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悟启发十篇文章(六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感悟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悟启发十篇文章篇一
今天我所看的是第二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底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一节课,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我们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着,我们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确实,我们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上课,批改作业……可以说,用来备课的时间少之又少,我们在抱怨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思考,怎么才能处理好时间,怎么才能进行终生备课的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当然,读书也并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海洋。
如果我们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知识,应当是我们知识海洋里一滴水!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保活力,就要在以后的阅读中来寻找答案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悟启发十篇文章篇二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走过三重境遇。第一重“看山是山,不知山有别样”;第二重“看山不是山,山中只见云雾”;第三重“看山,依旧是山”。“走近”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人生,好像“走进”了教育界的“百科全说”。炎炎夏日,手捧此书,思考、阅读、写作,这是我从事教育工作后的第三次重读。
第一次读:看山是山
第一次接触《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在参加工作后的第2年,学校教导主任送来此书。那时的我,初入教师行业,黄毛丫头不知事,不能完全领会书中的涵义。但不能忘记的是,作者在书中描绘的种种美好的教育场景:在碧波荡漾、姹紫嫣红的春季,作者带着孩子们去郊外踏青,与孩子们共同记录蝴蝶飞舞的痕迹,呼吸青草的气息,感受泥土的温润,抚摸泛青的树皮;在漫雪飞舞、玉树银花的冬季,作者带着孩子们在自己修筑的土屋中朗读诗歌,排练剧本,大家都沉浸在难以言状的心灵喜悦中……直觉告诉我,这是一名睿智的教育者,这是美好的教育生活。我渴望这样的生活,质朴、简单,看山是山。只是那时的我,能力和见识都未能撑起这样的渴望。
第二次读:看山不是山
第二次读《给教师的建议》,大概是在工作后的第7年了。记得当时在一个月光柔和的夜晚,趁着月色,洋洋洒洒写下了3000多字,只为纪念重读的意义。“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要思考,不要死记”“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无数提纲挈领的话语,无不萦绕耳边,时时激起我对教育更深的理解。“看山不是山”,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和育,而是“看见”和“启发”。看见生命,尊重生命最初的样子;启发生命,启发生命从不完善走向完善,从不自由走向自由,从不美好走向美好。
第三次读:看山,依旧是山
第三次读《给教师的建议》是今天。对于一个有着11年教龄的教师,重读是一堂课。第三次读,读到的不是话语,不是理解,不是方式,是伟大的爱。我称之为“热爱”。苏霍姆林斯基的“热爱”是我从教以来,感受到的最为纯粹的、最为朴素的、最为单一的,似乎还带着些宗教情怀与信仰的无关宏旨,却足以支撑教师走完教育人生炙热的情感。无以言表,唯有摘录,附上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这让我明白:不必苛求每一个学生达到同一标准。学校不是工厂,班级不是车间,学生不是产品,不需要用“工程化”“模式化”去对待每一个鲜活的、个性不同的生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应成为教育的口号。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分晓。你所做的、所说的和使儿童接受的一切,有时要过五年、十年才能显示出来。”这让我明白:教育不可急功近利,不能心浮气躁。教育是“碎碎念、慢慢叨、静静等”的过程。教育是“种植花木,不问花开”的优雅艺术。教育应为每一个生命质量负责,而不为一时显性的成就。
蘇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创造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他工作的对象是儿童。儿童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就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责任。”这让我明白:教育面对的个体是生命,是有着创造、有着发展、有着无穷希望和未来的人的生命;教育者应该看到人性,为了人性的更美好,生命更有意义,活着更快乐而存在。教师应永葆童心,方可做小学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按照最初的内心冲动所要求的去做。这种冲动总是最崇高的。但同时,教师还应当会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内心冲动,不要屈服于自发的情绪。在对你的学生的错误、冒失、一句话、不正确的行为需要作处理的时候,这一点尤为重要。”这让我明白:在教育生活中,先控制情绪,后处理事情。控制情绪需要艰难的挣扎,但灭掉愤怒之火的永远不是火,而是以柔取胜的水。
苏霍姆林斯基说:“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这让我明白:教师不可以不读书。教师不读书,不可引导学生增长见识;教师不读书,不可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不读书,不可陶冶学生情操,不可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善美。教师不读书,岂能要求学生读书?因为没有阅读的教育不是教育。
看山,依旧是山。智者的教育,始终是“大道至简”,无法一一罗列。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可读十余次,或是多少教龄,读多少次。我之所以能满怀激情地站在讲台上,爱我的职业,爱我的学生,要感谢这本书,感谢这位伟大的教育先贤。涓涓细流,漫漫教育路,总有新鲜的血液。也许我穷尽一生,无法抵达教育的尽头,但我会警醒自己:慢慢走,静静爱。选择爱,将爱进行到底;选择教育,为最初的爱。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悟启发十篇文章篇三
最近又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每一条建议总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读后有很多的感触。印象最深的是这一条“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在课堂中,现在我们的孩子总是正襟危坐,缺少了灵动的思维,与智慧的碰撞,似乎他们并不是这个课堂的主人。有这样的现象,纠其原因还是老师的问题,没有给孩子一个思考的世界,孩子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小主人,他们不懂得也没有办法融入到课堂里去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的掌握知识上去了,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的更聪明。”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案例:《圆锥的体积》这节内容的教学,备课时,我想,就有教师操作,演示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的情况,他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再演示不是这种情况时,怎样计算的。如果按照这样的教学过程,孩子们也听的懂,但却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孩子是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应该重新设计。于是我想到了发给他们一个圆柱和几个圆锥,通过倒沙子,经历操作、观察、发现到最后的结论:只有在和圆柱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孩子能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思考,对所学的知识当然会记忆得更加深刻。课堂是属于孩子的,孩子在其中的主体地位,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如果没有他们在其中的积极参与,这样的课堂是残缺的,再精彩也是不精彩的。
那么如何使思考的需要成为孩子最主要的精神需要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需要使用教师的智慧。你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思考者。”我觉得老师可以这样着手:
1、给孩子一个积极思考的氛围,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他们沉浸到问题中去。
2、老师成为认真的倾听者,不管孩子的思考是否正确,是否到位,听他说完,其中肯定有思考的亮点。
3、不断充实自己,成为一个有丰富的思想宝藏的教师,才能真正点燃孩子的学习愿望。
学习是一种幸福,带领孩子徜徉在思考的世界里,使孩子的智慧得到磨练。让火花有一天能变成火焰,孩子能产生独立的思考,孩子才能在学校里变的越来越聪明。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悟启发十篇文章篇四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我深受启发。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后进生的几条建议。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
对这些儿童来说,我们首先是要改变我们的看法了,对“后进生” 的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转变"后进生"就是为其补课,提高成绩。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们应该知道,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那么该如何做呢?
对于学生我们应更多的是要发现他们的的优点,哪怕是肯定平常学习生活中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也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教师的肯定是对他们一种莫大的鼓舞。小学生年龄小,易受暗示,喜欢被肯定。例如,在一次的数学课堂中,我发现一个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勇敢地举起了手,并在大家的鼓励下正确地回答了问题。当场我就让全班同学表扬了他,课后,我又单独以进步奖奖励了他。从此,他上课的积极性高涨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其次,精心地为所谓的“后进生”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耐心地因材施教。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对症下药,各个击破。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弱势也是不同的。对于这些后进生们,应当经常注意平时作业错误的地方,总结归纳弱势所在。然后进行有针对的练习,加强巩固。
再次,借助集体的力感染后进生 ,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操作起来也是有很多难度的。首先要把学生按照成绩分成小组,要以好带差;让学生养成互助互学的良好风气,让好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内涵。自然他们就愿意交了。要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大家庭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整个班级的学期氛围也会越来越高涨,后进生也能得到充分的帮助。
当然,最重要的还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不要妄想速成,短时间见成效,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持久的耐心,平和的心态面对他们,教育他们,只有这样,转变后进生的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悟启发十篇文章篇五
“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这句话是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人喜欢的一句隐喻。是指教师要注意倾听、关注孩子,并以十分真诚、愉悦的态度与孩子交往。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和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他们的目的就是抛好球、接好球。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彼此没有地位的高低和尊卑的差别。第三、抛接球的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者和接球者是相互激励和相互转换的,抛球的同时准备接球。
这学期在推荐的好书------《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写的教育经典丛书。它给教师的建议共有100余条,而每条建议既有生动的教学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教育理论大师,这本书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像与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一样。书中娓娓的叙谈,诚恳的告诫,他像一面镜子,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深深地感染着你、我、他。他深爱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他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他勤奋地分析研究着每一个看似细节的教育现象。那就“让我们一起坐下来读点书吧!”在100余条的建议中我重点读了p315的《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现在就谈谈我的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
我想到在我的论文中用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美术课上,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小动物,我刚讲完,没想到一个学生莫名其妙地跑了上来,我想他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出乎意料的是,他向我借教棒,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我本想批评他不遵守课堂纪律,但又想知道结果,于是我爽快的把教棒借给他。更没想到的是当我让他们走上台展示时,足足地吓了一跳,不光是我还有许多学生,都不约而同的叫出来:“蛇!”再仔细看原来是青竹棒上缠绕着橡皮泥,那根青竹棒不就是教棒吗?我又看到那个学生神秘的笑容,我当场表扬了那位学生,后来我去上美术课,那位学生就特别爱动脑筋。”这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个故事。读后,感触颇深,我想如果我是当事的那位老师,我肯定会批评他不遵守课堂纪律,更不会把教棒借给他。但这位老师用包容、欣赏的眼光来接受了一个孩子别样的童真,同时感情的作用也是相互的,这位老师也同样得到了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如果老师的一声呵斥,那或许一件杰作就飞灰烟灭了。所以,我们不但要抛好球,还要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在上《太阳》一课时,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轮到学生自己下笔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一直低着头,当我走到她身边时,她慌忙把自己的画遮住。我俯下身子悄悄对这个学生说:“能否让老师开开眼界?”那位学生却摇摇头,我想凡事不能勉强,就对她说:“那就等你画好了再给老师看好吗?”她点点头,过了会,我又走到她的身边,她抬起头望着我,脸上露出害羞的表情,一只手还捂着自己的那张画。她慢慢地把手从画上挪开了,我看到了一个愁眉苦脸的太阳。我于是说:“你画的太阳很特别,但老师希望你的太阳能早点高兴起来!”那个小朋友笑了!也许是我的话,不一会儿她把太阳的表情改了,还给太阳涂上了特别美丽的颜色。这回她再没有用手把画挡住了。当画好的小朋友上台展示自己的画时,她也勇敢的上来了,结果我当众表扬了她。我看到了她冲着我甜甜的笑了。
信任能促进彼此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建立信任基础的重要性:“信任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没有承担班主任工作,因此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机会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更要抓住在课堂内的每一个细节,与学生建立起“信任”这朵娇嫩的花。
“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这个隐喻也深刻地说明了师生的交往问题,要相互信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常常是抛球者,所希望的只是孩子能接住球、接好球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孩子再把球抛回来。教师与孩子之间缺少情感交流,教师在互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控制着互动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孩子则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就形成了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孩子高依赖、高服从的局面,这种交往表面看似平等,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这种交往使教师不能认真地、从容地、恰当地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呼吁老师们:“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还在书中告诉了我们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也就是说,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被人尊重,师生间相互信任。“建立信任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儿童的思想和情感”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总结的。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还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虽然我还没有达到那么高的境界,但通过一次次的读书论坛活动,确确实实让我多读了几本好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悟启发十篇文章篇六
我阅读了苏联闻名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书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似乎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如同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碰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布满信心……
书中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重,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就集中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经常刷新赏识教育尤其要经常刷新赏识所告诫教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重,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与愉快回归课堂,回归孩子的一日生活,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与成功,带给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自我
我感觉我们在教学上还做的远远不够,作位教师一定把爱心放在第一,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布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假如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熟悉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另外我们要关爱每一位孩子非凡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对孩子倾注全部热情,和孩子平等相处,给他们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育感情赢得感情。
对小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者,非凡需要的不是失败,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细细想想,其实孩子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老师的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孩子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其实孩子们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假如我们讨厌孩子,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重,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