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碳汇变化趋势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国森林碳汇变化趋势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篇一
目 录
1.背景 4 5 5 5 6 7 8 8 9 9 9 1.1碳汇交易 1.2森林碳汇
2碳汇经济
2.1林业的碳汇价值 2.2 开发碳汇林业经济
3开发碳汇项目的条件
3.1 开发碳汇项目的现有模式 3.2 开发碳汇项目的土地要求 3.3 碳汇林有两种:造林和再造林
3.3.1 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对树种的要求 3.3.2 已有碳汇项目的树种
1.背景
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大量增加而使全球气温持续升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对气候变化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大量使用石化能源,使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带来的温室效应是全球迅速变暖的主要原因。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化石燃料石油的依赖和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急剧上升,引发全球变暖。这种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农林业、水资源以及人类健康都将产生广泛、深远和复杂的负面影响。
节能减排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地球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与日俱增,削减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保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经成为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审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有约束 的温室气体排放机制为碳交易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国际上碳交易主要有cdm(清洁发展机制)、ji(联合履行)、et(排放贸易)三种机制。碳交易已成为面对气候变迁的一个市场解决方案。其它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对森林碳汇作用越来越予以关注,如《波恩政治协议》、《马喀什协定》都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京都议定书》确立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鼓励各国通过绿化、造林来抵消一部分工业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003年l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9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已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制定了新的运作规则,为正式启动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京都议定书》不但规定了41个工业化国家的减限排额度和时间表,还在3.3和3.4条款引入了温室气体吸收汇,允许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等活动获得的碳汇用于抵消工业和能源部门的温室气体减限排量。同时还在第6条规定可通过包括林业活动在内的项目活动获得的碳汇来抵消减限排额度。
1.1碳汇交易 根据《京都议定书》,许多发达国家都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定,一些国家在本国内难以完成既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只好到国际上购买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项目,根据京都市场碳交易的平均价格为每吨4.68美元,非京都市场交易价格为每吨1.34美元。2005年,国际碳市场的总交易额超过100亿美元,而2006年达到250~ 4 300亿美元,预计两年后将增加到每年400亿美元。如果造林后能测算出能够降低的二氧化碳量,就可以到国际市场进行碳交易。
1.2森林碳汇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能力。森林的这种碳汇作用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积累,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生物量,是地球碳循环重要的汇和库,它与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数据表明,森林每生长1m3生物量,平均吸收1.83t 二氧化碳,有着很强的碳汇功能。最新研究的成果表明,成熟森林在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土壤持续积累有机碳,表现出强大的碳汇功能。实施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的碳汇量是世界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解决二氧化碳上升的办法。
2碳汇经济
2.1林业的碳汇价值 碳汇林业是气候变化的伴生物。森林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要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氧气。单位面积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达到每公顷150.47吨。以云杉为例,一棵在30年内能吸收二氧化碳100公斤左右,而经过核证后的碳汇量是有经济价值的,这使得“植树”的价值重估。凡是希望为温室气体减排做出贡献的公民,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林业碳汇基金倡导的是一种“零排放”理念,如经过计算,约11亩人工 林就可以吸收约为20.2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一部排量2.0的汽车全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而以往,林农植树造林的价值仅仅体现在“退耕还林”补助,每亩仅200余元。随着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和碳汇交易引入,按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的造林项目,在植树造林中可以实现植树的工时收入、满30年后第一轮砍伐的分配收益、林地种植养殖项目收益和长达30年的“森林碳汇”交易收益。
2.2 开发碳汇林业经济 开发碳汇林业经济同时要避免以提供低价值初级产品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向深度挖掘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林业产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就是林业的一个很有潜力的新产业链的一部分。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是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采集林下枯落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支撑生物质能源产业。合理设计,发展混交林、加强林下养殖,林业管理,甚至发展生态旅游,都是挖掘森林附加经济值的良好途径。这样就能形成一个类似于如下的完整产业链:“集苗圃培育→植树造林→木材加工→家具、地板→生物质能源→化工等。
3开发碳汇项目的条件
并非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都可以交易,商品进行交易的前提条件是清晰的产权。对于现有的森林来说,由于其生态效益的外部性,使得碳汇成为了“公共物品”,没有明晰产权。因此,现有森林碳汇的存量是不可以交易的。此外,森林有固碳的功能,但森林碳汇指的是净吸收量,即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减去造林活动用车(汽油)或施肥所产生的排放,还要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毁林排放,最后得到的净吸收量才是碳汇。森林碳汇的开发不但对于土地有要求,还需要有合适的方法学来监测、核查,最后由相关机构进行核证后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提出的试验设计中林业碳汇的项目也应该做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可交易的 “森林碳汇”作好把关。3.1 开发碳汇项目的现有模式 在国际合作的机制下,发达国家承担了强制减排的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并没有这样的责任。国内的森林碳汇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卖给国外有减排任务的买家。主要的项目来源有:
1、cdm(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再造林项目:由项目参与者承担费用。
2、自愿减排森林碳汇项目的开发:由项目参与者承担费用。
3、中国绿色碳基金下的碳汇林:由组织者募集的基金进行投资及管理。
3.2 开发碳汇项目的土地要求 1)不同的标准下,均要求该土地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为无林地。a)、对于1990年之前就存在的人工林,其仍然具有碳汇功能,但属于森林管理范畴,不能作为合格的森林碳汇项目活动。
b)、对于1990-1999年在无林地上营造的人工林,虽然满足造林或再造林的定义,但规则规定不能申请和注册成森林碳汇项目。
2)拟议碳汇林地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4)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5)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6)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当地政府部门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7)为证明项目土地的合格性,项目参与方需提供以下证据: a)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或土地覆盖图、森林分布图。b)不同时段的航空照片,卫星影像。
c)地面调查报告(实地植被调查、参与式访问调查)、土地登记册和林权证等。
3.3 碳汇林有两种:造林和再造林 “造林”是指通过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方式,将至少在过去50年内不曾为森林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人为直接活动。“再造林”是指通过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方式,将过去曾经是森林但被转化为无林地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人为直接活动,再造林活动限于在1989年12月31日不为森林的土地上发生的再造林。只有满足这样条件的林地,才有开发并最终获得可交易的碳减排额度的可能。
3.3.1 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对树种的要求
a)要求是本地种,不能有入侵种,对于遗传修饰生物体,如转基因品种,要特别小心。
b)若有外来种,需要论证外来种的必要性,并提供证据证明对环境没有明显负面影响。
3.3.2 已有碳汇项目的树种
目前已经成功开发的广西项目,其所选择的树种如下:eucalyptus 桉树;iana 马尾松;formosana 台湾铁松; lata:杉木。目前已经成功开发的四川项目,其所选择的树种如下:platycladus orientalis: 侧柏(柏树,片柏,片松);betula luminifera 光皮桦; poplus szechuanica ;betula albo-sinensis 油松;magnolia officinalis 厚朴(木兰科 木兰属); larix gmelinii 落叶松; quercus acutissima 麻 栎; pinus massoniana 马尾松;cupressus chengiana 岷江柏木; cunninghmia lanceolata 杉木; pinus tabulaeformis 油松; picea asperara 云杉。
中国森林碳汇变化趋势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篇二
“低碳”不再只是概念,“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下文华图教育王娟老师根据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特点给出了“低碳经”的相关背景知识及意义、对策等申论备考资料供广大考生查阅。
1.“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交的与“低碳”有关的议案、提案占总量的10%左右。这表明,“低碳”不再只是概念。“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长期能源安全,有助于缓解当前和未来能源体系下的国内国际环境问题,而且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
2.低碳经济的发展措施
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方向有四点:
第一,推行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要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第二,提倡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
第三,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扭转我国环境形势日益恶化的趋势,必须降低高碳产业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另外,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要对我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调整,限制高碳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低碳产品出口。
第四,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低碳技术。
中国森林碳汇变化趋势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篇三
我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看法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变化。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经济并非仅是一个环保命题,也并非仅是一个经济命题,它实质上是一个发展问题、政治问题,是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的根本解决办法。作为省会城市,济南市要发挥省会示范作用,努力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为下一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
济南市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
济南作为传统工业城市,诸多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是耗能和污染的重点。我市应该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减少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第三产业比重,加快金融、保险、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降低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通过产业政策调整,鼓励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以技术进步带动整个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增强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强制淘汰高碳产业的落后产能。
致力于制度创新,从政策引导层面建立有利于形成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结合我市实际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对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进行低碳化调整。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法规,考虑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让企业的认识从仅仅知道“不准干什么”转变为知道“提倡干什么”。
二、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优势低碳产业的发展 对新能源、提高能效、生态基础设施等低碳经济产业实行政策倾斜。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清洁能源发展、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和相关法规,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建设。
目前济南太阳能毛坯管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51%,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毛坯管生产基地。太阳能镀膜管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5%,占国内高端市场的70%以上,产销量居国内市场第一位。根据《济南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1年)》,到2011年,我市将打造三大太阳能特色产业基地,其中,济南东部太阳能研发生产基地重点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利用及相关配套产品领域进行研发,形成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太阳能产业集群。
对太阳能生产企业而言,通过政府出台明确的产业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开发新
技术、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将对太阳能热水器产业乃至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以此引导人们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发展碳交易和合同能源管理
《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签订,2005年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工业化国家有效完成减排任务,议定书允许三种灵活履约方式,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指工业化国家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履行所承诺的减排义务。由于发达国家能源利用率、能源结构和新能源技术已经达到一定高度,进一步减排成本高、难度大,而发展中国家减排空间则十分巨大,导致了不同国家的单位减排成本差别,碳交易随之产生。
从世界上来看,中国在cdm项目不管是项目量、减排量还是交易金额都是第一。但由于没有制度扶持、没有技术体系、没有检测规范,更没有一个规范国际碳交易市场,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随着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碳交易也走到了十字路口,哥本哈根会议无果而终,国际市场对我国项目开始施压,此外,项目审批周期长,资金技术落实不到位等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但终归而言,全球低碳经济大的形势不会改变。在十一五即将收尾之际,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较2005年碳减排40%到45%的目标,为国内碳交易市场提供了发展契机。
实现低碳经济一般有两种手段,一是行政手段,在我国比较常用,如强制关停小火电、小水泥;二是市场手段,包括征收碳税和碳交易。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最终要通过实体经济的技术革新和优化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但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
减排目标的完成,必然涉及到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如何搭配的问题。通过碳交易这样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为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在我国目前还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各级政府的节能减排任务更多还是依靠行政手段完成。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想要减轻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压力,则应尽量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和政策扶持。
截至2010年4月,我国共有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2496个,在eb(cmd项目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项目786个,占全球总数的36.95%,这些项目预计产生的二氧化碳年减排量共计20937.5吨,占东道国注册项目预计年减排总量的59.43%。但最终获得减排指标签发取得收益的只有200余个。虽然报批不可能全部签发,但是随着进一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在已获得签发的项目中,大多数为开发难度较低的项目,而开发难度相对较高的“节能和提高能效cdm项目”仅有24个,钢铁行业9个项目全部属于此类项目,总签发量为550.2万吨,其中我市济钢的签发量占行业总签发量58.8%,目前已累计获得收益2700万欧元。
山东既是工业大省也是能耗大省,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存在很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但是节能余地和潜力同样很大,拥有大量成本低符合清洁发展机制要求的潜在项目,涉及多行业多领域,我省cdm项目资源量居全国前三。2009年12月我省首家碳经营交易所落户菏泽单县,为我省打造低碳经济注入活力。但交易
所成立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对政府未来政策的预期上,由于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不承担二氧化碳减排义务,并没有相关政策对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加以强制约束,所以企业通过碳交易完成减排目标更多的是一种自觉行为。截至2009年9月,我省已有104个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年减排量总计304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总量的7.26%,但实际在eb注册和获得投资的项目也并不多。近年来,济南市在节能和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温室气体分解等领域实施了一批cdm项目,已有济钢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济南垃圾填埋气发电、山东中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hfc-23分解等9个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年减排二氧化碳预计达810.5万吨。济南作为传统工业城市,同时拥有省会城市的优势,应该研究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认识和抓住碳交易的有利机会,充分发挥这一模式对节能减排的优势作用。
虽然中国碳交易市场巨大,但是一直以来在国际碳交易中,项目认定、减排流程、核算方法等标准都由买家制定。截至去年9月,全球自愿减排市场48%的交易都采用美国的vcs标准,其中36%来自中国。而同时一个由买家单方面制定的游戏规则是无法公平的。正是由于没有掌握话语权,中国、印度等一级碳交易市场达成的交易价格都比在欧洲的二级市场低一半以上。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北京环境交易所主导制定的“熊猫标准”公布,这是中国参与制定的首个自愿减排标准,虽然这个标准在中国尚不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中还不能立即发挥作用,但是它标志着中国开始在全球碳交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熊猫标准”将确立自愿减排量的检测标准和原则,并规定自愿减排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内容,从而完善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
未来我国的碳交易将更有自主权,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其交易也将从国际市场进入到国内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必然要有政策的引导和机构的监督管理,作为地方节能监察机构,可以在以下领域进行探索:
(一)对碳交易的相关政策、技术标准进行推广宣传和解读,使更多企业认识碳交易模式。
(二)发掘有潜力的项目,推荐其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三)对实际运行的项目进行指导和技术支持。
(四)针对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分析与实践,对项目建设和验收进行评价。
发展低碳经济,开展节能减排,需要技术和政策的双重支持,同时必须有新的商业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机制(emc)作为一种新型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在我国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该模式由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企业或机构)签订能源项目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节能潜力分析、节能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选购、施工、节能量检测、人员培训等项目的全过程的服务。以合同期内客户的节能效益来支付当前的节能项目成本,项目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风险,合同结束后客户得到全部设备和节能效益。合同能源管理恰恰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作为市场节能新机制,这种商业模式对消费者、生产者、政府以致全社会都有极大好处。
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通过示范、引导和推广,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增多,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达502家,完
成总产值580多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1350万吨标准煤,对推动节能改造、减少能源消耗、增加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相比国外先进模式,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还处于初步阶段,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还面临财税扶持政策少、融资困难、节能企业规模偏小、项目风险大、发展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一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如果合同能源管理这条举措能够在国内广泛推行,必将带动一个从设备制造到中介服务的新兴的低碳经济产业链的发展。
针对我国当前状况和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和合同能源管理面临的实际困难,国务院于今年四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中强调了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了完善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加强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根据《意见》,到2012年,我国将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市场。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2002年9月,上海在中国率先成立“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并实施了多个能源管理的发展。其能源合同管理已走在了全国前列。2008年9月,上海市经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专项扶持实施办法》,充分调动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开展节能工作的积极性。2009年6月,北京市发改委公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试行)》,明确了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补助办法。相关政策的出台,有效地推动了合同能的主要方式之一。2010年4月,工信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要引导节能减排专业服务机构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方式积极参与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分享节能效益实现双赢。5月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重申了要认真落实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早在1996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入我国之初,作为首全国批成立的三家示范性专业能源管理公司,山东省便占据其一。山东工业比重较大,耗能大户多,但是专业能源管理服务机构还很少,故节能减排改造空间巨大,业务领域空间广阔。2009年11月,《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其中激励措施中指出地方政府应当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包括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自愿协议的行为。12月,我省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大力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和清洁发展机制为主要形式的节能环保服务。可见,从国家到山东省,合同能源管理已经被提升到了空前高度。
相比较而言,我省虽然也注重合同能源模式,但是推广和规模都落后于先进城市,更没有专门的机构和明确的文件扶持这一产业的发展,限制了这一模式的发展。如今,国家层面已经将合同能源管理提升到政策高度,作为能耗大省,我们应该赶在全国前列,创新模式,拿出行之有效的方式扶持合同能源的发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对节能专业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和导向,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合同能源专业指导性文件,这也是大势所趋。政府为推动合同能源管理采取的尝试措施,也是一种节能低碳投资体系新模式,它有利于政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有效配置社会资金,引导民间资金投向节能低碳领域,并且实现企业零投资、节能服务公司创收益、环境资源受保护的多赢局面。
济钢集团部分煤气、余热蒸汽、氧气等能源介质阶段富余,而济钢周边企业
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先后与济南化肥厂、中益能公司、蓝星集团、重型集团、巨业化工等签订了相关合同,外供富余能源,同时将相关单位产生的副产品作为济钢的燃料回收利用,构建出工业生态代谢链,初步形成了区域循环经济模式。累计外供富余能源折标煤7.5万吨,价值3462万元,达到了经济生态节能多赢。
作为地方节能监察机构,在合同能源管理中可以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落实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做好政策宣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市的发展。
(二)出台相关政策对节能服务公司进行监管,指导行业发展;将监察工作中具有潜力的项目推荐给有实力的节能公司。
(三)对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
(四)对实施的合同项目的建设和指标验收进行检测与分析。
(五)协调节能服务公司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保障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节能技改和执法监督,推行企业能源体系建设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同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切实落实《节能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提出的节能减排具体目标。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规范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加强能耗限额审核与能源审计,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办法,对新建固定资产严把准入关。顺应我省率先展开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将这一体系落实推广,可以更好贯彻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加强节能管理,加强节能技术进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目标。
五、加强建筑节能
目前中国建筑能耗在能源耗费总量的比重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来的27%左右,建筑节能被提到到新的高度。应着力加强政府规划和相关文件的贯彻落实力度,严格实施低碳建筑标准,新建筑的立项、审批和建设过程都必须遵照相关标准。近年来“低碳建筑”渐渐成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光伏与建筑相结合的太阳能应用方式也得到极大的推动。结合我市西部新城、东部新区、老城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市政公用建设、小清河两岸等新城区以及西客站片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建设,坚持用低碳理念指导建筑设计,大力推广节能建筑材料,全面推广应用我市具有技术优势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系统,综合运用浅表土壤源、中水等可再生能源,打造低碳建筑的全国典范。
六、推进农村低碳
农村能源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能源低碳化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市农村能源需求不断扩大,煤电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进一步转变农村传统用能方式,开发农村新能源,推广沼气、秸秆等生物质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加强植树造林,增强碳汇。农村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支撑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战略措施和重要任务,也是发展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的新兴产业。
七、加强交通节能,发展公共交通
作为全国13个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应抓住契机,逐步提高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份额。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公共交通发展方向,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监管,淘汰排放不达标、高耗油的车辆。
八、做好低碳经济宣传工作,倡导低碳社会氛围和生活方式
发展低碳型消费是建立低碳发展模式的一条重要途径,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和城市扩张规模也是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的客观要求。城市要实现低碳转型,人的理念和行为必须转变,要通过宣传、教育等各种措施,引导人们形成低碳的生活模式和消费方式。济南作为省会城市,有基础、更有责任在全国率先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消费模式,建设低碳文明都市。
中国森林碳汇变化趋势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篇四
森林碳汇:森林的新期待
12月8日,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的很多人或许没有留意到这样一条新闻:中国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提出我国“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目标”。
“森林碳汇”,采访中很多人对这样一个词汇充满了陌生感。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
其实,在天全县已经能听到森林碳汇走近的脚步声。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四川省第一笔森林碳汇“生意”已在成都签下预售协议。根据协议要求,四川省西北部的2251.8公顷新造林将出售今后20年“新鲜空气”。据测算,新造林在第一个计入期的20年中将吸收二氧化碳46万吨,实现碳汇收益299万美元。
天全县虽未能“入选”此次森林碳汇项目,但他们对森林的价值却很清楚。天全县碧峰峡景区的入口处,标有“森林覆盖率:95%、负氧离子:98%”的石碑醒目地矗立在最显眼的位置,吸引着来往游客的目光。一座城市的付出
在这座被誉为“熊猫故乡”的小城,人们对大熊猫“网网”、“福妮”远赴澳大利亚的关注度要远远超过森林碳汇这一新鲜事物。
网网、福妮平时最爱吃的竹子便来自天全县的山中。每天凌晨,当地农民就会上山挑选最新鲜的竹子送到碧峰峡大熊猫基地,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也并不困难。因为天全县位于四川省盆地西缘,这里恰好处在“华西雨屏”的中心地带,终年潮湿多雾,植被茂盛,适宜竹子生长。
在天全县林业局,一幅描绘天全县森林覆盖情况的地图悬挂在会议室的墙壁上。地图上2/3的地方都被绿色填充,这也就意味着在天全县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森林。事实也正是如此,这座面积为24000平方公里的县城,森林覆盖率达66.3%,位居四川全省第二。
天全县还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和必经之路,如今这里依然是四川进入西藏的重要交通要道。当汽车行驶在顺着山势修筑的公路上时,便能看到两旁郁郁葱葱的山林,由于道路狭窄,很多运送货物的大货车都会在会车时减速慢行。这时人们会发现这些装满货物的大货车中,很少有运送木材的。
在天全县生活了几十年的的农业银行天全县支行行长秦德虎说,上世纪80年代可不是这样情况,大面积砍伐树木的事情时有发生,路上跑的大部分是运送木材的车辆。
天全县林业局的高志勇也证实了他的说法。1998年以前,全县以林木采伐为主,每年采伐的林木就达4万立方米。不过这一情况在1998年9月1日开始有了变化。当天国家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天全县也在这一年被国家列为首批天保工程实施地区。
从那时开始,天然林不能随意砍伐了,农民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种树,而这一种就是10年。
树木的成长周期长,后期投入大。据当地人介绍,如果农民仅靠种树,根本无法糊口。天全县25万人口中,农民就占了12.93万人。高志勇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天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其中涉林收入仅为784元,这里还要包括国家退耕还林每亩补助的210元,剩下500多元就是靠农民卖竹子和竹荪获取的,林业占整个天全县财政收入不足1/10。
当地农民也告诉记者,虽然他们种树,但不能被称为林农,因为在林子上获得的收入只占全部收入的一小部分。他们告诉记者,目前一般的竹子可以卖到380元/吨左右,而养护和采伐的成本每吨就有200元左右,再加上山高路远,一天下来也赚不到几十元钱。但如果在县城打工,收入便可达到50元/天。
种树的收入低、投入大,却丝毫不能浇灭人们的种树热情。高志勇说:“以前种树还带有强制性,现在就不同了。近两年农民的积极性很高,常常是超额完成原本规定的种树任务。”
为什么呢?
“今年年初,有人还发现野生的大熊猫。”当地人说,虽然天全是我国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但很多在天全生活一辈子的老人都没有机会看到野生的大熊猫。野生大熊猫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天全生态环境的好转,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据四川农业大学与天全县共建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径流场定点观测表明,天全县泥沙含量减少31.47%;经省、市环保部门监测,天全县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水质也达到了国家ii级标准。
天全县境内山高坡陡,地质结构松散,缺乏稳定性,易形成地质灾害,而同时又由于之前大规模砍伐森林,泥石流、山坡垮塌造成交通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过近几年,这样的现象几乎是绝迹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减少了当地人因地质灾害遭受的损失,也极大地带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批游客前来旅游休闲度假。新变化
生态环境好了,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又是一道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
高志勇介绍,在天全,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森林、水电和矿产。这三者在当地被形象地称为木头、水头和石头,其中木头的产值相对较小,拥有288万亩林业用地的天全县林业产值不过5亿元,因此天全的林竹产业也被形容为“大资源、小产值”。以前从天全向外运输的木材大部分都是未经加工的原木,价格十分低廉,这是造成林竹产值小的主要原因。
“不过这一情况已经得到逐步改变,我们的目标是到2012年林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高志勇信心满满,而他的自信也是有根据的。一片片由木材制成的墙板正被工人熟练地码放整齐、装箱密封,这些封装好的墙板将出口到日本,而每箱大约2平方米面积的墙板就可以卖到70元左右。
这家名为四川中天地的木业有限公司虽成立只有两三年时间,在天全县却有着不小的名气。“出手购置了46500亩林地、项目一期投资1.65亿元建成5万立方米工程模板生产线、二期要建5万立方米细木工板、10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高志勇表示,在天全这座小县城,如此频繁的大出手,是天全人之前从未经历过的,而这正反映出天全县森林产业化发展新趋势。
中天地公司只是天全县政府培育的六家林业龙头企业之一。为解决“大资源、小产值”问题,天全县政府领导提出发展林竹产业的新思路:要提高林业产值,必须通过加工提升附加值,搞“立体林业”、“纵深林业”和“全方位林业”。
为达到这一目标,天全县政府也出台了多项举措,“2012年前,我们要在始阳镇建成‘川西林竹产业工业园区’。计划园区占地面积600亩,初步建设思路是‘721规划’,即15万立方米木材加工厂、60万平方米楠竹地板加工厂、2万吨竹炭加工厂、1万吨竹笋加工厂、0.5万吨山葵加工厂、1000吨猕猴桃加工厂、6000吨二郎山古道茶叶加工厂等7家龙头企业;根雕一条街、林竹工艺品一条街2个专业化市场街和1个林竹交易市场,预计园区总投资将超过10亿元。”高志勇说。
木材被制成附加值较高的家具、装饰材料以及活性炭;而树林下面的空地可以种植蔬菜、水果、茶叶等;就连树根也被加工成工艺品,生态旅游也成了当地的招牌。森林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天全表现得淋漓尽致。
农民和企业从中获得了实惠。在中天地有限公司一位正在摆放木材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己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超过1000元。而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虽然这家企业刚投产不久,但是产品已经开始供不应求。
不过,高志勇也坦言,“目前森林碳汇还是一个盲区,还没有开展。
一家“赤道银行”的准备
当天全人还未开始对“森林碳汇”有所了解时,一家金融机构已经走在了他们的前面,为这一新生事物做着各项服务准备。
“蓝天、绿地,远处的城市建筑、近处的风电机组”构成了一幅图画,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幅广告图画。“兴业银行——中国首家赤道银行”的字样出现在画面右上角,这让很多看到这条广告的人都会产生好奇。
“很多人打电话开玩笑地问我们,这是不是一家建在赤道上的银行?”兴业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助理王宝银笑着说。
在兴业银行提供的一本名为《赤道原则解读》的小册子上,我们找到了赤道银行的真正含义。所谓“赤道银行”是指已宣布在项目融资中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
赤道原则是参照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的一套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用以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过程所涉及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金融行业基准。
王宝银向我们进一步解释了赤道银行以及赤道原则的含义:“在贷款项目选择上,我们会对环保型的项目重点支持。比如我们推出节能减排贷款业务,只要企业的节能率达到我们规定的标准,我们就可以在审批程序上给予绿色通道,提供绿色信贷。”
他感慨“碳交易的市场很大,但是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块可以利用的资源。”
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以前不需要承担减排义务,在我国境内所有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可以按照《京都议定书》中的cdm机制转变成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
“特别是一些高耗能的行业,如水泥、钢铁等,他们往往会认为这件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但正是这些高污染的企业或者产能过剩的企业,才最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来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目标,这也是我们支持的一个范围。”王宝银说。
据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提供的材料显示,截至2009年3月,兴业银行全行34家分行全部开展了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业务,共支持全国91个节能减排项目,融资金额达到了35.34亿元。此外,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都在计划与lfc(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参加到这个产业中来。
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国cdm项目快速发展,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从2006年到2008年,中国的cdm项目占全球该项目的比例逐年递增,分别为54%,73%和84%,远远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按当前国内最低限价8欧元/吨价格计算,我国cdm项目减排年收益至少为15亿欧元以上。
虽然兴业银行是我国首家“赤道银行”,提出赤道理念也有几年的时间,但对于森林碳汇来说,他们也表示还需要更多的准备。
王宝银说:“因为森林碳汇比较复杂,如何核定减排数量,树木生长到某一年限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怎样测定?都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兴业银行遇到的“森林碳汇”难题,也是摆在整个中国金融机构面前的难题,需要金融机构共同思考解决。难题解决了,森林被砍伐的命运就可以得到改变。这也许是森林最大的期待。
中国森林碳汇变化趋势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篇五
这是去年中旬在考虑森林碳汇问题时罗列的一些问题,在现在森林碳汇貌似开始为大家所逐渐接受时拿出来晒一晒,跟大家分享下!
————————————————————————————————————————
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持续影响着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而人类活动更是大气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因素。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碳汇功能,林业活动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2009年9月22日锦涛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中,也特地提出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基于此,社会对于农林业碳汇作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建设现代林业,发展山区林特产品、生态旅游业和碳汇林业”。碳汇林业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虽然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中,这个概念很早就被国际社会提出来了。
1、森林多重价值的挖掘
对于森林产业来说,一直以 “大资源、小产出”的局面长期存在,在其自身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的基础上,为保证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发现其附加价值,低碳经济的发展给了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的新思路。
1)发展更多的经济功能:生物质能源,林下养殖,生态旅游等。
林业经济价值的发展,首先要结合当地优势,如江西地区合理发展竹林、油茶林,获得部分经济价值,维持林农生活及日常运转。深化林权改改,走好“产权到户、集体管理“的效率化道路,结合资本、市场,形成一个类似于如下的完整产业链:“集苗圃培育→植树造林→木材加工→家具、地板→生物质能源→化工等。
要摆脱以提供低价值初级产品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向深度挖掘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切实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林业产品,提升林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就是林业的一个很有潜力的新产业链的一部分。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是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采集林下枯落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支撑生物质能源产业。合理设计,发展混交林、加强林下养殖,林业管理,甚至发展生态旅游,都是挖掘森林附加经济值的良好途径。
同时,积极申请中央、省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探索较完善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目前,江西已经建立江西省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办法。
2)发展森林碳汇: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缓解气候变暖。
森林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要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氧气。单位面积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达到每公顷150.47吨。以云杉为例,一棵在30年内能吸收二氧化碳100公斤左右,而经过核证后的碳汇量是有经济价值的,这使得“植树”的价值重估。而以往,林农植树造林的价值仅仅体现在“退耕还林”补助,每亩仅200余元。随着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和碳汇交易引入,按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的造林项目,在植树造林中可以实现植树的工时收入、满30年后第一轮砍伐的分配收益、林地种植养殖项目收益和长达30年的“森林碳汇”交易收益。
2、什么叫森林碳汇?
通俗地说,森林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所以,森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森林在碳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如造林、恢复被毁生态系统、建立农林复合系统、加强森林可持续管理等,可以增强陆地碳吸收量。以耐用木质林产品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生物能源、采伐剩余物的回收利用,可减少能源和工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3、什么样的森林碳汇可以交易
并非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都可以交易,商品进行交易的前提条件是清晰的产权。对于现有的森林来说,由于其生态效益的外部性,使得碳汇成为了“公共物品”,没有明晰产权。因此,现有森林碳汇的存量是不可以交易的。此外,森林有固碳的功能,但森林碳汇指的是净吸收量,即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减去造林活动用车(汽油)或施肥所产生的排放,还要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毁林排放,最后得到的净吸收量才是碳汇。森林碳汇的开发不但对于土地有要求,还需要有合适的方法学来监测、核查,最后由相关机构进行核证后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也就是说,碳汇的交易条件十分苛刻,需要付出很高的交易成本。
4、形成的碳汇卖给谁?
在国际合作的机制下,发达国家承担了强制减排的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并没有这样的责任。国内的森林碳汇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卖给国外有减排任务的买家。目前,国际碳市场交易的大都是减少排放的工业项目,而林业碳汇项目由于规则的复杂以及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等诸多因素,能够实现交易的很少。此市场成为强制市场。同时还存在着不受国际强制性规则限制的自愿市场,主要是由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府立法,实施减排规定或启动碳交易。这些市场主要进行工业减排项目的交易,林业碳汇项目只占很小的比例。在这样的框架下,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来购买,用于企业来践行其社会责任等。
5、造林与再造林的概念。
按照目前最为规范的碳汇林开发方法,此类项目统称为“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造林”是指通过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方式,将至少在过去50年内不曾为森林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人为直接活动。“再造林”是指通过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方式,将过去曾经是森林但被转化为无林地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认为直接活动,对于第一承诺期,再造林活动限于在1989年12月31日不为森林的土地上发生的再造林。只有满足这样条件的林地,才有开发并最终获得可交易的碳减排额度的可能。
6、开发碳汇项目,对于土地的要求。一般会有如下几点:
1)不同的标准下,均要求该土地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为无林地。具体时间根据不同标准而要求不同。
2)拟议碳汇林地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4)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5)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6)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当地政府部门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当地群众具有参与项目造林的积极性,具备开展项目活动的组织、劳力和技术保障。
为证明项目土地的合格性,项目参与方需提供以下证据:
1)、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或土地覆盖图、森林分布图。2)、不同时段的航空照片,卫星影像。
3)、地面调查报告(实地植被调查、参与式访问调查)、土地登记册和林权证等。
7、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对树种的要求
1、要求是本地种,不能有入侵种,对于遗传修饰生物体,如转基因品种,要特别小心。
2、若有外来种,需要论证外来种的必要性,并提供证据证明对环境没有明显负面影响。
目前已经成功开发的广西项目,其所选择的树种如下:eucalyptus 桉树;iana 马尾松;formosana 台湾铁松; lata:杉木。
目前已经成功开发的四川项目,其所选择的树种如下:platycladus orientalis:侧柏(柏树,片柏,片松);betula luminifera 光皮桦; poplus szechuanica ;betula albo-sinensis 油松;magnolia officinalis 厚朴(木兰科 木兰属); larix gmelinii 落叶松; quercus acutissima 麻 栎; pinus massoniana 马尾松;cupressus chengiana 岷江柏木; cunninghmia lanceolata 杉木; pinus tabulaeformis 油松; picea asperara 云杉。
8、开发成碳汇的森林在计入期内是否可以砍伐。
在计入期内允许以森林管理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间伐或主伐,但主伐后必须进行更新(植苗、播种或萌蘖更新均可,取决于项目设计)。但是,间伐特别是主伐时间的设计不能与监测和核查时间相近。
9、营造竹林是否可以申请?营造灌木是否可以申请?营造经济林是否可以申请?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森林的定义,因为造林和再造林项目的目的是将无林地转化为有林地(既森林)。因此森林碳汇项目树种是否可用竹类、灌木和经济材林,取决于这些成分构成的植物群落是否属于森林。在我国,最小面积0.067hm2、最低树高2m和最小覆盖率20%是判断是否森林的三个基本阈值。
对于竹林的争议很大,建议避免用营造竹林来申请,以降低风险,而且竹林的碳计量和监测方法不同于普通林木,目前没有批准的方法学。同时营造棕榈林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即使达到森林条件的营造灌木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也没有批准的可用灌木营造的方法学。
原则上,营造乔木类经济树种(包括油料、干果和果树)是可以申请cdm造林再造林项目的。但是,由于许多经济类树种不能用材积度量,无法通过材积转换为生物量,而目前又无相应的预测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物量模型,而且,许多经济林木(特别是果树)分支较低,通常在胸径一下分枝,目前批准的方法学均是基于胸径和树高的测量,还需要递交新的方法学。
10、现有人工林是否可以开发成碳汇林?
1、对于1990年之前就存在的人工林,其仍然具有碳汇功能,但属于森林管理范畴,不能作为合格的森林碳汇项目活动。
2、对于1990-1999年再无林地上营造的人工林,虽然满足造林或再造林的定义,但规则规定不能申请和注册成森林碳汇项目。
3、对于在2000年1月1日以来营造的人工林,是可以有条件申请注册森林碳汇,并追溯自实行项目以来的碳汇量。
11、碳汇林开发的现有模式?谁投资造林的费用,大概有哪些投资。
1、cdm(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再造林项目:由项目参与者承担费用。
2、自愿减排森林碳汇项目的开发:由项目参与者承担费用。
3、中国绿色碳基金下的碳汇林:由组织者募集的基金进行投资及管理。
无论在那种情况下,碳汇的购买方通常不会对造林或再造林进行直接投资,因此造林和再造林以及森林管护费用,均由项目参与方自行解决。而这部分的资金量比较大,汇报周期又长,给开发者造成较大的困难。
12、什么时候能够获得碳汇收益?项目的计入其和项目期如何选择。
与其他行业的减排项目不同,一般对森林碳汇项目产生的碳汇不可能每年进行检测和核查。一般第一次核查时间有项目参与方来定,以后没5年监测核查一次。正常情况下,每次监测和核查并签发减排量后,买方再根据购买协议和实际签发量,向卖方付款。但是,由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前期投入巨大,生产周期长,往往许多年后才开始获得林木和非林木产品收益,因此卖方期望更早获得碳汇收益,也可以设计购买协议,要求买方进行预付,但相对价格要低,因为买家承担了一定的风险。
项目的周期也非为两种:1)、可更新计入期:最长为20年,最多更新两次,这种情况下项目最长有60年。2)、固定计入期:最长为30年,不可更新。计入期和项目期的选择可根据所选树种的生长特征、土地使用情况、减排量特征等共同决定。
13、造林再造林项目需要考虑哪些参与方的意见。
项目参与方意见通常与社会经济调查结合进行,最常用的方法是参与式乡村评估。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包括:起草宣传册,并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向村民发放;参与式制图;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相关利益群体分析等。
14、目前国内已有成功项目案例:
1、广西林业cdm项目
2、四川林业cdm项目
3、其他案例不胜枚举
---------------------------以上只是林业碳汇所面临的一些基本概念的部分罗列,肯定无法穷尽,或许也有不当之处,还望大家加以补充。
不足之处,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