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五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篇一
---******村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申报材料
***村位于***政府以东一公里处,耕地面积***亩,下辖三个村民小组,全村以农业为主。有维、汉、回、蒙等各族群众共***户,农业人口***人、城市人口***人,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80%。村党支部成员***人,共有党员***人,“四老人员”***名。
近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立足本村实际,以“五好”村党支部建设为载体,围绕“抓党建、促发展、抓稳定、保民生”的工作思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引领群众创收致富,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使村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村党支部多次被***市、***授予“先进基层组织”称号,2011年被***地委授予“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一、强班子、抓队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村实施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下派机关、站所干部到村任职,使党支部真正成为发挥村级组织核心作用最骨干力量,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结合村情,确立了“组织引路,能人牵头,党群共富”的工作思路,引导和带领群众抓项目、兴产业、调结构,全村发展步入了长治久安、跨越式的发展轨道,2011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5万元
2012年2月,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村“三委”班子后,为了进一步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村党支部从加强自身班子建设入手,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寓管理于服务,整合资源,1
服务群众,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学习机制。一是以现代远程教育为载体,组织党支部班子成员学习党建、经济等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二是每季度组织党员、干部、团员学习政治、科技、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三是利用农闲时间,积极组织农民观看科技致富等方面的电教片,树立典型引路,确立科技示范户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四是创新方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等活动,并将这两项活动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形成长效机制。
二、理思路、创增收,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由于***村以种植小麦和棉花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少技术,可靠信息来源少,村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开拓精神不强,极大地制约了全村经济发展。近年来,村党支部多方论证考察结合群众的意愿, 按照“典型带动、由点到片、由片到面、梯次推进”的思路,确定了发展种植蔬菜、林果、劳务输出特色产业。一是采取“1+x”党员结对帮扶机制,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即通过一名有劳动致富能力的党员进行示范种植,联系带动若干名群众的方式,在村推广蔬菜、林果种植。目前,已有38户建起了蔬菜大棚74个,年收入达74万元。二是调整种植产业结构,提高科学管理化水平。为提高全村大枣的种植管理水平,村党支部专门组织党员、群众到火箭农场,五堡等团场和兄弟乡镇现场进行观摩学习;2012年春季,以党员、干部以及果农20人参与的果园管理专业队,在林果服务协会的指导下,集中时间,集中技术力量对700余亩枣树统一进行了田间综合管理。通过学习,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截止2011年年底,***村大枣种植面积达到748亩。同时,在行间套种优质 2
棉花等作物,每亩预计可增加收入达500元以上。三是搞活第三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村党支部利用城郊优势,通过出租门面房和集体土地等方式,仅2011年集体经济收入达45万元。四是积极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村党支部及时掌握劳务信息,积极向外输转富余劳动力180人(次),人均增收300元的目标。
三、抓稳定、促团结,营造和谐稳定氛围
农村经济要发展,群众生活水平要提高,稳定是前提,是基础,惟有社会稳定,人们才能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也干不成,发展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另一方面,发展是稳定的保障,解决存在的矛盾问题,要靠发展;没有发展,稳定只是暂时的,稳定最终要靠发展来支撑和维护。因此,村党支部总是把维稳工作作为日常事务的首要工作来抓。一是利用公民道德建设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党风廉政宣传月等活动,通过板报、广播、发放宣传单等的形式,广泛宣传民族政策和“三个离不开”思想。二是定期不定期召开“六类人员”,尤其是爱国宗教人士座谈会,宣传宗教政策,抵制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三是邀请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到村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形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经常化、制度化。四是建立健全村调解组织,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有效的维护了全村的稳定。五是举办了庆祝诺茹孜节等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营造了和谐稳定氛围。六是本着“稳定是第一责任和硬任务”,“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的原则。村党支部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用地方面,以稳定求发展,以发展促稳定。村党支部一班人带头入户做被征 3
迁群众思想工作,以真情换真心,宣传国家政策方针和补偿标准,确保了征地建设工作按时完成。正是由于村党支部队维稳工作常抓不懈,三年来,***村没有发生一起民族分裂,非法宗教活动和恶性治安事件。
四、解民忧、帮民困,群众利益无小事
近几年来,***村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农民浇水。村党支部“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多方奔走筹资,一是解决了农业用地用水灌溉问题。2009年村投资22.5万元,把1800亩地实施节水工程,其中800亩地铺设滴管;投资5.6万元安装了发电机;新打机井1眼,解决了一组村民庄稼浇水难问题;2010年投资37.42万元(其中村委会出资14.856万元)在西戈壁新打机井1眼,445亩耕地铺设了滴管带,360亩耕地铺设了低压滴管;2011年投资13万元修复机井2眼,保证了农民正常浇水。二是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党支部实施“五事”工作制度,党员干部察民情,问民怨,解民忧,帮民富,连民心。2011年该村残疾人玉素甫的爱人因病住院,家里非常困难,党员干部伸出了解困的双手,捐款2000元;古尔邦节前夕带价值5000元的生活必需品慰问本村老人43户;给7户困难家庭送去了慰问金2000元;2009年该村农民别力克身患肾脏肺结核病后,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群众捐款活动,送去了4000元钱。别力克逢人就说:“村干部的心里装着我,他们经常为咱村民办实事”。2010年,村一农民儿子身患白血病,家里非常困难,为了让患者安心治疗,该村委会捐款3000元,村党员干部每个人捐款50元,送到患者手中。2010年给蔬菜大棚受灾的农民发放了3.3万元补助金。2011年,村党支部积极与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协调,4
将被征迁用地的33名农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13户老、病、残农民分给了廉租房,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活难题,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多年来,***村只要有村民去世,村党支部都会送去300——500元不等的慰问金。近几年来,***村党支部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让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成绩属于过去,事业没有终点。***村党员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一心为公,无私奉献,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凭着共产党员的一腔热血和忠诚,继续书写着人生豪迈的篇章,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篇二
“示范村、整治村”规划浅析——以江山市为例
如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良农民生发生活条件,省委、省政府对此一直高度看重。自2003年开端,浙江启动实行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并专门树立引导小组,具体领导这项工程实行。依据省委、省政府的请求,江山市也相应提出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目的,确立了59个市级示范村和200多个整治村;为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出“万名农民下山脱贫”工程,还设立了8个下山脱贫安顿小区。由于这些村落计划点多面广,当地计划设计部门自然成为设计的重要承担者。如何在村落计划编制方面有所创新,在短时光内美满完成计划设计义务,成为“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建设工程得失成败的症结。
而我们作为当地计划设计义务的主体承担者,如何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令,充足施展自身优势,在新一轮的村落计划修编中力求在理念、方式等处比原有的设计程度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为示范村、新农村建设供给有力保障,我们一直在思考、摸索、研讨。通过这几年的尽力我市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取得了必定成效,下面以我市为例,来浅要剖析下“示范村整治村”的计划建设问题。
一、村落计划编制存在的重要问题
我市村落计划编制较早,自1998年全面进行第一轮粗线条控制计划,至2002年底,共完成351个村落计划。计划编制工作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取得必定成效。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动,计划编制工作请求越来越高,显明滞后于示范村、新农村建设步伐。通过对村落计划实行情形调研,发明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重集镇轻村落,对村落计划看重不够。各级引导虽然对村落计划建设的意识逐渐加强,但“重集镇、轻村落”的现象还是广泛存在。相当多的乡镇对村落建设放任自流,片面以为只要经济上去了,小康就奔成了。而没有从实质上认识到村落计划的主要性,从而造成了农村“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的凌乱局势,影响了村落的村容村貌、村民的生发生活环境,致使村落布局缺少雅观和和谐。
2.对村落研讨不够,计划起点不高。一则计划着眼太低,不够超前,设计人员从主观上以为村落计划用地范围小、功效单一,只要按一般的设计思路就可以计划好一个村落;二则本身的设计力气有限,时光紧、义务重,没有充足斟酌地形(如标高)因素,过多斟酌图纸后果,对村落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斟酌不多,从而造成土地挥霍现象严重、建设档次低下无特点,致使村落与城镇发展脱节,形成一些不很和谐的“农民街”、“路边村”。
3.各项计划连接不够,计划的操作性不强。由于计划编制进程中未充足斟酌土地应用计划,两类计划连接不够,如建设计划中有些用地作为发展用地来斟酌,而土地应用计划却把该地块作为基础农田维护区,致使建设计划基本得不到实行。
4.村落计划编制缺少资金。村级集体经济艰苦,县乡镇财政缺少专项资金来组织编制计划,有的村落测绘地形图的费用都无力承担。
5.计划编制缺少大众,参与,计划难以体现大众意志。
二、“示范村、整治村”计划思路
(一)、计划领导思想及基础原则
领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力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缭绕提前基础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的,依照兼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请求,联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先锋工程”、创立民主法制村、争创文明村等运动,以村落计划为龙头,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村落环境整治的力度,完美农村基本设施,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农村面孔有一个显明转变,为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打下扎实的基本。
基础原则:
1.尊敬农民意愿、保持因地制宜。计划编制要依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宽大农民群众的意愿,按新建、改革、计划控制等三种基础类型因地制宜地编制。要深刻宣扬实行“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是党和政府的利民之举,充足调动宽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工程建设。必需充足尊敬农民的意愿,做到量力而行,防止刮风,切忌逼迫命令。要保持因地制宜,分类领导,多层次地推动环境治理、村落整顿、旧村改革、新村建设和特点村建设等。
2.计划兼顾统筹、生态和谐发展。村落整治要看重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护,履行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综合治理。注意维护古树名木和名人旧居、古建筑、古村子等历史文化遗迹。要与土地整顿联合起来,集约应用土地,原则上不再新建独立式住宅。要与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开发等联合起来,改良投资环境,培养新的经济增加点。
3.挖掘处所特点、重视景观风貌。保持适用性和艺术性相联合,村落环境与建筑作风充足体现处所特点、文化特色和时期特点,融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村落计划要充足应用我省多山多水的自然地理优势,巧于因借,机动安排,和自然环境协调共融,丰盛村落建设的文化内涵,突出处所特点,注意维护古树名木和名人旧居、古建筑、古村子等历史文化遗迹,充足展示具有浓郁乡土文化气氛的江南水乡现代化新农村气象。
4.保持以人为本,发动大众,参与。计划要充足听取宽大村民看法,施展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尊敬处所民俗风情和村民生发生活习惯,亲密邻里关系,改良社会构造尽力营造便利群众生发生活,具有浓郁乡风民情特点,环境清爽精美的新型农村社区。建筑设计方面,要依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气象条件、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经济蒙受才能等多种因素,经多计划比拟,选择断定新建农居和整治、改革农居建筑计划,做到既体现处所农居建筑的优良艺术传统,又要符合现代生活的须要,为宽大村民多接收。
5.争夺各方支撑,多方亲密合作。计划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保存、整治和改良不影响计划布局、建筑质量较好的已建农居,切忌大拆大建。各级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和领导社会各界和农村先富起来的群体,支撑、参与村落整治。要树立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社会各方力气支撑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
(二)、分类计划、精心编制
我市“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总体目的是:通过途径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布局优化、住宅美化、服务强化等八个方面的村落配套建设,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华、环境精美、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生活富饶、服务配套的现代化农村新社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省同步提前基础实现现代化奠定良好基本。具体目的是:通过五年尽力,对全市10%以上的行政村进行高尺度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50%以上的行政村进行环境整治和改革,使之成为体现全面小康请求、具有现代化雏形的社会主义农村新社区。
为尽快实现这个目的,由于全市村落面广量大,情形千差万别,必需履行分类计划。我们以村落改革的水平来划分,将村落分为100%新建、70%以上改革、30%-70%改革、30%以下改革等四种类别分辨进行计划编制。
1.100%改革,也就是完整新建的村落,比如水库移民新村、下山脱贫小区等。这类计划相对来说,比拟容易编制实行,一则有政府拨款支助,二来减少土地调剂方面的压力。计划的重点:依照“计划设计超前化,基本设施建设现代化,村落管理规范化,居民生活城市化”请求,站在江山新时期、新风貌的高起点、高尺度、高示范性的高度上,建设新农村示范重点村。
新村建设计划布局合理,村落内忘我搭乱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各组团建筑有个性、有特点,雅观慷慨,且组团间相互和谐;建筑布局充足联合自然地形,机动自然、错落有致。计划实行方面,前期的艰苦较小,一般村民都能按计划建房,但在后期阶段,由于村民的经济才能强弱不一,所以在外墙装潢方面,可能水平不
一、颜色缤纷。这就须要有壮大的管理力气采用必定的办法来保证计划的实行。另一方面,村集体需集中资金加快建设基本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改良村民居住环境质量,增进村落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目前江山市共有8个下山脱贫小区,大部分已建成,两个计划编制已完成正在打算实行中。
2.70%以上改革,也就是大规格改革的村落,这是一种高密度集中发展的村落。通过进步村落中心区的土地应用率,改良村落居住环境,进步尽可能多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及供村民室外运动的健身场地,实现居住环境的优化、满足村落发展的请求。
这种改革模式采用组团式的居住院落布局的情势。除村落中心安排一两块中心大面积绿地外(联合安排供村民室外运动的健身场地),每个组团的院落内安排大片的组团绿化,为村民发明出一种有很强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相似与城市小区的空间,其间的步行路既有小区路的意味,又不失农村波折蜿蜒小径的感到。同时,在所有主干路、次干路及组团路两侧尽量栽种行道树,与组团内的绿化、中心绿化联合形成点线面联合的绿化体系,满足村民生活的室外绿化、室外运动请求。
这种大规格改革的计划思路,一方面能进步土地应用强度,施展土地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能彻底改良乱搭乱建、乱占用宅基地等不良现象。但这种整体性的、大范围改革的布局,很难分期逐步来实行,请求计划实行采取一次性完成的大范围推倒重置的方法。这对于经济并不富饶的农村来说,难度很大,也不够现 本文来源: 第一园林网
http://
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篇三
示范村整治村规划浅析以江山市为例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而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规划 示范 编制如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省委、省政府对此一直高度重视。自2003年开始,浙江启动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并专门建立领导小组,具体指导这项工程实施。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江山市也相应提出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目标,确立了59个市级示范村和200多个整治村;为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出“万名农民下山脱贫”工程,还设立了8个下山脱贫安置小区。由于这些村庄规划点多面广,当地规划设计部门自然成为设计的主要承担者。如何在村庄规划编制方面有所创新,在短时间内圆满完成规划设计任务,成为“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建设工程得失成败的关键。
而我们作为当地规划设计任务的主体承担者,如何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新一轮的村庄规划修编中力求在理念、方法等处比原有的设计水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为示范村、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研究。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市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以我市为例,来浅要分析下“示范村整治村”的规划建设问题。
一、村庄规划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村庄规划编制较早,自1998年全面进行第一轮粗线条控制规划,至2002年底,共完成351个村庄规划。规划编制工作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规划编制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明显滞后于示范村、新农村建设步伐。通过对村庄规划实施情况调研,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重集镇轻村庄,对村庄规划重视不够。各级领导虽然对村庄规划建设的意识逐渐增强,但“重集镇、轻村庄”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相当多的乡镇对村庄建设放任自流,片面认为只要经济上去了,小康就奔成了。而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村庄规划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农村“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的混乱局面,影响了村庄的村容村貌、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致使村庄布局缺乏美观和协调。
2.对村庄研究不够,规划起点不高。一则规划着眼太低,不够超前,设计人员从主观上认为村庄规划用地规模小、功能单一,只要按一般的设计思路就可以规划好一个村庄;二则本身的设计力量有限,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充分考虑地形(如标高)因素,过多考虑图纸效果,对村庄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考虑不多,从而造成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建设档次低下无特色,致使村庄与城镇发展脱节,形成一些不很协调的“农民街”、“路边村”。
3.各项规划衔接不够,规划的操作性不强。由于规划编制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土地利用规划,两类规划衔接不够,如建设规划中有些用地作为发展用地来考虑,而土地利用规划却把该地块作为基本农田保护区,致使建设规划根本得不到实施。
4.村庄规划编制缺乏资金。村级集体经济困难,县乡镇财政缺乏专项资金来组织编制规划,有的村庄测绘地形图的费用都无力承担。
5.规划编制缺乏公众参与,规划难以体现民众意志。
二、“示范村、整治村”规划思路
(一)、规划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先锋工程”、创建民主法制村、争创文明村等活动,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明显改变,为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本原则:
1.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因地制宜。规划编制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按新建、改造、规划控制等三种基本类型因地制宜地编制。要深入宣传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是党和政府的利民之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工程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做到量力而行,防止刮风,切忌强迫命令。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层次地推进环境治理、村庄整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特色村建设等。
2.规划统筹兼顾、生态协调发展。村庄整治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行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综合治理。注意保护古树名木和名人故居、古建筑、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要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集约利用土地,原则上不再新建独立式住宅。要与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开发等结合起来,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发掘地方特色、注重景观风貌。坚持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村庄环境与建筑风格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特点和时代特征,融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村庄规划要充分利用我省多山多水的自然地理优势,巧于因借,灵活布置,和自然环境和谐共融,丰富村庄建设的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注意保护古树名木和名人故居、古建筑、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充分展现具有浓郁乡土文化氛围的江南水乡现代化新农村景象。
4.坚持以人为本,动员公众参与。规划要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尊重地方民俗风情和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密切邻里关系,改善社会结构努力营造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具有浓郁乡风民情特色,环境清新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建筑设计方面,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经多方案比较,选择确定新建农居和整治、改造农居建筑方案,做到既体现地方农居建筑的优秀艺术传统,又要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为广大村民多接受。
5.争取各方支持,多方密切合作。规划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保留、整治和改善不影响规划布局、建筑质量较好的已建农居,切忌大拆大建。各级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界和农村先富起来的群体,支持、参与村庄整治。要建立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
(二)、分类规划、精心编制
我市“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布局优化、住宅美化、服务强化等八个方面的村庄配套建设,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生活富裕、服务配套的现代化农村新社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具体目标是:通过五年努力,对全市10%以上的行政村进行高标准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50%以上的行政村进行环境整治和改造,使之成为体现全面小康要求、具有现代化雏形的社会主义农村新社区。
为尽快实现这个目标,由于全市村庄面广量大,情况千差万别,必须实行分类规划。我们以村庄改造的程度来划分,将村庄分为100%新建、70%以上改造、30%-70%改造、30%以下改造等四种类别分别进行规划编制。
1.100%改造,也就是完全新建的村庄,比如水库移民新村、下山脱贫小区等。这类规划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编制实施,一则有政府拨款支助,二来减少土地调整方面的压力。规划的重点:按照“规划设计超前化,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村庄管理规范化,居民生活城市化”要求,站在江山新时代、新风貌的高起点、高标准、高示范性的高度上,建设新农村示范重点村。
新村建设规划布局合理,村庄内无私搭乱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各组团建筑有个性、有特色,美观大方,且组团间相互协调;建筑布局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灵活自然、错落有致。规划实施方面,前期的困难较小,一般村民都能按规划建房,但在后期阶段,由于村民的经济能力强弱不一,所以在外墙装饰方面,可能程度不
一、色彩缤纷。这就需要有强大的管理力量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规划的实施。另一方面,村集体需集中资金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质量,促进村庄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目前江山市共有8个下山脱贫小区,大部分已建成,两个规划编制已完成正在计划实施中。
2.70%以上改造,也就是大规格改造的村庄,这是一种高密度集中发展的村庄。通过提高村庄中心区的土地利用率,改善村庄居住环境,提高尽可能多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及供村民室外活动的健身场地,实现居住环境的优化、满足村庄发展的要求。
这种改造模式采取组团式的居住院落布局的形式。除村庄中心布置一两块中心大面积绿地外(结合布置供村民室外活动的健身场地),每个组团的院落内布置大片的组团绿化,为村民创造出一种有很强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类似与城市小区的空间,其间的步行路既有小区路的意味,又不失农村曲折蜿蜒小径的感觉。同时,在所有主干路、次干路及组团路两侧尽量栽种行道树,与组团内的绿化、中心绿化结合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满足村民生活的室外绿化、室外活动要求。
这种大规格改造的规划思路,一方面能提高土地使用强度,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能彻底改善乱搭乱建、乱占用宅基地等不良现象。但这种整体性的、大规模改造的布局,很难分期逐步来实施,要求规划实施采用一次性完成的大规模推倒重置的方式。这对于经济并不富裕的农村来说,难度很大,也不够现实,只有个别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庄适用,所以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这种模式采用的比较少。
3.30%-70%改造,这是一种改造的中间模式。提倡“自上而下”的规划控制和“自下而上”的改造实施,即在改造规划上以整体利益考虑规划用地的功能布局、道路和基础设施的布局等;在改造实施上,不求一步到位,可以分阶段地实施,难度较小。
在规划编制中,尽量保证村庄道路位置与现状道路一致,这样既可以防止重复浪费建设还可以保留一些相对完整的村民宅基用地。保留一些村民宅基用地,有利于小范围改造建设,也有利于方便村民自身建房的需要。这种改造模式适用与我市的大部分村庄建设。
4.30%以下改造,也就是以改善为主的村庄。这是一种低密度缓慢发展的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庄外围的建房户逐渐增多,由于农户逐渐迁往村外围,村庄内部的农宅日趋老化以至废弃,老村内的环境改造变的相对宽松。所以规划的总思路是:在利用现有质量良好的楼房和新建住宅的基础上,改善村庄内的基础配套设施,同时集中资金改善老村内最危最破的住宅,建设新住宅。
这种改造模式适用于全村住宅大部分为新建楼房,村两委只需将资金用来改造居住条件最差的住宅和改善村庄内的整体环境。而村内部分不愿外迁又无足够地基建房的住户可以与愿意外迁的住户进行宅基地置换。而一些无力建造新房的住户,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按照村民自己的需要和能力来逐步改善。
(三)、规划与建设的互动关系
规划是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建设是规划的体现和成果。高水准的规划得依靠建设和管理来实施。为了实现我市“十村示范、白村整治”工程目标,我们必须做好规划与建设的互动关系。
1.牢固树立规划龙头地位的同时,强化村镇规划建设管理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规划意识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在村镇规划建设过程时,要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丘陵、缓坡、荒地和闲置宅基地等其他非耕地,尽量不占用耕地;在山区建房应尽可能利用地形,依山就势盖房。要按照《村镇规划标准》严格控制人均用地指标,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要特别重视对农村生产用房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结合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生态农业工程、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工程。
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发展农村农民经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和绿化建设是两大抓手。要从区域的角度来统筹安排道路、供水、供电、排污、通讯、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扩大资源共享度,提高投资效益。在建设中心绿地和公共绿地时,结合农村经济林(以果树、鱼塘等代替一贯的草坪等观赏性花木)建设来绿化、净化、美化环境及行道树建设。另外,我市农村畜禽养殖业比较发达,污染也较严重,还可以通过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型适用技术,以点带面,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淤头镇山塘村、碗窑乡鹿来村、长台镇下徐村等一批沼气能源生态村形成了“猪——气——果(鱼)”等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开拓思路认真研究的同时,加快政策创新、制度建设。
科学的规划还需要有一套监督和管理机制来保障。土地政策保证村镇规划建设用地;市场机制开辟村镇规划建设资金的稳定渠道;管理机制严格规划管理。
三、江山市部分村庄规划实例
1.100%新建实例:凤林镇白沙村。2004年凤林镇白沙村被评为首批省级绿化示范村(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淤头镇永兴坞村、新塘边镇日月村)。
凤林镇白沙村原为周村乡白水坑水库淹没区的移民村庄。现有205户,人口728人。农户住宅主体部建设按前期的规划已基本完成,各项设施的配套也正在实施中:主要道路已基本硬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公建和绿化等)已基本建成,现代新农村雏形已初具端倪。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白沙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新村建设用地紧张、农民经济负担能力有限等,如何顺利实施规划,把白沙村建设成为高质量、高水准的新农村,我们规划编制人员又专门帮其制定了规划建设要求并“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1)对其提供无偿的技术帮助。为更好地完善白沙村的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在外墙装饰工程实施前,村镇规划建筑设计室为白沙村外墙装饰的色彩风格设计了多种方案并公开展示,由村两委召开党员、骨干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力求做到户户满意,对村庄内各组团色彩定位。
(2)在实施外墙装饰的过程中,提出针对性措施。在粉刷墙体、实施住宅美化工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①房屋装修次序,实施先外后内的措施。村两委做好各户思想工作,协调房屋装修次序。先粉刷外墙水泥砂浆,以消灭“红墙”现象;在外墙粉刷好的基础上,再做内部装修。
②鼓励农户粉刷外墙,采用以奖代补的措施。
③对困难户,实施帮助措施。
④对村干部,起带头督促作用。
⑤对外墙漆工程,实施对外公开招标。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白沙村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村的工程进展十分顺利,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2.改造实例:淤头镇永兴坞村。除身为省级绿化示范村外,淤头镇永兴坞村还是省级生态小康示范村。
淤头镇永兴坞村能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当然与当地各个部门的努力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村庄规划建设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首先,合理的村庄规划是基础。要使村民建房有序进行,必须要有合理科学的规划来指导。永兴坞村庄规划的修订在我们江山市来说,起步早、抓得紧,在1997年已经进行了第二次修编,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对规划进行调整,使规划与时俱进,既在高起点上,又便于实施。
在每一轮的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设计人员都要实地踏勘,经过反复研究、多方论证方案,并三番五次下乡下村征求群众意见,听取百姓呼声,力求规划可操作性最强、百姓认可度最高。
其次,我们平时特别注重对规划的宣传,采取规划公示,提高规划的透明度,使村民能互相监督,便于规划的实施。
再次,规划能够有序实施,土地的合理调整是它的根本保障。由于永兴坞村旧村房屋密度过高,按照规划实施,许多村民不能原址拆建,怎么办?既要符合规划,又要满足村民建房的愿望,就必须在土地流转机制上做文章。永兴坞村多次召开全村党员、村民小组会议,通过了将全村所有自留地收归集体的决策,连同各类擅自占有的私有地一起收归集体,按地势、地块因素划分为农户自留地、农户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三大块。农户建设用地包括厕所、水塔、晒谷埂等,集体建设用地包括新区建设用地、公共设施建设用地、道路建设用地等。通过调整,为新村建设、科学规划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杜绝了村民建房乱占用地现象。
最后,为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强化管理是关键性的环节。为此,永兴坞村两委制定了《永兴坞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若干规定》,要求村民建房严格按规定执行。村民建房上报审批前,先有村两魏进行现场踏勘,不符合规划的不上报。规划审批后,由镇规划员放样,村两委组织检查,做到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对不符合规划,严重影响规划的房子,坚决予以拆除。为了改善村庄内部“脏、乱、差”现象,永兴坞村还专门制定了《永兴坞村卫生管理规定》。通过几年的规划实施,村庄不仅硬化了宽5米、长2700米的道路,还在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并加强对村庄内部卫生的整治、垃圾的清理,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基本实现了我市关于“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建设目标,使永兴坞村成为体现全面小康要求、具有现代化雏形的社会主义农村新社区。
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篇四
金汇镇梅园村创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示范村
情况汇报
金汇镇梅园村位于泰日社区中北部,大叶公路和航塘公路贯穿全村东西南北,由原来梅园、光星两个行政村合并组成,东至周家村,西至光辉村,南至资福村,北至航头镇檀香村。全村区域面积4.84平方公里,有2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382人。现有两委班子成员5名,党员124名,涵盖6个党小组开展工作。农户1250人,耕地面积2888亩,年产值280万元。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精神,以及民政局相关要求,我村申报上海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示范村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
加强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等自治组织。深入推行村务大事村民公决、村级财务公开、村干部集体办公等工作制度,大力推进工作规范化建设。注重发挥农民群众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把和谐社区建设过程转化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过程,营造出全民齐心协力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领导,依法依规管理有序
加强班子建设,村两委始终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工作原则,坚持做到“五个突出”,从而更好的发挥村两委的和谐示范作用;加强党员管理,梅园村党组织健全,现有在册党员124名,下设6个支部,6个党小组。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党员10名,占整体13%,高职专科党员23名,占整体19%;并成立党员议事中心,每月定期召开党员议事中心会议;加强制度建设,村两委制定了三会一课制度,村民议事中心工作制度以及村民小组长工作制度等。
(二)民主管理,健全村民自治章程
建章立制,夯实自治基础,在镇政府的领导下,大力推进“五违四必”和水环境治理,我村梅园5组创建了奉贤第一家“生态村组、和美宅基”。为落实长效管理,通过5组村民自治,就“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制定了自治管理细则及宅基公约;实行民主决策,开展民主管理,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健全,村内重大事务和涉及群众利益事项经民主商议,决策内容和程序符合法律和相关规定,群众对村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得到全面保障;强化村务自治,推进民主监督,我村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村民代表意见及建议。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设置了“村务公开栏”,接受村民群众的监督;规范财务公开,网络信息监督,在财务公开上做到网络信息化公开,建立手机移动app、梅园村资讯微信公众号、有线网络电视。实现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服务公开。
二、改善民生增强群众感受
(一)申报移民项目,提升农村整体环境
2016年根据村民反映,结合村两委班子及村民代表意见,在镇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区移民办的悉心指导下,我村对梅园4组、6组、9组、10组、光星7组、8组、9组等7处道路进行修建,修筑白色水泥路,合计5150平方米,改善村民出行环境。2017年建设“梅花微公园”,涵盖乡贤长廊、梅花园、樱花园、景观河道等。使我村村民有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的环境,在安全愉快的氛围下休闲健身。
(二)完善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综合环境
完善服务设施。建有1处“一门式”综合服务站;设置综合办公场所;设有党员活动室、人民调解室、卫生计生服务室、多功能议事厅和文化活动中心(含农家书屋、早教活动室)等;设立卫生服务站,老年活动室,睦邻四堂间,宅基课堂,党建微家,妇女微家等便民服务网点;完善信息化电子设施。包括安装治安防控多户联防报警监控系统;安装“流动、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人房巡控系统;安装农民一点通等。
三、推进农村社区法治建设
不断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搞好乡规民约建设,改变俗风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利用老年活动室、宅基课堂等场所,宣传法律概念,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
四、强化农村社区文化认同
(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开展文化、卫生等下乡活动,建设老年活动室2处、睦邻四堂间1处(2017年计划在建2处)等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党建微家4处(分别在梅园2组、梅园4组、梅园5组、梅园光星8组),妇女微家2处(分别在梅园2组、梅园5组),宅基课堂2处(分别在梅园4组、梅园5组)用优秀的文化占领村居阵地,有效遏制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歪风陋习。
(二)践行农村乡贤文化建设
打造“乡贤长廊”。创新乡贤文化,传承乡村文明。通过建设“梅花微公园”,打造“乡贤长廊”。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建立宅基老娘舅队伍。以乡贤人士为首,并在村民中有威信的老党员、老干部等,具有一定调解基础、热心调解事业,成立为“宅基老娘舅”队伍。
五、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 我村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抓好乡村环境卫生,力求达到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我村现有保洁员12人,保证村内日常保洁工作,并设置桔秆垃圾处置站1处,配备专业设备,杜绝随意焚烧。开展“门前三包”。即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等卫生保洁整治工作,使全村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发生。
(二)积极开展五违四必,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创建“生态村组、和美宅基”。以梅园5组为第一家创建点,通过创建生态村组、和美宅基,激发村民小组自治活力,实现无违章建筑、无群租、无来奉人员非法居住,打造成有清美河道、有植树护绿、有垃圾分类。
(三)实行“一河一策”,开展河道整治行动
实现“一河一档”、“一河一长”及“一河一策”战略。以村组为单位,全面排查整村河道数量,对全村75条河道进行梳理。积极开展综合执法,确保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退路、不留余地”。全力推进整村河道的整治工作。
梅园村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村,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尽职尽责地服务群众、贴近生活,以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美丽乡村”为目标,倾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生态和谐乡村。
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篇五
杨正门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012年至2015年)
南郊乡杨正门村民委员会
前 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有关精神,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规划。
近年来,我村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农业和农村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产业生态化及生态产业化建设取得开创性成效。饮用水安全得到强化,村工业污染源有效得到了遏制,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为全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本规划明确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逐年制定实施计划,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农村的“脏、乱、差”现象,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富民强村”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一章 农村环境现状
杨正门村位于开封市区东南、禹王台公园东大门以东,开杞公路南侧,距南郊乡政府驻地1.5公里处,东与开封市垃圾场相接,西与部队交界,南与崔庄村相临,北至惠济河。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300亩,耕地面积700亩,属平原地带。全村总户数450户,总人口1680人,其中农业人口1120人,非农业560人。有张、段、刘、李、毛、周等姓氏。她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还是禹王台区新农村建设活动中的推进村,更是市级小康村、双文明村、治安先进村等等。主要农产品是各种露地蔬菜和反季节菜。养殖业方面有养鸡专业户20户、养猪专业户11户,养牛专业户5户,村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杨正门村党员21名,支部委员3名,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率高,凝聚力、战斗力强。
目前,我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农村环境的制约因素:
1、水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河道淤积与河床抬高,导致水环境调节功能下降,大部分河道淤积严重,平均淤深达0.5米左右,最高达1米以上。
2、农业面源问题突出。农业的迅猛发展,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种植业复种指数较高,大棚等设施栽培不断扩大,致使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比例仍达30%,使土地板结,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对有机食品的开发与发展产生制约影响。畜禽粪便得不到充分处理排放水体;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少数农民焚烧秸秆或推入沟河,使河流富营养化程度高。
3、农村居住环境改善缓慢。农村人均基础设施投入差距较大,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小、配置不均、经济性差,卫生厕所普及率几乎为零,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基本空白,未建立垃圾收运清理系统,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乱堆乱放,畜禽散养,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缺乏,环境脏乱差,农民行路难、用水难、环境差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二章 总体框架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布置,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以“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为抓手,按照“四清四改”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结合农村各项精神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环境问题,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二、规划原则
(一)坚持在建设中治理、在发展中治理(二)坚持立足长效、建立制度
(三)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四)坚持政府领导、统筹协调、多方投入
三、规划目标
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切入点,以饮用水安全为重点,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活污染与农业污染控制的力度,保护好各类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到2015年,我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完成整治任务,便农业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农村人居环境有较明显的改善。
第三章 规划重点
一、村庄环境综合治理
全面推动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修建村庄道路、河塘整治、垃圾清理、污水处理、村舍改造、村庄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2015年底我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达到100%。加快“一池三改”步伐,推动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建设。鼓励使用太阳能、秸杆制沼气等清洁无污染的节约型能源。
重点工程:
1、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与管理机制建设。投入10万元,到2015年底完成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卫机具等作业设施、设备的购置,组建保洁队伍,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置机制,建立管理、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
2、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投入5万元,2015年底完成村生活污水净化池或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3、农村户用清洁能源建设工程
以 “一池三改” 新型沼气模式推广应用为重点,配套投入5万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00座。对农业生产、加工及居民生活废弃物进行多级、充分利用,减少生态系统外部物质与能量的投入,减轻农业生产性污染,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同时生产清洁能源,提高综合效益。
二、道路环境建设
村里主干道要水泥硬质化,道路要实行“户户通”,主干道要按照城镇建设标准,两侧配置路灯。
重点工程:
1、道路建设工程
投入35万元修建村内主次道路5公里。以村主干道为主,建成高品位的绿色风景带。
三、农业环境综合整治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强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性污染,积极开展农用化学品污染、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农业秸秆环境污染控制、农业秸秆环境污染控制、土壤污染防治、绿化造林建设等工作,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重点工程:
1、(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
投入30万元,到2 0 1 5年,种植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达100亩,无公害畜牧业基地达1个,新增无公害产品2个。
2、农用化学品污染控制 实施农用化学品减量、规范使用,禁止剧毒有机磷农药甲基对硫磷和甲胺磷的使用,禁止高残留农药使用,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科学合理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商品有机肥使用。畜牧、水产养殖业投入品规范化使用,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工程。
3、农业废弃物污染整治与综合利用工程
以畜禽养殖场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污染治理为重点,运用粪便无害化处理、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厌氧发酵等综合工程技术,开发农村新能源和有机肥料、畜禽饲料等,实现残留物多层次循环利用,防止农业生产残留物流失并对水体造成污染,总投资40 元。主要工程类型:
a、以沼气发酵为主的能源生态工程 b、有机废弃物饲料化利用生态工程
c、有机废弃物肥料化利用和食用菌养殖生态工程 d、有机废弃物的工业利用生态工程(1)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控制
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布局,根据养殖场周边农田对畜禽粪便的消纳容量确定养殖规模,防止畜禽养殖对饮用水源的污染影响,饮用水源保护区500米内禁止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加强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镇域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废水均需经妥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建立畜禽粪便化粪池,分别处理畜禽场的固、液粪污,固体部分资源化利用。到2015年底,生猪达1万头,禽10万羽,年粪便利用量1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100%。
(2)农业秸秆环境污染控制 严禁路边焚烧秸秆毁林,严禁将秸秆随意推入河中。加强环境质量监测与监督管理,有效控制因秸秆处置不当造成的空气与水体.污染。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秸秆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稳步推进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大力推广秸秆全量还田、秸秆青贮氨化养畜及食用菌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4、土壤污染防治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动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作,防治土壤污染;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保障农产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体系与监管能力。
5、绿化造林建设
基于村居布局及水系、道路特点,以林网化、水网化为主要特色,以点、片、网、带有机组合,构建区域生态林业建设的总体构架。
主要工程:
村绿化建设工程
总投资10万元,按绿化指标,依托水系和道路,搞好沿河沿街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农村居民宅基绿化,同时建设围村林。逐步达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环上成带、面上成林。
四、饮用水安全、农村河道疏浚建设 加强饮用水源卫生安全管理力度,强化水源的监督监测体系,突出解决饮水水质超标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2015年前将村河道全面疏浚一轮,加强河道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动河道管理工作正常化,保证村河道始终满足生产生活的要求。
重点工程:
1、河道疏浚
在2010—2015年期间,投资5万元,将淤积严重、需疏浚的村河道疏浚一轮,恢复河道原设计标准。
五、工业企业及开封市垃圾场污染防治
将资源加工类、化工类和可利用废弃物较多的工业行业、企业,开封市垃圾场作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的重点,促进污染零排放,建立物质闭路循环,重新利用废物资源,有效降低消耗性污染。强化环境保护,将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逐渐向清洁生产方式过渡,建设生态文明厂区。在各类经济活动,严格控制排污,同时加强整治河道力度,提高河水调蓄能力,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保证水质达标。
六、农村改厕及农村饮用水监管 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监管力度,逐步完善自来水消毒设施,在水厂配备水质消毒设施并正常运行,水厂管理科学规范,水质监测按期保质完成。到2015年底,村改厕完成率达到80%以上,创成卫生村。
重点工程:
投资20万元,新增农村卫生厕所 15座,其中旧厕改造8座,增加2台水质消毒设施。
七、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农村环境信息系统,改善农村水、土、气、声环境综合监测体系。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兼职环保管理人员,负责生活垃圾和全村环境监督管理。
第四章 保障措施
1、建立规划管理机构,专人负责村庄整治。
2、健全乡规民约,订立各项保护环境制度。
3、完善监管机制,定期检查督促,并建立奖惩制度。
4、加大规划宣传,人人参与环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