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相林事迹的感悟百字(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毛相林事迹的感悟百字篇一
这几天,下庄村村民刘恒保和妻子正忙着给柑橘树除草、打药,六年前,他种了20亩柑橘树,如今已经硕果累累。
除了种植瓜果蔬菜,当地村民还建起了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就在二十多年前,这个被1000多米的悬崖峭壁包围的村庄仅靠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因为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不愿意再返回家乡。
要想富先修路。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决定在悬崖上凿出一条出村的公路,彻底改变村庄的命运。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筹集了3960元购买了炸药等物资,肩挑背扛,用大锤、簸箕等简单的农用工具在绝壁上开凿希望。
20__年,历时七年,一条八公里长的“天路”终于修到了山外。十年后,毛相林又争取到了公路硬化政策,在扶贫资金的支持下,这条“绝壁天路”变成了3米多宽的“四好农村路”。
出山的公路修通了,而脱贫的道路又在哪里呢?20__年,毛相林四处调研后,决定为下庄村引进柑橘、桃树、西瓜三大脱贫产业,并聘请种植专家对乡亲们进行科学指导。同时,这条修好的出山公路也为瓜果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只用了一年时间,下庄村就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此外,毛相林还在县里为下庄村争取到了乡村振兴开发项目资金,打造乡村旅游,建设具有三峡山村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20__年,下庄村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余元。在毛相林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曾经贫困的下庄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毛相林事迹的感悟百字篇二
毛相林,男,60岁,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__年,改任撤并后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当好村民修路的领头人,苦熬6年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愚公精神。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1997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下庄人终于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没有炮眼,放红绳凿;没有挖机,用双手刨……在峭壁悬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系长绳,放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就这样,村民们在空中荡,壁上爬。分好几个施工班,多处开炮,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口,形成一个个石礅,然后“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修路难,在悬崖绝壁上凿路难上加难。男男女女带着工具和干粮来到工地,以洞穴、岩壁作为安身落脚之处。为防止晚上睡觉翻身掉下悬崖,他们便在腰间拴根“保险绳”,绳子的一头拴在岩缝的老树根上。为鼓舞群众士气,毛相林与村组干部一起向群众发誓:不贪占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齐的号子声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艰难延伸。毛相林的担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
为了修路,毛相林“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还以个人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县城打工的村民也自发回村加入筑路队伍,甚至有老人主动请缨到工地做饭。
尽管毛相林每天都把安全施工传导到每个工地,但在挑战悬崖绝壁时,先后有6位村民献出了宝贵生命。从不轻易掉眼泪的毛相林哭过,但他从未绝望过。他常说,我个人解决不了的还有组织在,下级解决不了的还有上级在。1999年,巫山县委县政府将下庄路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建设,给予物资支持。
最终,历经七年鏖战,20__年初,悬岸绝壁间一条长达8公里的“抗争之路”通车了,几辈人渴盼的出山公路梦想成真。
20__年1月,两合村合并到下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毛相林被村民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村支书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不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初心始终未变。下庄的有形的、出行的路抠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
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来,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毛相林又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几年来,全村种下650亩纽荷尔,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试花挂果,预计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了几百亩的西瓜和南瓜。仅西瓜一项,村民年均收入3000多元。
细数村民的增收门路,毛相林将其概括为“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正是在“三色”经济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20__年通过贫困村脱贫攻坚验收。
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写在村民脸上,甜在村民心里,也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头发,更激发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
毛相林事迹的感悟百字篇三
这几天,时尚圈突然被一个叫王德顺的花样爷爷刷屏了。
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一场以“东北大棉袄”为设计元素的时装发布会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登上t台,赤裸上身引发轰动,一起时尚圈刮起东方花样爷爷的旋风。自己点开一看,什么叫热腾腾的劲浪!简直是仙风道骨,直接秒杀小鲜肉。老爷子不摆酷,不装高冷,从t台热烘烘地走来,率性,健康,穿着大棉裤和千层底黑布鞋演绎过去的恋情,从内涵上又再次让小鲜肉们望尘莫及。
确实,这位79岁的老爷子哪里和“老”沾边嘛!这个老不是说看不出年龄,一定的年龄,皱纹和暗沉不可避免,已经写在脸上。但是他的表演和他的活法,他的人生状态,真的完全没有精神衰老的迹象。
但是,更多尚未老的老人,随着岁月的增长,生活的压力,很早地“放弃”了自己。比如我们这代中年人的父母,其实就是像王德顺一样年纪或者年纪更大一些老年人。让这个年纪的老年女性穿细高跟,哪怕她们想试,也怕别人会笑话,不怕摔跤吗?还有,如果不花绝大部分精力忙着儿孙的事情,就显得不务正业,不那么贤良。而另外一方面,过多的付出和关注又让老人习惯心理上依赖儿女,而儿女这边呢,又感到被亏欠绑架,搞得两代人皆不自在。
其实,王德顺中年非常不顺。1985年,49岁的王德顺和妻子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带着两个孩子离开家乡,成为最早的“北漂”一族。多年来,王德顺以家庭哑剧团的形式进行巡回演出,走遍了中国、走遍了欧洲,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吉卜赛”。吉卜赛是什么?就是不管流浪何处,无论在任何苦难中,都可以用一百种乐器、一百种腔调、一百种体姿呈现出欢乐的歌舞,其中所体现的都是无往不靡的乐观主义。几十年,他演了无数部电视电影的配角,不是这次t台秀,估计很少有人知道王德顺这个名字吧?现在他和家人都签约了遗体捐献。他说他的身体活着为“艺”用人体,死后为“医”用人体,一点没糟蹋。
这些都是王德顺岁月积累的豁达乐观和精神气。人在老年的时候,也许体力不及年轻人,但经验是财富和宝藏;也许记忆力不及年轻人,但智慧却无可比及。年轻时,历经了沧桑和困苦,但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这就是那场秀,王德顺展示的他,保持的实力和他独特的魅力。
老人的天地其实可以很宽广,为什么王德顺会成为热捧的对象?其实现在的年轻人中年人不仅仅希望老年人能活出这个格局,这个范儿;更有,其实是对自己的鼓励,希望那也是将来的我们自己。希望我们这代人会优雅地老去,会摆脱父辈、祖辈年老时沉重局促的影子,而像王德顺这样的老人一样,去健身,去学习,去展示自己,活出每一个年龄的精彩。
毛相林事迹的感悟百字篇四
在万众期待的20__虎年的钟声响起之际,于20__年12月,一个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侵入了中国。使沉浸在新年欢乐气氛之中的我们猝不及防。
《英雄之城》用科学的态度和平实的语言,客观讲述中国有力有效防控疫情“魔鬼”的真相和事实,留下那些最真实、最生动、最温暖、最有力量的故事。
面对这场疫战,年轻的医护人员用他们并不厚实的肩膀挡在前方,用口罩磨破的鼻梁顶住了生死一线的疯狂。84岁的老人钟南山院士领衔200多名专家迎战疫情,给大家传授相关知识,这无疑是给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两天看新闻,发现很多人,很多组织都在给武汉捐赠食物、口罩、防护服等重要的物资。捐赠物资上都写着“湖北人加油,祝早日战胜疫情,”“众志成城,抗击病毒,武汉加油,湖北加油,”等温暖的祝福语。
每一个逆行者,都是中国的英雄,不论是含着眼泪剃光头的女医护人员,还是不留姓名捐赠物资的亲爱的陌生人,也有瞒着家人偷偷支援武汉的不归人,所有的平凡英雄,值得我们所有人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中国才有今天。向你们致敬的同时,也希望你们保重,尽管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也不要累垮自己的身体,听到医护人员太累死亡的消息比确诊人数的增加更让我们痛心,你们从来不是孤身在战斗,中华儿女的心永远寄于你们,所以请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救治别人的同时也要关爱自己,你们的家人还在等着你们回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14亿国人的心,对疫情防控,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会议,作出重要指示。相信在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定会战胜疫情的!
“stay with you,等待着日出,不想说多累多辛苦,总有人会知足。”这是林俊杰和孙燕姿用歌声表达了爱,希望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医护人员能听到这份特殊的音乐的鼓舞。
武汉,别怕。全中国都在等你痊愈,我们相约武汉,一起吃一碗正宗的热乎乎的热干面。
待凛冬离去,雪融草青,相信,一定会有新的温暖延续。
毛相林事迹的感悟百字篇五
20__年12月27日。在炎陵县县长文专文的办公室里,文专文指点着墙上一幅炎陵县地图,感慨黄诗燕作为炎陵脱贫攻坚的设计师,政治站位高,富有战略眼光。
“黄书记将炎陵作为一个大整体来规划,提炼出‘四老四地’的特点:老祖宗安寝福地、老人家革命圣地、老天爷生态宝地、老百姓宜居乐地。他坚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并通过修建102公里的旅游环线,改变了炎陵千百年来东、西、南不联通的交通格局。实践证明,这条路走对了。”
炎陵县副县长陈黎明,同样佩服黄诗燕的前瞻性:“山沟沟里的县委书记,眼光放得很长远。20__年,黄书记提出了守住‘绿水青山’是炎陵人民的第一选择,实现率先全面脱贫、率先全面小康是炎陵人民的第一梦想。他很有定力,看准了、盯下去,一张蓝图干到底。”
20__年,炎陵县成为全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从20__年底的16.57%下降到20__年的0.65%,实现高质量脱贫。
20__年10月19日,炎陵县召开全县脱贫摘帽总结表彰暨巩固提升动员大会。黄诗燕向全体与会人员深深鞠躬,讲话非常动情,很多干部都流下了眼泪。当他讲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时,还脱稿说,大革命时期有3万多炎陵人为革命献出生命,希望大家发扬这种革命精神继续努力。
“黄书记为炎陵脱贫而来,为炎陵脱贫而去。”文专文红了眼圈,“你看这幅株洲市地图,从株洲到炎陵,就像一列火车从车头到车尾,来回近500公里,要花五六个小时。黄书记跑了差不多9年。单是坚持做到这一条,就不容易啊。”
毛相林事迹的感悟百字篇六
20__年春节,是一个难忘的节日。
春节,本来是走亲访友,游子归乡的好日子,然而,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欢度的时刻。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正赶上了春运,也加快了传播速度,从刚开始的几十例,到现在的几万例。在这个特殊时刻,却有一些人挺身而出,这就是--医护人员们。
当我看到请战书上那些鲜红的手指印时,我被深深地震憾了!"我怎么不想回家过年?我难道不想回家过年吗?我回家了,这些同胞怎么办?"这是一位女医生说的话,这句话让我深受感动。
从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亲赴武汉,到医务人员确诊被病毒感染,再到梁武东的牺牲等等,医护人员们不顾生死、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在人民健康和病毒之间砌起高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披上了身载使命的外衣”。这是一位医生的话,纯朴而圣洁!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让我们向在祖国各地依然坚守岗位的无数医务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电视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前线的战场上,疲惫了一天的白衣天使卸下他们的盔甲,身上满是隔离服和口罩留下的痕迹,多次消毒的手不复从前,坑坑洼洼,这怎能不令人动容?他们大多只是笑笑,继续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不怕苦不怕累,依旧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不为亲人的劝阻而放弃。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是真正的战士!真正的英雄!
“医者仁心,义不容辞,责任所在,我们请求出战!”当医护人员们披上战袍时,他们已经背上了与“病魔”抢生命的伟大使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屹立在病床前鼓励着患者,而自己的眼眶早已湿润!“我们共产党员冲到第一线!”挥手告别时的他们选择了当一名“逆行者”,为了争分夺秒,他们穿上了纸尿裤!护士们剪去了留了很多年漂亮的长发,只为能够在死亡面前再拉回一名同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的同事在第一线被感染了,他们的亲人被感染了,他们却依然逆行,驰援最危险的战场!奋斗一线,只为践行使命!钟南山院士,董宗祈教授,张定宇院长……请你们保护好自己,我们都在等着你们凯旋归来!
春天还会远吗?待到春花烂漫时,全国各地必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你们屹立在曙光前的身影,将永远被全国人民牢记。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毛相林事迹的感悟百字篇七
一天24个小时,我们有10个小时在厂里;一年有365天,我们有340天在厂里;我们面对同事的时间超过家人;我们与同事的通话超过了朋友;我们对老板的敬畏超过了兄长。
我们来到这里也许都是为了钱,我们就像同乘一艘去远方淘金的船,我们有智勇双全的船长,我们有能干的舵手,我们有辛勤的水手......
船的前行离不开我们每一个成员,哪怕你只是一个水手,我们都很辛劳,哪怕你是船长。
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大家都放下所有的不公,坦然的,努力的为这艘船的前行出一份力,前行的路上有风有雨,有其他更好的豪华的船的诱惑,有船长的指责,有同船人的排挤,有......
其实哪里不是一样,哪条船,哪个人又不是一样呢?环境能改变多少,改变的只能是自己,适者生存是久远的规律。
我们做的只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共同面对困难和错误,而不是互相看笑话,互相揪小辫子,互相包庇,遇到问题,我们不怕,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彼此推卸责任,落井下石。就好比船坏了个洞,一船的人都在说不是我弄的,是舵手的错,是水手的错,是莫莫莫的错,那结果可想而知,而如果大家齐心合力,把那个洞及时补上,那不一切没事了吗?
淘金的路上有太多的琐事,一大厂的人有太多的矛盾和情感,最重要是要以厂为家,把厂当家,爱厂如家!
毛相林事迹的感悟百字篇八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1997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下庄人终于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没有炮眼,放红绳凿;没有挖机,用双手刨……在峭壁悬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系长绳,放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村民们就这样在空中荡、壁上爬。分好几个施工班,多处开炮,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口,形成一个个石礅,然后“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修路难,在悬崖绝壁上凿路难上加难。男男女女带着工具和干粮来到工地,以洞穴、岩壁作为安身落脚之处。为防止晚上睡觉翻身掉下悬崖,他们便在腰间拴根“保险绳”,绳子的一头拴在岩缝的老树根上。为鼓舞群众士气,毛相林与村组干部一起向群众发誓:不贪占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齐的号子声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艰难延伸。毛相林的担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
为了修路,毛相林“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还以个人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在县城打工的村民也自发回村加入筑路队伍,连村里的老人也主动请缨到工地做饭。
尽管毛相林每天都把安全施工传导到每个工地,但在挑战悬崖绝壁时,还是有6位村民先后献出了宝贵生命。从不轻易掉眼泪的毛相林哭过,但他从未绝望过。他常说,我个人解决不了的还有组织在,下级解决不了的还有上级在。1999年,巫山县委县政府将下庄路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建设,给予物资支持。
最终,历经七年鏖战,20__年初,悬崖绝壁间一条长达8公里的“抗争之路”通车了,几辈人渴盼的出山公路梦想成真。
20__年1月,两合村合并到下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毛相林再次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村支书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不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初心始终未变。下庄村有形的出行路抠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人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
下庄有了致富路,听说曲尺乡柑橘种得好,当地果农一年收入就有好几万,毛相林眼热了。他带着一波又一波的村民前去取经,一次又一次地请专家到村里论证,还发出号召,引导有文化、头脑灵活、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当产业发展“排头兵”……
听说双龙镇钱家坝的西瓜供不应求,他心动不已。和村干部一起乔装打扮成跑买卖的客商,把“触角”直接伸到瓜田李下,见缝插针刺探情报、偷师学艺、打听销路,一次不行跑两次,脚板磨起了泡,他套双袜子又出门,直到把结满西瓜的瓜地复制到下庄为止……
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来,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毛相林又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几年来,全村种下650亩纽荷尔,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试花挂果,预计将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了几百亩的芝麻、小麦、西瓜和南瓜,形成以瓜果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农业格局,仅西瓜一项,村民年均收入3000多元。
细数村民的增收门路,毛相林将其概括为“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正是在“三色”经济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村庄的面貌变美了。
随着产业的壮大,村民们却发现,曾经绝壁开凿的天路有些“过时”。路面太窄,只有摩托车和小型农用车能勉强通过。如遇下雨天,山上冲下的泥石又经常阻碍交通。
将天路拓宽硬化,成了下庄人的又一个梦想。20__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下庄村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村。村主任的毛相林再次扛起了修路大旗。他四处奔波,向相关部门争取400余万元,对这条绝壁天路进行提档升级。天路被拓宽至4.5米,不仅路面进行了硬化,还在临近悬崖的一边加设了护栏,村民盼了多年的硬化路终于成了现实。
如今毛相林又带领村民吃上旅游饭,下庄村正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过去靠着三大坨(玉米、红薯、土豆),我们辛苦一年也存不下多少钱,如今吃上‘旅游饭’,一个月就能挣上近十万元。”说起毛家父子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杨亨双笑得合不拢嘴。2020__年初,他和村里的袁堂清、杨元鼎三家人一起,将原来的土坯房改造成风貌统一的乡村民宿。20__年8月开门迎客,生意最好时,一天就能吸引100多名游客。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农特产品的销售,杨亨双告诉记者,土豆炖腊猪蹄、农家土鸡汤、凉拌蕨根粉等都是深受游客喜爱的下庄美食。20__年,他仅向周边农户收购的腊肉、土鸡就价值2万余元。
“未来我们还将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并与巫山博物馆合作,在村委会广场打造一个‘下庄精神陈列馆’,通过照片、影像资料、实物展出等方式,再现下庄人战天斗地、绝壁开路的事迹,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说起未来的打算,毛相林仍旧滔滔不绝,他就是这样始终闲不下来的人。
打通村民的致富路,幸福写在村民脸上,喜悦甜在村民心里,温暖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头发,激发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