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高中化学新课程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学生、教师专业、新课程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我主要谈一下教学方法的反思和作业布置的反思。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制作成多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
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当地学校大都以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慰藉和启迪。教育机构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教授音乐知识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近年来,音乐新课改成为了热门话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音乐新课改在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学生带来了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果。以下是我对音乐新课改教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音乐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往的音乐教学多以教授乐理和技巧为主,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创作能力。而音乐新课改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作曲和编排。在我的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创作歌曲,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才华。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其次,音乐新课改强调音乐欣赏和音乐文化教育。传统的音乐教学注重乐理知识和技巧的传授,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却往往被忽略。而音乐新课改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了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他们用心去聆听,并帮助他们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够更好地开拓自己的审美视野,并且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三,音乐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音乐创作不仅仅需要创意和才华,还需要很多其他的技能和知识。音乐新课改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比如,在音乐课堂上,我引入了数学和物理知识,与学生一起讨论音乐的节奏和音符时值,让他们明白音乐和科学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音乐,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音乐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音乐是一门艺术,需要通过表演来展现。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只注重乐理和技巧的训练,而缺乏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音乐新课改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让他们通过演唱、演奏和舞蹈等多种方式来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进行小型音乐演出,让他们亲身体验表演的乐趣和挑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舞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音乐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和娱乐方式,还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社会载体。音乐新课改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音乐文化,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文化自觉。比如,在课堂上,我会介绍世界各国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家,并与学生分享音乐历史和传统。通过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音乐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素养。
总之,音乐新课改教学的心得体会是多方面的,包括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欣赏和音乐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通过实践和探索,我相信音乐新课改教学将会为学生带来更好的音乐学习体验和成果。希望可以继续探索和尝试,为音乐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和改革。新课改任务式教学便是其中的一次重要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收获。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新课改任务式教学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任务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互动。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多数是被动接受知识,而任务式教学则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发言和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设计好一个任务,然后组织学生团队进行讨论、研究,最后进行展示和总结。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角色,互相激发创造力和思维。
其次,任务式教学强调实践和应用。在任务式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如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所学知识。这种实践和应用的方式让学生更易于记忆和掌握知识,也更加喜欢学习。
另外,任务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任务式教学中,任务往往是跨学科的,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自身,而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学习。学生在任务式教学中,需要合理规划时间,与团队成员协作,提高沟通能力和创造力,这些都是在传统教学中难以培养的。
此外,任务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任务式教学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任务,根据任务的需要去搜索资料、学习知识。这种自主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任务式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任务式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来解决问题。在协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尝试和创新,寻找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这种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也是新课改任务式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总之,新课改任务式教学是我在教学中感受到的一种新的改革。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互动、实践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以及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任务式教学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机会。我相信,在新课改任务式教学的引领下,学生们将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新课改是现阶段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它的出现代表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目的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教育者需要在新的理念下思考教学模式的改进。在新课改中,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是其最重要的理念,本文将就此展开思考和探讨。
第二段: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新时代的学生,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需要培养身心健康、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等多元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育者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模式、自我意识、沟通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在实践中,我尝试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分析问题、交流讨论,帮助他们提高以及发掘自身的潜力,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三段:个性化学习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暴力的规范化教学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在新课改中,注重个性化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者可以基于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自身条件进行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既发扬自己的优势,也克服自己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自我约束能力和学习动力。
第四段:教师角色的改变
在新课改的教育模式下,教师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理念,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传统的单向传授不同,教师需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习思路、激发学生兴趣和解答疑问等多种角色的转换。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教育素养和领导理念,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者和启蒙者。
第五段:结语
新课改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对于学生和教育者,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师的角色也面临着重大的变化。教育者应当坚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最为有效的知识传输服务。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堂改革恰如一阵春风,吹遍了乌兰察布,吹进了我们的课堂,使沉闷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20xx年的春天,由中国教师报主导的课改顺应时代潮流,已经进入到了第三代。第三代课改的核心要义是从改变教学的意义走向改变教育的意义,从研究课堂走向研究教室,从课堂教学走向自主学习,从知识传承走向知识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疑难多,困惑多。一路走来我们很辛苦。然而付出就有回报。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走进安徽铜都双语学校进行观摩、学习,在体验式培训中接触了最新观念。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听、评课、研讨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互相学习的平台,也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堂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走进新的角色,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找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一年多的栉风沐雨,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四环20字”课堂模式,即: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提升。
新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直接参与者,教师应称其为“导学教师”。讲课应该称其为“课堂学习”“指导学习”。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依照导学案自学,找出学习困惑,围绕困惑对学、群学、寻求帮助。以小组为单位小展示,根据小展示进行大展示(全班展示);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要进行“三查”即查自学的进度和效果,查小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对子查,让每一位学生都过关。
我们教师观念、方式的转变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的能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得到张扬、提升,才能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的人。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被看成本次课程课改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作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课堂改革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该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如今,通过课堂改革,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变得爱学习,更爱展示。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社会将如何生存”,这是美国商界一名人士的感叹!这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会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总之,通过教学中的尝试,我们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合作意识好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我校教师深刻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还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新课改教学研讨会是一次重要的教育盛会,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全面提高。在此次研讨会上,我深受启发,获得了许多新的思想和启示。
第二段:对新课改的认识
新课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课程为纽带,以能力培养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多元评价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旨在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新课改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第三段:新课改教学方法的探讨
在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方法也进行了调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与老师的合作。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和情感。
第四段:对新课改的应用与思考
在新课改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需要采用互动性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在教学评价上,需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五段:总结
新课改教学研讨会的成功举行,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新课改的含义和方向提供了契机。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同时,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需求,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有思想、有创造力、有情感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篇七
大英中学地理组:xxxx经过几天的远程培训,对新课改变得逐渐熟悉,了解了一些新变化,学习了一些新理论。结合课改在我县的进展情况,总结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下:
1、抽象的地理事物,地理空间想象。
2、地理学反映的内容之广与学生狭窄的知识面存在矛盾。
3、学生喜欢大自然,但不喜欢上地理课。
4、班额过大,在课堂上开展“活动”,困难很大。现就新教材,新课改谈几点个人体会:
1、转变教育观念是成功实施新教材的关键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重知识与结果,轻能力与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及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刻不容缓地进行课程改革。我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明确它们的基本理念: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因此,实施新教材让课改顺利进行必顺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课改后的课堂开放了,主动权在学生的手里,能否随课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都应按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教师必顺不断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选进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3、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性学习。
新形势下的课改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都是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更好施展才能的机遇,只有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更快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生存。通过教研活动,大家在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发表各自意见,总结经验,使每位地理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施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每月都推出一节课,一起评课,共同总结,还有每月都对本月集体备课进行经验总结。此外,我们课外经常在一起探讨学习。在这样的合作性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总结,共同提高,使我们都有质的飞跃,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4、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并对教案再设计
现在的地理教学,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教师如果能获得一些成功的反思,就能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感悟,从偶然的收获走向成功。如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定位的一种尝试,力图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俗语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同样,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休,他们总会有闪光点的出现,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这些独特的风解,激励学生这种求异思维,同时在课后反思学生的这些有独特见解的内光点,就能够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经验起到互补的作用。
5、把握课程标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在“活动建议”中,有大量的地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法指导和情感渗透,其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使知识与知识获得的背景和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实践、经历和体验提供机会,并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有序、和谐的发展。
“活动建议”是教师组织地理教学活动的参考性意见,属于弹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当地和学校的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从“活动建议”中得到启发,拓宽设计思路,进行创造性劳动,组织更多有效的课内外地理活动。
新教材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让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课程标准,从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入手,通过电视播放有关地理知识方面的节目的内容和结合各地情况,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包括家乡的地形、土地、河流、土壤、气候、民情风俗、经济等,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摆脱喜欢大自然,不喜欢上地理课的现象。如学习气候,通过学习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即特点,知道四川遂宁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联系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从而引出亚洲种植水稻的区位优势,结合今年的旱涝灾害,推导亚洲种植水稻的特点即措施。
总之,新课改带来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为此地理教师必须主动更新理念,清醒地把握并走出教学中的认识误区,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变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推进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新课改的“新”,就全盘否定传统地理教学,传统地理教学精华部分还要继续学习并应用。把新课程教学中先进的理念方法和传统教学中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高一地理教学,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进而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素质,达到双丰收。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篇八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疑难多,困惑多。一路走来我们很辛苦。然而付出就有回报。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走进安徽铜都双语学校进行观摩、学习,在体验式培训中接触了最新观念。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听、评课、研讨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互相学习的平台,也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堂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走进新的角色,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找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一年多的栉风沐雨,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四环20字”课堂模式,即: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提升。
新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直接参与者,教师应称其为“导学教师”。讲课应该称其为“课堂学习”“指导学习”。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依照导学案自学,找出学习困惑,围绕困惑对学、群学、寻求帮助。以小组为单位小展示,根据小展示进行大展示(全班展示);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要进行“三查”即查自学的进度和效果,查小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对子查,让每一位学生都过关。
我们教师观念、方式的转变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的能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得到张扬、提升,才能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的人。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被看成本次课程课改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作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课堂改革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该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如今,通过课堂改革,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变得爱学习,更爱展示。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社会将如何生存”,这是美国商界一名人士的感叹!这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会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总之,通过教学中的尝试,我们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合作意识好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我校教师深刻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还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篇九
永远忘记不了20xx年的5月份,我们的校长去别的学校参观后,大发感慨,特别是去了确山二中后,觉得我们学校也必须进行新课改的,我们学校现在的情况和他们学校没有课改以前的情况类似的,如果不进行改革生存势必是个问题的。靠近县城的农村学校生源差劲,竞争激烈的很!校长分析以后大家一致认为不改革没出路,改革虽然困难重重,但改革成功了我们学校肯定后壮大起来的!去确山二中参观后我们学校的新课改也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在将近一起的新课改中我品尝了改革者的辛酸也体味到了成功的那份喜悦!前几个月由于是下半学年最后两后月,处于试验和摸索阶段,当时我教的是毕业班,对于新课改不敢放手怕影响成绩,走地步子很小的,基本上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的!但这一学年我下到了八年级,学校对这一块现在也重视得很,因此我觉得感想很多,课改生活很丰富的,有辛酸更多的是有功的喜悦!
我觉得八年级的物理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觉得物理就在生活中,物理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现象我们每个人都接触到的,于我们的生活很重要的,我们生活点滴变化都离不开物理学的!每个人都可以学好物理的,只要你愿意,只要付出努力初中阶段的物理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很容易的学科!因此在这一学年的物理教学中我认真按照学校制定的412模式上好每一节物理课,让学生得到各方面的提高,而不仅仅是注重分数,更注重他们能力的培养!解释下412模式:4指四个环节即每节课大致分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检测;1指一稿即教学两用稿,2指两把关即把好每一课的关和把好单元关。针对我校的教改模式我觉得我们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把好一稿的关,高质量的教学稿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不要让学生各搞各的,定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学习,讨论要有序进行,要注意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新课标要求物理学习要注重从课本走向自然,能保持对自然界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强调过程和方法,在此过程中提高情感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式很适合新课改的要求,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在长期的实行中我有很多的感触的,现在提出几点感想。
一四环节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的引入方式方法。有人以为有了教学稿上课时直拉让学生看教学稿根本不需要什么课堂引入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物理学科比较抽象,课本内容现在又很简单的,单独从课本上根本看不出什么来的学生,只会让他们更加迷茫的,但是现在的课本特点是编辑内容都和日常生活有多少的联系,因此要想使学生更热爱学习物理要采用多种有趣的引入方式,情境引入就很适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特别适合物理情境引入式教学,在每一个的教学时我都加入合适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包括以下的几种方式景中激趣、趣中生疑、趣中生疑、知中长智、智中生勇几种方式的,要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采用不同的引入情境的方式。比如在光学的教学中一开始就要向学生出示如何看到物体的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的兴趣,进一步引入天空为什么时间不同天空的颜色不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光学的兴趣!
二要注重学生物理学习基本研究方法的培养。要让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就要注意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教育。物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现在学生一般都掌握住了,知道怎样进行物理探究学习,但是学习的方法却不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有很多同学对常见的控制变量法是怎么回事都说不清楚的,更不用说什么类比法、等效替换法了。在教学时要注意课本上每一个实验的研究方法,除了一般的观察法和实验法之外其他的都要详细的给学生讲的。一般的实验差不多都要控制变量的,一定要告诉学生什么时候需要控制变量怎样控制变量,控制变量的实验结论一般怎样说,在电学中通过训练学生一般都能掌握的!探究平面像成像实验时有一个很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等效替换法有很多教师都没有注意到的,就是用一模一样的蜡烛代替另只所成的像,看到了这只蜡烛就看到了点燃蜡烛的像,是很点型的等效替换的方法,一定要向学生解释清楚的,到了电学中如果我们用一只电阻代替两只电阻工作,学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研究方法了。此外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还有转换法、类比法、模型法、理想实验法、归纳法、比较法等,现在的中招物理考试很注重这方面的能力考察,可是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学校教学是个弱项,特别是八年级物理教学中,九年级可能是训练作题不明显的,其实教师如果在日常教学中就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八年级,以后对学生的终生学习都是很有用的。建议以后我们学校特别是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提高此方面的教学,不要让学生学了一年物理控制变量法怎么分析都说不清的。
三新课改教学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分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在两把关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每堂课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堂堂把关。在这方面我做得也是不够的,以前总以为做不到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今年和韩艳敏同教一个班后才觉得实际上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在每个小组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小组长,这个组长一定要对物理感兴趣的,还要有责任心,先节节课对组长把关,然后让组长对组员把关,自己在下面一定要注意对其他组员的抽查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能表扬就要全班表扬,能私下批评就不要在堂上批评,实在不行也要做到对个别学生不能点名批评的对学生一定要以鼓励为主的,尤其对女生,一定要多下功夫,多和她们谈学习物理的心得。对于尖子生要注意拔高,对于少数的学生要以他们向他们普及科学知识为主,不要过分强调他们的考试分数,只要他们上课愿意多学物理知识就行了,比如说在我们班就有个男生,他的分析能力很强的,动手能力也行,可就是学习成绩不好,所以在课堂上我仍然表扬他,相信他将来走向社会学一门技术是可以的,他有这兴趣的,成为科学家的毕竟是少数的。
四在正确理解学校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环节,理解过于片面了。有些教师认为自主学习时就是学生自己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课堂纪律就行了,这个理解如果运用到物理教学上只会让学生更不愿意学习物理的,众所周知物理有些地方就是很抽象的,比如说八年级的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教学,如果纯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只能是一堂课白白浪费学生什么也学不到的。在物理新课改教学中一定要灵活掌握学校的四环节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力达不到的地方就要向学生讲解,只不过是不要采取原来的灌输式教学,要采用新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应该是让学生说得地方让学生说,教师讲讲的地方一定要讲,并且要有针对性的讲,让学生理解为止.这样的章节教师在教学稿的设计上更要下功夫,要有助于学生对课本内容进一步的理解。
五在新课改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每一个探究实验都要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利用教学稿即使不做实验也要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分析透彻,这样特别优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大大提高的,他们分析物理问题角度也会更加的宽广的。但是我感觉到不是每个教师都注重实验教学的分析的,现在很多教师将物理当成数学教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大大提高了,可是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差的。其实到了毕业班通过大量的作题每个学生的计算能力到最后都会很高的,很多学生但最后在毕业班物理拿不到很高的分数原因就在于平时不注重对物理实验的理解,以为会做几道题就学好物理了,但是现在物理更强调对生活现象的应用的,在低年级阶段我建议学校更注重实验教学,尽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否则到了高年级某些尖子学生的物理成绩很难有突破的,整体成绩上不去。
以上是我的一点点感想,可能有片面的地方,也有其他的不足地方没有看到,但是整体上我认为我们学校课改是成功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每一次县里的物理教研员来我们学校都对我们的课堂模式进行了充分的肯定。每一次教学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在改革中可能存在各种问题,但最后总是能走向成功的。我对我们学校的新课改始终保持很高的兴趣,虽然在物理上成绩没有别人突出,但我相信我教出来的优生将来毕业班复习时肯定没有那么多的不理解的,对他们将来的成绩我很有信心,只要思维能力提高了,提高考试的成绩是很容易的。最后我仍然强调对于412模式中1稿的要求,不但需要,而且要进一步的改革针对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两用稿,不要只有一个模式,也不要每课都是同样的要求,学校在这方面今后要更加重视的。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篇十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不能一样齐”。一个班级,总有一些接受能力、思维能力都比别的学生差一些的孩子。我们一直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我们一直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长成参天大树,是国家的栋梁,因此,我们不承认差异,不承认不同,我们往往认为考90分的学生就是比89分的学生强。走进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单纯地以分数认定,对学生的长处和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我们都给以关注,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格养成,不再恨铁不成钢,因为我们知道,有时候,铁和钢是等值的,学生有自己的人生体验,有自己的内心世界,考查学生,当然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量不同的东西。
当然,在一年的课改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从教师本身而言,要真正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评价标准乃至颠覆自己的传统教学模式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走上讲台到今天,已经根深蒂固在头脑中形成的观念要彻底改变,谈何容易。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误,走回头路的现象,当然,现在处于改革的探索中,失误也是难免的。
从时间上来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相当困难,要准备一节课的内容和材料,往往需要花好几课的时间,学生时间上的冲突对新课改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有时难免顾此失彼,上好了一堂课却砸掉了另一堂课。
从评价老师的机制来说,历来评价老师都是学生的成绩,即使课上得再好,学生再喜欢你,最后如果没有成绩,原本喜欢你的学生也会背叛你。因此,面对新课改和成绩评定这对矛盾,老师如履薄冰,陷入两难。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一
高中统一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经过三年的具体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资料,还有农奴主压迫农奴的各种证据——图片、视频、文献等,在课堂上进行展览和交流。有能力的学生还自己制作和讲解ppt课件。这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形象记忆,对有关历史知识、人文知识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堂“小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堂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根据角色要求,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学生参与意识、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的《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课中,讲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合法渠道”时,可以设计“模拟听证会”形式进行情境教学:设计一个主题如“禁止电摩行经五一、五四路段”召开听证会,给学生分组,有进行主题陈述的“组织方”——“xx市公安局教学警支队”,有各界人士组成的“赞同方”“反对方”(包括专家、学者、各利益阶层),还有普通市民代表组成的“旁听席”,另选择一名学生主持,整个环节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也体现了课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
同时在这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教学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之处。
1、考试模式与课改有脱节的地方
新课改下,“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这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课堂教学不能再遏制学生的思维拓展空间。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提问,其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即使教材上有一些相关的阐述,学生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提出更多的见解。但一般现行考试的答案具有唯一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往往遇到考试时无所适从,理不出头绪。
2、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难相统一
新课程教学提倡能够快乐学习。于是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为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我们往往很容易离主题却越来越偏,比如一堂课,一开始情景模拟,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活动的主题却越来越偏,以至于在知识的生成层面上效果不大。那么这时候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就很难相统一。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二
近日,我参加了一场新课改教学研讨会,会上讲师们阐述了很多新课改的思想和方法,令我受益匪浅。在此,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也希望能够对新课改的实际应用起到些许帮助。
第一段——新课改的理念和特点
首先,教学研讨会上讲师们介绍了新课改的理念和特点。新课改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学以学生为主导”,教学者的角色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新课改还提倡“探究性学习”,即学生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段——新课改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其次,会上讲师们还分享了他们在新课改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们提出了一些很有启示性的实践方式,如走进社会,接受各种挑战,锻炼自身能力;构建自主课堂,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活动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学习的欢乐。这些实际的操作形式提供了新课改理念落地的途径,也为教师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借鉴。
第三段——新课改对于教育教学的启示
进一步的,我认为新课改还提醒我们:教育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本。尽管外在的学科知识会不断变化和更新,但是真正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到怎么去学习的方式与方法。打好学习方法的基础,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知识。因此,我们应当将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学习同等看待,整体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对未来更有意义。
第四段——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打磨。因此,实际应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总结,逐渐完善。同时,教师能够在实践中寻求学生的反馈,不仅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师生互动关系。
第五段——新课改的未来展望
最后,教学研讨会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也让我看到了新课改的未来应用的展望。新课改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它还涉及到教育思想的改变,这些鼓励了学生探究,关注问题,以及鼓励了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考等能力。未来,在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方面,新课改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进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综上,我认为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要想更加有效地应用新课改,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整合出适用于学校的新教学模式,以及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进行不断调整和改进。这笔财富是无尽的,可以不断借鉴到每个人的教学实践中,未来的教育仍需我们更创新、更具包容性的改革。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三
近几年的我校课改,我们在摸索中前进,一路走来,更多的是启迪与收获。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此,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我对课改的几点体会与反思。
通过进一步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们知道课改后的新教材是属于“螺旋式上升”的知识构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能力。所以“螺旋式上升”的方法非常适合学生。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气象。使学生对新知识不用一下接受,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解融会贯通的过程。下面是我对新教材一点体会:
(一)新教材的知识编排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初教新教材时,觉得整个知识体系大变样,心中有些迷茫,不知教材的编排意图是什么。但经过亲身任教几年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新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使知识之间联系更加紧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些,这也正好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例如,函数问题是初中数学的一大难点,学生一直难以理解和掌握,而新教材则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编排。先是七年级入门以最为基础的一次函数入手,再是八年级设置了反比例函数,最后到九年级学习一次函数,教材将原本集中的难点分散到各学段,由浅入深,各个击破,从而顺利地克服了学生学习函数的困难。
(二)新教材在导课、例题、习题等方面大量引入了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给教师与学生留下了广阔的自主空间和再创造空间。
起初总是觉得以实际问题为情境导课过于麻烦,先要引导学生来分析问题,继而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再解决问题,实在是浪费时间,但不知这样对学生受益匪浅。在长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过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渐长,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培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教材强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再感到数学是枯燥乏味的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为所用,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教材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这也恰恰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教材在设计《勾股定理》这一节时,首先是以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为背景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来观察地板砖中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再从特殊到一般,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分析归纳得出了勾股定理,乃至后面勾股定理的证明,无不体现出新的学习方式。正是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结论的形成与证明过程,所以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劝也就更加深刻了。
除了对教材的认识以外,在课改历程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一)如何正确处理“教材”与“课标”
《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是中小学教材编写与初中毕业考试命题的依据,明确指出了“课标”的地位与作用。而教材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资源而不是唯一资源,教材的教学内容、具体实例也是按课标的要求进行编写的。我们绝大部分教师把教材当成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在教学时只是按照教材的教学顺序将知识点面面俱到,而不敢私自将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合理地删除或添加,往往他们对教材的处理力度很小或者几乎没有。当遇到某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偏多偏难或内容偏少偏易时,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学生有时吃得太饱,而有时又吃不饱的情况。
所以教师一定要熟悉“课标”,明确“课标”中的具体要求,要将“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反复对照,形成“课标”要求与知识点一一对应。对“课标”中有的而教材中没有的要作适当的补充,对教材中难度较大的要敢于放低难度,对教材中理论性太强而课标中又没作要求的要敢于删掉,对教材中顺序处理不妥的要敢于适当调整顺序,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调整章节的教学内容。总之:要依据“课标”来选择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但同时也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如何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形式与实质的问题。
课改推行以来,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提高了,这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等的变革是密不可分的,但在这些可喜的变化背后,也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课堂形式“活泼”,摆“花架子”,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我们说数学课的实质是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数学课应该强调数学的特点,学生应该学习数学知识、方法,领悟数学思想,学会数学思考。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任何课堂教学形式都应该是为数学学习活动的展开而服务。
(三)如何真正更新教育理念,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一种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教育理念的更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来感悟、领会。正如目前的课改,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如果我们不潜心学习新理念,认真研究新课标,就很难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课堂一讲到底,按部就班,没有一点新意,打着课改的旗帜,实质上却是“换汤不换药”,而教育的病根能否根治,关键还是取决于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待传统教学,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能够认真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与时俱进,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篇十四
一是改变教学内容。我并不是说要舍弃我们的语文课本,而去迎合社会上媚俗甚至庸俗的`文化风气,而是在如何使经典艺术作品离我们近些下功夫。例如鲁迅作品,因时过境迁,学生对大师的作品产生隔膜在所难免,但其作品中映射出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社会的责任感,却永不过时,更何况,其针砭时弊的艺术手法于当今又有几人能超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改变语文教学“技术化”的问题,找回曾经精神失落的真正的人文性阅读。
我们曾经以课文代作品,用习题代阅读,拿能力训练代心灵感受,从根本上动摇了阅读的本质,造成了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阅读场的缺失。没了灵魂的阅读,只剩下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思想是把火,阅读就是传承的火把;思想是声雷,阅读让雷荡涤灵魂;思想是把剑,阅读就是把血脉切开”。当我们与学生共同走进鲁迅的那个时代,共同追溯大师的思想历程,我们就不得不因大师的个性而热血喷张,我们的灵魂也将在碰撞中被荡涤、被洗刷。
改“技术”为“艺术”,改“知识”为“文化”,重精神底蕴,在阅读中寻找“心灵世界”,从中体验自己的人生,获得的不仅是“共鸣”,也是一份人生的“传奇”。
二是改变教学方式。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度过9年或者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指望他能够爱上学习,并通过学习获得快乐?我们怎么指望他能成为一个有修养的高素质的人才?学生的生命灵动与新奇天性被不断销蚀,主动性、被动性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傀儡”,好的作品也会因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而变得让人生厌。
但要谨防我们成为“牧羊人”,我们要关注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与保持,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与有效,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我总认为,课改的基础就在这两个“改变”,有了这两个改变,语文将“杀出重围”,就如砖块下的小草,亦如石缝间的杜鹃,迎来生命的春天。
挑战意味着机遇。当我们走上课改的道路,当我们困惑在路上,当我们挣扎在路上,我们就将课改变成生活,我们就将语文溶于生命,我们必将笑在路上当新课改的一切沉淀为我们语文课的信仰与信念时,我们,语文老师,将幸福在我们的语文中如泉水般自然展现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