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区公共服务的内容,根据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水平(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区公共服务的内容,根据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水平篇一
探索和谐社区服务新体系
东花市南里社区于2005年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以独立法人资格出现的以“整合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增强自治功能”为目的的社区公共服务协会,主要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无偿、低偿服务为主要任务,引入准市场机制,达到弥补市场配置服务资源不足,增强社区自治功能,推动社区建设长效、有序发展,在创新社区民主自治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南里社区公共服务协会荣获2006年“全国创新奖”。
一、创新公共服务协会运行机制,推进社区服务各方面向多元化发展
社区公共服务协会是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由社区居委会具体指导工作的民间社团组织。协会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居委会主任兼任协会会长,根据自愿原则,吸收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为团体和个人会员,并强制吸纳所有低保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为个人会员。社区公共服务协会下设公共服务部、社会化服务部和志愿者服务部三个服务部,用人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启动资金来源于社区单位的赞助、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缴纳的会费。
协会实行介于市场经济与无偿服务之间的准市场运作
机制,针对不同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制定有偿收费、成本收费、减免收费和无偿收费等不同标准,通过开展福利性、公益性、居民互助性的专业及非专业服务,搭建了政府主导、自治组织和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单位参与的新型社区公共管理平台,把政府“买单”的公共服务和群众“买单”的个性化服务以及志愿者参与的义务奉献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为行政机构淡出社区,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社区居民自治创造了条件。
二、组建“阳光牡丹志愿者俱乐部”,多途径改善社区居民生活
在“和谐家园,人人共建”理念的指导下,南里社区依托公共服务协会,成立了“阳光牡丹”志愿服务俱乐部。阳光有七种颜色,我们的“阳光牡丹”也有七支志愿服务队伍:党员志愿队、居民志愿队、退(离)休老人志愿队、少年义工队、外来务工人员志愿队、驻街单位志愿队、以及专业服务志愿队。“阳光牡丹”志愿服务俱乐部面向整个社区,以解决居民急难问题、满足居民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居民群体的弱势化程度,提供七种服务,分别是为老服务、助残服务、青少年教育、再就业工程、便民服务、兴趣小组和专业服务。
“阳光牡丹”志愿服务俱乐部自2010年成立至今,活跃在社区各个领域,从扶危济困到日常生活中的守望相助,再到精神上的关怀慰藉,不仅切实解决了居民实际困难,也提升了社区的整体凝聚力。
三、拓宽社区服务面、汇聚社区服务资源,着力打造和谐社区共建
南里社区公共服务协会不断拓宽服务对象范围,依托公共服务协会盘活资源,搭建平台形成合力,加大了为民服务工作力度,进一步整合了社区资源,方便了群众,促进了和谐。
南里社区公共服务协会开办了理发、就业、送餐、家政、暑期学生托管班、老饭桌、婚介、温馨热线服务、以及驻区单位承担社区孤老“五节慰问”工作,慰问、送餐、送服务、结对子等社区共建工作等职能。
2010年协会与金兴楼(富贵园店)签订协议,为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8折就餐优惠,2011年又与新进驻的西部马华餐饮签订协议,为社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8.8折优惠,方便了老年人就餐,化解了老年人家人的后顾之忧。协会为了提高社区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增加再就业机会,多方联系,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举办了电脑培训班、编织班等。这些项目的开展提高了为民服务的力度,得到了居民的广泛认可。
社区公共服务协会在社区自治发展和居民服务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孕育而生,通过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
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增强了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创建了良好的共建关系,营造了健康、良好的社区氛围,为建设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自治基础。
东花市南里社区
2011年12月9日
社区公共服务的内容,根据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水平篇二
社区公共服务
概念
所谓公共服务,主要是指基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面向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满足其基本需求的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卫生和计划生育、社区安全、文化、教育和体育等服务
内容
(1)社区就业服务的内容。包括: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就业和再就业咨询服务、再就业培训服务、就业信息服务、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创业服务
(2)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的内容。包括:为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社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网络建设、老年护理服务
(3)社区救助服务的内容。包括: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加强对社区捐助接收站点、“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
(4)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的内容。包括: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
(5)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的内容。包括:逐步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加强对社区休闲广场演艺厅、棋苑、网吧等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支持和保障社区内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培育群众性体育组织,配置相应的健身器材
(6)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包括: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
(7)社区安全服务的内容。包括: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建立完善收集、反馈社情民意的工作机制,组织巡逻守望、看楼护院活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做好消防工作。深入开展打击“黄赌毒”和禁止传销等工作
社区互助和自助服务
社区互助和自助服务是社区成员的自我服务,其主体是社区成员,包括驻社区单位、社区组织、家庭和个人。服务的对象包括居家的孤寡老人、体弱多病和身边无子女老人、优抚对象、残疾人及特困群体。服务的方式有捐赠、互帮互助,电话救助网络、智能服务网络、社区服务站等
社区志愿服务
所谓志愿服务,就是指任何人志愿奉献个人的时间、精力、技能,在不取得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进步、推进社会福利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社区商业服务
社区商业服务是由企业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服务。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可以将社区中的一些商业服务业纳入社区服务的框架中
2.政府公共服务的方式
“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服务是指政府将所有面向居民的公共服务全部集中于一处的服务方式。其实现方式,有的是集中于同一幢楼内,有的是集中于某一楼层大厅内,也有的集中于社区的某一平房内
委托服务
是指政府与社区组织之间的委托关系。有些行政性工作,本身属于政府或其职能部门的分内职责,但落实到社区时,由社区组织做起来更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这种服务方式。但是在办理委托关系时,必须赋予与职责相应的权利和经费
购买服务
购买服务是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将由自身承担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而由政府全额或部分埋单,具体实施是通过竞争的方式,向所有符合资质的服务提供者购买服务。这里的购买服务是指政府向社区组织或其他社区民间组织购买的服务。这是政府投入机制的一种方式
项目管理
项目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
项目管理是通过应用和综合诸如启动、规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的。社区公共服务中的项目管理,就是将某一项公共服务作为一个项目,运用项目管理的技术来进行管理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实际上就是服务电话,居民有服务需求时,都可以通过服务热线来提出,服务热线根据居民的需求事项和要求,联系有关组织或个人为居民提供服务。
社区公共服务的内容,根据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水平篇三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
——以湖南某农村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社区公共服务的综合概述,引出现有农村所提供的社区公共服务,通过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分析,找出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在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对策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农村社区的蓝图。
关键字: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议对策
一、社区服务的概述
社区作为“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以一定规范和制度将隔热、群体、组织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由于长久生活在特定的区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和心理认同。社区公共服务是“现在社会为了社区的需求而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社区本身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自行安排的共有服务。”20实际80年代中期,我国民政部在推动城市福利社会改革的进程中,将发动“社会力量”办社会福利事业冠以“社区服务”的曾发,以示与民政部门经办的传统社会福利事业相区别,社区公共服务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社区公共服务,简单地说,可以定义为以社区为单位提供的服务,它是用服务形式满足社区居民共用性消费需要的社会公益产品。社区公共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个公共服务的载体是社区。在现代社会,有相当一些社会公共服务只能由社会组织而不是社区组织提供,例如城市工程、城市交通、邮电、通讯、铁路、航空等服务。不过,也有一些公共服务属于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都可以提供的,例如老人福利、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咨询、图书阅览等服务。在发达国家,大学、医院、图书馆、博物馆、公园、剧院等公共设施既有社会提供的,也有社区自己建设的,而且有社区组织规划和兴办的社区公共设施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从而使社会依托这些社会公共设施和社区组织,广乏普及了公共服务。
二、农村社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
农村社区,顾名思义,即农村的社区,是以传统的村为单位划分的地域性的社区。农村社区现存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面向全体社区公民的具有便民利民性质的社区服务,他与社区居民联系最为密切,最能体现社区一般居民的一般需要,同时也是最能反应社区经济广度和深度的服务。他可以分为为:(1)一般家居生活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置与配送,家用电器维修,卫生清理,服装制作,代收公用事业费,主要有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和药品超市,道路、电信电网等基础设施等;(2)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包括绿化面积的维护与扩大,“四害”治理,环境噪音的控制,民事纠纷的调解,火灾隐患的消除等;(3)社区以来哦卫生服务,具体可以开发的项目包括疾病预防、医疗诊断、病人护理、健康咨询、卫生宣传与防疫等;(4)社区少年儿童服务,包括各类活动的“宫”、“家”“站”等基础设施,以及青少年教育基地,兴办幼儿园(4)社区生活服务,包括文化、教育、咨询、培训、科普、体育、娱乐、健身服务等,如农家书屋、棋牌健身活动室、村民学校、科普学校等(5)农业生产服务,包括大型水利设施修建、禽蛋、水产、蔬菜、猪肉、粮油等销售,农机具、农资的供应与维修,农贸市场等
另一种是面向特殊群体,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她尽管是针对社区少数人员,却能直接反映社区服务的质量,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广乏内涵。这些服务有:(1)为社区老年人服务,如兴办敬老院、养老院、老年人联谊会等;(2)为社区残疾人服务,如针对残疾人的各种生活补贴等;(3)为社区优抚对象服务。如对因伤退伍的军人提供补助;(4)为特困家庭服务,如响应国家政策,为特困家庭提供低保,在农业生产成本上给予宽容政策,提供贷款等
三、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社区在近年来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很多优惠的社区服务,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系农村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短缺,如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
这些公共服务是农民作为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服务,出现供给严重不足,严重违背了公平公正这个对于公共服务而言的基本价值诉求。二是农村发展急需的生产性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如大型水利设施、道路、电信电网等基础设施严重短缺,这些无不使农业生产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2.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即公共服务投入和产出之比。当前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村民自治组织和民间机构等公共服务资源未被充分调动,政府直接掌握的公共资源被用于行政控制和各类达标活动或政绩工程,有限的农村公共服务得不到合理利用,达不到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3、对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认识不明。大多数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认识,都只停留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就是政府部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所履行的职能与职责,狭隘片面的理解忽略了社区成员、社会各类组织、社区公共意识等物质性或意识形态因素来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作用。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商业性操作多、公益性操作少,物质生活服务项目多、文化生活服务项目少,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思路不清晰,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指导。
4、社区公共服务载体不活。一方面,由于受基层干部人员偏少、工作能力偏低的限制,社区没有过多的精力来专门研究和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对社区公共服务人力资源、设施资源、项目资源不能有效整合,难以创新社区公共服务载体。另一方面,社区民间组织数量少,发育程度低,基础条件薄弱,资源不足,能力不足,行政依赖性依然较强,社区民间组织服务的范围和领域还比较狭窄,社区民间力量兴办的社区服务大都是一些便民利民服务网点,专业性的社区民间非营利机构数量较少。
5、社区公共服务参与率不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各类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驻社区单位共驻共建意识不强,不积极支持配合社区工作,甚至存在一些矛盾。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社区公共服务难以覆盖东风公司移交给地方的社区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导致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参与率与满意度很低。
四、进一步改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农村社区,使农村社区能够提供更多的的、更好的优质社区服务,农村社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一)提升功能 发挥作用 办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是基层党组织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更是为农服务,助农增收的重要载体。各地各村按照社区自筹、社会共建、政府扶持的基本原则,采取整合改造和新建联建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发动,多方筹集资金,形成强大合力,在实施富民强村计划,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不断增加经营性服务功能。农资、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和药品等项目要由供销社、医药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实行连锁配送经营,开辟农副产品收购和废旧物资回收业务,增设庄稼医院、配备专职或兼职农技人员,提供农业科技知识等咨询服务。不断增加代办服务项目,如代收水电费、电话费等,代办劳务输出、保险、旅游等,代办信件、报刊收发等。经营业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上交一定数额的资产租赁费或管理费。
2、不断拓宽公益性服务功能。组织、人口、劳动、卫生、文化、体育、农技、司法、公安、宣传等有关部门或行业,要将它们的服务项目延伸到服务中心来,综合利用服务中心资源,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3、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采取竞争方式吸引投资者进入服务中心,不断改善服务中心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有条件的服务中心要动员老板投资兴办幼儿园、敬老院、浴室、饭店、农贸市场等项目,提高服务中心社会化服务水平。
(二)积极完善各种公共服务机制
1、积极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化提供机制。在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主体上,应形成政府、居委会、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格局,建立有效的公共服务提供体系,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在继续加大政府对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基础上,以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生产,扩大公共服务的提供规模,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同时,加强政府与社区民间组织合作互动,培育和发展社区服务民间组织,建立政府、市场、社会民间组织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社区服务供给模式,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志愿和互助机制等各自优势,共同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2、加快探索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激励机制和扶持机制。在社区公共服务资金方面,应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的资金激励机制,同时实行对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的激励和扶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社区公共服务上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在公共服务领域有目的地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积极扶植民间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
3、努力形成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参与机制。通过开展“楼宇自治”、社区建设规划决策听证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自治事务和公共事务的参与率。通过大力培育和引导与政府社区服务管理关联度较高的民间组织发展,以居民利益需求为导向,使其成为政府服务居民、引领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平台,变政府要居民参与为居民自觉参与。
4、加大政府投入,整合投入渠道,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这是由政府的职能所决定的。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村委应该运用调控手段,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县和乡镇给予资金支持和倾斜,以促进公共服务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建立一种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协调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各种职能配置
社区公共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贫困居民、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为服务重点。主要职责:
1、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负责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协助做好信访、监察工作。
2、社区社会救助服务。负责社区内农民低保、低收入家庭认定、医疗救助、精神病药物救助、五保供养、救灾救济、临时救助等各类社会救助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了解社区内困难群众状况,建立困难群众信息数据库,完善社会救助信息网络平台,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做好社会救助金发放认证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落实社会救助的优惠配套救助政策;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做好双拥优抚、残疾人服务、殡葬服务等社会事务工作。
3、社区综合治理和安全管理服务。维护社区社会治安秩序,调处矛盾纠纷,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信访维稳、禁毒宣传、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做好社区娇正、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协同有关部门对刑释解教人员、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吸毒人员进行教育管理。
(五)重点强化养老、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职能。
1.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
在城市化的拉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农村形成了老人、妇女、儿童留守的现状,即弱势群体成为农村人口的主体,这部分群体对于养老服务、卫生服务、文化教育服务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十分强烈。对农村的贫困老人、“空巢”老人,要通过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来给予他们应有的社会救助和提供生活照料。针对不同经济状况的老年人,可以实行经济救助、集中供养、社区居家照料等多种救助和服务方式,为农村老人提供活动场所和各种服务,保障农村老人基本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2.完善社区文化教育服务
建立县有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中心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在农村社区建立健全包括农民活动中心、老年学校、图书室、体育健身活动场地等在内的各种文化、教育、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鼓励将闲置校舍、旧礼堂、旧宗祠等改建为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设立健身路径、篮球场、乒乓球台,让农村村民就近享受体育的乐趣。鼓励农民组织各样文化活动协会,传承、保护民间特色文化、艺术,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农村社区建设到底应该建什么
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必须在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领导下,组织和依靠社区居民群众的力量,整合社区各方资源,深化村民自治,促进农村社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一)建立社区组织
1、建立社区党组织。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建立农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2、建立社区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下设村民小组(社区居民小组),建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建立群团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建立老龄协会等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倡导良好、文明的道德风尚。建立文化、体育等社区民间组织、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积极培育农村专业性经济协会,不断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应付市场风险的能力。
4、建立社区服务组织。以服务农村社区居民为重点,建设卫生服务、农技服务、治安巡逻服务、志愿者服务等组织,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二)开展社区服务
农村社区服务既要满足农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又要满足农民群众的生产需求。一方面要为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和农民群众开展自我服务搭建社区平台。另一方面要组织农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群众性互助服务。尤其要帮助解决农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低收入家庭、外出务工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重点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社区服务。
1、为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服务。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确定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重点要推行“四通四改一化”进村入户,即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和绿化。
2、为农村社区文化服务。搭建农村社区文化、体育、广播、信息等服务平台,逐步建立方便农民群众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要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科普长廊、图书阅览室、学校、公开栏等场所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普及农村法律常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3、为农村社区社会保障服务。
(1)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村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集中供养、灾民救助、教育救助、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等制度的农村社区救助体系建设。
(2)加快建立以农村社区卫生室为主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解决农民群众就医费用难的问题。
(3)要加快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一步重视农村乡镇敬老院建设,农村五保老人基本实现集中供养。
4、为农村社区平安服务。建立农村社区警务室,长效警民联系制度。每个农村社区要派一名民警长期联系。积极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活动。建立社区治安联防组织,实行群防群治,创建农村社区安全环境。
参考书目:
① 吴新叶主编《社区管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② 龙兴海,曾福秋.农村公共服务研究[m].长沙:湖南人出版社,2009.③ 贺雪峰.中国农村发展的中长期前景及目前的对策[eb/ol].中国农村研究
网,2003
④ 关信平:论我国农村救助制度的目的、原因及模式选择[j],人大复印资料《社
会保障制度》2007年第2期。
⑤ 李云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什么[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 ⑥ 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⑦ 廖奕.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的宏观观察与求解[j].理论观察, 2002,
社区公共服务的内容,根据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水平篇四
文章标题: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工作经验材料
***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系统运行两年来,*区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区民政局积极贯彻落实市民政局和市社区服务中心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努力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平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展平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扩大平台的服务内容和范围,更新完善平台的应用模式,在推动
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和加强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把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和社区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抓好抓实
市政府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决策,为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在建设**平台的过程中,我们着眼于发展、着手于改革、着力于服务,努力为区、街社区服务中心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一)建立事业法人机制,支持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和发展,增强**平台的公益性。各街道按照“政事剥离、管办分开、费随事转”的原则,将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全民事业法人单位,成为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社会服务机构,独立享有人事聘用权、财务自主权和项目经营权,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服务队伍不断发展,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全区共开展维修、职业介绍、保姆、小时工等30多个服务项目。
各街道都积极给予**便民服务项目资金扶持。安定门街道把原来居委会办三产网点的积累作为社区服务发展基金[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用于补贴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东华门街道每年拨款5万元用于便民服务热线的运营和管理;东直门街道拨出一处门面房和一处停车场给社区服务中心经营洗衣和存车业务。明年年初建国门街道4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将投入运营,明年年底朝阳门街道3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也将落成。
(二)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我们从改革入手,改变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政府全包的做法,不仅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也要调动平台工作者的积极性,按照以服务养服务、以实业养事业、以经济效益促进社会效益的思路,积极推进社区服务准市场化运作和项目管理机制。各街道办事处都与社区服务中心签订了承包经营管理协议:如和平里街道成立了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建立一室三部五个分中心,实行七种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强化功能,把**社区便民服务、社区福利保障服务、社区文体服务、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社区环境卫生服务分别作为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列入中心职责范围自行组织或向社会招标完成。每年把265万元人头费、办公费拨给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各项服务,今年已经把环境卫生保洁和社区文体服务两个项目的经费划拨到中心,由中心正式实行项目运作和管理。
交道口街道从2002年7月份开始,把社区服务中心作为一个公共服务项目,以全额资产承包的形式承包给个人,服务管理不断规范,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服务信誉不断提高。两年来共从甘肃、山西等省招收400多名保姆,实行岗前培训和入户现场培训,为居民提供保姆。还面向社区单位开展社会化服务,今年为两个税务所整理了积累多年的档案。开展社会福利服务,为孤老户、残疾人、低保户、老干部、归侨侨眷等提供无偿和低偿服务近200次,减免费用8000多元。朝阳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扶持个体企业“仁厚家政服务中心”开展保姆小时工服务,方便了居民。
(三)努力实现各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同步。一是区社区建设办公室大力宣传这项工作意义和目的,积极组织进行推动,各街道安排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保证这项工作的完成。如交道口、东四两个街道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安排资金为居委会配备电脑;二是组织各社区专职工作者参加市社区服务中心的培训工作,夯实工作基础;三是派人深入街道和社区进行指导,帮助社区专职工作者提高操作技能;四是积极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相关基础数据,保证数据来源;五是明确各社区居委会都要有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工作,确保这项工作能够按照市的要求如期完成。除拆迁等原因外,全区137个社区中有121个社区按时完成录入工作,合格率在90以上。今年社区专职工作者对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明显提高,数据录入合格率超过95。全区137个社区有134个社区安装使用了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127个社区安装了adsl,121个社区实现数据同步,通过社区居委会上传数据居全市首位。
二、加强指导,把**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一个品牌来经营,让广大居民获得更多、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
(一)增加服务意识,千方百计满足居民的需求。今年5月
份,全区10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都把街道便民服务热线接入市**呼叫系统,呼叫量和服务需求稳步上升。做到了三天100的服务和回访。运行日志清楚完整,做到了日报日清、日报日办。
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提出“居民的服务需求就是我们的运营项目,对居民的需求不能说没有。”“我们代表的是政府,居民骂我们就是骂政府,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如交道口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一名服务人员把用户的门修坏了,中心就派人带着用户在全城寻找与原来一样的门,最后找到了,用户对他们的服务态度非常信服。建国门街道的一名小时工把用户的一个花瓶打破了,要求赔偿3万元,中心出900元和小时工出100元,按照花瓶的实际价格1000元给予赔偿,维护了中心的信誉。东华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了外来人员流动工会,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每一位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购买了家政服务平安保险卡,稳定了社区服务队伍。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还整合了五类就近服务项目,明确了服务人员和时间,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获得服务。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坚持公益性的原则,努力维护**的品牌服务形象,1—11月份共接单41986份,完成有偿服务19914次;完成无偿服务22072次。服务自管队伍由年初的120人增加到273人。
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都建立了“服务—反馈”机制,即社区居委会及时把收集到的居民需求信息反馈给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根据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和开展服务。如和平里街道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的“15分钟便民工程”,设立了80多个便民角,为居民提供粮、菜、水果等销售服务。建国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解决危改拆迁区居民买菜难等问题,共开设了30多个便民菜亭、主食亭和修鞋、修车、早点、售粮等服务站点,还安排了30人就业。各社区服务中心都与社区居委会签订了监督管理协议,以规范这些站点的经营行为。东华门社区服务中心印制了2万份便民服务卡,景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把服务项目印刷到印有各社区徽标的折页上,发到每个居民手中,其他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也都向居民发送了便民服务卡,宣传**的便民服务功能,扩大了服务范围。各社区居委会还将把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引入社区居民事务办理站,由办理站通过**便民服务热线和社区服务信息网为居民申请服务。
(二)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区公共服务品牌建设。各社区服务中心还积极组织开展了2004年“**亲情陪伴大年夜”等志愿服务活动,150名志愿者参加,近百位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得到亲情般的关爱。更多的是社区服务自管理队伍在日常工作当中为孤老户等开展的低偿和无偿服务。今年我们又以区民政局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开展“**义工大年夜陪伴服务在社区”活动的通知》,继续推动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的开展,宣传**社区公共服务品牌。
(三)规范管理,加强服务,努力打造政府的公共服务形象和**服务品牌。2003年底,区中心制定了《东城区**热线呼叫系统及网络管理规章制度》,从社区服务中心网站区域主管职责、网络座席人员工作职责、街道网络中心机房管理规定、街道网络中心机房操作规程四个方面,系统地规范了**热线的运营和管理。加强了对街道服务单完成及回访情况的监控,强化对街道网站上线咨询信息与服务商信息的审批管理,做到定时审查、及时督促、按时上线。同时,全时对**服务单进行7个时间的监控,基本实现了三个100。
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积极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规范社区服务自管队伍的行为,归避风险,完善服务。如安定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对便民服务网点的管理制度从原来居委会管理时的19项重新修订为60项83款350条。协议书、合同书、保证书、担保书等共有8种,各种台帐、表格达几十种。通过规范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使各种风险降至最低程度,增加收益,保障了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交道口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了家政服务人员岗前培训、服务规范等项制度。
(四)各街道注重加强信息的搜集、管理和报送工作。各街道都成立了由街道党政办、社区办和社区服务中心人员组织的信息网络组,信息员做到“四勤”,即: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网络组成员分别深入社区居委会,加强指导和宣传,协助开展社区服务,注意各方面的信息搜集、整理工作,力求当天信息当天发送,努力做到信息采集、整理、撰写、发送“一条龙”。今年全区在社区服务信息网站共编辑发布信息8828条。
(五)区中心定期组织各街道主管社区建设的副主任和社区服务中心主任进行社区服务工作的经验交流会,帮助大家开拓思路、总结经验。市社区服务中心也多次参加了交流会,给予具体指导。区社区建设简报编发了相关街道经验的简报5期,促进各个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配合。
三、作好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推广,为社区居委会减负探索新途径
(一)加强对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和管理。今年,区民政局和区社区服务中心先后分别召开了街道社区办主任及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负责人、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及网站工作人员工作会、培训会,传达贯彻市的各项工作安排,主管副局长每次会上都要强调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以引起各街道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以区社区办名义向各街道下发了《关于推广普及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版和网络版,加强社区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东城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通知》、《关于转发〈关于做好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上传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布置工作、明确责任,并进行督促检查。民政局工作人员采取分级培训、上门指导相结合的做法,对社区居委会专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保证各项工作及时完成。组织街道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人员参加市组织的培训3次,组织了各社居委会专管人员249人参加市的业务培训,社区管理信息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提高了对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积极探索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努力为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服务。我区把构建**社区管理信息平台作为推进公共管理和服务有效手段,作为为社区居委会减负的重要措施,给予高度重视。区委书记亲自过问和调度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区民政局多次召开会议,对拓展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进行调研,探索开发利用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特别是统计版的推广应用,为这项探索提供了新的空间,我们将在市社区服务中心的支持下,通过数据库移植、网络渗透等技术,联通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东城区政务平台,搭建起东城区社区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政府部门在数据库中自由索取数据、自动生成需要的表格,以达到为居委会减负、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的目的,为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做出贡献。我区已将这项计划作为东城区社区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重要内容,列入落实和谐社区建设的“折子工程”之一。
“一个平台两套系统”建设,是开拓社区服务的新领域、新途径、新举措。我区将努力按照市社区建设办公室和市社区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部署,完善服务,加强管理,扎实工作,积极探索,与各区县一起,努力完善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广大居民、服务社区居委会、服务政府的各项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把社区服务推上新台阶。
《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工作经验材料》,欢迎阅读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工作经验材料。
社区公共服务的内容,根据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水平篇五
业的内涵、没有将私人服务与公共服务分开之前,就简单地倡导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结果误把为私人服务的 市场产业与公共服务产业混为一谈,把市场产业等价交换原则与公共产业谁受益谁付费、成本分摊的原则混为一谈。这是导致中国社区服务商业化倾向严重,很难走出困境的主要缘由。
通过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我们需要在理论上拨乱反正的基础上,重新考虑发育社区公共服务的基本政策,研究其组织发展政策、组织协作与协调政策、融资政策、绩效考核政策,以形成一种社区内部的激励机制,达到鼓 励社区公共服务经济向产业方向发育,努力使得社区居民从公共服务消费中的个人所获最大限度地接近他们的不同 需求,取得尽可能高的公共服务产业的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率。
(三)重构中国社区公共服务的首要问题在于组织创新
1、组织创新的必要性
(1)从社区服务现状分析 以公共服务产业的理论,观照中国目前的社区服务供给问题,可以从社区 组织方面,找出其行政化和商业化倾向严重的原因。
按照公共服务产业的理论,中国的街道办事处是唯一的社区公共服务集体消费单位,社区服务中心是主要的社 区公共服务生产单位,此外,社区卫生站、社区保障中心、职业介绍中心也是生产单位。但是,这些生产单位全部 隶属街道办事处,几乎可以算作街道办事处里的一个部门,没有独立性或只有相对独立性。因此,他们不能算作中 国社区内的独立的生产单位,街道办事处其实是集社区公共服务的集体消费单位与生产单位于一体的排他式的垄断 者。
广州逢源街道社区之所以出现多样化的社区公共服务的繁荣景象,从组织角度看,一是突破了街道办事处一统 天下的体制桎梏,广州文昌慈善会与街道办事处形成了共同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局面,也成为该社区的一个综合性 集体消费单位;二是社区内有 20 多个独立的居民自组织的社区小社团,他们除了在资金上要向慈善会申请,从而接 受慈善会的监督之外,可以独立地招俫会员、组织活动,所以出现了大量提供和生产单项社区公共服务的集集体消 费单位功能与生产单位功能于一身的组织。
上海罗山会馆从功能看已经属于社区的一个集体消费单位,它不仅与其他的集体消费单位例如社会发 展局支持的999救助中心、街道卫生站的生殖服务中心结成了协作生产的关系,而且还拥有一些完全独立的 生产单位作为合 作伙伴,例如罗山敬老院、各个志愿服务队等,形成了一个公共服务提供和生产单位多中 心的产业秩序。
可见,搞好社区公共服务,这种多中心的产业秩序是必不可少的。而造就这种秩序的关键是发育社区 组织。但是这个社区组织不是指现有的社区内的准政府组织、新事业单位或官办社团,而是可以作为社区 公共服务集体消费单位与生产单位的独立的社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现行的社区组织大都与现有体制同质,处于传统行政体制系统等级网络的某个位置,所以基本上没有脱离以一体化的行政命令结构组织社区公共 服务的旧框架,与我们所要建树的排他性、非垄断性的混合型的社区公共服务产业的方向相悖。
(2)从强化公共意识分析
近年来,中国的社区服务商业化倾向之所以相当严重,究其缘由,与中国社会文化中缺乏公共意识有 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文化中公共理念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对于“公”的解释,是“天下为公”,“治国齐家平天下”,“天下” 就是国家的天下,而不是百性的天下,“家”与“国”两者之间,“国”的治理要摆在首位,有了“国”的治理,就 能“齐家”和“平天下”。可见,“国”与“家”与“天下”是联体的,属于一个中心的一套系统思维。如此排斥国 家以外的社会,与“私人”相对的社会的“公共”概念自然没有产生的土壤。难怪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独立 的民间的社会组织,更不可能像西方资本主义早期那样,出现由社会慈善组织而不是由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时期。
由此,中国的社会发育,不是走向强化“国”的道路,就是强化“家”的道路,即不是私人利益就是 国家利益,不是商业化就是行政化。
这为我们重新构建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需要引进与公共意识、公共理念、公共选择、公共决策、公共经济、公共服务等一系列与公共领域相关的概念。不过,这些异质性因素的引进和培育需要适合的土壤,环境条件的差异性过大,它们是很难成活的。一个行动胜过 一打纲领,运用组织实践导入异质性因素比依靠观念输入要有效的多。
以组织方式导入具有异质性因素,需要
“远邻效应”,即通过引进海外非营利组织的“制度移植”,以各种形 式推动中国的非营利机构在“价值理念”、制度结构、动员模式等方面发生变异”,“渐进式的 实现社会化的目标。”
(沈原,制度的形同质异与社团发育,200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