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报批评的后果及影响(三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通报批评的后果及影响篇一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后果
引文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 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其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对外扩张。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其中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国际形势渐趋缓和,发展经济刻不容缓;
2. 高新技术日新月异;
3. 跨国公司急剧扩张;
4. 国际资本极具流动性。
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三、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目前,国际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四种基本观点是:
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所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是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在全球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这是所谓“自由派”观点;
第二种观点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化、美国化,因此本质上就是经济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决批判与反对,这是所谓“新马克思主义”观点或“左”派观点;
第三种是怀疑派观点,历史并没有显现所谓全球化的事实,充其量不过是出现了高水平的国际化,也就是国家之间经济互动而已,经济全球化是某些理论家的神话;
第四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在世界,但未来如何尚看进一步变革,即著名的“变革论”。
四、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
1、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
3、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
4、经济全球化将会促使世界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5、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6、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7、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际间政治的协调。
8、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
经济全球化的弊:
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3、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
4、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所付代价巨大。
6、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
五、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后果
经济全球化对于强国和弱国,发展中和发达国家,都是个双刃剑,就看你怎么认识,怎么行动。对于发达国家,经济的全球化可以使更多的跨国企业“走出去”找到更广阔的市场,更廉价的劳动力,更加强大的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通过本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强势地位达到压榨更多发展中国家的目的,通过经济全球化,更容易改变自身不合理经济层次结构,将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迁出,引进高科技、绿色产业,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再次腾飞。另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因为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竞争力强,更容易推销出产品,达到全球垄断地位。
全球化经济必然造成世界政治格局震荡,弱国更加没有发言权,美英等西方国家更容易通过经济牵制达到干涉别国内政,霸权世界的目的。
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果能在这个环境中抓住机遇,那么经济会更加平稳的发展,政治改革会遇到更少阻力,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会更加强大,与中国类似,经济腾飞,政治崛起。但对弱国、贫穷国家,将是更加贫穷惨烈的下场。
经济全球化,改变的是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我们的产品便宜了,旅游去的地方更多了,留学更加便利,企业更容易开拓市场。
但不要忘了,全球的经济一体意味着竞争的加大,意味着我们的敌人可能更多更强。如果我们不能用好其利则必被其伤。
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20世纪经济全球化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伴随全球化的却是世界生态环境平衡的严重破坏(如森林砍伐、沙漠化、河流和海洋的污染、城市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的损耗、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关键自然资源的耗竭等)。这种全球化所引起的环境退化现象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环境的可持续性问题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对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gatt的乌拉圭回合以及后来成立的wto都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谈判,但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其原因在于各国对环境的评价标准不同,以及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滞后导致各国缺乏共同的沟通语言。因此,全球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对环境的可持续性问题要有理论方面的突破。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着重大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积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1)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以寻求相应的位置进行最佳的资源配置。这有助于各国经济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2)经济全球化使生产网络化体系逐步形成,投资外象化现象日益凸现。这有助于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3)经济全球化使贸易自由化的范围、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以最快的速度扩大和推进。这有助于推动各国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改革贸易和金融体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胜。(4)经济全球化使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消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1)经济全球化把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消极功能扩展到世界范围,造成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世界性。(2)经济全球化把资本主义追求最高利润率的动机和目的扩展到世界范围,使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3)经济全球化把一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扩展到世界范围,对发展中国家形成新的经济霸权的威胁,损害了这些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的正常发展。(4)经济全球化把一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极分化扩展到世界范围,使一些国家和一部分人走向了贫穷化。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我国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一方面,发达国家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推动者,掌握着主动权,而且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大部分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有些规则则是在我国缺席的情况下制定的,如某些产业规则、信息技术产品协议和劳工标准等,这就决定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人才流失严重等,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可能带来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实现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跳跃式发展,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好机会。
因为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我国的企业可以抓住机遇用最低的成本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就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腾飞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千百万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业和就业的良好机会。
由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分工越来越细,这就使每个民族和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有的一份机会。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国投资直接涌入我国,或开办独资企业,或与我国企业举办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与此同时,我国的企业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或与当地企业举办合营企业,这就为我国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3.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高新科技发展和高科技人员国际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会。
由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特别是全球网络系统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各国的空间距离。今天各国科技人员完全可以进行远距离合作,从而降低科技人员交流的机会成本,使我国的科技人员不出国门就可以学到外国的先进技术,不出国门就可以了解全世界的科技发展动态,大大地减少了我国科技人员的重复劳动,这就给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提供了机遇。
4.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积极参与、影响和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提供了机遇。
众所周知,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不合理、不民主、不平等的,它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以及知识和科技准入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而这些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大部分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虽然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比例很小,有些规则甚至是在发展中国家缺席的情况下制定的。特别是某些产业发展规则,在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发展或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时候就制定出来,如信息技术产品协议和劳工标准等,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但是个人口大国和潜在的经济大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可以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保护本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可能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更大的难度。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这一阶段,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加之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外部冲击,会使改革难度进一步加大。
2.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高科技人才流失更加严重。
由于外国或外企工作环境好,报酬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我国不少优秀的科技人才到三资企业工作,有的科技工作者通过全球网络系统脱离本国控制而为外国资本服务。青年学子、教师或研究人员出国留学、进修最后回国的比例很低。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余万人,学成回国者仅占33%.大量的人才外流,实质上是一种倒置的技术转让,这给我国造成的影响是无形的,也是难以估计的。
3.经济全球化相对增加了我国高新技术开发与使用的难度。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高新技术开发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增加了难度。因为,经济全球化虽然给富国和穷国都可以带来好处,但相对而言,富国与穷国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高新技术开发和使用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开发与使用方面占据绝对优势,随之而来的是,高新技术的交易规则、标准等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发展中国家只是这些规则、标准的接受者。从根本上讲,对这些规则、标准的控制是更高层次的控制,不仅控制了今天的生产过程,而且控制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经济上潜在大国,而不是经济强国,所以,必须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
4.经济全球化可能给我国的民族产业和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为一体,通过封闭国内市场来保护国内市场的做法越来越不可能。2001年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开始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直到完全与国际经济接轨,过去我国建立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贸易保护法律、法规将因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相冲突而被废除或修改(我国保留的条款除外)。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民族产业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引起国内经济波动。
5.经济全球化可能增大国内金融风险。
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金融国际化要求国际金融资本自由化,这样国际资本流动速度会大大加快。在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中,短期资本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种国际资本的最大特点是投机性强,它以最快的速度频繁出入于各国资本市场,在给各国带来巨大的资金供给的同时,也给各国的金融和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因为这种短期国际资本突然大量地撤出本国金融市场,会诱发本国的金融危机。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由于经济全球化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以及世界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仍在危害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只能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经济全球化也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世界贫富差距的拉大、金融风险加大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冲击等方面。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利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6
相关热词搜索:;通报批评的后果及影响篇二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大学挂科有什么影响,后果严不严重呢,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大学挂科有什么影响后果严重吗,希望大家喜欢!
1、挂科会影响入党、保研、评奖学金等一系列事宜。一旦挂科,该学年的专入党、奖学属金就都与你无缘了。不管你的综测成绩有多么的好,参加了多少活动,只要挂过科,便会被一票否决。
2、挂科对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也会造成影响,因为挂科在大学生的基本档案里面都会有记录,大部分用人单位或企业都会看成绩单。一旦有挂科记录,就很有可能给用人单位或企业造成不良印象,那么被录取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影响大学生就业。
3、最后便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情况了。如果你挂科的科数确实太多,补考以及重修又没有通过的话,便可能面临被退学或者没有办法顺利结业的窘境。这种情况就比较麻烦,也是比较严重的。
4、挂科对考研初试无影响。对于考研的小伙伴,初试是没有任何影响的,研招办也不会调查你,而且考试报名也没有这一条限制,所以大家初试一定要好好准备,只有你初试成绩足够完美,一切都不是问题,挂个科就影响不大了。
1、大学挂科是会影响毕业的,大学是有学分的,没修够学分是不给你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得,有些学生如果挂的科目比较多,学校还有可能让你留级或者直接将你劝退。
2、大学挂科了也不要过分慌张,挂科后一般都会有补考的,补考一般是在下个学期开学的前几周进行,因此如果自己挂科了要认真复习,争取补考时候能过就不会影响毕业了。
3、挂科后补考你的分数就算考得很高也是给60分,而不会给你的具体分数,没达到60分才会给具体分数,如果补考再次没过的话,一般来说大四还会有一次补考的机会。
大学里每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学分。只有通过这门课的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挂科后如果补考又没过,那就意味着拿不到该课程的学分了,只能重修再去争取学分。
只有学分积累达到专业要求后才能毕业。
在很多学校的奖学金评选细则里,明确要求成绩有挂科,不能参与奖学金评选。也就是说,不论你其他科成绩多么优秀,只要其中有挂科,都是不能参与奖学金评选的,已经被取消了参评的资格。不论什么级别的奖学金,都不在评选范围之内。
很多同学在高中的时候,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到了大学,可以申请入党了。在入党之前,先报名申请,然后会有各项考查和评选。想要入党的同学要注意,成绩有挂科,不能参加入党的评选和推荐的。
对于打算读研的同学来说,如果成绩足够优秀,但是有挂科记录,也会被取消保研资格。此外,考研的同学,初试可以大胆准备,把总分考高就可以;复试的时候,学校会要求上交本科学业成绩单,这个时候,本科是否有挂科,会有一定影响。当然,影响不是很大,如果你足够优秀,老师一定会录取你的。
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很多用人单位会看你的成绩单,一些好的单位是不允许有挂科记录的。如果有挂科,一般不考虑录用。当然,也不是全部用人单位都在乎是否挂科,只是一部分单位会有所关注。
对于考研的小伙伴,初试是没有任何影响的,研招办是不会调查你的,考试报名的时候也没有这一条限制,所以初试要认真准备,初试成绩考的特别好的话,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挂个科什么的影响就不大了。
但是在复试中,大学期间挂过科或多或少会有些影响的:
首先,初试过线的话,挂科是不会影响你进入复试的`。
其次,复试的时候是要向报考的院校提供你在大学的本科成绩的,虽然大多数学校不在乎这个,但是如果你报考一个特别牛的学校的话,他们也会参考这一点的。复试面试的话,导师有可能会问到这一点,但这不是主要因素,只要自己足够优秀,能够得到老师的欣赏,那就不是问题,老师也不会介意的。
最后,挂科是会影响毕业的,大学都有学分制,如果因为挂科修不够学分毕不了业,那什么也就白说了。
总之,挂科有没有影响都是相对的,每个招收研究生的老师又不傻,总想招收优秀的学生,对于每个学生的综合情况总会综合比较一下的。基本上能进复试说明专业基础学科学的还不错,所以对于挂科基本上无视。
所以说挂科对考研基本没影多大响,挂科只会影响保研。
考研,即研究生入学考试,每年12月左右开始。首先你要确定想考的学校,然后在1月参加研究生考试。考研科目包括英语、政治等,有一些专业还有数学,当然还包括专业考试。以上是笔试,也称为初试,成绩公布后开始面试,也就是复试,考生前往自己填写志愿的学校,如果通过即被录取。
保研,即保送研究生。本科阶段每个学院有保研名额,对于保研资格的发放每个学院有官方文件,比较重要的是学习成绩、加分项目(如科研成果、论文、比赛等),一般来说挂科是无法取得保研资格的。保送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不用参加第一道笔试,直接申请学校进入面试环节,相当于免去了和几百万人的竞争,免去了政治背背背的考试。
因此,如果想读研究生,本科期间挂科了,就坚定不移地开始准备考研吧,因为你已经没有资格保研了。
所以能不挂尽量不要挂吧,毕竟毕业证书上会有成绩单的。相比于高中时期要求的考试成绩越高越好,本科的60大关还是比较容易的,还是好好学习吧!
大学挂科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要去补考,要重新经历一次期末考试,再一次复习做题,而等待补考的时间是最让人烦躁的,所以尽量不要让自己补考,平时的作业要去做,课要多听,期末复习要加把劲。
每个季度也都会评选优秀生和奖学金的获奖者,如果你挂科了,那么你就没有参加评选的机会了,大学里还有很多奖项和荣誉,这些都是挂过科的人不能参加的,因此一定不要挂科。
补考也不过的话就意味着重修了。重修在大部分学校都是需要交钱的,如果你家有钱,可以让你挥霍,那么你就可以尽情去挂科+补考,如果没有,那么你再怎么辛苦也要让自己的成绩跑到60以上。重点的是,重修会浪费你的时间去重新学习,相信大家都不想吧。
几乎每所高校都有规定要修够多少学分才能毕业的,如果你挂科了,不要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否则挂科有可能你连毕业证书都拿不到。因此大学生一定要把重心放在学习上,争取做到不挂科。
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学,上课就不爱听课,爱玩手机和睡觉。其实大学的课一定要听,考试的内容都在老师讲课的内容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上课一定要做好笔记,这样才能方便期末复习。
好多大学的老师到了考试的时候都会给班上的人划重点,说实话,划的重点差不多都是考试会考的。所以说只要老师划重点的时候,你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这些东西都记到来,就行。
如果遇到有些老师不给划重点,那么就做课后练习题。认真做好课后练习题,能够加深记忆,巩固学到的知识,而且课后练习题经常会在考试的时候考到。
不要选择在宿舍复习,宿舍的诱惑太多,选择去图书馆复习是最理智的,因为图书馆比较安静,学习氛围比较好,能够让你静下心来复习。
通报批评的后果及影响篇三
;摘要: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理论中生计策略和生计后果之间的关系,利用云南边境山区566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计量统计法和贫困测度方法,深入剖析云南边境山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计后果,通过二者之间的关系,辨析山区农户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可供决策者参考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云南省边境总体情况来看,非农业人口占比增加、复种指数增大、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等生计策略选择的转变,导致农户收入增加、经济作物收入占比增大、土地压力加剧、缺粮问题严重等生计后果。从不同区域来看,非农人口多,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且呈规模化、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的区域经济状况更好,但缺粮严重;而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经济作物种植即便较多,但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区域经济水平仍较低,但缺粮问题更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云南边境山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良性转换,提升其福利水平的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志码: 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编号:71403234);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2016fa027);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编号:yb2017024)。
作者简介:张 焱(1979—),女,重庆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山区农业经济研究。
通信作者:张振华,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环境治理研究。
云南是极少的边区民穷“五位一体”的农业大省,其山区土地面积和山区农业人口分别占比高达94%和80%以上[1],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云南边境山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大量区域与老挝、越南或缅甸接壤,其居民同宗同源,跨境而居。又因这些区域山高地远、基础设施差、信息不发达、教育落后、人们思想观念陈旧等因素导致该区域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目前,云南省73个国家或省重点扶持贫困县中,有50个贫困县处于边境。因此,提高边境山区农户收入,增强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对促进边境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英国国际发展研究署(简称dfid)开发的、主要用于研究贫困地区问题的可持续生计分析理论(简称sla),农户的生计资本、社会组织结构和制度、外部环境等决定了他们的生计策略选择,并产生一系列的生计后果,这些生计后果又反过来影响农户的生计资本及其抵御生计风险的能力[2-3],可见,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显著影响他们的生计后果。国内相关学者通过对欠发达区域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后果进行分析得到,生计策略多样的农户在生计资本上优于策略单一的农户,且其收入多样性指数也较高[4]。还有学者应用k-均指聚类法和多项logit模型讨论了欠发达区域农户的最优生计策略,得到农户的生计策略受其有限生计资本影响,不同生计策略选择导致农户具有不同的生计后果[5]。国外学者应用农户的收入比重构成探讨了农户特征、收入和进入高回报活动障碍之间的关系[6]。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不仅与体制政策、传统习惯、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有关[7-9],也与农户家庭的人力资本、收入水平、承包土地使用权等内部因素有关[10-12],这些因素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并最终影响农户的生计后果。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户生计问题的研究日益丰富并深入,但纵观现有文献,尚缺乏对山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与生计后果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
本研究利用实地调研所获取的数据,深入剖析了云南边境山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计后果。通过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到山区农户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贡献于山区贫困缓解和农民福利水平提升。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对云南边境山区农户的实地调研。云南山区山高坡陡,海拔高差变化大,其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土壤、生物群落非常复杂,在很小的距离和空间就有可能千变万化,在全国实属罕见。且云南地区边境线长,辐射土地面积近20万km2,涉及跨境人口1 000多万人;边境山区以少数民族和农业人口为主,分别占总人口的60%和80%以上[13]。边境山区环境的复杂性,致使不同区域内部差异明显,致贫因素众多,贫困呈现非单一化模式。
本研究综合考虑区域内经济[主要参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可支配收入(gdp)比例]、环境、人口特征(农业人口比例)等的区别,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云南省4个州5个边境县20个山区村寨的598户农户作为调研样本。通过结构化问卷对农户进行一对一的访谈,获取一手调查数据。剔除漏答错答关键信息的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566份,有效率为94.6%(表1、表2)。
1.2 研究方法
pm=∫z0z-xzmf(x)dx,m≥0。
pi=∑ti=1fi;
pg=∑ti=1z-xizfi;
spg=∑ti=1z-xiz2fi。
式中:i表示第i个农户;fi表示农户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t表示在贫困线z以下的农户数;xi表示农户i的收入。3个指数中,贫困发生率指数是使用最为普遍的贫困度量指数,它主要对贫困的广度进行度量;贫困深度指数弥补了贫困发生率指数对贫困者收入分布不敏感的缺陷,但不能体现贫困者内部收入差异变化对贫困状态的影响;贫困严重性指数能更好地体现贫困者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15]。本研究利用这3个贫困指数对云南边境山区20个村寨2007、2012、2014年的贫困状况进行了测度[为了数据的可比性,贫困线统一为 2 300元(2010年不变价),即:z=2 3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本的描述性说明
在本次调研的566个有效样本农户中,共包括2 424个个体。其中,户主以男性为主,占85.97%;在民族特征方面,少数民族人口占90.19%;劳动力方面,劳动力占总人口比重的63.53%;受教育程度方面,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4.92年/人,文盲率达到28.9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占比仅为9.03%;婚姻状况方面,已婚人口占62.42%,未婚人口占 30.54%,其他(离异、丧偶等)人口占7.11%。
2.2 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及变化
2.2.1 农户生计策略总体变化情况
本研究调查了农户的以下生计活动:劳动力配置、播种、种植业生产等。其中,劳动力配置主要划分为纯农业、农兼非、非兼农、非农。对于云南边境山区农户来讲,农兼非人员是指大多数时间在家进行农业生产,少数时间(主要是农闲时间)在附近打零工(农业或非农业工作),非兼农则相反;非农人员包括长期在外务工人员、自营各类小商店、小生意、运输业等人员;老人、小孩、残疾或病弱者不在农村劳动力范畴中。播种状况包括可播种土地面积、实际播种面积和复种指数。种植业生产主要从粮食作物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2个方面进行研究。
2.44和6.28百分点。尽管增长幅度不大,但增长趋势明显。
从播种状况来看,农户可播种面积减少,复种指数增加,实际播种面积变化不大。在2007年至2014年期间,农户的可播种面积由2.68 hm2减少到2.37 hm2,减少了0.31 hm2,减少趋势明显,这些减少的土地主要用于农村路网建设、农户住房扩张、工业用地征用等;农户的实际播种面积由 2.29 hm2 增加到2.31 hm2,仅增加0.02 hm2,变化趋势不明显;由于农户可播种土地面积减少了,因此农户对土地的利用率大大增加,复种指数由85.60%增加到97.64%,增加了 12.04百分点,增幅明显。
从种植业生产来看,农户种植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上涨。2007—2014年,农户的户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由1.19 hm2降低到0.61 hm2,年均减少率达9.18%,减幅明显;农户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由 1.10 hm2 增加到1.70 hm2,年均增长率为6.44%,增长趋势明显;因此农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也快速增加,由 47.98% 增加到73.70%,共增加25.72百分点。
2.2.2 不同区域农户的生计策略
2.2.2.1 不同区域劳动力结构
从图1可以看出,从各个调研区域来看,2014年有3个县从事纯农业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比重超过80%,若再加上从事农兼非(非兼农)的人口,则所有调研县从事农业的人口占劳动力比重都在80%以上,孟连县甚至达到98.38%;从事非农业人口占劳动力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河口县,其次是麻栗坡县,最少的是孟连县。总的来说,云南省边境山区县仍以从事农业为主,通常经济条件较好的县从事非农业的人口更多。
2.2.2.2 不同区域种植结构
从表4可以看出,从各个区域的种植结构来看,河口县和勐腊县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兼带粮食作物的种植。河口县农户以香蕉种植为主,还有部分农户种植橡胶和玉米。勐腊县农户经济作物以橡胶、茶叶和蔬菜种植为主,粮食作物以玉米和水稻为主。麻栗坡县、孟连县、西盟縣农户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兼带经济作物的种植。3个县粮食作物均以玉米和水稻的种植为主,玉米、水稻种植户占超过80%、50%,麻栗坡县经济作物种植少,以香蕉、甘蔗为主,仅分别占24.15%、16.35%;孟连县经济作物种植以甘蔗、咖啡为主,分别占64.8%、46.35%;西盟县经济作物以茶叶、橡胶为主,分别占76.90%、47.25%。
2.2.2.3 不同区域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及变化
从表5可以看出,各个县的总体趋势均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其中,河口县和勐腊县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长更快,到2012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超过80%;西盟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长也较快,至2012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超过50%,其余2个县仍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从纵向来看,2007年,有4个县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但到2014年,仅有麻栗坡县、孟连县2个县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
总的来看,2007年至2014年,云南边境山区从事纯农业的农户明显减少,农户可播种面积减少,复种指数增加,土地承受的压力加剧,户均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比快速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则呈显著下降趋势。从各个区域来看,以经济作物种植(主要是香蕉、橡胶和蔬菜)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如河口县和勐腊县。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迟缓,如麻栗坡县、孟连县和西盟县。尽管孟连县、西盟县也有较多农户种植经济作物,但基于以下2个主要原因,其经济水平依然较低。(1)2个县所选择的经济作物产业效益不高。孟连县经济作物以甘蔗和咖啡为主,西盟县以茶叶和橡胶为主,其中,茶叶和咖啡均属于产业链较长,越是产业链末端其价值越高,越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其价值越低。因此对于处于产业链前端的农户来讲,其收益非常有限。甘蔗因投入成本高,且近年来糖厂效益差,直接影响了农户的收益。西盟县属于橡胶的二类产区,因海拔较高,并不适宜橡胶的生产,种植近10年的橡胶树都还未开始割胶,橡胶生产未给农户带来任何效益。(2)2个县经济作物产业规模化和产业集群效应尚未形成,产业的经济拉动力弱。
2.3 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对其生计后果的影响
在一定的生计背景以及人为制定的政策、制度、法律、结构等影响决策的主观环境下,农户根据自己的生计资本进行生计策略的选择,并由此决定其所获得的一系列生计后果。农户的生计后果主要表现为收入的变化、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贫困缓解、粮食和食品安全、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权利的获得、生计脆弱性减小等方面。结合云南边境山区的实际状况、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论文研究的着重点,本研究选取农户的收入、贫困和口粮变化考察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对其生计后果的影响。
2.3.1 农户生计后果总体变化
从表6可以看出,云南边境山区农户生计策略的改变,导致其收入、贫困和缺粮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农户的农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构成来看,2007年至2014年,农户农业和种植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养殖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则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在种植业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经济作物收入占比先快速上涨,2012年后又缓慢回落,粮食作物收入占比呈现相反态势。
从农户的贫困情况来看,2007—2014年,尽管贫困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7年时间,仅年均下降2.89百分点,至2014年,仍高达36.50%;各年的贫困深度略低于贫困发生率,表明总调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贫困线的差距未被拉大;但贫困严重性却远高于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深度,说明不同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也有较大差距,体现出贫困者之间收入的较大不平等现状。
当农户的稻谷产量不能满足其生存需求时视为缺粮,即农户粮食不能自给。从农户缺粮情况来看,云南边境山区农户的户均缺粮量、缺粮月数和缺粮户占比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12年较之2007年的升速最快,其户均缺粮量、缺粮月数和缺粮户占比年均分别上升173.6%、208.1%、167.0%。在2012—2014年期间,升速逐渐放缓,户均缺粮量、缺粮月数、缺粮户占比年均分别上升3.1%、3.9%、2.9%。
产生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农户以下生计策略影响其生计后果:(1)从事纯农业的人口减少,从事非农业的人口增加;(2)农户粮经作物生产结构的转型;(3)种养殖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经营化的日益兴起和发展。
2.3.2 不同区域农户生计后果的变化
2.3.2.1 不同区域农户收入结构及其变化
从调研的各个区域来看,勐腊县、河口县的农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最大,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5.25%、8.09%,其中勐腊县2012年后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橡胶价格的下降,影响了农户的收益。此外,各个区域农户的农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主要来自种植业,至2014年,除麻栗坡县外,其他4个县的种植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都在95%以上。再考察农户经济作物收入情况,至2014年,5个县农户的种植业收入均以经济作物收入为主,其中,河口县和勐腊县最高,均在85%以上。
2.3.2.2 不同区域农户的贫困状况
考察各个区域的贫困状况,由表8可知,横向比较,云南边境山区农户的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深度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除河口县、西盟县外,其他3个县的贫困深度均小于贫困发生率,表明调查样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贫困线的差距在缩小。此外,河口县、孟连县、西盟县的贫困严重性明显高于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深度,说明这3个县贫困者之间的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纵向比较,2007年至2014年期间,河口县、勐腊县、孟连县的贫困发生率最低,其他2个县较高,麻栗坡县高达60%以上。
2.3.2.3 不同区域农户的缺粮状况
考察不同区域粮食产量和缺粮状况,由表9可知,横向比较,从2007年至2014年,各县稻谷人均产量的总体均呈下降趋势,而户均缺粮量、户均缺粮月数和缺粮户占比则全部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河口县到2014年已无稻谷种植户,缺粮户占比达到100%。纵向比较,稻谷人均产量最大的是孟连县、西盟县,其次是勐腊县;户均缺粮量和缺粮户占比最大的是河口县、勐腊县,其次是麻栗坡县;户均缺粮月数最大的是河口县、麻栗坡县,其次是勐腊县。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理论中生计策略和生计后果之间的关系,利用云南边境山区566个样本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深入刻画山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对其生计后果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从云南边境山区总体情况来看,农户的生计策略发生了明显变化,尽管仍以农业生产为主,但非农业人口占比明显增加;农户可播种土地面积缩减,致使复种指数增大;由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生存型”转为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发展型”。农户上述生计策略的转型直接改变了他们的生计后果,即农业人均可支配收入、种植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经济作物收入占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农户养殖业收入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贫困人口明显减少,但目前的贫穷发生率依然较高,贫困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贫困线之间的差距减小,但各贫困者之间的收入却有较大的不平等;农户缺粮现象日益加重。
从不同区域来看,非农业人口占比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且种植的经济作物规模化、经营化和产业集群效应较为明显的河口县、勐腊县的经济状况更好,即农户的收入更高,贫困人口更少,但缺粮问题更为严重。而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即使经济作物种植较多,但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和经营化的麻栗坡县、孟连县、西盟县的经济水平则较低,即农户的收入更低,贫困人口更多,但缺粮问题更轻(麻栗坡县缺粮也较严重的原因在于调研样本户土地总面积远小于其他区域)。
3.2 建议
为了促进云南边境山区农户作出正确的生计策略选择,不断提升山区贫困农户的福利水平,根据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政策启示。(1)加强对农户的非农就业技能培训,并注重针对性、应用性和有效性。非农业就业技能培训可以在短期内提升贫困山区农户的职业技能,扩大其非农就业的机会,从而增加农户的非农业收入。但政府在选择培训课程、制定培训方案时必须考虑到边境贫困山区农户知识文化水平、接受能力、愿意并能接受的工种、民族习惯等等。因此,政府有必要在制定方案之前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农户的需求。(2)加大对偏远山区农村教育的投入,提升山区教育硬软件设施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山区教育落后导致的贫穷问题。在硬件上,与城市一样,配备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在软件上,提高偏远山区教师的待遇,增加边疆补贴,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走进大山,服务边疆。(3)在稳定山区基本农田,保护粮食安全[16]的基础上,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政府在大力推进山区农户增收的同时,必须紧紧把握住基本农田保护这条红线,严禁在基本农田中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等。在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方面,应有效利用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经纪人等的带头作用,引导山区农户正确、合理地选择适当的经济作物种类、品种和技术,以此促进农户增收。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