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的素养 钢琴音乐教育论文(十一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音乐教师的素养 钢琴音乐教育论文篇一
音乐教学论文:培养学生钢琴演奏中的音乐素养四川省隆昌县幼儿师范学校 赵 艳
【摘 要】如何在幼师班中有效地进行钢琴教学,特别是对于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其培养为适合幼儿园教学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是幼师琴法教学改革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应针对幼师钢琴教学的特点,抓好基础教学,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便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素养 乐感 音乐表现力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脑体结合的活动过程。在一瞬间,将乐谱上的东西通过视觉反映到脑海,大脑马上会指挥手指在键盘上弹奏,耳朵还同时对演奏的声音进行检查,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一个学习音乐的人,不具备音乐素养就等于是一个机械地弹奏和歌唱的机器人,他就无法去理解音乐、懂得音乐、表现音乐。所以,培养音乐素养是为了全面提高学员的音乐综合素质,并且以此促进学员对专业科目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
一、基本技能的训练
1.识谱训练。识谱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完整、高效地视奏程度适合的乐曲。我们要让学生在表演的状态下弹奏钢琴,而不是来回重复地进行简单练习。在教弹一首新曲子时,一些视奏技巧好的学生能以惊人的效率来迅速完成你所教的新课。而一些识谱和视奏能力差的学生,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弹奏时的吃力。实际上,学生在弹奏时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乐谱和键盘。进一步说,读谱和弹奏都是识谱训练中的重要方面,不能有所偏废。片面地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2.学生的基本技术训练。钢琴的技巧有很多,我以音阶、琶音的训练为例:第一个音是弹下去;弹后面的音时手指应提前做好触键准备,指端与键面不能过近。大指触键要独立,在移位时依赖手腕转移力量。在弹奏中,大指要寻求独立触键的空间,而手腕要有意的配合手指,自如、灵活地为手指提供最佳触键的位置,通过练习,找到手腕合理的动作状态。两种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时要慢练,渐渐地就可加快速度。
下面特别说一下“慢练”:
著名钢琴家雅科夫・弗莱尔认为:“慢速弹奏法犹如钟表匠手中的放大镜,它可以使练习一部作品的音乐家更仔细地看和听他们所弹的音乐,并能深入浸润作品中的每个细节和组成部分之中,从而完全知道并掌握这部作品。”因此,在初学一首曲子时,必须分手练、慢练。有的学生练琴经常不动脑筋,纯粹是机械般的弹奏,在练习一个难的乐段时表现更为明显。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有时需要演奏者很慢地弹奏一首乐曲,以便巩固对某一部分的记忆。慢奏同样能帮助演奏者检查音符的准确性及句法:慢速弹奏时,如同看到慢放的电影一样,你能看到每一个细节,并同时加强了记忆,更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曲式与和声的组合等。慢练是钢琴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一种科学的练琴方法。
二、乐感的培养
1.乐感的内涵。钢琴学习中的乐感培养是激发演奏灵感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良好的乐感,演奏出的音乐就会平淡无奇。乐感其实就是在对音乐的体验中表现出来的强弱处理。
2.让学生课内课外多听好的作品。我们要让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听不同的曲子。现在网络很方便,随时可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曲目――当然,也可购买碟子。钢琴是敲击发声的乐器,不擅长于歌唱性的发声,但钢琴又必须解决歌唱性的问题。多听歌唱家的演唱和弦乐演奏可以帮助我们增强乐感。像歌唱家一样地思考和感觉是很重要的。听力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琴声。所谓“聆听”,就是精神高度集中地用心去听,听时要充满对音乐的追求与想象,努力分辨自己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音乐内容的要求。可在弹琴时将自己弹奏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感受,找出问题。(论文范文 )此外,还应重视视唱练耳课。这样能更全面、系统地提高听力水平,对弹琴大有益处。有机会的话,要多看现场演唱、演奏的音乐会,因为钢琴是表演艺术。舞台表演更能加深乐曲的感染力,特别是在指挥家富于变化和激情的手势下带动出的绚丽音乐,更能深深打动人的心灵,提高观看者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上获奖的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教授指出:“学习钢琴只是一种手段,学到音乐知识、理解音乐、热爱音乐、表现音乐才是根本。”其实,在钢琴练习与表演中,呼吸的作用同样重要。合理处理好作品乐句,安排好音乐中的呼吸有利于音乐极富感情的表达,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乐句气息的重要性,解决好演奏时呼吸与乐曲的吻合。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弹琴和说话、唱歌一样,有呼吸、语气,有句子的长短,无论是活泼、欢快,还是婉转、优美、如歌的乐曲,都需要表现一定的内容,即使是简单的几个音也不是没有意思的。有的声音坚定有力,有的轻快、跳跃……乐句也有肯定及疑问等多种语气。当学生懂得这些以后,就会从他所弹奏的乐曲中找到这些感觉并尽力去表现出来。例如:弹《解放军进行曲》时,联想到队伍前进,就要弹得有精神、节奏鲜明,就不会慢吞吞、软弱无力地弹一些音符。弹不同风格的曲子,就要表现不同的意境,因此必须避免机械练习,毫无要求。
总之,钢琴演奏需要乐感与适当的技巧相结合,以情带声,融声以情。音乐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技术是基础,音乐表现是最终方向。钢琴教师的全部工作,实际是培养学生很有激情地演奏作品、表现音乐,要通过演奏把情感表达出来,做到人琴合一。我们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学生,把握钢琴教学的变化与规律,才能使钢琴教学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也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广仁、莫蕴慧主编:《钢琴艺术》
2.周彦:《人声与钢琴的完美艺术》,中国音乐学院学报,01期
3.代百生:《钢琴教与学的心理训练》[j],钢琴艺术,(3)
4.曹静:《钢琴弹奏技巧与音乐表现间的关系》,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0期
5.曹云:《浅议幼师钢琴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学),05期
6.李远彬:《论钢琴教学中音乐感觉培养的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08期
7.林振纲:《论钢琴学习(一)》[j],北京:钢琴艺术,(10)
8.陈海龙:《论钢琴乐感与演奏灵感的培养》,《黄河之声》,3期
9.陆晨曦:《如何强化学生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新课程研究,期
音乐教师的素养 钢琴音乐教育论文篇二
钢琴演奏中音乐思维探析论文
所谓音乐思维,指的是人脑在受到音乐及与音乐有关的事物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对音乐及其相关事物认识、感知、思索的过程。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需要对演奏作品进行感知与理解,以在此基础上配合肢体的动作来控制所有的琴键,使弹奏时的力度和速度都恰到好处,从而将跳动的音乐变成优美的乐曲。由此可见,音乐思维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演奏者的钢琴演奏过程也必须有音乐思维的融入。
一、音乐思维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
1、音乐思维有利于演奏者对演奏作品的认识与理解
每一首钢琴曲都是作者在音乐思维的引导下创作的,体现着作者的个性、情感与风格等,并且不同体裁、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创作的作品都会有所不同,钢琴演奏者要想在演奏中表现出作品的内涵,就必须先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进而才能深入体会作品的特点。此外,结构形式作为音乐思维的一种,其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演奏者只有对所演奏作品的整体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才能从总体上把握住作品的曲风,并在此基础上对作品中的细节内容进行分析与了解,进而深入理解与认识整个作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钢琴演奏中,音乐思维的过程就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的过程,音乐思维有利于演奏者对演奏作品的认识与理解。
2、音乐思维有利于演奏者演奏情感的体现
钢琴演奏的目的不仅仅是用琴音来再现优美的乐曲,更重要的是利用琴音来体现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而情感这种心理活动的体现又需要以音乐思维为契机。说到钢琴演奏中音乐思维在作品情感中的体现,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演奏者在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握后通过对作品所描绘意境的想象,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作品演绎出来,从而使作品中的情感得到再度释放。
例如,贺绿汀的钢琴曲《摇篮曲》所烘托的是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其乐曲的表现就犹如有人在轻声哼唱一般,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这一作品时,便可想象一位母亲坐在摇篮边,轻拍着宝宝、哼唱着催眠曲哄宝宝入睡的景象。置身其中,最大的感觉便是轻,于是在形象与情感形成的音乐思维中,演奏者将弹奏的力度进行了有效控制,使整个作品的情感得到了再现。
二、在音乐演奏中组织音乐思维的策略
1、加强作品中音乐形象的理解
音乐所要表现的情感、内涵等一般是以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特定的人或物为前提的条件下而形成的,并且这一情感、内涵的表现往往需要音乐形象的介入,如英勇无比的人物形象、宏伟壮观的景物形象等等。演奏者只有对所演奏作品中的音乐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对所演奏的作品有更好地把握,音乐思维也才能更连续、完整,演奏出的乐曲才不会显得空洞。
对于演奏者而言,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实践中,为了把握住音乐形象的特点,演奏者需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性格、经历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能在此基础上对作品中的音乐形象进行分析。此外,演奏者还可以对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形象进行大胆想象,并结合作品中的主要因素找到最符合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在想象与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使自己的音乐思维得到锻炼。
2、培养连贯、完整的音乐思维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音乐思维是随着音乐而变化的,而音乐思维又决定着音乐的表现形式。只有演奏者的音乐思维连贯、完整了,其所演奏的乐曲的情感、内涵等才能被流畅、真实地表现出来。然而,在实际演奏中,很多人会有思维跟不上音乐变化的现象,尤其是演奏者在弹奏多段落、多结构的长乐曲时,这种现象变得更加明显。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演奏者对作品中的音乐形象进行构建时,演奏者的音乐思维存在了诸多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并且作品的结构、情感等变化的越快,这些不确定因素对演奏者音乐思维的影响就越大。因此,为了提升作品的表现力,钢琴演奏者在平时应注重自身连贯、完整的音乐思维的培养。
在进行音乐思维培养时,如果钢琴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涵是特定不变的,那么演奏者的音乐思维便可一直停留在这一内容上,音乐思维自然就连贯了;而对于多变且变化快的钢琴作品,钢琴演奏者多研究、多练习才是解决音乐思维不连贯的最佳策略。
3、准确把握演奏技巧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技巧对整体的演奏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演奏出现问题时,演奏者的情绪必将受到影响,并且由此变得过分重视演奏技术问题,而忽视了对音乐思维的组织,使演奏的作品显得空洞、缺乏感染力。因此,在钢琴演奏中音乐思维的组织需要演奏者对演奏技巧的准确把握。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是演奏者在平时不断磨练的结果,为了弹奏好一部作品,演奏者在平时需要不断重复练习,发现并改正弹奏中的不足,解决好每一个技术点,争取在台上表演时能“游刃有余”,实现完美演绎。
三、结语
音乐思维在钢琴演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演奏者对演奏作品的理解与认识以及演奏作品的情感体现都离不开音乐思维的引导,缺少了音乐思维的演奏者所演奏的乐曲必然是空洞、缺少感染力的。在钢琴演奏中,音乐思维的组织不仅需要演奏者有着丰富的音乐常识,能够清楚理解和把握作品中的音乐形象,而且需要演奏者有着熟练的演奏技巧,为演奏作品的完美演绎创造有利条件。
音乐教师的素养 钢琴音乐教育论文篇三
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论文
1前言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能够突破往常音乐课上“范唱—视谱—唱词”的单一教学模式,从深度融合的角度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个性化学习,实现差异化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智能化服务。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和掌握信息技术,创造适合音乐学科的信息化环境下“融合型”的新型教学模式,创建思维型课堂,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更有学习活力,更具个性,更有个人学习的实力。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应用模式和教学方法。
2充分挖掘网络相关资源,开拓学生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的整合和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教育领域引起一场深刻变革。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各种学习教育类软件层出不穷,如“微课掌上通”“希沃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音乐帮”等,都是现代音乐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音乐教学软件。特别是“音乐帮”中包含了音乐基础(乐理、试唱、练耳)、声乐、艺考与考级的题库,以及音乐基础理论、伴奏、视频、钢琴课程、声乐教学、乐谱搜索、节拍器、钢琴键盘、音乐热点资讯、精品音乐表演欣赏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广大音乐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轻松便捷的平台,资源丰富、界面简单、易于操作。借助“音乐帮”,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可以自学软件中的素材,还能请客服帮助搜寻需要的伴奏,是一款非常好用的音乐app。下面,笔者以《茉莉花》一课的教学为例,介绍一些软件与音乐教学相融合的方法。
1)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掌上通”这个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软件,制作5~10分钟为单元的微型课程,向学生逐一介绍《一千零一夜》中“图兰朵”的故事,引出背景音乐《茉莉花》这一歌曲的由来。播放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个中国小女孩站在红灯笼上演唱茉莉花的视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要选择演唱这首歌曲?展示江南的美景和各色茉莉花的图片,以用民乐合奏的《茉莉花》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清新淡雅、洁白美丽的茉莉花。接下来,欣赏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开场曲《茉莉花》,观看“出彩中国人”中来自美国亚特兰大的大学生芭蕾舞《茉莉花》,听赏“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家用各种乐器演奏的《茉莉花》。教师通过“微课掌上通”给家长发送《茉莉花》微课的相关视频,家长接收到视频信息后,提前让孩子随时随地预习微课内容。
2)课中,教师可以使用希沃授课助手,在台下远程控制《茉莉花》课件,轻松调用激光笔及聚光灯演示课件,指出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让我来将你摘下”中的休止符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方便教学,教师再也不用固定在讲台上。在学生小组讨论展示环节,教师边巡视边随手拍摄学生演唱《茉莉花》的歌曲、舞蹈、器乐、朗诵、绘画等作品,上传到电脑桌面上,随时向全班学生和本班教师分享,可以增强师生互动,统筹课内有限的学习时间,并可延伸至课后再行观看。
3)课后,教师可以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这一课堂管理软件和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课前预先设定的评价项目,包括课堂表现、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协作能力、演唱水平、舞蹈能力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记录,并请班干部用电子评价系统中的加减分功能对本节课中同学的表现进行加减分的统计。教师不需要另外花时间去统计分数,系统可以自动化计算出结果,并且可以同步给家长的手机端,增强家校的`紧密联系,让家长可以实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增减分数的原因。
3利用图形谱的直观功能,发挥学生思维的可视效能
研究表明,通过视觉所获得的信息占人类获取信息总图3a′乐段量的60%以上。图形是直观的语言,图形谱能融图画与音乐为一体。因此,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和掌控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计算机图形软件和其他图像的处理技术,把抽象的音乐信息转换成形象的图形谱。图形谱用相同的色彩或者图形表示乐段相同或相似。教学时,教师根本无须用烦琐的语言,可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图形谱,图形谱充分学地实现了思维的可视化效能,他们只看着图形谱就能了解音乐的走向与曲式结构,记住乐段之间的联系,轻松地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音乐识记和律动表现。下面以欣赏课《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为例,对此进行介绍。
1)教师给学生讲《小矮人找宝藏》的故事:小矮人→找宝藏→小铁锹挖宝藏→发现宝藏→背宝藏回家→漏宝藏→再挖宝藏→装着宝藏回到了家。
2)用电脑软件根据故事情节展示图形谱,如图1~图3所示。
3)播放《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音乐,并用电脑同步出示该乐段的图形谱。教师几乎不需要讲解复杂的作品主题、音乐结构、发展以及表现手法,学生看着图形谱就能够感知音乐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充分的想象。在学生熟练识记后,教师还可以把文字信息删除,让学生根据图形谱展开想象,激发创造性思维,重新编创故事情节,将音乐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进行重新编创,根据图形谱将故事与律动改编为《小红帽遇大灰狼》《三只小猪》《小猫钓鱼》等。
4利用“乐音”软件的特殊功能,丰富学生的听觉感官
每次上合唱课时,教师很难熟练地演唱和演奏同一和声主题的多种和声配置法,而电脑这一伴奏大师却能轻松地解决这个难题。比如“乐音”是一种多功能的midi音乐创作和播放软件,具有简单实用易用的特点,更可贵的是它独有的五线谱、简谱自由切换显示和打印模式,特别适合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或者学生在电脑里书写出需要的谱例后,请“乐音”软件演奏出来。只要能写得出来,“乐音”就能不折不扣地演奏出来,教师再也不用为钢琴伴奏技术不如人而烦苦,也不用因为学生感受不到丰满的和声效果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气恼。
5利用音乐游戏软件,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音乐可以刺激智力,提高听力、记忆和专注的能力,很多学生都爱上音乐课,对音乐的学习充满渴望,对学习都是带着“乐学”的态度而来的。但由于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传统音乐器材稍使用不当,就会向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的实力挑战,对教学过程的实施产生极大的干扰,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游戏软件,把学生兴趣吸引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专注能力。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音乐细胞,比如:教师教到打节奏的课程时,一些学生经常不能很准确地击打出拍子;教师随意按下钢琴键盘,有的学生也很难准确地听出它是哪个音,更别说复杂的音程了。然而选择适合学生玩的节奏游戏软件或者听音软件,就能轻松解决这一普遍性的教学难题。比如“sveerzdeluxe”是一款鼠标类音乐节拍游戏,操作方法简单,学生可以根据语音提示,用鼠标点击出画面上出现的音色和节奏的拍点,点击播放器中间部分的小精灵,注意节奏和节拍,配合动态扫描线的上下移动抓准时机点出相同的颜色。经过长时间练习,学生可以提高音准度和节奏感,在玩中学、学中玩,很好地把寓教于乐联系起来。每一首歌曲都是由特殊的节奏构成的。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玩一玩节奏游戏,这样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克服歌曲节奏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现在的手机功能也是十分强大,推出了大量的音乐软件,如“钢琴大师”“舞指钢琴”“节奏专家”等,内含大量优秀的钢琴曲、完美钢琴和弦,超高音质、不用钢琴也能弹出完美的钢琴曲子,体验弹奏乐趣。内置多种乐器音色,包括钢琴、小木琴、电子琴、吉他、架子鼓等,满足多重音色的需要。模式也很多样,比如播放、教学、随意弹等。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合拍,感受打击乐器的音乐节奏带来的游戏乐趣。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每日每周活动”向好友发起挑战,或者邀请好友弹奏世界名曲,体验角色的成长,享受到声画交融的音乐盛宴,体验激动人心的全方位的匹配效果。
6运用人机交互式对话,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功能强大。从声乐、器乐、舞蹈、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到和声、作曲、曲式、配器,均可以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它还拥有人机交互式的对话学习方式,采用双向交流的功能,告别传统模式的枯燥,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在趣味性的游戏中轻松地学到音乐知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如在教完一首歌曲后,教师可以利用电脑的录音功能,帮助学生录制个人专辑,录完后听听自己唱的录音效果,并请“电脑教师”为学生进行智能化的电子评分(只要你的音准、节奏基本把握准确,分数一般较高)。或者利用最新的手机摄像功能拍下学生的现场演唱效果,并用数据线连接到电脑上,学生就能马上看到自己的现场演唱效果。电脑就像一面镜子,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式对话,很容易集中精力,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应争取每个学期,为每位学生都录制2~3首歌曲,并在电脑上制作成音乐网页。当然也可以请家长帮忙为孩子拍摄录制vcr,并将其发送到教师的邮箱中。在学期结束或班级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它们做精彩的回顾播放,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而教师也能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
7结语
新课改下的新教师应该善于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深度融合,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不断地探索研究,精心地设计,灵活地掌握、运用和开发各种电教媒体,并把它们同其他手段和方法融为一体,不断地去创新,就一定能在课程改革浪潮中走出一条音乐教学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路瑜.《声乐作品计算机伴奏曲库》的建立与应用[j].音乐研究,(2):82-83.
[2]付祥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3]吕晶萍.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4):39-40.
[4]石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213-215.
[5]曹瑞清.浅谈音乐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122-123.
音乐教师的素养 钢琴音乐教育论文篇四
音乐是情感性艺术,而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美妙动听的声音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时在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增强音乐教学效果方面也显示出其独有的优势。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行为美的教育。
1 激情营氛,提高学生兴趣
现今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的兴趣比较浓,有好奇心,并且乐于接受。
论文百事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恰恰会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思维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的特点,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听觉、视觉乃至感觉全部都调动起来,根据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能将歌词、旋律、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那达慕之歌》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儿歌曲,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超级解霸”软件,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情录入硬盘。在导入时,先让学生听腾格尔的《天堂》,当熟悉的音乐一放出,学生就知道到了草原,然后问学生去过蒙古没有?你知道的蒙古都有什么?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然后点击鼠标,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也进入辽阔的草原,也参与了那达慕的盛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特别是在教授最后的难点乐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根据学生演唱的速度(快、慢),多媒体展示草原上奔马的速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其中歌唱速度给歌曲情绪带来的效果自然而然地展现,让学生边唱边感受,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大草原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旋律的高低、音准的准确、节奏的把握都需要学生高度地集中精力去倾听和学唱,而运用多媒体丰富的音响效果,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能知道自己或别人唱得是否正确,从而提高学唱歌曲的课堂效率。
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对于两声部的歌曲学生很容易随着主声部的音调走调,所以基本学生都厌唱,并且学的时间长了精力极度不集中。为了让学生在学唱时做到集中精力,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mtv,指导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心。本来声部的和谐准确性很难,但是学生在生动的多媒体的运用下精力高度集中,学唱的欲望迫切,本来是学生没有兴趣的、很难掌握的二声部歌曲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提高了课堂效率。
另外,根据日常教学情况,欣赏课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使注意力不集中,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是如果合理运用多媒体会提高课堂效率。
3 直观形象,突破教学难点
音乐教学中乐理知识的学习、难点旋律的演唱、各种记号的运用等,如果仅仅通过简单的口头传授和示范,大部分学生难以接受,也不能把歌曲的意境很好地表达,所以多媒体教学在解决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知识方面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形成准确的内心节奏,把难懂的知识通过媒体直观的辅助用最快的速度在大脑中清晰地记忆下来。
例如,欣赏曲《草原巡逻兵》的主旋律,让学生会记住并且会哼唱靠单纯的教授难以达到。为了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自然地在大脑中留下印象,可以在每一次主旋律出现的时候将旋律显示在屏幕上,一只活泼的小马图像在音符的上面根据节奏的长短跳跃闪现着,学生跟着小马有节奏地唱着主旋律。这样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视、听、唱紧密结合,听赏两遍,难点主旋律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既解决了难点,又有利于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的提高。
再如教授学生认识反复跳跃记号时,由于这个知识点在低年级出现,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形象思维占优势并且注意力多与兴趣和情感有关,可以设计小兔拔萝卜唱歌的情景,当第二次反复去拔萝卜唱歌时,小兔跳过房子1接唱房子2的拔萝卜歌曲。这样一个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有难度的知识点,在形象的图画展示下很容易掌握并接受。还有很多歌曲中的音乐记号、难点节奏等学生不易掌握,都可以用闪现、移动、颜色变换、放大显示等方法来教学,使学生手、脑、口、眼并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 丰富想象,激发创造能力
音乐欣赏感受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对触发灵感、启迪智慧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教学有声有形的情景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例如,《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让学生不仅会演唱歌曲,从音乐节奏等
方面感受春天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和歌词。在上这堂课时,笔者将春天的视频录像设置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清水秀的大自然清新艳丽的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入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红花、小黄鹂鸟、小溪流等在高兴欢唱“春天来了”的景象,学生欢快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嘴里不停地说出春天里会唱歌的其他事物,并且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旋律表现春天里欢乐舒畅的动作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轻点鼠标选择自己喜爱的“美丽的春天”中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渠道自主学习歌曲,并进行歌词的创编,让学生在充分的欣赏、想象、创造中体会春天的喜悦心情。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科技的发展、进步需要教师不断更新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模式。这个时代以信息传播为特征,以创造性决定成败,教师的思想也要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和需要。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实践使笔者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的运用,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直观形象,化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思维发散,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然而多媒体音乐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而应该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更好地优化音乐课堂和教学。
音乐教师的素养 钢琴音乐教育论文篇五
浅谈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音乐能力论文
摘要:情感体验——聆听音乐——体态律动——听音视唱——演唱演奏——创作,乃是一个循环往复、循序渐进的教学结构模式,每一周期都使学习者迁移到一个新的音乐能力发展层次。在这一模式中,学习者的音乐情感能得到自然的发展。在与大量优秀音乐作品的接触与交往中,音乐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在主体地位,能够因为对音乐积极自觉地参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创造性意识的人。
关键词:音乐教学 音乐感受能力 创造性意识
一、音乐的情绪体验
音乐的情绪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让儿童接触音乐之前,必须有一个让学生体验自然情绪的阶段,诗意的朗诵,带感情地讲故事,都是发展自觉性音乐能力的条件,这些艺术性的活动都是与自觉性音乐能力最接近,或者说是最相通的。当孩子有了表现情绪的强烈愿望时才开始让他们接触声音,告诉他们,声音可以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当我们快乐的时候,高亢明快、节奏活泼跳跃的声音可以表现我们愉快的情绪;当我们忧伤的时候,低沉阴暗、节奏缓慢的声音可以表达我们伤感的情绪。表达情感的声音,我们称它为音乐。音乐还可以模仿雷声、鸟叫、小溪流水等大自然美妙的音响。当孩子们有了这种认识之后,再告诉他们,音乐是他们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可以借助极其丰富的音乐来倾诉内心的快乐和忧伤。经过这个阶段之后就可以开始接触音乐了。
二、聆听音乐
有了真实情感与音乐的联系,就可以进入聆听音乐的教学了。最初聆听的音乐,必须是具有鲜明情感选择性的音乐作品,这样才能在学生刚接触音乐时,即对音乐情绪具有敏锐的感觉能力。但聆听的音乐作品必须是完整或相对完整的,哪怕就是一段很小的片段。
因为人们在掌握一定的视唱能力,或掌握一定的演唱、演奏技能之前是无法完整地表现音乐的整体形象的,但人们却能够在聆听音乐中完整地感受音乐。这种感受能力甚至在清晰的听觉表象形成之前,就已存在于人的心理能力结构之中了。当然最初的音乐感受力是很模糊很粗糙的。但聆听音乐所产生的对音乐感受的整体性却是音乐整体能力结构发展的关键。因此许多成功的教学方法都把学会聆听音乐作为发展音乐能力的第一步。
三、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正是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正确聆听音乐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作为聆听音乐者主动参与音乐的第一个最自然的行为表现,体态律动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说体态律动在音乐运动觉发展过程中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但音乐心理学家认为,正是“在音乐教学的初级阶段上,未必可以找到比节律学更直接、更有效的发展音乐节奏感的其他途径,这里,节律学被理解为以简单的,儿童容易做到的运动表达音乐节奏”。
体态律动的基础仅仅是人在生理水平上对音乐音响的反应,这些反应包含对旋律线条上升下降、节拍、节奏变化,肌体紧张松弛的本能感受,然而基本的音乐情绪在这一水平上已开始模糊地感受到了。音乐作品不是作曲家随意编造的,它从本质上说是作曲家情绪体验的外化形式,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精神生命,一种情感的表现形态,体态律动促使人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深入到音乐情绪体验之中。体态律动亦可以是对音乐作品非常高水平的反应形势,犹如一个指挥家用准确简练的动作把握了整部交响乐。体态律动并不是取代听觉训练,但它极大地强化了聆听音乐的.自觉意识,为音乐听觉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听音与视唱
这一阶段一般又称为视唱练耳,并结合着必要的乐理知识教学。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是没有纯粹的知觉的,知觉必须和感觉结合在一起,听觉表象必须和调式感结合在一起。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培养进行音乐表演、欣赏及创作等各种音乐活动所必需的音乐听觉能力。孩子们开始学着用自然的嗓音来再现他们听到或看到的音乐形象。音乐心理学家认为,为了使儿童最初的音乐听觉表象能在良好的调式感基础上建立起来就必须从听唱,或视唱完整的旋律开始,哪怕是最简单的旋律片段,也应包含调式上从稳定音到不稳定音再到稳定音这样一个体现“松弛——紧张——松弛”的音乐性过程,从而体验最基本的情绪变化。音程的学习,也应该放到完整的调式旋律中去把握。唯有这样做,听觉表象能力才能建立在良好的调式感之上。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能够表现音乐情绪的形式也是极其丰富的,例如音色、节奏变化等,但在通过音高关系变化来表现音乐的范畴中,调式感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核心。
五、演唱、演奏
有了聆听音乐与体态律动的基础,有了最初步的、建立在调式感基础上的听觉表象能力,就可以开始发展学生的演唱、演奏能力了。演唱、演奏是运动觉的高层次能力。演唱、演奏都需要高技巧的运动觉能力,它是细致、灵敏的局部机能运动。例如演唱的喉头、声带、气息运动,弹奏钢琴的手指、手臂运动,这些能力是在一定的技能训练中才能获得的。但这种技能的训练必须是在儿童具有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具有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情感的强烈愿望之后才能开始,而器乐的学习还应在演唱的学习之后,必须在学生已经有了“通过乐器来歌唱”的愿望产生之后。
从运动机理看,演唱、演奏的运动觉能力是高水平、高难度的,而从音乐感受的心理机制看,演唱、演奏的肌体运动又是局部的、低层次的,它必须服从表演者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服从因音乐整体感受产生的肌体紧张状态的变化。当局部的紧张状态在演唱演奏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时,这种音乐表演是缺乏表现力的。因此,在演唱、演奏训练中,首先要求学习者学会肌体的放松与心理上的积极状态。
六、音乐创造
音乐创造是高层次的音乐能力。狭义的音乐创造及音乐创作是指具有创造性的创作者运用想象力对大脑记忆的音乐材料进行新的组织和创造,产生出新的音乐形象。广义的音乐创造还包括演唱、演奏等一系列包含着学习者运用想象力参与的音乐活动。因此,演唱、演奏往往被称为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无论哪一种意义的音乐创造,实质上都是人运用音乐想象力的行为和结果。可见在一切音乐活动中,在一切音乐情绪体验中,人的想象力都是不可缺少的。
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感受能力,即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音乐情绪体验是引发受教育者对音乐产生兴趣和热情的关键,也是音乐技能发展的原动力并直接构成音乐能力的核心部分。
音乐教师的素养 钢琴音乐教育论文篇六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论文
在现代中小学素质教育中,音乐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音乐教育可培养学生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是听觉、时间、情感上的艺术,同时,它又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寓教于乐,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体验,通过每一首乐曲,每一个音符传递到学生心中,好的音乐每一次的聆听都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收获,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断巩固和加深。正是由于音乐的这种特点,注定了“多听”是学习音乐的好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听力的训练,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对于中学的音乐课来说,听力训练主演是培养听辨听想的能力,两者不是独立的,它们可以同时进行,两种能力同时培养。
一、听辨能力的训练
听辨能力是指学生听辨高音、节奏等技巧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熟悉音阶,感觉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唱音阶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高,每堂课都让学生唱一唱音阶,唱唱“doremi”提高了对音符的感受力。
当然唱音阶只是听辨训练的一个开端,由连贯的音阶练习逐渐过渡到跳跃式的单音练习,开始要弹一些跳跃小的单音,让学生多听多唱,根据标准音与音阶的`模唱说出具体的音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逐渐过渡到让学生听辨旋律。在实际教学当中学生对单音训练掌握较快,而对听辨旋律则较为吃力,因为听辨旋律包括听辨音符时值、节拍、节奏的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如何突破这一关呢?通过教学,我摸索出听辨旋律要从整体出发,对整个旋律有全面、完整的了解,分清旋律中的结构,逐个句的听辨。不管是音符还是节拍、节奏都要一项一项的突破,切忌盲目的全听、全记,造成“贪多嚼不烂”的现象。
这样,学生对于听辨旋律可以系统地、有方向地练习,掌握起来比较轻松,同时老师做好必要的检验,强化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辨能力会很大提高。
二、听想能力的训练
1、听想音乐的结构。
听音乐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聆听乐曲的喜怒哀乐,抓住音乐的主旋律,跟随主题音乐进行全面的分析。在这里分析作品结构就像语文中的分层次一样,只不过分析作品是根据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来区分的。
如《彝族舞曲》它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犷强悍的节奏,描绘了彝族山寨迷人的夜色和青年人舞蹈欢乐地场面。欣赏时,首先要让学生整体上聆听一遍,对照课文中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注意音乐情绪转变了几次,每一次的变化都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让学生边听边随时做一下记录,整体欣赏完以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出大多数的意见。然后再次聆听,这次教师分段讲解乐曲的情绪,学生边听笔。最后经过讨论作品的结构就出来了“a+b+a”的三部曲式。
2、听想音乐的神韵。
再如《春江花月夜》,听到这部作品题目可让学生先思考乐曲所表现的时间、地点及表现的情感。如果你来表现这个题目,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情绪速度?让学生自己构思一番。然后利用幻灯,展示一副与题目相符的山水画,同时播放音乐。随着音乐的变化,而换以不同的画面,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等到乐曲结束时,学生都感到了好像身临其境似的,深深感受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伟大,把江南春夜描绘的如此栩栩如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配以《春江花月夜》诗词的朗诵,以音带情,以情带声,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学生不由自主地随音乐哼唱或打拍。通过以上听、看、诵、赏的手段,调动学生感官欣赏与感情欣赏,使情感体验达到高潮。
当然听想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乐曲,它也可以是歌曲。让学生欣赏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并让学生讨论音乐的演奏风格、技巧,增强学生的听力。
综上所述,音乐中听力的训练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加强了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增强了对音乐语言的敏感性,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打下了一个坚实而有效的基础。
音乐教师的素养 钢琴音乐教育论文篇七
幼儿教师音乐素养探讨论文
【摘要】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才能够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美。本文分析了幼儿教师应具备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素养;教师
音乐可以让人们改善心情,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自身的个性。音乐可以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原本对生活失去信心,感到有困惑的人带来前进的方向。幼儿艺术教育当中就有一部分内容是音乐教育。然而现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影响音乐教育水平的恰是教师的音乐素养。教师要提高音乐素养,首先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当拿到一部音乐时,应知道这段音乐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的,不只是一段旋律或者一种符号,还需要用自己原有的技能和技巧来将这段乐曲表现出来。有的时候只需要借助人本身的发声器官,用自己的嘴巴来将歌曲哼唱出来,有时需要借助乐器或媒体表现。所以教师要多积累一些音乐素材储备资源,这样才能了解音乐。把这种音乐当中的美,用各种形式来教授给幼儿,让幼儿容易理解。
一、幼儿教师对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在我们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当中,幼儿教师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熟练程度有时候会影响到上课的教学成果。幼儿教师的学习程度,对于自身音乐素养有差异,这也导致了幼儿教师在教授中幼儿学习的差距。在幼儿园,教师要求达到的音乐理论知识水平不需要跟音乐家的水平一样高,只要我们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和生活当中去培养幼儿就可以了。所以,理论知识对于幼儿教师是很重要的,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去加强学习,在未来更上一层楼。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与教育的理论。在指南和纲要的带领下面,让每一堂音乐课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幼儿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技巧
正确的发声方法很重要,幼儿对于音乐是很感兴趣的,孩子们在3-6岁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关键的时期,教师家长可能在这个时候忽略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后续的教育当中就很难弥补,我们教师在幼儿园更加要注重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所以我们要对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发声训练,这也是音乐教学活动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教师觉得我们在音乐课上面只要教会小朋友唱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让小朋友唱出来就算完成了,其实有的时候,孩子唱歌的方法都是不对的,有的孩子喜欢扯着喉咙进行唱歌,唱歌唱得很响亮,但是时间久了就会觉得很累。有的孩子口齿不清,经常唱错,在集体唱得时候教师不一定会关注到,但是当一个人唱得时候就经常发生错误。最为教师,我们要去纠正孩子一些错误的发声方法。我们要掌握一些熟练的基本方法来示范唱歌,这样可以去有效地指导幼儿,对他们进行音乐素养的教育。幼儿的音乐活动很多都是受到情感和心理的影响,我们应该在教育当中运用我们的熟练的教育技能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发声习惯和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幼儿教师应该培养正确分辨声音好坏的音乐素质
集体教学当中,我们可能会有发声训练,幼儿教师可能知道的是幼儿发声比较困难的.部分或者单独请发声比较弱的幼儿进行学习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熟练的能分辨声音好坏的听觉,这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职业要求。教师首先要对进行教学的内容很熟悉,各种旋律各种节奏,音律都要很清楚,能够清楚的音乐标准,可以根据这个来对幼儿歌唱活动进行指导,判断幼儿歌唱的对与错。这种能力是通过教师平时的经验积累和训练自然而然形成的。在幼儿发声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集体发声时的声音,注意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口型,在某些环节指出个别幼儿的对错,然后进行纠正并指导正确的发音,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声音特点十分地了解。教师在平时的说话要清晰,字字句句都要让幼儿能够听得清,如果教师说话发音都很含糊那么幼儿也就会学着老师的发音,这样对于教学就不太好了。歌曲当中我们有的字可能跟音乐一起会跟说出来的不太一样,但是我们在歌唱当中也要把它讲清楚。并且生动形象地将歌曲表达给幼儿倾听。幼儿教师也只有掌握正常的发音,才可以对幼儿进行指导,去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不对的发音。这也使得幼儿教师需要掌握标准的普通话,通过普通话来把歌唱活动中的歌词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使教师在正确发声的同时让幼儿把发声的标准记录进自己的脑海中,因此来形成一个知道对与错的客观标准,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让幼儿形成正确的发音。
四、幼儿教师要知道怎样正确的指导音乐教学
指挥在音乐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要清楚的知道并且指挥出各种节拍图示,让幼儿快速的去理解并且掌握歌唱的方式方法,节拍图示是教师通过身体动作等一系列来演化出一种直观的音乐语言让幼儿学习,让幼儿正确的去演唱,来达到最佳的歌唱效果。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集体教学中教师要用一定的指挥方式把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以感染幼儿,使幼儿的演唱达到最佳水平。为了使演唱效果达到最佳程度,幼儿教师指挥的手势要跟随歌曲旋律的感情变化而变化,让幼儿得以正确的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及音乐意境。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对幼儿教师音乐素质方面的训练让教师能够掌握音乐教育的内容,这才能幼儿的音乐教育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梁璐.唱歌教学中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小学教学研究.
[2]庞素萍.如何让幼儿愉快地唱歌.学习方法报(教研版).
音乐教师的素养 钢琴音乐教育论文篇八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从听觉能力、知觉能力、感受能力三个层面分析音乐表现力的组成要素,重点探讨钢琴音乐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途径,即加强钢琴作品内涵背景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技巧、注重对学生钢琴音乐听觉能力培养、开展内容丰富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钢琴音乐的综合素养。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高校钢琴专业一线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不断提高高校钢琴教学水平,达到提升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
培养钢琴教学是高校音乐艺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艺术表现力的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来看,某些教师为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缺乏对钢琴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层次挖掘,忽视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钢琴演奏素养的根本性提升,难以将钢琴音乐的精髓呈现给受众。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则显得极为必要。对此,本文以浅谈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为题,对其相关内容作出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音乐表现力的组成要素
音乐具有独特性,若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则需要明确音乐的基本要素,学会弹奏音乐的技巧,借助精湛恰当的手法将自身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从而彰显音乐的独特魅力。也就是说,若想实现音乐表现效果的最大化,则需要通过听觉、知觉、情感三方面的充分调动与有机结合,才可以发挥出音乐的表现力。具体来说,音乐表现力的组成要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听觉能力
敏锐的听觉能力是理解音乐情感、感受作者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在演奏的基础上用心聆听自己的演奏声音。因此,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要将听力训练放在首位,利于倾听音乐基础之上深入理解音乐内涵,从而感受整体的音乐效果,进而强化音乐的表现力。同时,在钢琴音乐作品倾听时,在停留自我演奏音乐的基础上,还需要善于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想象力,弹奏出表现效果最大的钢琴音乐作品。由此可见,声音的艺术表现以音乐为主要形式,需要借助耳朵听力功能的发挥得以实现,学生自身钢琴表现能力的提升更是需要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之上。
(二)知觉能力
音乐的知觉能力属于心理情感范畴,与学生自身的内心活动紧密联系。因此,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若想实现表现效果的最大化,则需要精准客观的判断音响,在较高音乐素养的指导之下根据自身的独特体验强化对钢琴音乐的表现,从而了解钢琴作品的情绪、性质、弹奏速度、感情基调等,并将此看作是彰显整个钢琴音乐作品风格的路径之一。音乐旋律的形成是建立在音符基础之上,通过有序的排列组合,在演奏者力度、音色等行为活动的表现之下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促使倾听者走进钢琴作品作者的灵魂深处。
(三)感受能力
感受能力是个体理解音乐作品的一种形式,是个体音乐审美素养的重要表现,是建立在理解、感受钢琴音乐作品的基础之上。钢琴音乐作品是创作者将自身思想情感融入其中的成果载体,通过表现长存于人的心灵深入,且经典的音乐作品总是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因此,在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过程中则需要将表现与再现相融合,将钢琴音乐作品放置在特定的时空内,立足于精神思想层面与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对话。
二、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途径
(一)加强钢琴作品内涵背景分析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素质教育精神的引领之下,透彻理解钢琴音乐表现力的内涵及组成要素,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加强对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背景、思想情感、内涵主旨等方面的全方位分析,为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创设更为广阔的空间。对此,教师要明确自身的钢琴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内涵、创作背景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作曲家的风格特征、生平经历,以便精准把握钢琴作品的真情实感及深刻内涵。例如,浪漫时期与古典时期的钢琴作品风格截然不同,不同作曲家的风格又具备独特性,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各个时期作曲家的思想生活、创作特色,从而准确的把握钢琴作品风格。
(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技巧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将钢琴音乐课堂教学的主导权交到学生手中,彰显学生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性,将音乐表现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之中,结合钢琴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技巧,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艺术素养。因此,在钢琴演奏中学生要加强对手指的技巧训练,弹奏时动作要干净利落、迅速准确,确保手指技巧与其他演奏技巧处于有效衔接的状态。同时,在弹奏力度的把握方面要将全身的力量送达到之间,将一时之力凝聚在钢琴演奏的整个环节当中。此外,要加强对乐谱的分析,重视乐谱上音符、节拍、力度记号等表示,指导学生体验钢琴作品内容,将钢琴作品的风格、旋律、节奏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
(三)注重对学生钢琴音乐听觉能力培养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并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得以实现的,而是要在钢琴音乐作品处理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并将听觉能力的培养看作是学生获得表现力的基础环节,为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保障。对此,高校钢琴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在练习演奏过程中善于倾听自己的演奏声音,实现手、耳、心三者的高度配合,根据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钢琴演奏声音,以便确保自己所演奏的声音符合钢琴音乐内容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钢琴练习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学生要善于聆听一些经典的钢琴音乐作品,在渊博的音乐世界中汲取养分,不断提高自身的钢琴音乐听觉能力,强化学生的钢琴音乐感受力,更好的表现钢琴艺术价值。
(四)开展内容丰富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为学生讲解钢琴演奏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钢琴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训练环境,不断遵循并落实教育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钢琴演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演练当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钢琴音乐表现力。一方面,在钢琴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于课堂活动中为学生讲解基础乐理知识,在课外开展各类型的钢琴艺术活动,大力开发第二课堂教学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成立乐队,积极参加各类文艺汇演、工艺演出等活动,逐步走入社区、走入社会,将钢琴音乐理论知识上升到实践演奏层面,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高校要为学生提供表现性较强的舞台实践机会,以大型文艺汇演为主,不断丰富学生的舞台表演经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确保学生可以以从容镇定的心态面对钢琴演奏中的突发情况,以平常心或者超水平发挥的状态为观众带来全新的音乐享受。
(五)全面提高学生钢琴音乐的综合素养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培养提升学生音乐表现能力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听觉能力、知觉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心理素质、舞台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强化,提高学生钢琴音乐的综合素养,使得学生在掌握钢琴演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演奏更好的传递钢琴音乐作品内涵。对此,钢琴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阅读书籍,如文学、历史、文学等领域的书籍,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得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修养与艺术修养,加深对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解,更好地表现钢琴音乐作品内涵,强化钢琴演奏艺术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在素质教育精神的引领之下,透彻理解音乐表现力的内涵及组成要素,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结合音乐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有针对性的钢琴教学方案,探索钢琴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加强对钢琴音乐作品内涵背景的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技巧,将钢琴练习、技巧训练、理解升华、表现力培养等方面紧密联系,注重对学生钢琴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钢琴音乐综合素养,使得学生的钢琴表现力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最大限度的彰显钢琴演奏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袁星光.关注音乐表现力让钢琴演奏衍生无穷魅力———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08):63-64.
[2]付胜利.“音乐表现力”视域下普通高校钢琴公共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10):35-36.
[3]刘春序.刍议大学钢琴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黄河之声,,(08):58-59.
[4]魏敏.聚合思维在钢琴教学中诠释作品的应用———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7,(11):84.
音乐教师的素养 钢琴音乐教育论文篇九
浅析高中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笔者从事高中音乐教学工作已十余载,在此期间经历了新课程的改革,从《音乐欣赏》到《音乐鉴赏》,从“传统的讲授为主”到“生本教育”,从教材内容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着。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越来越感到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从山东省的高考能力题来看,考查的即是考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能力,但仅在高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素质和能力,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 要引导学生积极感受音乐世界的美好,每天都以积极、欣喜的态度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努力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激活学生身体中的音乐元素。
一、了解学生眼中的音乐
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了解学生眼中的音乐。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内心极其渴望情感的表达和体验,而时下流行的善于表达情感又温婉好听的流行歌曲正好对应了中学生现阶段的口味,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我们的学生耳朵里听的、嘴里哼的都是流行歌曲,为何他们头脑当中“音乐”的概念就等同于流行歌曲。
音乐不只是流行歌曲、通俗音乐,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和象征,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学生不了解音乐,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其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不得不引发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我们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环境和条件?学生的基础教育中是否渗透了音乐教育?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新学期之初我给学生了布置了“课下搜集关于音乐的资料,并展示给大家”这样一个课前作业。课堂上,同学们的展示让我震撼,他们纷纷抖出了自己的收获,从《诗经》、《汉乐府》到唐朝的《霓裳羽衣舞》再到交响乐《命运》以及流行歌曲《双截棍》,全面而深入,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初步感知了音乐,对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摒弃了原来对音乐的片面了解,奠定了高中音乐教学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基础上,音乐教育就可以着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音乐、理解音乐。
二、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
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座音乐圣殿,只在于我们如何开启它的大门。我所任教的高中是一所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高一新生入学,在上第一节音乐鉴赏课之前,我心存顾虑:学生们以前接触过音乐吗?程度如何?城区的初中学校会比乡村的音乐教育开展得好一些吗?学生们的音乐基础会不会相差很大?……顾虑很多,也很难解决,但时间不等人,马上就要开课的,于是我抛弃了所有的杂念,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音乐语言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为了避免第一节课出现“尴尬、冷堂”的现象,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从儿时的记忆开始搜索,有的同学哼起了《两只老虎》、《歌声与微笑》,有的同学想起了《我和你》等等,还有很多时下流行的网络歌曲,大家畅所欲言、蠢蠢欲动。我趁热打铁给学生播放了教材所选用的作品摇篮曲《槟榔树下摇网床》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在听摇篮曲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想象联想的方法感受音乐情景,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身体律动体验歌曲中有规律的摇摆的节奏。在听交响曲时,我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去感受音乐中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语言解释,只有对音乐的感受。于是我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学生不懂音乐吗?不!音乐和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他们乐于陶醉其中,接受音乐的洗礼。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每一堂课我都带领学生领略不同的音乐风情,要么是纯朴的民歌风,要么是异域的舞蹈风情,甚至是抽象的十二音……我们的学生是热情的,对生活和学习是充满信心和向往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音乐和文化,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有修养的人。
三、拨动学生审美的心弦
春天繁盛,夏天葱笼,秋天斑斓,冬天纯净,这是大自然的变化之美,但也会常常因为我们的“熟视”而不被发现。万物静观皆自得,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任务就是循序渐进地引导,来不得半点急躁,也没有捷径可循。
音乐首先是声音的艺术,但我们往往只停留在声音的表面而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在课堂中我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只是从音乐中获得了感官上的愉悦,而不能理性地认识音乐、分析音乐。学生的音乐语言是匮乏的,眼神是空洞的,他们害怕表达、不会表述。怎么办?疑惑、迷茫、着急……于是,我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然后我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听音乐、说音乐,一起讨论,把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站在他们的起跑线上。在教学中我营造氛围、播放音乐,学生从非洲鼓乐中感觉到了节奏的变化,从《茉莉花》中感受到了民族音乐元素的魅力,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中感受到了织体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门德尔松说:音乐可以用比语言好得多的千百种因素来充实一个人的灵魂。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施加了更大的压力。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音乐教师的素养 钢琴音乐教育论文篇十
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以分析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为重点进行阐述,从钢琴基本练习、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两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为学生日后全面发展日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钢琴教学;演奏能力;培养
一、基本训练
1.听觉训练。不管是歌唱的音乐还是演奏的音乐,皆是通过听觉感受的。若是学生只重视技术或是单一的模仿,是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为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听觉训练便是把音乐调整成从无到有的听觉,在明朗条件下开展。听觉训练中,不单单只是辨别声音那么简单。还包含学生心理性能训练,实际就是让学生通过大脑进行训练。基于此,钢琴演奏过程中可以说听觉训练是不可或缺的,需受到高度重视。在日常练习中时常利用耳朵去辨别作品,弹奏、研究钢琴作品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听力能力,还能为学生日后学习更加有深度的钢琴曲做铺垫。2.读谱。在钢琴基本练习过程中读谱是最为简单的,也是一件音乐作品完成的基本因素。视觉认识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寻找、输入信息。在演奏钢琴时需利用眼睛去观察自己的手型、手指等,其能将信息及时的提供给大脑,进而判断弹奏错误。可以说,钢琴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演奏钢琴时,学生需要眼、耳、口、脑、脚协同应用,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牢牢注意这一点,分步指导学生。3.手指练习。第一,高抬指为基本的按键动作,其常利用在抒情曲与哈农的弹奏中,基础动作为手指抬高,之后下落,要保证手指放轻松。端正坐姿,双臂自然垂落,手腕要放轻松,整套动作都以轻松为主,身体一定不能僵硬。高抬指动作需缓慢弹奏,此种方式有助于手指放松,但是着重注意的是保证手腕平稳;第二,高抬指练习方法。若想高效完成高抬指弹奏法需从基础高抬指入手。这便要求学生在弹奏中先高高抬起一个手指,其余手指紧贴琴键。手指在触碰琴键时一定要保证轻松,这是主要为了练习手指的独立性;第三,钢琴技巧练习。可以说,钢琴是一个十分奇妙的乐器,其能够同时演奏多个声部,要求学生手脑同用,具有较强的肢体协调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联系复杂的钢琴曲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首先,学生一定要认真练,此种练法虽然会耗费诸多时间,但是能够起到良好效果,学生在熟悉节奏与音型的问题中,无形的提升了自身演奏能力,慢练过程为一种减负大脑的过程,逐渐提升速度,直到恢复最初的速度。
二、素养培养
1.消除紧张情绪,保持冷静。若想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依据个人情况利用下述方式:首先,通过深呼吸将一些干扰因素消除掉,对自己的情绪进行严格控制,基础动作为,保证双腿直立,双臂下垂,紧密双眼,不去想任何事情,去听空气的声音,之后深呼吸,这个动作一定要慢,尽可能让自己的全身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直到心情平复,如此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处于最放松也是最佳的状态下;其次,切入在意别人的看法,最好转移自身目光,减少烦躁的情绪,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体会音乐带来的魅力,将演奏之前的紧张情绪变成开心与兴奋,若想让压抑的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能够通过休息片刻或是展开四肢运动的方式。2.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若想熟练且全面的掌握钢琴弹奏技巧一定要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基本功训练力度,如果学生的钢筋技术不强,学生便不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钢琴演奏上,就会十分担心出错问题,进而致使学生产生紧张心理。只有在日常练习中形成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更加专注的演奏,消除一些紧张情绪。为此,在日常练习中一定要有所针对,对于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反复训练,熟练的演奏技巧为学生流畅演奏的关键点,如此才会减轻内心压力。3.调整好心态。做到钢琴面前,学生需将板凳调整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若是在不合适的状态下演奏,一定会使演奏效果受到影响,在实际演奏中,演奏速度是由演奏者的心态决定的,学生在弹奏钱可以深呼吸,让心态趋于平稳,缓解演奏压力,在实际演奏中,学生还需对自己的呼吸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均匀呼吸,如此才能让肌肉放轻松,保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琴演奏能力的提高不能只把中心放在演上,需要通过规范且合理的额学习,外加学生对音乐的深入认识,如此才会将钢琴演奏的魅力展现出,进而为提高学习钢琴演奏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h歌.探析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培养演奏能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1(36):17-18.
音乐教师的素养 钢琴音乐教育论文篇十一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分析论文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艺术类院校的教育机制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完善,笔者认为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工作着手。
1.音乐学习环境多元化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好的学习环境和帮助。幼儿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初始阶段,幼儿教师的素养会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应从源头抓起。首先,要深刻的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自身素养的同时,还需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为学生创造实践学习机会,带领学生深入到幼儿教育机构,真实的体验幼儿教育的全过程,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教学风范,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遵循身正为师的道德标准,在教学中发挥出人格魅力,同时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艺术展、欣赏音乐会等高雅艺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艺术审美为核心,突出教育的示范性,从而为我国幼儿教育培养更多出色优秀的幼儿教师。
2.音乐教育内容实用化
艺术教育是一种可以使人终身受益的教育,艺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养,这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创造能力,从而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目前,重音乐技能训练、轻音乐技能实训是艺术院校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在声乐、钢琴等音乐技能课程教学中,过于重视演奏基础系统化训练和演奏技巧的高度,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音乐技能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与现实中的幼儿教学实践相脱节。在学前教育中不可否认系统演奏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但是针对学前专业特点,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基础,应在学前专业教育中加大学生技能实训,结合时代的要求和幼儿教育的需求,加强学生弹唱能力、视唱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学生的实际表演与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出理论教学的支撑作用。
3.音乐理论知识广泛化
艺术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包括音乐史、音乐理论、艺术美学和音乐欣赏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理论知识较为枯燥,有些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所以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独孤立的讲解某个单一的理论知识,而要将所有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任何一种音乐形式的发生都离不开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的相互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典型优秀的艺术作用,将作品中的情感表达、知性表述等元素融合起来,实现音乐理论知识的广泛化,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形成永久性认知。
4.音乐教育格局大众化
在艺术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感叹现在的学生个性化太强,太难教,多数学生唯独情有独钟于流行音乐,对于教学内容学习兴趣不高。我们不能否认大家都喜欢流行音乐,比如流行歌曲《时间都去哪了》,歌词中述说了岁月流转中的种种故事,歌词句句戳中每个人的心扉,将父母恩表述的淋漓尽致,多少人听的热泪盈眶,这也体现出了艺术中的真善美。因此,在教学中类似这样的好作品应积极的利用,通过优秀的作品使学生学会有表达的弹唱、有感情的歌唱,对音乐进行深层次的解析,感受并领悟到音乐作品中的那种艺术美。由此不难看出,大众化发展路线是适合学前音乐专业教学格局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够积极的学习和参与,从而真正实现音乐教学目的。
二、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素养培养是学前教育专业研究学习的前提,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应重视起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出音乐教育功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唱歌听歌,而要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中,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达到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