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吃盐有讲究教案 初中化学盐的教案(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吃盐有讲究教案 初中化学盐的教案篇一
一、教材简析:
这节课是第四单元《有趣的变化》第二课,本课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导入,设计了“物体与水混合”的探究活动。便于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的过程中认识不同固体与水混合后,其变化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验证预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指导学生操作“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
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动手做实验入手,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分类,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相互配合的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五个烧杯、一支玻璃棒、一个药匙、实验记录单、适量沙子、铁粉、白糖、食盐、锯末、清水。
青龙镇拉马沟丰益小学 杨丽芬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揭示课题
1、谜语:“来自水中,却怕水冲,回到水里,无影无踪”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大家真聪明,可见大家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
2、问题:既然提到了盐,我们就一起来观看一个和盐有关的动 1
画片:《驮盐的驴》(课件2)思考:河水真的有魔力么?盐袋掉进水里后为什么变轻了?盐到哪里去了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
18、盐到哪里去了。
二、预测现象,指导实验
1、鼓励大胆猜想,做好小组记录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五种材料:沙子、白糖、铁粉、食盐、锯末。如果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大家先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白糖会化在水里!
生:盐也会化在水里!生:沙子不会化!
生:沙子还会使水浑了!生:铁粉不会化!
生:泡末也不会化,还会浮在水面上!
生:放糖的水会变甜!生:放盐的水会变咸!
师:这些只是他们几个人的猜想,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把你们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并由记录员记录在表内。(学生交流、记录)
2、实验验证猜想,培养探究能力
师:你们已经把猜想记录下来了,但是大家知道猜想不是事实,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说该怎么办?
生:实验!
师:那好.请同学们自己看书67页中间这幅图,谁能说说图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么分工的?
生:一个人负责倒物品,一个人负责用玻璃棒搅拌,另一个人负责记录。
师:那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课件3)找同学读注意事项。
(请注意:搅拌时玻璃棒不要与烧杯壁碰得乱响。大家也可以到附近的其他小组参观!)
(学生实验。教师参与小组的活动并适当指导。)(课件音乐)师:同学们实验做得非常好!我发现这两个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把实验物品重又摆放整齐,实验桌上的水迹也擦干了。这样做多好啊!3、小组争先汇报,依据标准分类
师:哪组愿意第一个站起来汇报你们小组的实验现象? 生:我们小组的实验现象是:白糖放进水中化在水里看不见了,水很清;食盐也化在水里看不见了,水也很清,看不出有什么变化;铁粉没化,水有点浑;锯末放进水中也没化,水很清;沙子放进水中没化,水比较浑。
生:我们小组有补充意见:白糖水和食盐水虽然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但它们实际上也有变化了。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因为它们分别变甜了、变咸了。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你们观察思考得真全面!
生:我们补充一点:铁粉、沙子与水混合后都是沉在水底的,而锯末是浮在水面上的。
生:我们小组还发现:食盐和白糖是一点点地慢慢地化在水里的。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刚才老师也把实验现象制成一个表并记录下来(课件4)
师:现在请各小组比较一下,你们的猜想与实际结果一致吗? 有没有不一致的地方?哪组能勇敢的站起来谈一谈!
生:我们组认为铁粉会慢慢地沉到水底,没想到它会迅速沉下去。生:我们组认为铁粉会化在水里,可是实验后的现象却相反。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想,如果我们不亲自实验,你们能发现这些有趣的知识吗? 生:不能!
师:科学探究永无止境,世界上有许多新奇的事物等待你们去发现、去研究呢!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白糖、食盐、锯末、铁粉、沙子这五种物体与水混合后的实验现象及水的变化情况,下面我们就根据以上这些现象给这五种物体分类,看那组的分类方法多且独特合理。小组讨论后,把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分别填写在68页上表中,表中记不下就写在表外空白处。
(学生小组讨论后记录,教师深入个别小组聆听并适当指点)
师:哪组愿意说说你们的分类情况?
生:我们小组的分类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按在水中“化与不化”分类,化的有食盐和白糖,不化的有铁粉、沙子、泡末;(课件5)生:还有一个是按沉浮分类,浮的有泡末,沉的有铁粉、沙子。生:我们小组除了这两种分法以外,还有一种按“水是清是浑”分的类,水清的有白糖、食盐、泡末,水浑的有沙子、铁粉。生:我们小组还有一类是按“看见看不见”分的类,盐、糖化在水中看不见,铁粉、泡末、沙子看得见。生:我们还可以按下沉的快慢分。4、水到渠成,理解“溶解”内涵
师:你们真聪明!老师都没想到有这么多的分类方法,老师真得向你们学习呀!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糖粒和盐粒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盐粒、糖粒化在水里了。
师:你们怎么知道它们化在水里了呢?
生:如果我们拿去化验一下,水里肯定有糖分和盐分了。
生:如果我们像海水晒盐那样,可能会把糖和盐再晒出来。师: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知道它们是化在水里而不是跑到水外了,什么方法呢?
生:尝一尝!
师:对了,真聪明!可是我们实验室的物品没有经过消毒是不允许随便尝的。那么,为什么化在水里就看不见了呢? 生:我想他们肯定是化得非常非常小了,所以看不见了。
师:同意他们看法的请举手!
师:大家都同意,老师也同意!糖粒、盐粒在水中化得非常非常小了,以致于我们用眼睛都看不见了,那么,我们就说它们变成了极小极小的微粒,(教师板书:极小的微粒)同学们再想:我们喝糖水时是不是每一口都是甜的?
生:是呀!
师:这说明极小的微粒是怎么分布在水中的呢? 生:平均分布。
生:到处分布,到处都有。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师:(课件溶解6)
我们把像白糖、食盐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在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5、学以致用,转化技能(1)、生活中溶于水的物体。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容易在水中溶解呢?
生:我们冲奶粉时,奶粉就溶解在水中。
生:炒菜时放的味精也能溶解在水中。生:我还知道炒菜时放的五香面也能溶解在水中。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五香面根本不能在水中溶解。因为它没有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我在吃菜的时候还能看见五香面的小颗粒呢!(生显得很自信的样子)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如果谁还有不同意见可以回家后亲自实验一下。生:我们在生病时吃的药也能溶解在水中。
师:对呀!药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人体吸收,才能治好病啊!生:冰块在阳光下也能溶解。
师:是吗?
生:我认为冰块在阳光下化成水不叫溶解,应该叫融化。师:为什么?
生:因为溶解必须是在水中,而冰块是在阳光下晒化的,叫融化才合适。
生:如果是化在水中的就能叫溶解了。
(师生一致鼓掌。)
(2)、分类:老师在超市买来一些物品请同学帮帮忙,帮老师分分类:(课件7.8.)
三、总结质疑
1、同学谈体会
2、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食盐等五种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知道了白糖、食盐在水中能溶解,沙子、铁粉、锯末在水中不能溶解。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溶解在水中的物体我们能想办法把它们从水中分离出来吗?
生:能!(跃跃欲试)
师:那么,已经在水中溶解的物体还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吗?(生疑惑了)
师: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生兴奋起来)
师:现在老师可不告诉你,你们自己去查资料吧!下节课向大家汇报,看那个人或那个组知道的方法最多,好不好?
生:好!
师:最后 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课件9)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盐到哪里去了
食盐
变成极小的微粒
白糖
均匀的分散
沙子 铁粉 锯末
吃盐有讲究教案 初中化学盐的教案篇二
促健康少食盐 教学内容:促健康少食盐
教学目标:了解食盐的危害,树立少食盐的健康饮食观 教学重点:了解食盐的危害,树立少食盐的健康饮食观 教学难点:树立少食盐的健康饮食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一份食盐,让学生通过看、尝认识食盐。
同学们都知道食盐在我们的一日三餐中有很重要的调味作用,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一节关于盐的课程。出示课题:促健康少食盐
二、新授
(一)盐对人体的好处
1、提供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矿物质
2、维持身体健康
(二)过量食盐的危害
1、心血管疾病
2、上呼吸道感染
3、缺锌
学生讨论总结:少食盐保健康
(三)其他含盐多的食品
1、柠檬夹心饼干
2、果冻
3、运动饮料
学生讨论:含盐多的食品也要尽量少吃 小结:少食盐保健康
吃盐有讲究教案 初中化学盐的教案篇三
食盐和水泥 教案
教学内容:
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一位学生在用杯子向盘子里倒水(盘子里有水泥),说:“我们试一试。”
目的是提示学生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水泥的变化。教科书提示的探究方法是:通过加水的方法使水泥发生变化。借助探究食盐的方法思考: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二是认识其他物质的变化。教科书提供了两组物质变化的示意图,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生活中更多的类似食盐和水泥这样的变化。
第一组图片包括玻璃和水的变化。玻璃的变化由三副图片:碎玻璃、玻璃熔化炉、玻璃制品组成。图片与图片之间分别用箭头相连接,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到玻璃也可以像食盐那样,改变形态后还可以恢复原状。水的变化中,通过箭头提示学生水可以改变形态为水蒸气或冰,水蒸气或冰又可以恢复到水的形态。
第二组图片包括六种物质的变化,分别是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变化、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泥土到砖块的变化、树到椅子的变化。这些图片的设置目的是提示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更多类似水泥变化的事例。
教科书设计的这些物质的变化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多种物质的变化入手,探究类似食盐和水泥的变化特征。
三是归纳。教科书呈现了一幅学生交流的情景图片,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物质原状的角度来分析,寻找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归纳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食盐、玻璃等物质都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这是一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通过食盐、水、玻璃等物质的变化认识可逆变化。“像水泥这样的变化呢?”“我知道„„”
提示学生通过水泥、木头、种子等物质的变化认识不可逆变化。
活动二: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科书提供了三幅图片,分别森林大火、污染的水域、废品收购站,意图是通过对图片内容的分析,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利弊。森林大火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一些不可逆变化带给人类的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污染的水域是一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虽然是一种可逆的变化,但如果想使污染的水恢复到原状却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废品收购站的图片提示学生认识到很多物质是可以发生可逆变化的,我们可以合理的使用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图片内容只是一种指向,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充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带给人们的利弊。
自由活动:
教科书以“自制胶水”为主题,分步展示了制作“胶水”的过程,提示学生可以利用脱脂牛奶、醋、小苏打等自制胶水。通过制作,丰富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
拓展活动:
教科书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现象?”的探究内容,提示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把探究延伸到课外。
吃盐有讲究教案 初中化学盐的教案篇四
食盐质量标准
1.目的
制定食盐的质量标准,确保其各检测项符合质量要求,为食盐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提供依据。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盐的购进检验。3.内容 4.1名称:食盐 4.2代码:
4.3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2721-1996 4.4供应商: 4.5取样方法: 4.6检验方法: 4.7企业内控标准:
辅料来源:本品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等的盐水经煎或晒而成的结晶。主要成为氯化钠sodium chloride。
[性状] 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无可见的外来杂物,无杂涩味,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类别] 中药饮片炮制用辅料。
[贮藏] 应存放于干燥防潮处,以防潮解,开封后应将口封严。4.8贮藏期限:厂家有效期。4.9复验期:
吃盐有讲究教案 初中化学盐的教案篇五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小马过河》+丛书2《愚人食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棚、驮、磨”等14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愿、意、麦、该”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根据关键词的提示,用恰当的语气讲述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根据关键词的提示,用恰当的语气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1.根据关键词的提示,用恰当的语气讲述故事。
2.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课 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内容】
《小马过河》+《愚人食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棚、驮、磨”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根据关键词的提示,用恰当的语气讲述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2 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小马图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2.检查生字读音:出示带本课生字的句子。◆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向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老牛说:“水很浅,刚没过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想:“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妈妈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句子:在读的过程中正音,并根据难点字渗透识字方法。
“棚、磨、档、伯、浅、刻、蹄”等字,可3 结合图片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字义,也可以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棚”木字旁表示搭建棚子的材料,“朋”表示读音;“石磨”是一种粉碎工具,以前用石头做的,所以“磨”为石字底;“浅”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注意“浅”是前鼻音,“坊、挡”是后鼻音。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把出现的小动物用笔圈出来。
2.学生自读课文,圈点标画。
3.小组交流:根据提示的问题,简单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次过河时候,老牛说水很(),松鼠说水很()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跑回家问(),小马听了妈妈的话,通过自己的(),终于过河了。
三、读课文,感悟积累。
1.指导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
⑴自由读1-3自然段,标出对话的提示语,并根据提示语读好小马和老马的对话。⑵展示交流:同桌互读;全班展示读。教师、学生评价,进行指导。
1.学习第4、5自然段,读好小马跟老牛和松鼠的对话,并理解对话的内容。
⑴读好与老牛的对话:
老牛是怎么说的?(指名读)板书:很浅(刚没小腿)⑵读好与松鼠的对话: 松鼠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板书:很深(淹死过小伙伴)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4.同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出示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他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所以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会淹死它。)
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5.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
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小马只好回家问妈妈。小马叹了口气,谁能读出它的语气?指名读。
⑴理解“难为情”:害羞、难过或惭愧的意思。
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读出小马的难为情。
⑵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用波浪线画出来,读一读,读出妈妈的“亲切”。
⑶妈妈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练习全文理解,各抒己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6.学习第八自然段。
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他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学生回顾全文,自由回答。
四、用课文中的词语,讲故事 马棚 愿意 磨坊
驮 挡住 为难(出示课文小马和妈妈谈话的图片)突然 拦住 吃惊(出示课文小马和老牛、松鼠谈话的图片)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 巩固故事
小马帮助()把半口袋()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挡住了去路。小马去问老牛,它说河水很(),而松鼠说河水()得很。妈妈叫小马试一试,小马终于蹚过了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不一定是对的,要动脑筋(),并亲自(),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归纳总结,延伸中心
同学们小马听了妈妈的话,通过自己的实践成功过河了。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曾经“动脑筋试一试”的是,大家一起聊一聊吧。总结: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勤于动脑、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的人。
五、园地《好天气和坏天气》。学习了课文《下马过河》,我们不仅能分角色朗读,还能借助课文中的词语讲故事。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69页,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再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尝试着借助词语讲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3.根据关键词的提示讲述故事。
老奶奶 大儿子 果脯 好天气
小儿子 蜜饯 坏天气
老爷爷
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指名讲故事。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小马过河》和《好天气和坏天气》的故事。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遇事要动脑筋,亲自尝试
3.试着讲讲《愚人食盐》的故事一、五、学习丛书《愚人食盐》。
学习了课文《小马过河》,我们不仅能有感情朗读,还能运用关键词语讲故事。下面大家打开主题丛书《愚人食盐》第6页。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利用关键词语讲故事。朋友 菜肴 放盐 美味
客人 一大包盐 苦涩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