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放映员养老补助(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民公社放映员养老补助篇一
安徽省农村老放映员身份 工龄认定工作政策问答
1.农村老放映员如何申请?
农村老放映员应携带身份证及复印件、户口本及复印件、近期二寸正面免冠照片(用于申请表)和能证明本人任农村老放映员身份和工龄的原始材料交乡镇〈街道〉认定工作小组办公室,前往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认定工作小组办公室填写申请表、承诺书。
2.个人申报时间截止后,再有人申报是否受理? 如确有特殊情况又能提供有效证据的,应予以受理。
3.哪些物证可以作为认定原农村老放映员身份和工龄的依据?
农村老放映员个人提供的并经乡镇(街道)认定工作小组核实能证明其农村老放映员人员身份和工龄的有效原始材料,如电影放映人员证、电影放映技术资格证、电影放映单位登记证中的一证,或当年被乡镇(公社)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选用的有关文件。
4.农村老放映员提交的原始证明材料如何处理? 农村老放映员提交的原始证明材料应入档留存。对不能入档
11.证词、调查笔录有更改现象,是否可以认定?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更改,个别地方如确需更改的,应由当事人、调查人在更改处签字或按手印确认。
12.农村老放映员亲属或不知情者出具的证明是否有效? 无效。
13.老放映员因某种原因户籍迁移到外省的是否享受工龄补助?
根据《实施方案》规定,农村老放映员必须是安徽省户籍的才可享受。如户籍迁入省已出台政策解决农村老放映员问题,我省县级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提供相应认定证明材料。
14.原在外省工作后因某种原因户籍迁移到我省的是否享受我省政策?
如符合《实施方案》规定条件的,可以享受。由原工作省份县级广电部门提供符合我省县级认定机构规定的认定材料,交户籍所在地县级认定机构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核报批。
15.省内农村老放映员户籍地与原工作地不一致的,认定由谁进行?
农村老放映员向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认定机构申请;农村老放映员户籍所在地县级认定机构应将乡镇(街道)认定机构上报的申请资料转交原工作所在地县级认定机构,原工作所在地乡镇(街道)认定机构接到县级认定机构转来的申请资料按程序进行初审核实,并上报县级认定机构审核,审核后,再将审核的21.由当时工作单位指派进修、培训的人员工龄如何确定? 农村老放映员被指派进修、培训的人员,回来后又继续工作的应计算为工龄。
22.农村老放映员离岗后,已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是否能享受工龄补助? 可以享受。并且工龄补助将通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系统进行代发。
23.农村老放映员离岗后,已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否享受这一政策?
不享受。
24.已超过60周岁人员是否补发超龄部分的补助? 不再补发,一律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25.部队服兵役或在当地进行不是农村电影放映的其他工作,是否可计算为工龄?
不算放映工龄
26.符合条件的人员要同时认定吗? 《方案》规定:“原则上各地要一次性完成所有符合条件人员的身份和工龄认定工作”,各地对申报和受理工作要一次性布臵与安排,认定工作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达到60周岁的人员进行认定,第二阶段对未达60周岁的人员进行认定。如因故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申报的,认定后又找到新的证据的,可以进行再次认定和补发工龄补助。
人民公社放映员养老补助篇二
呐喊
人民公社放映员
八〇前出生的广大农村牧区干部党员群众都不会忘记,上世纪人民公社电影队是活跃在农村牧区最基层的一支宣传党的政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与农牧民走得最近的文化宣传队伍,放映员也是乡镇党政领导在党政中心工作中的得力助手,人称政府“八大员”之一,我们为了完成科技宣传和电影放映任务,常年跋山涉水、披星戴月、饱经风、雨、露、霜、雪、严寒和酷暑,日吃千家饭,夜睡百家床,白天用自制“红布展”、幻灯片等形式宣传科学种田、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科普知识,晚上放映电影到深夜甚至一夜走两三个放映点连续放映到天亮,一年完成放映任务400—500多场。放映员们还充分利用看电影时群众高度集中的机会在放映前宣传政府当前中心工作的任务,配合当地村干部利用放映前时间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配合党政中心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年的电影队具备诸多职能,除了完成放映任务和宣传科普任务外,放映员与其他公社干部一样参加征收农牧业税,收三提五统,计划生育,大会战等党政中心工作,是政府“八大员”的主力军。有很多电影队或放映员多次荣获政府、宣传部、文化局甚至国家部委等部门的表奖,部分放映员荣获国家“十佳放映员”称号,有的放映员是从学校选拔的优秀教师,而如今他的处境与教师相比乃天壤之别。放映员的工龄大都在33--16年不等。1987年国家曾发文(广发干字【1987】111号)要求政府解决农村放映员的编制待遇问题,我们欣喜的填表上报等待佳音,哪知泥牛入海,一去没有音信,大家有一个信念:相信党不会忘记我们,默默地干吧,直到新世纪来临,我们仍然是“临时工”!有谁见过30多年的“临时工”,就算是临时工也应该依据劳动法得到相应的待遇,可我们却一无所有!(此处添加劳动法相关内容)
如今,我们大部分都已年过五旬,半生的放映生涯让我们丧失更多的生活技能,更因长年饱经风霜雨露而留下一付风湿多病的肢体,没有任何待遇,没有任何保障,甚至部分放映员都没有分到责任田和草牧场,老无所养,病无所医,被社会彻底遗弃。我们曾辗转几次找政府、文化、广电部门,也试图通过信访渠道向政府诉求待遇,得到的都是拒绝,甚至连我们与政府的三十几年的劳务关系都无情的被否定,无奈仰头问青天:我们这三十多年给谁干了?
我们坚信,当今文明国度,和谐发展社会,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府、法治社会,人民不会漠视我们的境遇,我们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更何况我们没有更多的奢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电影放映员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是放映员,另一方面是政治宣传员。对于他们来说,不自觉的意识形态的灌输与自觉的对新政权的热爱水乳交融,对新政权的朴素的政治认同与飞扬的与民同乐的激情难分彼此,因而,两种角色并无冲突。所以对于新中国新政权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他们是新政权建立伊始国家对农民塑造和规训的重要人力资源,他们使新政权的形象得到一次次完美展现并获得广泛认同。也正是因为有了农村电影放映员,农村的夜晚不再静谧,「新生」的农民开始拥有了夜晚的「愉悦」。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辛劳,新政权的意志得以快速传达到偏远的农村,为实现国家对农村社会的重构、整合作好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六七十年代放映员在岗时,放映员的报酬很低。83年实行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责任制后,大部分放映员没有分到土地草场,且农村电影事业日见萧条,放映员报酬更是微乎其微。那时,放映员在老百姓眼里是国家干部,土地草场不发包给他们;而在政府眼里放映员是农民,就不应该享受干部待遇。这样放映员就成为上无工资待遇,下无土地草场的弱势群体。直至1997年农村牧区第二轮土地草场承包责任制的分配承包后,大多数放映员才得到土地草牧场,但仍然有部分地区放映员没有。在农村牧区,放了半辈子电影的放映员,因长年来风里来雨里去露天作业,导致关节炎、风湿病者居多,且年迈多病,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赤峰松山区的一位放映员是当年公社党委从当地学校把他抽调到电影队做了放映员,苦熬半辈子后沦为无业无土地的农民,看着当年的同伴们拿着转正教师工资过着优越的生活,对比自己的处境怅然懊悔,几度忧郁最终选择自尽离开人世。像这样的悲惨事例何止他一个。赤峰巴林右旗宝日乌苏放映员齐福,60年代参加工作的放映员坚持工作到2002年,30多年的放映生涯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不言而喻,老来温饱无着落,更不要说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多年来奔走诉求政府希望解决待遇问题,得到的回答是:你的身份是农民,是临时工,国家没有相关政策解决你问题。我们认为 :当今文明国度,和谐发展社会论出身给劳动者定性来确立他们的社会地位,这实在有悖于和谐,这是一种歧视性定论!微薄报酬坚持工作30多年居然还是个“临时工”,有谁见过30年的临时工!国家没有相关政策,我们才会诉求政府出台政策解决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正是政府的为政之道吗!
倘在动荡年代国家困难时期,我们再困难也固然不会向政府提任何要求。如今改革开放经济空前繁荣年代,党的好政策给社会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大蛋糕”不正是用来解决民生问题吗?分一杯羹给我们吧——被历史遗忘的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员。
原人民公社农村电影队放映员的待遇问题
应得到妥善解决
旗政府领导:你们好!
我们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人民公社(原苏木乡镇)电影队放映员。我们代表全旗40多名老放映员向政府诉求解决关于人民公社(原苏木乡镇)电影放映员的失业 离退休待遇及养老保险的问题,希望领导予以重视。
一.诉求申请解决上述问题的依据:
1.人民公社农村电影队的组织形式及性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镇(苏木)电影放映队是由旗县文化局电影主管部门协同公社党委根据国务院国发【1975】12号《关于认真做好农村电影队发展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省 地 县相继转发这一文件后组建起来的,在业务上接受县(市)电影公司的领导和管理。任务是普及电影放映,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组织上由公社党委直接领导,是一个乡镇级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国家统计局、国家人事部、国家劳动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编制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国统字(1990)第304号文件关于在劳动计划和统计中划分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规定中也把县级以下的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
2.人民公社电影队放映员为党在农村工作的贡献。
80前出生的广大农村牧区干部党员群众都不会忘记,上世纪人民公社电影队是活跃在农村牧区最基层的一支宣传党的政策活跃文化生活与农牧民走得最近的文化宣传队伍,放映员也是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在党政中心工作的得力助手,人称政府“八大员”之一,他们为了完成科技宣传和电影放映任务,常年跋山涉水、披星戴月、饱经风、雨、露、霜、雪、严寒和酷暑,日吃千家饭,夜睡百家床,白天以自制“红布展”,幻灯片等形式宣传科学种田,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科普知识,晚上放映电影到深夜甚至一夜走两三个放映点连续放映到天亮。放映员们还充分利用看电影时群众高度集中的机会在放映前宣传政府当前中心工作的任务,配合当地村干部利用放映前时间召开群众大会,有力的宣传党了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配合党政中心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年的电影队具备诸多职能,除了完成放映任务和宣传科普任务外,放映员与其他公社干部一样参加征收农牧业税,收三提五统,计划生育,大会战等党政中心工作,是政府“八大员”的主力军。放映员的工龄大都在33--16年不等,为党在农村牧区的电影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直至毕生精力。
3.原电影队放映员的工资报酬由公社(乡镇)政府财政统一管理,在生产队里没有工分,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后部分放映员没有分到责任田和草牧场。后来的工资标准由乡镇政府,旗文化局于一九九一年联合制定审批了《适当解决机关 事业单位临时工工资审批表》(该审批表影印件附后),工资表中明确了基础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地区工资补贴,洗理补贴,保留附加工资五项放映员工资报酬标准,并明示此工资标准从1992年1月1日起执行。“工资审批表”中明确地填写着放映员的姓名,年龄,参加工作时间,任职部门,职务,并由乡镇政府,旗文化局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4.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两款法规明确了放映员与苏木(乡镇)政府之间这一事实劳务关系的属性,因此,解决老放映员待遇问题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5.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8】影字876号《关于妥善解决农村电影放映员待遇的函》精神的要求,解决原人民公社(苏木乡镇)农村电影放映员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原人民公社电影队放映员的现状
1.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电影市场萧条,农村电影队默默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放映员们大多年过五旬甚至年近古稀,二三十年的放映生涯让他们丧失更多的生活技能,更因长年饱经风霜雨露而留下一付风湿多病的肢体,没有生活来源,生活无保障,生老病死无依托,生活在社会最苦层。
我们代表原人民公社(苏木乡镇)电影放映员向政府提出如下要求:
1.切实深入调查,肯定原人民公社(苏木乡镇)电影放映员为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所作出的贡献与公正的社会地位。
2.确认原人民公社(苏木乡镇)电影放映员与苏木乡镇政府之间的事实劳务关系,并责成职能部门调查统计填报原苏木乡镇放映员的名单及详细工龄等情况。
3.要求政府按放映员工龄长短依法一次性支付放映员工龄补贴失业救助补贴;同时给予原人民公社(苏木乡镇)农村电影放映员解决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待遇。
特此诉求
赤峰市翁牛特旗
原人民公社电影队全体放映员
代表签字:
二零零九年三月十日
人民公社放映员养老补助篇三
优秀放映员事迹材料
提起数字电影放映员郑x的名字,注泔镇的广大电影观众无人不知,无人不夸!他坚持四年用一片忠诚的心和工作热情、为农民放好每一场数字电影。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感动了每一位观众,成为群众心目中的优秀放映员!
电影放映工作是他钟爱一生的命根子。郑x,男,1960年生,中共党员.他1980年在解放军某部服役时,曾经在部队两用人才培训班里就报名参加了电影放映技术的系统学习,还先后参加了兰州军区和甘肃武警总队的电影放映技术专业培训,后被分配到部队电影放映队工作6年,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放映员,技术能手,受到过团队的表彰奖励。从部队复退后,他一直渴望能有一台自己的放映机为农民服务,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党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政策给他带来了机遇,他以优良的成绩,良好的个人素质形象和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事业的热爱于96年被x县数字电影服务站应聘上岗。
技术过硬是他做好数字电影放映的生命。技术上精准,才能为农民服好务.数字电影这一新生事物对这位老胶片电影放映员来说几乎使他变为“盲人”.从把设备拉回家起,他就一头扎进了书堆里,一个又一个技术难点被他攻克了。在他眼里不光是要做一名合格的电影放映员,还要为数字电影的发展改进做贡献.他随身携带的工作笔记记满了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制造厂家的联系电话以及指导意见.正是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才保证了四年来所放映的796场公益和收费场次电影无一差错出现.爱护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为党和政府赐于服务农民群众的造福设备,严格按照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操作保养规程办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检查设备的技术状态是否良好,做到了勤检查、早发现、小维护、大保养,在历次机器年检中机器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可运行状态,他的设备成为全站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维护保养的样板设备,有效的保证了放映任务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受到了院线公司领导在年终总结会上的表扬赞誉。
热情为农民服务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他即是放映员,又是宣传员.什么是数字电影?党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政策是什么?放映的电影农民看懂了没有?他每场电影放映都要提前3小时到场.他架好设备后就开始了观影调查,向群众解说当场映出影片的时代背景,故事梗概和有什么现实教育意义.他还经常和村干部交谈,了解村情民意,以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并结合影片故事编写成小故事,快板书等,为群众现身说法,与群众友情互动.大伙说:老郑把数字电影映活了!为了让群众对放映时间,地点,内容早知道,他自费800余元钱在各村建起了,<<数字电影放映公示栏>>,提前一个月就进行了当月放映内容的公示.他还两次应邀走进陕西农村广播直播间,为全省的听众朋友介绍了数字电影,热情回答了听众的有关提问.《xx日报》,xx电视台也先后播发了他热心为群众放映的情况
服从站上管理做名副其实的形象最佳放映员。屈家村两位老汉看完首场数字电影激动的说:“胡主席派人给咱放电影来了!”,“温总理给咱农民送来的数字电影就是好!”.他听了身有感触.深知自己的责任不光是放几场电影那么简单,自己就是党的这一民心工程的形象代言人.他严于律己,爱护设备,遵守放映程序纪律,做到了公益场次,授权广告不漏映,收费场次如实上报站上.放映中,音响配带齐全,银幕上架不胡拉乱挂,拒绝未授权音像与放映之外.他把服务站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装订成册随机携带,他积极听从站上放映计划调配,在完成自己的放映任务的同时,多次义务配合服务站进行县城广场公益电影和影院收费电影的放映,积极参与服务站订购影片内容调查和放映工作简讯的采写,为宣传数字电影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把党和政府送给农民的电影圆满送给了农民。四年来,他坚持按放映计划进村放映,遇雨必补,因事必加,没有那下一场电影。他坚持不随意改变放映计划,因事电话通知村干部不使观众失望。放映后,他坚持观众签字确认,村长检查盖章,拒绝弄虚作假,到去年底他圆满完成电影放映796场,场场群众满意。
热情为农民服务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片喝彩。他热爱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体现在了他的每一场放映工作之中。他和广大观众成了最亲密的朋友,观众的观影需求就是他的放映追求。他随身携带的放映笔记,记录了观众最需要观看的电影名称,写满了观众对数字电影放映工作的意见建议。他印制了自己的数字电影放映联系卡几乎观众人人一卡,“看电影,找老郑”成了当地大人小孩的口头禅。他为人随和,热爱放映工作、热情为农民放好每一场电影的精神,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同。
人民公社放映员养老补助篇四
《光影的播客》
----乡村放映员的故事
级编导一班
101203130
王晓春
目 录
中文摘要··················································3 英文摘要··················································3 正文主体··················································3
一、前期策划··············································3 a)选题意义··········································3 b)选题价值··········································4 c)主题确立··········································4 d)文案写作··········································4
二、中期拍摄··············································4 a)拍摄前协调········································4 b)现场拍摄··········································4 c)现场采访··········································4 d)突发状况处理······································4
三、后期剪辑··············································4 a)镜头组接··········································4 b)背景音乐··········································4 c)解说词············································4 总结······················································4 致谢······················································5
纪录片《光影的播客》作品阐述
中文摘要:
电影自1895年诞生以来就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方式。2006年初,广电总局农村电影2131工程明确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纳入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项目。
截止到2011年9月,全国成立了232条电影数字院线,拥有数字放映设备,全国有4.4万个乡镇,基本上平均每个乡镇都拥有一套设备。4万多套数字放映设备基本覆盖了全国64万个行政村,行政村电影放映覆盖率达100%。
安丘全市1321自然村,共有35套数字放映机长年放映到自然村,全年放映任务是14772场次。本片的拍摄切入点就立足于农村电影放映员们。运用跟拍的形式关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运用朴实的镜头语言和叙述镜头和写实主义的手法记录他们的生活,描绘文化传播者的质朴形象。
英文摘要:
the film since its inception in 1895 has been the people love to see and hear the cultural the beginning of 2006, the sarft rural film project 2131 clear for film projects in rural areas, into a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the as national key projects of public culture of 2011 september, the country to set up a 232 movie digital cinema, with digital projection equipment, the country has 44000 villages and towns, basically the average each town has a set of than 4 sets of digital projection equipment basic coverage of the country 640000 administrative village, village administration movie coverage up to 100% anqiu city's 1321 villages, a total of 35 sets of digital projector for projection to natural village, annual screening task is movie is based on the starting point of rural projectionist with the film form on their work and the simple lens language and narrative footage and realistic style to record their life, depicting the disseminator of culture and image.正文主体:
一、前期策划: a.选题意义
因为本身是编导专业,所以在选择题材的时候比较注意跟电影有关的行业和题材。这次的选题时纪录片而且老师也说因为国家政策,最近乡村和民俗的题材很热门,所以决定拍乡村电影放映员的故事。大家对于《天堂电影院》这部电影可能比较熟悉,里面的放映室也让大家了解了一点关于放映的情景。可是乡村电影放映是不是跟电影院的放映一样呢?现在的放映条件和设备是不是与那个时候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呢?我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让大家对这个行业多一些了解。b.选题价值
作为一部纪录片,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记录和真实。通过记录乡村电影放映员的真实工作和生活,让人们更大程度的认识和了解这个行业,了解这个行业的从业者。
c.主题确立
其实在大二下学期就开始考虑要拍一部什么样的毕业作品,后来因为妈妈的工作是电影放映员,又一次跟着妈妈下乡放电影时觉得有趣,于是萌生了要拍电影放映员的想法,经过几个月的思考决定下拍摄的计划。d.文案写作
文案一直在想,可是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团队,所以机器,人员,调度的很多问题需要考虑,经常发生变动。最后简单的写了大体的拍摄方案,留了很多的地方随时变化。
二、中期拍摄
a拍摄前协调
拍摄前需要与被拍摄的对象进行沟通,因为是妈妈是拍摄对象所以沟通很容易,但是在单位的镜头需要与单位进行沟通,不过好在共同很顺利,说明来意以后,公司欣然同意。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设备。拍摄设备不足导致无法实现多机位拍摄。没有三脚架,全程手持。b现场拍摄
拍摄现场有时候噪音很多,但是很真实。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放电影的地点是村里,时间是晚上所以采光条件不好,很多镜头拍出来全部是黑的,看不到画面,第一天拍摄的时候还下起了雨,造成很大的拍摄困难。c现场采访
采访很少,因为我希望用画面传达想要传达的东西,希望不用多余的解说和采访,让观众自己体会。而且画外音和音乐都较少。环境音较多。d突发状况处理
夜晚拍摄的时候没有灯光所以几乎看不到画面,只能用手电筒照明,虽然画面还是黑但是拍出来的效果不错,比较有感觉。
三、后期剪辑 a.镜头组接
后期剪辑的时候发现拍摄的是四天的工作,工作中的镜头有很多一样的,为了避免重复就把每天的工作重点做了改动。比如说第一天着重讲路上的颠簸,而第二天就讲放映的乐趣。b.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本来想用中国古典音乐,但是觉得用的太泛滥没有创意,而且也并不符合画面。听了很多外国音乐之后来决定用理查德克莱得曼的钢琴曲。c.解说词
解说词是花费两个晚上的时间写完的,开始有2000多字。后来觉得还是要用画面来反映事实比较好。删节到500字左右,虽然整个片子想自己做,可是还是力所不能及,最后请播音系同学配的音。
总结: 这部片子从筹划到拍摄再到完成用了很长的时间,但是由于设备技术和人员缺少的关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如此我还是很骄傲的说这是我自己的片子,因为片子从前期策划到中期拍摄再到后期剪辑,绝大部分是由我自己独立完成制作的。这部片子让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正因为那些力不从心的时候,让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力量,感受到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从这部片子中能看到我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想法。
致谢
我的爸爸妈妈 指导老师李金秋 荧光传媒公司
山东省安丘市电影出版发行放映有限责任公司
人民公社放映员养老补助篇五
人民公社个人演讲稿
人民公社个人演讲稿
参加工作至今已有32年,从起初在人民公社到乡政府,再从乡政府到区机关工作,32年弹指一挥间,有许多让人容易遗忘的事,但是使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长期基层工作中留下的三种精神。
一、吃苦耐劳的精神--锤炼人的意志
从学校毕业,就被分配回到家乡--大峡人民公社工作,当时只有18岁,领导见我年轻,就分配我搞统计、武器仓库管理员,驻回龙村。当时交通条件也不好,驻村地离公社来回近30里路,全靠步行,早晨要赶到驻村与村组干部一起劳动,下午放工后还要赶回公社看武器仓库、做统计报表、写情况分析,常常忙到夜深人静。每隔几天,还要将仓库里的几十件各式武器擦拭一新,虽然满身油渍、又脏又累,但还是干得充实而又快乐。撤社建乡,万事从头来,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往往是一人干几个人的活,那时在乡办公室工作,没有像现在办公电脑化,全靠手写刻板、油墨,往往是一场活干下来,腰酸背痛、手脸黝黑。当时又身兼司务长,早晨6点钟起来,到食品站、粮站排队买菜、买粮、帮食堂干杂活,上班后又要陪书记、乡长下村,一天到晚连轴转。1984年冬,花果区公所决定动员全区劳力修通大西沟相公岭至长坪公路,我被分配到长坪段。乡政府成立指挥部先期到达工地,当时正值初冬天气,又逢阴雨连绵,西沟河水暴涨。先期到达的指挥成员主要负责好给各村划路段,当时的大西沟山高、坡陡、林密,恰又值阴雨天,时间紧任务重,白天与领导一起爬悬崖、攀陡岩、钻荆棘、穿树林,一尺一尺地计算,生怕漏了哪个村。往往是早晨穿的干衣服中午全部湿透,在火炉边烤烤,下午又穿又湿再烤。经过一个星期艰苦工作,终于将各村路段划清,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划路段同时,又负责对民工的接迎。说实话,每天晚上都是打着手电、步行十几里、沿途接迎上工地的民工,真怕他们被河水冲走和出现其他情况,往往坚守到深夜,直到各村报告路上没有民工后,才回到指挥部。
青年时的工作经历,始终伴随着吃苦耐劳一道。那时的工作条件虽不像现在这样出行有公车、办公有电脑,但总觉得天天忙忙碌碌心里很充实、有激情、干劲足。
二、团结一致的精神--干成事业的保障
1997年4月,本人被任命为方滩乡党委书记。上任之初,方滩乡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财政几乎为零,黄方公路硬化工作才开始,外面都用上了手机、bb机,方滩乡政府唯一的摇式电话还时常打不通,干部人人思动。由于长期发不下去工资,村干部甩摊子、撂挑子、撒怨气的大有人在,乡政府周围饭店欠一屁股的饭钱,乡政府食堂几乎揭不开锅了。面对如此严峻形势,我与党委一班人达成一致:首先要树立团结一心、共渡难关、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干出几样像样的事来,展现新一届党委、政府的面貌。先是修通硬化了黄方公路12.5公里路面,接着排除万难终于开通了方滩的移动电话,随后争取区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成功地举办了堵河漂流节,亮化了堵河沿岸村庄房屋,使方滩水上旅游项目顺利实现,为农民在致富上新开辟了一条道路。同时,加大方滩集镇建设力度,延长了集镇水泥路面,安装了集镇路灯,绿化了两旁道路。在经济发展上,积极鼓励农民兴办实业,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反季节蔬菜、增加农民收入,与金融部门密切协调,积极化解政府债务……。在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方滩的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基层组织得到了巩固,积累的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干群关系融洽,虽然那时的方滩乡条件还是艰苦,但看到工作顺心,百姓有了新的希望,总觉得虽苦犹甜。
三、紧密联系群众的精神--干好工作的基础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之一,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离开方滩已经十几年了,每次因工作下去,见到农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书记好长时间没有下来了......。走在大街上,遇到方滩老乡的总是那句话:你啥时候再到我那儿去坐坐......。每每听到这些耳详能熟的问候,心里又激动又愧疚,激动的是方滩老乡还记得我,愧疚的是在任时没有给他们办什么事,过了这么多年,而他们还惦记着自己。
记得1993年,组织安排我到方滩任武装部长,我心里是极不情愿,当时在黄龙镇分管企业兼砖厂厂长,刚刚使企业扭亏为盈,正在踌躇满志把企业搞个红红火火,思想斗争非常激烈,最终还是拗不过组织,夹起被褥卷下到方滩。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我就制定一个计划,一定要在半年内熟悉方滩的大部分村民。于是每次下村,除开会利用机会和村组、干部党员谈心之外,还利用吃饭、休息时间了解情况,主动与村民认识,听取意见。当时的方滩不像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下村基本上都是走山路,往往下一次村,都得2-3天,每下一次村都有新的收获,总能新结识十几个群众,一来二去都成了熟人。
帮群众干活,既是联系群众的最好办法,也是增进与村民感情的有效途径之一,乡政府所在地茅冈当时是一片水田,每到夏季农忙时节,东家割麦看见了便会拿起镰刀割一会儿,拿起扦担帮忙挑一挑,最使人难忘的每到插秧季节,便会有村民热情地邀请你去喝插秧酒。咋可能白白地去喝,于是等到秧田整好后,便约几个乡干部,脱掉鞋子,挽起裤腿下田插秧,然后才高高兴兴地到主人家去喝酒,每次总是叫你不醉不罢休,这就是村民对干群关系的热情和肯定。就这样,在与村民的接触之中了解到了很多在正式场合下了解不到的情况,越是在这种情况下,群众才把掏心窝的话说给你听,才敢把你不了解的情况透露给你,才会真心实意地帮你出主意、想办法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