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袁隆平的四堂人生课感悟2021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无论生前生后,他都是全社会不分性别、年龄、职业的人们的偶像,永存大家心间。我相信,榜样的力量。袁老随去,但是他的音容笑貌永存我们的心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聆听袁隆平的四堂人生课感悟2021,供大家参考。
聆听袁隆平的四堂人生课感悟2021
今天,是袁隆平诞辰91周年。
国士无双,高山仰止。袁隆平90岁生日时,秘书辛业芸精心编辑了《袁隆平画传》。这本画传当时只做了一本,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袁隆平,袁隆平非常高兴。如今这本《袁隆平画传》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们采访了《袁隆平画传》的作者辛业芸,共同策划了这“袁隆平的四堂人生课”,揭秘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他是“不安分者”,是永远跋涉在求知路上的探求者;他是个“心大”的人,无论遇到多大的难题,总是乐观坚定;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位卑时亦未敢忘忧国……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无论生前生后,他都是全社会不分性别、年龄、职业的人们的偶像,永存大家心间。
【你会怎么选?】
第一题:
你是一个科研工作者,针对国际上最知名的权威专家已经有定论的问题,你偶然发现了可能质疑权威的新现象,但研究下去可能需要花数年的辛苦,且不一定获得学界认可。你会怎么选?
A. 我只相信我的实践所得,和权威叫板,有何不可?
B. 同权威较劲,费力不讨好,算了,选择忽略这个新现象。
随遇而安可能是很多人的生活态度,但袁隆平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好奇心强,从不墨守成规。也正是心中的“不安分因子”,成就了未来的“杂交水稻之父”。
1961 年夏季的一天,袁隆平在课余来到稻田间观察,猛然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后来,正是这株奇特的水稻给他带来灵感——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杂种优势本就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现象,这说明水稻也不例外!尽管1926年美国的琼斯已发现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现象,可事实上,经典遗传学原理表明: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会使旺势消灭,异交一般不表现杂种优势;当时的教科书和业界也已经作了“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杂交无优势”的定论。
搞科研本身就是创新!他认为,作物杂交有无优势,决定性的因素不在于自花授粉或异花授粉的繁殖方式,而在于杂交双亲的遗传性有无差异。他做了人工杂交试验,杂种第一代表现出了杂种优势现象。事实证明,如果盲从“权威”,很可能与真理失之交臂。他认定,既然水稻有杂种优势,成功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就可能获得增产。于是,他从选定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课题开始入手,经过9年备尝艰辛,他终于取得了成功。
真正的权威永远来自实践。
【你会怎么选?】
第二题:
你已经功成名就,如今年近退休,虽然内心还有热忱,但家人都劝你含饴弄孙、远离科研,你会怎么选?
A. 我一辈子都在费脑子,而且已经是自己研究领域的泰斗,见好就收,回家带孙子去咯!
B. 探秘就是我的人生快乐,也是我的职业精神,我乐此不疲。
“我是个从小就爱跳高的人。现在搞科研,就像在跳高,跳过了一个高度,又有一个新的高度在等着你。”袁隆平说。他就像一个探索者,不给自己设限,去探索无限。实现了一个目标,又有新的目标刺激他去前进。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杂交水稻在中国成功地推向生产应用,增产幅度达20%。其实那个时候,袁隆平已经功成名就,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了。可是,他并没有放弃探索。年过50 岁的他,牵头带领全国专家组成的协作组,开展两系法杂交水稻的攻关研究,1995 年再度取得成功。丝毫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他马不停蹄,又继续挑起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研究的大梁。从1997 年踏上攻关超级杂交稻的新征程起,不到20 年,他带领研究团队先后于2000 年、2004 年、2011年、2014年,实现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亩产700 公斤、800公斤、900 公斤、1000 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目标。
又到圆满收官时,想必他也会问自己:要止步吗?但他的选择是:满意而不满足!2018 年,在大面积示范中,超级杂交稻产量再攀新高峰:平均亩产突破1100 公斤大关。特别是云南省个旧市大屯镇的百亩示范片实现平均亩产1152.3 公斤,刷新水稻大面积种植世界纪录!2019 年9 月29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授勋时问:杂交水稻有什么进展?袁隆平院士回答: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 公斤冲刺!
他说:“我不会停留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我感到最愉快的事是出新成果,这个成果给不给我带来荣誉是另外一回事,无所谓。能够在灵魂上得到安慰、有所寄托,就要出新成果。”
科学探索无止境。一个人最恒久的境界,还是拼搏和奉献。
【你会怎么选?】
第三题:
遇到天灾,粮食减产,大家都在挨饿,作为一个小镇的农校老师,你会怎么做?
A. 天灾与我无关,国家总会想办法救济大家,等着就好。
B. 我们是学农的,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我们的天职。同学们,咱们一起投身研究!
袁隆平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1954 年湖南遭遇水灾,洞庭湖区的堤垸全被淹了,粮食严重减产。那时,全国粮食实行定量供应,学生们处于长身体的时期,每天供应的大米远远不够吃。
那时在安江农校担任班主任的袁隆平一边忍受着饥饿,一边安抚着大家的情绪:“这是天灾。目前情况下,谁也无法控制‘天公’。但我们是学农的,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我们的天职”。于是,他带领学生们到试验田里一垅一垅地摸索,从改良土壤着手,提高土地的肥力,接着实行精耕、遗传育种……尝试着,一步一步解决粮食增产问题。
袁隆平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却站在民族利益的高度,践行匹夫之责。后来,十四亿中国人的温饱早已不再是问题,但袁隆平仍然保持着高度的忧患意识。
他提出加快超级杂交稻推广的“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到2017 年时,“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累计示范推广面积已达1500 万亩,增产稻谷17.73 亿公斤。此后,袁隆平又提出,在北回归线以南,中、低海拔地区及长江流域,实施“三分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工程”,比如,通过种植双季超级杂交稻、超级杂交稻加一季马铃薯等模式,实现了三分田年产粮食365公斤,足够一个人全年的口粮。
烙画家黄正林为袁隆平画像。资料图
2020年,在新冠疫情毫无先兆地袭击整个世界时,他在《农民日报》刊登文章表示:大力推广超级杂交稻,力争为国家增产粮食100万吨,激励人们要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产,重视和加强粮食生产。事实证明了他的先知先觉和完全正确性,因为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很多国家纷纷提出禁止本国粮食出口,中国人必须完全靠自己了。有人说,袁隆平发声,使全体中国人吃了定心丸。
他始终践行着那句话:“中国人要将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手上”。
【打开锦囊,学习袁隆平的智慧】
忧患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平凡“匹夫”也要位卑未敢忘忧国!
【你会怎么选?】
第四题:
你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躺在病床上回忆自己的一生,你会怎样度过最后的时光?
A. 事业、荣誉,都是浮云,我要和家人在一起,享受最后的团聚时光。
B.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还牵挂着我的事业,永远乐观,永远从容,人生无憾!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袁隆平表现得异常乐观和坚强。躺在病床上,他依然割舍不下他的杂交水稻事业,细致地过问与杂交水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关心气温、天气,关心播种、制种,念叨着“要开会”“有几点要注意”。他的头脑里仿佛在放映一部杂交水稻的电影大片。他像个总导演,指挥着每一项工作,还要布置杂交水稻研发的各项任务。
病势越来越重,但袁隆平却很少说自己哪里不舒服、或哪里疼痛。他展现给人们的,永远是他良好的状态和乐观的心态。
直到生命的最后,他还在病床上,与身边亲近的人一起唱他最喜欢的歌曲——《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红莓花儿开》等经典老歌。
袁隆平作为一个视事业如生命的人,已经置生死于度外,杂交水稻成为他的灵魂,他就像杂交水稻事业的精神图腾,超越了生死。他以超凡的意志力,不惧杂交水稻事业追求中的艰难险阻。他对生死表现出从容、淡定,他以一种超凡的力量,永远激励着人们。
一生一事、一世一稻,永恒坚守,永不停歇。
袁隆平的秘书辛业芸说:“他仿佛是矛盾的统一体。比如,他当年在国内封闭的条件下潜心研究杂交水稻,但他从来就不缺乏前沿的认识、国际的视野、战略的头脑;他既恪守科研的严谨,又爱好自由散漫;他思维超前,但‘享受’落伍;他既下田劳作、不修边幅,又喜欢唱歌、会拉小提琴、会跳踢踏舞,既下里巴人,又阳春白雪……人们会觉得,一切都十分完美地在他身上得到和谐统一。”
您埋头苦干,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把苍生装在心头上,您就是我们最该追的星!还记得那个追赶袁隆平灵车的20岁女孩吗?年轻一代有袁老这样的人为榜样,奋发图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因为信仰和力量的星光,终有一日,会连缀成灿烂的银河。因为这束光,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生生不息,上下奔腾。
袁隆平的四堂人生课,你学懂了吗?
【聆听袁隆平的四堂人生课感悟2021】相关推荐文章:
人生美文感悟人生-感悟人生的美文五篇
人生作文高一1000字 感悟人生话题作文
袁隆平事迹个人感悟 关于袁隆平事迹感悟范文
2021疫情防控云端课个人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