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吵课文教案(十四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吵课文教案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的表现,体会争吵后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话中的深刻含义,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团结友爱的道理。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
重点: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团结友爱的道理。
难点:体会父亲话中的深刻含义。
4.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1,谁和谁争吵?
2,为什么争吵?
3,多好的朋友,可为了一点小事而发生了争吵。争吵之后,他们各自的表现怎样呢?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吧!
活动2【讲授】走近“我”和克莱谛
1,学生感情朗读第5-8自然段。
讨论:争吵后,“我”和克莱谛各自有怎样的'表现?
(1)自读课文后,参与小组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讨论。
先说说克莱谛:
a他不时用眼睛瞟“我”,流露出的是悲哀,不是愤怒。
(可以体会到他此时为争吵而后悔)
b他两次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他是想告诉“我”,让“我”认真听讲,放学后在和“我”解释)
再说说“我”:
c争吵后,“我”也十分后悔、难过,从第五自然段可以读出。但是“我”没有勇气认错。
d克莱谛两次对“我”说的话明明是安慰“我”,“我”却误以为他放学后要找“我”算账。
2,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活动3【讲授】感悟克莱谛的友善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9-13自然段。
讨论: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克莱谛的友善。
(1)学生感情读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交流。
出示:“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2,指名读这段话,说说你的体会。
(面对向自己举起戒尺的朋友,克莱谛不仅没有发火,反而微笑着,温和地提出重归于好,不计较“我”的一错再错,他的宽容让我们十分感动。)
活动4【讲授】接受教育
1,齐读第14自然段。
出示父亲的话:(1)“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2)“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2,齐读父亲的话。
,3,交流你的体会。
(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活动5【活动】拓展延伸
1,课外读一读《爱的教育》这本书。
2,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活动7【活动】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爸爸的话。
2,写一写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活动8【活动】板书设计
“我”————克莱谛
吵架原因
后悔吵架
重归于好
受到教育
(相互宽容 团结友爱)
活动9【活动】教学反思
《争吵》叙述了克莱谛和“我”之间因为作业本不小心被弄脏了而引起争吵,最终,在克莱蒂的主动认错下,圆满解决了矛盾的故事。本文主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错能改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争吵》这篇文章时,我侧重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我”跟克莱蒂发生争吵之后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这种方法使学生感到事情真实具体,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我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克莱谛的友善。并从中明白在和同学朋友相处时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要求学生齐声朗读父亲说的话,并体会其中的意思?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吵课文教案篇二
15争吵
3课时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4、理解父亲说的话。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重点:识字写字,阅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父亲的话,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难点:识字、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件、生字卡片、字典。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把课文读通、读正确。
2、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词和“嫉妒”等新词。
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字、把课文读流畅。
难点:个别生字的字音,读通顺课文。
学习准备
生字卡片、字典
课时学习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题质疑
1、板书出示“吵”,指名说说自己对“吵”的理解:
查字典,正确理解“吵”的不同意思。
2、板书出示“争吵”,指名读:
“争吵”的“吵”什么意思?“争吵”呢?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十五课的'题目就是──学生齐读课题。
你想从课文知道什么?指名质疑。
(预设: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训练、落实本单元有关字义的确定。
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阅读探究课文的兴趣,同时也为自主探究性阅读确定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1、那我们就快打开书本来读读课文吧!先请小朋友们──明确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文中有关的生字找出来认认读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丢字、不添字。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3、反馈检查:
⑴多音字的认读:
板书出示“哼”,你能读准这个字吗?随机引导学生明白它有两个读音:heng hēng。
理解不同读音意思不同。(先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说,再查字典验证。)
⑵检查生字认读:
卡片出示,开火车认读,随机正音──指名认读生字──齐读。(“肘、侍、承、尚”是翘舌音,“竟、哼、承、谅、尚”是后鼻音……)
指名认读,扩词,随机理解其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
齐读生字和卡片后的词语。
⑶检查读课文:
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正句,难读的句子大家一起读读。
4、整体感知课文:
请小朋友们放出声音来把课文正确流利的通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结合我们前面提出的问题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学生自读思考。
同桌说一说。
指名交流,初浅地解答课始提出的一些问题。(如:谁和谁争吵──“我”安利柯和克莱谛;为什么争吵──克莱谛弄脏了我的本子;争吵的结果怎样──我们又和好了……)
倡导自主识字,发展学生独立识字、独立读文能力。
无声地传授给学生一种严谨的学习作风。
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吵课文教案篇三
这篇课文是从亚米契斯小说《爱的教育》中选出的。夏丏尊先生在译者序言中写到:“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便觉得这是一本好书。我想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冲突发生时,我们应当怎么对待,怎么化解日常不可避免的冲突?这就是现实,就是活生生的人的生活,让孩子们从《争吵》中获得一点生活的感悟。引导学生感悟人格的高善,严已宽人,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的真。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感悟到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1、说说平时和同学争吵过吗?为了什么事情而吵?最后都是怎么解决的呢?
2、是啊,生活中难免有些小矛盾,重要的是看我们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我们身边的人。
3、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两个外国小朋友他们在争吵后又是怎么表现的吧。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基本读通顺:
⑴ 自学生字新词,可以在不理解的字词边打上“?”
⑵ 自读后,再挑选几节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⑴ 请八位同学分别读一小节,大家边听边正音。
⑵ 能说说课文大概的意思吗?(我和“可莱蒂“因为把本子弄脏的事情而争吵了,后来又和好的.事情)
1、再去认真读这个故事,一边读,一边想:
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故事的发展出乎了你的意料?(或者让你们感到了意外?)
(引导学生抓住“骂了他一句”后的“微笑”、与“我在外面等你”相联系的“从他眼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举起尺子”是,克莱谛“微笑、温和地说……”后来,父亲的训斥。)
2、抓住可莱蒂让人感到意外的言行进行分析:
要是你此时会怎么做?他此时在想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认识克莱谛的美好品质)
3、我和可莱蒂和好了,讨论:如果你是安利柯的父亲或者老师,你知道后会怎么说呢?
(给孩子们一点讨论的时间,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说一说)
4、指读课文中父亲的表现,并思考:
为什么父亲在我们和好后还是训斥了我呢?
⑴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⑵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⑶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引导学生感悟(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
⑷ 讨论后得出:父亲的训斥是应该说是深刻的,也是及时的。
⑸ 孩子们,当我们长大成为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们将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呢?
(放上这个问题,不要求能够说出长篇大论,只是稍微让孩子感悟到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1、想一想:课文中的那些地方是你受到了感动?用笔勾画出来。
2、四个人一组,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3、班上选代表分角色朗读表演。
生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化解冲突?孩子,本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不怀恶意,诚恳的去对待你的亲人朋友,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关爱。
小练笔《当我和xx吵架后……》
要求写出自己当时的心里想法,以及现在学了课文后心里有没有不一样的感受。
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吵课文教案篇四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体会争吵前后的心里变化。
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多媒体课件
1、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题:争吵)
2、谁和谁争吵?(板书:“克莱谛”和“我”)
3、为什么争吵?能用一个简单的句子说说吗?(板书:无心犯错,有心报复)
(设计意图:知道争吵的原因,是学生深入感悟的前提,是上环节教学应达到的一个主要目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争吵的原因旨在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这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4、过渡引入:
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
1、在争吵以后,“我”和克莱谛各自怎样表现呢?请孩子们翻书自学5-13自然段,根据你的喜好选择一个人的表现,用笔把它勾画出来。有不清楚的同桌可以商量一下。
(一) 读读你勾出的句子。有没有补充或不同意见?
(二)下面我们分组读读你们找出的这些句子?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汇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讲解以下问题)
⑴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的心里感到怎样?(板书:后悔)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我吗?
(多媒体出示: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多媒体出示:我又说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还听不出你的内心矛盾,谁再来试试?
既然“我”是想报复克莱谛,为什么又会想到向他认错?请一个孩子读读事情发生后我的想法。
学生阅读,梳理后多媒体板书演示:
课件出示:能帮助父母干活 勤劳
服侍生病的母亲 孝顺
我们全家人欢迎他 友善
衣肩上的线缝开了 朴素
我想起他的种种好,所以说他碰到我的胳膊时不会是故意的,绝对不会是故意的。绝对,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试读——抽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⑵是啊,这么好的朋友,谁都不愿失去。我们一起读读3-6句,体会一下。我还不能感受到你们不愿失去这个朋友。感情再强烈点
(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⑶是啊,任何人都不愿意失去这样的朋友。(引读)我又说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可是我认错了吗?为什么?(读书回答)
多媒体出示: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我只能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到了什么?(读书回答)(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朴素)。
⑷我很在乎他、珍惜他,生怕失去了这位可爱的朋友,尽管这样,我还是不肯开口向克莱谤认错,这时克莱谤有什么表现?(生齐读)
多媒体出示:克莱谛不时用眼睛膘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①克莱谛怎样地看?
②我看见克莱谛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什么?而是什么?(板书:悲哀)
③克莱谛应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看来他们平时很要好,加上克莱谛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克莱谛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
⑸是啊!越想越觉得他可爱,可是我最终还是没有开口认错,克莱谛却主动说话了他怎么说?
多媒体出示:
1、我在外边等你。
2、我在外边等着你。
看看这两个句子,有没有不一样?想想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同桌之间可以议议。
说句话的时候,克莱谛已经原谅了我,我又是怎样说的呢?(齐读)
多媒体出示:“我也等着你!”我理解了他的话的意思了吗?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
(不一样)
(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着你,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以为他要报复我,要打我。)
我们明白了俩人的想的不一样,应该怎么去读。
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
第一句余怒未消,应该读出强硬的语气,第二句要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第三句表示“不甘示弱”的语气,也应稍重。
害怕克莱谛找我算帐,上课时心想着怎样对付克莱谛,所以上课时间觉得过得太慢,课文中哪个字最能体现。
⑹他们怎样和好的呢?请孩子们分组讨论商量,用朗读的形式自学。
注意:朗读要落实到句子上,句子中要抓关键词。商量一下,该怎样读。(小组自学)
①和好了吗?(板书:和好)谁主动?
②克莱谛用什么方式与我和好的?(板书:微笑)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③两终于和好了,复得了这个差点失去的朋友,我的心情怎样(高兴)。咱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读读这部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课文小气泡提示的“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这一牵而动全身的问题,辐射全文,引导深入探究文章的重点句段,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后的内心活动以及表现,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而认识人物形象。)
1、课文中的安利珂和克莱谛都让我们感动,课文中还有一个人也很令人感动,令人尊敬,是哪一位?
2、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并说说理由。(预设父亲的话)
《爱的教育》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让你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3、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主动向对方认错,求得谅解。
四小结读的感受
同学们课文写的虽然是一种很平常的小事,却使我们认识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孩子我一位伟大的父亲,两个孩子都那么善良,他们相互理解,父亲呢?如老师一样严格教育孩子。读了课文,我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克莱谛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那样的错误,与人争吵?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椭圆形的纸,中间用剪刀剪断,两边分别写上了“争吵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和好的好办法?”其实这椭圆形纸好比一面镜子,但由于争吵或者其他矛盾,镜子碎了,我们可以用“友情牌胶水把它粘合起来,写下你们的办法,看谁的办法最有创意。
1、自读《爱的教育》
2、抄写课文中的爸爸的话。
3、鼓励学生写一写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吵课文教案篇五
设计理念:
1、紧抓文本,通过读读,说说,议议,写写等方式,循序深入,块状推进。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和探究发现的操作平台。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在不背离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3、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将学生生活和文本整合,读写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推荐原著,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今天余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很适合你们阅读的书,它的名字叫《爱的教育》。它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根据他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一本书,书中讲述的是一群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们的趣事。今天我们这节课就继续学习书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叫——争吵(板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两位外国小朋友谁和谁的事?他们为了什么而争吵呢?
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一)议一议: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1.(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你们觉得我的报复行为有没有嫉妒心作怪?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找出来读读
(他的笑让我觉得他可能是在笑话我没得奖,所以我才决定报复他,显然这次争吵是我的嫉妒心在作祟。)
(因为嫉妒,朋友不小心犯的错误,在我看来这是
因为嫉妒,朋友歉意的微笑,在我看来这是在
因为嫉妒,一对平时非常要好的朋友最终发生了 )
一起书写嫉妒
3.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克莱蒂有什么表现?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很生气。“你这是故意的!”“我在外面等你!”说明他很愤怒)
过渡:“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5-8自然段。
(二)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
1.学生自由读5—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争吵后我和克莱蒂各有什么表现?
(1)争吵后我的表现。
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指导朗读,体会“我”的后悔与矛盾心理)
不安:
后悔:
a后悔的原因:“我知道他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b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克莱谛是好人?联系上下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克莱谛是个怎样的孩子?能不能读出来——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老师读过这本原著,书中的小克莱谛是勤劳孝顺又爱学习的孩子,他帮家人扛木柴,招呼顾客,学着给家人煮咖啡,在劳动的间隙又不忘复习功课,可以说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而我今天却因为可恶的嫉妒心,故意报复他,怪不得我会如此后悔。
c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让他后悔不已的话——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啊!
也许他又想起了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吃饭,一起搞恶作剧的情形了,可惜,今天他们吵架了,克莱谛可能再也不会理我了。多么遗憾啊!多么后悔啊!
d大家想不想一起来感受一下他内心的后悔。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啊!
d既然认识到了错误,为什么不去道歉呢?
(因为他爱面子,觉得有些丢脸)
此时,他的内心一定很矛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小安利柯心里的小疙瘩吧
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
一对平时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却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而闹别扭,一个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后悔不已,另一个呢?克莱谛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2)克莱谛的表现。
“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克莱谛为什么而悲哀?
(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也可能是为他们朋友之间的争吵而感到不值得)
(3)克莱谛说 “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复他的那句“我也等着你!”两人都说在外面等对方,他们心里想的一样吗?
(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感到不安、觉得后悔;第二次“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过渡:此时此刻,两位好朋友的心情都是那么复杂,老师讲的功课估计都没有听进去,这一天过得可真是煎熬。
终于等到了放学。为什么不用等字,而用了挨?(说明这一天过得太漫长,也说明我一心想着放学如何对付他的防御他)一个挨字把我内心的后悔、矛盾、不知如何面对他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那么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9-13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
1.汇报交流。
2.赏析重点句子
3.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4.假如你就是作者,你听到克莱蒂这样跟你说,你会怎样想?
5.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惊讶和高兴之情。
6.从最初的嫉妒报复到后悔,再到防御,到最后的和好,你觉得克莱蒂是个怎样的人?实际上,他的这一系列心里变化都和一个人的平时教导有关,那个人就是他的 父亲 ?请找出父亲教育他的话:
投影
谁愿意来读读,读完可以让同学说说你对哪句话印象最深,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体会
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选自《爱的教育》这本书,文中的小克莱谛和小安利柯从当初的争吵到最后的和好让我们受到了爱的教育,同时父亲的话也让我们受到了爱的教育。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感受童年的乐趣,课余有时间大家去读读这本有趣的原著,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
板书设计:
争吵
“我” 克莱谛
嫉妒、报复 不小心
不安、后悔 愤怒
矛盾 悲哀
和好
相互谅解 相互宽容
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吵课文教案篇六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两课时。
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一、前提测评──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1、2。
三、导学达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⑴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2、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⑴ 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⑵ 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3、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⑵ “为什么争吵”: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一、前提测评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2、3。
三、导学达标
1、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⑵ 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⑶ 学生自读1~4自然段。
⑷ 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 理解“嫉妒”一词。
③ 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⑸ 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 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 “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 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 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 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⑹ 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 自读9~13自然段。
②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 指读9~13自然段。
④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 分角色朗读。
⑺ 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⑻ 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2、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 ) 争辩( ) 聚精会神( )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⑴ 西沙群岛( )风景秀丽,( )物产丰富。
⑵ ( )他们笨,( )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⑶ ( )在校内或校外,我们( )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四、课堂小结
讲 兄弟俩争论不休
问 同学们各抒己见
听 赞许
亚米契斯(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曾参加解放意大利的战斗。退役后担任军事刊物的记者,发表特写、报道、短篇小说,后汇集为《军营生活》出版。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
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吵课文教案篇七
1.透过理解课文资料,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资料。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
②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就应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二、导入。
1、透过预习我们明白了争吵是发生在:我和克莱谛之间的股市,这节课我们就一齐走进这场争吵中,体会友情的珍贵。
三、再读课文
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透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练笔:
选取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资料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个性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好处。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个性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述,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述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情绪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述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述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样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主角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资料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透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述,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在这个单元中遇到了其中的一篇《争吵》,平心而论我不是很喜欢这篇文章,可能是因为我们和意大利在文化等很多方面都有着许多的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为人处事的原则,所以我对这篇文章中的小主人公之间发生的问题,一向都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一向都存在着一些困惑。
《爱的教育》上学的时候我读过,但是之后有事情给耽搁了没有读完,当时读的感受觉得太喜欢那里面描述的情景了,所有的人都是那么善良,所有的矛盾都那么容易迎刃而解,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主动地承担职责,遇到好的事情的时候大家都会把荣誉让给别人,那里的人都个性的善解人意,无论怎样样的孩子最后都能够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真是个完美的大同世界。
个性是结合我最近自己的一段经历,我觉得在校园中的孩子个性单纯,因为我们都会用真善美去影响孩子们,一旦发现他们如果有些不美的地方就会想尽办法去引导,期望他们都成为一个个完美的人。但是社会上是这样的吗?社会没有黑暗吗?社会里没有坏人吗?我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同时也会被人笑为“书呆子”,所以很多经历都是因为自己太美化了这个社会,但是我担心自己这样完美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们缺少对于社会实际状况的真正认识,让他们在社会上走弯路,受到伤害。但是从我的内心深处我想用世间最完美的东西来浇灌他们,但是就是这样坏人就能放过他们吗?坏人能因为他们的单纯就对他们网开一面吗?如果他们在社会上受到伤害了才反应过来原先在校园里经历的都是迷幻的、都是空想的,我想这也会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我困惑、矛盾。
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吵课文教案篇八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把课文读通、读正确。
2、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词和“嫉妒”等新词。
3、了解争吵的原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针对性措施
“人”字新解,导入新课。
1、板书“人”字。我们在写“人”字时,因为有了撇和捺的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相互支撑,才使“人”字能够平稳端正地展现在纸上。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正如“人”字撇和捺的书写那样,也必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但是,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一些争吵(板书:争吵),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争吵》。
3、引导质疑。
——学生感到新奇,有了学习的兴趣。
——预设:要争个输赢;会让着别人;告诉老师,由老师来处理……
——齐读课题,读准字音。(“争”是翘舌音、后鼻音)
——预设: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人”字新解,是团结友爱思想的渗透,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问题请教小组内的同学。
②想一想: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
①出示生字词语:第一组
嫉妒 胳膊肘 骂了 哼 服侍
承认 缘故 原谅 瞟我 防御
戒尺 高尚 毕竟
第二组(随机指导书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独自
不料 既然 石匠 抄写 愤怒
诚心诚意
②指名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③读后交流: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读课文,完成要求。
——多形式读词语,互相正音,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读准字音,记忆字形,正确书写。
——开火车朗读,一人读一自然段,其他人注意倾听,评价。
——重要人物:“我”、克莱谛、父亲
课文讲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事。告诉我们要宽容、知错就改。
互相体验团结互助的快乐。
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加以引导。
直击原因,深化感知。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吗?
2、课文哪几节是讲争吵的原因的?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我”真的不嫉妒克莱谛吗?引导学生讨论。
请学生再读读1——4自然段,再思考思考。
师追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出示“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这句话。
师问:从这句话你能明白“我”因为什么原因嫉妒他吗?
师解说:像这样自己没得到,别人却得到了,心里不平衡看不起人家,容不得别人开心,这样的心理就是嫉妒心理。
问:同学们有过这样的心理吗?
大家有了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3、“我”嫉妒后是怎么做的?
4、“我”的报复使克莱谛十分恼怒。如果是你,你恼怒吗?
5、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出现了裂缝,你们认为嫉妒还有什么危害性?
6、师总结其危害性:嫉妒者常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过度的嫉妒会使一个人脱离群体,失去朋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7、克莱谛的恼怒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如果你是克莱谛,有没有更好的解决的办法呢?
8、师:黎巴嫩文学家纪伯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这对受别人嫉妒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安慰:“嫉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觉中颂扬了我。”
9、分角色朗读1——4小节。
——学生该说争吵的原因:“我”的本子被克莱谛弄脏了,“我”很生气,故意弄脏了克莱谛的作业本,克莱谛也非常生气,两人约好放学后见。
——找出相关段落(1——4),自由朗读。
——预设一:
单纯地认为不是嫉妒。
——预设二:
这就是嫉妒。
——找出句子:“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一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他得了奖和他的微笑。
——举例说说看。
——读出嫉妒的语气。
——报复。
——肯定回答:很恼怒。试着读读“你是故意的!”这句话。
——各抒己见,谈嫉妒的危害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读出人物的心理,读出感情。
“嫉妒”是发生争吵的原因,也是本课教学的着眼点。
结合课文理解“嫉妒”。
联系实际理解“嫉妒”。
发散思维,深度剖析嫉妒心理的危害性。
尝试怎样去面对嫉妒。
课堂小结,设置悬念。
1、这节课,我们着重讨论了争吵的原因,认识了嫉妒的危害性,知道了面对嫉妒者的方法,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克服自身存在的嫉妒心理,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2、请同学们课后再读读课文的其他内容,想一想,如果克莱谛举起手时,老师没来,它会打“我”吗?
——回顾本节课内容。
——了解问题,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整理学习的内容。
设置悬念,巧妙地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
课后作业。
完成写字本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化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针对性措施
引出悬念,导出新课。
1、上节课结束时我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克莱谛举起手时,老师没来,它会打“我”吗?
2、师:对于大家的回答,我暂不下结论,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
悬念又一次延伸,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进口悬念,深化感知。
(一)走进内心,体会后悔。
1、争吵后,“我”的内心怎样?
2、“我”为什么后悔?
随机出示: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①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的“好”体现在哪儿?
②这儿把“绝”去掉可以吗?
“绝”在这儿有什么作用?
③“我”为什么这么肯定地说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④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好这句话?
⑤面对这样一位好朋友,作者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去承认错去了吗?
⑥如果你是安利柯的好朋友,你准备怎样劝说他去向克莱谛承认错误?
3、在平时,当你认识到自己有错误时,你敢于向他人承认错误吗?
4、练习朗读5——8小节,体会“我”后悔而又矛盾的心理。
5、师小结:这几小节,作者通过细致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将自己的后悔而与矛盾写得具体而生动。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学以致用,让自己的习作锦上添花。
(二)分角色朗读,感受宽容。
1、分角色朗读9——13小节。
2、出示:“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
①“微笑”这个词在文中出席心安了两次,还有一处,找出来读读看。
②这两个微笑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追问:对于第一个“微笑”,你认为该不该笑?(引导学生体会到这时一种善意的微笑)
师:微笑是人人都喜欢看到的,它常常能春风化雨,使彼此的不快烟消云散。
3、克莱谛拨开的仅仅是戒尺吗?
师: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宽容呀!
4、面对克莱谛的宽容,“我”心里一定是思绪万千,可这儿并没有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你能运用上面的心理描写得方法,说说“我”现在会想些什么吗?
“我”的后悔和自责化成了一句话,那就是——
5、小组分角色朗读。
6、师:世界需要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大家才能和谐相处。
(三)揭开悬念。
大家现在说说,如果克莱谛举起手时,老师没来,他会打“我”吗?
——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找出句子:“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预设:
他是一个十分十分懂事的孩子。相关语句: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母亲的情形。
他是个十分惹人喜爱的孩子。相关语句: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种种情形来
他是一个十分勤劳的孩子。相关语句: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缘故吧。
——不可以。
——肯定的作用。
——学生联系前面谈到的克莱谛的好,对此做出分析。
——学生朗读,突出“好”、“觉”。
——没有承认错误。
——学生组织好语言,大胆交流。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读出情感。
——面带表情朗读。
——找第二处“微笑”,练习读一读。
——第一个“微笑”制造了矛盾,第二个“微笑”化解了矛盾。
——学生展开讨论。
——他拨开的不仅是戒尺,还有他们之间的误会,他们之间的矛盾。
——揣摩人物心理:后悔、自责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
——分角色朗读,再一次感悟。
——应该不会,他只是做做样子。
以悬念为主线,层层剖析。
以文为本,探究感悟。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巧妙利用教材空白,进行语言训练。
明白什么是心理描写。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
给予学生思想上的熏陶。
学中实践。
体会教导,明以导行。
1、父亲在听了“我”所说的这件事后,是怎么说的?
师出示出示父亲的话。
课文中还有几处父亲的话,找出来。
2、指导读父亲的话,理解含义。
3、作者做到了几点?他错在哪几点?
4、读了这些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你有什么体会?
——读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另一处父亲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自由读读这几句话,思考其中的意思。然后交流:四层
要知错,是非分明;要认错,第一个伸出手去,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戒尺防御。
——分析作者的对与错。
——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深入感悟父亲的话。
组织讨论,学会评价。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
2、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
——预设:学生的评价是多元的。
克莱谛:能原谅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间的友情。
“我”:能知错,是非清楚。
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正确地评价人物。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作业。
2、预习第16课。
——了解作业。
板书设计:
15 争吵
嫉妒——报复——争吵——后悔——和好
宽容 团结友爱
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吵课文教案篇九
1、紧抓文本,通过读读,说说,议议,写写等方式,循序深入,块状推进。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和探究发现的操作平台。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在不背离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3、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将学生生活和文本整合,读写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学一致用。
第一课时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会写14个生字;
2、学会给课题提问题,将答案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明白“我”与“克莱谛”争吵的真正原因。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揭题、读题、设疑
1、板书:
争吵,齐读。
2、学生针对课题提问题:
谁与谁争吵?为什么争吵?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要求: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
1、字音、字形:
出示:
嫉妒、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服侍缩回、诚心诚意
承认、线缝、缘故、原谅、愤怒、防御、戒尺、既然、高尚
⑴ 指读,请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他同学跟读。“嫉”读二声,不读四声,与“忌妒”区别。
⑵ “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承”中间是三个短横,不能多写或少写;“缘”的右半部分是写好这个字的难点;“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右上部分;“戒”的部首是“戈”。
2、检查朗读:
朗读比赛,指明学生读,哪里读断或读错的地方,就坐下,然后共同纠正。
四、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回答刚才的问题。
2、同桌之间互说。
3、将这些答案结合板书连起来说。
4、同桌互说。
5、小结:
给课题提问,后将答案连起来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五、精读“为什么争吵”
1、读完课文后,大家想跟谁交朋友?
2、默读1~4自然段,用不同符号画出两人在这件事上的不同表现。
3、对比朗读两人不同的表现,想想争吵的主要原因。(结合理解“嫉妒”)
六、结课
七、作业
在《写字.钢笔字》中,抄写相应的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
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是否有与同学发生争吵?都因为什么?这一课中的两个朋友因什么事而发生争吵呢?(“我”的嫉妒,故意弄脏了克莱谛的书)发生争吵之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二、自学探究
1、自由读课文的5~14自然段,想想争吵之后他们各是怎么做?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它们的含义。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读书符号。
4、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三、检查汇报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我”与克莱谛吵架后,觉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谛,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
2、结合自己与同学间发生的争吵,感受“我”矛盾的心理。
四、转换角度,回归整体
1、假如你是班级的一员,你更愿意跟谁交朋友?为什么?从文中语句找出理由。
2、教师依据学生所说的理由,及时加以梳理,确定导向。
⑴ 安利柯错在哪?
(犯了错没主动认错,还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
⑵ 为什么说克莱谛是个高尚的人?
(我故意弄脏了他的本子,他却主动与我重归于好)
⑶ 克莱谛所说的“我在外边等你”同安利何理解的一样吗?
(联系后面的段落“我”举起尺子,做好防御工作可以看出“我”认为克莱谛是要和“我”算帐,而克莱谛的“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结合对“瞟”这个词语的理解想想克莱谛这时在想些什么呢?见了“我”却微笑并温和地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可见安利柯误会了他,克莱谛的意思是要与“我”重归于好。)
3、小结:
我们应从整体上认识人,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这值得我们跟他交朋友;“我”虽然身上有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但又能看到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是非观念清楚等),“我”的进步也是明显的,由嫉妒同学、瞎猜疑、报复同学到心里不安、后悔、知错,最后能接受同学的友爱,与同学重归于好……
五、指导朗读,深化情感
1、指名读“我”的话。
2、教师指导:
“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读出后悔的语气;
“我又记起父亲……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这一部分,读出矛盾的心理。
3、此时安利柯的心情怎样?(激动)为什么?指导读安利柯说的话“再也不了!再也不了!”师范读,后指名读,然后齐读。
4、合作分角色朗读。
六、联系实际,明理拓展
1、读懂父亲的话:
⑴ 齐读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
⑵ 找出课文中父亲说的其它的话。
⑶ 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你自己在与同学发生争吵时又有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没做到?
⑷ 小结:
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2、读写结合:
写写你在平时与同学发生纠纷的一幕,并写一写你学了这篇文章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七、作业
1、把父亲的话抄下来,再体会体会。
2、组织读书小组,阅读《爱的教育》,并做好读书记录。
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吵课文教案篇十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理解父亲说的话。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时欢唱着优美的歌,有时倾诉着一丝烦恼。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你与同学有争吵吗?请小组内说说,然后找同学在全班讲讲。
而今天我们来看看意大利的学生的──《争吵》(板书课题)。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不料既然
1、结合课件简单介绍意大利。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谁与谁争吵?
他们为何争吵?
争吵前后不同的表现是怎样的?……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地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有一定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承”字8画,第2笔为“弯勾”。
“缘”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以及笔顺,
“愤”字,共有12画,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5、各自抄写:
⑴把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用铅笔描红,特别注意写上下结构的字“替、墨、骂、毕”时注意上下部位的位置。
⑵抄写在本子中,要求字的笔顺正确,间架结构恰当。
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小事?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
⑴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
⑵他们为什么争吵?
⑶“我”与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是怎样的?
3、请同学通过读书找出相应的答案,然后抽学生说说。
4、评读课文,体会泡泡的意思:
泡泡一: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样吗?
泡泡二:这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儿呢?
5、同学们细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6、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我”的扮演者:“通过表演,你体会到了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吗?”
7、受克莱谛的优秀品质:
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8、反复读父亲的话,体会话的意思:
“我”从父亲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1、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2、写一写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吵课文教案篇十一
《争吵》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述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述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此刻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不料、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联系课文资料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争吵》,齐读课题,(正音“争、吵”是翘舌音)问“争吵”是什么意思?
2.你与同学或其他人发生过争吵吗?为什么争吵,争吵后怎样做的?谁来说一说。(学生畅所欲言)下面我们一齐来看看文中关于争吵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状况,纠正错误读音。(指名读)
注意:嫉(jí)读音是二声,不是四声。
“哼”的读音是hng,不读hēng。
“侍”要区别于“寺”,读音是shì,而不是sì。
“缩”的读音是suō。
(2)此刻我们开火车读,看看火车能不能顺利到站。
(3)识记生字
过渡:大家不仅仅字音读的准确,而且读得也流利,此刻看一下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字呢?(分析难记的字)
(4)解释词语的意思。
大家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语有哪些?(让学生回答:查到的解释)
报复: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
防御:抗击别人的进攻。
3.理清文章脉路
(1)指名朗读课文,(随时纠正错误)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事。告诉我们要宽容、知错就改。)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出示:课文按( )顺序叙述的,第( )自然段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 );第( )自然段写我的( ):为吵架而( ),又没有勇气( );第( )自然段写克莱谛用( )化解了矛盾,两人重归于好;第( )自然段写父亲对我的( )。
(3)小结:同学们真会分析,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我”和克莱蒂之间发生的事情,今后大家在写叙事作文的时候,要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朗读。
2.写这些字时,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注意哪里?给大家提个醒。
“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墨”字是上下结构,上黑下土。和“默”相比较。
“承”的第二笔是弯钩,而不是竖钩,中间是三横。
“缘”的右半部分,注意笔画和笔顺:撇折、横撇、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愤”注意右部分的上半部分。
“毕”的上面是“比”,而不是“化”,不要写成“华”。
“戒”的笔画:横、横、竖撇、竖、弯钩、撇、点;和“或”相比较,偏旁相同,都是“戈”。
“既”的右部分不是“无”,要区别于“即”。
3.教师范写难字。
4.学生书写,教师随机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你还记得吗?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3.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过渡:看来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都记住了课文的生字和主要资料。这节课,我们就透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4自然段,想一想:文中两个小主人公为什么发生争吵?
2.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1)课件出示句子:
我正抄着,坐在身旁的克莱谛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
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①谁愿意把这两个句子读一遍。
②你发现了吗,这两句话中有一个相同的动词?(碰)
③这两个碰有什么不同吗?(克莱谛:不留意我:故意)
④你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a.“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从他“微笑着”向我解释看出来)
b.“于是我想报复他。”(从“报复”这个词看出来)
(2)明白我为什么想报复吗?(我嫉妒他)嫉妒是什么意思?( )
①你从哪里看出“我”嫉妒克莱谛?(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这是什么描述?(心理描述)
②指导句子朗读。谁能读出他嫉妒的心理?
(3)那他们对待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句子:
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
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
①找得真好,愿意读一次吗?
②我在对待克莱谛的碰是什么态度?为什么?(火、骂)
③能把我的样貌读好吗?
④克莱谛是怎样做的?(气、缩)这两句抓住了克莱谛什么描述的?(语言和动作)从他的动作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克莱谛?(宽容待人)
⑤能读出来吗?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1.争吵过后,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吵架后我的表现,用波浪线画出克莱谛的表现,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写感受,待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我们先来看一看安利柯的表现,谁想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下。
a.出示句子: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不安)
②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后悔)
③阿,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有多好!(后悔自责)
④想到那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但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样也说不出来。(矛盾)
b.指导朗读。你们的体会很深,请你带着这种后悔、矛盾的情绪体读一读这些句子。(自读,教师指名读,评议)
(2)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克莱谛有什么表现?
出示句子: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a.“瞟”是什么意思?(“瞟”用眼睛斜着看)
b.此时的克莱谛心里在想什么?(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感到好朋友为一点小事闹成这样不值得。)
c.为什么要说“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他对安利柯的做法难以理解)
d.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克莱谛对“我”行为感到悲哀。)
e.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情绪读出来吗?
(3)过渡:吵架过后,一个感到后悔,一个感到悲哀。下面看看他们的对话。
出示: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a.克莱谛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想的一样吗?(说法一样想法不一样:克莱谛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b.引导学生读好他们的对话。(同桌合作练读对话,找同桌两人朗读)
(4)我一边想着怎样应对克莱谛一边听课,你想此时的我能听进老师的讲课吗?(不能)
a.“毕竟”怎样理解?(到底)
b.联系实际,谈想法:课堂上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心里什么感觉?(学生可能说出时间过的慢之类的话)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之后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9-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最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最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出示: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这是什么描述?(表情、动作、语言)透过这些描述,能够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能够体现出来?(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透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
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3)指导分主角朗读(9-13自然段),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学习第四部分(14自然段)
过渡:我和克莱谛和好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来想让父亲高兴一下,没想到父亲却严厉地批评了我。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1)自己读读父亲的话,你体会出什么?(你如果错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你错了,别人没打你,你不就应“举起尺子”防御。)
(2)你们的体会很深刻,其实父亲的话在文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还有两处,快速浏览找出父亲的话。
a.学生说,教师出示父亲的话。
就应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b.你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有什么新的体会吗?(明白自己错了,要承认错误;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
(3)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就应防御。
(4)最后让我们齐读一遍父亲的话,记住父亲的教诲,学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升华理解
1.课文学完了,那么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谈观点。
2.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板书: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3.总结:课文虽然讲了一件平凡小事,却告诉了我们要宽以待人的道理,期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
四、课后作业
1.抄写父亲说的话。
2.小练笔:写一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
3.推荐阅读《爱的教育》。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和好
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红笔)
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吵课文教案篇十二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同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2、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 jí )妒( dù )”的“嫉”不要读成“ ji ”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地”。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òu”,不要读成“dù”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 ”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ài)着我”、“挨 (āi)家挨(ā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ù)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竞”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3、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⑴ 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 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
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⑴ “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⑵ “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⑶ “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⑷ 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⑸ “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⑹ “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海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切“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2、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3、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绽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他句:
缘故──
① 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 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 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 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选择一件自己和学之间友爱的字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吵课文教案篇十三
《争吵》选自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一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线索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争吵》一课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板书发生矛盾――>心理难受――>和好如初明白道理]
同学们,能否根据黑板上的提示给课文分成四段,用“//”做上记号,谁能上台来在相应的位置上标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呢?
谁与谁发生矛盾?让学生站起来就说。[安利柯克莱谛]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碰(无意)碰(故意)]
二、精心悟读――心里难受(第5至8自然段)
争吵以后,“我”和克莱谛心里都十分难受,哪两个词最能反映他们的情绪?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0页,默读5至8自然段,用“――”横线做上记号。学生交流时,老师板书[后悔悲哀]
(一)体会安利柯的“后悔”
1、指名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分组思考。
2、第一组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后悔?(因我骂了他,还故意地碰了他,我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所以我很后悔)
3、第二组学生思考:哪些词或句子能说明“我”后悔?
①找出相关词句用“……”标明。
②你能用你的.情绪读一读吗?那好,开始吧!他读得好吗?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读?
③谁能和×××同学一比上下呢?
④我们大家学着他们的语气来读一读。
4、第三组学生思考: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发现的?
①找相关词句。
②“诚心诚意”你能用个词代替吗?(真心真意)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③指名有感情地读。
5、“我”明知克莱谛不是故意的,而且还是个很可爱的人,自己又做了错事,为什么还不肯向他人认错呢?(爱面子)“爱面子”体此刻哪句话里呢?(一生说,其他学生用“△△△”标明。)
①假如你就是安利柯,你此时此刻该是怎样的一种情绪?(犹豫不决,心里很矛盾)
②体会矛盾的情绪来读一读吧!
6、所以我们再回头读第5自然段时,要读出后悔,想改正,又没有勇气改正的复杂情绪,那里是心理活动描述,声音应读得再轻些,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朗读。
(二)体会克莱谛的“悲哀”
1、克莱谛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2、请学生找出“悲哀”所在的那句话齐读一遍。
3、“悲哀”是什么意思?(悲哀)
4、我故意碰了他还骂了他,他为什么不愤怒呢?说明他怎样?那他为什么要悲哀呢?
三、自主学习――和好如初(第9至13自然段)
1、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他们在行动和语言中,又有什么相同的表现?结果怎样?
2、“再也不了!再也不了!”说了两遍并加上感叹号,表达了“我”怎样的情绪?(高兴、激动、愧疚)
3、“再也不了!再也不了!……”你们猜猜要安利柯还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众说纷芸。
四、深化主题――明白道理(第14自然段)
1、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想让父亲也高兴一下,但是父亲高兴吗?(不高兴)从哪儿明白的?(把脸一沉)请同学们把脸沉下去,齐读父亲所说的话。
①父亲为什么不高兴呢?
②你认为谁比谁高尚?为什么这样说呢?能够对照黑板上板书来说。
2、读了这篇课文,你从克莱谛和“我”两个人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知错认错宽容友爱]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
我和克莱谛发生矛盾后,克莱谛不怨恨“我”,而且主动和“我”和好,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知错就改,宽容友爱。
2、结合实际谈一谈你是怎样团结他人、宽容他人的?
3、能否把属于你们自己的小小故事也写进你的日记里呢?老师相信你们写得也必须十分不错!下课!
板书设计:
(起因)(经过)(结果)
发生矛盾心里难受和好如初明白道理
安利柯碰(故意)后悔再不知错认错
争吵
克莱谛碰(无意)悲哀再不宽容友爱
执教《争吵》一课,我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和说的潜力,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直奔重点资料(争吵后的情绪)进行谈话、讲读、品读,以第五自然段为突破口,有目的地设计了三个问题:①哪些词或句子能说明“我”后悔?②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发现的?③“我”明明白自己错了,为什么还不肯向他人认错呢?学生说出“我”很爱面子,之后追问“你是怎样明白的?”这三个问题的理解,采取小组分工协作,抓关键词,透过自找、自读、他评、自悟、再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后悔、喜欢、复杂的情绪。另外,在读“再也不了,再也不了!这句话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运用三种不同的语气来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教学中我还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讨论自学第9至13自然段,抓住“再也不了!再也不了!……”在后面加上省略号,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学生用心性很高,说得也很不错。结合板书同学们从他们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这时我让同学间相互说一说,使得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含蓄自然,水到渠成,点到为止。课堂小结之后,我又让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是怎样宽容团结他人的”,在此为“写”作了铺垫,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话的潜力。整
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感知――认识――实践的认知过程,渗透了思想教育,为知识转化为潜力、情感和价值观打下了基础。
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吵课文教案篇十四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透过阅读能理解课文的大致资料,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决定出材料的重难点。依据这一要求,本设计紧扣阅读提示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感知大意,突破重点,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就应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和同学发生争吵的经历。
一、揭题解题,明确目标
1.揭示课题,学生读课题,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争吵
2.师谈话: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争吵的经历,对争吵、和解也有必须的体会。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个小伙伴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的故事。此刻,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3.学生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提示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4.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把父亲的话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说争吵中引入新课,一是为了帮忙学生读懂题目,二是为了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把课文情境同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阅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这是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提高略读实效的保证。
二、自主阅读,感知大意
1.师谈话:明白了学习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要漏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和克莱谛为什么发生争吵
4.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粗知课文大意。依据这一要求该环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而后作简要检查。
三、细读理解,突破重点
1.找出父亲说的话。
(1)师谈话: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4自然段,把父亲说的话画下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想到父亲的话。
(2)学生默读课文。
(3)指名说说课文中几次出现父亲说的话(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理解父亲说的就应知错认错。
(1)师谈话:小作者在做错事后,首先想到的是父亲说的就应知错认错。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指名说说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我知错,从哪里看出来,我知错但不好意思认错,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读第5自然段,说说我当时的内心是怎样的
(5)指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前半部分要读出我的不安、后悔,后半部分要读出我的矛盾情绪。
3.理解父亲说的: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1)师谈话:我后悔,因为我错了;我矛盾,因为我知错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就在这时,克莱谛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这时我又想起了父亲说的什么话
(2)学生读句子。
(3)说说想到父亲的话后,我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指导学生理解防御。
(4)克莱谛走近我,他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读课文第四、第六自然段,想想课文为什么说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理解克莱谛愤怒悲哀懊悔的内心变化。)
(5)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结果怎样
(6)师小结:真是太好了!看,在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我明白自己错了,可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最后克莱谛原谅了我,让我们俩重归于好。
4.理解父亲说的: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1)师谈话:看到两个小伙伴又走到一齐,老师相信大家也必须会为他们感到十分高兴。那么,对待这件事,父亲又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一齐读一读父亲说的第三句话。
(2)学生读句子,说说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要点:一能够把既然、就、更等词语读得重一些,语调能够层层推进,读出父亲在火头上的情感;二要注意放慢语速,就像说话一样,读出父亲的谆谆教导,读出父亲的语重心长,让孩子听得明白,从中受到教育。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5.回读,把三句话联系起来理解。
(1)师谈话:同学们读得真好,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而又严格的父亲的高大形象。此刻,请同学们把父亲说的三句话联系起来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师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就应防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阅读提示中提出的学习要求进行,这是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重点,也是保底要求。
四、拓展延伸,文道结合
1.师谈话:理解了课文资料,此刻请同学们回过头来再读全文,说说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也能够联系实际说说你跟别人争吵过吗你是怎样做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见解或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教学中,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能够的;二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三是在学生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3.师总结谈话:这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透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懂得原谅别人,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的孩子克莱谛,一个是知错、是非清楚、诚实懂事的孩子安利柯,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父亲。老师期望大家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更多的做人道理,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做一个能够谅解、宽容别人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重在联系学生实际,唤起自身的体验,深化学生对课文资料的理解。同时教师的总结谈话,意在引导学生明白做人道理,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体现文道结合的思想。
本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能根据略读课文的教材特点和学习要求组织教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整堂课安排了多次、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大部分时间为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在读书过程中,做到读前有目的,读后有思考、有检查,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把握理解文章资料,贴合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2.紧扣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课上,老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大胆地放,合理地收,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学会读书,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