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评价 《散步》评课稿(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散步》教学评价 《散步》评课稿篇一
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言 体会浓浓的亲情
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会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齐读课题)
二、学习指导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出示字幕: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言 体会浓浓的亲情)
2、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
(出示字幕:学习指导 ★快速地浏览课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明理由。★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展示交流
1、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说理由。(几生说)
3、这些标题都是可以的。不过,老师认为还是“散步”好。谁来帮老师说说理由?
★
4、这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两对母子。多么可爱!(板书知识树:孩子 妻子 母亲 作者)
喜欢这个小孩的请举手。
5、你喜欢这个小孩子的什么呢?(生说师板书:聪明 可爱 机灵)
6、6、表现在课文中的哪句话?生:“前面也是„,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7、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对孩子最大的赏识就是把他当时说的话,活灵活现地“克隆”一遍。(谁来读读孩子说的话)(生读:“前面也是„”)
8、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来(聪明、活泼、童真童趣、猛然发现规律的喜悦)
9、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这句话,读出孩子的个性来。(生齐读:“前面也是„ ”)★
10、你认为“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说师板书:贤妻良母)
11、表现在哪里呢?(“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12、言下之意是,妻子在家里,(生:不一定听我的。)
13、妻子为什么在外总是听我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尊重丈夫,给他个——面子。
14、在家里,就不同了,遇事大家商议,谁说的对听谁的,这就是内外——有别!
15、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位妻子的?(生:“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
16、喜欢母亲的举手?
17、你为什么喜欢母亲?(这位母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意,很疼爱自己的孙子。)
18、把写母亲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生:“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很听她的话一样。”
19、小时候,孩子听母亲的话;长大了,母亲听孩子的话。话,是心声,是母子相互信赖的心声。
20、还有哪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找找看。(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
21、“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怎么改变了主意?(满足孙子的要求。)
22、这就是对孙子的——(疼爱)
23、这里“摸摸”的动作,“还是走小路吧”,应该读出什么来?(爱抚)
24、用心“摸摸”,轻轻地,慢慢地,柔柔地“摸摸”,从心里读出来……(生读:母亲摸摸„)
25、把“摸摸”读到自己的手上来„„(再读)
26、把“摸摸”从自己的手上,转移到孙子的“小脑瓜”上来(生读语段)
27、母亲开始眺望远方,这远方,正是孙子向往的路径。可见,小路的景色很美。(多媒体出示:“她的眼随小路望去„„波光粼粼的鱼塘。”)
28、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29、来,同学们,读出母亲的眺望——齐:“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30、通过读,把眺望的视线由近处推向远方——齐:“她的眼随小路„鱼塘。”
31、母亲看得远啊!既看到了美景,也预料到了路障,于是,母亲对我说——生:“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2、母亲是早有预料的,不用惊慌,再读。(生再读)
33、母亲说这话时很放心,很坦然。读的时候要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请听老师读。(师范读“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4、你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慈祥、善解人意、疼爱孙子)(师板书:慈善、疼爱孙子)
★
35、喜欢作者的举手。
36、为什么喜欢作者?(注意与母亲交流、很孝敬母亲)
37、哪里看得出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38、言外之意是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伴同母亲的时日很短)
39、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伴随母亲的时日很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0、“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说明了什么?(可见母亲挺过严冬不容易,每活过一天,十分艰难,很不容易。体现出生命的坚韧!)
41、说得好!总算盼来了春天。(多媒体演示句子:“这南方初春的……生命。”)
42、大家看看,多美的春天!多美的语句!谁来读一读?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
43、想象新绿,那是新生命的诞生和希望。齐读—“这南方„
44、感受新绿,最是一年春好时,浓妆淡抹总相宜。再读——“这南方
45、二月里看见刚刚抽出的嫩芽,是什么心情?(惊喜)一-读出来: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46、听到与看到“咕咕地起着水泡”时的是什么心情?(自在和愉快)再读:“田里的冬水也„着水泡。”
47、这段话写得真美!生命真美啊!再次齐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润泽我们的心。(齐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48、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不能熬过去?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决定——生:“走大路”。
49、作者说这话时语气怎么样?(干脆、利落)50、读出这种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1、读出这种充满孝心的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2、读出这种委屈儿子,孝敬母亲的当机立断!(生读:“走大路”)(板书:孝敬母亲)
53、“我”孝敬母亲,断然决定“走大路”;妻子夫唱妇随;母亲疼爱孙子,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54、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家人向着那菜花——(多媒体演示段落)生自由朗读
这句话。
55、你读懂了什么?(生说师板书:责任 使命)“整个世界”指的是:在我和妻子心中的地位。
56、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的,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57、好一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背上的”是——(母亲)
58、“她背上的”是——(儿子)
59、“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母亲加儿子)60、母亲加儿子,就是——(整个世界)6
1、我背上的加她背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一花一天国,一家一世界。”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
62、尊老爱幼,就是——(整个世界)
63、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6
4、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整个世界)6
5、(课件展示)“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指导朗读这一节。6
7、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生齐读)6
8、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齐读)“我们在阳光下……
69、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重。再瞧这“尊老爱幼”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家子——读: “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
四、升华主题
1、大家发现没有,这篇文章什么句子比较多?(对称句)
2、这种对称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大家找找看,找一找对称句。
3、让学生读自己找的对称句。
4、(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对称句,让学生齐读)
5、听同学们那么有节奏地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这种句式多美呀!大家模仿着这样的对称句,说一句话。(师出示多媒体)
6、说得太美了!诗一般的语言!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除了具有对称美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几生说)
五、拓展延伸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洗脚……”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在莫怀戚先生的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你用心观察。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六、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即将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我想用一首歌的歌词来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结尾。(播放《懂你》歌曲)师生齐读《懂你》
《散步》教学评价 《散步》评课稿篇二
《散步》教学设计
七 年 级 郑守信
设计理念
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以及独特的感悟,所以这节课在设计时力求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将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将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他们开拓思维,大胆想象,对课文要有自己的感悟,要有自己的见解。并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把这节课的感动延续到未来的生活当中。
教材分析
《散步》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文章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曾经这样说过:他要通过这篇文章“抒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这虽然是一篇叙事散文,但抒情性非常的强。文章的故事之美、自然之美、人性之美会带给人一种非常温暖的感觉,尤其是文章当中由两对母子构成的画面,更值得读者去品味和深思。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业水平参差不齐,但也同样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关键阶段,所以课堂教学要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则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在易学、愿学的氛围中,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人性美、图画美、语言美。
过程和方法: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勇于承担责任的情感。 2.传承和发扬“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的人性美、图画美、语言美。难点: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方法
教法: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学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作者莫怀戚的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散步》。有一位诗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有一种最坚实的依靠,那就是父亲的臂膀。如果有一天我们长大了,父母也就衰老了,那时候他们开始需要我们的呼唤,需要我们的臂膀,我想,在那个时候,陪他们一起去散一次步,都能让他们感觉温暖,那么今天我们就同作者一家去散一次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二十三课——《散步》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1.检查预习,诊断学情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熬过(áo)分歧(qí)粼粼(lín)嫩芽(nèn)霎时(shà)......(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信服:相信并佩服。霎时:短时间。
分歧:(思想、意思等)不一致,有差别。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2.简介作者
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小说集有《大律师现实录》和《透支时代》。
3.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参考: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
4.在散步途中,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两对母子关系有什么不同?
参考:前面是“我”照顾妈妈,后面是妈妈照顾儿子。
这样的一幅画面向我们展示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请尝试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参考:尊老、爱幼、互助互爱等。
5.其实文中反应尊老和爱幼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请试着圈点勾画出分别反应“尊老”和“爱幼”的语句,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勾画“尊老”的句子,另一组勾画“爱幼”的句子,并交流各自的成果,师给予合理引导和积极评价。)
三.聚焦画面,探究主旨
1.如何理解文章结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2 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八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其含义。
参考: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在家庭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仔细品味这两句话,想一想,它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生命历程?
参考:过去,现在和将来。过去我听母亲的话,而现在年迈的母亲听我的话,我成了母亲的依靠。我和我的儿子也将会延续母亲和我一样的生命历程。我很孝顺我的母亲,我的儿子也将会很孝顺他的父亲。“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会也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3.观看图片,发挥想象,感受一家四口散步的温馨场面。齐读课文第八自然段,再次感受文章的景物美、语言美、人性美。
四.深入挖掘,传承孝道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学会发现,学会感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音乐故事——《漫步人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五.作业设计
课后阅读毕淑敏的《行孝,趁早》,并写出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23.散步
莫怀戚
孝
善事父母者
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评价 《散步》评课稿篇三
《散步》教学设计
城关中学 艾永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3.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2.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3.品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一个人,一心想寻找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他询问他见到的每一个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黄金,钻石,权力,地位„„众说纷纭。因为他弄不清真正的宝贝是什么,这个人便决定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许多年过去了,他穷了,老了,病了,却一无所获,也无一丝快乐,只好失望地回家了。回到家中,看着温暖的灯光,家人关切的面孔,这个人终于明白,原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温暖的家呀!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带着这家的温情,搀扶着家人,一起走近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示范朗读。(要求):
(1)划出生字新词和词义;
(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
2.自由读,识字明词,了解文章内容。
师:让我们也融入到这个和美的家庭,随着舒缓的音乐,放声读起来,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检查阅读效果:(1)给字注音
分歧()信服()拆散()霎()时 水波粼粼()嫩()芽 熬()过(2)试着说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分歧 各得其所 4.快速抢答
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何人?何景?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能否改成“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三、
合作探究,理解亲情1.假如您有一束美丽的花,请您把它送给文中的某个人物,并请说说理由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教师适时出示课件)3.细细品味
我为什么选择春天陪母亲散步?写了什么景色?(集体朗读,并做评价,即读出初春的生机及散步的情趣。)
精读第三、四段。找同学朗读,品读词句:太迟、挺、总算、熬、随意、铺、密、沽沽、生命(呼唤的语气);说出喜欢的语句。
让学生简谈文中写景的作用。(点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同时渲染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四、品赏本文语言特色。
1.师:文中有一句话老师非常喜欢,你能说说我为什么喜欢吗?“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句式整齐,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一家人的和谐、温馨。)
2.提问: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默读课文,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朗读这些语句,找一名学生领读。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5)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3.仿写练习
家,是。
五、研讨课文,领悟主旨。
师:在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浏览第六、七段)
(1)合作探究: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这种永恒的情感。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2)师: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找出文中有预示性的句子。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提问: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在反复朗读中注意体会。
(明确:这句话表达文章主旨。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更突出了一个“孝”字,表现了一家的和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师:为了反映这样一个主题,用《散步》为题好不好?还可以用其他的题目吗?(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六、感悟亲情,书写亲情。
师: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动了感情的弦,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
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
七、布置作业并小结。
1、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第3题:比较阅读《三代》;
完成亲情贺卡,把这份厚重的、特殊的礼物送给你的父母。
(2)实感: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小结: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老师也送给大家及在座的老师一份礼物——一幅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板书】
母亲
责任
儿子
散步
莫怀戚以小见大
和
亲情
美
“我”
妻子
《散步》教学评价 《散步》评课稿篇四
《散步》教学设计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由于所教授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初一,处于适应期,基础较薄弱,语文学习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所以我的设计坚持“简单实用”的原则,按照课文行文思路逐段探究,层层深入。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从不同角度抒写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散步》这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个跨越后,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由于初中和小学的教材在教学重点上有所区别,对教材和教学方法的不适应是他们现阶段对语文学习的最大困扰,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需要通过老师引导去慢慢转变。
此外,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观,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预习、朗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浓的情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学习表达生活之美,逐步提高语言赏析能力。 2.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方法】
1.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四个环节:一导入;二整体感知;三合作探究;四拓展延伸
一、导入 问题:你喜欢散步吗?你怎样散步,一个人还是跟家人朋友?简要说说你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散步经历。(以提问导入)根据学生的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导入:
散步,生活中多么常见呀,它可以愉悦身心,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让人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快乐。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散步》这篇散文,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 作者)设计意图:因为提问导入,直接简单实用,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学习热情。
二、整体感知
1、检查拼音字词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语文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
2、用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a、散步的人有:我、母亲、妻子、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设计意图:信息刷选能力
3、问题:根据以上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对文本信息概括能力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同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明确:作者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4、问题: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用一词回答)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把学生的自由回答板书在黑板上,再由学生挑出最贴切的词语:温馨、和美、幸福。
在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铺垫。
三、合作探究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5自然段,回答问题。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问题:
1、为什么要出来散步?(母亲老了,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2、怎样散步?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3、赏析第二自然段中词语“信服”,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提示:母亲对儿子信服,说明什么)
4、赏析第三自然段中词语“熬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提示:熬过,突出母亲……)
5、两个红色句子,句式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6、第四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补充知识:
1、对称句: 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列举着说,从语义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2、景物描写作用:
设计意图:文章中前面五个自然段,介绍的散步的原因方式,从中体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也写出了和美与温情,意境耐人寻味。此外赏析词语和环境描写,也是常考考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6-8自然段,回答问题。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问题:
1、在散步过程中面对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从这段话你感受到怎样的感情?(提示从母亲和我两个方面解答)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他总是听我的。从这句话你感受到怎样的感情?(提示:我的角色定位)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品味文段,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情感,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提示:背的过程小心翼翼说明什么?整个世界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责任心以及中国传统家庭观念)设计意图:文章中既体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也写出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以及中年人的责任感,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锻炼学生主题的提炼和升华的能力。
(三)回顾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课文中有一些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数量不多,却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分别勾画出描写“我”、母亲、妻子、儿子的语句,说说这一家四口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小组讨论整合后再回答,1分)
回答句式:从 …中看出 谁(人物)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设计意图: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四、拓展延伸
1、在一次散步中发生了分歧,在一家人的 相互 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共同走向那条开满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 幸福小路。文章通过这么一件小事表现大的主题——“孝”
这种写法是“以小见大”。
2、联系生活,诗意表达。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请同学根据学习体会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家”为主题进行仿写。(小组讨论,代表展示,1分)例: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老人孩子都怡然自乐;
家,是一副沉重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
家,是一根生命的链条,老年、中年、幼年,生命就像永远也达不到终点的接力棒,代代相传,繁衍不息。
设计意图:学习亲情,感悟亲情,将学习应用于语言实践。
附: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第6课 散步
预习案
班级:七年级 班 小组:第 小组 姓名: 等级:_________
【单元要求】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人物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预习目标】
1.学习朗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作品内容,感受亲情,体味浓浓的情意。3.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自学指导】
1.课本预习:
⑴放声朗读课文,自查工具书,积累相关的词语,牢记文学常识; ⑵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思路,勾画文中重要的语句,自主进行批注。2.导学案使用:
⑴a类题型非培优同学必做,b类题型培优对象必做,ab类为所有学生做,没有要求必做的学生可自己可选做;⑵自主思考,限时独立完成;⑶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⑷将疑惑标注出来,可在课上小组讨论时解决。【自主积累】
(ab)1.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反复读)。
嫩芽()霎时()拆散()...熬过()分歧()水波粼粼()....2.认真抄写课后“读读写写”的字词。
要求抄写在词语积累本上(田字格),反复抄写,达到工整、熟练。3.理解下面的词语。
信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波粼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得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ab)1.用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a、散步的人有:
b、散步的地点是:
c、散步的季节是: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ab)2.根据以上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
3、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链接】 1.作者名片
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生前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作品有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透支时代》《陪都旧事》《花样年月》《六弦的大圣堂》《诗礼人家》《隐身代理》等。2.背景介绍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抒发一种生命的感悟,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本文创作源于两大契机:一是作者三代四口人的真实“散步”,文中小孩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正是出于作者当时上幼儿园的儿子之口;二是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对中国孝道的看法触发了作者创作的念头。
3.景物描写常见作用:设置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预示人物命运、为下文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6课 散步
探究案
班级:七年级 班 小组:第 小组 姓名: 等级:_________
【探究目标】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3.赏析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合作探究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5自然段,回答问题。
(ab)
1、为什么要出来散步?怎样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
2、赏析第二自然段中词语“信服”,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
3、赏析第三自然段中词语“熬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4、下列两个句子,句式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b.“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5、第四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6-8自然段,回答问题。
(b)
1、在散步过程中面对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从这段话你感受到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他总是听我的。从这句话你感受到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品味文段,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情感,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设计意图:文章中既体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也写出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以及中年人的责任感,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锻炼学生主题的提炼和升华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3】
(ab)
1、课文中有一些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数量不多,却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分别勾画出描写“我”、母亲、妻子、儿子的语句,说说这一家四口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回答句式:从 …中看出
谁(人物)怎么样的性格特点。(小组展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4】联系生活,诗意表达。
(ab)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请同学根据学习体会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家”为主题进行仿写。(小组讨论,代表展示,1分)例: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老人孩子都怡然自乐;
家,是一副沉重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
家,是一根生命的链条,老年、中年、幼年,生命就像永远也达不到终点的接力棒,代代相传,繁衍不息。家,是。家,是。家,是。
【拓展阅读】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说所有的话我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句话,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暇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菜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 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遗失钱币、污脏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 黠异常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 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奏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的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强烈 10 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 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 5 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要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分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更为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得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散步》教学评价 《散步》评课稿篇五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浓浓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运用朗读法,讨论法,圈点批注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孝顺老人,培养尊老爱幼、珍视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美好与责任。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含义,品味语言优美。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彩的情感,体味三代人之间平淡温馨的亲情,同时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学会承担生命的责任。
【教学难点】感受淡而有味的语言之美,领会以小见大的作用,学习对称美的写作手法。【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呈现林文煌的短文《三代》:
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本来我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倾向一边,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
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许是我太多虑了,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阻挡。”
在我惊魂未定,讷讷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愣愣的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我有搁下车子跟上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一直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两头担子,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边的。2.学生分析短文主题。(一个成年人对孩子和老人的爱护和责任)
3.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与之很相像的文章,它就是莫怀戚的《散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生字词
2.请学生通读课文,用文章中的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第一句话: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3.围绕“散步”理文章脉络
“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发生分歧——“我”照顾母亲走大路——母亲顺从儿子走小路——不好走的地方,“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
三、再读课文,精品细读
1.提问学生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
①母亲:年迈——“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善解人意——“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慈爱——“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②“我”:孝顺——“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有责任感——“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慈爱——“小家伙”
③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④儿子:聪明伶俐——“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小路有意思”,“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懂事——“一切都取决于我”,“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2.引导学生注意细节,通过联系讨论来感受亲情。
①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这样的内容平常我们习惯怎样表达它?作者这样选用词语和选择句式,你能否发现什么特别之处?从这样一句话的表述中,你能读出作者在写这句话时含着的情感吗?(通常习惯的表达有:a.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b.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特别之处: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突出“我”对母亲的尊敬及对一家人的爱)②春天已经到了,作者却说“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到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他是在抱怨春天来得太迟了吗?
(不是,这是对年老生命的感慨,对生命的珍爱与关怀。母亲度过了危险的严冬,迎来了象征着生命的春天,感受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作者发自内心的高兴。冬天遏制生命,责怪冬天来的太迟)、“挺不住”、“总算”、“熬”(母亲:冬天的每一天都过得很艰难,煎熬,我;怕母亲离开,内心无比的担忧、恐惧与煎熬)体现母亲生命的意志与坚强,我的孝心与关爱。③当母亲和儿子产生分歧,“一切都取决于我”时,为什么“我”会感到为难?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这种分歧让“我”为难,“我”不愿让任何一个“我”爱的人失望,这正是亲情的体现。)④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说明母亲充分理解孙儿的想法和愿望,并为此做出让步。分歧的消失,也是亲情的体现。)
四、品味语言
提问:这里有句话——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它的味道来。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对称)请大家在找找看,文中还有这种对称形式的句子吗,用波浪线划一下,看谁找的最完整。对称句式: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2.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5.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ppt呈现)
问:让我们观察一下这些句子,发现它们两两对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五、拓展延伸
1.文章在表现“亲情”的同时,还有作者理性的思考,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①生命:“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一切”包含的意象: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生命律动。)可是“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作者满怀对生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这也正是“我”决定委屈儿子的原因,因为陪伴母亲的时日不多了。)
②责任:“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个家庭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孩子组成的。母亲代表着过去,要尊重珍惜;儿子代表着未来,要呵护珍爱。母亲是年老的生命,儿子是幼小的生命,我们是成熟的生命,我们有责任扶老携幼,体现了对家庭的责任,生命是一个轮回,体现了生命的责任和使命。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他们用背担负起了责任。)ppt:
写下《散步》的两个契机:一是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第二个契机是,莫怀戚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让莫怀戚很意外——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莫怀戚:“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小结:作者写下《散步》,是为了展现温馨的一面,表现“亲情”,强化“生命”,突出“责任感”。
2.为了反映这些主题,用“散步”为题好不好?你还可以用其他的题目吗? (学生交流、讨论,相互评判,鼓励创意。如责任、深沉的爱、和美的一家等。教师小结: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拟定标题。只要标题符合文章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本文用“散步”作标题更好,一是朴实,二是以小见大,三是不过于直白地点明全文中心。并对“以小见大”的方法进行分析。)
六、
总结
全文,布置任务问: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来说一说。
《散步》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珍视亲情,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学会承担生命的责任。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孝顺的人,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一个敢于承担生命责任的有担当的人。
文章语言优美,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在写作中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学习以小见大手法,对称句式的写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与写作中,尝试运用这些方法与技能。完成相应课后练习
七、板书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