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导入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方法(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物理课堂导入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方法篇一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至关重要,好的导入不仅仅能提起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更能起到先入为主、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导入是我们常用的导入方法,也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因实验本身存在可观赏性,有着奇异现象,直观、趣味,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异现象,唤起学生的注重,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进入新课。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导入 实验导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至关重要,好的导入不仅仅能提起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更能起到先入为主、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和愿望,使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怎么开展好课堂导入呢?我想通过具体事例,谈谈实验在物理课堂上的导入。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导入是我们常用的导入方法,也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因实验本身存在可观赏性,有着奇异现象,直观、趣味,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异现象,唤起学生的注重,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进入新课。
实验导入的类型有很多,同一个课堂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主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而选择。提前准备好实验导入是每个教师必须思考到位,紧紧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强、爱动手,也能引起中差生学习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好契机。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好课堂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说到实验就松了一口气,认为实验好上,学生喜欢上物理实验,积极性高,因而不认真备课,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备实验和实验引入。有时甚至没有充分准备教学就匆忙上课。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真正做好实验,很不容易,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实验导入应当和其上课一样必须备好课,考虑好实验设计和可能出现的现象。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步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许多老教师,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了如指掌,但是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觉到实验的现象和问题的思考。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不少教师都非常重视,从实验一开始,就会考虑到器材是否短缺,或是否有的仪器不能使用的情况。
在这我想强调一点,也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那就是课堂实验导入的观看性。以前向前辈教师学习、听课,我总是喜欢坐在教室前排过道或边上。因为有的教室讲台较低,老师在讲台演示导入,或者是实验,也只有前排的学生可以观看到,后面三、四排向后几乎就看不见实验现象。适得其反,还不如不实验。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将教室的小凳子架在讲台上,以便提高实验的可观性。
在这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个人采用了一些实验导入方法感觉在教学中应用较好。
1.在导入阶段创设实验情境,提供新奇、奇异、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错的语调及运用其它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重,激发学生的直觉爱好,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重转变为有意注重。增强趣味性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选择趣味性强的实验;二是巧妙设计实验教学程序,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激其情又引其疑。
比如课前演示法:课前给学生演示一个实验,让学生有一个惊喜,既愉乐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声音的特性》,大部分老师是给学生播放一段悦耳动听的歌曲,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则是自己带着吉他和笛子演奏一段歌曲,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引出乐音,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如何改变弦乐器的音调等物理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物理内容,自己发现物理现象,总结物理知识。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掌握相当好。
2.激发认知冲突,这是保持学生有意注重、激励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考,但不一定能趋向于教学的目标,也不一定会产生剧烈的认知冲突。需要教师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及时地抓住学生闪现出来的认知矛盾,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矛盾。这可以说是决定导入阶段成败最要害的一环,非凡是那些学生存在顽固的前科学概念的课题。例如,学生中普遍存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它是形成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学难点的根源。因此在该课题的教学中,应设法让学生的错误观点暴露出来,再加以击破。
比如惊奇现象导入法,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如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吹漏斗下的乒乓球等,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爱好。
3.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这是导入定向的重要环节。在激起思维冲突以后,应当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去观察,才能深入、细致、有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个实验目的,积极地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要强化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不会是看看玩玩而已了。学生集中注意观察和分析,就会改变过去那种实验结束后在脑子里只留下一点点的肤浅印象。有时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比如《简单机械》—撬钉子的导入。
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入:在讲新课以前,请同学们帮我完成一件工作。谁能仅用自己的双手把钉在一起的两块木板扳开?(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请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上台,但怎么也扳不开)。看来仅凭我们的气力是难以完成这一工作的。类似这样的工作很多,好在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聪明,创造出一定的工具来解决这些难题。谁能利用一把大的螺丝起子把这两木块分开?(请一位小的女同学上台,轻而易举地把木板撬开了)。这个同学使用的是一种最简单的机械,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把木板分开?它有哪些应用?这就是下面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当然,这些导入的环节,并不是死板的模式,可以灵活多变地加以应用。在许多情况下,导入结构并非都是截然分开的。而且不同的整体课堂结构,要求有不同的导入结构。在导入阶段,可以有侧重地完成某一、二项任务,而其它的任务放在展开的阶段完成。
利用实验复习,既可以创造一种直观的环境,又可以较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称为“实验复习导入法”。例如《阿基米德原理》—复习浮力实验导入。
我是这样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请问,我们是怎样证实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取出实验装置,回忆实验过程)。当我们把重物从空气中像电视慢动作一样地逐步放入水中,想一想,物体受到的浮力是怎样变化的?由此猜想一下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演示、观察、回答: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加)。按照你们的说法,也就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有关,是吗?请再看一遍演示。当物体浸没水中后,浮力就不再改变,显然不能认为浮力与深度有关。那么,在上述的实验中,除了深度改变外,还有什么因素在改变呢?物体浸入水下的部分在改变。未浸入时浮力为零,随着浸入的部分变大,浮力也就变大;完全浸没以后,浸入的部分不再改变,浮力的大小也就不变。二千多年前,阿基米德为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任务--辨别皇冠的真伪苦苦思考,当他洗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浴缸的水被溢出时,猛然想起了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跟排开的水的体积相等,他欣喜若狂。从这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吗?--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或者说,与排水量有关。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还有配合故事导入法。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布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物理学史,假如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例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摩擦起电等。
培养质疑精神是体现科学研究的根本。学生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从而提高学生有效思维的长度。
曾经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实验:在一支试管中装入水,并放一条小鱼,实验前问学生:“如将装有小鱼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鱼会怎么样呢?”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小鱼会死。”“结果究竟如何?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聚精会神地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教师先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上半部分的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上半部分的水已经沸腾了。教师提醒学生:“此时,小鱼怎么样了呢?”学生回答:“小鱼在试管底部自由自在地游动。”难道小鱼有惊人的耐热力吗?不是的,那为什么鱼不死呢?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教师请同学们摸一下试管的底部,尽管试管上半部分的水已经沸腾了,而试管底部仍然是凉的。这个结果又会激起学生新的思考,这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延长了学生有效思维的长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密度》教学的引入。设置一系列的猜谜游戏,出示两杯液体,一杯水,一杯酒精鉴别出哪杯是水,哪杯是酒精。出示两块金属,一块铜,一块铁,鉴别出哪块是铜,哪块是铁。我们总结出利用颜色、气味等物质的特性可以鉴别物质。再设计一个小游戏:把两个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分别包在白纸中,让学生鉴别,这时部分学生说,重的是铜块,揭秘后果然如此,教师提出这种比较轻重的方法鉴别物质真的可靠吗?再次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鉴别包在白纸中形状、体积、轻重都不相同的铜块和铁块。由此引入应该在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比较质量的大小,进而进一步引入密度的概念。
再如《电路和电路图》的教学引入中,把两根导线用白纸包住,只留下导线两端的接线柱,让学生根据桌上的小灯泡,干电池去辨别哪两个接线柱是同一根导线的两端。这样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上课的快乐、在游戏中激发思维的灵感,在游戏中体味学习的必要。
当然,导入实验毕竟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我们还得把握主次。课堂导入要根据教材内容而定。但我觉得物理毕竟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如果有实验效果比较明显的实验作为导入的方法,还是比较能吸引学生的。一节课的导入可以说是一节课的钥匙,只要能把学生顺利的引导到我们的思路中来,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所以课堂导入要少而精,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否则就是喧宾夺主。个人任务一节优秀的课堂实验导入方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和谐,能引起学生的注重和爱好;
(2)课题意识明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衔接自然,能调动学生知识、方法上的预备;
(4)实验与语言的配合密切,能引导观察和积极思考;
(5)导入时间把握得当,紧凑。
以上是个人对于初中物理课堂实验导入的一点认知和体会,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好的观点能与同行共议,不足处在今后教学中渐渐弥补。总之,物理课堂实验导入目的明确,现象明显,效果显著。针对不同的课型,在众多的实验引入方法中,只要教师能做到注意日常积累和课前充分的准备,把引入材料表现的更充分,更形象,就一定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也就真正做到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入。
参考文献:
[1]龚介群.实验导入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9年第5期.[2]汤宝顺.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汤宝顺物理培训.2012年5月.[3]荣静娴,钱舍编著.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高中物理课堂导入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方法篇二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杏山镇中心学校:董成林
内容摘要:初中的物理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上来,能为全节课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是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一些教学导入方法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选择最优的教学结构是开展系统教学的关键,课堂讲授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也取决于课堂讲授。而课堂教授的导入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一、物理课堂导入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关联性原则
在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紧扣中心,围绕主题,做到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和生活实际;符合学科课型的特点和需要。
(二)导入必须服从简洁性原则
导入是新课中的过渡环节,要简洁、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学生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导入必须服从灵活性原则
没有最佳的导入方法,只有合适的导入方法。事实上,一
堂物理课究竟应如何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自身条件和学校设备情况等因素灵活选择导入方法。
(四)导入必须服从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引入到参与课堂的原则
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是学习情况来体现。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如果学生不参与,就会导致导而不入,教学失败。
二、物理课堂导入需防止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调,内容枯燥无味。有的物理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作事,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二)导入内容过多,太过生动。占用时间太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常物理课的讲解。
(三)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离开课主题,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
三、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就根据自身教学过程中 的实践,对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进行说明。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法。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求教师语言精练、简短、生动、明确,富有鼓励性,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感、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平面镜成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过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承上起下导入法
物理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是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必然会影响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平面镜成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过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在各种接触面都成立,那么光线通过平面镜又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平面
镜成像”。
(三)实例式导入法
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作好准备。例如“平面镜成像”的导入:同学们都使用过镜子吧,镜子中的你和真实的你是一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同探究一下镜子中的你和“你”。
(四)实验演式导入法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先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通过提问或指导观察,使学生看到或发现某一个现象,然后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例如“光的折射”的导入:一个盛水的杯子,一个铅笔,把铅笔插入水中,铅笔弯折了,这个铅笔为什么变化了,现在我们学习一下,光的折射。
(五)提问式导入法
通过提与一些新课内容有关的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新课。
例如:“光的折射”的导入:雨后的彩虹,五光十色,非常美丽,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此种导入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让
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知识的传授。
(六)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
例如:我们学习了固体压强以后,通过对固体压强的理解,猜想出液体,气体是否也有压强,学生推导液体压强的特点,渐进学习。
(七)类比导入法
例如:水管中有水流,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学生对水流,水压的理解,使学生慢慢理解电流,电压。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八)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通过实验小灯泡的明暗程度理解电功率,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九)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学习自然中的俩种电荷时,给同学留思考题,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物理,化学,物质组成的例子。知道了,两种电荷。
(十)教具演示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解磁场时,利用磁分子模型,使学生清晰直观的理解磁现象。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十一)强调式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例如:欧姆定律在电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重点,是基础,是纽带,是桥梁。总之,物理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总之,我们的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才是我们教学过程的主体,我们的任务是为了他们的发展而教育,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学会接受世界,探索世界,开创世界的技能,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也是我们物理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十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希望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陈松:物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课堂导入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方法篇三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导入的技巧
双柏县大庄中学 佘存兰
2009年9月9日
课堂的导入是中学教学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课堂导入能体现一个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智慧与修养,体现出教师的地理教学观念,良好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展开联想、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期待,促进课堂教学,实现最佳状态的教学作用。恰当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完美的享受,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或趣味横生、或悬念于怀,或处于新旧知识的冲突之中,或徘徊在知与不知的矛盾圈内,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望,很自然地与授课教师一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技巧有如下方法供参考:
一、故障设疑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喜欢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制造矛盾、设置故障,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 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引入新课时可以故意设置疑障或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知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若能恰当运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学生的思维能较快地活跃起来。
如:在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绪论部份时,让学生谈谈“生活与地理”这个新的话题时,思考: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为什么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市场上为什么海产品琳琅满目?在国际中长跑比赛中,常拿冠军的为什么总是属于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漂亮的丝绸服装为什么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诸如此类的问题向学生作简单的解释,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离不开地理,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悟到地理即生活、地理是身边有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使其亲师亲知,进而在情的体验与理的思考中产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和兴趣。
二、演示实验法
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一种导入方法。如在讲授地球仪上的经线和伟线的认识时,教师若准备一个经伟网地球仪,亲自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并不断总结经线和伟线的特点,整节课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一种导入方法,往往能将教学内容具体 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必然会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主课题,而一改以往地理课堂上的呆板、枯燥、抽象理论性强的局面,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的兴趣,对新问题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一种导入方法。
三、提问启示法
这是一种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引出新课题的导入方法。在讲授某些知识之前,提出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再加以启发,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如:在讲授东西半球的划分时,可以用提问启示法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伟度的标法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0°伟线,那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应该怎样划定?
生:0°经线和180°经线
师:没错,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能把地球平分成东西两个半球,而0°经线和180°经线也是两条相对的经线,从这儿划开,能把地球平分成东西两半,但是从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来看,如果从这儿划开,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会出现有些地方同一个大洲上的国家分在了两个半球上。师:对,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不以0°经线和180°经线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而是以20w°经线和160e°这两条相对的经线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
问题由教师提出,让学生动脑、动手进行探讨,然后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充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偿试,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不断的设“疑”,使学生一再出现新的疑问,教师再适当而巧妙地加以引导、启发,激发其思维,从而完成对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这是许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四、类比分析法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找出新问题与旧知识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或相同的地方而经常采用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如在学习《降水和降雨量的分布》一章时,本章大部分内容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规律存在着许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如果授课教师应用得当,就会很容易突破各小节知识,而且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轻松,不易遗忘。采用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既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又让学生用不同的知识结构寻找某种相似而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史实介绍法
在地理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非常 多,授课教师若能把握着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导入相关课题时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有趣的地理学史或地理学家的故事,必然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毅力和创新精神,寓德育于智育之中。
譬如:在讲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时,可以适当介绍一下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在讲授“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时,可简单地讲述古巴比伦城消失的原因,在讲授地震与地震带的分布时,可简单地介绍天文学家张衡与地动议。
总之,新课程的导入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因人而异。但新课程的导入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不但能够很巧妙地引入新课内容,而且在长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会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高中物理课堂导入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方法篇四
浅析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技巧 1.1导入技能的作用
奠基课堂基础,创设良好的课堂开端;沟通情感的桥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思维方向和学习目标。
1.2导入技能的原则
课堂导入要坚持启发性、目的性、关联性、和简短性原则。
1.3导入技能的程序
集中注意引发兴趣激发思维阐明联系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
在初中生物的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设置不同的导入情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因此,恰当巧妙富有吸引力的导入将点燃 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常见的课堂导入方法都有哪些呢?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减少教学盲目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如:在讲“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时,可这样导入:农谚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那么粪对于植物的生活有何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什么呢?这样使学生心中设下一个又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故事、典故导入法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生物学科的发现史和科学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中外史实中,妙趣横生的典故更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巧妙设计,变换形式,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
比如,对于“软体动物”一章中所介绍的河蚌,同学们不太了解,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感到乏味,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绘成漫画,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讲述这一故事,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1.为什么蚌能将鸟的嘴紧紧夹住,它靠什么结构?2.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它靠什么呼吸?3.珍珠是怎么形成的?4.蚌壳很硬为什么称之为软体动物?5.软体动物有何主要特征?还有哪些种类?6.软体动物有何经济价值?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
三、观察、实验引入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生物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是极易调动学生情趣的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例如在学习“原生动物门”时可让学生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培养液,可看到培养液中有一白点在游动,这时老师问:“这些小东西是什么动物?它的形态、结构怎样?它是如何生活的呢?”这样就达到了自然引出新课的目的。
四、新旧知识联系法“温故而知新”。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然与其他知识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内在联系。在导入新课时,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
系的支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例如,在设计“血液循环”导入时,先提问心脏的有关知识和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种血管?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设疑:“那么血液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的呢?血液流动时,它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接着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血液循环的知识。这样的过渡可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
五、联系实际法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炎热的夏天里,人们坐在大树下与坐在广场中的大洋伞下相比较,哪种感觉好呢?学生会同声回答:“在大树下”,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时学生不知所措。教师解说到:“因为大树具有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周围空气湿度,并降低空气的温度。所以大树下乘凉感觉舒服些。那么,什么是蒸腾作用呢?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导入,学生感到亲切、熟悉,容易激发探究知识欲望”。
六、创设情境法
利用语言、电化教具、挂图、活动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思维。例如,讲授花和花的种类时,让学生观察彩图和标本,教师同时用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纶一幅春天的情境,使学生被感染,心里产生学习的动机。也可利用漫画、故事、音乐、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氛围。还可利用时事热点问题巧妙地设置导入情境,同样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2.14提问导入主要指针对新课内容、素村,直接提出恰当的问题,促使学生们带着认知突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以思促学的目的。例如,在《细胞的增殖》一课导入:“大多数动植、人都是由受精卵不断分裂和细胞生长而逐渐发育形成,但是不同的生物或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的大小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巨人症、侏儒症和正常人,象与鼠,个体大小的差异是由于细胞大小还细胞数量多少造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影响个体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细胞数量的多少;不同生物或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细胞大小没有大的差异。由此引出问题:受精卵在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当细胞长大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生长,可能就要进行分裂了。那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地长大呢?”
直接导入经精炼、快速见长,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它对学生的要求偏高,尤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同时,在课堂之初就带着一定程度的有意注意参与课堂教学。
2.22经历回顾导入法
经历回顾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重视师生经历过的情境,回忆与课程紧密联系的生活经历,这种经历既可以是直接经历,也可以是间接经历。例如,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课导入,“2003年美国进攻伊拉克,在战争中众多的尸体虽然已经面目全非,但运用生物dna技术,最终证明萨达姆的两个儿子已经死亡。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有重要的用途。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提取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有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由此可见,通过dna测序可以对生物种类或个体进行区分。dna有什么作用?我们2.23观念冲突导入法
观念冲突导入法是指针以某一自然或者社会现象,教师向学生呈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的观点,使学生产生激烈的认知冲突,从而萌发探索事物的强烈愿望,进而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课导入,“一提到糖类,我们通常认为像蔗糖、果糖那样,吃起来是甜才是糖。那么糖都是甜的吗?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这节的内容来认识它。”
以旧带新的导入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被使用。所以如此,是因为新知的学习并不是完全的零起点,未知总是在一定的已知基础上展开、扩展与深化。
可以通过学习这节的内容来认识它。”
2.31引用材料导入法可引用的材料范围极其广泛,只要能这主题服务的内容都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包括故事、谜语、诗、歇后语、成语、对联、笑话、典故等。
例如,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课导入,“同学们听说过„车胤囊萤‟的故事,„车胤囊家贫,常聚萤以缣囊之,照书夜读。‟晋代车胤年幼囊萤夜读,学识与日俱增,官拜吏部尚书。好学不倦,勤奋刻苦的车胤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给车胤提供光明的萤火虫发光这一生命现象同样值得我们探讨。我们知道能量是守恒的,那么萤火虫发光的能量从何而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例如,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导入,“同学们,在《世说新语•假谲》上写道:曹操的军队在一次行军中,由于路上缺水,士兵都感到口渴难忍。这时曹操用手指着前面说前方有梅林。士兵一听,嘴里顿生津液,都感觉不渴了,继续前进。这样就留下了“望梅止渴”的典故。这里蕴含着生物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种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这种反射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今天,我们就学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
2.33背景介绍导入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还有介绍作者、文章写作背景、年代特征等,这就是背景介绍导入。亦即,如果文章形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有特殊历史意义和地位,那么,其相应的背景知识都值得教师在导入中有选择性地重点介绍。
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课导入,“恩格斯说过这样的话:„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质化学组成部分不断地自我更新。‟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蛋白质存在,也就没有生命。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有什么样的蛋白质就能表达出什么样的生物性状。由此可见蛋白质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2.51实验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探索原因,从而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先做个实验,用铁架台固定一个倒置的长颈漏斗,在漏斗口用玻璃纸封好,漏斗内倒入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一个盛清水的烧环,使漏斗口伸入水中,使漏斗内外的液面一致,然后静置等待观察。过一段时间后,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2.52活动游戏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探索原因,从而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小时候都玩个打手游戏,现在请两位同学们为大家表演一下。一位同学右手手心向上放在下面,另位同学右手手心向下放在上面,手放在上面的同学打手放在下面的同学的手,手放在下面同学缩手,观察能否打到手。那第这两位同学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这些动作呢?”
高中物理课堂导入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方法篇五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无棣 朱希村
课堂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进行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景的教学方法。即指在新的教学内容的讲授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无论是开始新的学科、新的教学单元,还是一节新课,乃至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都应当发挥良好的导入技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给整个教学过程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环节犹如整台戏的“序幕”,优美乐章的“序曲”,跳高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仿佛是演讲的“开场白”,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的机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并为学习新知识作鼓动和铺垫,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导入技能实施的程序是:集中注意力——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一、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在引入新课时,提出看起来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亚里斯多德曾经讲过“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设计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活跃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准备。
例如:在讲授“圆周长”时,提问:假如把地球近似看作一球体,绕着赤道用一根绳子捆紧,然后把绳子放长10米(假设绳子离地球表面距离均等),中间的空隙能容纳。a一支铅笔b一只老鼠 c一只猫d一头牛,结果学生猜测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当我给出正确答案d时,学生感到不可思议,非常惊讶,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设疑导入法
问题设疑是根据中学生喜好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发方法。引入时,可故意设置疑障或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
例如:讲授“分式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解-2x=4,再解-2x﹤4,学生类比得出x﹤-2,然后让学生代个值检验试试,结果又不对,学生陷入茫然和矛盾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设疑导入法与悬念导入法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重在“疑”;后者重在疑的同时更要“悬”。
三、实例导入法
实例导入是选取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强调了实践性,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同时让学生感觉到现实世界中处处充满数学。这种导入类型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尤其对于抽象概念的讲解,采用这种方法更显得优越。
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提问:小明买4千克苹果,3千克梨需27元;若买4千克苹果,2千克梨需22元,问梨和苹果每千克各多少钱?学生很快得出答案:苹果都是4千克,梨多一千克多了5元,所以梨每千克5元,得出苹果每千克3元。比直接给出方程组引入好的 多。
四、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一动手试验而巧妙的引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的见摸的着。”实验导入新课直观生动,效果非凡。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对折,打开,滴一滴墨水在折痕边或折痕上,合上,压一压,打开观察。得到一些漂亮的图案,学生惊喜万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很自然的引如新课。
五、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法就是通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数学史、歌曲、游戏、谜语等来导入新课。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趣味导入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从无意注意迅速过渡到有意注意.
1、故事导入方法
例如:在讲授“配方法”时,讲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老头,在临终前打算把17头牛分给3个儿子,要求大儿子分二分之一,二儿子分三分之一,小儿子分九分之一,不能宰杀。(可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思考)三个儿子听了很纳闷,最后一位聪明的人告诉他们,先在邻居家借一头牛,然后大儿子分9头,二儿子分6头,小儿子分2头,剩下一头再还给邻居。”这个故事即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又渗透了配方法中“借一还一”的思想,为新课讲授做好了铺垫。
2、游戏导入法
在讲授“游戏公平吗?”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转盘游戏”导入:同学们,我们经常在街边,看见有人摆地摊赚钱,我就见过这样一个——“转转盘”(拿出准备好的转盘),接着讲了游戏规则(如右图)。你想试试手气吗?,此时学生已经兴奋不已,都想试试,参与度极高,但结果总是拿不到大奖,又陷入了茫然与困惑之中,看着他们着急得样,我顺势引入了课题,结果这堂课学生个个都目不转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儿歌导入法
例如:在讲授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这样引导:同学们,小时候你们念过儿歌吗?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念念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三声跳下水┅┅唱到后来,一部分同学唱不下去了,声音也越来越轻了,于是,我不失时机地问:“这首儿歌谁能把它唱完?学生说:“这样随着青蛙只数的增加永远也唱不完!”然后我紧接着说:“我能用一句话把它唱完,你们信不信?”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怎么可能?学生议论纷纷。趁机我说:“今天这节课我就想告诉大家如何用一句话把它唱完,同时也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能用一句话就把它唱完。不过在唱之前,我们先要做一个准备工作,我们先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学习了这个内容以后,不用老师教,相信你们自己都能唱得起来了”。这时他们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我也不失时机地引入了新课。
4、诗词导入法
例如:在讲授“三视图”时,开场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①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与题目吗?(苏轼,《题西林壁》)②哪位同学能说说苏轼是怎样观察庐山的?(横看,侧看,近看,身处山中看),然后说,这首诗隐含了一些数学知识,他教会我们怎样去观察物体,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三视图”。
5、幽默语言导入法 例如:在讲授“三角函数的应用”时,一位教师如此开场白:“我的‘法力’无边,能不过河而测河宽,不爬山而知山高,不接近敌阵地而知晓敌我之间的距离。”学生被这些话深深地吸引,教师接着说:“我的‘法’是数学方法,我的‘宝’是三角函数”,同学大笑。
6、数学史导入法
数学史引入法是指在讲授数学概念、定理、方法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有趣味性的数学家的传记或数学史实,从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增强学习毅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于德育于智育之中。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毕达哥拉斯,也可以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并介绍其发现的艰苦历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进而导入新课。
六、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新课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种导入类型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渗透教学目标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形状相同的图形”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以一曲振奋人心的国歌,伴随着自己精心设计的两面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五星红旗,从大屏幕下冉冉升起,作为课堂的切入,很自然的引入新课。
再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场白: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了两块(拿出准备好的三角纸板——如图),如果重新到玻璃店割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有三种做法:①把两块都拿到玻璃店去,②只拿第一部分,③只拿第二部分。问哪种方法不能买回新玻璃,哪种方法最聪明?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巧妙的引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使枯燥的几何问题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七、类比分析导入法
类比分析导入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对某些特殊知识经类比分析,得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外一些特殊知识的导入方法。康德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新旧知识的异同点,使知识向更深层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引申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时,教师指出:方程的解法与不等式的解法有类似之处,我们可以用类似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来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然后先让学生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把等号变为不等号,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再让学生解答。看似两三句话,但这样的导入能把学生已获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的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同时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学习和研究新知识。
八、温故知新导入法
知识绝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旧知识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续。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这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例如:在讲授“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时,先让学生回顾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公式,a÷a=a(a ≠0,m,n都是正整数,且m>n),然后让学生讨论当m=n和m﹤n时的情况,从而引入新课。
总之,“导入有法,导无定法”,不论以哪种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都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都要简明扼要,紧扣课题,不拖泥带水,不影响正课进行。通过导入,使学生在课堂上最终达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期待的目的。
m
n
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