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学心得体会(8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蒙台梭利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1、品德优先,加强师风师德培养
品德是教师水平最重要的一项评价指标,因为教育的根本在于塑人,而人的塑造离不开一个人的本心、本质。品德,是一个人内在的反应,更是能够左右一个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发挥科研素养的关键所在。为人师之初,先要把好品德这一关。首先要不断地反思自身的不足,从点滴生活中,从与学生们不断地接触中逐渐下意识地完善自己的品质品德,作为表率,教育学生。
保持一个良好的品德,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在教师这个行业,更是如此。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学识不可以达到无穷无尽,而唯有德育可以教诲众人。学生们的问题多种多样,从科研的角度,老师不一定能够全部解决。但是,如果在教育过程当中,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出自主钻研、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很多科研难题的解决或许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同样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老师对于学生生活,甚至人生的指导,这不是专业课内容所能解决的问题。师生之间本不就只是课堂上的关系,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生活范畴的接触、沟通。作为老师,应该考虑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育人的广阔天地,应该把握好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每一个瞬间,把教育发挥到最大可能,让学生在学习阶段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这,便体现了品德塑造无法替代的普适性和重要性。
2、专业过硬,提高科研教学素养
教学工作很大的一部分是由无数具体的课程、专业知识构成的。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想要育人,先要育己。保证自身专业素养的高度,才有资本在教学工作当中得心应手。每一个高校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核心科研方向,自身专攻的专业领域,这些方向的不同赋予了每位青年教师更加自主科研的创新平台。青年教师利用好每一个平台,潜心钻研,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是本职,更是本分。
专业过硬,对于自己是幸事,对于学生更是如此。学生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鼓励他们自己找到答案,但更多的时候,学生们需要老师在旁边加以引导,甚至对于初学者来说,还需要老师先全面的讲述本领域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打好科研基础。在这期间,老师要灵活扮演自己的角色,给学生足够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自主科研能力,更要时刻保持自己了解学习领域前沿科技进展,能够第一时间解决学生们所提出的问题。
3、团队协作,拓展业内人际关系
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单打独斗都是不提倡,也是不行的。团结协作,是高效解决问题的法宝。而协作,首先要找到有着共同目标,各有所长的一群工作伙伴。找到团队,则首先要广泛了解、认识本领域的人才配置,广泛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为自己也为他人提供一个合作的可能性。
合作共赢,是现今流行的合作模式和目标。一加一大于二的例子比比皆是,找到能够与自己互补或相得益彰的合作伙伴是一件幸运而又具备挑战的事情。在合作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依赖团队,依赖他人,否则自己反而成为团队的绊脚石而逐渐被清理出团队。作为团队的一员,更要学会严于律己,要督促自己更快更好地提高自身科研教学素质,为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营造一个更加完备、更加高水准的教育环境。一个学科的方方面面由一个团队的各个成员来高水平的完成,是学生们的幸运,也是授课老师们团队协作的结晶,这个结晶将对所有人大有裨益。
4、薪火传承,牢记从业初心使命
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源于无数前辈们的努力与积淀。我们要把教育一直搞下去,好好搞下去,就要懂得传承的重要意义。我们如今成为了一名高校青年教师,要感恩于当时教授我们知识的所有老师们,要感恩于培养我们长大成人的父母长辈们,更要感恩于我们人生中遇到的数不清道不明的周围人们,是所有的所有,一起塑造了今天的我们,我们,也要用我们所有的所有全力去回馈明天的学生们。
薪火传承,不能断了祖辈们留下来的宝贵知识,更不能断了一代代人潜心钻研、努力奋斗的科研教学精神。我们要把这股劲,这份力用在学生们身上,从学生们当中再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人民教师,把在我们这一代身上更新的知识继续向未来传承。秉持先辈精神,激发后辈力量,我们当代青年教师应该牢记使命,牢记肩上教育事业的重担,砥砺前行。
;蒙台梭利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摘要:简述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简要分析幼儿园绘画教具研究现状及其存在不足。针对幼儿园教学的绘画产品设计,提出依据区域主题教学选择设计方向,利用幼教绘画产品丰富教学环境和课程内容,同时尊重个体需求,通过产品及互动的使用过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针对儿童敏感期的不同特点进行设计。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学法;幼教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意大利教育学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基于卢梭、福禄培尔等人提出的自然教育、自由教育学说,并结合其本人在1907年创办的“儿童之家”长期的教育实践与经验总结,提出的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及方法,与传统的“训导型”教学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绘画是幼儿将自我感知进行符号化的活动,同时也是其进行情感记忆的和自我意象感知的媒介。蒙台梭利关于儿童绘画类及相关类别课程的教法与教具近年来在我国各类教育机构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在蒙台梭利教学方法本土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教具使用机械化、教师培训形式化和办学形式异化等问题,由于蒙台梭利教具和教法都带有较强的标准化操作,加之该方法本身存在历史局限性,如何使蒙氏教法教具的运用更加适合我国的教育环境,避免教育形式固化,是幼儿园绘画教具设计需要围绕展开的的核心问题。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前身是一套针对智力缺陷儿童的特殊观察、教育方法,随后蒙台梭利在此基础上对前期方法进行修改,并进行教育实践,因此蒙台梭利教学方法和实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后蒙台梭利将其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及教育理论整理出版,著有《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童年的秘密》等。
自由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核心价值追求。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儿童内在潜能的发展,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教师的作用是为幼儿创设可以引起其兴趣的、可供探索的、可产生相互作用的环境,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儿童是活动组织者和课程实施者。其次,蒙台梭利将儿童的活动方式归类为“游戏”和“工作”:儿童的活动流程分为兴趣、操作、专注和发展四个阶段,“游戏”只具备前两个阶段的活动特征,而“工作”则需要涵盖全部阶段,儿童的发展主要在工作中实现,并且需要相应的工作材料。同时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喜欢工作更甚于游戏”,这是因为儿童受到内要要求的自由活动的驱使。
蒙台梭利教课程体系实践由主题教育活动和区域教育活动实现。主题教育活动是一种集体性的教育活动,具有内容丰富且形式灵活多变的特点;区域教育活动的基本方式就是“工作”,具有物化区域活动内容的特点。为了尊重个体需求,蒙台梭利还采用个别化教学的方式,即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个别指导作为保障。
2 幼儿园绘画教具设计研究现状
根据cnki以及science direct的数据,现存有关“幼教产品”的研究文献数量对比“儿童玩具”、“幼儿教育”等相关主题相对较少。而幼儿教育的相关文献的讨论范围都集中在其专业领域的范围内,鲜少联系幼教产品设计及其类目的细分。
此外,儿童玩具市场和针对幼儿园教育的幼教产品市场并未得到精确的划分。换言之,我国目前有关儿童的产品集中在儿童玩具类,而教育类产品也被纳入其中,针对幼兒园教学场景的幼教产品的研究较少。而反观儿童玩具产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国、出口国,但是中国的玩具行业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状态,缺乏产品设计和研发优势。
3 针对幼儿园教学的绘画产品设计
在幼儿园环境下,绘画作为写作技巧训练的前身,是一项的重要课程活动。学者goodnow表明,绘画的创造性训练仍有待提高。此外,幼儿园在课程安排方面过于依照传统,教师缺乏教学创造力并受限于资源及工具,从而绘画课程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给教学带来最大收益。
3.1 区域主题教学与设计方向选择
区域教学属于一种集体教学方式。蒙台梭利将教室分为不同的区域,即感官区、数学区、语言区、生活区及科学文化区5个领域,并伴有不同的主题活动,而教学内容则是为主题服务的。例如以圣诞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就包含感官区的“神秘袋”、数学区的苹果树、语言区的绘本和科学区的手工材料等内容。在主题活动的引导下,幼儿的主题自由性和想象力发挥都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由于各个园所的地理人文环境因素,蒙台梭利的区域划分细则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但是这种以区域划分空间,以主题规划活动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此外,在设计时还可以参考当地的历史及特色文化进行主题框定,或者结合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设计独特的课程教具,避免造成产品趋同性较高的现象。
3.2 利用产品设计帮助建立“有准备的环境”
3.2.1 充足合适的工作材料
在蒙台梭利教学法中,环境并不仅仅指自然环境或建筑,其中包括自然、人文环境,及课程参与者、活动内容等。“工作”是儿童在教学中的基本活动方式,在此过程中活动内容受到物化,提供充足的“工作材料”是学校和教师的义务。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表明,幼儿的自然活动,即我们所说的游戏,实际上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科学探索系统。人类(以及许多动物,特别是晡乳动物)正是通过游戏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基本规律,以便理解、管理和掌控成长的环境。
如何提供符合幼儿园教学场景、满足幼儿生理及情感需求的工作材料,是幼教绘画产品设计的待解决问题之一。其中包括:⑴基于安全性、可用性基础上的新型产品材料的筛选与尝试,例如适用于乳儿期的产品需提供尽量丰富逼真的材质肌理感受、多重变化的形状特征、对比强烈的明暗色调,以促进乳儿期儿童视觉、口、手的尝试与感知;⑵创新互动的活动模式,传统绘画教学在形式上局限于范例式教学,在材料上多为笔与画板,通过新型产品材料的运用,幼教绘画产品可以在其使用模式上得到改进和创新,如由过去独立完成画作变为小组协作模式,或是通过服务模式设计达到作品共享的目的。
3.2.2 心理环境的建设与产品设计
此外,蒙台梭利教学法十分重视心理环境的创设,为了尊重个体需求,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0-6岁时“靠着内在的力量进行自我构建”。我国的蒙氏教育学者孙瑞雪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儿童成长敏感期”的概念:不同的儿童在其相同的成长阶段都拥有同样的标志性事件,当处于某个成长阶段的儿童把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一事件上,并反复重复这件事系儿童成长敏感期的典型特征,并且该发展阶段是无法跳跃进行的。
幼儿的绘画敏感期是呈现螺旋状发展的,大致分为画线团状图案、通过观察进行绘画、自主动手绘画的阶段。针对第一阶段的设计,可以对绘画的空间进行扩充以保证幼儿的活动自由性,或者对绘画的空间进行改良和创新,从而带来不同的教学体验;第二阶段的设计,可以给儿童提供切实可行的观察对象,但是要避免对其造成一味模仿的影响;而第三阶段的设计,可以对工作材料的种类、色彩、材质、功能及使用方式都进行拓展,从而激发其绘画热情并帮助整体能力的发展。
4 蒙氏教育法本土化的设计启示
以浙江省安吉县的创新教育模式“安吉游戏”为例,其基本观点是相信幼儿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在与世界、同伴的有意义的交往和活动中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想法和规划,从而达到自身最大潜能开发,同时秉承“游戏是学习、幼儿是游戏的专家、幼儿是自己学习的专家”的教育理念。
安吉游戏的模式形成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为游戏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一从课堂向区域活动转化的实践探索一从材料控制幼儿到幼儿控制材料的区域放权实践,而后在地区内进行推广。在第一阶段,安吉的地方特色竹资源得到了广泛运用,包括制作竹制玩教具的开发制作,同时课程结合民间游戏,让幼儿在课程中充分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第二阶段的教学主要借鉴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题区域教学;在第三阶段,游戏对课程环境进行了开发拓展,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利用沟壑、草地等场地作为幼儿教学游戏的环境。从上述描述中不难看出,“安吉游戏”是基于蒙台梭利教育法理念的本土化教育实践尝试。
蒙氏教育法本土化的进程给幼儿绘画教具的设计带来以下启示:⑴因地制宜,适当选用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作为产品材料,例如安吉游戏的范例中制作的竹制玩教具,在产品的造型、色彩中通过与材料相适宜的设计,体现地域风貌特色;⑵利用特色地域文化作为设计主题,例如安吉游戏中采取的民间游戏教学方法,使得产品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同时加深家乡环境给幼儿带来的情感体验,并使之带来具有延续性的情感记忆。
在文化影响和情感体验的要求方面,设计学中的情感化设计理论模型是值得借鉴运用的,情感化设计强调其基本内涵是以关注用户内心情感需求为中心,将预期的用户情感因素融入到产品中,使用户在产品技术功能实现的过程中,获得情感化的交互价值。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通过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三个层次来实现。
幼儿作为有特殊心理、行为特点的用户群体,幼教绘画产品方面不仅需要保证其安全性和功能性,更需要依照儿童心理认知的相关理论,并参考幼儿教育的只是进行设计。此外,学者jordan和mat在有关幼儿符号认知的研究中发现,即使是18-27个月的幼儿,其行为也会受到民族或地域文化的影响,因此设计除上述要求外,也应当建立在尊重民族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同时朝着文化的宣扬与传承方向努力。
5 结语
在幼儿教育中,绘画教学并不仅限于单一的作画概念,绘画与其相关活动都应该被看做是教与学的活化剂。在西方教学中,审美活动已经被整合进创意性教学。蒙台梭利教学法以其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和内涵在学前教育界广受好评,而其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也与设计中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不谋而合。但是在蒙氏教学法本土化的过程中,对应的教具设计也要灵活贯通,使得最终产品能够符合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具有民族地域特色,避免对原有方法和相关现存产品的的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蒙台梭利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摘 要:当前,很多幼儿园都将蒙台梭利教学法应用在日常教学中,使幼儿教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蒙台梭利教学法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能够解决幼儿教育中大部分问题,受到了幼儿、家长和教师的一致欢迎。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蒙台梭利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法;应用方法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一名幼儿教育家,她通过对儿童的长期观察,总结除了一些幼儿教育的基本方法,并将其进行整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应用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很多幼儿园都应用了蒙台梭利教学法,旨在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但是产生的效果参差不齐。我们应贴近幼儿的实际情况,将蒙台梭利与幼儿教育结合起来,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
1、自由原则
根据蒙台梭利的基本理论,幼儿本身是只有的,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选择,使其能够释放自己的天性,进行自由地展现。不过,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幼儿的自由并不是毫无组织记录,而是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尊重和解放。
2、工作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在进行身心发展的过程,也相当于他们在进行“工作”。不管幼儿通过何种方式来促进自己综合能力的发展,只要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在其中,就能够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实现了提升。“工作”能够让幼儿获得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帮助,不仅能够提高对身体的掌控能力,还能提高幼儿的潜力,使幼儿不断完善自我。
3、准备原则
蒙台梭利提出,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能够在其中健康成长。环境的设置应该是有规律、有秩序的,能够培养幼儿的条理性,也应该是美观的、实用的,提高幼儿的基本技能和审美能力。
二、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应用蒙台梭利教学法
为了能够使蒙台梭利教学法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我们应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入手,将蒙台梭利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学习、潜能等方方面面,实现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
1、利用蒙台梭利,培养生活能力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当前,婴儿出生率偏低,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眼里的小公主和小王子,家长对孩子投入了过多的关爱,很多幼儿都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无法对周围环境进行快速适应。教师应协助幼儿进行生活能力的练习,使幼儿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本领,能够协调好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有条理地处理生活的各种事务,实现自理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模拟场景的方法,来对幼儿进行生活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为幼儿营造起床叠被、打扫卫生、整理衣服等场景,让幼儿模仿自己家中大人的做法,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巧。刚开始,幼儿之间的生活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能够快速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而有的幼儿却无法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启发,让幼儿多多观察别人、多多模仿别人,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实现对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通过蒙台梭利教学法,能够让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让幼儿摆脱“小公主”“小皇帝”的身份,成为一个能够自理的人。
数学是很多幼儿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仅限于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采用背诵公式、口诀等方法让幼儿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幼儿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蒙台梭利教学法提倡使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能够在玩乐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幼儿教师都认识到了游戏的重要性,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规律的掌握。例如,在对幼儿介绍分类的基本概念的时候,教师没有直接采用介绍概念的方法,而是为幼儿准备了丰富多彩的物品,和四个筐,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将物品分门别类地放到四个筐中。有的幼儿根据颜色的不同,将物品分成红色、黑色、白色和绿色,我告诉幼儿,她是按照颜色将物品分成了四类;有的幼儿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将物品分成了食物、生活用品、餐具、动物这四个类别,我告诉幼儿,他们是按照物品功能的不同,将物品分成了四类。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对“分类”的概念进行了掌握,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分类和整理,使幼儿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
3、利用蒙台梭利,渗透文化知识
在幼兒阶段,对幼儿进行文化上的渗透和启蒙,能够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让幼儿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很多幼儿都对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希望能够通过阅读、绘画等方式,来进一步地探索世界。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学习文化的机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道具,让幼儿沉浸在文化世界之中,使文化知识能够成为幼儿心智的一部分,促进幼儿潜力的发展。
幼儿的大脑处于时刻运转中,对于周围的事物有很多的问题。如果教师未能进行妥善引导,就有可能影响幼儿的世界观。教师可以准备丰富多彩的道具,用图片、视频等制作成为专题,对幼儿进行展示,让幼儿对文化内容进行掌握和了解。例如,很多幼儿非常关心外面的世界,常常向我询问:“我的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北京旅游了,北京是哪里呢?”为了能够让幼儿对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所了解,我通过动画片的方式,为幼儿对北京进行了介绍,让幼儿明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北京有天安门、故宫、长城等景点,北京的烤鸭和炸酱面非常出名。通过使用蒙台梭利教学法,能够让幼儿实现文化知识的启蒙,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也能够达到“启智”的效果。
4、利用蒙台梭利,提高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就是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感受与认识,良好的感知能力能够让幼儿具有认识世界的意识和探究的精神,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蒙台梭利认为,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幼儿能够与外部直接进行直接接触,具有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幼儿的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日常教学中,为了能够促进幼儿多种感官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暂时“关闭”一种感官的方法,来促进其他感官的发展。例如,在一次教学中,为了能够培养幼儿触觉和嗅觉的发展,让幼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事物,我让幼儿遮住眼睛,然后通过手的触摸和闻味,来判断自己手上的是什么水果。幼儿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对水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不同水果闻起来是不一样的,用手触摸的感觉与用眼睛看到的样子也是不同的,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通过利用蒙台梭利教学法,能够带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发展,使幼儿的感知能力得到培养,为幼儿高级的智力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幼儿通过参与运用蒙氏教学内容,能够懂得尊重别人、学会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最终形成健全人格、建构完善的品格。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蒙台梭利教育法应用在幼儿园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于以后幼儿教教育教学都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蒙台梭利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你有什么教师工作心得?和我们分享一下。每个教师都要更加深入了解一些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模式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蒙台梭利教师工作心得体会”,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一是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一开始每备一篇新课时,我最苦恼的就是如何寻找备课的思路。因为第一年教学,没有任何经验,那这一学期该怎么安排授课内容?成了我思考的问题。于是,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对照自己定的单元进行学习要求,找出重点、难点,进而组织安排上课的思路。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准备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外,还尽量多收集一些有趣的游戏作为补充,提高学生的上课的兴趣。
二是重视课堂40分钟的教学实践。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作准备的。我非常重视课堂的40分钟,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上课过程中,应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变更教学的方法,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经常有“听君一节课,胜思一整天”之感。
其次,学习上——活到老,学到老。
我认为,学习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育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还有就是我们每周都要写读书笔记,这对我们提高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个新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快速的成长。在09年的11月份和寒假,教育局组织我们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我十分感谢教育局和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次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教师理论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
最后,思想方面——积极进步,有责任心。
作为教师,责任心是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良好师德的具体体现。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干不好工作的,所以时刻要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鞭策自己,紧记自己是教师的身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和关心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工作的这一年中我在学校担任音乐教师,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使我对怎样上好音乐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根据自己在音乐教学上的实践说说我的心得体会。
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技能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曾经强调:“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无论是直接的音乐表现、歌唱、演奏及游戏,还是间接的音乐表现、音乐欣赏及音乐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都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所有的教学内容无一不是通过实践活动来体现的。”在音乐教学中有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尤其是技巧技能的训练,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领悟。音乐教师要设计出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巧妙设问,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游戏活动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创作、评价只是从兴趣、情感入手,没有感性的实践,音乐教学活动就不存在,乐谱、音乐知识将是一堆无意义的符号与抽象的概念。学生在歌唱、演奏、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愉悦,但这仅仅是一种表象。只有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指导,学生才能知道正是这些密集的节奏、变幻的速度和力度及多种音乐手段的运用,才使人获得了愉悦的感受。
二、以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情感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动力。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完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程度,因此,教师应注意倾注丰富的情感,以此引起学生的情绪波澜,唤起学生的情感和美的体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和欲望,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教师应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重视师生之间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倾注全身心的爱。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赖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学习音乐上,逐渐地对学习音乐产生良好的情绪和强烈的愿望。其次,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牵动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语言、动作、范唱、指挥和神态等,无不传递出情感的信息。当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信息重叠在一起时,大家的喜怒哀乐之情便自然、和谐地融汇成一体了。
三、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参与学习
人的情感的诱发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鲜明、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利用录像、幻灯、录音、画面等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诱人的情景,渲染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导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入作品的艺术和意境之中,去获得情感的共鸣。
(一)利用画面的创设情境。在教一年级歌曲《柳树姑娘》时,上课前,我先画了一张画,贴在教室的黑板上。画上有绿柳、青草、桃花,柳树的枝头上有两只小黄鹂鸟在唱歌。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到了春天的气息,被画面上浓浓的春意所吸引,情感得到激发。在上课时启发学生谈谈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这样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加深了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很快就记住了歌词。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我觉得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那么学生很快就能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在愉快的气氛中很快的学会歌曲。但现在很多学校里没有多媒体设备,我所在的学校也没有,我相信在以后的学校建设中都会配备,那么我们的课堂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四、唱歌教学的多样性
在一次听县级音乐优质课评选时,有一位教师在教唱六年级歌曲《阳关三叠》时,采用了画旋律线、用图示比较、难点突破、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先模唱歌曲的旋律,进而要求学生自己把旋律换成歌词。这就在“听唱法”的基础上减少了老师逐句歌唱的过程,增加了学生动脑思考的活动及学生与旋律的接触,对培养学生识谱及乐曲感受能力都有帮助。然后采用“图示比较”法,将曲谱中旋律的高低变化用线条表示出来,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结合起来练唱,对歌曲中各乐句间出现的重复、模进和内在联系进行辩唱,以加深记忆。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乐感、创造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再用“难点突破法”,将歌曲中难以掌握的部分,先重点练会,再练唱全曲。最后通过“综合能力训练法”,将歌曲的主题、节奏型难点及歌唱声音的要求编成短小的辅助练习,分别通过唱、听、记、看等练习方式,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来领悟歌曲旋律,歌词的,这对于歌曲整体的把握及情感体验有很大帮助,既完成了会唱歌曲又提高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这位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新老师学习和借鉴。
五、通过表演和自编舞蹈体会音乐作品
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发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让孩子去实实在在地感受音乐,应该有一种良好的载体。于是,我让学生将学过的歌曲通过小组的合作自编成舞蹈。这样既激发了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又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深刻的魅力。我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具有强烈表现自我的心理,按照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音乐教学的规律,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生边唱歌边表演,或将歌曲集体创编为舞蹈。
这一年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距离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和很多不足的地方,为逐步的向一名合格教师靠拢,我要力争做到:热爱学生,给我们的学生多一些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献身教育事业。教师被誉为“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一位平凡的教师,要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学生喜欢的教师,社会满意的教师。争取在最短的工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以上是我一个音乐教师通过这次新教师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时刻准备着,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用愉快的心情应对每一天的工作。
转眼间,我来到__高中工作快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学习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下面我就以这一年的经历谈谈我作为一个新教师的工作心得体会。
第一学期我主要暂代生物实验员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实验室的设备一点也不熟悉,对一些实验的准备也不大了界,作为一个新教师,我真的感觉很彷徨,幸好,这时组里的其他老师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我添置了很多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有关的新器材和药品,同时对原有消耗的其他设备进行了补充,维修实验室桌凳,组织学生打扫卫生,积极准备实验,合理安排实验时间,较好地完成了实验室工作,同时,我还对实验室财产做了统计,迎接并顺利通过了省领导对实验室的评估检查。
1、深入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熟悉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力求把握重点难点,使课上内容简单易懂,同时自己制作或借鉴网上比较好的教学课件,把传统讲授教学模式个现代教学模式结合。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一般第一次上总是感觉不太流畅,我及时从中获得经验,在下次上时更好的讲授好。同时课堂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3、坚持听课,学习师傅和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历年,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4、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有侧重的对其强调,扫除自己学习中的盲点,也为课堂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年中我还担任了高一(__)班副班主任的工作,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在__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管理班级的一些方法和教育学生的一些经验,认识到对学生一味严格是不行的,要找到严和爱的切入点。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很多不足,因此我积极汲取养分,感谢教育局给我安排的到教师进修学校学习的机会,请了许多资深教育工作者给我们授课,我受益颇多。
总之,我还很年轻,需要不断的磨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为此,我将一如既往,努力早日达到目标。
回首这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一开始我心中不禁有些忐忑。幸运的是,学校各位领导和许多老师对我的工作给予很多的关心和帮助,而我也更加努力,本学期我的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开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
作为一名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担任__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中一个班的男生调皮的较多,所以在管理上比较困难。特别是因为我是一名新教师,初来乍到,总会有些同学表现出”不买账”的态度。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通过不断的找同学谈心,主动去了解他们的情况,慢慢的我和学生之间开始互相了解了。经过细心的观察和实践,我发现了这样一种教学方式,那就是作为一名新教师,对等学生不应总是摆出教师的架子,把自己摆在高高的位置上,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不服,从而不愿听教师的课。而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到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除此之外,我们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这样他们才能接受你,从而去听你的教育的指导。
教师育人,身正为范。在一年的工作业中让我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不但是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而且是做一个怎样的教师。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既教书又育人。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孩子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当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在职业活动中,我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热爱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多给以热情帮助。意图使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人的感觉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
虽然这一年的时间并不长,可我的心得体会却颇深。
2、重视课堂40分钟的教学实践。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作准备的。我非常重视课堂的40分钟,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讲课过程中,我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针对不同的后进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和目标,利用课余的时间,对这部分同学有计划地进行课后辅导。我对他们经常进行鼓励,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有时在课堂上提问他们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经常有“听君一节课,胜思一整天”之感。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力争做到:
一)热爱学生
给我们的学生多一些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等,做到“唐僧”式心肠来培养教育我们的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我们教授学生的同时,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同学们也会尊重这样的老师,愿意上他的课。
二)献身教育事业
教师被誉为“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一位平凡的教师,要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学生喜欢的教师,社会满意的教师。争取在最短的工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以上是本人工作一年的一些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时刻准备着,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用愉快的心情应对每一天的工作。
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受颇多。作为一名资质颇浅的新老师,刚好又赶上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感觉挑战更大。对于新教材,大家都处于摸索探究阶段,但于此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许多前辈教师丰富资深的经验。新教材内容丰富,理念新颖,针对的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同时该教材营造了一个倾向本土化语言的环境,教材起点高,坡度大,提倡“用到即学”。但作为我们的学生来讲,他们大多只学过2年英语,才初步入门。在这样情况下,感觉上课难度更大。
作为一个新教师,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多。一学期下来,我觉得备课和听课尤为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以前学的基本上是纯理论的知识,只知道学生是主体,但如何落实呢?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使学生易接受。我以为这样学生会很好的理解我讲过的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以我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有时会高估他们的水平,想不到他们可能会出的错误。听过许多老师的课,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他们总是把学生的思维慢慢引出来,循序渐进的,一切都好象是水到渠成的,这还需要我一段时间去学习。课堂上还有一点很重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一举一动直接影响教学,但当有学生因课程难而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易受影响,把他带入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采取有效方法克服。
备学生同时也要备教法,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今学生和老师获益匪浅,列如unit7,这单元主题是学习衣服,单词多,如果一个个教授单词,枯燥乏味,为此我准备自己的衣服,并让学生也带来自己的衣服,学习词汇就较生动形象,又可模拟商场购物,这样学生就积极参与,并且很快能将售货员与顾客间对话背出来。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师父和英语组其他老师的课,同年段居多。本学期,我听了二十多节课,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师父及其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老师们都非常热情帮我解答,获益匪浅,从中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学习英语仅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必须课后辅导,在督促学习方面,还要多努力,抓得不够实,比如说,对中等生把关不严,英语强化小组没有完全做起来等。
转眼间一个月是时间已经过去了。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在领导的信任鼓励下,让我成长、进步、收获了不少。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更加感到了自己的不足。这一个月里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也有满意和不足,但无论怎样,我都需要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做人。
1、关注教师的教
我们新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首要的目的是要看指导教师怎样教。要应该注意课的结构,重点难点的突破,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教学媒体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课堂气氛。
2、关注学生的学
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师傅以及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一、我要多学习,多请教。作为新教师的我,刚开始确实有些盲目,不知如何下手,但在教学上我不敢有一丝马虎,努力转变自己的观念,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我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我会利用空余时间去请教和观摩其他老师的教学活动并学以致用。
二、我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备课时我会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力求要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我应该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要学习跟指导老师及时批改、讲评作业,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要学习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使学生学有所得。一个月来深感站上讲台不难,但站好讲台不容易。特别是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之后,发现自己的备课确实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地方都是自己想不到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我对自己提出必须要按照教材和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只有自己准备充分了,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我要多看书,多上网。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变化,为了使自己的这一桶水不会陈旧、不会用竭,我要努力学习,给自己充电。我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在教育教学的思想上,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理念,与时俱进。
3.加强学习,除了向书中学习外,还要继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要积极参与课题探究。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蒙台梭利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摘 要:混龄教学是蒙台梭利教育特点之一,其编班方式有利于幼儿接近真实的社会生活,体验与不同年龄幼儿交往的社会经历,发展幼儿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的能力。通过访谈法,本研究选取台湾台南市一所蒙台梭利幼儿园作为个案,探讨蒙台梭利混龄教学及其运用,希冀能够借鉴台湾较为成熟的混龄教学经验,为大陆幼儿园混龄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台湾地区;蒙台梭利;混龄教学
意大利玛丽亚·蒙台梭利(以下简称蒙氏)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其创立的幼儿教育方法及理念深刻地影响了欧美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蒙氏教育理念注重混龄教学,即将3~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进行生活、学习、游戏,让其彼此合作和模仿学习[1]。混龄教学有利于幼儿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有益于幼儿社会性发展。
我国幼儿园编班长期以来都是以年龄为依据,同龄编班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形成一刀切的局面。有学者认为,同龄编班无视个别差异,存在培养儿童独创性、信息反馈不足等问题[2]。为了解决幼儿园同龄编班存在的弊端,台湾《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可按年龄分别编班,也可混合编班”,为混龄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大陆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通过混龄教学重建幼儿的自然同伴群体,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弥补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同伴缺失的问题。
蒙氏混龄教学发展立足于当地的地域特性、文化特性,还带有时代特性。因此,混龄教学模式的借鉴应结合当地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不能盲目移植。在台湾地区,蒙氏幼儿园办学经验较为成熟,已经形成具有台湾特色的蒙氏混龄教学。本研究选取台湾地区台南市归仁区的一所a蒙氏幼儿园作为个案,通过到a蒙氏幼儿园进行实地调研,对该幼儿园的园长与三位蒙氏班级的一线教师进行访谈,探讨蒙氏混龄教学及其运用,为中国大陆幼儿园混龄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蒙氏反对将儿童按年龄分组,认为按年龄对幼儿进行分组是一种人为的隔离,会阻碍儿童社会意识的发展[3]。在蒙氏幼儿园,混龄编班为幼儿提供了一种类似于成人社会的环境,混龄班就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幼儿会遇到不同年龄的幼儿,与他们交往、合作,共同学习、一起生活,不仅能够扩大幼儿的接触面,使其获得良好的交往技能,还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蒙氏混龄班,年龄较小幼儿在年龄较大幼儿指导下,比在教师指导下更容易学会某项事物,经常可以看到“大教小、小促大”的情景。因为混龄班的儿童发展水平差异大,所以需要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以掌握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对其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有所差异。因此,蒙氏认为教师必须投入大量精力,并且根据儿童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教学方式;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关注环境的创设,即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环境。
蒙氏混龄教学重视幼儿园环境创设,并将其融入每日课程设置。
(一)环境创设
(二)课程设置
台湾蒙氏幼儿园开展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抓住幼儿发展的敏感期,给予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因此,幼儿学习活动大多以单独练习或者个别活动为主。蒙氏课程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教育等部分。
1.日常生活教育
日常活动是蒙氏课程的基础,旨在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促进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交流,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蒙氏遵循一定秩序营造安静环境,让儿童专心工作,经过反复练习,达到协调效果,为感觉教育、数学教育等奠定基础。在蒙氏混龄班的日常活动中,儿童通过接触和模仿不同年龄的儿童,能够塑造独立人格,培养专注等习性。
2.感官教育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知[5],感官发展是幼儿认知世界的第一步。蒙氏混龄班的感官教育运用各种蒙氏教具,通过闻、听、看、触摸和模仿,让3~6岁幼儿透过感官感知事物,进而更深入地了解外在世界[6]。发展幼儿感官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还可以发展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3.数学教育
蒙氏教育善于把数学建立在日常生活和感官教育的基础上[7]。混龄班幼儿通过观察教具并反复触摸和操作,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木棍、积木等教具,把数学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具体形象感受数的存在,明白数字加减的实际意义。从木棍等教具的加减到抽象数字的加减,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颜色鲜艳和生活化的教具不但能够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而且能够锻炼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此外,蒙氏教具的自我纠错设计在发展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同时能够培养幼儿严谨的态度和自我纠正的习惯。
4.语言教育
0~6岁幼儿处于语言的敏感期,其中3.5~5.5岁更是攸关幼儿书写和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蒙氏混龄班的幼儿通过触摸感受文字字型,理解文字笔画顺序,并在不断操作触摸中,形成一定的肌肉记忆,再通过沙盘等教具形成系统的文字认知。阅读教育在幼儿的文字认知基础上进行,主要通过阅读优秀绘本和诗歌激发幼儿想象力,同时在与不同年龄的幼儿交流过程中,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文化教育
在蒙氏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教具有各种动植物标本与模型、地理地图、地质模型和天文领域的教具。在混龄班,教师把原本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具体模型、图片和标本的形态,展现在幼儿面前,让不同年龄的幼儿操作,学习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完善幼儿对自然、人文历史、地质地理、天文科学等领域的认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个案分析
(一)个案介绍
a蒙氏幼儿园是位于台湾台南市归仁区的一所私立蒙氏幼儿园。a蒙氏幼儿园于1999年成立,至今已有15年,其蒙氏课程与主题课程相互渗透,通过多元主题活动以及真实教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a蒙氏幼儿园蒙氏班的混龄编班模式采取的是两个年龄段的混龄。编班方式以具体入学人数为主,理想人数比例是1∶1,但每年招生实际情况有所差异,尽可能控制在2∶1范围之内。同时,幼儿园会开设团体合作活动,利用混龄优势,协调配合完成蒙氏教具操作,在幼小衔接方面也加入了一些其他课程,如唐诗、数学、英语等。蒙氏课程与主题课程理念相互渗透,通过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讨论开展主题活动,不仅让幼儿展现平日蒙氏课程中的学习技能,促进幼儿人际关系发展,也为幼儿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做准备。
(二)个案中混龄教学运用分析
1.环境创设
在a蒙氏幼儿园,教师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创设环境。第一,根据幼儿年龄,对课程比例、学习区数量进行调整。例如,在小班,教学注重规划感官和生活部分,设置生活区、感官区;大班教学注重语言与数学,学习区移除生活区,增设语言区和数学区。第二,在设置学习区基础上,适时投放不同教具,教师起到协助与引导的示范作用。
在精神环境建设方面,教师会营造“大教小,小促大”的环境氛围,使其充满爱和互助。安静的环境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营造,由安静的幼儿影响较为吵闹的幼儿。在物质环境创设中,教师会与班级幼儿进行协商,例如,难度较低的教具摆在最高一层,依次向下,难度递增,让不同年龄的幼儿有选择空间,并且教师会认真观察教具使用情况,并根据幼儿的兴趣更新教具。
2.课程设置
(1)日常生活教育
a蒙氏幼儿园混龄班的日常生活教育课程主要有培养精细动作、生活教育、礼仪教育等。在培养精细动作方面,教师会先依据幼儿的年龄从简单动作逐步过渡到复杂动作,再考量幼儿发展差异,调整难易程度,让不同年龄幼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在混龄中班,比如说学习‘削’的部分,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能就是让他削直线的东西,如小黄瓜,削完之后,可以请年龄较大的幼儿切;对于年龄较大幼儿,就可能让他们削曲线的东西,如苹果。在日程生活教育课程中,教师会根据幼儿发展程度差异给幼儿安排活动任务,即如果幼儿的发展程度较好,就让他做难度高一点的任务。但是对于那些年龄较小且其‘削’的能力已经发展得很好,我们还是会让他继续削,因为‘切’这个动作需要虎口的力量,而年龄较小的幼儿的力道还不够,因此这个动作我们还是会请年龄较大的幼儿来帮忙”(引自2016年2月3日园长访谈内容)。或是讲解茶道时,园长就会说:“今天,哥哥姐姐的任务是泡茶,弟弟妹妹扮演他们家的客人,进行品茶”(引自2016年2月3日园长访谈内容)。年龄较大的幼儿负责泡茶动作、过程,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则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其能力范围之内,尽情展现自我。
在生活教育方面,a蒙氏幼儿园最大的特色是为幼儿提供真实性教具,让其操作、学习。例如,教师提供真实教具,让幼儿自己抹面包、切吐司、削苹果等,使其学到真实可操作的经验。此外,在礼仪教育方面,教师重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如教师和较早到学校的幼儿会在幼儿园大门口向来上学的幼儿道早安。此外,教师还会采用及时表扬和及时干预的方法,教幼儿敬师语,培养幼儿的礼仪礼貌。
(2)感官教育
在感官教育方面,a蒙氏幼儿园混龄班设置了感觉区,放置不同感觉教具,促进幼儿感官的发展,包括听觉筒,让幼儿去听声音的大小;插座圆柱体,通过胖瘦大小的感觉触摸去判断物体的粗细;嗅觉筒,会放香油、香水,让幼儿去闻味道等。教师会根据幼儿能力水平高低,投放难易级别不同的教具供幼儿选择。此外,a蒙氏幼儿园设有感统室,放置一些体育、体能器材,帮助幼儿发展运动能力。“我们在安排幼儿进行感统练习时,会考量混龄的因素。有的孩子不敢走平衡木,我们对此设置了高低不同的平衡木。如果幼儿对较高的平衡木比较害怕,那教师可以让他选择完成较低的平衡木,培养其成就感,或教师会牵着他,使其不那么紧张和害怕”(引自2016年2月1日师1访谈内容)。总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具,当幼儿希望挑战难度较高的任务时,可以向年龄较大的幼儿寻求帮助,两人共同完成。这不仅促进了年龄较小幼儿的感官发展,也增强了年龄较大幼儿的自信心。
(3)数学教育
在数学教育方面,a蒙氏幼儿园混龄班的学习内容相较于大陆幼儿园更加复杂。数学教育也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即从简单的数数开始,混龄班的幼儿会认识1~100的数字,接着通过教具操作,让幼儿理解、学习加减乘除运算、倍数等数学概念。在教学方法上,数学教育主要以渗透教育和兴趣教育为主,通过银行游戏、邮票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数学活动兴趣。a幼儿园通过具体教具让幼儿了解数字加减乘除背后的含义,并通过展现幼儿学习成果,让年龄较小的幼儿萌发“一种意识,即未来我也会想要;一个动机,即想要去做”(引自2016年2月3日园长访谈内容),进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4)语言教育
a蒙氏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内容包括学习注音符号和掌握初步的书写能力。在学习注音符号方面,首先会让幼儿在沙制板上触摸注音符号模型,其次用木笔仿写、描摹,再让他们在纸上书写。学习完注音符号之后,幼儿开始学习并书写简单的汉字,有利于与小学衔接。此外,a蒙氏幼儿园会教幼儿学习闽南语,通过儿歌、闽南童谣教幼儿学说闽南话,传承语言文化。a蒙氏幼儿园也注重阅读教育,设置晨读时间,会播放轻音乐让幼儿、教师阅读故事书、绘本,通过师幼共同晨读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我们的目的就是训练孩子的主动阅读精神。因为教师教导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希望幼儿在中班、大班时能够多阅读,可以自己去搜寻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的答案。看完之后,教师会进行延伸,开始讲故事、认字、画图等”(引自2016年2月3日园长访谈内容)。
(5)科学文化教育
在科学文化教育方面,a幼儿园会让幼儿观察实物,学习自然科学相关概念。“例如,对于花的各个部位名称的学习,教师会拿真实的花对幼儿进行教学,并结合蒙氏教具拼图,让孩子自己去试拼”(引自2016年2月1日师1访谈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年龄较小的幼儿认真观察和进行简单配对,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则会添加文字配对,对于能力更强的幼儿,则会安排延伸的“纸张工作”。此外,幼儿园还会把科学文化知识融入实践,展开相关主题活动,进行主题教学,如“年货大街”“爱心早餐工程”等。此外,结合台湾本地乡土特色文化,教师会传授幼儿家乡、大陆、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通俗易懂的人文历史知识。
(6)园本课程
在园本课程方面,a幼儿园教育结合社区文化,通过开展相关社会活动,发展幼儿社会性,提高幼儿知识水平。“比如在重阳节,我们会带孩子去安养院给爷爷奶奶唱歌、表演节目、聊天;在圣诞节,我们会带孩子出去表演,训练他们大方的个性”(引自2016年2月1日师1访谈内容)。在与社区结合活动中,教师会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让其承担不同的工作,以促进幼儿发展。
四、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台湾蒙台梭利混龄教学运用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以供大陆幼儿园混龄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
(一)固定具体时间,开展合作性教学
交往是人的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也是如此。在台湾半蒙氏教育混龄班级,教师对于合作性教学的运用较多,混龄班中幼儿会与不同年龄的人互动,且会在蒙氏教具操作的基础上融入地方特色,开展地区主题课程,让幼儿自由交流并分享见解。
大陆幼儿园以同年龄的编班为主,缺乏混龄教学中的同伴关系,缺少与其他年龄阶段幼儿长期合作、游戏的机会。因此,幼儿园可固定具体时间,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展开合作性教学。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看,儿童与成人或能力强于他的同伴交往是使他进入下一个发展区的最好的方法[8]。合作性教学有利于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自我意识、社会认知、情绪情感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举办大班与小班共同绘画活动,让不同年龄幼儿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混龄教学过程中的同伴交往为幼儿提供了分享知识经验、互相模仿的机会。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特点,让幼儿发挥自己的长处,使年龄较大的幼儿能够获得充实的成就感,年龄较小的幼儿加快模仿能力发展,并逐渐向年龄较大的幼儿学习更多技能,共同体验合作的乐趣。
(二)创设精神环境,加强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交流
在幼儿园,纪律是幼儿园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蒙氏提到,只要准备一种自由的环境来配合儿童生命的发展阶段,幼儿的精神与秘密便会自发地显现出来[9]。在普通幼儿园,虽然没有蒙氏教具,但创设一种安静的、有秩序的学习环境,尽其所能发挥混龄教学特长,是可行的。幼儿园可以适当打破年级的限制,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联系和交流,促进其全面发展。
例如,如果幼儿尚未建立良好秩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询问其他年段秩序较好的幼儿是如何做到安静、有秩序的,然后由教师指导幼儿反思不同年龄段幼儿是如何做到安静的,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从而营造一种安静的学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秩序较差的幼儿不仅学习到了如何建立良好的秩序,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向他人学习,而秩序较好的幼儿则获得了更大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三)结合社区文化,发挥混龄特色
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其中不仅隐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也以不同形式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着影响。幼儿园与社区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加强幼儿园与社区资源结合对幼儿的发展是有利的。a幼儿园的特色主题活动与其所在社区文化是相联系的。a幼儿园不仅会举办与社区主题相结合的特色活动,如总铺师活动、归仁庙会、安养院义演等,并让幼儿组队参与社区举办的活动,让幼儿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现今中国大陆提倡加强幼儿园与社区结合,各省市也不乏有特色的社区主题活动,如福建省福州拗九节、漳州开张圣王庙会等,若能将社区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对幼儿园、社区以及幼儿的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首先,幼儿园要了解周围社区现有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其次,研究社区资源特色,整合资源优势;再次,根据资源整合制定活动计划;最后,在开展社区活动过程中,教师须根据平时对幼儿的观察,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依其特长与兴趣分配不同任务,承担不同角色,发挥混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编辑 吴婷 校对 朱婷婷
相关热词搜索:;蒙台梭利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了《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
蒙台梭利教学心得体会篇七
教师口语从字面意思就是指教师在接触学生以及在其它职业中的一种口头语言,是教师在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种语言,它虽然是属于口语的范畴,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口语,它是在一般的口语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职业专门用语,它的基本特征是:一、可接受性;二、规范性;三、教育性;四、科学性;五、儿童性,但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职业性。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教师口语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虽说是两年,其实四年我们都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我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我觉得普通话就是教师口语的基础,是保证,是前提。前两年虽然没有学习教师口语,但我们学习了普通话,这就为我们后面学习这一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学习了四年。
记得刚学习普通话的时候,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并带有一定的疑问,我每天都是在讲普通话,怎么还要去学习普通话呢?但是当我真正的去学习它了,并且上了几节课之后,我的观念、想法立即就发生变化了,虽然,我平时讲的是普通话,但那只是我个人认为所谓的普通话,它并非是真正的交际语言———普通话。学习了这门课程不仅让我懂得,普通话在我们的交际中是多么重要,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还让我对于普通话有了新的认识,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还让我知道了在我们方言中有许多我们从未注意过的一些事项。
学习完普通话之后,我又和教师口语这门课程打上了交道,对于这门课程而言,刚开始,我完全是一无所知,而且说实话,我对它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觉得这有什么好学的,不就是讲话吗,谁不会说啊,我刚开始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的。然而,当我真正地去接触它时,了解它时,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它是包含了很多内容的,并且很值得我们去学习,而且还要好好的去学习它。教师口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表达的问题,教师口语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教师和学生关注语言表达本身之外,更要关注教师素养的提高。并且学好这门课程,它还能够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语言能力的的职业技能,其中包括了教学口语、教育口语、教师交际口语。单单从教师交际口语来说,教师口语就有非常大的用处、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以后顺利的开展工,可以让我们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创造良好的自身发展的机会。
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不仅让我对教师口语这门课程有了深刻的了解,还让我知道了在我以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该如何恰当、正确的使用这些语言,好让自己和别人的相处更愉快,为自己创造一个很好的人际关系网。
蒙台梭利教学心得体会篇八
第一个问题更多偏重“技术”问题,前期学校和学院组织了雨课堂、慕课等各种平台的培训,学院也积极组织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讲授和测试。在先后尝试过腾讯会议、钉钉、雨课堂、qq分屏及ev录屏等软件平台,充分考虑在线直播中网络可能的状况,备选了三套方案。一,采用ev录屏软件提前录好一周的授课内容,录制时长以知识点为分界点,而非一节课时长,这样可以减小文件的大小,也便于网络上传和学生的学习,这样在正式上课前心里会非常踏实;二,选择具有课程回放功能的雨课堂作为首选直播平台,便于学生课后复习;三,为了预防万一雨课堂出现拥塞,选择qq分屏作为备选在线授课方案,以便能直接将ppt中表达的'信息投送到学生端屏幕。
第二个问题非常棘手,需要理解和认识到教学方式的改变,并在线授课时“抓”住学生确保授课质量不下降或少下降。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是思想觉悟上要转变,要认识到当前情形下在线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要适应教学环境的改变,要时刻想着眼前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一双双仔细聆听大耳朵,打起精气神来认真备课讲课。再次,备课时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这即将讲授的内容和方式,弄清楚“怎样的老师和怎样的讲课方式或节奏”才能让学生能够坚持“云端”一节课,并能掌握必要的课堂知识点。最后要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减弱或甚至消灭学生上课时的“时间感”。
结合到所讲授的《空气动力学基础(双语)》这门课程,在第一节课中做了如下安排:1)开场白中借用《三字经》讲述了学生、老师以及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和认可了教师的意图;2)课程重要性是通过三个历史故事加以阐述的,中间注重故事中相关情节的关联性,做到既把故事讲好,又潜移默化地将课程的重要性讲清楚;3)课程知识的讲解时注重“先礼后兵”,即讲述前让学生知道即将要讲什么,这些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学习过程中可能的难点是什么,然后再开始讲授;4)增加课程互动环节,在一些知识点间穿插一些答题或提问,既起到解乏的作用,又可以实现对前面知识点的总结,甚至也可以发起一些匿名投票环节,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
郝老师最后总结说:“用心准备,用心与学生交流,将学生时时刻刻都放在心上,必能实现‘心随课程走,直播无距离’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