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 培养优良家风(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 培养优良家风篇一
爹1940年生于农民家庭,大名叫张义堂,小时候只念过半年私塾,十一二岁时丧父,二十三岁时丧母。上世纪60年代,为了能在大集体拿工分,爹十多岁时就开始学习使牲口,十六七岁就给生产队赶车,二十来岁成了生产队里最年轻的老把式,赶车、犁地、耙地等农活样样精通。爹使牲口时虽然经常扬着鞭,却很少抽打牲口。他常讲,牲口通人性,就像人一样,只要咱们人跟它守信誉,牲口就不会亏待咱。所以,每次出工前爹给牲口上套时,总是逐一拍着它们的脖子,俯身贴近牲口耳边像许愿似的轻声说,老伙计今个儿好好干,咱早干完早收工,多歇一个时辰。经他调教的牲口一下地,个个卖力地把牲口套拉得绷直。爹每次都能像他承诺的一样提前收工后,让牲口原地转三圈打滚休息,再牵到坑塘边水面洁净处饮水。这些事办完后,爹把牲口拴到干净通风的树荫下,自己在附近背靠着树蹲下,点上烟慢慢抽起来。
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实行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家乡一带按照政策把责任田分包到户。那个时代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靠牲口种庄稼成了乡亲们的首选,生产队解散后家家户户都需要添牲口。为方便农户买牲口,大队集体从青海购买一批野马,用火车运到了距离我们村百公里之外的漯河火车站。这是村里历史上没有经历过的大事,上上下下对这件事都很重视,大队书记派爹带着其他人去接这批野马。听娘说当时爹勇敢地答应了这项任务,还拍着胸脯给领导保证没问题。我当时年龄很小,只知道爹要去很远的地方给村里办一件大事。大概三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睡梦中的我被娘叫醒后,说爹回来了,同时听到我家胡同里好一阵热闹,马蹄声、马叫声打破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后来才知道那是爹带的马群路过我家门前。紧接着,爹又帮村里给每匹马编了号、估了价。那一段时间爹一直在忙着马的事,甚至吃饭睡觉也不回家,生怕出了任何差错。结果爹带回来的上千匹马一匹不少,评的价钱个个公道,辛苦忙碌的成果不但受到大队书记的表扬,还受到邻里乡亲的称赞。整个事情忙完后,村里分给我家一匹小马驹,以示对爹的犒劳。从那个时候,我懵懵懂懂地知道了爹在村上是个有分量的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家乡一带牲口数量增长得很快,基本上每家都有一个牲口,马、驴、骡、牛等等。我家养着一头小牛犊,在爹的驯养下差不多能够配着其他大牲口拉犁拉耙。那一年临近收秋前,爹又买了一匹虽然瞎一只眼,但看上去身体很壮、力气很大的骡子,我家勉强能够独自犁地耙地,成了村里少有的不需“搁犋”的农户,就是不用跟别人搭帮。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田野里的玉米、大豆、芝麻、红薯等庄稼次第收割,家家户户开始腾茬犁地、准备种麦。农谚说,种麦的时机把握,“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爹计划着用这俩牲口轻松地把地整好,赶在寒露时把麦种上。可是,一个困难邻居的求助打乱了爹的计划。这邻居喊爹二爷,他是个倒插门的女婿,是为了照顾精神不正常的岳母来到我们村的,家里很穷,买不起牲口。看着邻居求助的眼神,爹当即就应允了他的请求,答应帮他家整地种麦。那年由于天气不太正常,加上小牛犊第一次干重活,爹又安排先收拾邻居家的地,尽管起早贪黑抓得很紧,最后还是在霜降前落下自家的一块地没种上麦。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一季麦种不上,全家就得少收多少粮食。当时,全家人都觉得爹太傻。每当娘埋怨这件事,爹就撂下那句话“做人要守信誉,吐了吐沫不能再舔起来”。前年我回家时偶遇这个邻居,他仍竖起大拇指对我说:“三叔啊,俺二爷一辈子大好人!”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养家糊口和供孩子上学,爹加入了邻村集上的牛行(其实是交易各种牲口的场所),从养牲口转身卖牲口。他的主要工作是撮合买家和卖家成交,从中收取一点交易费用,当地人称之为“说牲口”。依靠诚信仗义的秉性和熟悉牲口的特长,爹很快成为十里八村有名的说牲口行家。
我在家排行老小,从小就比较受爹的宠爱。上小学时逢星期天,总是头天晚上就写完作业,第二天再跟着爹赶集上会。因为我知道到了集上不光有好吃的,还常有古装大戏看。爹经常骑着那辆老式永久牌自行车带上我。我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屁股下的前梁拴着爹的生意道具——皮鞭。爹用力地蹬着自行车脚蹬子,两个车轮子飞快地在沙土路上奔跑着。就这样,我跟着爹认识了他的很多朋友,也学会了很多大戏台词,还了解了他在生意界守信誉的口碑。
随着爹守信誉口碑的传开,其客户也越来越多,就连远在四五百里外的大别山区红安、光山、罗山的客户也纷纷找上门来,但爹丝毫没放松对自己信守承诺的要求。记得有一年农历腊月二十左右,大雪纷纷扬扬一直下个不停,临近年关卖牛户急着要钱过年。爹说成的牲口交易中,离我家20公里以外的一个客户还欠一万多元。爹不惧天寒路滑骑车一天,冒雪赶到客户家去拿钱。第二天冒雪赶回家时,爹的黄色军大衣被雪水浸透,并且沾了不少泥巴,他没换衣服就忙着挨家挨户去送钱。
虽然爹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但他用言行为我们树立了守信誉的家风。
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 培养优良家风篇二
一到周末,我们总会提前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休息赶紧回来,我给你们做好吃的。”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的心里总是满满的感动。
我的妈妈出生于1960年,那时正值中国闹饥荒的时期,妈妈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陆续出生的5个弟弟。从懂事起,她就成了外婆的好帮手,在家负责烧火做饭,照看舅舅们。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妈妈央求着要跟着院里的同龄孩子们一起步入学堂。好不容易上了两个多月,外婆患了心脏病,妈妈只能辍学回家帮忙照顾家里,从此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后来,舅舅们一天天长大,妈妈跟着上学的舅舅们学会了数学加减乘除口诀。虽然她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认识的汉字也不多,但是我刚上学时家庭作业都是妈妈指导的。妈妈经常鼓励我,在学校要老老实实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莫着急家里,考取了,就是砸锅卖铁也会让我上学。或许正是妈妈这般鼓励和支持,我成为全村第一个考取中学和中专的女孩儿。
妈妈嫁给爸爸时,是在爷爷的葬礼上拜堂成亲的,农村的习俗叫“随丧磕头”结婚,那是爷爷离世时的心愿,希望看着她嫁过来,了却老人的念想。面对贫困的婆家和3个未成年的弟妹,勤劳的妈妈跟着爸爸一起成为家里的主劳力,每天白天下地干活挣工分,换取全家人的口粮。
到我中专上学那年,家里的田地被洪水淹没,基本的口粮没有了。更糟糕的是,每年为我们攒学费要卖的两头猪因一场瘟疫病死。这一切像一座大山,压在妈妈的心头。那年腊月,妈妈到处跑着为我凑学费,20xx多元钱当时来说不是个小数目,终于在过年以前凑齐了,妈妈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然而在我读中专第二年,我的弟弟因摔伤住院,身体一向很好的妈妈大病一场,整个家庭陷入经济困境。眼看到了上学的时间,妈妈咬紧牙关,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毅然做出卖房供我上学的决定。当时在乡亲们看来,妈妈简直不可理喻,供个女娃儿读书,还卖房子,早晚是嫁出去的人,不值。妈妈对我说:“女儿,莫管人家咋说,跟以前一样老老实实的读书,你要争口气,妈妈小时候很想读书,没有机会,你只要能读,妈妈会想尽一切办法的。”
带着妈妈的嘱托和期望,我和弟弟努力学习,从学校里带回来的一张张奖状是我们送给妈妈最珍贵的礼物。毕业后都回到家乡工作,“在单位上要勤劳,要老老实实上班,踏踏实实做人,不能忘本。”妈妈的教诲时时萦绕在我们耳边。
现在,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都相继成家立业,这一切都来源于妈妈的勤劳、善良、坚忍和无私奉献。有人说,母爱如细水长流,我却感受到母爱如山。正是妈妈,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信守着中国传统美德,用自己微弱的肩膀,为我们支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让我们在她浓浓母爱的呵护之下长出坚实的翅膀,自由翱翔。
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 培养优良家风篇三
爷爷年轻时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跟着队伍南征北走。经过战友介绍,认识了奶奶,在部队里结的婚。爷爷是一个对工作极度认真的人,那时他因为工作原因常年不能回家。家里只剩下奶奶和孩子们。奶奶独自一人带着3个孩子留在了农村老家,就这样一个人扛着生活的重担,整整20xx年。
我大姑、父亲、二大爷都生了麻疹,没有亲人的帮助,爷爷也不在身边。麻疹是传染性疾病,就连邻居都不敢来帮忙,生怕传染给自家的孩子。奶奶一个人硬挺着照料3个生病的孩子。说起当时的情况,奶奶眼里闪着泪光说:“3个孩子一排躺在炕上,自己都不记得吃饭这回事了,只顾着照顾孩子们,这个又拉肚子了,那个又吐了。那时啊,你二大爷病得最严重,已经并发了肺炎,小脸憋成了紫色,听说一旦严重了,很少有人能活下来。我照顾不过来,又没个帮手,还怕孩子们出事,只能咬着牙坚持。大夫让每四小时打一次针。我就整宿整宿地不睡觉,紧盯着时间,给这个打针给那个喂药。等你爷爷出差回来了,孩子们病也都好得差不多了,烧也都退了。只有你大姑,突然就不会走路了差点就得了婴儿瘫。你爷爷赶紧把她送到了医院,连着吊了一个星期的吊瓶才终于好了。”
爷爷的认真,奶奶的坚韧,支撑着这个家。他们的精神也在传承着。
我师范院校毕业之后分配到一所农村中学,工作勤奋努力,很快就入了党,提了干。33岁时,我调到县城工作,妻子执意把父母接到家里同住。他们刚来时,母亲拄个拐杖,颤巍巍地还能走几步,没几天就一步也不能走了。她的吃喝拉撒,完全要妻子照料。妻子给母亲做了三身新衣,单的夹的棉的都有,还做了两双布鞋,喜得母亲合不拢嘴。
我和妻子照顾好两个孩子上学读书之余,每天还要照顾母亲的起居饮食。轮流扶着她在家里走动,还想办法把小米加工成最细的米粉,做成面糊糊给她吃。5年后,母亲竟然又能拄着拐杖出门了。
现在父母能自己种菜做饭洗衣,闲时和邻居打打小牌,不亦乐乎。
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 培养优良家风篇四
说来好笑,已年届不惑的我居然不会玩,不会打麻将、不会打扑克、不会“斗地主”……几乎所有娱乐活动都与我无缘,显得有些木讷,更有人跟我开玩笑说:“啥也不会玩儿,简直白活了!”我有时也着急,“三缺一”的时候上不了场,别人眉飞色舞谈论打牌时,自己不知所云。
我的父亲就“不会玩”。父亲生前是一名山村小学教师,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从我记事起,父亲几乎每天都在备课、批改作业,从来没见他“玩过”。父亲不会骑自行车,每天要步行往返6公里山路到村小学上班,经常起早贪黑。有一次,父亲到一个辍学的学生家中做家访,近夜间12点时,才一瘸一拐地回到家。原来,天黑路陡,一不小心崴了脚,可父亲却不以为然,一边吃饭一边兴奋地讲着做家访的过程:“没白去,这孩子明天上学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父亲所教的班级连年在同类别考试中名列前茅,父亲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母亲是农民,父亲忙完工作后自然帮助母亲做农活。我们兄弟俩写完作业后也跟着父母去劳动,捡柴、割草、种地……
父亲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一进腊月,邻居们便陆续把红纸拿来找父亲写春联。父亲专门买来笔墨和《春联大全》,根据各家不同情况书写春联,有时还先念给邻居们听,邻居们都很满意。由于工作量大,经常要熬夜书写,我便在一旁“打下手”,裁纸、研墨、念对联,那淡淡的墨香至今令人回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人劝父亲写对联时应收费,可父亲却一笑了之。
父亲当时月工资几十元,养家糊口显得紧巴巴。一次支工资后,父亲一数钱发现多出来一个月的工资,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可父亲却冷静地说:“很可能发错了。”他步行3公里到会计家核对,确实是多发了,便把多支的钱退了回去。
父亲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我。1992年,我在师范上学时曾捡到60元钱,当时够我两个月的生活费。可我还是上交到学生科,为此学校还发通报表扬了我。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初中当老师,在学校住宿,业余时间都用在读书写作上,不断有稿件见诸报端。后来调入县委宣传部工作。
父亲写对联也熏陶了我。我的楹联作品曾在中宣部《党建》杂志等单位主办的“把楹联写在党旗上”活动中获优秀奖,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20xx猪年春节春联征集活动中获奖。
自己这么喜欢“玩文字”,可能真应了那句老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吧。
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 培养优良家风篇五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家风是文化,滋养后代。家风正,父慈子孝,家庭和睦,邻里守望,英才辈出。父母言传身教,家庭教育勿忘优良家风。
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养育孩子历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养育孩子不仅需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更需要孩子品行端正。
曾看过一则报道,发生在江苏常州。一对年轻夫妇带了一名6岁左右的男孩到一家餐厅消费,因为儿子看中了装饰餐厅用的气球,父母执意要取走,遭到服务员的拒绝。令人没想到的是,孩子的母亲竟然拿出一万元要买下气球。面对儿子的需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理性地面对需求。但遗憾的是,孩子的父母做出了不当的选择,用闹事、用万元赌气为儿子买气球。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也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关键要看父母怎么爱孩子,这不仅是教育方法的问题,更是教育理念的问题,还反映了家风问题。
年幼的孩子,看中了布置餐厅用的气球并执意要拿走,尚情有可原,而作为父母,怎能一味为了满足孩子,而置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于不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很容易受父母言行举止的影响。如果父母总是以一副有钱人的张狂面目出现,觉得钱多能买来一切,能摆平一切,那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极有可能会种下“金钱是万能”的罪恶种子。父母以爱孩子之名,公然地破坏公共秩序和正常法理,蛮不讲理谩骂服务员,欲强行买走非卖物品,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拳头就是哥”强盗祸根。
“不就是气球嘛,有什么了不起?”霸气母亲拿钱敲打桌面,在孩子面前,在大庭广众之下,透出对事态的不屑,无理取闹,这种缺乏理智的粗暴举止,更是养成孩子娇纵任性的不良土壤。孩子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如果父母不懂得进行科学的教育,让所谓的“爱”冲昏头脑,无疑会将孩子引向歧途。
常言道:“愚人用流血换来教训,智人用教训避免流血。”教养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学习总结、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父母应以自身言行营造良好的家风,以科学的家教还孩子一个灿烂的明天。
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 培养优良家风篇六
自小时候记事起,在我们那个古老村庄——豆村,夜里都是最美好的。
风清,月朗,灯光如萤。在一片绿色掩映下,炊烟安静地缥缈而去,顺着一缕缕灯光,照射出诱人的美味,如活色活香的古典动画,把人们都吸引回了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家的唯一的灯光,都是如一盏小红灯笼,挂在屋里正中,如家中的太阳。常常,全家吃饭围着那个灯;而冬天的夜晚,邻居朋友围炉而坐,也是那个灯。而沿着高大四方的城墙边走去,西门外护城河外边那个全村最亮的灯,就是生产队养育40多头马牛的饲养室的灯了。
我们家的灯,只有15瓦,爸爸特意买的最小号的。我们兄弟姊妹四个就是在那个灯光下,学习做作业的。而大一点,要去学校上晚自习,教室没有电,学生都提着一盏自制的煤油灯。我有时自习回来,会拎着灯,搓着手跑去大队的饲养室,坐在给牛送饲料的的笼子里,下面有暖和的草料,头顶有金碧辉煌的100瓦的灯泡,虽然有牛反刍的声音、有小马驹小牛犊戏闹的声音,还有温热的牛粪发酵散发出的特有的味儿,而我只会为在亮堂的灯光下读书而满怀心喜,乐在其中。
后来,爸爸知道了,就不让我去了。说那是公家的地方,不要去占公家的便宜。
有一年,爸爸负责给生产队看西瓜。我很高兴,老早就喊着要抢负责给爸爸送饭的任务。第一次去,是离村5里多路的滩地里,天都黑了,在窄窄的路两边,全是高高的玉米,一个人越走心里越害怕,老担心传说的恶狼从秦岭里下来,从青纱帐里突然钻出来,不时给两边偷看,感到头皮发麻,于是加紧了脚步,一溜小跑似往地里赶,快到了却看不见光灯,就一阵大喊,爸爸才点亮了简易窝棚的灯。那年,送了很多次饭,只有一次中午,碰到生产队卖西瓜给外地人,和蔼的老队长才给了我一块西瓜。现在,那个吃过的西瓜里最甜的味儿还在记忆中。
后来,在县城最好的学校里上高中,教室熄灯早,就经常在老师的宿舍外、路灯下,就着灯光看会书。那时,有许多同学三三两两的在热闹的灯光下,大家也不觉得冷,反而比赛似的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而老师们也都细心地等同学们回宿舍睡觉走了,才熄灯。就像家里的灯光,始终暖暖地为你亮着。
在外工作了、结婚了之后,爸妈来上千公里遥远的地方看望我们,仍然是那个只让开一盏灯的习惯。我们这个小家庭也就都习惯了爸爸的规矩。直到现在,我们家盖起了三层小楼,楼上楼下装了不少灯,也装了好几个电视,爸还是要随手关灯。通常家里只能亮起一盏灯,而不同的是全换上了节能灯。
如今,爸妈快80岁了,仍然不愿休息,还要经常下点地种点菜。勤俭节约、对人宽容、不占便宜,成为父母心地开朗身体硬朗,村里人缘威信好的秘方,一如家里那盏不是最亮却永远温暖的灯光。
我兄弟俩在父母要求下,都积极申请加入了党组织。我们看到家里的灯光,就想起了父母的教诲,公家灯光的便宜都不能占。守护家里那盏不是最亮,但最温暖的灯光,就是守护住了幸福。
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 培养优良家风篇七
最近,在翻看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材时,无意中竟看到“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方增先1955年的成名作《粒粒皆辛苦》。画中近景为一老农形象,头带白色包头,身着青白色棉布袄。右手伸向斜前方,正欲捡起一棵麦穗;左手拿着一支旱烟袋和几棵刚捡起的麦穗。一张黑红的脸庞,低垂的目光凝视着地上的麦穗。其身后远景隐约可见两辆装满谷物的马车,施以淡墨浅色,成功地拉伸了画面的空间纵深感。车与麦穗,远景和近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喻示的精神表现得更为明确。
看着这幅图画,我的内心感慨万千。我们一家四口,父亲和母亲都是兵团农场的职工。这在当时,家庭条件已经算是很宽裕的了。但母亲却是当地出了名的“勤俭节约”的代表。那时,心灵手巧的母亲不但能给我们一家人缝制衣裤,编织毛衣,制作布鞋、书包、坐垫、鞋垫等,而且还能用玉米面做出多种饭食。
父母亲对子女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特别在饭食方面,决不允许有丝毫浪费。小时候吃饭,饭粒掉在桌子上,是一定要捡起来吃掉的。以至到现在,不管是在家里吃饭,还是在饭店,我都养成了碗里不留剩饭的良好习惯。那时,连队大田里的小麦全部收割完后才让小家小户进地捡麦穗。记得一年夏天,母亲带我去捡麦穗,她跟我说,“想吃白面馍吗?”我说:“白面馍好吃,当然顿顿想吃呢!”母亲对我说:“那就加油捡麦穗吧!”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和母亲,冒着酷暑顶着烈日,中午也不舍得休息片刻。有一天,母亲流起了鼻血,我吓坏了,她说,“没事,就是热的。”然后拿出随身携带的水壶打湿手绢敷在额头、脖颈上,等鼻血止住后,她又继续寻找收割后遗留下的麦穗。我跟在她身后,想让她多休息一会,而母亲却说,“收获的日子一年就这几天,这几天懒惰了,就等于浪费了一年时间。”听了母亲的话,我弯腰苦干,一天下来,累得头晕眼花。这时,母亲总是过来提一提我捡的麦穗,夸奖地说,“不错呀,够蒸几顿白面馍的了,明天继续加油哦!”就这样,在母亲的带领下,我在麦田里度过了那个终生难忘的夏天。
后来才知道,家里分的口粮白面少,玉米面多。为改善家里的伙食,母亲就将玉米面过筛过箩,筛细后和白面混合搭配好蒸馍、擀面条,剩余的粗面就用来烧汤熬粥。到了夏天小麦收获的季节,她再抓紧时间捡拾一些麦穗换成白面,这样下来,一家人的生活在母亲节俭合理的安排下过得井井有条。
那个夏天拾麦穗,母亲一方面是要锻炼我的意志力,另一方面就是要让我明白勤劳是人的本分,只有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才会珍惜收获的果实,也才有资格享用劳动的成果。
如今,我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也早已离开了当年那个锻炼我成长的兵团农场,我们家的生活水平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家的生活也在响应着党的号召,已开始由解决温饱问题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但是,越过越红火的日子,却让我在每次反思中也越来越感到继承优良家风的重要性。感谢母亲,感谢勤俭节约的家风。不管社会怎样变化,怎样发展,不管生活水平怎样提高,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都需要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 培养优良家风篇八
母亲是一本书,翻开目录,我看到的是“坚持”“善良”“勤劳”,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人生道路上的路标。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也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忙碌。30多年的教师生涯,培养了多少学生从小乡村走出去,连母亲自己也说不清楚。如今我走在城市的街道,有时就会碰到有人告诉我:“我是你母亲的学生哩!”每每听到这样的话,从心底为母亲自豪。
母亲从没畏惧过什么。她始终能给孩子们快乐的空间,也让每个孩子有安全感。在我幼年的时候。记得那时白天母亲要去学校教课,回家还要做家务,还要给我们纳鞋底、做鞋。儿时的我,常常在睡眼朦胧中,看见母亲在橘色的灯下纳着鞋底。她右手拿着锥子或者针线,右手的中指上戴着一个顶针圈,左手握着鞋底。锥子先在厚厚的鞋底上用力地钻下一个小小的孔,然后把锥子放在桌上,拿起针,往头发间一摩擦,那个动作很优美。针慢慢穿过孔,母亲在鞋底的另一边用力拔出针,一根长长的线随之而过。夜很静,能听见线穿过鞋底时的丝丝声。橘色的灯光让我感到暖暖的,慈爱的母亲让我心里感到甜甜的。长长的岁月里,我始终不能忘却灯下母亲纳鞋的身影。
母亲为人和善,心地善良。那时我们住在乡下,邻居是一个身体不是很好的孤身老太太,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外地人,常年不能回来照顾她,而她又不愿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母亲就把她当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给她留一些,逢年过节都要打发我们去看望,一直持续了20多年,直到她离世。对于村里的一些孩子多、生活不宽余的家庭,母亲还时常将我们不穿的衣物送给他们。母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善待那些可怜人,哪怕自己少吃一口都要行善,从小就给我们埋下了善念的种子。
母亲勤劳淳朴,勤俭持家。一块破布,一件旧家具,一截线头,甚至一个用过的塑料袋都舍不得扔。母亲很注重仪表和整洁,在我印象中母亲曾很奢侈得买过一块“的确良”布料,母亲亲自裁剪缝制,由于母亲每逢盛大场合才穿上它,又穿得特别仔细,这件衣服一穿就是近20xx年,直到我工作,它才正式退休。母亲对于吃从不讲究,常常是能省则省。然而,在礼尚往来方面母亲却很大方,母亲总说,借人平还人满。
而今,我也为人父,但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孩子。每当季节变换冷暖交替,总有母亲的叮咛提醒。从牙牙学语到姗姗学步,从少年到中年,我永远也走不出母亲的爱。母亲的爱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不需要强加的责任,母亲的爱就像春天万物苏醒,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母亲是一本书,感谢母亲,这本书将是我一生的珍宝。
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 培养优良家风篇九
我的父亲已年近古稀,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父亲在工作中勇于担当,在奉献中享受快乐。
1964年,年仅17岁的父亲初中毕业后,便满怀豪情地投入到内蒙古保安沼地区大规模的电力线路建设工程中去。
父亲是个工作上不服输,敢啃硬骨头的人。当年的施工条件极其艰苦,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是工作的常态。生活状况难以想象,只能睡仓库、住菜窖、吃干粮。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父亲硬是和同事们一起让保安沼大地通上了电。
从参加工作之日起,父亲就立志成为一名电力技术“达人”。然而,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来说,这谈何容易。白天,他泡在车间,检查设备,研究图纸,钻研技术。晚上,他点灯熬夜,攻读电力专业书籍。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技能。
父亲有时要爬上电线杆,进行高危的带电作业。父亲怕我们为他担惊受怕,从来不对我们讲工作场景。还是别的同事和母亲聊天时,说起了父亲长年在“刀尖上跳舞”。带电作业对技术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惨剧。每次接到带电作业任务时,父亲总是第一个冲上前。
由于变压器市场供不应求,缺少配电变压器成为保安沼地区的供电瓶颈。为此,父亲从外线班调出,参加了变压器试制工作。父亲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制造了55台配电变压器,为保安沼地区的正常供电立下了功劳。
1980年,内蒙古自治区劳改局东部分局水电处在保安沼地区成立了供电所,父亲受命为供电所修试室主任。修试室负责保安沼地区供电设备的检修试验工作,保障着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父亲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在他的带领下,修试室出色完成了一次次检修任务,攻克了一道道设备改造难题,为保证保安沼地区电力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20xx年,父亲从供电所副所长的岗位上退休。因工作需要,他被返聘做供电设备修试管理工作。退休不褪色,父亲依然尽心尽责坚守岗位。
勇于担当传家久,敢于负责继世长,这就是父亲留给我的无字家风。当我参加工作后,父亲的担当精神更是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让我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当我也成为一名党员后,面对接踵而来的急难险重任务,我更是挺身而出,勇挑重担。
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 培养优良家风篇十
环境对人的影响除了有形的模仿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家风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要说起我家的家风,那就是老爸从小教给我的“节俭”二字。
父亲是个尽职尽责的村干部,也是群众眼中值得信赖的党员。在我的印象里,老爸一向很注重节俭。小的时候我家住在农村,他喜欢自己动手,修修补补,整理房间时会细心地把我们姐弟丢弃的小物件收起来,放在用废木板钉的木盒里。父亲还常常把捡到的那些被遗弃的旧螺母、废钉子擦拭干净,如获至宝地放进盒子。时间长了,那只木盒就被塞得满满当当的。我是一个爱干净的孩子,很不喜欢家中放着一堆破垃圾,几次提出把木盒中的东西丢掉,都遭到了老爸的反对。他语重心长地告诫我说,那是家中的“聚宝箱”,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呢。
记得有天早上我正要出门上学,突然系在腰间的皮带环崩断了,这下可把我急坏了,只好提着裤子去找老爸想办法。老爸不慌不忙地打开木盒,伸手在里面扒拉了几下,就从里面找出了一只皮带环,扣在皮带上一试大小正合适,似乎是专门为我的皮带量身定制的一般。我既感到惊喜,又非常感激,真的没想到老爸那只默默无闻的“聚宝箱”,在关键时刻为我解了围。
后来,我发现这只“聚宝箱”简直成了一只“魔盒”,总能变出我们想要的东西。大衣上的扣子掉了,盒子里就能找到配套的纽扣;晚上停电了,里面就有半截蜡烛;木椅脱榫了,里面就能找到木楔、铁锤和钉子……日常生活中应急的小物件,总能在这只“魔盒”里找到相应的配件。逐渐地,我感到生活中再也离不开这只“聚宝箱”了。
到了上中学的时候,我家搬进了县城,我在拥有自己独立房间的同时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聚宝箱”,将一些暂时用不着的旧物譬如电脑软盘、数据线、电话线接头、水龙头垫圈、玻璃胶之类一一收集其中,以应不时之需。现在,我进入了大学读书,又把自己的“聚宝箱”带进了大学校园,还在寝室之中带动室友兴起了节俭之风。将来我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也要把勤俭节约作为我家的“传家宝”传下去。
是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这种无形的力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一生。良好的家风不仅能造福社会,还能泽被子孙,延及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