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教工作计划(6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教工作计划篇一
依据市教研院xx-xx学年度上期工作思路和区教科所学年工作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规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本区具体情况,积极开展各学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与指导工作。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着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我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步入一个新台阶。
教师培训方面:通过教材分析、示范观摩课、专家讲座、经验交流活动、教师赛课、征集教学设计案例等教研活动形式,对全区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组织教师参与区、市级以上活动,如,新教材培训、教师优质课竞赛、学科论文评比、联片教研等活动。吸收兄弟区县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模式。
学生素质培养:重点强化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继续组织我区中学生参加xx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力争有所突破。
课题研究方面:继续开展“重庆市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子课题《巴南区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研方式研究》并顺利结题。
8月:制定计划、落实工作。
9月:组织xx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报名工作。
9月:参加xx年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
9-10月:重庆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竞赛初赛。
9-10月: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活动。
10月:组织xx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
10-12月:重庆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片区赛。
12月:征集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学设计及论文。
1月:总结本学期工作。
科教工作计划篇二
本学期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继续突出有效教学,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认真作好学科教研组建设,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针对学科特点,开展专题研究与探讨活动,关注教学一线典型的新课程案例,积极发现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逐渐丰富课程资源。将教研工作的重点下移到学校,加强教材研究、努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各种特色活动为平台,通过不同的手段以研促教,实现教学的全面提升。
一、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进一步健全教研网络。
根据教育局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科中心组建设。目前市、片两级学科中心组已组建,为使教研网络进一步健全,使活动进一步走向规范和有效,本学期将继续充分发挥中心组骨干教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以示范课、教学讲座等多种研讨形式做好引领和带头作用,同时,中心组教师也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断进取,向更高层次努力。
2.进一步规范学校教研组建设。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根据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意见》要求,本学期,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根据品德学科的师资现状,形成专、兼职骨干教师组成的队伍,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教研组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教学实效性。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学个性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要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各校可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1.加强教材解读与研究
按照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教材,实现了教材功能上的突破,它不仅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语言,能与儿童进行对话。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教室中的儿童通过自主建构,生成一个新的意义世界。它能提高、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是调动学习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个手段,是引发学生进行活动的一种工具。在大市、吴江市级教材培训的基础上通过校本培训,加强对品德与生活(社会)新教材的解读与分析,把握课程性质、特点、理念、设计思路等,从而真正使教材为己使用、有效使用。
2.倡导个性化备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课改实验中应培养有个性的教师。个性鲜明的教师会思想、会创新、会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注重倡导教师备课的个性化。在备课中要突出三个体现、四个注重:体现课堂学习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教案使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注重学法归纳与指导,注重科研目标的生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与课后访问及分析,注重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让教师根据自己所研究的课题、所教学生及所喜欢的形式进行创新备课研究,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作用,实现教学个性化。
3.重视集体备课制度,构建同伴互助平台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进行集体备课,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同伴互助的有效途径。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不同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在集体备课中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会有冲突,因为只有经过激烈的交锋,才能促进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在备课中可以两方面入手:1、吃透教材,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以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采的教学资源,“教材”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汇集,教材作为一定学科的载体具有两种基本特质:其一是“典型性”,学生是通过教材习得学科内容的,教材必须是学科内容的全面、稳定、序列、准确的载体;其二是“具体性”,教材必须确凿、具体,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智力活动。传统的教材观把教材仅仅局限于事实性知识或者原理性知识,而忽略了能力体系以及思考方式、伦理道德信念。新的教材观突出了方法论知识和伦理性知识。单纯围绕“知识点”的说教式的教材设计是片面的,是背离“素质教育”要求的。我们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不足,不迷信书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2、备学生,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各方面潜能等。
三、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学科教学研究。
1.把握学科教学研究重点。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在教材内容上的简单更新,它更多的呈现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的是生活化,要求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在教学方法上体现的是活动化,通过活动化教学使教学内容动态化、教学时空的开放化、学习方式的探究化;在教学效果的呈现上注重内化。本学期将以此“三化”为学科教学研究的'重点,加强调研和研讨,发现典型,适时推广。
2.加强教研活动的专题化、系列化。
开展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优化研究方式,积累典型案例。变常规研究为“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行为研究”, 变“一次性教学研究”为“持续性教学研究”,工作方式由过去重横向的“点” 上的点拨为重纵向的“线”上的跟踪指导,最后,通过“教育教学随笔”的形式促进教师从理性的视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成为善于理性思考的教育者。
3.加强教学评价研究
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开展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本学期将积极开展小学品德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探索合理有效的品德课程评价体系,关注品德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
四、加大科研力度,不断丰富品德课程内涵
本学期继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新课程规范实施、科学发展。通过课题出成果、出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新课程的实施,寻求新的发展。
1.加强理论学习。
课题组教师将继续围绕小学品德活动化教学这一主题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培训,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组织课题组研究人员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课堂教学的理论,使全体课题组研究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实验,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2.加强专题研讨。
课题组将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共同探讨,以使各子课题的研究在相对独立的格局中兼顾整体性,并使各子课题研究进度得以平衡,质量得以保证。并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如对活动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活动化方法途径的探索等,对原有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又具有理论含量的教学经验。并通过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展示活动化教学成功课例,加强教学研讨。
3.加强阶段性成果总结。
要求课题组教师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积极撰写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推出研究成果。利用学科论坛、《吴江教育》杂志等平台,积极推广各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及时作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
1. 苏州市小学品德与社会五(上)新教材培训。
2. 吴江市小学品德与社会五(上)新教材培训。
3. 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带头人展示活动。
4. 苏州市小学思想品德评优活动。
5. 吴江市小学品德中心组活动。
科教工作计划篇三
根据红星中学对20xx年高考的工作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高考成绩为目标,以研究高考考纲、提高教学效率为重点,充分挥组员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确保20xx年高考取得满意成绩。
高三政治学科备课组工作整体思路是131。1即各项工作都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高考成绩为目标。3即围绕目标开展三个领域工作:教材、考纲和全国卷的分析与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和有效练习。1是在教学和模考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成效。
1.各项工作都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高考成绩为目标。
2.在三个领域开展教学工作。
(1)教材、考纲和全国卷的分析与研究。开展教材和考纲的分析处理研究活动;进行高考试题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优化课堂教学。开展集体备课。教师课堂教学注重分析、讲解重点、难点和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出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
(3)有效练习。为学生选择相关高考试题进行课堂练习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高考试题的特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组织答案的基本要求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重视教学和模考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和每一次模考结束后及时反思,主动与学生沟通,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
时间
内容
7月暑期复习
必修一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8月暑期复习
必修一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9月
必修一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月
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1月
必修二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2月
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月
必修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高频考点强化训练
科教工作计划篇四
科教兴区工作着力科技创新工作“八个突破”的有效落实,着力合力推进联动发展,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着力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项目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教兴区工作必须把无形的科技创新转化为有形的产业化项目,推动经济发展。
指导思想:以科教兴区主战略推动三项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产业集群,推动国际化工城建设;开展科技兴农,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提高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能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新一轮“三年翻番”。
科技园区是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载体,而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只有产业集群才能进一步吸引集聚更多创新企业、创新资源,增强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
1、聚焦化工孵化器。共建国家火炬计划精细化工创新创业园,坚持研发创新、孵化加速、高端服务、辐射带动功能定位,加速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1)加快创建国家火炬计划创新创业园,按照国家火炬计划创新创业园要求,年内完成筹建工作并正式运行,走“高端、专业、集群、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2)加快引进研发团队与科技企业,年内引进4家以上著名化工研发机构,10家以上化工科技企业,入驻科技企业年专利申请总量不少于10件,形成化工产业集群雏形。
(3)完成公共实验室建设并对外开放。
2、聚焦张堰新材料深加工基地。发挥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放大政策效应,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增强综合配套能力,形成产业优势。
(1)发挥功能性面料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形成深加工产业集群雏形。
(2)积极做好基地内企业的科技服务工作,帮助基地内企业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3项。
(3)开展好基地内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年内扶持基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2家。
3、聚焦现代农业园区。坚持科技兴农,建设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加快农业科技孵化区建设,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收入,努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
(1)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的申报步伐。
(2)强化农业科技孵化区建设,引进国家和市级农副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2个,区级农副业科技创新项目不少于6项;引进生物技术食品加工等研发团队,形成农业产业集群雏形。
(3)建成农业科普馆分馆。成立建设小组,以保证各项任务完成。
进一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以国家创新资金项目、高转化项目认定等科技项目申报为抓手,推动企业的创新工作。积极开展“科技小巨人”工程,市、区联动,提升对经济的支撑力。
(1)进一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年内选择2-3家成熟的企业开展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试点。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继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围绕国际化工城建设目标,发展支柱产业,重点在精细化工和汽车产业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超过10.5%,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突破20项。
(3)积极实施“科技小巨人”工程。在上一年总产值超过5000万元、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内挖掘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争取有1-2家企业列入市科技小巨人计划项目。
(4)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申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2项,市重点新产品项目5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市火炬计划项目10项。
知识产权是一个地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知识产权开发利用的竞争,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和专利技术成为关键。因此重视专利、品牌、著名商标等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增强区域的创新能力。重点抓化工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专利试点示范企业,重视现代农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特别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提高我区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
(1)加强专利、品牌、商标工作,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年内完成专利申请量突破1050件,发明专利突破160件。新增国家级品牌1个、市级品牌3个,新增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5个。
(2)加强化工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专利工作。年内园区的化工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30件,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能力有所提升。
(3)启动青少年知识产权工作。组织枫泾中学申报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以点带面,带动全区青少年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
(4)聚焦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在年形成战略框架草案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这项工作,力争年内制定完成,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供路线指引和智力支撑。
进一步落实市国家颁布的科技创新36条配套政策,最大程度的发挥政策引逼、杠杆作用,激活科技企业创新内在活力。通过扶持政策落地,逐步完善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相关政策。
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是创新资源集聚的基础性工作,要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硬件条件,也要创设便捷、高效的创业优质服务,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使成为科技企业创业创新热土。
(1)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正式运转,探索符合特色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
(2)完善科普服务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素质实施纲要》。按照《纲要》要求,组织六大主题活动;
*认真举办“科技节”,以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积极开展农村科普活动中心工作。年内新增5家(总数达到25家),争取每家活动中心月月有主题科普活动,成为各条线下乡宣传、咨询服务的阵地。
*发挥好农民土专家的作用,年内组织大型科技下乡、技术示范活动4次以上;组织特色农业适用技术培训8期以上,培训农民人数达到500人以上;加强各镇农民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举办培训10000人次以上;科技帮困达到170户以上,技术指导面积达到8000亩以上。
要完善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完善信息化、人才等支撑体系,重视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下大力气加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为创业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1、完善区域人才支撑体系。建成并开放《数控实训中心》;全面推进十、百、千领军的人才工程。
2、加强科技中介组织的服务能力
(1)推动高转化中心和知识产权分中心的良性运作,逐步拓展、提升服务中心功能,使之架构起科技与经济之间的桥梁。
(2)引进科技评估、项目管理、技术产权交易等有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中介服务平台。
1、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化作为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速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配置,有效的解决土地、资源和环境等制约因素,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形成区域产业特色优势,创造区域的创新热点。加快以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
2、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能级,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用高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步伐,引进有利于产业集群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领军的人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由资源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的战略转变。
3、区镇联动发展。科教兴区坚持全覆盖、有指标、抓重点、办实事,要区镇联动,在资金、项目、人才上联动,形成科技资源整合的优势,加强科技创新量化指标考核。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区意识,增强区域总体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以科教兴区工作服务和谐建设,进一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精神,以人为本,加强科普工作,为建设和谐作好科技服务保障。
科教工作计划篇五
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用法治的思维开展工作、用法治的方法解决农业发展中矛盾的问题,紧紧围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比重,参加农业增产增效;切实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为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着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补助项目条件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150人;组织全市292名县乡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服务。
1、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压量提质”的原则,根据省市农委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积极调整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思路,转变培训观念和方式方法,大力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开展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培训方式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与考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内容上注重加强对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创业能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及农业新技术等的培训。
2、扎实做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工作。按照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人数占在编在岗人数不少于85%的要求,组织开展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全县共组织 292名县乡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服务,每名农技人员联系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业企业、10个科技示范户,每年在联系村开展技术培训3次以上,每月入户服务不少于1-2次,并通过短信、明白纸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加强对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的督导,实行月通报制,每月通过电话抽查,了解农技人员入户服务率和农民满意度,切实提高农技人员的入户服务率和农民的满意度,着力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全县农业科技人员在春季田管、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季节,开展好送科技下乡活动。
4、认真做好上级主管部门和委党组交付的其他各项任务。
科教工作计划篇六
新学期伊始,各项工作已如期展开,根据学校教导处的工作安排,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教研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把教学质量提高。文科教研组特制订本学期工作计划。
对教材的掌握,就是要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要全面了解,对新教学理念要明晰洞察。每位组员应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有的放矢,掌握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出系统的教学规划。在提升业务水平方面每位组员应加强学习,钻研教法,积极渗透新课改理念,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积极推进教研教改,实现教学创新,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教学规律,并且要在学法方面深入研究。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现实条件和学生实际,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学习课改理论,大胆实践;
2.学习教学管理方法,提高效率;
3.钻研学习方法,促进教学;
4.组织接对帮扶,搭建互学平台。
通过开展公开教学、主题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要重视新教师的培养,让他们尽快站稳讲台。同时,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形成教学合力,尽快出现教研成果。
搞好教师的备、教、改、导、考五方面的检查工作,督促全组教师搞好教学活动,并对具体环节提出要求:
备——要有可操作性的教案,要求新教师备详案,并能彰显课改理念。
教——认真上好每节课,总结经验,及时反思。
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记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导——做好辅导,防止两极分化。
考——合理进行质量检测,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注重教研意识,树立教研氛围,如有条件,教研组要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钻研教法,探讨疑难问题。
通过开展文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做好辅导。如有优秀作品,可打印公示,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本学期内,文科教研组要紧密配合学校,认真开展工作,争取使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坚持以培训促应用,以应用促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一)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1.明确人员分工,加强日常管理。明确“服务、指导、创新”的工作职责,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增强协作意识、奉献意识、研究意识和成果意识。平时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结合学校制定的器材借还及其他相关业务考核制度,及时记载,积累数据。
2.要把信息中心建设成一支学习型的团队,所有成员要在学习的氛围中,一起探索,共同成长。具体措施:加强制度要求,每两周有两节课的固定时间用来学习、研讨,地点设在机房。内容有flash制作、网络管理基础知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等。
(二) 极开展教学研讨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的重心要放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同时我们必须注重在研讨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研讨的质量。在“备课-听课-口头评议-书面评议-再次集中交流-形成总结性的反思材料”这一系列实践和反思的环节中,促进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2.组织学习前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论,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配合教科室做好本校所承担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
3. 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级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积极参与“整合”研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三)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1.加强学校电脑的管理。为节约维修成本,对电脑和常见故障,我们将主要通过集中采购电脑配件备用的办法自行维修解决。
2.继续建设好教学资源库。通过培训,引导广大教师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校本的和wai挂的)。及时收集好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素材资源,并以教材体系进行编目。具体征集措施: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收集组内成员平时教学中制作的教案、课件等相关拓展性材料的基础上,由信息中心协助整理、上传,期末进行评比、考核。继续对现有的已购置和下载的部分资源进行整理编目,扩充校本资源库内容。
(四)严格师生培训与考核
1. 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
2. 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竞赛。
3. 组织校本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前期制定计划,作好准备,培训中注意讲练结合,及时作好考勤记录。
4. 加强对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训练与考核。在强调整体推进的前提下,对部分水平超常的学生要加强训练,在今后的技能竞赛中力争有所突破。设立中年级学生整班参与的校级键盘输入竞赛,三年级英文输入,四年级中文输入,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课的途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