学书中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也谈不上什么创意。我把课的重点放在了理解小数的含义上,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本节课让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是:
一、课件选材科学、合理、形象。
二、从生活入手,学生学的顺其自然。从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入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初次学习小数并不感觉陌生,将教学难点在不知不觉中解化。
三、在用形象支撑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过程后,预防思维定势的产生。教材遵循着用具体可感、可知的形象为支撑的原则,设计了先通过商品价格来认识小数每一位,又通过长度单位间的化聚揭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最后再结合自己的身高说明怎样用小数的三个环节。
课上好后感觉如果我在设计时,增设两张表格,让孩子填表,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怎样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到达认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目的。表格设计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
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八
《小数的初步认识》,初看觉得很简单,但细细地去思考,会引发很多的困惑,促使我深深地去思索,去实践,去反思,启发颇多感想,有柳暗花明后的飞跃,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下面谈一点体会。
小数的引入是因为在生活实际中经常会遇到“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分数”这样的问题而产生。因此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生活作用。于是我一开始结合帮助小红解决问题,去超市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数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建立小数的数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重点,那么如何建立呢?要通过知识间的有效迁移去达成。这个迁移点首先就是分数的知识,分数的学习对小数的学习特点是小数意义的理解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在例1中“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就不难解决,然后不妨直接告诉学生:“米还可以写成0.1米。”使小数和分数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让学生对小数的数感在分数这个平台上建立。
关于学习方式,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去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方式,教学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中,例1的教学选用了尝试讲述法,把小数直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以直观到抽象,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还伴有同桌、小组内的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去优势互补,充实认知。你来报厘米数或者分米数,然后由同桌说出它们的分数以及小数。也充分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有趣。
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虽然在自学问题中提及了,但在课上并没有去解决它,因为教材在四年级还安排了一节《小数的意义和产生》,是把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这一课中沟通呢?还是把这一知识点安排在以后再研究呢?对于这一目标的定位总是举棋不定,还值得深入思考。正因为如此,我发现学生在我第二节小数的初步认识练习课上就出现了困难。1元=10角。7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1元是100分。7分是()/元,还可以写成()元。造成这原因除了前面提及的情况外,令一种是这一课时包括的新课内容很多:(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因为如此,一节课没来得及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本节课课本上的习题编排其实非常巧妙,一个习题一个要求,教学时应该尽量节省出时间善于利用,好好挖掘,发挥更大的价值。如对口令、猜谜语游戏,既活跃气氛,又更好地建立了小数的概念,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在读一读中进一步感受到小数与我们密切相关;判断各是什么数,试图让学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晰整数、分数、小数的内涵。从而练习中也应该引导学生细细体悟,实现有效迁移。如“想想做做”第3题,类似的图在分数的学习中也见过,只是当时的图更一般化,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定是10份,到这里,图被特殊化为一位小数也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数的模型。“想想做做”第5题有同样的作用,只是这条数轴曾经是认识整数时常用的模型,而现在又拓展到了小数。深入地去挖掘,引导学生去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小数的数感。
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篇九
《认识小数》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开篇课,通过科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再试教之后,感到教材简单而寓意精深,来源生活,而视野博大,它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例入手,概括出小数的意义,过渡到更深一层的理性思考,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积累,各种能力得以提高。
本节课教师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购物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在生活中随时都会遇到小数,体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也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出学习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情境,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价格,直观形象的出示,和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小数,特别是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将厘米数转换成米作单位的小数,不只是对“转换”有了简单的办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另外,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之外,还设计了“猜一猜”来让学生进一步学会读小数,理解小数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处过渡显得很轻松和衔接。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小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理解。
在巩固和延伸教学内容时,教师安排了“寻找生活中的小数”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达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完成了寻找,也使教学内容等到进一步的延伸,真正认识了小数的应用广泛。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小数的含义的。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小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否要求过高,是否需要理解小数部分每个数位所表示的意义,是否需要理解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反思,才能上出实效性强的数学课。
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十
本课时是对小数的初步认识,不需要作为一个抽象的“数”来研究,因此本节课我重点让学生借助“米尺”、“人民币”和几何直观图,在具体情境中丰富对小数的意义的认知。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有关小数的知识,老师以自我介绍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了有关小数的信息,既能拉近师生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做准备。这样的导入设计简单、快速、有趣,为探究核心内容留出宝贵时间,也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分数与小数实质上属于同一个意义,既“平均分”之下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式。在小数现实含义的建构过程中,分数是介于“平均分”与“小数”之间的媒介,要建立小数意义的表象,就要从“平均分”开始,把“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用分数来表示,进而用小数来表示。
但分数学好后已经有一段时间,学生有点遗忘,不利于新知学习。所以从分米和米中引出分数,再到小数的整个过程,我都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在这里,我放慢脚步,适时引导,重视具体情境下的表述,使学生真正理解一位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帮助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如: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十分之一米,也就是0.1米。数学语言的梳理也可以使他们思路更清晰,对小数的含义理解更加“透”了。
在借助“米尺”理解以为小数的现实意义后,人民币中的小数,图形中的小数,数轴上的小数则是对小数现实意义的进一步丰富。
练习设计上我注意一定的层次性,层次一:元和角中的小数是现实情境中的量,与米和分米中的小数相似,通过迁移类比再次强调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层次二:图形中的小数脱离了具体情境,借助几何直观图深化小数含义。层次三:数轴中的小数,初步感知数轴这一重要数学模型,体会数与数轴的关系。几个练习由形象到抽象,层层推进且富有变化,逐步完善对小数的认知。
在这次的磨课过程中,我在一次次的试教、反思、修改中,有过困惑和痛苦,也有过顿悟和快乐,每一次的豁然开朗都是一次成长。当然,我的身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很好地引导过来,评价方式有待提高等等。今后的日子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十一
这次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课后领导一起评课,对我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给出了很有帮助的建议,从中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下面就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总结如下.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主要讲了小数的读、写、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生活中的小数几个方面的内容。在认识小数时,我先出示了整数,再出示了小数,让孩子感觉到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在读小数时,我先尝试让孩子自己读,因为孩子有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他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但读小数重点是让孩子感觉到整数部分的读法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不同的,但在这一部分,我抛出了问题:“谁来说说整数部分的读法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可是却没有深化这个问题,没让孩子自己探索出来,就一步跳过了。
由于在讲小数的组成时,我强化了小数点的位置及写法,所以孩子在写小数时顺利过关。
在课上,我把小数的数位放在了最后,课后我反思,觉得应该把小数的数位放在认识小数的各部分名称之后,这样孩子先有了十分位、百分位……的认识,在后面元、角、分的教学中就可以直接表示为小数的整数部分表示元、十分位表示角、百分位表示分,就不会像课上所说的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元、第二位表示分,交换位置后教学用语会更准确。
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课上我也着重讲了生活中的小数,都是孩子身边的小数,很贴近生活,充分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了小数对我们的生活大有用处。
由于本课重点是小数的读写法,所以在最后练习时应加上组数,这样这堂课才会更完美,课前我也寻思加上组数的练习,但害怕孩子掌握不牢固,所以又删去了,加上了另外的练习,但另外的练习在这堂课上没有组数那样精彩。
通过这次上课,我认识到自己还需磨炼,还要多看、多学、多想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十二
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结合学生的兴趣,从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这样对教材的修改更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案例中,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超市商品价格开始,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案例中,学生从给商品价格分类,到观察数字特点,认识小数,到通过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认识小数的意义都是水到渠成,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交流讨论,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心体会到小数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学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
当探究进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不急于求成,而是充分信任、肯定学生,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当学生投入到自己乐于探究的活动中,非常乐于用自己的方法来自主探索知识时,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十三
课始从本班学生人数入手(48),以增加的一点(4和8之间加上小数点)为突破口,明确新产生的数与以前学的整数的区别,问学生认不认识这样的数,以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让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小数,以及读情景图,不但使学习素材变得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读数和写数的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本着学生已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的原则,顺利完成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教学。
尽管学生在此前研究的数学知识中的数据均为整数,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0.5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1米的一半就是0.5或0.5米是50厘米。在研究一位小数时,就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平均分成10份的1米长的纸条为工具,以0.5米的理解为基点和突破口,再去解决0.3米、0.4米等多长,从而使整个探究过程显得顺畅、自然、扎实、有效。
认识一位小数之后,让学生继续利用纸条进行实际测量两根毛线的长度(一根长0.2米,另一根长0.7米),方式是先估后量,然后再来测量课本的宽度(0.17米,用纸条不能直接量出)。这样做既巩固了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和运用,还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又为两位小数的探究埋下伏笔,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切实感受探究两位小数甚至多位小数的必要性。
本环节的教学注重了实践操作,学生的手、口、耳、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在,备课时我精心设计,授课时灵活运用,使学生在思考、讨论、观察、操作、交流活动中自然而然的收获知识。
教育学认为,适度的练习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节课的练习设计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练习,二是突出本节课内容设计的完整性和层次性(从开始的信息图引入到结束的进一步理解信息数据的意义),三是通过开放的题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和创造的机会,使其灵活掌握知识。但由于我没能准确地掌握时间,课堂调控能力差导致开放题没能得到训练。
(四)、课外调查,拓展延伸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间是无限的,本节的学习已经结束,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课外调查的布置,将学生的探究领域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探究视野,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为下一节课的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学习提供了研究素材。
在教学中出现的失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师放的力度还不够,总是感觉对学生不放心,学生一时间回答不到教师预想的答案就忙于提示,或总感觉学生说的不如自己叙述的明白就重复解释,我想这归根结底的原因还在于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到位,不能做到真正相信学生。或者是在于太注重预设而忽视生成,为完成预计的教学目标而赶时间。
2、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我们经常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课堂上要准确把握生成,有效利用生成。课堂上我就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和利用生成。如在用1米长的纸条测量0.2米长的那一条毛线的时候,多数同学一开始都估测是0.2米,但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可能是将毛线拉得过紧好多孩子就说出了0.21米、0.22米、0.23米等的两位小数,这时我把其中的一个两位小数写到了黑板上,本想利用它转入对两位小数的探究,但一时间又没有想出很好的连接语,这时0.7米的毛线长度还没有测量,思维地运转没有跟上,又只能按照原先的设计进行了下去。只是给学生作出了“在实际测量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毛线不要拉得过紧或过松,因为毛线有弹性,所以测出来的数据可能就不一样”的解释。事后我对课堂上出现的这一突发事件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如果当时有的学生说出0.23米的数据后老师接着问“你是用纸条准确测到的还是估计出来的?”转而导入“用米尺能不能准确测出?”。这样就很自然地能导入了对两位小数的探究,还会节省出测量课本的宽的时间用来做涂一涂,填一填的开放练习题,从而也会使教学目标能够全面达成。
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十四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联系生活实际表示小数意义的教学上,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身高这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贴近生活,调动积极性。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种做法让学生很愉快的进入了学习的角色中。
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强对小数的认识,感悟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在自学教材、提出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这一学习观察这一学习过程,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这一做法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分数。
积极引导,巩固新知。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我举出不同的例子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小数可以用来表示长度、价格。同时我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了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然后再加以引导。我认为这一环节做得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小数。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探索与老师的引导下获得新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