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通用2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一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作修改,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改的2013版《劳动合同法》对2008版的《劳动法》第五十七条、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六条和将第九十二条进行了修改。
2013新劳动法全文解读的主要内容如下: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三项措施:一是放宽了订立劳动合同的时间要求,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如果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其行为即不违法。二是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在自用工之日起一年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在此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三是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在不足一年的违法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外,还应当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延续了《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期限分类的规定,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三种类型;并且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任何类型的劳动合同。同时,为了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更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作出了一些新规定:
一是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在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是用人单位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三是规定在法定情形下,如果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定情形包括: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正常情况下将续订劳动合同的。
《劳动合同法》延续了《劳动法》有关试用期的一些规定,如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双方可以约定也可以不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之内;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同时,针对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的问题,如试用期过长、过分压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资、在试用期内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等,《劳动合同法》新规定:
一是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二是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重申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自由约定违约责任。一些用人单位借此与劳动者约定在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支付明显过高的违约金,从而实际上剥夺了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权、自主择业权。为了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违约金条款,保护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权,《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在两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一是在培训服务期约定中约定违约金。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二是在竞业限制约定中约定违约金。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以上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除以上两种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或者以赔偿金、违约赔偿金、违约责任金等其他名义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但对于约定由用人单位承担的违约金,《劳动合同法》没有作出禁止性规定。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分为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和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两种类型。《劳动合同法》补充规定了第三种类型,即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另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的;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等情形下,劳动者也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劳动合同法》一方面延续了《劳动法》以上规定,另一方面考虑到在这30日时间内,劳动者往往需要时间去寻找新的工作,因此,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的代通知金制度,增加规定了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替代方式,即在符合以上三种法定情形时,用人单位既可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也可以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然后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只有在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才可以裁减人员。《劳动合同法》除延续以上规定外,增加了两种用人单位可以裁减人员的情形: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裁减人员的,都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劳动合同法》放宽了用人单位裁减人员的程序要求:用人单位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才应当按照以上规定的程序执行;裁减人员不足20人且占企业职工总数不足10%的,无须按照以上规定的程序执行。
与此同时,为了降低裁减人员对劳动者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劳动合同法》补充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裁减人员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是补充规定了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另外还规定,用人单位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根据《劳动法》规定,如果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等。另外,《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除延续以上规定外,还补充规定了一种情形,即: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在《劳动法》的实施中,一些用人单位随意与劳动者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并据此终止劳动合同,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提前消灭,不能真正起到维护劳动者就业稳定权益的作用;同时,对于劳动者退休、死亡或者用人单位破产等情形下,劳动合同如何处理,法律没有作出规定。《劳动合同法》调整了关于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内容:
一是取消了劳动合同的约定终止,规定劳动合同只能因法定情形出现而终止。也就是说,劳动合同当事人不得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即使约定了,该约定也无效。
二是增加了劳动合同法定终止的情形,除劳动合同期满外,还包括: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等。
三是增加了终止劳动合同的限制情形。除延续《工会法》、《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外,还补充规定,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即使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也不得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支付经济补偿作出了一些新规定: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的行为,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也必须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是: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况外,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因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
新法还增加规定了向高收入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限额。即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章特别规定
第一节集体合同
第二节劳务派遣
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十三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五条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一条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第三十二条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条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九条国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制度。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第五章特别规定
第一节集体合同
第五十一条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第五十二条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可以订立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调整机制等专项集体合同。
第五十三条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代表订立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
第五十四条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第五十五条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第五十六条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二节劳务派遣
第五十七条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第五十九条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
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第六十条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
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第六十一条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第六十二条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第六十三条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第六十四条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六十五条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十六条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第六十七条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
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十八条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第六十九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七十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第七十一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十三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听取工会、企业方面代表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七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下列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遵守劳务派遣有关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支付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监察事项。
第七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查阅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有关的材料,有权对劳动场所进行实地检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出示证件,依法行使职权,文明执法。
第七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七十七条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七十八条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七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法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十条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一条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第八十六条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
(四)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九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九十三条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四条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本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九十五条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九十六条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十七条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十八条本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本决定公布前已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继续履行至期限届满,但是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不符合本决定关于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的规定的,应当依照本决定进行调整;本决定施行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应当在本决定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并办理公司变更登记,方可经营新的劳务派遣业务。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二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定,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措施。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逐渐深刻体会到劳动法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了解和运用劳动法,我不仅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也能促进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劳动法的心得体会,并探讨劳动法对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作用。
首先,了解劳动法是打开保护自身权益之门的关键一步。在工作中,我们时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例如加班问题、工资未支付、职业安全等。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劳动法,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且能够根据法律规定来解决问题。劳动法中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例如法定最低工资、工时限制、休假权等。只有当我们充分了解这些权益,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在工作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因此,了解劳动法是保护自身权益的基石。
其次,了解劳动法让我意识到自己是劳动力市场的一员,也是法律尊重和保护的对象。劳动法确立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义务。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享有平等对待的权益,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过去,我常常会觉得自己是工作场所的一个渺小的个体,无法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然而,通过学习劳动法,我明白了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规律和原则,并且意识到作为劳动者,我有权利和义务与雇主平等协商和合作。这种意识的改变让我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作中,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
再次,了解劳动法有助于我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实际工作中,我遇到过很多问题和困扰,例如工资未按时支付、临时工不享有同等待遇等。通过了解劳动法,我可以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与雇主进行沟通和协商。在有些情况下,我还可以依靠劳动法将争议诉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劳动仲裁法院,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的存在和运用相当于为我们树立了一面强有力的法律屏障,使得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更加自信和有力地捍卫自己的权益。
最后,劳动法的实施对于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法规定了雇佣关系中双方的权益和义务,为工作关系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企业如果能够遵守劳动法的规定,合理安排工时、支付工资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益,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劳动法也促进了社会公正与和谐的发展。借助劳动法,社会能够建立健全的劳动力市场秩序,防止不法用工行为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受到公正和平等对待,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综上所述,劳动法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推动企业发展以及促进社会稳定和公正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了解和运用劳动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增强劳动力市场的公正和稳定性。正如劳动法所描绘的,劳动者应当是尊严、平等和自由的,这种观念也为我提供了努力追求自身权益的动力和方向。作为一名劳动者,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劳动法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与雇主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实现和谐稳定的劳动力市场作出贡献。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三
杜克贵
2009250056
劳动法之大学生勤工俭学
近年来大学生为了摆脱在学校无聊的生活以及赚些钱给自己使用,导致大学生在校外打工、勤工俭学的现象在各高校普遍存在。与此同时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与用人单位、雇佣方之间的纠纷也日渐增多。与其他劳动合同纠纷有所不同的是:大学生作为劳动者的法律地位始终受到质疑甚至出现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企业公然否认大学生劳动者身份对其合法权益不予理睬等事件。其他现象如大学生被用人单位任意扣减报酬;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强行索取各种不合理费用;乃至各种中介的欺骗行为也屡见报端。经过仔细的分析与研究,专家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大学生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不强。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很少有意识要签订合同就算签订合同基本对合同内容也无法提出保护己方权利的有力条款。调查显示:一旦出现纠纷权益受到侵害后采取司法救济的只占18 %。另据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的一项调查大学生维权比例只占10 %。
(2)相关立法不够完善。1995 年劳动部出台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95《意见》)第12 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作为非凡法《意见》专门否认了大学生的劳动者地位使得大学生勤工俭学不能适用劳动法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对此也没做明确规定。
(3)公权部门缺位导致保护缺失。与劳动维权相关的公权部门主要包括劳动部门和工商部门。劳动部门的职能局限在保护、调整正式用工关系中的劳动者身上缺乏足够的精力对大学生勤工俭学权益加以保护;而工商部门的职权则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工商部门自身的法定职能并不涉及对大学生劳动纠纷的解决。工商部门对劳动用工的治理主要体现在注册登记、营业执照的办理、违法经营内容的查处上与大学生的权益维护没有太大的相关性。(4)高校相关就业指导120部门缺乏适当的指导与帮助。目前各高校一般都设有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权益维护部门。前者基本上是为毕业生服务的机构而后者则为学生校内自治组织很难在学生与用人单位的纠纷中起到实质性作用。
为了在法律上理清大学生勤工俭学行为到底能否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必要首先搞清常见的大学生勤工俭学行为有哪些类别。由于大学生勤工俭学主要为课外兼职时间有限及经验缺乏使其经常局限为几种:家教、产品促销、餐饮服务、散发广告宣传单等。以上行为从法律关系的角度基本可以分为两类:
(1)介于大学生与雇主个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表现为家教大学生受雇于自然人雇主以提供一定的智力劳动为内容而与雇主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一般认为不属于受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而是属于合同法调整的雇佣合同关系。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该条可以被理解为关于订立劳动关系的主体的规定。结合第二款之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可以看出《 劳动合同法》并没有限制大学生的劳动关系主体身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中也无相关禁止性规定。劳动法理论上一般认为适格劳动者应当符合四个标准即年龄标准、体力标准、智力标准、行为自由标准。大学生劳动者无论提供家教服务还是促销服务均符合这里的四项标准理应具备劳动法主体资格。《劳动合同法》第三节关于非全日制用工之规定解决了大学生勤工俭学适用劳动法之类别对接上的困境。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 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 小时的用工形式。第六十九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第七十一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从上述两条规定来看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性质是非全日制用工实践中大学生双重法律关系的建立也有了法律依据。大学生可以与多家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即建立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并且双方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拿上述几种勤工俭学的典型行为即家教、产品促销、餐饮服务、散发广告宣传单等来分析均可能存在多重劳动关系并存在随时终止用工之现象其与法律之规定恰好对接。
劳动部95《意见》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首先其出台有特定之背景。1995 年前后国家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态度是保护学生的就业权。当时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情况开始出现。该条文重点在强调“不视为就业”。因为当时的大学生仍由国家包分配假如把这种打工视为就业的话学校就无需为学生分配工作了实际上就会造成对勤工俭学者就业权利的不公。劳动部的这个意见有明确的立法取向就是要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对大学生的这种规定不是要限制和损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而是旨在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其次“ 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这是一个选择性条款可以不签也可以签。如果大学生不是劳动主体怎么还能签订劳动合同呢? 因此有学者指出该条款不仅不能证实大学生是没有劳动者主体资格的而且恰恰证明了大学生是有劳动者主体资格的。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是法律授权产生的不能因为人的选择而改变。资格要么有要么就没有。最后同是该部法律95《意见》明确规定了几种不适用劳动法的主体第一种是国家公务员;第二种是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工作人员即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第三种是农村劳动者;第四种是现役军人;第五种是家庭保姆。这五类人员根据95《意见》第4 条之规定被严格限定为不受《劳动法》规范而在校大学生并未被包含在内。随后在2003 年的时候劳动部又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发了《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 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 小时的用工形式。”劳动部的此项规定也只是提到“劳动者”而并没有进行区分没有将大学生兼职排除在外就是说凡是在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不超过5 小时累计的都属于《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之适用范围。既然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下位法未作排除性规定即应视为对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肯定。
《劳动合同法》开宗明义第一条规定: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一言蔽之其立法宗旨乃在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实践中将大学生勤工俭学行为排除在劳动法适用范围之外恰恰有违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用工关系中学生一方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将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符合一般法理关于保护弱者的基本原则。把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赋予兼职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对违背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之法律责任详细化并规定双方的救济途径和程序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事前减少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侵权的可能性。一旦兼职大学生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相应地大学生就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会给合同双方当事人特别是给用人单位一种威慑力从而有利于减少侵犯大学生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第二可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救济途径。和司法救济相比劳动仲裁在解决劳动纠纷方面具有快速、经济等特点。一旦用人单位发生拖欠、克扣工资等侵权行为大学生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而不至于被劳动仲裁委员会以大学生勤工俭学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加以拒绝。第三有利于相关部门对保护大学生劳动权益的重视。作为处理劳动纠纷的劳动监察部门和劳动仲裁委员会由于大学生的劳动侵权纠纷成为其工作范围以内的事情其自身必会更加重视。这有利于最终解决各类侵权事件。与此同时还应加快职业中介组织立法的进程加强对中介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如此才能净化职业中介机构的服务环境提升其服务水平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新劳动合同法的适用使我们有了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大学生勤工俭学与劳动法适用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勤工俭学适用劳动法符合劳动法保护弱者的立法宗旨符合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同时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理应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供给因而更加需要劳动合同法的特别保护。大学生课外勤工俭学关系到高校正在进行的就业培养机制的改革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对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权益进行保障不但是高校的份内事更是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的责任。为此首先高校要加大对学生课外勤工俭学的管理和引导力度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劳动执法部门在实际操作中要认真领悟劳动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切实理解劳动法维护弱者权益、维系社会稳定、追求社会和谐的立法宗旨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发挥劳动监察职能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的情况进行查证和约束才能使劳动法各级各类立法的规定不至于落空。综上将大学生勤工俭学纳入到劳动法调整的范围内大学生课外兼职的合法权益才能有根本的保障大学生才能通过课外兼职获取更多的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也能改变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碰到的种种侵权行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四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劳动者关注劳动法的内容和实施,对劳动法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我对劳动法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劳动法确保公平与公正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保障,通过制定许多具体条款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公平与公正。例如,法律规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工时、休假、社保等基本权益,使得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和工作时间得到合理保障。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如职业安全和健康,近年来逐步提高了对劳动场所的安全和健康的要求,保障了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劳动法的实施,为劳动者打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二、劳动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为劳动者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使得劳动者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时更加顺利。例如,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和终止程序,确保了劳动者在与雇主签订合同时拥有平等的地位,在与雇主解除合同或终止雇佣时也享有合法权益。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机构,为劳动者提供了追求权益的途径。劳动法的保护使得劳动者在工作中能够依法行事,合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法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劳动法的实施促进了雇主和劳动者之间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形成。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劳动安全和健康、劳动报酬、休假等条款,既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也给予了雇主合法限制和管理劳动者的权力。雇主只有依法才能解除合同、调整工资,并且还要承担可能的赔偿责任,这使得雇主在管理员工时更加考虑员工的权益和需求,建立起员工和雇主之间相对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渠道。劳动法的实施,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劳动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劳动法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法律规定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基础。在合同签订和解除、工资支付、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劳动法明确规定了雇主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雇主在聘用劳动者时不会违反劳动法。对于违法企业,法律也进行了严惩,加大了对违法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劳动法的保护使得企业在竞争中能够公平竞争,打破了以往劳动者微弱地位,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五、劳动法实施存在问题与发展
尽管劳动法为保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雇主或企业违法牟利,不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劳动者合理待遇,通过变相加班、降低员工工资、不购买劳动者社保等方式规避法律规定。另外,劳动争议解决机构的效率和公正性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一些劳动者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劳动法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加强对企业和雇主的监督与处罚力度,提高劳动争议解决机构的专业性与公正性。
总之,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对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和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劳动法的深入研究和结合自身经验的总结,我认为劳动法确保了劳动者的公平与公正,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但劳动法的实施还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对企业和雇主的监督与处罚力度,提高劳动争议解决机构的专业性与公正性,进一步完善劳动法的内容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发展。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五
劳动法
作 者 考试批次 学籍批次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 业 完成时间
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
某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15日。2007年12月26日,大学毕业生王某与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王某如果严重违反公司劳动纪律或者公司的规章制度,该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2008年3月,该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制度中规定:职工如对单位同事暴力威胁、恐吓,将予以开除,同时通报公司,并视情节移交司法机关处理。2010年2月10日,王某在工作中与公司副总经理刘某发生纠纷,王某打伤公司副总经理刘某,后经鉴定,刘某构成轻微伤。2010年2月17日,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协议:由王某一次性赔偿刘某各种费用1万元,以后再发生任何事情与此事无关。同日,该有限责任公司作出了对王某的处理决定,决定认为此次事件的发生,在公司内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为严肃纪律,严格奖惩制度,根据《劳动合同法》、公司奖惩制度及劳动合同约定,公司研究决定对王某予以解除劳动合同。王某不服,认为自己与公司签订的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公司不得解除与自己签订的劳动合同。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并结合《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就以上案例本人分析如下
(1)如何理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这里所说的无确定终止时间,是指劳动合同没有一个确切的终止时间,劳动合同的期限长短不能确定,但并不是没有终止时间。只要没有出现法律规定的条件或者双方约定的条件,双方当事人就要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一旦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情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同样能够解除。
(2)该有限责任公司与王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合法?为什么? 合法;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两种情形。
第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没有采取胁迫、欺诈、隐瞒事实等非法手段,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就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二、在法律规定的情形出现时,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合同一经签订,双方就建立了一种相对稳固和长远的劳动关系,只要不出现法律规定的条件或者双方约定的条件,劳动合同就不能解除。因此,法律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条件作了严格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并不能随意的要求签订或者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根据本条规定,只要出现了本条规定的三种情形,在劳动者主动提出续订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提出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同意的情况下,就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种续订劳动合同意愿的主动权掌握在劳动者手中,无论用人单位是否同意续订劳动合同,只要劳动者提出,用人单位就必须同意续订,而且是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提出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不同意。劳动者同意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三种情形如下:
1、劳动者已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必须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了十年以上,是这个情形的最基本的内容。具体是指劳动者与同一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期限不间断达到十年。如有的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五年后,离职到别的单位去工作了两年,然后又回到了这个用人单位工作五年。虽然累计时间达到了十年,但是劳动合同期限有所间断,不符合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条件。劳动者工作时间不足十年的,即使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有权不接受。法律作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维持劳动关系的稳定。如果一个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工作了十年,就能说明他已经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而用人单位的这个工作岗位也确实需要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劳动者愿意,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维持较长的劳动关系。而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1条规定,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情形外,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合同的内容,双方应当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协商确定;对协商不一致的内容,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2、合同的形式
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劳动合同制是以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明确规定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权力、责任、利益,把用工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用工制度劳动合同制度。1986年7月,我国决定改革国营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自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在新招收工人中普遍推行劳动合同制。随着劳动法合同法的施行,劳动合同制度在各类企业当中广泛推行。国有企业改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企业通过改变企业形态,改变企业股权结构,改变企业的基本制度,转变为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资产组织形式。在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前,或是在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前,用人单位的有些职工已经在本单位工作了很长时间。推行新的制度以后,很多老职工难以适应这种新型的劳动关系,一旦让其进入市场,确实存在着竞争力弱难以适应的问题,年龄的局限又使其没有充足的条件来提高改进,应当说这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他们担心的不仅是能否与原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还存在着虽然签了劳动合同但期限很短,在其尚未退休前合同到期却没有用人单位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我们在制定法律和政策的同时,应当考虑那些给国家和企业作出过很多贡献的老职工的利益。因此,对于已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并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允许劳动者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一个劳动者以在该用人单位满十年,但距离法定退休年龄超过十年,则不属于本项规定的情形。
3、续订劳动合同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根据这一项规定,在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一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签订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就意味着下一次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以在第一次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准备订立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应当作出慎重考虑。因此本案中,该有限责任公司与王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第一种情形,合法。
合法;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也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类型,在履行过程中,任何一方由于某种原因希望或已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另一方只要表示同意,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就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当法律规定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出现,或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出现,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就可以依法定条件或约定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由此表明,该公司以王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与王某所签订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之规定,合法。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六
第一段:引言
劳动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公平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在学习和应用劳动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意义和作用。在此,我将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悟,分享一些关于劳动法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坚守法律底线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工资待遇、劳动时间、休假制度等。作为劳动者,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并坚守法律底线。在工作中,我们不应被剥削,不应接受延长工时而无偿加班,更不应遭受歧视和虐待。通过了解和学习劳动法,我们能够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能够向侵害行为说“不”。
第三段:提高法律意识
劳动法要求雇主必须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而劳动者也有责任遵守相关规定,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在劳动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提高法律意识,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只有做到安全文明生产,才能保障自己和同事的生命安全。而如果发生劳动安全事故,我们也要依法维权,让责任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段:倡导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法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也关注着劳动关系的和谐与共同发展。作为劳动者,我们要以友好合作的态度对待同事和雇主,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权益,遵守劳动纪律,共同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只有在和谐的劳动关系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实现个人价值。
第五段:积极参与维权与改革
劳动法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作为劳动者,我们要积极参与维权和改革的过程,共同推动劳动法的落地和实施。我们可以通过加入工会,组织劳动者权益保护活动,参与制定和修改劳动法规。同时,也要加强自己的法律学习,增强自己的法律保护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劳动关系。
总结:
劳动法的学习和应用是劳动者必备的素质。通过学习劳动法,我们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权益,也能够倡导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法治。只有当每一个劳动者都了解劳动法的相关知识,并能积极参与维权和改革的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劳动关系的公平和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时刻记住劳动法的精神,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保护和成长。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七
最新劳动法律政策解读与律师实务》(2013年度无锡实习律师培训讲稿提纲)
背景
1.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劳动合同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2.2012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劳动争议司法解释
(四)》,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3.2013年1月15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修订《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自月1日起施行。
目标
1.了解法律变化
2.洞悉法律风险
3.提供应对方案
目录
1.劳务派遣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的订立
4.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5.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6.非全日制用工和顶岗实习
一、劳务派遣
1.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
2.违法劳务派遣的后果
3.劳务外包与劳务派遣
2013年54.同工同酬与社保缴纳
5.新法的过渡期和溯及力
1.1 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新法限制劳务派遣的三板斧
1.“一般”变“只能” 2.明确界定“三性” 3.用工数量比例控制
1.2 违法劳务派遣的法律后果 1.责令改正:如何改正?
2.处以罚款:罚款多少?
3.赔偿责任:如何赔偿?
1.3 能否以劳务外包规避劳务派遣?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款
1.4同工同酬与社保缴纳 1.同工同酬:
对被派遣劳动者,实行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2.社保缴纳:
跨地区劳务派遣的,在用工单位所在地办理社会保险。
1.5过渡期以及溯及力
1.修改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以及规避办法
2.连续两次订立固定期限合同后,单位是否有终止的选择权?
3.单位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书面告知义务
4.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
5.企业如何应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1《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以及规避办法 2.1.1规避办法
·不发生“劳动关系” ·不“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不“连续订立”、不“10年” ·忽悠!回避!符合条件也不签!
2.1.2 规避办法是否有效? ·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
·劳动合同法修改决定;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款 ·关联企业轮流订立合同: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
(四)第五条;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项、第(四)项
·约定续延或协商延长: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十七条
2.2.1 老问题:单位是否有终止劳动合同的选择权? ·立法官员:无
·北京高院:无
·广州中院:有
·江苏高院:?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
2.3 新规定:劳动者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单位应至少提前30日履行书面告知义务。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十八条
·问题:
·单位未主动书面告知的法律后果如何?
·如果双方实际办理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法律后果如何?
2.4 新规定: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合同期满后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十九条
·问题:
·单位是否应支付双倍工资?劳动者能否同时主张两个双倍工资?
2.5如何应对?
1.合理使用第一次劳动合同的考察期。2.以双方协议终止替代单方通知终止。
3.严格守法,依法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4.制定规章制度,完善绩效考核,规范用工管理,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的订立 1.合同文本的交付与签收
2.三类特殊人员的劳动合同及应对
3.试用期因医疗期而中止的利弊与应对
4.劳动合同期满未及时续订的法律后果
3.1合同文本的交付
·单位应当在合同订立后5个工作日内将文本交付给劳动者。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十二条第三款
·应对:
·单独制作劳动合同签收单,交员工签收。
3.2 三类特殊人员的劳动关系
3.2.1 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需支付双倍工资。
3.2.2 可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经济补偿作出例外约定。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十四条、第五十二条
·对比:
·问题:
·新法有无溯及力?如何理解溯及力?单位如何应对?
3.3试用期中止
·试用期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内,试用期中止。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
·问题:
·试用期中止,对单位利弊影响如何?如何防范和应对?
3.4合同期满续订
·合同期满后,应在一个月内续订,否则,应支付双倍工资;未续订满一年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十六条、第五十二条
四、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1.高温津贴
2.特殊工时工作制
3.非因本人原因变动单位的工作年限计算
4.保密与竞业限制
5.口头变更劳动合同
6.劳动合同中止的情形以及后果
4.1高温津贴
·单位应当依法支付高温津贴、岗位津贴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二十三条
4.2特殊工时制
·实行特殊工时制,应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或者事先征得书面同意。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二十四条
4.3非因本人原因变动用人单位
·非因本人原因变动用人单位合并计算工作年限的情形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二十五条、劳动争议司法解释第五条
·1.组织委派或任命;
·2.资产业务划转、资产购并、重组,合并、分立;
·3.下属分支机构或关联企业流动或轮流订立合同;
·4.变动用人单位,但仍在原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工作的;
4.4脱密期
·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不超过6个月的脱密期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二十七条
4.5竞业限制
1.能否在合同期内提前支付经济补偿?
2.未约定经济补偿的竞业限制是否有效?
3.经济补偿的最低标准是多少?
4.竞业限制效力是否受解除合同原因影响?
5.单位未按约支付经济补偿法律后果如何?
8.除要求支付违约金外,单位能否要求劳动者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问题1: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与劳动争议司法解释
(四)冲突,地方法规与司法解释打架,法律如何适用?
·《立法法》第七十九条
问题2:
·普通员工在职期间是否负有竞业限制义务?
·无锡中院典型案例vs江苏高院典型案例vs最高法院公报案例
4.6口头变更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二十九条
·原则上无效,但有利于劳动者的情形除外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
(四)第十一条
·口头变更实际履行超过一个月的,只要内容不违法,有效。
4.7劳动合同中止
·中止期间,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报酬并停缴社会保险,不计算工作年限。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三十条
五、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1.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是否需要提前30天通知?
2.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没有通知工会的法律后果如何?没有工会怎么办?
3.医疗期满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必须先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5.1劳动合同期满终止
·删除了原第三十七条提前30天通知的规定。2013年5月1日以后,无需提前30天通知。
5.2单方解除通知工会
·未通知工会的法律后果如何?是可在“起诉前”补正,还是可在“仲裁前”补正?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
(四)》第十二条
·没有工会的,是否需要通知当地工会?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
5.3医疗期满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必须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无规定:
·《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一)项
·需鉴定:
·原劳动部《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第七条
·(新条例)第三十四条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适当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并给予经济补偿。劳动者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还应当给予劳动者不低于本人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 问题:
·医疗期满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能否直接通知解除?
六、非全日制用工和顶岗实习1.非全日制用工
2.学生实习与顶岗实习
6.1非全日制用工
·不适用带薪年休假、加班加点、医疗期等规定。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四十一条
6.2学生实习与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每日不得超过八小时,每周不得超过四十小时。
·应当为顶岗实习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否则应承担赔偿责任。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五十七条 提醒:
1.订立书面协议。
2.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3.安全培训,保留证据。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八
一、了解劳动法的重要性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它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在劳动法领域中,我深入学习和实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逐渐认识到了劳动法的重要性。只有对劳动法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
二、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协商一致达成的行为规范,具有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作用。在我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严格按照合同内容履行自己的义务。通过劳动合同的签订,我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和薪资待遇等,使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为今后发生纠纷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依据。
三、加强劳动保护意识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加强劳动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的工作中,我注重个人安全防护,穿着合适的工作服和防护装备,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劳动保护培训,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健康保障。
四、合理维权方式
劳动纠纷的发生时有发生,如何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成为了每位劳动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我个人的实践中,我坚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问题首先通过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协商解决纠纷。如果无法协商解决,我会寻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帮助,通过法定程序解决问题。维权的过程中,我始终懂得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并与用人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避免将问题激化和扩大化。
五、秉持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应有的道德标准和精神追求。在劳动法实践中,我一直秉持劳动精神,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勤奋工作,为用人单位的发展作出贡献。在工作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时刻关注他人的劳动权益,鼓励大家共同遵守劳动法,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劳动环境。
综上所述,劳动法的学习和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劳动法的重要性,树立起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与此同时,我也将继续加强劳动保护意识,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并在工作中秉持劳动精神,为社会和自己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九
在当代社会中,劳动法作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定,对于每一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日,我有幸读到了劳动法这本法条严谨的法律专著。通过阅读,我受益匪浅,对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社会的正义与公平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下面将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就读劳动法这本书进行一些心得体会的分享。
首先,读劳动法让我更加明白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对于社会的意义。劳动法作为一个法律规范,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劳动法规定了工作时间、工资、休假和解雇等诸多方面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存在和实施,可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使劳动者能够在一个公平、和谐的劳动环境中工作。而对于社会而言,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保护,将有利于增强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其次,读劳动法让我认识到劳动法的重要性与适用性。劳动法作为一部具有强制力的法律,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而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只有遵守劳动法的规定,才能够保证自己的权益得到合理的维护。同时,劳动法的适用还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大公司的高管还是小作坊的工人,都享有同等的权益保护,这种平等对待的价值观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读劳动法让我看到了劳动法的局限性与改进空间。尽管劳动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但现实中依然存在一些现象,如加班过量、工资低于法定最低工资线、权益难以有效维护等。这使得我不禁思考,劳动法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导致一些劳动者的权益无法真正得到保护。因此,我认为劳动法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确保劳动法的执行成为实际上的工作现场的真正经营活动。
最后,读劳动法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劳动者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劳动法的学习告诉我,在面对劳动纠纷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了解劳动法中的一些规定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读劳动法还让我了解到一些有效的维权方式,如寻求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这些知识可以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使我在工作中更加自信、从容。
总之,读劳动法是一次对法治社会基石的认识和感悟,通过对劳动法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劳动法的重要性与适用性以及其存在的局限性与改进空间。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坚守法律底线,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会积极参与到劳动法的宣传和推广中,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十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石之一,也是职场新人必须学习的基本法规。因此,在新进职场时,如果想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职责,理解公司的政策和制度,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劳动法学习就显得尤为必要。近期,我通过自学劳动法,获益颇丰,特此总结个人心得,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学习方法
劳动法的学习方法与其他法律不同,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更加贴近生活,传统的法律学习要依靠司法解释和法律条文理解,而劳动法则需从自身角度出发,了解法律背后的含义和作用。此外,为方便日后查询和使用,可以购买相关书籍或找到一些较好的网络资源,如在线课堂和法律类博客。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联想自身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实际困境,并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三段:学习收获
通过劳动法的学习,我体会到了法律教育在日常工作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我对自己的权利和职责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同时,在查找和了解法律条款的同时,我也养成了注重证据的好习惯。这些知识让我在职场上更加自信和专业,提高了沟通协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效地避免了一些劳动纠纷和风险。
第四段:学习体验
人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理解法律。因此,在学习劳动法时,要避免将常识过多地混入到法律条款分析当中。一些小技巧,如先了解相关知识点再深入了解细节,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也会使学习效果更佳。同时,对于自身所在的行业和企业,要了解公司政策和规章制度,通过比较和分析把握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段:总结
在职场工作中,劳动法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也能让自己更清楚地认识、遵守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践证明,学习劳动法所获得的智慧和技能,不仅能让自己在职场更加稳定,也能提高职业素养,让自己更有竞争力。因此,未来无论身处何种职业,学习劳动法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十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日益深入,劳动法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在大学期间修习了劳动法课程,这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劳动法的机会。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劳动法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作用。下面将从学习的过程、对劳动法的理解、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劳动法改革的思考以及劳动法的意义等方面,总结我在学习劳动法后的体会。
学习劳动法是一个艰辛而繁琐的过程。劳动法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涉及的内容繁杂,法条众多,需要学生们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和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我曾因碰到难以理解的法规而感到挫败,但坚持下来后,收获的知识却让我心生喜悦。学习劳动法迫使我深入思考与劳动有关的法律关系,理解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权责,以及不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这个过程让我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掌握劳动法的核心精神。
在学习劳动法的过程中,我对劳动法的理解也逐渐深入。劳动法的核心在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使其在劳动过程中享有平等和公正的待遇。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工资待遇、劳动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并规定了雇主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学习劳动法,我了解到劳动法对于雇主而言并非压迫,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只有依法合理管理劳动者,才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同时,劳动法也为劳动者提供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武器,使他们能够合法维权,保护自己的利益。
劳动法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使我更加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劳动法仅仅是一纸冷冰冰的文件,如果不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那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学习劳动法,我了解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无论是作为一个将来从业的法律人,还是作为普通的劳动者,都需要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知道如何通过法律的保障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学习劳动法也使我看到了法律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作用,只有通过法律的保障,才能建立一种公平和谐的社会秩序。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劳动法的改革也是刻不容缓的。劳动法的改革需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现实和法律实践的需要来进行,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学习劳动法,我也更加关注到了劳动法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劳动法,可以进一步平衡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推动社会的进步。我认为,劳动法改革应加大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力度,完善与劳动者权益相关的法律规定,促进劳动者与雇主的利益共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对我个人而言,学习劳动法使我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使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法律环境的变化。劳动法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劳动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为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一直坚持劳动法的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十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劳动者必须具备熟练的法律知识,保护自身权益并在职场中更好地发展。我最近通过自学劳动法,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这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打好基础
在自学劳动法之前,我深刻意识到,如果想要真正理解和应用法律,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因此,我从基础课程入手,系统地学习各种法律原理、概念和判断方法。此外,我还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寻找各类劳动法的相关资料进行阅读。通过这些学习,我在理解劳动法和运用劳动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第二段:注意法律细节
在细节方面,劳动法是一个要求严谨的领域。在学习劳动法的过程中,我对法律中的各种条款和规定都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细致的检查。我注意到,在劳动法中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例如,法律中关于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和具体标准,在实际操作中非常重要,必须仔细遵守。只有注意到这些细节,才能根据规定合理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第三段:法律智慧
通过自学劳动法,我也逐渐体会到,法律是一门具有智慧的学科。劳动法中的各种条款和规定,无论是法律精神还是实践经验,都蕴含着宝贵的法律智慧。在学习过程中,我注意到法律中关于合同订立、劳动报酬、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规定,展现了立法机关在劳动领域的思想与实践。这些法律智慧可以为劳动者提供很大的指导作用,使他们更好地处理职场问题和保障自身利益。
第四段:法律态度
在学习劳动法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法律态度的重要性。法律态度是指个人对法律的认识、尊重和遵守程度。学习劳动法需要严谨的态度,因为这是一个需要严格遵守规定和制度的领域。对于职场中的问题,应该遵循法律的规范和原则,而不是片面地听信相关人士的解释。因此,自学劳动法既需要智力投入,更需要心智的成熟和严肃态度。
第五段:实践运用
学习劳动法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还需要运用这些知识到实际环境中。通过自学劳动法,我逐渐认识到,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实践环节可以帮助我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处理职场问题,巩固对劳动法条款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在实践过程中,我还能结合其他法律知识和自身经验,更好地解决职场问题,保障自身权益。
结语
自学劳动法成为我职场成长过程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通过劳动法知识的学习,我逐渐形成了合理的法律思维和严谨的法律态度,巩固了职场生涯的根基。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自己在职场的表现必将更加优秀,积累更多的经验,取得更大的成功。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十三
劳动法是关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关系以及劳动合同等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劳动法的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体会。通过学习劳动法,我认识到了劳动者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同时也明白了作为劳动者应当履行的义务。通过深入学习劳动法,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与用人单位合作。下面我将从学习劳动法的重要性、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劳动法的适用原则、劳动法教育的意义以及劳动法的应用实例几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劳动法的重要性。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基础,了解劳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权益。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错综复杂,用人单位往往占据较大的话语权。如果我们不了解劳动法,很容易被用人单位欺压,自己的权益无从维护。因此,学习劳动法对于我们了解自己的权益、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非常重要。只有深入了解劳动法,我们才能更好地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合理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其次,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劳动法为劳动者规定了一系列的权益,例如合理工资、休假制度、工作时间、劳动保险等。作为劳动者,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些权益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及时采取合理的维权措施。学习劳动法使我们明白,我们的劳动是有价值的,我们应当享受合理的待遇和待遇。同时,劳动法也规定了一系列用人单位的义务,例如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等。这些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也营造了和谐的劳动关系。
再次,劳动法的适用原则。学习劳动法让我了解到,劳动法适用于所有的劳动关系。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体经济,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都适用劳动法的规定。这意味着,无论我们今后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享受劳动法的保护。这种适用性良好的法律体系为我们维权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劳动法,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受到不公平待遇。
此外,劳动法教育的意义。劳动法教育不仅仅在于让我们了解法律规定,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通过劳动法教育,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合理维权、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法教育的目的是让我们知法、守法、用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纠纷。只有增强法律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增强自己的法律素养。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劳动争议的案例,这进一步说明了劳动法教育的重要性。
最后,劳动法的应用实例。学习劳动法使我们学到的不再是空洞的法条,而是可以应用于实际情况的工具。例如,在找工作时,我们可以通过对劳动法的了解来判断工作合同是否合法,是否应该为劳动者提供法律规定的权益;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劳动法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合理维权。劳动法的应用实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权益,避免受到不公正待遇。
总之,学习劳动法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体会。通过学习劳动法,我明白了劳动者的权益应当得到保护,我也知道了自身作为劳动者应当履行的义务。通过深入学习劳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与用人单位合作。劳动法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是我们劳动生活中法律护身的利器。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劳动法的学习,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十四
最近遇到了一件很郁闷的事情,想请有经验的职场精英给点意见。
是这样的,公司要单方面让我们到另一个地区工作,待遇什么的没有变化,
没有想赔偿的意思,要不你就自己离职,想问下,这种情况下按照劳动法公司应该
赔偿多少?(还未满一年)
很烦,不想换工作,但也许被迫没办法了
[关于劳动法,求助]
《劳动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十五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十三条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五条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一条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第三十二条 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条 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九条 国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制度。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一节 集体合同
第五十一条 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第五十二条 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可以订立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调整机制等专项集体合同。
第五十三条 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代表订立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
第五十四条 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第五十五条 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第五十六条 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五十七条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第五十九条 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
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第六十条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 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第六十一条 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第六十二条 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第六十四条 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六十五条 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十六条 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第六十七条 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十八条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第六十九条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七十条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第七十一条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七十二条 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十三条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听取工会、企业方面代表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七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下列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遵守劳务派遣有关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支付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监察事项。
第七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查阅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有关的材料,有权对劳动场所进行实地检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出示证件,依法行使职权,文明执法。
第七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七十七条 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七十八条 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七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法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条 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一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第八十六条 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
(四)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第八十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九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九十三条 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四条 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本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九十五条 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九十六条 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十七条 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十八条 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修正案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修正案公布前已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继续履行至期限届满,但是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不符合本决定关于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的规定的,应当依照本决定进行调整;本决定施行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应当在本决定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并办理公司变更登记,方可经营新的劳务派遣业务。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十六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法的学习备受重视。作为一名法学生,在学习劳动法的过程中,我深感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通过学习劳动法,我不仅对劳动者权益保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我国劳动法的进步与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学习劳动法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将从学习劳动法的动机、劳动法的重要性、劳动法的现实意义、劳动法的不足之处以及对劳动法的展望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的学习劳动法的动机在于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关注。劳动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他们的权益受到保护,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深悟到只有健全完善的劳动法制度,才能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因此,我对劳动法的学习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学习劳动法让我认识到劳动法的重要性。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涵盖了劳动合同、工资、工时、安全保护等多个方面,关系到工人的切身利益。深入了解劳动法可以让劳动者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被侵害,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劳动争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劳动法也规范了用人单位的行为,强化了雇佣安全、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保障,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
第三,在学习劳动法的过程中,我对劳动法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劳动法的制定和实施,旨在调节劳资双方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只有健全的劳动法制度,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劳动法的完善和适用情况还有待提高。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劳动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防止其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学习劳动法也让我看到了一些劳动法的不足之处。劳动法需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在信息科技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新型劳动关系呈现出多样化、灵活化的特点,传统的劳动法制度需要进行相应的修订和完善。同时,劳动法的实施也要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劳动法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对于劳动法的遵守意识还有待提高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劳动法改革中得到解决和完善。
最后,在学习劳动法的过程中,我对劳动法的展望充满信心。我相信,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劳动法必将不断完善和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劳动法也会逐渐与国际接轨,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随着新兴经济形态的快速发展,劳动法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例如网络劳动、平台经济等,这需要在法律领域进行专门的规制和针对性的立法。因此,作为法学生,我们应不断学习劳动法理论知识,关注劳动法的发展动态,为我国的劳动法改革和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学习劳动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学习,我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劳动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也看到了劳动法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努力中,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关注劳动法的发展和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十七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各国劳动法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劳动就业法,劳动合同法,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劳动安全与卫生的程,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制度,劳动纪律与奖惩制度,社会保险与劳动保险制度,职工培训制度,工会和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以及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和检査制度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劳动法规,试用期的劳动法规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试用期是公司对新员工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考察期限,同时也使新员工有时间了解公司的工作内容、薪酬待遇、劳动条件等是否符合劳动合同的规定,是否有利于职业发展。试用期是对双方的权利保障。但,在实际的劳动关系中,公司会出现试用期随意、滥用的情况,比如一年的劳动合同约定6个月试用期,试用期工资仅有50%,试用期内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这些情况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公司应承担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法律后果,更不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现就试用期的相关规定、违反的法律责任等问题进行的分析。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试用期是公司对新员工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考察期限。通过一定
的时间,公司能够对劳动者的相关情况进行考察,故试用期只能约定一次。这也是为了防止公司通过反复约定试用期,损害劳动者的权益。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
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公司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
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公司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公司违反上述五种情况的,属于违反试用期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3条的规定:与劳动者所约定的试用期,如果还没有实际履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予以改正;如果违法的试用期约定已经实际履行,则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其次,如果劳动者已经实际履行了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公司要按照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比如,法定的试用期为2个月,但违法约定了6个月。劳动者已实际履行了6个月的试用期,那么公司应按照劳动者试用期满的月工资为标准,向劳动者支付4个月的经济赔偿金。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公司除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等情形外,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综上,试用期作为劳动合同的重要条款,劳动者和公司的严格遵守是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障。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十八
劳动法第六章是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规定。在我国的现代劳动法制中,劳动法第六章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劳动生产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需要仰赖劳动法第六章的规定来保证自己的劳动权益不受到侵犯和侵害。在我读完劳动法第六章后,我深刻认识到了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和需要在劳动关系中严格遵守该法律规定。
第二段: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订立是劳动关系的起始点,劳动法第六章明确规定了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即自愿、平等、合法的原则。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双方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平等协商的原则,确保合同的真实性,防止合同中出现附加协议、附加合同等违法情况的发生。此外,双方还应当明确职务、工资、工作时间等重要内容,以免引起纠纷和争议。
第三段:劳动合同的履行
劳动合同的履行是劳动关系的最基本要求,劳动法第六章明确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履行方式和内容。双方在履行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守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内容,保证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平衡,避免出现权利不一致、义务不对等等情况。同时,双方还应当尽力创造条件,使得劳动者能够顺利的完成工作任务,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第四段: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是劳动关系稳定和和谐的基础,在实际生产中有时会出现劳动合同需要变更或解除的情况。劳动法第六章也对于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作出详细规定,双方应当遵循合法、平等、公正的原则来进行协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涉及直接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情况。同时,还应该注意劳动合同条款的合理性,以规避可能出现的纠纷和争议。
第五段:结尾
劳动法第六章对于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双方应当遵循法律规定,加强合作、互信、共赢的理念,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强化劳动法的意识,维护和保障劳动者的权利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信任支撑;对于劳动者而言,应当自觉学习劳动法知识,维护自己的劳动权利,遵守劳动合同的条款,为自己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而努力奋斗。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十九
常接触劳动法的同学们一定知道,劳动法的条文中会涉及到很多数字,而且这些数字通常是广大hr小伙伴们必须要掌握的条款。今天为大家整理一下我们在劳动法中经常会遇到的涉及数字“1”“2”“3”的条款,方便大家
收藏
记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劳动法规
,劳动法律法规1、2、3。希望可以帮助大家。·1个月内签订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 1年不签劳动合同视为无固定期限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合同期限不满1年,试用期不超过 1个月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 试用期只能约定 1次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 无过失辞退需支付代通知金 1个月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 经济补偿金标准:每满 1年支付 1个月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 1日。
《劳动法》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 工作 1年以上可享带薪年休假
《劳动法》第四十五条: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 未签劳动合同支付 2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支付 2倍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 2年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 休息日加班支付 2倍工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 连续订立 2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上海除外)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注:上海地区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有选择终止劳动合同的权利,同时如果劳动者没有主动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仍可以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合同期限不满三年试用期不超 2个月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 劳动合同文本 2年备查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 劳务派遣应订立 2年以上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 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资 3倍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 未休年休假工资 3倍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种: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 合同不满 3个月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者试用期提前 3日通知可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经济补偿金上限社平工资 3倍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 律师职业满 3年可当仲裁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条
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曾任审判员的;
(二)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
(四)律师执业满三年的。
相关
文章
:1.
劳动法律法规
2.
劳动纪律管理规定
3.
2017最新劳动法试用期细则规定
4.
新劳动法对辞职的规定有什么
5.
上班时间管理规定
劳动法新规定辞退补偿篇二十
《劳动法》对于辞职是如何规定的《劳动法》对于辞职是如何规定的答:
一、职工辞职,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明确赋予了职工辞职的权利,这种权利是绝对的,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须任何实质条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即可。
原劳动部办公厅在《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也指出:“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既是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须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超过30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
二、用人单位具有一定的请求赔偿损失的权利:
原劳动部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第4条明确规定了赔偿的范围:“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1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2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3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三、如有争议,应及时提请劳动仲裁:
职工主动提出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部分职工在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30日后主动离职,不予理会用人单位的赔偿要求,用人单位则不给职工办理人事关系和档案的调转手续,职工离职后人事关系和档案长期留置在原用人单位;造成职工在新的工作单位不能办理劳动保险、不能办理出国政审手续、影响技术职称评定、不能进一步求学深造和丧失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机会。所以,职工在与用人单位因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损失方面发生争议后应当在60天内及时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法》对于辞职是如何规定的《劳动法》对于辞职是如何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