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九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篇一
不知什么时候,我喜欢上看《三 国演义》的动画片了。这几天的夜晚我看了《火烧赤壁》。曹操的部队在海上行使,黄盖的部队把一把火放到没人的小船上,小船很快地向曹军的船开去。过了一会儿,曹军的船烧着了,船上的人慌张地跳下去。曹操被他的一个兵救了,他们走了一会儿就遇到黄盖的埋伏。第一关是最厉害的,一万的军就把十万的军打败,第二关是和张飞打,他的锤很厉害,但也被他们打败,最后一关是和关羽打。
战斗很激烈,最后,还是关羽放走了曹操,不然曹操就没命了。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最后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读完了。《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东汉末年的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向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差不多一个世纪。读完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等128人,其它176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圣诸亮和常山赵子龙。
我十分敬佩诸葛亮,因为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胜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用人、善于治国,他是智慧的化身。他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他对具体状况善于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如在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两大战斗中,诸葛亮事先实地观察地形,调查对方兵力部署,根据地形和客观实际状况,制定了有利的作战方案,才“简单”击败了敌人。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用“空城”,就是因为他对敌方将领的状况作了分析,诸葛亮明白司马懿对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马懿对自己长期构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从这些地方能够看到,诸葛亮的正确决定,是在他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构成的。当我读到那里,我不禁为诸葛亮提心吊胆,如果司马懿打进来怎样办呢当看完之后我村不住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我对他的胆识和自信十分佩服。
我也十分敬佩赵云的勇敢和忠心。在长坂坡他为救后主,七进七出。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忠心。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这正是他赤胆忠心的生动写照!你明白吗在汉水时,黄忠、张著被魏军围住,赵云前往救援。他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和张著回到营中。曹操亲率大军而来,赵云只身在外;威风凛凛吓得曹军不敢向前,最后赵云与埋伏的士兵一齐进攻打败了曹操。有诗赞曰:“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每次读到这,我全身热血沸腾,就好像和赵云并肩作战一样,沉浸在战斗的氛围里。他的勇敢只有一句话能形容----常山赵子龙浑身。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男人看‘三国’,女不看‘西厢’”。我认为是男人就要读《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能够让我们学习到其中人物的优点,如诸葛亮的智慧,赵云的勇敢,也能够引以为鉴,如马谡骄傲自大、纸上谈兵失街亭,曹操讳疾忌医最终病死。这样一部能够学习、借鉴的好书,我们能不读吗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着之一,讲了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鼎立。一场刀光剑影的战争还清晰可见,显示三国时期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动荡不安的现象。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齐,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十分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必须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必须能联吴抗曹。
之后就是诸葛亮,这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就应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齐去找刘备,最后最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述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能够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能够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带给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透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在假期,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讲了春秋末年时汉朝分裂为三个国家,而三个国家都想统一天下,最后同归于尽,司马家族统一天下的故事。故事情节很吸引人,书中人失败了,我跟着伤心;书中人得到成就,我也沾沾自喜。我痴迷在其中。何况书中又出了许多吕布、赵云、关羽这样的英雄,我更是眼睛“长”到了书上。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是《赵子龙单骑救主》。
赵云随刘备到当阳时遭到曹军追击,刘备逃出重围,赵云护着刘备的家小杀退了无数曹兵。赵云发现刘备的两位夫人和儿子阿斗不见了,冲进曹营寻找。将一位夫人送到安全处,赵云又掉头冲进曹营……在一堵断墙后,赵云找到了已浑身是伤的夫人和阿斗。夫人为了不连累赵云,将阿斗交给他,投井自尽。赵云解开护心镜把阿斗揣入怀中,向外冲杀。只见赵云左手枪,右手剑,使出浑身解数,杀得曹兵血肉横飞。在张飞的掩护下,赵云终于杀出曹营……
赵云真是个不得不令人敬佩的英雄——闯曹营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陷阱无处不在,而在无数曹兵曹将之中杀出一条重围,在人海之中找到小主公和夫人又谈何容易!而怀揣着一个孩子杀出重围更是难上加难,而赵云做到了,他有何等的武功和勇气!可见,赵云为了小主公是把自己的命给拼上了!
赵云只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英雄,其他的英雄也不比赵云逊色,甚至还有人在赵云之上!可见三国时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三国演义》令人一看就放不下,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茫茫夜空,有多少流星划过;花开花落,英雄们的回响似乎仍未停息。回顾历史,那滚滚东逝的江水又把我带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这是大战前夕的夜晚。茫茫大江,风平浪静;月上东山,皎如白日;江水东去,如横素练;万樯林立,如箭在弦。再东视柴桑,西观夏口,南望樊山,北觑乌林,江天空阔,怎不令人灵感生发。想到顷刻之间,挥手即可扫平江南,一统华夏,这叫伫立江头的那个久有雄心大志的曹操如何不激情万分?于是横槊,于是赋诗,这个浪漫的英雄高唱着人生几何,全然忘却了身后的大战,已然成为了一个诗人。
每每读到这儿,我总会联想到“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而曹操,不仅有李白飘逸的性格,更令我欣赏的是他那高傲的心,即便是大战前夕,依旧拿得起,放的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以至后来历经劫难之时,仍就仰天长笑。如此境界,真不愧他豪迈的一生。
自桃园结义到温酒斩华雄,再到三英战吕布,关羽在一场场战争中成为了一代名将。然而,此时此刻,被擒的关羽站在土山上,面对无法挽回的败局,面对兄弟之情、君臣之义、托付之责——他追求并恪守的信条,他提出了“只降汉帝,不降曹操”的一个不似降者之约,却似胜者之规的惊人约定。这就是关羽,一个从皮到骨都充斥着“义”的壮士,一个在他投降时从内心到外貌都不像降者,在他失败时从内心到外貌都不像败者的人。他不拘泥于权利,更不为地位王权所吸引,他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忠义”二字而已。知关羽者曹操,未与关羽相处,曹操仅知其武艺,当与关羽相处之后,才深知关羽的忠义之心!对于关羽,后人的崇拜,历代君王的加冕,虽说动机不一,但标准却是一致的,取其忠心义胆,“英风突兀山河壮,正义凭陵日月高。”
在这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们只不过是其中之一二。大智慧如诸葛亮、一身是胆的赵子龙、仁义的刘备、羽扇纶巾的周瑜、老当益壮的黄忠,乃至二袁、刘表、孙坚等辈,都在乱世中寻找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演绎出一段段不朽的传奇。
这就是《三国演义》,一部最成功的战争英雄史诗,它给予了英雄们一个最好的舞台,在那里上演着他们的《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直至今日,虽然浪花淘尽英雄,他们都已不复存在,但他们产生的影响却远未停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不知引发了多少未捷英雄的热泪,“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又让多少企盼天遂人愿的人长歌永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不知蕴涵了后人对英雄们多少的景仰与遗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这是三国演义的大概内容。但其独特的内涵和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确是千古的佳话。
初读三国我只知江山破碎,豪杰辈出,结盟立誓,谈笑风生,让我如此向往,如此痴迷。且看关公温酒斩华雄,张飞长坂震曹兵,子龙单骑救主。荡气回肠,仿佛历历在目。再读三国,我只知英雄悲剧处让我心酸,白帝托孤,一时的大意断送了整个国家的前程。诸葛武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撑起一个国家,一片江山。
邓艾翻山越岭,来到了蜀国的腹地,却见诸葛武侯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可见他料到了未来之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觉得他悲剧的地方让我伤感。出师未捷身先死,没能看到国家的繁荣,令人可悲。寇第斯曾说:“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不灭明灯,”读三国,就时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辉带来的温暖,它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扶社稷,兼济天下”的思想。这种思想与我内心深埋的理想交织、碰撞,产生共鸣,激荡出串串亮丽的火花,鼓励我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当我第三遍读三国时,我发现每个人身上都蕴含许多哲理,吕布的有勇无谋,见利忘义。即使他武功再怎么高强也绝对比不上关云长的忠义两全。曹操的从谏如流,求贤若渴奠定了他一统河山,号令天下的地位。
姜维的身先士卒,鞠躬尽瘁一统河山的宏伟志向,维持了蜀汉的江山。刘禅的无能却断送了这一切切的一切。看来贤明的君主永远比掌握大权昏庸的君主强。纵观历史长河,唯有任用贤才,远离小人,方可以使国家经久不衰,国泰民安。问何人仰天长笑,嗟叹历史,追逐日月,在书中探寻那不安的历史。千万读者此时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品三国战火,尝人间心酸,叹英雄早逝,恨未逢乱世,纵使一刀被斩,纵使尔虞我诈,也可驰骋战场,领略豪情壮志。
三国作为我们崇拜的对象,作为我们茶余饭后的佳话,已流传千古。现在更有易中天品三国,带我们区别小说与现实的差距,无论怎样,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将会永留历史。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是句在社会上流传很久的话,其实,这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一种愚民术。他们认为青少年血气方刚,看了《水浒》会造反:年长者饱经世故,看了《三国》会变得老奸巨猾。现在,这种偏见早已被打破,《三国》,《水浒》成了社会提倡阅读的优秀历史读物。袁阔成在电视台上讲《三国》,吸引了千千万万听众的心;研究《三国》,《水浒》的书刊,文章汗牛充栋;以他们为底本改变的电影,电视,戏曲令人目不暇接。中华民族,可以说从三尺孩童到银须飘拂的老人,常常喜欢在闲暇之际谈《三国》,论《水浒》。
然而,直到今天,人们讲《三国》,评《水浒》,都没有超出文学评论,文艺欣赏,历史考证的范围。许多人公开反对那种“读了《三国》轨道的不良倾向,但《三国演义》还正是以“诡道”吸引人们的。
其实,读《三国》学诡道这并可怕,并不奇怪,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这部小说是一部形象的兵书,在兵书里,“诡道”就是智慧的代名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军阀争雄的战争角逐中,浪起涛翻,必然会涌现出一大批能军治国的人才。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吴起,管仲,乐毅,孙膑等人,三国时期的曹操,诸葛亮,周瑜,司马懿,陆逊等,都是风云际遇,大显身手,各自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史记。《三国演义》在详细地记载魏,蜀,吴三方龙争虎斗的历史情形中,刻画了军事家们那种气壮山河,叱咤风云的英雄风貌,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这段军事斗争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诚然,《三国演义》是一部“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文学作品。但也不能不承认,这部文学作品所写的战略战术,进攻与防御,失败与成功以及军事上的虚实奇正等等,基本上是合于军事科学原则和战争规律的。许多虚构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
等等,不仅在同时代可以找到事实的影子,而且在此前后也能找出与其十分相似的战例。可见,这些虚构,源于战争生活,又高于战争生活,更能深刻地反映某些战争指导规律。
《三国演义》目的在于能给读者留下一点施计用谋的启示,同时使我们自己也从中得到一些教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伴随着熟悉的开篇词,我徜徉于三国乱世的海洋中深深沉醉。《三国演义》的主要构成是一次次战争,线索是一条条计谋,主角一位位主公。让我感到战场上刀光剑影的同时更能领会到军事家们彼此之间富于智慧的谋略。让我最记忆犹深的是其中最著名的三绝——“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看到书中关于他们的文字,一个个人物从书中走来,不断鲜活了起来。
诸葛亮,估计是整本书里面最有名的人物了。在我还没正式读的时候就已经听到了许多有关他的故事。自从对刘备讲述了隆中对,被三请出山以来,几乎全部的谋略都由他策定实行。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造就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传奇。尤其是赤壁一役,就是他“借”来了东风,助周瑜大破曹军,书中都有诗为证:“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程才能?”。仅此一句,立马较出了两者间的高低。千古名计——锦囊妙计成功的帮助刘备摆脱了东吴,回到荆州。之后荐庞统,取汉中都是他立下的汗马功劳。
刘备死后托孤给他,他也倾尽了心力扶持刘禅。七擒孟获成功招降了蛮夷,保卫了边疆;六出祁山,险些成功,给予曹军巨大打击。用空城计退过敌,死后遗计吓走司马懿,借
刀杀魏延。其余的制作制作木牛流马更是小事。智绝称号,当之无愧!
关羽,以一身的义气闻名于三国。最著名的莫过于过五关斩六将和华容道义释曹操二事了。一骑绝尘,千里寻主,不背那时兄弟盟约;华容道上,义释曹操,还尽当初未断情谊。这样一位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英雄,死后被后人封神为武圣也并不为过。
最后,就是三国乱世最著名的奸雄曹操。年少时,旁人就有一句评价,伴随他走完了整个东汉末年“子治世只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既有灭吕伯奢一家的心狠,又有宽恕许渚的仁慈。挟天子以令诸侯,谁可争锋?青梅煮酒论英雄,并非狂言。官渡一役,他处于弱势只因其求贤之性得了许攸,火烧乌巢,战败袁本初,平定了长江以北。即使有赤壁一败,他也能迅速从打击中走出来,汲取教训,挑拨孙刘两家。纵观其一生,有人说他奸诈狡猾,有人说他审时度势。但无论我们怎么评价,逝者已矣,留下的只是无尽的遐想。这或许是《三国演义》所有人物具有的共性,更是整本书的魅力所在。
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篇二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篇三
我最后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读完了。《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东汉末年的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向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差不多一个世纪。读完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等128人,其它176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圣诸亮和常山赵子龙。
我十分敬佩诸葛亮,因为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胜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用人、善于治国,他是智慧的化身。他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他对具体状况善于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如在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两大战斗中,诸葛亮事先实地观察地形,调查对方兵力部署,根据地形和客观实际状况,制定了有利的作战方案,才“简单”击败了敌人。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用“空城”,就是因为他对敌方将领的状况作了分析,诸葛亮明白司马懿对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马懿对自己长期构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从这些地方能够看到,诸葛亮的正确决定,是在他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构成的。当我读到那里,我不禁为诸葛亮提心吊胆,如果司马懿打进来怎样办呢当看完之后我村不住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我对他的胆识和自信十分佩服。
我也十分敬佩赵云的勇敢和忠心。在长坂坡他为救后主,七进七出。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忠心。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这正是他赤胆忠心的生动写照!你明白吗在汉水时,黄忠、张著被魏军围住,赵云前往救援。他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和张著回到营中。曹操亲率大军而来,赵云只身在外;威风凛凛吓得曹军不敢向前,最后赵云与埋伏的士兵一齐进攻打败了曹操。有诗赞曰:“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每次读到这,我全身热血沸腾,就好像和赵云并肩作战一样,沉浸在战斗的氛围里。他的勇敢只有一句话能形容----常山赵子龙浑身。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男人看‘三国’,女不看‘西厢’”。我认为是男人就要读《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能够让我们学习到其中人物的优点,如诸葛亮的智慧,赵云的勇敢,也能够引以为鉴,如马谡骄傲自大、纸上谈兵失街亭,曹操讳疾忌医最终病死。这样一部能够学习、借鉴的好书,我们能不读吗
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篇四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着之一,讲了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鼎立。一场刀光剑影的战争还清晰可见,显示三国时期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动荡不安的现象。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齐,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十分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必须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必须能联吴抗曹。
之后就是诸葛亮,这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就应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齐去找刘备,最后最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述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能够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能够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带给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透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篇五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这是三国演义的大概内容。但其独特的内涵和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确是千古的佳话。
初读三国我只知江山破碎,豪杰辈出,结盟立誓,谈笑风生,让我如此向往,如此痴迷。且看关公温酒斩华雄,张飞长坂震曹兵,子龙单骑救主。荡气回肠,仿佛历历在目。再读三国,我只知英雄悲剧处让我心酸,白帝托孤,一时的大意断送了整个国家的前程。诸葛武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撑起一个国家,一片江山。
邓艾翻山越岭,来到了蜀国的腹地,却见诸葛武侯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可见他料到了未来之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觉得他悲剧的地方让我伤感。出师未捷身先死,没能看到国家的繁荣,令人可悲。寇第斯曾说:“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不灭明灯,”读三国,就时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辉带来的温暖,它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扶社稷,兼济天下”的思想。这种思想与我内心深埋的理想交织、碰撞,产生共鸣,激荡出串串亮丽的火花,鼓励我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当我第三遍读三国时,我发现每个人身上都蕴含许多哲理,吕布的有勇无谋,见利忘义。即使他武功再怎么高强也绝对比不上关云长的忠义两全。曹操的从谏如流,求贤若渴奠定了他一统河山,号令天下的地位。
姜维的身先士卒,鞠躬尽瘁一统河山的宏伟志向,维持了蜀汉的江山。刘禅的无能却断送了这一切切的一切。看来贤明的君主永远比掌握大权昏庸的君主强。纵观历史长河,唯有任用贤才,远离小人,方可以使国家经久不衰,国泰民安。问何人仰天长笑,嗟叹历史,追逐日月,在书中探寻那不安的历史。千万读者此时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品三国战火,尝人间心酸,叹英雄早逝,恨未逢乱世,纵使一刀被斩,纵使尔虞我诈,也可驰骋战场,领略豪情壮志。
三国作为我们崇拜的对象,作为我们茶余饭后的佳话,已流传千古。现在更有易中天品三国,带我们区别小说与现实的差距,无论怎样,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将会永留历史。
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篇六
在假期,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讲了春秋末年时汉朝分裂为三个国家,而三个国家都想统一天下,最后同归于尽,司马家族统一天下的故事。故事情节很吸引人,书中人失败了,我跟着伤心;书中人得到成就,我也沾沾自喜。我痴迷在其中。何况书中又出了许多吕布、赵云、关羽这样的英雄,我更是眼睛“长”到了书上。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是《赵子龙单骑救主》。
赵云随刘备到当阳时遭到曹军追击,刘备逃出重围,赵云护着刘备的家小杀退了无数曹兵。赵云发现刘备的两位夫人和儿子阿斗不见了,冲进曹营寻找。将一位夫人送到安全处,赵云又掉头冲进曹营……在一堵断墙后,赵云找到了已浑身是伤的夫人和阿斗。夫人为了不连累赵云,将阿斗交给他,投井自尽。赵云解开护心镜把阿斗揣入怀中,向外冲杀。只见赵云左手枪,右手剑,使出浑身解数,杀得曹兵血肉横飞。在张飞的掩护下,赵云终于杀出曹营……
赵云真是个不得不令人敬佩的英雄——闯曹营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陷阱无处不在,而在无数曹兵曹将之中杀出一条重围,在人海之中找到小主公和夫人又谈何容易!而怀揣着一个孩子杀出重围更是难上加难,而赵云做到了,他有何等的武功和勇气!可见,赵云为了小主公是把自己的命给拼上了!
赵云只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英雄,其他的英雄也不比赵云逊色,甚至还有人在赵云之上!可见三国时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三国演义》令人一看就放不下,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篇七
茫茫夜空,有多少流星划过;花开花落,英雄们的回响似乎仍未停息。回顾历史,那滚滚东逝的江水又把我带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这是大战前夕的夜晚。茫茫大江,风平浪静;月上东山,皎如白日;江水东去,如横素练;万樯林立,如箭在弦。再东视柴桑,西观夏口,南望樊山,北觑乌林,江天空阔,怎不令人灵感生发。想到顷刻之间,挥手即可扫平江南,一统华夏,这叫伫立江头的那个久有雄心大志的曹操如何不激情万分?于是横槊,于是赋诗,这个浪漫的英雄高唱着人生几何,全然忘却了身后的大战,已然成为了一个诗人。
每每读到这儿,我总会联想到“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而曹操,不仅有李白飘逸的性格,更令我欣赏的是他那高傲的心,即便是大战前夕,依旧拿得起,放的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以至后来历经劫难之时,仍就仰天长笑。如此境界,真不愧他豪迈的一生。
自桃园结义到温酒斩华雄,再到三英战吕布,关羽在一场场战争中成为了一代名将。然而,此时此刻,被擒的关羽站在土山上,面对无法挽回的败局,面对兄弟之情、君臣之义、托付之责——他追求并恪守的信条,他提出了“只降汉帝,不降曹操”的一个不似降者之约,却似胜者之规的惊人约定。这就是关羽,一个从皮到骨都充斥着“义”的壮士,一个在他投降时从内心到外貌都不像降者,在他失败时从内心到外貌都不像败者的人。他不拘泥于权利,更不为地位王权所吸引,他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忠义”二字而已。知关羽者曹操,未与关羽相处,曹操仅知其武艺,当与关羽相处之后,才深知关羽的忠义之心!对于关羽,后人的崇拜,历代君王的加冕,虽说动机不一,但标准却是一致的,取其忠心义胆,“英风突兀山河壮,正义凭陵日月高。”
在这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们只不过是其中之一二。大智慧如诸葛亮、一身是胆的赵子龙、仁义的刘备、羽扇纶巾的周瑜、老当益壮的黄忠,乃至二袁、刘表、孙坚等辈,都在乱世中寻找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演绎出一段段不朽的传奇。
这就是《三国演义》,一部最成功的战争英雄史诗,它给予了英雄们一个最好的舞台,在那里上演着他们的《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直至今日,虽然浪花淘尽英雄,他们都已不复存在,但他们产生的影响却远未停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不知引发了多少未捷英雄的热泪,“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又让多少企盼天遂人愿的人长歌永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不知蕴涵了后人对英雄们多少的景仰与遗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篇八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是句在社会上流传很久的话,其实,这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一种愚民术。他们认为青少年血气方刚,看了《水浒》会造反:年长者饱经世故,看了《三国》会变得老奸巨猾。现在,这种偏见早已被打破,《三国》,《水浒》成了社会提倡阅读的优秀历史读物。袁阔成在电视台上讲《三国》,吸引了千千万万听众的心;研究《三国》,《水浒》的书刊,文章汗牛充栋;以他们为底本改变的电影,电视,戏曲令人目不暇接。中华民族,可以说从三尺孩童到银须飘拂的老人,常常喜欢在闲暇之际谈《三国》,论《水浒》。
然而,直到今天,人们讲《三国》,评《水浒》,都没有超出文学评论,文艺欣赏,历史考证的范围。许多人公开反对那种“读了《三国》轨道的不良倾向,但《三国演义》还正是以“诡道”吸引人们的。
其实,读《三国》学诡道这并可怕,并不奇怪,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这部小说是一部形象的兵书,在兵书里,“诡道”就是智慧的代名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军阀争雄的战争角逐中,浪起涛翻,必然会涌现出一大批能军治国的人才。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吴起,管仲,乐毅,孙膑等人,三国时期的曹操,诸葛亮,周瑜,司马懿,陆逊等,都是风云际遇,大显身手,各自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史记。《三国演义》在详细地记载魏,蜀,吴三方龙争虎斗的历史情形中,刻画了军事家们那种气壮山河,叱咤风云的英雄风貌,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这段军事斗争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诚然,《三国演义》是一部“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文学作品。但也不能不承认,这部文学作品所写的战略战术,进攻与防御,失败与成功以及军事上的虚实奇正等等,基本上是合于军事科学原则和战争规律的。许多虚构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
等等,不仅在同时代可以找到事实的影子,而且在此前后也能找出与其十分相似的战例。可见,这些虚构,源于战争生活,又高于战争生活,更能深刻地反映某些战争指导规律。
《三国演义》目的在于能给读者留下一点施计用谋的启示,同时使我们自己也从中得到一些教益!
初中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篇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伴随着熟悉的开篇词,我徜徉于三国乱世的海洋中深深沉醉。《三国演义》的主要构成是一次次战争,线索是一条条计谋,主角一位位主公。让我感到战场上刀光剑影的同时更能领会到军事家们彼此之间富于智慧的谋略。让我最记忆犹深的是其中最著名的三绝——“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看到书中关于他们的文字,一个个人物从书中走来,不断鲜活了起来。
诸葛亮,估计是整本书里面最有名的人物了。在我还没正式读的时候就已经听到了许多有关他的故事。自从对刘备讲述了隆中对,被三请出山以来,几乎全部的谋略都由他策定实行。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造就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传奇。尤其是赤壁一役,就是他“借”来了东风,助周瑜大破曹军,书中都有诗为证:“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程才能?”。仅此一句,立马较出了两者间的高低。千古名计——锦囊妙计成功的帮助刘备摆脱了东吴,回到荆州。之后荐庞统,取汉中都是他立下的汗马功劳。
刘备死后托孤给他,他也倾尽了心力扶持刘禅。七擒孟获成功招降了蛮夷,保卫了边疆;六出祁山,险些成功,给予曹军巨大打击。用空城计退过敌,死后遗计吓走司马懿,借
刀杀魏延。其余的制作制作木牛流马更是小事。智绝称号,当之无愧!
关羽,以一身的义气闻名于三国。最著名的莫过于过五关斩六将和华容道义释曹操二事了。一骑绝尘,千里寻主,不背那时兄弟盟约;华容道上,义释曹操,还尽当初未断情谊。这样一位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英雄,死后被后人封神为武圣也并不为过。
最后,就是三国乱世最著名的奸雄曹操。年少时,旁人就有一句评价,伴随他走完了整个东汉末年“子治世只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既有灭吕伯奢一家的心狠,又有宽恕许渚的仁慈。挟天子以令诸侯,谁可争锋?青梅煮酒论英雄,并非狂言。官渡一役,他处于弱势只因其求贤之性得了许攸,火烧乌巢,战败袁本初,平定了长江以北。即使有赤壁一败,他也能迅速从打击中走出来,汲取教训,挑拨孙刘两家。纵观其一生,有人说他奸诈狡猾,有人说他审时度势。但无论我们怎么评价,逝者已矣,留下的只是无尽的遐想。这或许是《三国演义》所有人物具有的共性,更是整本书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