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作文 道德反思作文(十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我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作文 道德反思作文篇一
在生活中,我常在公益广告、宣传栏上听或看到“道德”二字,亦常听人所谓“道德”、“不道德”云云,于是,我问他们,什么是道德?他们亦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
我就“道德”查阅了一些资料,关于“道德”的解释很多,不过概括下来无非那么几条: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下面,我就以一个初二学生的身份来谈一谈我对“道德”的思考与认识。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子路,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
有一次,他父母想吃米饭。虽家中贫困,但为了使父母吃上大米,他就给寺庙修路,每天背石块上山。拿到了工钱后,走50里路上陬邑买米,背回家给父母烧白米饭。两老连声赞道:“这大米饭真好吃呀!”子路听了心中十分高兴,但他自己则仍吃杂粮。后来,子路拜师孔子,却不忘背米孝敬父母,每月背米回家。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底线!
第二,我认为便是自律: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聪明,读书刻苦。徐溥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以上就是我对道德的思考与认识,说难不难,言易不易。
只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扞卫者,这样,我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便亦非难事了!
我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作文 道德反思作文篇二
“探究”一词,现代汉语辞海中的解释为“深入探讨,反复研究”。“探究性学习”则是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反复研究,自己发现知识,掌握规律,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实现的。在几年的课改实践中,我深切的体会到:科学探究不是*几节课讲出来的,它不是走过场,摆架子,而是一个实实在在、有始有终的过程,是需要教师用心体会、领悟的过程。
一、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经常听到某些教师说着同样的话:“这节课不是探究课,没有探究活动,也不用进行探究性学习了。”将教材中有明确标示的探究作为探究课,而其他教学内容则视为非探究课,这是许多课改教师的共同特点,是对科学探究含义的不正确理解造成的。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科学探究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有基于实验进行的探究,有通过调查进行的探究,有资料分析的探究,也有技能训练的探究。完全探究是探究课,部分探究也是探究学习,只是要训练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罢了。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认识到,生物教学中,探究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是贯穿于每一节生物课中的。
二、科学探究是一个不留痕迹、水到渠成的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它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基本环节。教师在讲授时,是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这一过程的呢?我曾听过两节同样内容的探究课,都是引导学生对《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作出探究计划。一位教师在出示了教材中的背景资料后,告诉学生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进而提问学生,对于这段资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又说:探究的第二步是作出假设,你的假设是什么呢?……以此类推。整节课学生们像被关在一个大院子里,从这个门进去,再从那个门出来,呈现出一种机械的运动和思维状态;再来看另一位教师的授课,同样的内容,他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第一步是提出问题,而是出示了菜青虫的图片和一连串的问题:你见过菜青虫吗?在哪里见过?在哪种植物的叶子上见过?这些植物的花有什么特点?在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这些问题后,教师才让学生阅读探究的背景资料,这样一来,增加了学生阅读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同时,在阅读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问题:菜青虫取食菜叶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再往后探究计划的制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整个教学过程配合教师诙谐幽默地讲解,课堂上笑声不断。一节看似枯燥无味的课就这样被教师巧妙完成了。对比两位教师的教学行为,不难看出哪个教学效果较好。第一位教师的探究课给人生搬硬套之感,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种公式化的程序。而后者则是一个不留痕迹、充满了探索与创新的教学过程。我们知道,探究是思维火花的碰撞,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同时科学探究也是一门充满艺术与个性化的探索过程。
三、精心设计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一节好的探究课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始于欢乐,终于智慧。教师应精心设计导言,充分利用探究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一节的教学目标抽象、概念难懂。上课伊始,我不仅领着学生做起了手指操,还让学生品尝了味道独特的秀豆,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神经系统的作用,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随着课堂气氛的融洽,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思考:为什么在受到刺激后人体会产生这些动作?谁控制的?怎样控制的?此刻,学生有一种强烈的主动探究的欲望,随着学习的深入,当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时,课堂教学就以学生得到智慧而结束。
四、注意对探究内容的挖掘与整合
l.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中的探究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如对身边动植物的观察,饲养动植物的经历,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的生物科学信息等,都是重要的探究资源,而且这笔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视这些垂手可得的资源,会使学生对你,对生物学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探究欲望,也会使你的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跨学科间教学内容上的整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调查的范围,我想到了与地理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在一张白纸上绘出中国地图的轮廓,在相应地区或标出城市名称,或注明人类破坏环境的实例,上课时发给各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其他形式继续完成此项探究活动。课后又发给学生一张印有大连地区地图的纸,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对大连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这种跨学科教学内容间的整合与探究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
五、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口头评价
关于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目前已有许多较为成熟书面评价,内容涵盖师生评价与生生评价,可操作性较强。但我们仍不应忽视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口头评价。口头评价简单易行,操作灵活;口头评价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保持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探究的自信心的重要保障;许多教师往往对探究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却忽略了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做出及时地客观评价,忽视了一个适时地微笑,一句恰如其分的鼓励对学生的作用。口头评价也提醒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思维的火花。
我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作文 道德反思作文篇三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培养高尚品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就是我读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后最大的感悟。
在这本书中,共有三个篇章,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第一篇——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这一个篇章中,我读到了很多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的故事:“最美女儿”杨蓉捐肝救母,马鹏飞细心服侍奶奶,徐楠处处节约,王依萌照顾脑瘫哥哥……他们关心老人,帮助亲人,感恩长辈,可谓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当我牙牙学语时,是父亲教会我们说话;当我做完作业时,是妈妈把可口的饭菜摆在了我们面前;当我有一点进步时,妈妈总会提醒我不可骄傲自大;当我做错事时,爸爸总会出现在我面前,为我指点迷津,并鼓励我改正……在父母的关怀中,我一点点长大,而父母却一点点地衰老,不知不觉,两鬓都已增添了许多白发。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应当怎么回报呢?
我不由得想起了那年暑假,表妹到我家来玩,她自豪的告诉我:在家里,她常常帮父母做家务。我听了,不禁惭愧地想:连妹妹都这样懂事,我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便蹑手蹑脚的爬了起来,小心翼翼的做起了家务。扫地、拖地板、收拾书桌、擦桌子……爸爸妈妈都起床后,发现家里都打扫了一遍,满脸疑惑。见爸爸这个样子,我骄傲的抬起头说:“这些都是我做的!”爸爸妈妈听了,先是惊讶,后来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咱们的女儿可算长大了。”我听了,心里甜滋滋的,连劳动付出的辛劳都忘记了。
我认为,在家里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少让父母操心,让父母看到你的能力;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为父母捶背洗脚,让父母看到你的孝心;在学校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让父母看到你的努力;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让父母看到你的成长。我想:这也许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让感恩与道德之花在生活中绽放!
做个有道德的人,贵在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与时代同行,与文明相随,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我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作文 道德反思作文篇四
对我区经济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现就我区经济建设和发展,谈一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一、对我区经济现状的认识。
对于我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可以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来进行一下分析和说明。
从纵向比较看成绩显著:
____年我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__.__亿元,比____年增长___%,gdp达到__.__亿元,发展速度是可喜的。
产业结构状况进一步改善。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____年_._:__:__._发展为_:__._:__._。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例明显提高。
____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____万元,比____年增长___._%,年均递增__._%,是**区财政增速最快的时期。
从横向比较看差距明显:
我区的经济增长虽然较过去有了很大增长,但由于经济总量增速缓慢,势必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区的经济增长较之全市其他县区仍然落后。
产业结构仍有调整空间。相对于发展较快的地市区,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仍处落后,一产和三产的比重仍有进一步调整空间,从而达到最佳的配置。
财政收入水平仍处落后。我区财政收入较之往年有大幅提高,但部分原因归结于财政政策的部分改变,以及全市财政收入提高的拉动作用,在与全市其他县市比较来看,仍处于落后。
通过以上的分析表明,我区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发展成果,但与先进地市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反映出我区经济发展仍有巨大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我区经济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和薄弱环节
_、我区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力度不够,使得经济发展总体缺乏特色。特色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亮点,而我区的经济发展趋于粗放型发展,缺乏“亮点工程”,宏观调控应在此问题上发挥其作用,积极引导特色经济的发展。
_、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企业对于我区的发展环境仍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不敢果断投资,需进一步放宽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消除企业的顾虑。
_、对民营经济的发展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较为混乱,缺乏有效监管和扶持,这方面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三、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因素
_、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
_、工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太少,粗放型的经营格局没有得到很好的扭转,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活力不强;
_、投资总量相对较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强。投资是扩大再生产、改善基础设施、改善劳动手段和技术装备手段的重要途径,是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和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物质基础。我区投资总量不仅不能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增长,还导致再生产能力不能持续扩大,基础设施得不到改善。低水平的投入,不仅对当前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还影响未来的发展后劲。
_、消费需求不足,对经济的拉动力偏弱。由于诸多方面原因,我区消费水平较为低下,然而刺激消费难度大,消费升级步伐缓慢,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我区经济工作的对策
_、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从区域经济看,民营经济已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从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民营经济的发展还有巨大潜力。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膨胀民营经济,一是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对民营经济的政策要尽可能放开放活,在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二是要积极引导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兴办“龙头”企业、“龙头”市场,发展具有技术支撑的高效企业;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大众、低质产业产品中退出,发展特色经济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引导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姻结缘,提高民营经济整体素质;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大胆参与市场竞争,开拓更大市场。三是要优化发展环境。良好宽松的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借鉴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区的经验,多引导少指责,多扶持少限制,多服务少处罚;先放后导,先予后取。四是要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律宣传,加大对“三乱”的查处力度,废除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依法制定一些保护、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_、抓支柱、抓骨干,促进名牌企业大发展。要依托现有的基础,进一步抓住机遇,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尽快确立区域竞争优势,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_、鼓励工业企业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高增值。从增强发展后劲看,要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壮大财政实力,必须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让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垂直配套的产业分工体系,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_、重视利用资本市场,解决推进企业所需的资金问题。长期以来,资金短缺始终是困扰我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加之,企业经济效益差,流动资金周转缓慢,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意识增强,各项贷款急剧收缩,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解决资金短缺,需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重要的是利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问题。
我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作文 道德反思作文篇五
对音乐审美的思考与认识论文
摘 要:音乐艺术属于与听觉有关的感性活动,只有出于审美目的,寻找与人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相适应的音乐作品,并与之发生直接的感性接触,人与音乐才构成审美关系,音乐审美有自身的特点,也有自身的规律。这些规律反映了音乐发展的内部原因,也体现着音乐审美标准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音乐审美 条件 状态 规律
“审美”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审美是对艺术鉴赏的感性活动的命名,它包括对所有感性样式(美的、不美的和反美的样式)的艺术品的鉴赏。而狭义的审美则仅仅指对美的艺术品的鉴赏。(下文的“审美”一词在狭义范围内使用)。
一、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
人与音乐可以发生功用关系和审美关系。在功用关系中,人是功用主体,音乐是功用对象或工具,人的活动目的在音乐之外。人通过音乐达到音乐之外的目的,就像人利用桥梁由此岸抵达彼岸一样,在这种关系中,音乐像桥梁一样,本身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而在审美关系中,人是审美主体,音乐是审美对象,人的活动目的就是从音乐本身得到精神性的感性满足。
人们创造音乐,并不是为了让音乐成为一般语言,成为可以替代的工具,而是要通过音乐将审美理想感性化,成为可以直观的美;欣赏音乐,也并不是要追踪它说了什么,不是要越过它去寻找它背后的东西,而是要欣赏音乐本身的感情丰富和有序之美。
二、音乐审美的条件
只有出于审美目的,寻找与人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相适应的音乐作品,并与之发生直接的感性接触,人与音乐才构成审美关系,人才是音乐的审美主体,音乐才是人的审美对象。
(1) 以审美为目的
如上所述,假如人们是出于认识或其他功利目的对待音乐,那么即便与音乐发生感性关系,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审美。因此,要与音乐发生审美关系,首先必须出于审美目的选择音乐。
(2) 具备审美能力
出于审美的目的对待音乐,还应当具备审美能力。马克思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所谓“音乐的耳朵”,指的就是具备音乐审美能力的耳朵。人的音乐审美能力是音乐教育或培养的结果。不同人接受不同的音乐文化的教育、熏陶,或在相同的音乐文化圈内接受的教育和熏陶不同,音乐的审美能力及趣味也就不同。不同人有不同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3) 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
由于人的审美能力和趣味不同,因此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才可能与之发生审美关系。如果选择自己的审美能力把握不了的作品,那么听到的就只有音响而没有音乐。音乐的审美对象没有生成,人也就不是审美主体。如果选择太简单的作品,人们的兴趣不大,那么也就产生不了充分的审美愉悦。如果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作品,那几乎没有什么审美愉悦可言。
(4) 感性接触
即便有了审美目的和审美能力,也有了合适的音乐作品,假如人和音乐没有发生感性接触,那么仍然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审美。音乐审美只能在人与音乐发生直接感性关系的过程中进行,过程结束审美也就停止了。感性过程结束之后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是审美引起的,但那已不是审美本身,不是审美的一个阶段。
三、音乐审美的状态
出于审美目的,在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趣味的作品并与之发生直接的感性接触的过程中,人成为音乐的审美主体,处于真正的审美状态。这种状态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非批判性
音乐审美不是理性的活动,在审美过程中,主体并不对审美对象发问,也不寻求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既没有分析,也没有判断,音乐审美过程并不是对音乐作品进行理性解剖的过程。因为音乐的生命是整体的,是不可分割的。音乐生命的整体大于局部之和。音乐耳朵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生命,而理性分析的解剖刀是找不到这种生命的。
(2)非意志性
真正的音乐审美只能发生在人与自己喜爱的作品之间。因此,在审美过程中,主体并不需要强迫自己,不需要毅力的帮助。假如不是这样,假如人们不得不竭力排除自己分散注意力的可能努力使自己进入审美状态,那么整个倾听过程就没有愉悦可言,就根本谈不上审美。
(3)非自我意识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正在审美,那么你恰恰已经不在审美中了,就在你那样意识的时候你已经游离出审美过程了。真正的审美是忘我的,人们沉浸在音乐中完全被音乐所吸引,在与音乐的交流中达到人乐融合、人乐合一的境界,这也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在此过程中主体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和感受。
四、音乐审美的规律
音乐审美有自身的特点,也有自身的规律。这些规律反映了音乐发展的内部原因,也体现着音乐审美标准的现实基础。
(1)审美饱和与音乐发展
当人们出于审美目的连续、反复地听一部音乐作品,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感到厌烦,这就是审美饱和现象。当审美饱和发生后,人们就必然会提出新的审美要求,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作曲家就会创作出新作品,或出现新风格新流派,音乐也就发展了。另外应该看到,作曲家本身是音乐消费者,而且是最大的音乐消费者,因为他们拥有的能力使他们比“普通音乐耳朵”更能入木三分地理解音乐。这意味着对一部或一种音乐作品的审美,他们比“普通音乐耳朵”更快达到审美饱和,当审美饱和产生,作曲家就会力求创作新的作品。音乐创作的信条之一是“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这里也反映了人们追求新鲜美的普遍性,其中也说明了审美饱和的作用。
(2) 美的不可比性与审美等价原理
不同的音乐具有不同的美,不同的美不可比高下,或者说,比高下没有意义。例如,西方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不同,各有各的美,二者不可比。同样是古典音乐,莫扎特的音乐与贝多芬的音乐也各有各的审美特点,二者也不可比(注意:“不可比”仅指不比中高下,即审美价值上不可比)。当然,假如在创作上一个作品是成熟的而另一个是不成熟的,虽然二者采用不同的风格写法也还是可以比较,并且得出成熟作品比不成熟作品好的结论。“美的不可比性”并不能为不成熟的作品提供辩护。
由于人的审美能力和趣味不同,人们的音乐选择也不同。但是,只要能够各取所需、两相适宜,就都能获得审美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审美是等价的。就审美活动而言,不能用一种活动方式为标准,去衡量其他活动方式,例如不能用音乐厅方式的标准去衡量媒体方式。就审美对象而言,也不能用一种音乐标准去衡量其他音乐,例如不能用传统音乐的标准去衡量现代音乐或流行音乐。
那么,是否音乐及音乐审美就完全是相对的、不可比的呢?不是。在另一些参照关系下,将有另一些情形。例如,当我们从音乐作品结构形态的角度看,能看到作品有复杂和简单的区别。显然,交响音乐复杂,通俗音乐简单。按一般进化论来说,复杂事物高级,简单事物低级(这里的高低没有褒贬之意),那么交响音乐就是提高文化形态的事物,通俗音乐则是低文化形态的事物。从作品把握能力上说,能把握交响音乐的人,更能把握通俗音乐;而反过来。能把握通俗音乐的人,却未必能把握交响音乐。当然,从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上看,交响音乐文化与通俗音乐文化各有各的复杂性,二者难以比较。音乐文化发展决策者必须考虑以上各种情况,以便制定有利于各种音乐平衡发展的策略和具体方针政策。合理的决策应该是有利于多元发展、顾及各种审美需要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贤,《衡曲麈谭》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
[2] 麦琼,中西音乐审美方式的差异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01期
[3] 修海林,李吉提 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我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作文 道德反思作文篇六
对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认识与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认识与思考摘 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发展。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体育游戏的特点与体育运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在思想深处爱好体育,把参加体育学习当做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关键词:体育;教学;游戏;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后天环境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重点探究的问题。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解示范以后学生跟随教师模仿操练来获取体育知识技能。那些枯燥的体育知识技能练习和单一的教学办法是造成学生被动练习以及厌学心理的根源。如果想改变这一局面,让学生心甘情愿的参加体育学习并获得良好的教学结果,不妨在体育课上采用一些相关的体育游戏,以便给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的平台,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愉快地进行。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按照一定的宗旨、规则与章程组织的体育运动,它把游戏的优点与体育活动巧妙地融汇在一起。体育游戏是走、跑、跳等各种技能的综合,既具备体育运动的竞争性也具备游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能够把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喜欢,是体育教学中切实有效的教学办法。
在进行体育游戏的时候,学生们常常是抱着自觉自愿的心情参加到体育活动当中,在进行体育技能操练的同时领悟体育活动的精髓,促使自己的全身心呈现轻松愉快状态。教师在体育课上导入体育游戏,不但不会令学生觉得体育活动枯燥无味,反而会激活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兴趣。体育游戏既能够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训练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的场合,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体育游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和运用体育游戏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新颖、科学、实用的体育游戏选用和搭配。新颖的体育游戏容易激发学生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愿望,产生参与兴趣。体育游戏的种类繁多,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选择一些相关的游戏,做到科学和实用并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游戏。比如:一些游戏适合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令学生进入上课状态,发挥其热身作用,比如“贴膏药游戏”. 一些游戏适合体育教材的辅助练习,比如“迎面接力跑游戏”.还有一些游戏适合完成教学操练使命,比如篮球 “投篮接力游戏”.以上游戏的功能是:能够促使学生们迅速激活大脑皮层细胞,集中精神,成功地调整学生的心态,迅速释放压力放松身心。
(2)教学阶段与体育游戏密切联系。符合教学阶段的体育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反之,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课之前,教师常常会带领学生做一些热身活动,这些准热身活动是为了学生能够充分活动全身,尽快地转入良好学习局面。这时的体育游戏的选择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普通热身活动中采用,一种是在特殊热身活动或者专项性热身活动中采用。前者是经过全面地热身活动,激发身体所有的细胞,慢慢激发大脑皮层细胞。如:报数分组游戏、贴膏药游戏、奇偶数凑团游戏,这些游戏简单易学,效果令人满意。后者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体育游戏。当学生上球类课时,采用体育游戏教学办法,便于学生拉伸韧带,活动全身关节,改善学生的弹跳能力、运动速度以及气力等各项身体素质,使机体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与此同时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教导学生团结互助有良好的效果。在体育课结束之前,如果安排一些轻松的游戏,甚至把舞蹈、音乐等融合进来,就会解除学生的疲惫。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体育游戏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和承受能力等。体育教学中安排一些动作难度低的体育游戏,不但增添了趣味性,而且还大幅提高了学生的热情。在体育游戏中,学生对一些适应自己水平的体育游戏渴望较大。例如:锻炼下肢的“青蛙接力赛”、锻炼上肢的“老汉推车赛”;锻炼敏锐度的 “打靶赛”等。采用这些办法进行训练,学生们往往都会接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锻炼了身体。值得强调的是当举行这些游戏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掌控好活动量,制定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把体育游戏特点和学生身体素质结合起来,会使体育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效果明显,能够鼓动学生自始至终心甘情愿的参与练习,因此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对要做的体育游戏进行充分的探究,安排好游戏的数量、时机和方法。
(4)教师要结合学校的教学环境组织体育游戏。这样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集中学生的精神,顺利地进行体育教学。学生经常需要参加体育活动,以便释放日常学习上的压力。体育游戏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科学新颖的组织,在活跃、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得到了锻炼。
三、巧妙运用体育游戏
在体育相关的技术技能教学中,高效地建构和采用体育游戏方法,不但能够改进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出乎意料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在篮球游戏教学里选择“一人运两球游戏”“两人运一球游戏”“多人接力投篮游戏”“晋级投篮游戏”,可以把篮球教学变得非常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篮球运动学习中来,有助于学生在短期内高效地掌控篮球的运动技能。再如:用于锻炼学生意志的运动,中长跑就是一种有助于增强学生心肺能力的体育活动。教师假如在教学过程里简单地要求学生沿着跑道跑圈子,那么学生们必然会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十分有害。如果更换一种办法,选择接力跑比赛或者追逐游戏等方法,学习情况很可能会是另一番模样。
我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作文 道德反思作文篇七
你对美怎样的认识与思考作文精选
近日,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开场舞《洛神水赋》一经播出,惊艳全网。在感叹惊艳之美的同时,我们更应将目光聚焦于美丽背后。翩翩起舞的惊世之美,背后是无悔的匠心。
惊艳之美在前,匠心无悔在后。付出宛若刻刀,雕刻惊艳世人之美。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洛神水赋》中舞者化身洛神,惊鸿一瞥,世人惊叹。我们在饱赏传统与现代融合、刚柔相济之美的同时,更要看到其背后更不为人道的艰辛。2到10公斤的配重、50秒到1分钟才能换一口气、1分半的视频花费了26个小时,无一不是匠心的体现。表演者何灏浩五年内拍摄了上百个在水下舞蹈的视频,十年的花泳功底,终成水下飞天之美。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惊艳之美在前,匠心无悔在后。艰辛大笔如椽,勾勒惊艳世人之美。
匠心凝结似根,赋予惊艳美丽之魂。君可见,20xx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导演张艺谋,年逾古稀,连续奋斗无数日夜,多次推翻、修改方案,我们才得以领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小草摇曳”“蒲公英”飘散、“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极致的.震撼之美。又如曾经危在旦夕的“万佛之国——敦煌莫高窟”“起死回生”,莫高窟的壁画得以完整存世,百万游客期待观赏的愿望得以实现,敦煌文化得以连绵传承。背后是樊锦诗们在千年文物亟待保护与百万游客期待观赏的双向题中的倾尽全力;是樊锦诗们利用数字技术克服万难;是樊锦诗们的艰苦卓绝的无悔奉献。无论是好评如潮的冬奥会开幕式,还是没有被大漠风沙黯淡敦煌辉煌,其背后都是无数人的拼搏与匠心。
惊艳之美在前,匠心无悔在后。匠心凝结似根,赋予惊艳美丽之魂。无论是武大靖从业余队到女队陪练再到世界冠军,传奇逆袭的个人之美:还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44次北斗发射百分百成功,震惊世人的团体之美。美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打磨雕琢,一遍又一遍的心血交付。所有的奇迹与美背后,都是披荆斩棘的无畏、静默坚守的匠心。
生逢盛世,当谱华章。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当懂美、识美,更应创美。我辈当承先辈之薪火,领悟惊艳之美在前,践行匠心无悔在后,谱中华盛世之长歌,书九州壮丽之美篇!
【你对美怎样的认识与思考作文精选】
我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作文 道德反思作文篇八
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
自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来,中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又先后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在部分地区学校试行;9月,试行范围进一步扩大,继而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至此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本文想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
(一)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继承与发展是此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标更为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二)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
新课标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新课标的领域目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领域目标相吻合。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下,为实现体育课目的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项任务,即: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与道德意志教育。为完成这三项教学任务,教师备教材,备器械,写方案,吃力地去教,学生费劲地去学;心血与汗水付出多多,汇报与收益却少之又少;以至于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仍不知体育课上学了些啥?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学模式上的遗憾。而新课标推陈出新,拾遗补缺,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这五项领域目标较之于三项任务,更加完善、具体。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更适应于现代社会教育,适应于社会未来。
二.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思考
(一)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向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 第二,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1)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教材;(2)游戏类教材;(3)各项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4)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5)韵律体操与舞蹈、娱乐体育和医疗保健体操等项目上,可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大胆创新。
(二)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结构的变化
首先,从师生关系上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在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而是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计划目标,自身的兴趣、爱好, 来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教,身体练习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其次,从组织教学方法上讲,技术、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精讲多练,教师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多姿多样,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的聚集;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向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表演、指导、辅导及总结,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其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运用并有所创新,采取诸如教学分层式、自主选择式、自主结合式、俱乐部式等。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主动积极、创新求趣。通过创新求趣,张扬学生个性,进而缩短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三)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了身体差异与体能大小,因而教师与学生大多追求分数。致使客观上的分数与实际能力脱钩,因此不利于发现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其数字式的分值往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又专门提出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的统一。即客观求实,承认差异,又注重能力发展。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反映出学生情况,评断更趋于合理。这种较为客观体现“健康三维观”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不失为教学改革上的一次飞跃。
总之,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无论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框架结构,它将更有利于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
我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作文 道德反思作文篇九
试析对职校素描教学的认识与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素描既造型艺术的基础课程,又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素描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表现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使人们能够从造型艺术的角度去正确了解客观物质的自然现象和形态规律,掌握形体的结构、比例、透视、明暗、质量等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素描的发展与更新,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对于进行美术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当前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强调素描的基础性、绘画性、时代性和广泛性。
论文关键词:素描教学;艺术
一、素描教学应该突出其基础性功能
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绘画,素描这门学科都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基础素描训练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了解、观察和表现客观世界,它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同样也具有深刻的艺术表现陛,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敷衍。初学者不可惑于新潮幻想,也不可好高骛远。无论任何学问,都要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切不可基本功尚未稳固而妄想超群绝伦,急功近利是不行的。在素描的基础训练中,包含着培养和塑造什么样的人,打什么样的基础,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目的等内容,因此素描训练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未来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水平。
基础素描教学阶段,学生们容易产生枯燥无味,近似呆板的感觉,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素描教学较为反感或轻视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当前商品大潮中的热门专业,如工艺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忽视素描基础训练,主张“打快拳”或取消素描训练。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讲明基础训练的重要性,无论世界艺术潮流如何发展如何变幻,素描基础训练是不可少的。没有基础训练,就没有艺术发展的后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加强素描训练,采取近似强化手段使学生认识到素描过程对美术家或艺术家来讲是一个思维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就不可能达到艺术感觉的升华和飞跃,也不可能领会“感觉——认识——掌握”这一艺术创造规律。
二、素描教学应注重其绘画特性,防止滋生匠气
素描不仅是艺术训练的手段和习作,它也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样,从艺术角度来说,不同门类、不同画种、不同绘画工具所绘制的作品都是平等的,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反映客观世界。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科学、经济的飞速发展,美术也随之有了飞速的发展和变化。其主要表现为,以表现客观世界为主要标准的写实主义绘画,发展到以表现对客观世界感受为主的各种新的画派的诞生。在我们素描教学中,虽然以写实为基础,但也绝不能忽略素描的“绘画性”。素描也应表现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以及作者的“个性”,不能采取一种模式、—个步骤、—个程序来约束学生,而是要培养、启发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在素描作品中表现出的绘画性。素描的“绘画性”必须建立在有牢固的写实基础上,这样发展起来的艺术才是有源之水,方可形成浩瀚巨流。 强调“感觉”和“差异性”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提高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绘画语言,使素描作品具有更深刻、完美的“绘画性”。在这种氛围中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观察力、想象力。强烈的艺术感觉、炽热的情绪、个人的风格都将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这样的素描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创造力。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素描的“绘画性”或“创造性”没有了,素描的发展就会终止。人类伟大之处就在于创造,强调素描的“绘画性”更在于素描的创新和开拓。只有这种超越,才能代替旧的落后观念,才能创造出比自然更高超的精神财富,才能使素描在绘画的艺术领域中有无限广阔的天地。
在素描过程中,要探索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语言的运用,不断总结、积累能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形成画面的语言经验。不研究画法,死磨硬抠,易染上匠气;过于追求画面的表面效果“帅气”之类也是一种匠气,甚至更要不得。画意来自画法,但又不同于画法。什么样的画法都能表现出画意,但它也可以表现为匠气。画意是一种绘画生动性的体现,是画面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表现要求的完美结合,也可以说是画家作画中主客观的完美结合。
三、素描教学应该体现其时代性特征
素描是西方美术用以研究表现客观物象的主要方法。在xx~xx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整个西方艺术摆脱了中世纪的宗教黑暗,步人了科学与现实的结合之中。素描的内容虽然是宗教题材,却以现实中的人为模特,运用的方法也不像中世纪那样的完全静止、呆板的正面规范形象,而是生活在宇宙时空内的具有各种动态和情感的人物。xx~xx世纪的素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在工具运用上多样了,时间也加长了,而且被美术学院纳入了教学,同时素描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和画种。xx世纪的素描技法比前两个时期有了较大的变化,被正式列入美术学院的练习课程,使素描写实性增强,画面严谨而近于呆板,热衷于浮华的细节描绘。到xx世纪末,特别是印象派以来,重视色光变化,强调情感交流,进而夸张变形,对现代素描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
素描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是一种观念和精神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审美观和精神理想都会反映到素描作品中来,产生新时期的新素描。
四、素描教学应认识到它的广泛的适应特性
素描随着每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最具广泛性、历史最悠久的艺术恐怕就是素描。象形字是一种最原始的素描。古人朴素的绘画和儿童的信手涂鸦,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朴素原始的素描存在,因而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特色的素描。因此,就不能把素描局限于哪一个国家或哪一个美术院校,不能把它仅仅作为一种课堂习作或一种模式化的训练来看待。那种模式化训练认为,只有全因素涉及光影、形体、量感、质感、空间感的用调子画成的长期作业才是素描,只有西洋画中才有素描,只有严格按步骤深入的作业才是素描。这些都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素描的片面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用线来造型,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手段,中国人在绘画中对线条的作用以及精辟的论述都是线素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绘画对素描艺术做出的贡献。例如,中国唐代画家吴道子、晋代画家顾恺之、宋代画家梁楷等,都是著名的用线画素描的大师。素描最广泛、最普及、最大众化、最便于艺术表现,素描可以是习作,也可以是巨幅创作,和其他画种有同样的艺术价值。
我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作文 道德反思作文篇十
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
自全国第三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工作会议提出了“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来,中国启动了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部又先后推出了《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纲要》及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在部分地区学校试行;9月,试行范围进一步扩大,继而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至此中国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本文想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
(一)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继承与发展是此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标更为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理念是一致的。
(二)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
新课标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新课标的领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