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业局深化改革工作汇报发言 县林业局工作总结(6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县林业局深化改革工作汇报发言 县林业局工作总结篇一
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为了全面反映全市上半年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经认真了解掌握各领域改革进度,现将深化改革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委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2015年度各项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初步成效。
(一)改革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6个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制定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明确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改革办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深化改革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2.分解落实重点改革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市委关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4‟1号),明确了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推进步骤、重点任务。制定和印发了《贯彻实施责任分工方案》(党办发„2014‟41号),确定了6大块、23个方面、175项改革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协调单位、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各专项小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指导和督促各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制定了本专项小组承担的改革工作方案。市改革办制定了《市2015年度深化改革任务及推进计划表》,确定了71项重点改革任务。全市32个主要牵头单位制定了深化改革推进任务表,明确了重点改革事项计划,为扎实有效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3.调查摸底重点改革进度。协调各部门报送了2011年以来承担全国、自治区改革试点和全市性重大改革事项进展情况,收集了近三年来我市已经出台的改革规划、方案、政策、办法、制度等资料,为做好重点事项备案、评估重点改革实效、深入谋划重点领域改革提供了依据。
4.开展重点改革事项调研。各专项小组及相关部门围绕承担的重点改革任务,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性债务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等调研,为推进重点改革理清思路、制定方案、明确重点、提出对策提供了参考。
(二)行政体制改革
1.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市编办牵头开展调研、分析论证、讨论修改,提出了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初步意见,已按规定报市委、自治区逐级审批。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印发了《补充规定》(党办发„2014‟17号),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管理。对市属105家事业单位工作职能和目标任务逐项进行梳理,初步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等类别,为全面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奠定了基础。稳步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促进市光明中学国家试点、市中医院自治区试点工作,已组建了理事会,制定了章程,建立了法人治理机制,为全市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积累了经验。改革县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对一县两区146家事业单位开展调查,已经完成了大武口区26家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岗位设置工作,其他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较快。围绕审批事项(项目)平均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实现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四减少”和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两提高”的改革目标,部门联动,多策并举,精简、合并、优化行政审批。一是全面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查。印发了《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方案》,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233项。制定了《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党发„2014‟11号)等十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采用取消、下放、合并和调整管理方式等措施,积极推动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和优化。二是减少项目前置审批备案程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初步拟定了我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力争年内正式颁布实施。初步制定了《企业投资审批流程优化方案》,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正在细化《优化前置手续办理流程及时限表》。在网门户网站开设了“在线政务大厅”平台,完成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和行政审批督查督办平台等软件功能,6月底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平台、智慧政务网上办事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开始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机密的审批事项在网上直接受理办理。三是积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初步拟定《市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初稿),清单初步列出了限制类14种205项、淘汰类14种228项、落后产品9种114项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和领域,逐步将投资由“严进宽管”审批制转变为“宽进严管”备案制。四是减少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了《市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了行政事业性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与收费标准,对两个辖区和市属108个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18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审核,重新申报和发放行政收费许可证,注销了15项商品价格和收费管理文件,保留了144项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项目,在39项临时性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取消收费项目20项,将19项“自愿有偿”项目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五是进一步降低中介服务收费标准。对全市73家中介服务组织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逐一进行审核,重新核发了《服务价格备案登记证》,严格落实自治区减免标准,对建设项目前期咨询费、工程监理、勘察设计、环境影响咨询等12项收费项目全部降低了收费标准,对监理、招标服务类和测绘、检验、评估咨询服务类等42项属于市场竞争和协商确定收费价格的项目予以保留,工业企业涉及的共同性项目评估报告以开发区及园区为单位统一编制。
(三)经济体制改革
1.健全完善经济转型升级机制。围绕国家老工业城市转型示范区建设,编制了《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及配套方案,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等方面的工作已启动,《惠农区西河桥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2022年)》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编制了《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及《市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农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服务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三个专项方案,《宁夏银川—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已委托专业机构启动调研和编制工作,《关于支持陆港经济区发展若干意见》已报送自治区相关厅局。围绕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落实《市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2015年重点实施29个试验区重点项目,上半年已开工建设21个,完成投资10.8亿元。制定和印发了《市重大项目推进管理办法》,促进项目引进、储备、推进、建设、考评奖惩科学化。
2.进一步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3‟1号)和《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和事权下放的意见》,以理顺体制、健全机构、下放事权为重点,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惠农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了开发区工作机构,调整核定了人员编制,下放干部人事、项目审批、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9大类24项市级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明确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市、惠农区之间的关系,基本理顺了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
3.大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印发了《关于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党发﹝2014﹞13号)、《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党办发﹝2014﹞38号)两个指导性文件,完成市保安公司、童龙公司、沙湖机场公司等7户企业的清产核资及财务审计工作,完成了沙湖机场、童龙公司等企业股权划转,做好了九柱集团生活垃圾填埋厂财产清查、资产清单、产权划转等准备工作及市环保研究所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工作。探索建立市属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修订了《市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办法》。探索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础天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基础,初步拟定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组建(改组)方案。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定了广西柳州化工与市环星海湖开发公司产权转让《方案》。
4.多策并举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一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市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市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单位绩效自评”制度,公开2015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报告及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民生支出预算,市直66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公开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二是改进行政成本控制方式。强化以“三公经费”为重点的行政成本支出监管,修订了《市本级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暂行)》,制定了《市本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进一步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加强预算单位资金支付实时监控,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11项指标。1—5月份,全市党政机关行政运行支出同比下降38.99%,其中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日常办公费分别同比下降70.34%、42.99%、25.97%、38.17%。三是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制定了《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方案》和指导目录。四是建立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出台了《市本级财政资金存放银行业金融考核办法》、《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有效利用自治区财政厅间歇性资金4.5亿元。
5.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平罗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率、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和农民房屋确权登记率均达到100%,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颁证率分别达到97.2%和96%,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惠农区红果子镇等9个自治区试点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在全区全面推开,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所有权颁证率分别达到86%、83%。二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及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平罗县国家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深入,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规模生产经营、农村土地产权抵押交易、农民土地和房屋产权自愿退出转让三项机制,探索开展了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和以地养老、以权养老两项试点,已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4100多笔,发放贷款1.6亿元;办理各类农村产权交易650多笔,交易金额5700万元;退出转让宅基地和房屋农户720户,退出转让耕地3600多亩。惠农区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成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投入试运行,现呈报自治区金融办待批,正探索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健全农村产权交易规则和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机构;与银行对接采取担保加确权合同抵押的方式提高贷款额度,发放农业贷款160余万元。三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平罗县对23个试点村集体“三资”及债权、债务等进行了全面核查清理,制定并修订完善了《平罗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暂行办法》,积极探索农民对集体“三资”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继承权机制。惠农区对38个村集体“三资”进行了清产核资,实行村级“三资”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加强对集体“三资”处置行为的监督。
(四)社会事业改革
1.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党发„2012‟28号)和《市实施“两名三提高”工程方案》,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以县区为主每年按10%比例实行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市、县(区)两级政府制定每年10%自治区、市级骨干教师到偏远落后学校支教。健全教师职称评聘分离机制,研究制定了《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分离实施方案》,探索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分离。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制定了《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试行)》,细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申报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审核评估细则》,扶持发展以学前和普通高中教育为重点的民办教育。探索新建公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办法,提高了新建公办幼儿园经费补助标准。整合宁夏煤炭工业学校、西北煤机制造高级技工学校、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组建联合学院。
2.改革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机制。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总量、类别、等级及其数量的设置和调整办法,初步起草了《市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激励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开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特设岗位”聘任工作,初步拿出了专业技术人员“特设岗位”聘任名额分配方案,待市政府研究审核后步实施。
3.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市属医院已打破编制界限,全部实现同工同酬;县级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探索开展医师多点执业,推动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在市中医医院2013年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员岗位竞聘方案》、《外聘职工收入分配方案》及奖惩办法等制度性规定。将平罗县定为全国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4.健全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一是开展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成硬件设备安装及门户网站建设,形成“同人同城同库同网”,基本实现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数据集中、服务下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就业服务全程自动化、网络化和一点登陆全市查询。二是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着手成立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开展年度服务机构诚信状况评估,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三是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出台《市大学生创业园区优惠政策和服务实施意见》、《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创业孵化园优惠政策,完成了26个项目的征集、评审和入驻。四是实施职业培训示范创建工程。制定了《市鉴定中心建设方案》,成立了筹备工作协调工作小组,统筹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建立鉴定资源共享、鉴定信息互通的联系协调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订单、培训机构让利、个人适度缴费”的培训机制。
5.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大病保险救助制度。出台了《关于市基本医疗保险新增门诊大病有关规定的通知》,增加了4个城乡居民门诊大病病种,提高了城乡居民在基层卫生院住院报销和肾透析等20种门诊大病报销比例,已累计兑现赔付1129人次,赔付金额724.8万元,共有821户家庭受益。二是改进医保监控机制。制定了《医保基金控费管理若干规定》和《市职工生育医疗费用人头包干结算标准》,完善协议医疗机构准入退出制度、协议管理制度、住院病历二级审核制度、医保用品和一次性医用耗材监控制度、医保医师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制度、协议医疗机构诚信制度等八项制度,促进协议医疗机构诚信履约、自觉控费。三是完善就医转院和跨地区就医结算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与银川市9家医疗机构连通了医保结算系统,解决了7000多名在银川居住的籍离退休人员就医即时结算难题,方便了市参保患者区内就医。四是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草了《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筛选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26个,利用农村闲置村部、学校,新建、改建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争取民政部批准建设市失能失智护理院项目,市永峰养老院一期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五是做好低保提标扩面。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统一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城镇居民低保提高到3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最初的每年420元调整到1930元。六是健全完善保障性住房建管机制。制定了《市保障性住房租售并举管理办法》、《市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管理办法》、市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办法,具体事项正在实施。七是完善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政策。立足于扩大住房公积金政策惠及面,将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30万元调整到50万元,最高贷款年限由25年调整到30年,大病提取住房公积金范围由9种扩大到15种,实行父母与子女间联动使用住房公积金归还个人住房贷款,对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30%(含)以上的低收入家庭可凭证明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将机关事业单位支付工资、且与单位签定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三个月以上的职工纳入缴存范围。
(五)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清理社区创建达标、考核评比,梳理各部门组织或批准的创评活动共有26项,其中保留24项,撤销2项。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市社会组织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成立“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一律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实行由市、县区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对社会组织的分支机构不再进行登记审批,异地商会、非公募基金会的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市、县区民政局。
2.健全完善依法治理机制。一是在党政机关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制定了政府法律顾问团工作规则,建立完善了法律顾问定期服务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顾问律师工作交流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明确政府法律顾问团的职责定位,进一步规范法律顾问行为。二是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及具体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三是健全完善依法处理信访问题机制。制定和印发了《关于加强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成立了涉法涉诉信访接访服务中心,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政府法律顾问服务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信访值班律师受理分流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信访联调联动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联合接访。推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将市、县(区)信访任务较重的职能部门接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建立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群众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实现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
3.改进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建立了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学习与社区服务两项档案制度,制定了《市社区矫正对象定位手机管理办法》,先后为40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配备了定位手机,确保矫正对象不脱管、漏管。改进农民工资支付方式,严格执行“月支付、季结算”制度,在13家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直接支付工作,办理农民工工资卡3000余张。完善劳动监察与行政司法的联动机制,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联动机制的意见》,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五)文化体制改革
1.整合组建新闻传媒集团。整合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市网络信息中心3家市属新闻单位,对现有人员、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清产核资,组建了新闻传媒集团,目前三家单位已实行集中办公。建立重大新闻宣传报道媒体联动制度,在网首页建立《日报》电子版,网取消时政新闻采写,时政记者岗位转型,时政新闻统一采用日报稿件,实现一稿多用,促进报网融合。在网设立网络广播电台专栏,实现网上收听广播电台。
2.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组织实施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活动,选调基层优秀文艺节目进城市、进社区、进企业,扩大城乡文化交流演出。建立文化辅导员下派制度,下派的36名文化辅导员协助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建文化活动团体,引导居民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按照“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的原则,将加强“流动文化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加大投入、增强服务、组织落实,在服务供给、人才培训等方面努力实现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欣赏、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同时,享受“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的便利和“流动文化服务”愉悦身心的快乐,实现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文化活动、免费开放、流动服务、电影下乡、信息共享等工作有序组织实施。
3.推进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制定了《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文件,确定了建设市图书馆数字化系统改造一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文化馆电子阅览室、大武口区文图两馆达标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建设、47个社区193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文化设施配置及挂牌工程等7项重点建设项目,各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五)党的建设体制改革
1.健全完善组织工作机制。制定了《市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联系工作机制》,推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出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制定了2014——2018年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努力建立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干部培训体系。认真落实《市处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新任职副处级干部到信访部门跟班学习管理办法》的制度,建立全市处、科级优秀年轻干部库。建立干部“干事档案”核查公示和组织部门“双向约谈、深入走访”制度,形成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查机制和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在大武口区开展“智慧党建”试点工作,在惠农区开展机关干部到社区报到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制度,成立了市大学生村官促进会。改进干部培训机制,落实《市选派非公有制企业指导员暂行办法》(党办发„2013‟89号),进一步健全完善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机制。落实《中共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党发„2013‟42号),推进市县党校改革,撤销大武口区委党校和惠农区委党校,原工作人员和编制由各县区消化,干部培训工作由市委党校承担;平罗县委党校挂市委党校分校牌子,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共享。
2.健全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公开述廉制度,制定出台了《市市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全委会公开述廉制度(试行)》,在全区率先启动了领导干部在纪委全委会上公开述廉工作。调整市反腐败案件查办协调领导小组成员,修订完善了工作规则,建立了重要信访举报情况、重大案件线索分级移送、处分问责通报等工作机制,强化各执纪执法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形成了工作合力。加大对县区和部门纪委(纪检组)查办案件的指导和考核,重要案件坚持下查一级,防止压案不查、瞒案不报和查案不力等现象,先后严肃查处了三起严重违纪违法案件。3.健全完善人大、政协工作制度。市人大围绕健全完善人大工作制度,进一步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使代表依法履行职权,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制定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建议督办办法》。市政协制定了政协领导直接联系委员工作制度、政协委员联络服务基层群众工作制度,围绕建立党政府和政协组织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制度,制定了《市政协2015年度协商计划》,确定了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8个协商课题,在市政协十届二次全会上审议通过,积极促进常委会协商、主席会协商、字正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多层次广泛协商,目前已完成政府采购、中小企业技改资金、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等课题调研,以咨政形式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了协商。
二、深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等待中央、自治区出台改革决策政策和报批事项。中央、自治区相继召开了2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了一些重大改革事项,但目前相关文件和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我市各县区、各部门担心“抢跑”与中央、自治区改革要求不相符,同时也期望参照中央、自治区改革“蓝本”制定相关规划、政策;一些改革《方案》、《意见》已报送自治区相关部门,但一直未下批复,影响改革事项的实施。
(二)部分改革事项研究不够深入、《方案》不够完善。目前,对一些本市能自主改革的事项,相关部门已草拟了《方案》或《意见》,但由于政策依据不够充分、改革措施可行性不强等因素,有的一直在反复修改,有的未能提交会议研究,影响改革进度。
(三)部分单位对承担的改革事项重视不够、推动乏力。一些单位没有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工作创新等方面研究思考改革,把抓好常规工作当做推进改革,抓不住改革的重点和关键事项,市委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若干意见》及其《分工方案》确定的改革任务没有有效落实。
(四)各部门(单位)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深化改革事项多、任务重,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人力、精力有限,对各专项小组成员单位的改革事项不完全熟悉,推进改革主要依靠承担改革任务的责任单位。对于跨部门的改革事项,相关单位还缺乏深入沟通,分工负责、协力推进机制还不到位。部分单位牵头责任意识不强,协调配合单位不主动,使改革事项各部门、各环节衔接不紧密,各环节之间的进度不平衡,缺乏整体推进的协调性。
三、
下半年深化改革的思路和举措(一)强化领导小组决策职能。组织召开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第三次会议,进一步完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议事机制,健全深化改革事项会议研究、资料备案、信息报送、督查考核等制度,强化深化改革的决策研究和指导落实职能。
(二)开展重点改革事项研究。领导小组各成员、个专项小组及各责任单位要及时研究国家、自治区深化改革决策和政策,围绕全市重大改革事项,确定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为深化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三)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制定《市2015年深化改革任务和推进计划》,指导各专项组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抓好各领域改革工作。各专项小组要强化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职责,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增进相互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动2104年71项重点任务,梳理确定重点改革事项和试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四)加强深化改革督查考核。建立深化改革督查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发挥考核导向作用,促进各县区、各部门切实抓好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市改革办每月对深化改革工作进行统计汇总,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和通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评。加强与与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及各专项小组办公室协调,联合开展改革专项工作督查,推动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
(五)扩大深化改革政策宣传。利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积极宣传改革政策,宣传改革成功经验和典型,发布重大改革方案、重大改革进展情况,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加强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的协调,及时全市掌握各类改革动态,积极编写《改革动态》,关注改革热点,发掘改革亮点,反映改革成效,
总结
改革经验,激发和引导全市各领域深化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与自治区改革办的协调,争取在自治区改革相关平台上更多反映市深化改革的动态、做法和成效。县林业局深化改革工作汇报发言 县林业局工作总结篇二
2014年福建将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林业发展事关全省大局,关系民生民利。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改革发展,在武平县率先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2002年,时任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作出“武平林改方向是对的,要脚踏实的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重要指示,2003年福建林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10年来,福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改革、大胆创新,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多个文件推进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集体林经营新机制,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国家得绿、农民得利”,林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一是资源增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5.95%,连续37年保持全国首位,为实现全国林业“双增”目标作出了贡献。二是强林富民。“十一五”期间,全省林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2%。2013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610亿元、同比增长17%,居全国前列,对全省农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在山区涉林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约占1/4。三是生态良好。目前,全省森林生态效益评估价值超过7000亿元(不包括沿海防护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省排放总量的57.8%。四是社会和谐。林改以来,全省累计调处林权纠纷9206起,涉及面积240万亩,化解了大量涉林矛盾纠纷,理顺了干群、邻里关系,维护了林区社会安定稳定。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福建林业工作将紧紧围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目标,按照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建设“生态省”和“美丽福建”作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林权动态管理。一是继续稳定和落实产权。对已落实家庭承包的林地,保持经营权长期稳定;对承包到联户的林地,分山到户或将林地面积份额量化到户;对早期发包、合同到期的集体林地,由村集体收回,按照规定落实家庭承包;对少量保留在村集体经营的林地,实行民主管理、科学经营。二是全面做好林权发证。做好发证扫尾工作,加快林权管理信息化建设,力争在2015年底前建成功能多样、顺畅高效的林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林地林木资源变化、所有权及流转变更、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信息的实时更新和查询。三是加大林权纠纷调处力度。积极探索建立林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把化解林权纠纷作为农村维稳工作的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化解一批涉林纠纷。
二、创新林业经营管理机制。一是严格管好生态公益林,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按照“区位调重、树种调优、蓄积调高”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生态公益林布局,尽量做到连片、成群,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积极推广连城等地专职护林员“乡选、站管、村监督”的做法,由乡(镇)政府主导统一选聘,林业站统一管理和考核,村集体进行监
督,切实提高管护成效。建立生态林补偿标准稳步增长机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启动实施沿海防护林修复、重要湿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沿一环”林分修复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优势。二是科学经营商品林,让广大林农共享“经济红利”。加大设施林业投入,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今年实施设施林业重点项目100个、带动投入5亿元以上,其中省财政安排1.27亿元,扶持花卉、油茶、竹业、林下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示范基地15万亩。大力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家庭林场等经营主体,稳步推进规模经营。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强化森林抚育,推进经营目标从培育小径材向大径材转变,造林方式从炼山造林向不炼山造林转变,采伐方式从皆伐向择伐转变,利用方式从木质利用向非木质利用转变,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落实好惠农惠林扶持政策。不断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提高林权抵押贷款抵押率,将林业种植业贷款期限延长至15年以上;简化评估程序和放贷手续,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纳入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范围,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二是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积极探索简化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手续的途径,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加强行业监管,强化评估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为开展林权公平交易和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提供保障。三是有效化解风险。加快扶持建立一批林木收储中心,对出险的抵押山林进行收储,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进行担保。林木收储中心和林业担保公司为林农生产性贷款提供担保的,由省级财政按年度担保
额的1.6%给予风险补偿。
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一是制定科学规划。抓紧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合理确定林下经济的种类和规模,科学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有序发展“森林人家”、森林景观利用等生态经济型项目以及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业,通过立体开发、以短养长,实现“不砍树、也致富”。二是示范引领。推动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示范点建设,重点扶持发展能够发挥当地优势、体现区域特色的项目,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并在政策、技术、培训等方面加强指导服务,努力实现“一县一品”。三是加大投入。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林下经济,各地相应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大力推动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五、完善林业服务体系。一是培育经营主体。引导林农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林业合作社、股份制合作林场(家庭林场)和专业大户,加大对林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林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二是加快中介机构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重点鼓励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木竹检验、林业物证鉴定等社会化中介机构建设,为林农经营林业提供便捷服务。三是统筹林业公共服务。将林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纳入地方规划,加大投入,切实改善林区
生产生活条件。加强造林、防火、采伐、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林业服务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健全森林火灾、病虫害防治等森林灾害防控体系,规划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减少森林因灾损失。
县林业局深化改革工作汇报发言 县林业局工作总结篇三
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几年来,我*林业生产在*委、*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及省委、*委对林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林业生产做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
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依靠全民造林,深化改革活林,推广科技育林,严格执法管林的发展路子,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护,重点实施了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城镇村庄绿化、河道绿化、速生丰产林和特色经济林建设六大工程。几年来,经过全***万人民不懈的努力,全*林业生产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史无前例,为新世纪建设绿色**,实现生态立*的宏伟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年全*共完成各类植树****株,相当于过去**年的植树总和,有林地面积达**亩,林木覆盖率达到**,比**年提*了**个百分点。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全民造林的浓厚氛围
(一)强化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重要性的认识几年来,我们始终把提*广大干部群众对林业生产的认识作为推动工作整体上水平的前提来抓。一是多种形式搞好宣传。把每年的3月、10月定为集中宣传月,利用各种会议、广播电视、宣传车、条幅、标语等形式广造舆论,多次召开林业生产现场会,现身说法。****年春,我们制作了《盛世兴林绿**》电视专题片,在*电视台连续播放*个月,200*年春,成功地举办了“绿色**杯”林业知识大奖赛。通过以上宣传,使中央、省、*关于大力发展林业生产的指示精神以及各项林业法律法规,达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在全社会形成了“植树如积德,管树如行善,爱树如敬神,毁树如杀人”的强大舆论氛围。二是专家讲座。先后30多次邀请省*40多名林业专家与*林业局业务骨干在全*巡回讲座,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种植难题,大力宣传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通过算帐对比,扫除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认识上的误区。三是组织乡村干部走出去学习。近几年来,每年组织*万多名群众到林业生产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通过宣传发动,干部群众的认识进一步提*,植树的自觉性、责任感明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识到发展林业生产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需要,是推动全*造纸、**加工、***类等产业升级和“大上工业、上大工业”的需要,是改善镇村生态环境、全*建设小康**的需要。普遍认为抓林业,就是抓经济;抓林业,就是抓农民增收;抓林业,就是抓小康建设,抓林业生产是造福**人民、惠及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社会工程,从而在全*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浓厚氛围。
(二)科学规划,实施重点工程带动几年来,我们按照*、*“十五”林业规划总体要求,规划实施了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城镇村庄绿化、河道绿化、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六大工程。绿色通道工程总里程**公里,*境内**铁路、**公路、**国道、**、**、**三条**道共**条骨干道路,**、**、**等*乡路两侧分别建成了不少于**米宽的林带,***公里的村村通油路两侧分别建成**—***米宽的林带,特别是***速公路沿线的*、*两洼改貌和今春的常绿树栽植工作,我们狠抓加大投入、综合治理、科技治碱、新技术推广四项措施,*财政投入专项资*近千万元搞水利工程,修桥、打井、调土抬田、改良土壤,*标准造林*亩,植树*万株,苗木全部为胸径*cm以上的大苗,由春季造林改为秋冬造林,大大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栽植常绿树**万株,昔日寸草不生的盐碱涝洼地,变成了今天郁郁葱葱的万片森林,林中有鸟,塘内有鱼,面貌焕然一新。农田林网工程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沟渠配套”的标准,新建林网**万亩,完善林网**万亩,形成千万条绿色屏障;城镇、村庄绿化工程按照“村在林中,人在绿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标准,全部进行绿化,村庄绿化和小康村创建进行有机结合,村庄的四旁空闲隙地、房前屋后、路旁坑沿进行了合理利用,目前全****个村中已有**村庄进行了*标准绿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以上。速生丰产林和特色经济林坚持树种交叉搭配、品种优良先进,以东西两条沙河为中心,建设成方连片的速丰林基地,完成造林面积**亩。
(三)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奖惩几年来,我*始终把林业生产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每年的春秋两季林业大会战期间,均成立由*委书记挂帅的林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各农口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党委书记为乡镇第一责任人,**乡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委、*政府出台了林业建设方案及奖惩办法,并将林业生产列为考核乡镇工作的重点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年春天的**公路**改造和**沿线改造两大重点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将指挥部建在了工地,工作人员吃住在工地,*领导现场指挥、现场办公。在****年全*林业生产评比考核中,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乡镇分别奖励**元、**元和**元。各乡镇也对本乡镇的林业大户、林业状元进行了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的植树状元***同
志被评为*级劳模。
二、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林业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林业政策,是调动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的重要保证。我*于****年在全*率先开展了林地、林木拍卖工作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几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按照宜卖则卖,宜租则租、宜包则包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了林业生产的长效机制,真正调动起了广大群众造林、管林、护林的积极性。
(一)建立林地流转机制,促进健康发展我们把速生丰产林、农林间作、经济林做为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来对待,根据群众意愿,按照“树随地走,谁造林谁所有”的原则,允许采取调换土地、自由结合等形式,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并明确规定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保护了林业生产成果。
(二)依法划定林地,公开公正拍卖以全*林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把绿色通道、村镇四旁、河道、荒碱地等宜林地依法划为永久性林地,全部实行公开拍卖。在林地拍卖工作中,我们坚持典型引路,因村而宜,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林地拍卖办法及林地拍卖资金管理办法》,完善了拍卖、公证程序,健全了监督机制,使这项工作在全***个乡镇全面铺开,为林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拍卖过程中,一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民主的原则,保证所有购买者平等竞争;二是坚持“四宜四不宜”的标准:即坚持拍卖面积宜大不宜小,提倡大户承包,禁止平均到户;拍卖年限宜长不宜短,一般不低于**年;拍卖价格宜低不宜高;拍卖合同条款宜细不宜粗。拍卖前丈量土地,明确四至,由群众代表评出底价,并张榜公布,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逐户登记是否参与竞标,并签名盖章。竞标者先交足底价款和保险抵押金。竞标时,公证人员到场监督,竞标后,当场交足购买金,当场公证,当场签订拍卖合同。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群众吃上“定心丸”,种上“放心树”。对林地拍卖资金,我们按照*级管帐、一级管钱的办法由******统一管理,在预留出同等年限的农业税、水费等法定税收外,其余全部用于林业生产和公益事业。通过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购买者真正拥有了林地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激活了投入机制,拓宽了投资渠道,变过去由国家、集体投入为主,为群众个人投入为主,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解决了绿化资金不足的矛盾。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拓宽了集体和群众增收的渠道,使闲置多年的沟渠路边荒地变废为宝,不仅盘活了集体资产,而且增加了集体收入,林地拍卖为全*的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林业生产的经营效益我们发展林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得实惠,将林地建成老百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工作中,我们通过品种引进、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益,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高效化。
(一)抓新品种引进,优化种植结构抓好林业生产,良种先行是关键。近年来,我*先后引进了速生杨***、***和***等优良品种***个,经济林树种***、***、***杏等优良品种*个,丰富了我*的林果品种资源,优化了经济林种植结构,形成了有特色的观光经济林,且能较好地避免单一品种造成大面积病虫害发生。
(二)抓造林新模式的探索,提*林地经济效益在“*、*”两洼荒碱地改貌工程中,我们本着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综合开发、一次成功的治理原则,采取了五统一的治理措施,一是统一规划。针对**公路**及****多为盐碱涝洼地的实际,对涉及到的乡镇我们统一一个标准、一张图纸、一张造林设计说明书。二是统一工程治理。**改造动用机械**多台套,劳力**人次,清挖沟渠**条,扶路**多公里,台面**万多平方,平均抬高**米,动用土方近**万立方米,根据土壤和水质情况到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了化验,确立了增施土杂肥、磷肥、叠堰引蓄黄河水大水压碱等具体改良措施,保证了树木的成活率在**以上。三是统一供应大规格苗木。新购苗木胸径均在*厘米以上,根系发达,无病虫、机械损伤。四是统一挖坑、栽植、大水漫灌。五是统一检查验收。****年春“*、*”两*两侧各****米范围内共完成造林****多亩,植树**株,**两侧完成**株,成活率在**%以上,创造了****植树的奇迹。在搞好植树的同时,我们探索了台田“上种下养”模式,利用形成的坑塘发展鱼虾喂养,充分发挥经济效益。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今日的“聚宝盆”。在速生丰产林种植结构中按照*×*株行距设计,不影响间作作物丰产、丰收的原则,推出了“上林下粮、上林下菜、上林下药、上林下菌”等多种间作模式,林地效益大幅度提高,亩均增收几千元,有的高达近*元。
(三)抓种植技术培训,确保树木成活率为开展好大规模的秋冬季植树活动,确保树木成活率,每年的林业生产期间*林业局*多名业务人员组成多个技术指导小组,下乡入村指导群众种植。他们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群众植树,大大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几年来,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多次,发放科技明白纸**万余份,受训群众达**万人次。目前,全*林果品种优良率达到**%以上,新种植林木的全部为优良品种。
四、严格依法管林,确保全*绿化成果的安全几年来,我*在抓好培育和扩大林业资源的同时,强化了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对毁坏林木和非法侵占林业用地的违法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打击,我们的工作措施是:一是在*林业局成立了由森保、检疫、林政、公安为一体的共计*人综合执法大队,专门配备了两辆面包车做为交通工具,同时配备了专用警械,分成两组昼夜巡逻,发现毁林案件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林业资源的安全。二是经常性地组织有关人员赴省、*业务部门参加林业法律、法规培训班,几年来共参加各类培训班*期,大大提高了林业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办案水平。三是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鼓励举报,奖励举报,保护举报,为举报人保密,把护林、护绿工作扩大到全社会,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调动起全社会成员保林护绿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广大群众自觉爱林护绿,把护林工作变为自觉行为。四是严格林木采伐审批程序,按照林木所有者申请—乡镇林业站堪验—林业公安科现场认定—局党组研究—最后审批的程序,最后发放采伐证件,有效地杜绝了乱砍滥伐现象发生。五是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采伐、毁林犯罪案件绝不姑息迁就,以最快的速度严肃处理,避免“关系案”和“人情案”。六是搞好林业执法服务。****年投资设立林业执法服务大厅,设专人办公,广大木材、果品运输户办理运输、检疫证件,群众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客户随来随办,方便了群众,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肯定和好评。据统计,几年来,全*共为群众办理木材、果品检疫证件*万多份,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多万份,处理各类毁林案件**多起,结案**起。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同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使全*的林业资源得到了有效地保护,林业经营机制得到了良好运转。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林业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三个效益已开始显现,农民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农田有了绿色屏障,镇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景象。全*林地年木材采伐量可达**万立方米,年均增值**亿元,远远大于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通过植树造林不仅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改善了生产环境,近年来,我***风危害明显减轻,粮食单产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有了大幅度增加,夏粮、秋粮增产都在**公斤以上。林业生产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林业产业链进一步拉长,全***加工户由****年的**家增长到目前的近千家;*****公司、****公司引来了新的合作伙伴,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已形成具有比较特色的民营产业;****集团依托我*的林业优势新上的*吨**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好范文版权所有各位领导、同志们,尽管我*林业生产取得的一定的成绩,但与*委、*政府要求,与先进**相比,与建设小康**,实现生态立*的奋斗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决心在*委、*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及*、*对林业的指示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区的长处,立足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把全*林业生产水平提*到一个新的档次,为全面建设小康**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计划,到****年底,全*所有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所有村庄全部实现*标准绿化,林木覆盖率达到**%,****年达到并稳定在**%以上,超额完成*、*预定的任务目标。
县林业局深化改革工作汇报发言 县林业局工作总结篇四
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
业生产
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几年来,我林业生产在委、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及省委、委对林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林业生产做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依靠全民造林,深化改革活林,推广科技育林,严格执法管林的发
展路子,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护,重点实施了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城镇村庄绿化、河道绿化、速生丰产林和特色经济林建设六大工程。几年来,经过全万人民不懈的努力,全林业生产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史无前例,为新世纪建设绿色,实现生态立的宏伟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年全共完成各类植树株,相当于过去年的植树总和,有林地面积达亩,林木覆盖率达到,比年提了个百分点。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全民造林的浓厚氛围
强化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重要性的认识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提广大干部群众对林业生产的认识作为推动工作整体上水平的前提来抓。一是多种形式搞好
宣传。把每年的3月、10月定为集中宣传月,利用各种会议、广播电视、宣传车、条幅、标语等形式广造舆论,多次召开林业生产现场会,现身说法。年春,我们制作了《盛世兴林绿》电视专题片,在电视台连续播放个月,200年春,成功地举办了“绿色杯”林业知识大奖赛。通过以上宣传,使中央、省、关于大力发展林业生产的指示精神以及各项林业法律法规,达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在全社会形成了“植树如积德,管树如行善,爱树如敬神,毁树如杀人”的强大舆论氛围。二是专家讲座。先后30多次邀请省40多名林业专家与林业局业务骨干在全巡回讲座,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种植难题,大力宣传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通过算帐对比,扫除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认识上的误区。三是组织乡村干部走出去学习。近几年来,每年组织万多名群众到林业生产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通过宣传发动,干部群众的认识进一步提,植树的自觉性、责任感明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识到发展林业生产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需要,是推动全造纸、加工、类等产业升级和“大上工业、上大工业”的需要,是改善镇村生态环境、全建设小康的需要。普遍认为抓林业,就是抓经济;抓林业,就是抓农民增收;抓林业,就是抓小康建设,抓林业生产是造福人民、惠及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社会工程,从而在全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浓厚氛围。
科学规划,实施重点工程带动
几年来,我们按照、“十五”林业规划总体要求,规划实施了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城镇村庄绿化、河道绿化、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六大工程。绿色通道工程总里程公里,境内铁路、公路、国道、、三条道共条骨干道路,、等乡路两侧分别建成了不少于米宽的林带,公里的村村通油路两侧分别建成—米宽的林带,特别是速公路沿线的、两洼改貌和今春的常绿树栽植工作,我们狠抓加大投入、综合治理、科技治碱、新技术推广四项措施,财政投入专项资近千万元搞水利工程,修桥、打井、调土抬田、改良土壤,标准造林亩,植树万株,苗木全部为胸径cm以上的大苗,由春季造林改为秋冬造林,大大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栽植常绿树万株,昔日寸草不生的盐碱涝洼地,变成了今天郁郁葱葱的万片森林,林中有鸟,塘内有鱼,面貌焕然一新。农田林网工程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沟渠配套”的标准,新建林网万亩,完善林网万亩,形成千万条绿色屏障;城镇、村庄绿化工程按照“村在林中,人在绿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标准,全部进行绿化,村庄绿化和小康村创建进行有机结合,村庄的四旁空闲隙地、房前屋后、路旁坑沿进行了合理利用,目前全个村中已有村庄进行了标准绿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以上。
速生丰产林和特色经济林坚持树种交叉搭配、品种优良先进,以东西两条沙河为中心,建设成方连片的速丰林基地,完成造林面积亩。
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奖惩
几年来,我始终把林业生产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每年的春秋两季林业大会战期间,均成立由委书记挂帅的林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各农口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党委书记为乡镇第一责任人,乡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委、政府出台了林业建设方案及奖惩办法,并将林业生产列为考核乡镇工作的重点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年春天的公路改造和沿线改造两大重点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将指挥部建在了工地,工作人员吃住在工地,领导现场指挥、现场办公。在年全林业生产评比考核中,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乡镇分别奖励元、元和元。各乡镇也对本乡镇的林业大户、林业状元进行了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的植树状元同志被评为级劳模。
二、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林业生产的长效机制
完善和落实林业政策,是调动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的重要保证。我于年在全率先开展了林地、林木拍卖工作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几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按照宜卖则卖,宜租则租、宜包则包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了林业生产的长效机制,真正调动起了广大群众造林、管林、护林的积极性。
建立林地流转机制,促进健康发展
我们把速生丰产林、农林间作、经济林做为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来对待,根据群众意愿,按照“树随地走,谁造林谁所有”的原则,允许采取调换土地、自
由结合等形式,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并明确规定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保护了林业生产成果。
依法划定林地,公开公正拍卖
以全林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把绿色通道、村镇四旁、河道、荒碱地等宜林地依法划为永久性林地,全部实行公开拍卖。在林地拍卖工作中,我们坚持典型引路,因村而宜,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林地拍卖办法及林地拍卖资金管理办法》,完善了拍卖、公证程序,健全了监督机制,使这项工作在全个乡镇全面铺开,为林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拍卖过程中,一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民主的原则,保证所有购买者平等竞争;二是坚持“四宜四不宜”的标准:即坚持拍卖面积宜大不宜小,提倡大户承包,禁止平均到户;
拍卖年限宜长不宜短,一般不低于年;拍卖价格宜低不宜高;拍卖合同条款宜细不宜粗。拍卖前丈量土地,明确四至,由群众代表评出底价,并张榜公布,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逐户登记是否参与竞标,并签名盖章。竞标者先交足底价款和保险抵押金。竞标时,公证人员到场监督,竞标后,当场交足购买金,当场公证,当场签订拍卖合同。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群众吃上“定心丸”,种上“放心树”。对林地拍卖资金,我们按照级管帐、一级管钱的办法由统一管理,在预留出同等年限的农业税、水费等法定税收外,其余全部用于林业生产和公益事业。
通过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购买者真正拥有了林地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激活了投入机制,拓宽了投资渠道,变过
去由国家、集体投入为主,为群众个人投入为主,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解决了绿化资金不足的矛盾。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拓宽了集体和群众增收的渠道,使闲置多年的沟渠路边荒地变废为宝,不仅盘活了集体资产,而且增加了集体收入,林地拍卖为全的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林业生产的经营效益
我们发展林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得实惠,将林地建成老百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工作中,我们通过品种引进、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益,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高效化。
抓新品种引进,优化种植结构
抓好林业生产,良种先行是关键。
近年来,我先后引进了速生杨、和等优良品种个,经济林树种、杏等优良品种个,丰富了我的林果品种资源,优化了经济林种植结构,形成了有特色的观光经济林,且能较好地避免单一品种造成大面积病虫害发生。
抓造林新模式的探索,提林地经济效益
在“、”两洼荒碱地改貌工程中,我们本着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综合开发、一次成功的治理原则,采取了五统一的治理措施,一是统一规划。针对公路及多为盐碱涝洼地的实际,对涉及到的乡镇我们统一一个标准、一张图纸、一张造林设计说明书。二是统一工程治理。改造动用机械多台套,劳力人次,清挖沟渠条,扶路多公里,台面万多平方,平均抬高米,动用土方近万立方米,根据土壤和水质情况到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了化验,确立了增施土杂肥、磷肥、叠堰引蓄黄河水大水压碱等具体改良措施,保证了树木的成活率在以上。三是统一供应大规格苗木。新购苗木胸径均在厘米以上,根系发达,无病虫、机械损伤。四是统一挖坑、栽植、大水漫灌。五是统一检查验收。年春“、”两两侧各米范围内共完成造林多亩,植树株,两侧完成株,成活率在%以上,创造了植树的奇迹。在搞好植树的同时,我们探索了台田“上种下养”模式,利用形成的坑塘发展鱼虾喂养,充分发挥经济效益。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今日的“聚宝盆”。在速生丰产林种植结构中按照株行距设计,不影响间作作物丰产、丰收的原则,推出了“上林下粮、上林下菜、上林下药、上林下菌”等多种间作模式,林地效益大幅度提高,亩均增收几千元,有的高达近元。
抓种植技术培训,确保树木成活率
为开展好大规模的秋冬季植树活
动,确保树木成活率,每年的林业生产期间林业局多名业务人员组成多个技术指导小组,下乡入村指导群众种植。他们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群众植树,大大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几年来,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多次,发放科技明白纸万余份,受训群众达万人次。目前,全林果品种优良率达到%以上,新种植林木的全部为优良品种。
四、严格依法管林,确保全绿化成果的安全
几年来,1 2 下一页 尾页
县林业局深化改革工作汇报发言 县林业局工作总结篇五
林业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县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委发〔2014〕15号)和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县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意见〉重要部署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委办发〔2014〕37号)文件精神,县林业局高度重视深化改革工作,认真开展学习研究并积极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今年深化改革工作报告如下。
一、建立机构,明确责任
局成立了以局长蒲俊担任组长,副局长白洪、龙海洋、总工程师张强任副组长,办公室、监察室、林政资源股、产业股、造林股、森防站、绿委办、防火办负责人为成员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林政资源股主要负责抓好深化改革日常工作。并成立了由总工程师张强为组长,局其余五位高级工程师为成员的重大生态影响评价小组,负责协调配合环保局等相关部门执行重大生态影响评价。
二、高度重视,落实任务
局党组高度重视深化改革工作,将深化改革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安排,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对县委县府关于深化改革的新目标,新要求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并将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部署责任分工涉及林业部门的工作,逐个分解到相关科股室进行实施。要求按时完成县委改革领导小组和县委改革办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重在落实,并及时向县委改革办上报创新改革工作开展情况信息。
三、组织实施,创先争优
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部署责任分工,2014年度,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8年我县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已完成林农确权登记20余万户。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活动。一是组织乡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检查,对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错。全年为漏登的林农办理林权证1268起,为错登的林农纠错420起,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调解林权纠纷6起。今年5月,我局在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会议中被评为筹备、组织和服务先进单位,县目标办给予了0.5的年度目标考核加分。二是积极支持业主使用林权证抵押贷款2000余万元;三是在省林业厅印发新的《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于今年8月1号生效以后,我局及时向螺湖国际养老社区和龙凤峡侏罗纪地质公园通报了林权管理新政策,并引导他们率先在其开发建设区域,租赁林农公益林,在不改变林地用途、公益林性质、不违法国家林业政策法规的情况下,挖掘利用森林观赏效应,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既实现了自身发展目标,又加强了公益林管护,也增加了林农收入,有效地激发林农的造林护林积极性。形成多赢格局。
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严守森林资源利用保护红线。一是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限额指标。今年我县森林采伐限额指标共42047立方米,全县全年共采伐林木39200立方米,其中,公益林采伐1700立方米,商品林采伐37500立方米,未超过年采伐限额,确保了森林资源稳定增长。二是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偷拉盗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全年共办理各类林业违法案件34件,其中刑事案件2件,林业行政案件32件,共刑事拘留1人,起诉1人,网上追逃2人,收缴木材50余立方米,罚款10余万元,收缴作案工具40余件,取缔非法加工场地3处。三是严格林地征占用管理。今年我局分两次全面开展了违法占用林地的清理工作,加强了林地的监督管理。按照“提前介入,依法加快”的办法,对逾期不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者,发放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查处毁损林地行为。严格按照林地征占用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对接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和指导各业主依法征占用林地,严格林地勘验,并依法审核报批。今年,我县排查非法占用林地25宗,涉及面积9.6公顷,除移交森林公安立案查处5宗外,其他全部实施行政处罚和责令限期恢复还林,收缴罚款3万余元。督促市县重点工程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8宗,涉及面积255亩,收取植被恢复费151万元。通过依法审批,实现依法占用,为我县涉林工程依法启动建设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测报准确率达97.2%,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无公害防治率任务达100%。五是森林防火工作力度不断加强。按照《省森林防火条例》要求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做好重点林区、风景区森林防火工作,完善各种巡山护林制度,组建专业扑火队伍,并率先在金华山道观进行森林防火“六有”标准建设。全年全县未发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灾,将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了0.1‰以下。今年12月1日,我县的森林防火工作代表全市在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森林防火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通过上述工作,有效保证了我县的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严守了森林资源利用保护红线。
3.加强国土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开展生态破坏修复工程。一是抓好春季、秋季大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今年全县共营造林3万亩,植树200余万株,建设太湖湿地公园75.48万平方米。二是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等活动,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对城区内各节点、广场及道路绿地、行道树的绿化严抓细管,按要求对花、草、树木定期修枝整形、提干疏枝。对城区苗木进行了全面施肥两次,共计26万余平方,并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了城区苗木生长茂盛,绿地整齐美观。新建绿地82.5亩,补栽补植树木8.2万余株,草坪5000平方米。完成通道绿化补植32公里,完成江河补植9.5公里、塘库补植10余亩。近期,我局还将组织绿委成员单位在河东片区开展涪江生态修复工程冬季大造林。三是改变木质原料林建设方式。将过去的一家一户分散落实土地造林,改为统一落实土地,由木材经营加工业主集中造林,便于造林质量监督管理,统一落实人员管护,保证造林效果。全年将在青岗、曹碑集中投入30万元,成片营造木质原料林1000亩以上,可预期收益240万元。全年森林面积增加1.07万亩,森林蓄积增加1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1.51%。通过森林资源的不断增长,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净化污水、降低噪声、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促使人体健康等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4.加强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我县采取以林业项目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林基地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从而带动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一是《县核桃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了市林业局审批,实施单位太阳湖公司正积极开展项目实施工作,目前已完成“平灵一号”、“平灵二号”本土优质核桃品种的申报工作;二是以金皇乐爽鹿业有限公司为野生梅花鹿驯养繁殖基地,开发了青岗、大英两处养殖分厂。目前该公司获得国家林业局颁发的野生动物专用标识产品贴签正式启用,全省仅此一家。精制鹿血酒包装获得国家级设计优秀奖,圣鹿尚品鹿胎胶囊的研发也正式启动。三是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今年我局在开展全县林业专业合作社摸底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了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的方案编写的指导和项目实施的检查督促工作,积极为我县林业合作社发展做好分类指导,大力开展林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凤来镇居家沟村香玲核桃专业合作社获得省级财政专项资金50万元。瞿河乡牛心村鑫清泉核桃合作社被评为市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并获得省级财政专项资金50万元。
5.完善森林资源动态补偿机制。一是大力宣传林农参加森林保险,并积极配合协调保险部门做好森林保险工作。2014年,全县20余万林农全部参加了森林保险,参保面积达52.8万亩,保险公司提前支付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十万元用于生物防治,尽可能减少林农因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严格贯彻国家惠民政策,将森林管护资金以一折(卡)通形式补助给林农,2014年,我县实施天保管护面积为33.58万亩,兑现林农生态效益补偿资金495.305万元。
6.积极利用林业项目进园区,促进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一是利用新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全县共发展青花椒面积8400亩、补助资金为300万元,规划用于种植210万元,基础设施补助90万元。规划机耕道建设11.25公里,标准为8万元每公里。其中威迈农业有限公司在万林乡发展青花椒3400亩,生产便道4.5公里;丁乙公司在沱牌证、万林乡发展青花椒5000亩,生产便道6.75公里,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补植补造。二是在瞿河高家沟村实施育林基金城乡绿化项目,省级投资100万元,通过公开招标,招标资金59.52534万元,分别在瞿河乡高家沟村、老城村、牛心村实施。该项目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三是在广兴塔子山到双溪建成良种核桃示范基地2000亩。四是在沱牌镇开展森林抚育1000亩,金鹤乡开展森林抚育1000亩,荒山造林620亩。
7.实现林业废弃物转化成可利用资源。引导新尺度木业有限责任公司秉承“节能、环保、生态、绿色”理念,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政策,利用生产加工过程产生的林业“三剩物”即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和周边丰富的秸秆原料资源,投资5138万元,在金华镇实施“年产10万吨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加工项目”,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今年十月已经正式投产,推动了我县森林资源综合利用迈上一个新台阶。
8.推进新的化工原料林品种发展,打造新的林产品,促进林企合作共嬴。引进省恒美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我县青岗镇车家沟村流转土地打造皂角树、菩提树(学名无患子)种植示范基地,建成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以提取皂角树、菩提树的果实富含的药用、保健、油脂等成分,开发高价值的洗洁、皮肤保健、美容、生物质油料产品,预计生产规模达到10万吨,实现税利3000万元。既推进了我县闲置土地的利用,又提高了植被覆盖,改善了生态,美化了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地方绿化投入减少,致使一些乡镇对造林绿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抓的力度不大,造林效果不理想。
2.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日趋隐蔽,打击难度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保护任务艰巨,森林资源稳步增长难度大。
3.我县林业产业规模普遍较小,品牌特色基地少,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生产装备、工艺落后,林业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脚步缓慢。
4.投入不足。国家对林业投入政策缺乏持续性和可操作性,项目投资少,特别是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几乎没有项目扶持。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明年,我局将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发展。
1.全面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林业产业化经营和林业产权经营试点示范,进一步巩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规范组建林业合作社,有序流转林地,规模经营森林资源,提高林业效益。
2.积极搭建林业产权交易平台,为林业产权交易创造条件,加速森林资源向效益的转化。
3.积极推进林业产权融资,促进森林资源向资本转化,增加林业再投资能力。
4.大力扶持龙头业主兴建林业特色种、养基地,兴办林产品开发企业,做长产业链,提高林业收益。
5.全面推行木材经营加工者投资森林管护和原料林基地建设,将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者转化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者,以短养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县林业局深化改革工作汇报发言 县林业局工作总结篇六
深化教学改革工作汇报
第五小学
近年来我校面对兄弟学校的强势发展,发奋图强,不甘示弱,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开展“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工作,几年来我校在学习外地教学经验后,立足校情、师情、生情,本着“变中求动”的原则,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坚定不移地搞课改。自启动新课程以来,我校遵循《课程标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教育局《语文定向教学》和《六步实效教学流程》为准则,建立新的四课型,构建新的课堂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切实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经过不懈地努力,我校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全教会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员令,吹响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军号,描绘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蓝图,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可以说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任务。
(一)提高认识,形成学习宣传热潮。
在全教会刚刚结束,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工作部署,在7月24日上午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大家共同学习了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接着下午就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学习落实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动员大会。会上专职副书记李雪秋同志作了专题讲座,同时领导班子成员率先作学习体会中心发言,并结合分管工作,贯彻落
实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全面了解,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意义,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突出学习重点,确保学习时效。
我校要求全体教职工在全面通读《纲要》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序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义务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七个部分内容。在学习活动中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与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际相结合,进一步研究“理科六步实效教学流程”和“语文定向教学系统”,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信念、价值观,满腔热忱地关爱每一名学生成长。
(三)认真组织参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1.开展撰写学习《教育规划纲要》
心得体会
。各级部组织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写好后上传到县教育论坛。2.建立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网上专贴。全体教师可以交流学习信息,为教师全面深入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提供网上平台,及时反映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活动情况。
3.开展《教育规划纲要》知识竞赛活动。为检验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实际效果,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联合举行的知识竞赛活动。竞赛试题刊登在中国教育报2010年9
月29日第二版,中国教师报、教育部门户网站和腾讯网上。参赛者可选择报纸答题或网络答题任一种方式参与竞赛。答卷提交阶段为9月28日至10月25日,竞赛结果将于10月底揭晓,届时市教育局将对获奖个人和优秀组织单位予以表彰。
4.开展“教育改革发展之我见”活动。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员工为本地本校的发展献计献策,集思广益,集中民智,以更新的思路、更好的措施,破解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我校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符合《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把此次纳入教师考核之中,对提供的建议学校采纳的给与适当的加分。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创新管理机制,实施双线策略。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改革的持续开展,必须有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为了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我校在教学管理体制上做了大胆的改革。以提高学校教学管理为重点,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机制,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强化环节检查与过程管理,尝试双线管理策略。
1.明线管理。
我校改革创新,实施了“级部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每个管理者的能动作用,让每个基层管理者都有自己的管理任务,他们可以自行决策,自定目标,灵动地解决复杂的具体问题。学校设定用于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考核奖金,对“级部”的教职工按《级部考核操作办法》进行整体考核。级部管理将学年管理、学科管理和学段管理融为一体,实行“板块式管理”方式,走学科实体化之路。实施后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学校管理工作民主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和谐、内涵的发展。
2.暗线管理。
实施民主管理,追求教育无痕。尝试把学生由纯粹的“监管对象”变成管理者,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主人。我们把班级管理权下放给学生,利用班级自制管理,实施班长轮换制,值周生轮换制,通过校园广播和“48个生活细节”的渗透教育等逐步达到校园“六有六无”,即待人有礼貌,出入有秩序,上操有激情,路队有规矩,卫生有档次,学习有收获,校园无吵闹,考试无作弊,集会无喧哗,人人无违纪,公物无损坏,校园无浪费。几年来学生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和素质等逐渐形成,这些都是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悄然养成的。
(二)打造教师团队,提升高效教学整体实力。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学校向前发展和创新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我校现有教师55人,其中30岁以内有2人,31—40岁27人,41—50岁21人,50岁以上5人。平均年龄在42岁以上,面对这样一群年龄偏大的教师队伍,教学整体实力不强,阻碍了高效教学的推进。为此在业务上,要求教师“以德正其身,以才称其职,以言明理,以学促其变,以研导其思,以笔成其文。“大力推进”优质、高效、减负、强能的教科研工程。使教师尽快由经验型向教研型,科研型教师转变,由胜任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实施梯队培养,促进专业发展。
新课程需要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需要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我校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政策,建立学校的名师教师队伍,形成“名师效应”,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素质。我校在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派出多人次到外学习,尽量让教师多渠道汲取营养,提高水平,并要求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回家后及时将新精神新理念传达给其他教师,这样扩大了培训面,努力使每个
教师都有收获。此外,我们也号召老师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研修,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加强梯队建设,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开展 “师徒结对”活动,通过这种“导师制”,由骨干教师对新教师从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帮助指导,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采用新教师的“公开课”“优质课”、年轻教师的“随堂课”、老教师的“经典课”,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每种课型都在教研组内进行详细的评课议课,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几年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每位教师的理论水平都有所提高,能将吸收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培新帮带”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
2.实施分层培训,促进整体提高。
根据教师驾驭课改的能力及课改运行情况,对课改意识强,但摸不着门路的教师侧重“实战式”培训,我们通过同课异构、经典课例等引领这部分教师走进课改;骨干教师则发挥其典型引路的作用,让他们一边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一边尝试、一边总结、一边完善,不断的总结、积累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为课改相对滞后的教师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帮助其克服课改的为难情绪,积极参与课改。通过分层次培训和跟踪指导,由点及面,整体推进课堂效率。
3.丰富教研活动,促进专项成长。
根据我校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教师的发展需要,我们采用课改论坛、教师沙龙、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校本教研形式,营造教师研修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开展了“营造民主氛围,构建生态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践新课程说、讲、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过关课验收课活动,以及教学设计大赛,开设校园公共课堂,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改革的进程,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类比赛,如:基
本功方面的钢笔字、粉笔字、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说讲评以及各种形式的赛课活动等等,以教科研活动带动教师主动研究教学。骨干教师通过上教学观摩课,推动全校教师投身到新课改活动中来,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五项全能”竞赛活动,把他们推出去参加县、市、省级的学科竞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他们更好更快的成长;组织开展教学后记交流、个案交流、课例反思等为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促进了学科间的相互借鉴与学习。我们还积极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育局、进修校组织的教学开放月和资源库的建设活动等等,活动中我们就当前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交流互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的专项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三)改变常规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我们依据《课程标准》,构建了新的教学体系,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舞台。
1.改变备课方式,彰显集体智慧。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个人备课形式为集体备课方式,通过群策群力来促进教师间教学方法的交流。实现了教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备课制度,形成操作规范。集体备课主要遵循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提升生命质量。因此教师无论是个人出备,集体研备,还是最后的实备(结合本班实际),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教学和方法。
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校内教学水平不均的问题。同时为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立足课堂,深化教学改革。
结合我县“语文定向”和“六步实效”,我校把语文数学学科分为下面四
种课型,既:语文的字词课、语言课、思维课、作文专项课。数学的学案导学课以、常态课、合作考试课及定向反思课。通过教师研讨交流制定出各课型的操作建议,这样对于刚步入课改的教师有章可循。
课堂上我校突出以“学生发展”的理念,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做到学好教材,超越教材。
字词课由课内学习引申到课外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会认、会写、会讲会用的目标。语言课教师借助文本首先训练学生的流畅性,通过多种形式读文,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语感,让语言流畅性达到最高的境界——读出味道来。不同体裁读出不同的味道。除此之外通过有效的载体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逻辑能力等等。思维课借助课内外文章或绘本读物、生活场景、自然现象等等作为思维课的载体,实现培养思维的目标,而且思维必须借助阅读、写作、绘画等等多种手段来达成的,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课分为常规作文和专项作文。我校结合校情在3-5年开设了作文专项训练课。我们通过学案的形式,让枯燥的训练变成活泼有趣的训练,其中包括:审题、拟题、构思、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等一系列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能立足课堂,超越课堂,从量的角度拓展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内容,从质的角度去提升识字、阅读、写作的品味。就这样实现了“掌握字词、锤炼语言、培养思维、学会写作”的教学总体目标。
学案导学课,真正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向,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空;合作考试课是研究性学习与考试的有机整合,是在学生经过一个知识学习周期之后,运用因学设考、开卷考试、合作答题和小组竞标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度学习,浓度消化,灵活运用,是确保学习实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关注了教
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关注了学生“学会”向学生“会学”的转变,关注了学生“自主”学习向学生“合作”学习的转变,关注知识积累向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的转变,关注了常态考试向消化性考试转变,关注教师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定向反思课是以学生反思为主体,通过学生对疑难问题、原理方法、思维方式的反思,使师生都能掌握知识、获得方法,拓展思维,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反思向思维领域反思的转变,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积极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科学对接。
几年下来效果显著。我校学生在全国万校作文大赛中多人获奖,同时多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奖。学生的作品先后在提前读写报上发表,在我县小作家杯作文竞赛获奖名单中屡屡见到我校学生的名字。在市、县演讲比赛中我校张文玥、田文文郝欣欣同学中获得金奖。并一举蝉联了县演讲比赛前三名的好成绩。今年在经典诗文大赛中我校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阅读大赛、写字比赛中都能看到我校的骄子„„
(四)走班制教学,另辟教学蹊径
随着我县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社会对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现有的小学班级授课制与教学形式已渐渐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分层走班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校近几年来开始在高年级试行。分层走班制就是按不同学科,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各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分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而传统的行政班保持不变。走班,在每个学期期中和期末给学生两次调整层次的机会。几年来,我们在四五年级的分层教学实验中,我们感到分层教学对学生来说,增强了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按自己的水平选班,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减轻了思想压力,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和平衡心态,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感受。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体会到了学习成功后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对教师来说,这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扩大了师生学习的机会,教师也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使原本固定班级授课制形式下难以发挥的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现状有所改观。也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做到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充分实施,它解决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走班分层教学的实施,还为学困生转化,搭建了较好的平台,解决了学困生转化难的问题。
(五)研发校本教材,辅助教学
为了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还配合编写了校本教材。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研究学习,确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激发儿童探索兴趣,不断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在学习中学会沟通与分享、合作与竞争,使师生在课程开发中共同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我们立足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努力做到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
我们把四五年级的部分识字任务,按照年级分别编排到了一---三的各学段,研究编写了《语文增识、增写字》校本教材,此教材的研发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了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我们选取了一些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儿童喜闻乐见的、富有童趣的短文并附以课后习题,编写成了校本教材《阅读之窗》,并把它纳入课堂教学中,此教材的实施,加强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我校结合科研课题《扩展教材,增加训练点的研究》,编写了《作文天地》,以扩大学生写作的训练点,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我们编写了《铅笔字楷书练习册》,前边有楷书基础训练和各种笔画指导,后有各种字型的分类范写练习。
学校在教学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开了心理健康课、硬笔书法课、软笔书法课和太极课等等学科,使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心情下愉悦地学习,同时通过书法课来提升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升孩子书写的能力。
(六)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1.成立红领巾艺术团,创特色学校,走特色之路,育特长之人。 特色,是立校之本。多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广播操比赛”“踢毽子比赛”“太极比赛”等等,在全校掀起了人人健身,锻炼身体的热潮;同时通过红领巾艺术团的成立,加大了孩子们特长的培养。我校有:舞蹈团、钢琴团、竹笛团、合唱团等十几个艺术特长团。特长团为孩子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去年的绥棱之夏------广场文艺演出中,我校中学的演出专场,受到了社会各届的好评。
2.打造书香校园,创良好的学习氛围。
书香校园”的口号一提出,我校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坚持每天利用早晨开展经典诵读,利用午间进行自由阅读,利用阅读指导课进行读书指导。每学期都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并踏实开展读书活动,逐步做到了在读书的时间、内容、制度、阵地、活动五个方面的“五个保证”。鼓励学生在家读书,保证每天读书三十分钟以上;分年级提出诵读的重点,语文教师每学期都为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保证了读书的内容;学校橱窗定期展出了学生读书征文和心得体会,班级黑板报开辟了读书园地,让学生自编“读书手抄报”等等,使学生读书展示和交流活动有了有效阵地的保证。同时学校明确提出了“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书成为精神的伴侣,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必须”的响亮口号。在此基础上,我校开展了各种“演讲比赛”“写字比赛”“古诗文背诵”“读书汇报课”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们在一次次的阅读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受到精神的洗礼和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另外,我们还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读书的益处,鼓励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读书,努力实现“亲子共读 ”。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开设课前三分钟,形成特色课堂教学。
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语文课背古典诗文或演讲,数学进行口算训练,一二年级的英语课前进行听说单词训练,三至五年级进行单词听说读写训练。学而时习,通过这样的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无论在古诗词或演讲方面还是英语积累方面,都有深厚的积累,在口算和估算能力方面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孩子们综合素养的一次拉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来,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校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各种竞赛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校选手每一次都是脱颖而出,显示出了我们的能力与水平。虽然我们来自西部,但是我们并不示弱,我们依然有能力和大校强校一争天下。由于工作突出我校盛群、李宏霞、王丹丹、尹宏林等十几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县级教学能手,教研能手等,盛群和李宏霞两位老师被聘为市县级兼职教研员。王淑英、常虹、丁峥嵘等十几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有十几名教师分别被评为省、市、县级优秀教师。先后涌现出省级骨干教师三名,市级骨干教师五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八名。多名教师的教学设计被评为市级优质课。还有多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
课程改革让我们一同走过了迷茫与困惑,饱尝了探索的艰辛,也体味到了收获的喜悦,它带给我们许多思考与感悟。新课程实施所带来的新变化让我校的师生有了种全新的体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敏
锐、更智慧的视角,审视今天和未来,分析成功与失败,在总结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让我们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载着执着的信念,满怀激情地继续走在课改之路上,只要我们脚步是坚实的,步履是稳健的,教学改革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