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总结(4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方案总结篇1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学具准备:“数字客片”。
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 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 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 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体育游戏“变变变”,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迅速组成一组,组成各种造型。如6个人组成花朵,7人组成葫芦娃造型等。
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1、完成《作业纸》第3册第17—20的活动。
2、利用挂历、钟表等有数字的物品让孩子认读数字6、7。
设计方案总结篇2
一、了解课文的基本观点——“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二、了解课文采用精辟的比喻和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从正面和反面两个不同的角度反复证明自己观点的写法。
一、了解课文的基本观点——“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二、了解课文采用精辟的比喻和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从正面和反面两个不同的角度反复证明自己观点的写法。
学习1、2小节
察今,篇名,是《吕氏春秋·慎大览》中的第八篇。《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的门客集体编撰的。
《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任秦国丞相期间编写的。吕不韦开始任丞相是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罢相在始皇十年(前237),正是秦统一全国的前夕。当时秦的变法已有百年历史,但六国中反对变法的大有人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焚书”,就是由齐人淳于越提出“师古”引起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师古”的主张写的。
《吕氏春秋》是杂家代表著作,其编写经过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目的是为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
1、范读
2、疏通文字、重点讲解
法先王之法:效法、取法;法令制度。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名词。
人或益之:有的、有的人。代词。人或益之,意思是说,人们有的益补它。
虽人弗损益:虚词“虽”有虽然、即使两种解释,根据上下句关系选择恰当的解释。这里的“虽”应讲成即使,有假设存在某种情况的意思。
3、本段的主要意思是:“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
1、范读
2、疏通文字、重点讲解
凡先王之法:凡是,表示概括。
先王之成法:已成的。成法,已成的法令制度。
察己、察今:明察。
古今一也:一致,一样。
以近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近处的、远处的。
以所见知所不见:“所+动词”的固定结构,相当于名词,即见到的,没有见到的。
堂下之阴:阴影,影子。指日月的影子。
日月之行:运行。
3、本段的主要意思是:“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此为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用设问句提出了先王之法不可效法的观点。为什么先王之法不可法呢?两个原因。一是“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在漫长的年代里,“人或益之,人或损之”,已非本来面貌,所以不可效法。二是“先王之法,有要于时”,既“有要于时”,那么,“时不与法俱在”,就要随着时代的变化来制定适应现实的法令制度了,而不可效法先王之成法。分析了这两个原因之后,作者提出了“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主张,以“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为依据,提出了“察今”的中心论点,就是说,制定法令制度,要明察当今的实际。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观点,文章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易懂的三个例子:“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这几个例子说明了“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的道理,从而论证了“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的观点,治理国家不可效法先王之成法,而应当在“察今”上下功夫。
学习课文3、4小节
问:第一部分主要内容?略
1、朗读
2、疏通文字、重点讲解
先表澭水:标志,标准,名词作动词,设标志。
循表而夜涉:标志,标准,名词。
千有余人:相当于“又”。
益多矣:增加。益多,指河水涨了许多。和“益之”、“暴益”不同。
所以也:……原因。所以败,失败的原因。
有似于此:类似,像。似于此,像这种情况,或,和这种情况相类似。
3、分析:荆人袭宋夜渡澭故事,讽刺了不顾时间条件的不同而死守古法的人,旨在说明时间不同了,条件就应有所变化,做事就应从具体的时间条件出发,而不能因循守旧。
1、朗读
2、疏通文字、重点讲解
守法而弗变:遵守、遵循,这里有贬义,即墨守、保守。
向之寿民:先前;长寿者。即本来可以长寿的人。
因时而化:根据、依照;变化。即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是故:因此。
非务相反:要求得到、追求。务相反,一定要有所不同。
时势异也:时代,形势。时势异,时代和形势不同了。
3、分析:在提出了“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观点之后,以良医治病为喻进行论证。由“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讲到治国的道理:“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因时而化”就是要察今、变法,从而论证中心论点。
学习5、6小节
重点词句翻译
问:寓言和设喻阐述了什么道理?
(一)学习第5小节
1、朗读
2、疏通文字、重点讲解
以故法:用;旧。用旧有的法令制度。
为其国:治理。
时已徙:变迁。
“楚人有涉江者”的“者”,是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结构是:“中心词+定语+者”。翻译时应将定语挪前而译成:有涉江的楚人。
“是吾剑之所从坠”的“所”,附在介词“从”的前面,和介词连同介词后面的动词“坠”组成“所”字结构,指代介词所介绍之处所。全句意思是: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之”,结构助词,表示它前面的词(词组)是定语。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的“所”,连同附在它后面的动词“契”组成“所”字结构,指代行为对象,“所契”即“刻记号的地方”,后加“者”构成“所……者”结构,这就更明确了这个“所”字结构的名词性。“之”,代词,代“剑”。
3、分析:“时已徙矣,而法不徙”,则难治。作者以“刻舟求剑”为喻,从反面论证了“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中心论点。如果时徙而法不徙,是糊涂迂阔的表现。讥讽了不顾“地”条件变化而机械法古的人。
(二)学习第六小节
1、朗读课文
2、疏通文字、重点讲解
人问其故:原因,缘故。
“有过于江上者”的“上”,按《辞海》解释:指处所。按于在春说:“上”按古义为“侧畔”。今暂从于说。“者”,用于动词性词组后面,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前一个“其”,是指示代词,相当于“那”。后一个“其”,代词,代婴儿。
“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吕览纂》:“荆国”作“乱国”。“为”,动词,这里作“治理”讲。“于”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
3、分析:作者以“引婴儿投江”的寓言故事为喻,说明不能因为先王之法令好就生搬硬套。嘲笑那些泥古者生搬硬套的幼稚荒唐。这是进一步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讥讽了不顾“人”的条件变化而机械法古的人。
3—6为文章的第二部分,以“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为核心,从多方面论证中心论点。这一部分里,作者讲寓言故事、打比方,反复强调先王之法与现实情况已经不适应了,墨守先王之成法是行不通的,要治理好国家,就要改变先王之成法;“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就进一步证明,明察当今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法令制度对治国是十分重要的。
1、总的说文章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提出“察今”的论点,即制定法令制度要明察当今的实际。
第二部分(3~6段)进一步论证论点,提出“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主张。
2、写作特色
A文中举了什么例子,论证了什么问题?
分析:第2段提出了“察今”的观点,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易懂的三个例子:“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这几个例子说明了“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的道理,从而论证了“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的观点,治理国家不可效法先王之成法,而应当在“察今”上下功夫。
第4段在提出了“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观点之后,以良医治病为喻进行论证。由“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讲到治国的道理:“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因时而化”就是要察今、变法,从而论证中心论点。
B本文讲了哪几个寓言?各说明了什么道理?各包含怎样的寓义?根据这三个故事可以推断出怎样的结论?
分析:本文讲了三则寓言,各有不同的寓意。荆人袭宋夜渡澭故事,讽刺了不顾时间条件的不同而死守古法的人,旨在说明时间不同了,条件就应有所变化,做事就应从具体的时间条件出发,而不能因循守旧。楚人刻舟求剑的故事,讽刺了不顾地点条件的不同而死守古法的人,旨在说明地点不同了,条件就应有变化,做事就应当从具体的地点条件出发,而不能因循守旧。引婴儿欲投江中的故事,讽刺了不顾人的条件不同而死守古法的人,旨在说明人不同了,条件就应有变化,做事就应当从具体的人的条件出发,而不能因循守旧。这三则寓言是从时、地、人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察今”的重要性,“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设计方案总结篇3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抓住总起句展开具体叙述的方法。
4、 懂得“正是由于前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后人带来甜美和欢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水井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给后人带来多少甜美和欢乐呀!”
教学准备:古井的图片、自制文字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当今的社会人们生活用自来水非常方便,一口井也许很多人都看不上眼,但是作者对他家后院菜园里的水井却有着特别的感情,今天我们学习课文《井》。
(二)初步练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古老 记载 繁星 竟然 滋味 倒映
2、 检查自学效果。
(1) 认读生字。
(2) 交流词语意思。
(3) 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知道。
3、 书写生字和习题3中的词语。
1、 练读课文思考:(1)这口水井在哪里?(2)这口水井有哪些特点?(3)作者由水井想到了什么?
2、 讨论问题(1)。
“在菜园里”说明了什么?哪些词反映了作者对古井的深厚感情?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第一段。
3、 画出2——4段每一段的总起句。重点指导学井水“很清”这段。过程:
(1) 读相关内容思考: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来表现水很清的特点的?
(2) 作者怎样叙写这件事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 运用扶、放学习水“很甜”“很凉”两部分。
1、 这清清的甜甜的井水养育了几代人,作者由此想到了什么?(出示: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给后代人带来多少甜美和欢乐呀!)
2、 学生联系前几个自然段分组讨论理解上述句子的意思。
3、 交流;指导朗读;背诵。
1、 学习2、3、4段总分的叙述方法。
2、 学生练习写一段话。如:今天的天气很热……
设计方案总结篇4
杭州湾大桥北接线连接杭州湾和沪杭高速公路,是杭州市通往江苏省的高速通道,车道为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为120km/h。在杭州市往沪杭新区方向设置了杭州湾沪杭高速公路,在对杭州湾沪杭高速公路的车道进行设计时,采用了双向六车道的设计方案,并将速度设计为120km/h。在浙江省通往江苏省方向上,设计了浙江高速公路,而在对其进行车道设计时,采用了双向四车道的设计方案,并将其速度设计为120km/h。浙江高速公路、杭州湾高速公路、杭州湾大桥北连接线和沪杭高速公路在浙江省交汇,形成6肢交叉多肢枢纽。该区域内地方道路东西大道与高速公路相衔接,形成了该区域内交通流的重要节点。
杭州湾大桥北连接线高速公路与杭州湾沪杭高速公路方向、杭州市到沪杭新区方向是交通流的主要方向。杭州湾跨海大桥到浙江省方向、杭州湾沪杭高速公路到杭州湾市方向是交通流的次方向。其它方向的交通流可忽略不计。对图1中的3条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输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并对其未来的交通运输流量进行预测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以数据的形式进行表现。预计在未来15年内,该枢纽内杭州湾沪杭高速公路的流量为19694pcu/东西,杭州湾大桥北连接线高速公路一级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交通量为18598pcu/东西,江苏省到杭州湾市的交通量为9352pcu/东西[1]。
3条高速公路集中在统一枢纽,通过的交通量巨大。而为了满足交通的安全、畅通、舒适以及满足该区域范围内交通流的正常由于,在设计方案阶段时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
3.1设置的枢纽交叉肢数要尽量减少
“互通交叉肢数与匝道数量间的关系表示,6肢交叉全互通枢纽的匝道数为24条,5肢交叉全互通枢纽的匝道数为16条,4肢交叉全互通枢纽的匝道数仅为8条”[2]。因此减少匝道设置数量有必要减少互通交叉肢数。如果条件允许减少交叉肢数,则尽可能减少交叉肢数。如果所示交通枢纽所处区域有支撑的条件,要适当减少互通布设的肢数。结合图1路网布置,改交通枢纽中,浙江高速公路与东西大道间路线距离不长。同时也要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连接线高速公路与东西大道之间设置互通匝道,实现两条高速公路的连接。因此,在进行枢纽平面设置时将2肢合为1肢。整体枢纽额肢数降低了1肢,匝道布设数量也相应的减少了8条。
3.2减少零交通量方向的匝道设置作为多肢交叉的枢纽互通
对该区域内枢纽互通在各个方向上的交通量进行考虑,并结合图1所示交通枢纽中的路网关系,综合该路网所处地域周边的道路情况,浙江高速公路通往浙江省、杭州湾沪杭高速公路通往杭州市、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连接线连接江苏市的交通量,可以发现通过本枢纽转换的数量很小,并存在绕行的情况。对区域内部的交通道路进行探测,其中与高速公路互通连接的道路多为公路,此两方向的小交通流只需要凭借地方路网的运输能力就能够解决。在考虑到改建时,需要布置的匝道数量,以及布置匝道的难度,同时也为了实现最低的工程造价。在对图1交通枢纽进行改建方案设计时,不考虑杭州市到江苏省方向匝道数量以及浙江省到沪杭省匝道数量。
3.3对枢纽匝道布置要坚持以人为本
该枢纽为5肢高速公路交叉的复杂型枢纽互通。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人员在高速路上通行时的方向识别性、高速公路对于交通运输能承受的通行能力都对枢纽匝道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1)依据交通流分布在各个方向上的大小,具体对匝道的主次方向进行设置,同时在设置匝道时还要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如设计方案中的速度、平曲线半径以及纵坡度等。
(2)对枢纽区高速公路的出入口进行设计时,尽量采用单一出入口形式,采用合理方式归并各个方向上的匝道出口位置,如果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在主线右侧进行出口的设置,将高速公路的出口归并,提高高速公路的通信识别性。
(3)对枢纽区匝道进行布设时,以合理指标、较优平纵面线优先对大交通量、主交通流的匝道进行布设,实现主交通流放线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4)本枢纽互通设计的匝道路基宽度进行设计时,依据各个匝道的实际交通量和匝道长度确定。设计中主要采用了Ⅰ型、Ⅱ型、Ⅲ型等匝道断面形式对枢纽处的匝道路基宽度进行设计,以满足枢纽各匝道通行能力与实际交通量相协调的要求。
(5)为满足匝道与主线的良好衔接,在衔接段设计了适当长度的辅助车道、加减速车道等设施,有效保障了各条高速公路在枢纽内通行和转换的交通流平稳、顺畅。
3.4完善交通工程设施
高速公路的路基工程、土建工程是保障该区域内交通工程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其他交通工程设施如交通预告、交通引导等,同样是保障枢纽区车辆运输过程中安全和畅通的重要因素。如在交通枢纽区设置预告方向标志、增设门架式标志牌等,提高车辆运输安全性、畅通性。加强运营中的交通管理,也是提高枢纽区交通运营安全和顺畅的重要手段,如对复杂枢纽区进行交通工程的专项设计。
4.1方案设计过程
(1)综合考察枢纽互通所处区域的地形、地位以及现场情况,对各条高速公路主线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确定枢纽地面一层为浙江高速与杭州湾大桥北接线,地面二层为沪杭高速跨浙江高速公路以及杭州湾大桥北接线高速公路。然后依据各匝道主、次交通流方向和交通量大小,对主交通匝道的布设位置和纵断面优先确定。将杭州湾跨海大桥与沪杭高速公路东方向设置为带硬路肩单向双车道A、B匝道,设置杭州湾跨海大桥与浙江高速公路浙江省放线为带硬路肩单向双车道C、D匝道。
(2)在交通流方向设置匝道平、纵面线形6条,依次为G、H、I、J、K、L。再根据已设置的主交通匝道和次交通匝道对平面布设位置、纵断面设计进行综合考虑,处理好线路之间的.跨越关系、匝道与主线高速公路的衔接位置,对出入口进行统一合并,尽可能减少枢纽的占地面积。
(3)处于地面层的A匝道为右转弯匝道,在对第三层的B匝道进行设置,综合考虑了上跨所有主线和匝道以及减少纵坡起伏的可能而设置;C匝道上跨A匝道后与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高速公路相接,再与浙江高速公路对接;处于地面层的D匝道与浙江高速公路顺接后,在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高速公路相接[处于第三层的E匝道上跨C匝道、D匝道、沪杭高速公路、G匝道,后与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相接;F匝道为右转匝道,并于北接线和沪杭高速公路连接;处于第三层的G匝道下穿B、E匝道,上跨北接线和F匝道,连接沪杭高速公路和浙江高速公路;位于第二层的H匝道下穿沪杭高速公路主线桥,上跨浙江嘉苏和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速公路,后与沪杭高速公路连接。I、L匝道通过圆环匝道连接北接线和沪杭高速公路间相应方向;位于第一层的J、K匝道为右转弯匝道,与沪杭高速公路和北接线高速公路间相应方向连接。
4.2方案设计技术指标
4.2.1带硬路肩单向双车道设计在对主要交通流方向的A、B、C、D进行车道进行设置时,车道设计主要采用带硬路肩单向双车道。设计参数见表1。在对A、B匝道与北接线以及沪杭高速公路连接部进行设置以及对D匝道与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速公路连接埠进行设置时,均采用单向双车道与高速公路连接的直接式加、减车道,并设置了相关规范中要求的600m长度的辅助车道。浙江高速公路与C、D匝道直接连接,并按照主线分布方式在A、C匝道分岔处设置了减速车道和渐变段。
4.2.2不带硬路肩单向双车道设计在对F、E、G、H匝道车道设计时,采用不带硬路肩单向双车道设置方法进行设计,设计参数见表2。单向双车道匝道的交通量低于1200pcu/h时,对其与高速公路连接部的加、减车道设置时,主要按照单向单车道连接方式设置。并用标线虚化的方式对端部附近的内侧车道进行标记,且主线上不设置辅助车道。
4.2.3单向单车道设计对I、J、K、L匝道设计时,主要采用单向单车道设计方法。设计参数见表3。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对设置加、减车道。
在对多肢枢纽互通进行设计时,要结合当地实际,坚持美观、适用、经济顺畅的原则,再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坚持以人文本的核心理念,实现多肢枢纽互通的道路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