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的知识点归纳人教版(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篇一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轴突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分析综合作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外正内负);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
①突触的结构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树突的膜
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
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_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在f2代中: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_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生命活动的基础
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命现象的出现
多种化合物只有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生物组织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颜色反应: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颜色。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斐林→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橘_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产生紫色反应(注意: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和用法)
三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考试占比12~15%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有真正的细胞核)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
显微结构模式图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化学成分:蛋白质和脂类分子
结构:双层磷脂分子层做骨架,中间镶嵌、贯穿、覆盖蛋白质
特点: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功能:①保护细胞内部②交换运输物质③细胞间识别、免疫(膜上的糖蛋白)物质进出细胞膜:
1、自由扩散:高浓度运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o2、co2、甘油、乙醇、脂肪酸)
2、主动运输:低浓度运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意义:对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主要是营养和离子吸收,常考小肠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红细胞吸收钾离子,根吸收矿质离子)
细胞质基质内含有的物质和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
功能:含多种物质(水、无机盐、氨基酸、酶等)是活细胞新陈代谢的场所。提供物质和环境条件。
线粒体和叶绿体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8、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电性。
9、静息电位: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未外正内负。
10、兴奋状态:指受刺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12、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7、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
18、语言中枢:位于人大脑左半球,为人脑特有。
19、语言中枢功能障碍:
⑴、w区功能障碍:不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⑵、v区功能障碍:不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⑶、s区功能障碍:不能讲话;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听懂话(运动性失语症)。
⑷、h区功能障碍:不能听懂话;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
1、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但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②生物本身不断的繁殖,迁移或者迁徙。
③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改变。
④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
⑤人类活动的干扰。人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的自然因素。
2、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地衣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③特点:演替缓慢。
(2)次生演替
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一年生小灌木→一年生小灌木→多年生小灌木→灌木→乔木。
③特点:演替快速。
(3)总结
①演替概念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这里的“代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优势的取代。
②群落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a.侵入定居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了有利条件。
b.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斗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
c.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同进化阶段,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③演替的趋势:生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增强。
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
分类依据:群落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
演替的种类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起点尚无生物
和土壤已有土壤、生物、植物地下茎或种子
形成群落
所需时间经历时间长经历时间短
速度较慢较快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3、知识延伸
(1)演替现象一直存在,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
(2)气候条件适宜时、弃耕农田可演替出树林,而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或稀疏灌木阶段。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篇二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三、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2、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3、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5、免疫功能(抗体)
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2-c-cooh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4、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篇三
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
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篇四
1.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胺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6.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
7.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8.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9.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篇五
1.无性生殖的方式有 分裂生殖(变形虫、草履虫和细菌)、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孢子生殖(青霉、铁线蕨)、营养生殖(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组织培养、克隆。
2.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无性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一切性状。
4.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而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和体细胞相等。
5.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7.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8.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9.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0.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终点是个成熟的个体。被子植物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11. 很多双子叶植物(大豆、花生、荠菜)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大多数的单子叶植物(玉米)成熟种子中有胚乳。
12.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1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成熟的个体(青蛙的胚后发育是变态发育)。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14. 原肠胚有3个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动物)的羊膜和羊水不仅保证了胚胎发育的水环境,还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