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区劳动投诉(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南京高淳区劳动投诉篇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07年,在全市率先全面达小康,成为江宁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跨越,各项主要指标稳居全市第一、全省十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2009年,创建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首批国家级生态区。园区发展水平显著提升,2010年,江宁开发区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标志着江宁开放开发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首批法治区创建先进单位、全国知识产权强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县)复查。荣获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省人才工作先进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省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区、省村民自治模范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等称号,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区和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区。五年奋斗、五年辉煌,江宁人民用无比的智慧和勇气,谱写了一曲高歌猛进的华彩乐章!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发展方式,综合实力实现历史跨越 总量规模迅速壮大。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突破620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可比价年均递增16.8%,人均gdp达57900元,比“十五”末增加31200元。地方财政总收入,从“十五”末不到4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7.2亿元,年均递增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完成90.3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两番多,连续两年位列全省五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24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9倍,2010年完成630亿元,列全省第一位,其中工业投入五年累计完成140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6倍,2010年完成365亿元,列全省第二位。
经济运行质量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5.2:62.8:32。工业经济提速增效。2010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8家,总数达1180家,比“十五”末增加一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76亿元,是“十五”末的3.5倍,年均递增28.5%;实现工业利税136.3亿元,其中利润90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5倍和3.7倍。建筑业快速发展。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入库税收10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倍和4.4倍。服务业规模壮大。201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7亿元,是“十五”末的3倍,年均递增24.4%。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商品房年开工面积稳定在230万平方米以上。金融保险业发展较快,已设立金融和保险机构51家,存款余额888亿元、贷款余额534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8倍和3.6倍。邮政、电信、烟草等行业发展良好。农村服务业迅速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全覆盖,家电下乡工程深入推进。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农业加速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建成各类规模种植、畜牧水产基地38个,高效农业规模达20.8万亩;培育壮大32家龙头企业,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57.6亿元;70个无公害农产品、123个绿色食品、26个有机食品获得认证;建成台湾农民创业园一期。加大水利建 设力度,五年完成堤防库坝加固、河塘清淤等水利工程量3580万方。
特色产业基本形成。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推进转型升级,产业特色化、集聚化、高端化步伐加快,构筑了“2+3+5”的特色产业体系。即两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业,拥有370多家企业,引进了统宝、华宝、群创等一批龙头企业,手机、小尺寸液晶面板等产品产能世界领先,2010年实现产值410亿元;汽车制造业,基本形成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营销和研发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0年整车产量达到36万台、发动机21万台,上海大众、福特汽车分别实现产值80亿元和110亿元。三大新兴产业:智能电网与电力自动化产业,产品产能、市场占有、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建成国家级电力自动化特色产业基地,2010年,总投资100亿元的国网智能电网项目开工建设;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2010年实现产出200亿元,建成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特色产业基地,总投资100亿元的风电产业园、中国高齿、中环光谷等项目加快推进;航空产业,引进了中邮航、中航轻型发动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省航空动力高技术产业基地。五大现代服务业:软件业,拥有涉软企业160家,2010年软件收入达223亿元;物流业,形成基地物流、港口物流、铁路物流等现代物流形态,建成国内一流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2010年交易额突破158亿元;旅游业,“春牛首、夏田园、冬温泉”三大节庆影响广泛,谷里—横溪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初具规模,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国家等级景区、旅游示范点24处,五年接待游客1380万人次;高端商贸业全面起步;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活力得到持续增强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实施了42家企事 业单位改制。全面开展改制“回头看”工作,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区煤气公司与华润集团强强联合,全力打造区域性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新组建日升隆、金安等2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光彩担保公司等为企业服务能力提升;积极推进资本运作,新增上市企业7家,总数达11家,居全市第一。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新组建“四大合作组织”328家,土地流转面积达32.2万亩。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010年末,全区私营企业达1.4万家、个体工商户3.8万户,民营注册资本400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2倍、2倍和3.6倍。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2010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总数达133家,占全市26.6%。按在地口径,2010年实现产值8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9%,处于全省领先。产学研合作得到加强。率先建立驻区高校与政府、企业联席会议制度,与4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五年累计实施高水平产学研项目416个,其中,2010年实施合作项目112个。创新创业人才加快集聚。实施“千百十”人才计划,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及分站24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0家,建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引进了一批国际国内著名研发机构,2010年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30家,总数达127家。知识产权工作实现突破。2010年申请专利3000件,五年累计达9316件,是“十五”期间的7.3倍,申请量、授权量位居省市前列。五年累计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50项,36家企业参与260多项国家标准制定,新增中国驰名商标7件、中国名牌产品5个。
开放开发成效卓著。开发园区加快转型。江宁开发区产业建设及功能开发取得新突破,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位居全省开发 区前列,成为全省高端产业、高新技术、高级人才的集聚地,五年累计实现财政收入26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4.5亿美元,占全区总量的52.6%和81.7%,为全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滨江开发区跻身省级开发区行列,全力推进产业、港口、新城融合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临港产业特色逐步显现。利用外资水平提升。2010年,新批外资企业93个,实际使用外资7.2亿美元,五年累计达30亿美元。累计引进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27个,3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区投资了49个项目。外经外贸平稳增长。2010年,外贸出口止跌回升,全区出口创汇36.5亿美元,增长21.7%,五年累计创汇145.8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4.2倍。2010年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5.5亿美元,江宁开发区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城市示范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全面加强,与淮安合作开发的“南北挂钩”项目走在全省前列。加快“走出去”步伐,金智科技、金阳光、寒锐钴业等企业成功赴海外投资兴业。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提升内涵为重点,强化城乡统筹,现代城市形象逐步彰显
城市建设全面加快。坚持规划引领。2010年,编制完成江宁城乡总体规划、东山副城总体规划,实现区域总体规划、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形成了“一核三元”的城市空间布局,综合城镇化率达75%。突出副城提升。老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同步推进,东山副城建成区面积达90平方公里,府前、岔路、河定桥、杨家圩等片区改造全面实施,拆迁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老城面貌不断更新;开发区、科学园加快由产业园区向城市新区转变,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强化新城带动。全面加快禄口、汤山、滨江三大新城建设,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汤山新城18.14平方公里启动区加快建设,御庭、温德姆、悦榕庄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进驻,旅游新城特色不断彰显;滨江 新城50平方公里建设框架全面拉开,“三区联动”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禄口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航空制造、航空物流等临空产业特色不断显现。
城市功能全面提升。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2010年,绕越高速、宁杭高速、双龙大道高架等建成通车,全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总里程达388公里,密度居全省前列;火车南站、京沪高铁、宁杭城际、宁安城际等工程加快推进;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建成通车,地铁三号线、地铁六号线启动建设,实现与主城快速融入、无缝对接;机场二期、滨江码头加快建设,进一步凸显了江宁大交通枢纽地位。区内交通路网形成体系,东麒路、江宁开发区至滨江连接线、将军大道等主干道全线通车,新改扩建道路100公里,构筑了便捷的区内交通路网体系。市政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建成长江引水二期工程,日供水能力达95万吨;实施“川气”引入工程,全区燃气管网总长达800多公里,燃气用户14万户;五年累计建成人防工程58万平方米。城市综合功能不断提升,建成天印公园、竹山文化休闲公园、城中市民体育公园,牛首山、方山环境全面改造升级,成为居民休闲旅游首选。河定桥商贸区、胜太路商业街形成特色,城市商业业态加快调整,大学城商贸配套日趋完善。镇村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投入13亿元,全面实施20个集镇出新改造,汤山、谷里、铜井、丹阳等集镇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五年建成省市区级新农村示范村115个。建成农村水泥路1980公里,实现农村公交和区域供水“村村通”,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城市管理全面加强。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和督察办公室,大城管机制日益完善。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城市容貌标准,实施分层次、指标化管理。加快推进城管数字化建设,城市管理向信息化、动态化、精细化转变。结合文明城区创建,重点实施道路沿 线、户外广告、渣土车等专项整治行动,市容卫生不断改善。建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0座,构建全覆盖的保洁网络,村保洁、街收运、区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更加健全。切实强化交通管理,2010年投资8500万元,在城乡各主要道口设立电子警察、智能卡口,基本实现数字监管城乡全覆盖,交通秩序和安全状况持续好转。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投入近百亿元,实施了8大类66项生态建设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18座,铺设污水收集管网470多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达33.4万吨。所有街道建成全国环境优美街道。节能减排扎实开展。关闭污染企业187家,250家企业通过循环经济试点、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认证。建设秸秆气化站40个,建成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2010年,削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3281吨和260吨,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绿色江宁”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城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5%和43%,宕口复绿194万平方米,江宁开发区、科学园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强化农村环境整治,完成261个村庄环境综合治理,63个村(社区)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6个村(社区)建成省级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切实加大投入,全面落实小康建设各项任务,推进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7475元和11108元,比“十五”末增加13268元和4788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强化就业保障,加强就业指导、培 训和援助,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2.8%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92%以上,率先建成充分就业区。强化社会保障,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均在97%以上,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2010年,新型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350元,个人报销最高额达18万元,居全市第一。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每月400元和300元,为郊县最高。五年实施征地补偿安臵24456人,落实补偿安臵资金近15亿元。构筑了“以低保制度为基础、专项救助为重点、慈善事业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五年累计专项救助金额达3.6亿元。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区称号。强化住房保障,累计建成“三房”面积389万平方米,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实施一镇一校和高中布局调整,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2所,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率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农村幼儿教育提升工程,小学、初中全部达到市现代化小学以上标准和省级示范初中标准。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教师住房补贴一次性补发到位。被评为全国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区。健康城市启动建设,完善三级惠民医疗机构网络,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6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新建江宁医院门诊综合楼、区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易地建设区中医院。全面推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制度,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8%以上,在全国率先建立区、街、村三级全覆盖的人口计生系统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体广电事业加快发展,打造了“江宁之春”、“和谐江宁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区文化馆建成国家一级文化馆。完成区博物馆新馆建设和杨 柳村古民居一期修缮工程。区档案馆建成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第二轮修志工作顺利推进。村村建有一类标准公共体育场地,区全民健身中心建成使用。广电中心大楼加快建设,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基本完成。人民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荣获南京军区国防动员先进区称号。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加强青少年教育,妇联、共青团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抓手,转变政府职能,政通人和氛围更加浓厚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强化。2010年,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继续深化行政制度改革,清理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强化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高。推进电子政务、权力阳光建设,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网上运行。大力推进机关标准化建设,被确定为首个国家级区级机关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对政府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的审计和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推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建议提案办成率连续五年保持80%以上、满意率100%。建立了政府常务会邀请区人大、政协领导参加制度,做到重要决策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评议。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法治江宁”建设的特色模式。广泛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同步推进社区矫正、帮教安臵、法律援助等工作。大力开展违法用地整治,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成功开展社区村(居)委会换届直选。强化统战工作,积极开展侨台事务,发挥工商联作用,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以文明城区创建为主线,以提升公共文明指数为抓手,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区级以上文明村(社区)、五好文明家庭分别占总数的84%和20%,190家单位获得区级以上文明行业、单位和机关称号。
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2010年,全面开展“三项排查”工作,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完善数字化和长效化管理机制,安全生产治理力度加大。强化“平安江宁”建设,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8%以上。江宁“大信访”模式在全市推广,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强化价格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建成全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区。强化企业工会建设,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社区建设,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平均面积达903平方米,社区公共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建成省、市级和谐示范社区114个。着力加强无物业管理小区常态化管理,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跃升的平台。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驻区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江宁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坚定不移优化产业结构,走一条产业转型之路。五年来,我们始终把“高轻优净”作为产业导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汽车、新能源、智能电网等现代产业,着力打造极具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坚持产业聚集、项目聚焦、技术聚核,重点 引进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着力打造极具竞争优势的高端产业;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瞄准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大集团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着力打造极具规模优势的主导产业,为江宁赶超先进,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开发,走一条园区带动之路。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开发园区作为转型发展的主平台、创新发展的主阵地、跨越发展的主战场。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提升园区发展层次,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提升园区产业能级,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的主要载体;坚持创新与投资“双轮驱动”,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成为增强区域内生动力的主要引擎。开发园区是江宁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也是潜力所在,必将为江宁新一轮科学发展发挥重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必须坚定不移建设生态文明,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五年来,我们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臵。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投入巨资,创建全国生态区,使生态环境成为江宁的重要品牌;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既要扩张规模,更要提升质量,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造福当代,更要造福子孙,加快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内涵式、集约化转变,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等理念已成为共识。
必须坚定不移促进民生改善,走一条和谐发展之路。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追求。按照“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目标,落实“五有”要求,做到“标准更高、范围更广、进度更快”。每年落实一批扶贫致富项目,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每年建设一批社 会事业项目,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形成了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为江宁新一轮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
在全面总结“十一五”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总量与苏南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还需大力提高,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服务和产学研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实力较为薄弱,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城乡统筹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配臵还不均衡,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十二五”发展展望
“十二五”是江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推动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都处于危机后的大调整时期,孕育着全球范围的科技和产业新突破,有利于我们承接高端产业,加快产业升级,但对我们的创新能力、承载能力带来严峻考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特别是资源管控力度加大,有利于形成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但对我们执政能力、驾驭能力带来重大挑战;长三角地区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宁台合作不断深化,有利于我们更多地吸纳优质要素,扩大对外开放,但也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青奥会即将在南京举办,国家和省市在江宁周边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有利于我们加快城市发展,巩固提升大交通枢纽地位,但对于我们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危机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锐意创新,扎实苦干,圆满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再创新的辉煌!
按照区委的工作部署,“十二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跨越,产业推动、民富区强,新城带动、生态乐居,园街联动、城乡一体“四大行动战略”,推进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五”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47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同时确定“两步走”的目标,即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举办之时,率先在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十二五”末,综合实力全面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着力打造南京生态乐居现代品质新城、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长三角大学科教创新园区,努力把江宁全面建设成为创新型、国际化、幸福乐居的生态品质新城区。
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加快转型升级,打造产业高地。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着力构建“高端化、规模化、低碳化、集群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做优支柱产业,重点打造智能电网、无线通信、汽车、新能源、现代物流等一批千亿级和软件、航空、旅游休闲、新型显示及新材料等百亿级产业集群。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40%。
强化科技引领,打造创新城市。加快创新载体建设,重点推进东吉谷、无线谷、智能谷等创新平台,五年建设“三创”载体1000万平方米;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在智能电网及电力自动化、无线通信、新能源技术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成为长三角技术创新之城和高新技术产业最密 集的区域之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
提升现代功能,打造品质新城。坚持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打造现代化、开放式城镇体系,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把江宁建设成为综合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极具亲和力、吸引力和美誉度的南京新城区。东山副城加快旧城更新改造,大力发展城市型经济,成为南部新城的现代化标志区;新城、新市镇提升形象,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
突出以人为本,打造幸福之区。坚持富民优先,大力发展富民创业合作社,大幅增加居民收入和财富积累,不断改善民生条件,让发展成果广泛、均衡地惠及全民。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0%以上,完善社会保障,加快社会保险城乡并轨步伐,使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快乐、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各位代表,机遇难得,稍纵即失;蓝图宏伟,贵在践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要我们继续保持抢抓机遇的锐气、砥砺奋进的勇气、争创一流的志气,就一定能够实现江宁发展的新跨越,书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全面做好二〇一一年工作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两个率先”的承启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2011年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着力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着力推进城乡统筹,提高协调发展水平;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着力加强民生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新一轮科学发展中勇当领跑者、实现新跨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2)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其中工业投入增长20%;(4)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5)地方外贸出口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7)民营经济注册资本增长2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9)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10)化学需氧量削减143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38吨。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在调整中抢占制高点,在转型中提高竞争力。
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落实支柱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倍增、现代服务业提速三年行动计划。以规划为引领,项目为支撑,加快产业升级。一是壮大支柱产业。重点推进上海大众b级车、中国高齿、中环光谷等重大项目,加快中电新能源、协鑫太阳能等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汽车整车产量突破40万台,实现产值380亿元。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智能电网、无线通信、航空动力、新型显示及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国网科研产业基地、协鑫oled、金城航空发动机、迈瑞医疗等项目推进,无线谷一期工程建成运营。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现代物流业、旅游、高端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今年,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物流业务收入280亿元,建设五星级酒店5家,旅游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建筑业开工、竣工面积分别为1400万平方米和800万平方米。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新增高效农业种植面积4万亩、设施栽培面积3万亩。台湾农民创业 园拉开10平方公里产业园区框架。启动长江堤防提档升级工程,用两年时间,投资10亿元,对19.2公里主江堤进行路、堤、景为一体的高标准、综合化改造。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全年实施427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1165亿元,其中,当年投入超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100个;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快智能电网、无线通信产业重大项目推进;加大发展创新型经济投入,新引进风创投基金公司3家,设立2亿元政府引导基金,力争引导社会创投资金10亿元以上;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在资金扶持、融资担保、人才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年技改投入占工业投入比重达30%以上。
着力推进集约节约发展。不断推进工业规模化,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家,实现产值增长20%以上;不断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完成40家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和清洁生产审核;不断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比上年提高20%,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和亩均产值比上年提高25%。
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打造区域竞争新引擎
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区,大力培育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加快引进高素质人才,增强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之路。
以更高起点建设创新载体。设立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资金2亿元。建设国内首个智能电网专业孵化器,今年建成一期20万平方米,争创省级智能电网孵化基地。加快清华启迪科技园、东山科创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与麒麟科技创新园的规划、产业、项目对接。全年新开工“三创”载体面积20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以上。以更大力度促进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政府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依托的政产学研合作,组织各类对接活动20场,建立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产学研战略联盟15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重大产学研项目20项。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领域拓展。
以更快速度壮大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60%。全年新建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25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家,专利申请量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900件、专利授权量1500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20家,扶持3家企业上市。
以更好环境吸引创新人才。打造江苏“人才特区”和国家“千人计划”基地区,创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基地,在更大范围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构筑人才新优势,全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其中海归创业团队不少于20个,入选国家“千人计划”5人。建设人才公寓1000套,全区用于人才发展各类专项资金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
三、实施城乡全域统筹,打造现代城市新形象
以全域统筹的理念谋划空间布局,以完善功能、拓展空间、提升形象为重点,加快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步伐,打造生态乐居的现代新江宁。
进一步提升城区功能。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服务京沪高铁、宁杭城际、火车南站、地铁三号线等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完成205国道、104国道江宁段改扩建工程和大谷路西延工程,全面实施122省道改扩建工程。新建将军路与宁丹路连接线、龙 眠大道南延线工程,改造东麒路与宁杭高速互通,完善“内成网、外成环”的立体交通大格局。加快城市中心区建设。完成东山副城控规调整,提高中心区的城市设计水平。梳理优化交通路网,加强南北向交通联系,启动建设宏运大道东延、文靖路东延等一批新建道路,实施湖山路等21条道路改造工程。加快旧城改造力度,启动竹山村、湖西村地块拆迁。实施府前三期、凤凰港、杨家圩等片区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建成城市展示中心等一批功能项目,建设10个街心公园,实施外港河、中心河景观带和杨家圩景观改造。加快新城建设。汤山新城启动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欢乐水魔方、中国盒子等7个项目开业运营,悦榕精品酒店、国际健康养生中心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禄口新城抢抓禄口机场第二航站楼及第二跑道建设重大机遇,高标准做好城市建设规划,拉开新城建设框架。滨江新城加快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发,启动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
进一步加快新市镇建设。加大集镇出新改造力度,推进原建制镇出新,确保全面完成。推进谷里、横溪市级特色名镇创建工作。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水泥路改造260公里,改造危桥15座。强化村级经济建设,加大薄弱村帮扶力度,创新帮扶方式,全区村级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100万元。加快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创建区级新农村示范村15个。
进一步优化城乡环境。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实施“蓝天、清水、绿色、宁静”四大工程,启动开发区南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开展区域污染防治,空气优良天数达85%以上;新增绿化造林面积8000亩,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建设绿化村庄100个。加强城市管理,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目标,实现数字化和网格化管理,建成水、电、气、通信等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及总调度系统。改进城市导向系统,全面实施智能交通工程,完成公共自 行车智能服务系统和智能公交二期工程。新辟公共停车面积40万平方米,配建地下停车面积6万平方米。
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持续发展新活力
坚持以开放促转型,以改革增活力,全面加快国际化步伐,提升对外开放合作层次,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
加快园区转型发展。实施开发区“二次创业”,启动实施上秦淮生态新市镇和东吉谷等建设。加大开发区、科学园一期“退二进三”、“腾笼换凤”力度,完成15家企业臵换工作,促进园区精致化、节约化发展。推进百家湖商贸区建设,全面提升完善城市中心区综合功能。滨江开发区全力推进“四大板块”的功能开发,构建“五园一城”产业发展格局,新建5个5000吨级泊位,形成年吞吐量1000万吨的运营能力。
深入拓展开放合作。着力提高外资利用水平,积极开展产业链、价值链招商,坚持优化结构、拓宽渠道、提高质量,全年引进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70个,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5个,力争10亿美元以上项目1-2个,引进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10个。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有条件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海外工程承包和对外贸易,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编制五年援疆计划,启动建设新疆伊犁特克斯县援助项目,促进援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街属集体企业改制,全面完成区属企业改制任务。完成街道机构改革。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启动“万顷良田”试点工程,实施自然村搬迁和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国有资产,提高保值增值能力,发行企业债券12亿元。
五、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形成协调发展新格局
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臵,实施充分就业、百姓安居、社会救助等十大民生实事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着力提高就业和富民水平。以深入推进“四业富民”为重点,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推荐城镇人员就业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农村零转移”家庭。大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与服务,积极培育创业带头人,扶持劳动者创业,新增私营企业1500户、个体工商户4000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特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100%。
着力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优质教育,切实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建成天印高级中学、东山外国语学校,新建将军山小学,易地新建示范幼儿园。实施争优创建工程,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发放幼儿园助学券,做好生源地贷款,确保困难家庭助学贷款应贷尽贷。扎实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启动南医大附属三甲医院建设和江宁医院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区新中医院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健康城市指标,启动健康城市“细胞工程”。稳妥推进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人口信息管理全覆盖,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8%以上。推动文体事业发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扩大品牌文化活动知名度。实施杨柳村“九十九间半”古民居二期修缮及环境整治工作,区博物馆(东晋历史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完成广电中心主体工程。积极做好青奥会承办项目的筹备工作,举办区第六届运动会。
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基金标准提高到420元,实现愿保尽保。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城镇职工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逐步提高农村集体土地被依法征用后的失地人员保障标准,适时调整城市、农村拆迁补偿标准。积极推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活动,新建 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8个。建成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拆迁安臵房15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3个街道残疾人托养中心,30个残疾人康复站(点)。
着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巩固提升文明成果,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导向,深化系列主题教育。全力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强化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利益,确保安全稳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继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深入推进大防控体系建设,筑牢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的坚固防线;着力强化社会管理,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措施,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区,为江宁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新水平
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目标,政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完善制度、创新管理、锤炼作风、提升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依法行政上水平。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各类建议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深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健全行政监督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完善重要事项市民听证会制度,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推进网上办公、联审联办,提高办事效率。
创新观念求突破。加快建设学习型政府,坚决防止思路僵化、能力退化、知识老化,着力解决好新形势下的“知识瓶颈”和“本领危机”问题,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推动各级各部门聚焦中心,直面挑战,敢于负责,善于突破,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不断开创江宁科学发展新局面。
勤政廉政抓落实。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坚持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倾听民意,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落实廉政责任制,推进信息化惩防体系建设。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和涉及民生专项资金的审计监察力度。坚决压缩行政开支,公务购车用车、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等费用实现零增长。
各位代表,江宁新一轮发展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奋发进取,扎实苦干,为建设富裕和谐的新江宁而努力奋斗!
南京高淳区劳动投诉篇二
南京市江宁区高淳劳动力资源 调查分析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1、农村劳动力资源构成状况。
2、劳务输出现状。
3、主要特点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参考当地劳动局相关文件,借此应用于调查报告,特此声明)
为全面摸清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掌握劳动力结构及输转情 为全面摸清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况且,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我利用十一 期间组织同学,查询相关资料,期间组织同学,查询相关资料,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在此基地上进行了认真评估分析资源调查。在此基地上进行了认真评估分析。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1、农村劳动力资源构成状况。到2006年底,我县共 镇8乡1个街道 年底,、农村劳动力资源构成状况。年底 我县共5镇 乡 个街道 办事处186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 个行政村,万人,万人。办事处 个行政村 有农业人口21.4万人,农村劳动力 万人 农村劳动力10.49万人。万人 从劳动力资源分布看,城镇失业、从劳动力资源分布看,农村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乡村,城镇失业、下 岗人员主要集中于县城;从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构成看: 岗人员主要集中于县城;从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构成看:①以年龄 结构划分,年龄16--25岁以下 岁以下19077人, 占总数的 %,26—35岁 结构划分,年龄 岁以下 人 占总数的18.17%,%,岁 28207人,占总人数的 %;36—45岁27506人,占总人数的 人 占总人数的26.88%; %; 岁 人 26.21%; %;46—55岁17724人,占总人数的 %;56岁以上 %; 岁 人 占总人数的16.89%; 岁以上 %; 岁以上12429 占总人数的11.85%;②以文化结构分析,大专及以上文化 人,占总人数的 ; 以文化结构分析,大专及以上文化205人,人 中专及职中1190人,高中文化 中专及职中 人 高中文化12558人,初中文化 人 初中文化51153人,小学文 人 化及以下39837人,分别占总数的 %,%,1.13%,%,11.97%,%,48.74%,化及以下 人 分别占总数的0.2%,%,%,%,37.96%。③以专业技能划分,有技术技能 %。③ 万人,%。以专业技能划分,有技术技能24617万人,没有技术技 万人 能的普壮劳动力80326万人 分别占总数的 万人,分别占总数的 能的普壮劳动力 万人 分别占总数的23.45%,76.55%.④从我县 ④ 目前就业渠道来看,农村土地资源有限,目前就业渠道来看,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加上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进一 步深化和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步深化和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退耕还林的实施等,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 的实施等,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每年将增加3000多名剩余劳动力,而且我县工业经济总量不足,多名剩余劳动力,高,每年将增加 多名剩余劳动力 而且我县工业经济总量不足,农村产业化经营、小城镇经济、乡镇企业发展步伐缓慢,农村产业化经营、小城镇经济、乡镇企业发展步伐缓慢,县城吸纳就 业容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劳动力供给的需求。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业容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劳动力供给的需求。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是我县就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业压力大是我县就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2、劳务输出现状。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起步较晚,是随着劳动力市、劳务输出现状。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起步较晚,场的培育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最初的零星组织到现在的有组织输出,场的培育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最初的零星组织到现在的有组织输出,由盲目无序到有组织流动、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由盲目无序到有组织流动、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经历了近几年的摸 索和实践。到目前,全县共建有各级各类劳务输出管理服务机构22个 索和实践。到目前,全县共建有各级各类劳务输出管理服务机构 个,其
中县级8个 乡镇级14个 从事劳务输出工作人员78人 其中县级 个,乡镇级 个,从事劳务输出工作人员 人。根据劳动 力登记调查和劳务输出统计报表资料分析,力登记调查和劳务输出统计报表资料分析,2006年外出务工人员达 年外出务工人员达 3.62多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期37.73%。从输出的流向上看,多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期 %。从输出的流向上看,多万人次 %。从输出的流向上看 呈现出舍远求近的特点,其中向西北地区输转16651人,占输出总人 呈现出舍远求近的特点,其中向西北地区输转 人 数的46.04%;向东北地区输转 数的 ;向东北地区输转3045人,占输出总人数的 人 占输出总人数的8.42%;向 ; 华北地区输转6836人,占输出总人数的 华北地区输转 人 占输出总人数的18.9%;向华东地区输转 ; 2582人,占输出总人数的 人 占输出总人数的7.1%;向中南地区输转 ;向中南地区输转2773人,占 人
。输出总人数的 输出总人数的7.67%;向西南地区输转1226人,占输出总人数的 ;向西南地区输转 人 3.39%。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南京、溧水、苏州、常州、扬。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南京、溧水、苏州、常州、州等城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建材、市政、拆迁、州等城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建材、市政、拆迁、采煤。(矿)、运输、制鞋、机械加工、保洁保绿、经警保安、餐饮服务、)、运输 制鞋、机械加工、保洁保绿、经警保安、餐饮服务、运输、家政服务、服装加工等行业。上述数字反映了我县劳务输出总体概况: 家政服务、服装加工等行业。上述数字反映了我县劳务输出总体概况: 自发外出多,组织输出少;零散外出多,建制组织少;普壮劳力多,自发外出多,组织输出少;零散外出多,建制组织少;普壮劳力多,技术工人少;农村外流多,技术工人少;农村外流多,城镇外流少。。
(二)主要特点。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和自主性。6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通过亲、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和自主性。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通过亲 朋熟人介绍或引导而实现,朋熟人介绍或引导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数 占转移总数的不到40%。占转移总数的不到 %。
2、转移区域广泛。因受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就业机会和就业观、转移区域广泛。因受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
念的限制,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于省内、省外。念的限制,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于省内、省外。在省外实现就业的人占总数 的30 %以上;省内实现就业的人占总人数的不到70%。以上;省内实现就业的人占总人数的不到。以上
3、农民工就地转移具有兼业性的短期行为。农忙务农,农闲外出务工经、农民工就地转移具有兼业性的短期行为。农忙务农,商,转移的时间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收入的高低密切相关。转移的时间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收入的高低密切相关。尤其在县内务工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建筑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简单体力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建筑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动成为转移主要途径。由于我县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动成为转移主要途径。由于我县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因而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因而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到了转 移劳动力总数的76%以上。
5、转移劳动力逐步转向高层次就业。部分转移 以上。、转移劳动力逐步转向高层次就业。移劳动力总数的 以上 人员走上了管理阶层、技术岗位; 人员走上了管理阶层、技术岗位;还有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拓宽了视 增多了知识,有了一定资金,便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自主经营自主创业。野,增多了知识,有了一定资金,便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尽管这部分人员数量较少,尽管这部分人员数量较少,但已成为推动县城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低估的力 量。。
。。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90%以上分布在原区 村社,山区劳动力资源贫乏,逐步呈下降程度。
2、转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组织转移的劳动力比重不高,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方式。加之目前由于我县 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中介组织也不够健全,加上组织引导工作不到 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便捷可靠 的信息渠道,导致盲目性很大。使得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比较 单一,通过政府部门、单位及中介机构组织输出的比重小,经过亲朋 好友介绍或自主转移的外出务工人员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在县内实 现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是自发的、分散转移,由组织转移的 人所占比例不高。
3、从业结构单一,层次低。从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行业看,从业结构简单,就业面狭窄,且层次较低,外出务工人员多集中在以 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劳动报酬低。。
4、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转移领域。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是制约 转移数量和转移层次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 不断提高,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一是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劳动力 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简单劳动力需求量逐渐减少。二是随着产业结构 的调整,城市面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双重压力。
三、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一)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综合效益差。城镇化水平决定着农村富余劳 动力转移的进程。受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历史传统等 多种因素影响,我县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低,导 致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弱。加之,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下岗 失业人员增加,使得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延缓了农村富余 劳动力的转移步伐。
。。
。二)城镇工业企业及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发展壮大 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 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但我县工业企业总量少,发展后 劲不足,加之全社会发展乡镇企业机制有所弱化,吸纳农村劳动力的 能力减弱。
(三)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仅占总人数的 13.5%;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则更少。农村劳动 力资源的低素质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领域和转移面越来越窄,转移难度加大。
(四)农村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从目前情况看,由于 我县劳动力转移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不通 畅,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中介组织不完善,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务的信息 反馈、中介服务和管理工作薄弱。加之,由于务工信息宣传传播方式 单一,传递渠道不畅,中间梗阻的问题比较严重,农民不知道哪些地 方有就业岗位,需要劳动力,对劳动力的素质有何要求等,大部分农 民外出务工存在着盲目性。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一)搞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进一步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帮助、参与劳务输出,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年内要 联合 电视台共同制作劳动法律、法规专题讲座以及务工人员和返乡创业成功 人士访谈等,增强农民工法律意识,提高外出创业的积极性,使“劳务输出 光荣,劳务致富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开辟劳务专栏,加大对劳务工作的 宣传报道,尤其对在劳务输出工作中
有突出成绩的人员和通过外出务工脱贫 致富的典型事迹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发放资料、请外出人员现身说法 等形式,大力宣传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经商学艺的现实意义,把劳务经济炒 热、叫响。要注重多形式、全方位的开展务工政策法规宣传,让农民工了解 掌握政策法规,能按章行事,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形 成“外出务工光荣,在家守靠无能”的氛围,促进劳务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变 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 实用性。要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充分利用县职业 中学、农广校和乡镇农民技术文化学校现有资源和设备,积极开展引导性培 训,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相关法律常识培训为辅,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专业 技术特长、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不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增强竞争能力。要制定和完善农村教育长远规划,从抓好基础教育入手,落 实好农村教育“两基”工作,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层次,从根 本上改变低素质、低层次的格局,使未来的劳动者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 求的新型劳动者。。
。三)培育劳动力市场,加快信息网络建设。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分级使用、分步实施”的原则,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起 统一、完备、规范的现代劳动力市场,保证劳动力流动的灵活性,使 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加快县、乡两级信息 网络建设,畅通信息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点多、面广、信息渠道宽的优势,努力建成政府、中介组织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 信息渠道网络。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加强就业信 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和 完善保障就业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四)强化服务,搞好维权。当前,外出务工人员遭受歧视,其合法 权益难以受到保障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必须建立和推行外出民工 持卡务工制度,保证民工有序流动,为维护务工者合法权益奠定基础。一是劳动法规的宣传培训。劳动保障、工会、妇联、团委及宣传部门 要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规、法律和政策的宣传,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 全面的劳动保障法规宣传培训,切实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 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要依法查处用工单 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促进社会公正公平。三是规范用工关 系。加强就业合同的管理,督促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 同,妥善处理劳动合同纠纷,及时协调解决劳动合同不规范、超时工 作、待遇偏低等问题。四是加强劳务市场整顿。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 介组织,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 合理收费行为,方便群众外出务工。
南京高淳区劳动投诉篇三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文件
江宁教人“2012”4号
关于举办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 “阅读文化节”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进一步浓厚校园阅读文化,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不断提高全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根据市教育局文件(宁教宣德“2012”4号)精神,经研究,决定举办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以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阅读文化为宗旨,通过拓展阅读内容,创新阅读方式,丰富阅读形式,激发广大的教师阅读热情,帮助广大教师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夯实底蕴,提高职业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广大教师用独具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熏陶涵养学生,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感召、感染学生,努力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典范,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中 1
坚。‚阅读文化节‛活动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为重点,倡导经典阅读、自主阅读,积极建构富有内涵和品质的学校阅读文化。
二、活动主题
养成读书习惯,收获魅力人生
三、活动时间
2012年4月至12月
四、活动内容
(一)开辟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专栏
区教育局将在江宁教育信息网‚读书节专题‛网页中,专门开辟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专栏,介绍活动情况,刊发各校‚阅读文化节‛的活动计划、活动开展情况和教师的阅读感悟。
(二)组织各校参加2012南京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启动仪式
组织各校积极参加‚2012南京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启动仪式,并按照要求扎实开展好各项活动。
(三)开展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读书系列活动
1.内容:邀请当代知名作家进校园开讲座,与教师交流读书心得;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品读经典,建设当代人民教师核心价值观‛读书征文活动;举办教师‚阅读与教书育
人‛论坛;发挥读书沙龙作用,举行读书报告会,展示读书成果,交流读书经验,宣传读书典型。
2.时间:2012年4月至12月
3.参加对象:全区中小学教师
(四)开展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 特色展评活动
1.内容:全区各中小学在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期间自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行之有效的特色活动,并及时将本校优秀特色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及兄弟学校进行推介交流。
2.时间:2012年10月至12月
3.参加对象:全区各中小学校
(五)举办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总结表彰活动
1.内容:组织开展‚江宁区中小学‘优秀读书沙龙’‛、‚江宁区中小学‘阅读之星’‛、‚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先进学校‛评选活动。
2.时间:2012年11月至12月
五、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认识,针对本校教育教学和教师的实际,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全区各校的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计
划或方案请于4月初上报到区教育局人事科,电子邮箱:rskxjl@ ,联系电话:52281696。
(二)精心实施,确保实效
各校要拓展渠道、拓宽思路,不拘泥于形式和方法,创新工作途径,通过开展读书征文、读书沙龙、读书论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形成各自特色。广大教师要在阅读节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使阅读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三)加强宣传,认真总结
各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板报、校会等,进行广泛的宣传,积极营造阅读氛围。要认真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及时将活动中一些好的做法、典型事例、创新性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等通过多种途径予以展示,同时,及时上报到区教育局,以便在江宁教育信息网专栏上刊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学习(电子邮箱:jnjyjlgl@)。活动总结(电子稿)于12月15日前报区教育局人事科。有关活动的相关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要注意搜集整理、妥善保管归档。
附件: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宣传标语
南京市江宁区区教育局
二○一二年四月一日
附件:
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宣传标语
1.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
2.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让心灵因交流而贴近。
3.师生共阅读,书香润心灵。
4.多读书、读好书,让生命溢满书香。
5.阅读,滋润精神;思考,孕育智慧。
6.品读经典,传承文明;欣赏美文,陶冶情操。
7.浸润书香,为人生奠基;畅游书海,享阅读快乐。
8.用书塑身、受用一生,以书会友、天长地久。
南京高淳区劳动投诉篇四
南京市江宁区2013年防洪预案
一、概况
我区地处长江、秦淮河下游,地形复杂,岗丘交错,中部由南至北属秦淮河低洼地圩区,又称洪水走廊,西部沿江为冲积平原,全区低于吴淞高程10米以下,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0%,岗丘10—15米占50%,其余山地占20%。区境河流主要是长江、秦淮河,16条支河呈扇形分布,是历年防汛防洪重点地区。
二、水文气象
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012毫米,年雨量分配不均,汛期5—9月约占全年降雨70%。降雨集中在6—7月份,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极端灾害天气频发,经常出现突发性暴雨,造成秦淮河水位猛涨,发生洪涝灾害,东山城区、开发园区的低洼地区和部分圩区、集镇受淹严重。2007年7月7日-7月8日,不到24小时东山城区降雨量达到290毫米,7月8日至9日三天时间东山城区累计降雨达418.7毫米,全区各街道也降了特大暴雨,降雨量百年未遇。建国以来,特大洪水出现过6次,1949年、1954年、1969年、1991年、2003、2007年。秦淮河历史最高洪水,出现于1991年,东山水位达10.74米。土桥水门桥水位达14.17米。长江特大洪水出现过9次,1954年、1969年、1983年、1991年、1995年、1996年、1998年、1999、2010年。1998年汛期铜井河口洪水位11.36米,新济洲11.24米,江宁河10.65米,均超过54年洪水位,下关历史最高达10.22米(1954年)。
三、水利工程现状
全区历经63个冬春的水利建设,水利设施的抗洪能力大大提高。通过 2003~2004年两年的堤防达标建设,全区江湖河堤得到加固。2005~2009年农村河塘清淤,大大改善了水质,增加了蓄水能力,疏通了排水沟系。近几年加大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建设力度,提高了水库的安全性,翻建、兴建、维修各类水工建筑物,消除汛期出现的险工隐患,东山老城区、江宁开发区、高新园、滨江开发区扩建、新建了雨水泵站,大幅度提高了泵站排涝能力,建立了完整的防洪、除涝、抗旱、降渍的四大水利工程体系。
四、防洪调度及应对超标准洪水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国家防总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两个转变”的新思想,我区防汛的工作思路是: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和“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汛指挥系统建设,着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全面推进依法防洪,做到防汛与抗旱并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抓,科学防洪与依法防洪并重,加强防汛防旱统一调度,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努力建成工程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洪水资源化、技术现代化和保障社会化的防灾减灾体系,使防汛防旱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总的要求是:遇建国以来最大洪水,保证长江、秦淮河堤防不决口,水库不垮坝,保证城区及城镇、机场、重要交通干线、经济开发园区、骨干工矿企业的防洪安全;遇设计标准洪水,保证水库不垮坝,圩堤不决口,保证各类水利工程安全度汛;遇超标准洪水有对策,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遇旱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态环境等用水需要。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要求充分利用防洪工程,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抗御建国以来出现过的最大洪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为我区社会、经济民生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水环境。
五、防洪调度的组织准备
为了确保今年安全度汛,关键要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切实做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全区各街道、开发园区、城防要按防御1991年、1998、2007年、2010年大水的要求做好今年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区防汛防旱指挥部于2月下旬恢复办公,各街道办事处及三大园区、防汛组织按时恢复工作,及时成立抢险队、巡逻队和打桩队,明确圩堤、水库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人员。区、街道、园区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防汛岗位责任制。区政府抽调55名部委办局领导定圩、定库,区级领导分片负责,街道、园区干部落实定岗、定段负责制。组织工作要超前完成。
根据市防指《2013年南京市防汛防旱工作意见》(宁防指[2013]1号),我区将全面贯彻市防指文件精神,建立防汛责任网络体系,完善防汛“河长制”,明确防汛职责,确保全区防汛安全。
为了抗御特大洪水袭击,区级组织突击队如下:
1、江宇集团、明瑞公司组织500人突击队。
2、驻军组织500人突击队,由人武部、双拥办联系、调配。以上区级突击队共1000人由区防指统一指挥调度。
六、防洪调度物资准备
防汛物资是防洪抗洪抢险必备硬件保障条件之一,区、街道、园区、社区、行政村均需在汛前备足物资、器材和抢险工具,区商务商贸集团储备防 汛木材300立方米,区供销社备足草包20万只,区石油公司库存油料保证供应。
各街道办事处有万亩大圩的要储备防汛木材10~15立方米、草包2~3万只,圩区重点街道储备防汛木材20~30立方米、草包4~6万只。小
(一)、小
(二)型水库所在街道备足草包1万只、编织袋1万只。所有防汛物资应集中堆放,防汛重点地段要储备相应的防汛物资,专人管理。
三大园区关键排涝泵站分别备足防汛木材1~2立方米、草包5000只,油布3~4块,防汛积土400方。并针对往年汛期出现的险情,对尚未扩容增加动力的排涝泵站,提前准备临时排涝动力及防冲刷材料。
七、防洪调度及超标准洪水应对措施
(一)预测预报
我区洪水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上游的来水量,二是本区的降水量,三是长江潮位。为做好防洪调度和应对超标准洪水,必须加强洪水的预测预报。
1、加强与水文测站的联系,及时收集水、雨情,为预测预报提供基本数据。
2、与省、市防指及上下游控制站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准确掌握有关的洪峰、水位、峰现时间和洪水过程,为预测预报收集数据。
3、气象部门加强预测预报,及时准确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4、利用防汛防旱指挥信息系统,收集储存所有的水、雨、工情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使防洪调度达到地图数字化、信息可视化、查询直观化、更新快速化,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防洪调度
根据“防洪法”的规定,防汛抗洪人人有责,汛期抢险由区防指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对我区可能出现的各种标准洪水的调度方案陈述如下:
1、汛前,2—3月份,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园区组织汛前大检查,区防指组织专家组对汛前检查情况进行抽查。各街道、园区对检查出的险工隐患,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落实责任人,限期完成除险加固工作,确保汛期不出险。
2、主汛期,防汛人员到岗到位,雨声就是枪声,暴雨就是命令,遇暴雨要立即赶到各自防汛岗位。
3、当秦淮河东山水位达到8.5米(警戒水位),且水位继续上涨时,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区防办做好每日水情报告,密切关注水雨情。各街道、园区密切注意水、雨、工情的变化。
4、当秦淮河东山水位达9.0米或长江下关水位达到8.5米,铜井水位达到9.5米,且水位继续上涨时,各级防汛指挥机构进入警戒状态,区防指领导到位,区防办领导带专人24小时值班,区防办及时做好水雨情报告。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园区、村(社区)、定圩定库责任人和巡逻队每日上堤巡查,视堤防工情,备足土方、草包和其他抢险物资,密切关注水、雨、工情的变化。圩区开机,预降沟塘水位。
5、当秦淮河东山水位上涨到9.5米或长江下关水位达到9.0米,铜井水位达到10.0米时,各级防汛指挥机构进入临战状态,区防指领导在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坐镇指挥,区防指成员单位派员到区防指联合办公。各级防汛负责人、定圩、定库责任人上堤、到库巡逻,巡逻队日夜上堤到库巡逻,随时报告情况。重点病涵闸由专人看守,对可能出现险情地段,防汛物资要堆 放到防汛棚或附近地段,以便及时运送现场。圩区排涝站全部开动排除积水,降低沟塘水位。
6、当秦淮河东山水位达到10米或长江下关水位达到9.5米,铜井水位达到10.5米时,防汛抗洪进入紧急状态。区主要领导、区防指和城防指主要负责同志及街道、园区主要领导要亲临各级防汛防旱指挥部坐镇指挥,区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在区防汛防旱指挥部集中统一办公。广大干群全力以赴投入抗洪工作,所有工作都必须服从防汛抗洪抢险工作,各级防汛责任人、巡逻队昼夜巡查,遇到情况随时上报,互通情况,抢险队伍全部集中待命。丘陵山区水库提前泄洪,腾空库容。长江江堤、通江河堤、秦淮河堤分段派人日夜严加防守,重点地段备足各类抢险物资。公安部门要维护好重要地段、交通道口的治安和交通秩序,保证抢险车辆、物资运输通畅。
7、当秦淮河东山水位接近历史最高水位,长江下关和铜井水位接近历史最高水位时,防汛进入高度紧急状态。区防指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在区防汛防旱指挥部集中办公,区主要领导坐镇指挥。江宁街道要全力以赴确保主江堤和通江河道堤防及其配套建筑物安全;秦淮河沿线街道办事处全力以赴确保主河堤及配套建筑物安全,确保万亩大圩圩内群众离高地较远的住户妥善安排撤退地点,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撤退老弱病幼到临近村镇暂避。青壮劳力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圩区排涝站有计划停止开机排水,水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泄洪,尽量减轻河道压力。全区企事业单位的运输卡车必要时由区防汛防旱指挥部调配,紧急调运各类防汛物资,区、街道办事处各级干部和群众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抗洪,确保万亩大圩不决口,水库不垮坝,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8、秦淮河、长江水位同时出现超历史洪水时有对策
当秦淮河、长江水位同步上涨,秦淮河洪水受长江洪水顶托排不出,出现最不利的情况时,有可能出现超历史的高水位,在秦淮河下游,包括东山街道、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园、禄口机场、滨江开发区、南京城区受到严重威胁时,只有牺牲局部,保全大局。必须破圩滞洪时,一是向省市防指请示,建议决开赤山湖堤,恢复原有滞洪区,二是赤山湖滞洪后,洪水仍然上涨,下游重要地区未能缓解的情况下,秦淮河上游应有应急方案破圩滞洪,减轻洪水压力。破圩滞洪事关重大,必须经区委、区政府领导研究决定,并报省市防指,经批准后,方可实行。
八、防汛抗洪有关单位的职责分工
防汛抗洪是社会公益事业,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有关单位,必须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全区的防汛工作。各有关单位分工如下:
发改局:协调安排抗洪物资器材、电力、油料和救灾物资,负责制定防汛物资预案,遇有特大洪涝灾害,要事先组织物资部门做好应急进货渠道,保证供应。
财政局:负责安排和调拨防汛抗旱经费,并监督使用。适时筹集抢险救灾经费。
住建局:负责东山城区防洪、排涝和抢险的组织实施,负责东山城区的河道堤防安全和排涝站的安全正常运行,负责东山老城区、开发区、高新园、滨江开发区物业小区的防洪排涝工作。
开发区:负责江宁开发区的防洪、排涝和抢险的组织实施。高新园:负责江宁高新园的防洪、排涝和抢险的组织实施。滨江开发区:负责滨江开发区的防洪、排涝和抢险的组织实施。监察局:负责对各级领导干部防汛责任到位、各项措施到位、救灾款物到位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防汛救灾工作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
公安分局:维护防汛抢险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工作,确保抗洪抢险救灾物资运输车辆优先通行,依法查处盗窃、哄抢防汛救灾物资及破坏水利、水文通讯设施案件,协助做好水事纠纷的处理。遇有特大洪水,协助防汛部门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保护灾区的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交通运输局:负责抢险物资调运以及灾区人员和物资撤退运输,按照防汛要求,负责所辖水运和公路设施、工程、装备的防洪安全,负责重要防汛道路的维修,处理好本系统阻水桥梁、码头等阻水障碍。汛情紧张时,根据防汛要求,通知船只限速行驶直至停航,协调公安部门保证防汛抢险救灾车船的优先通行。
水利局:主持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防汛抗旱工作的行业管理,提供水情、工情和各种灾害的情况预报,做好防汛、抗旱的水源调度,制定抗灾的工程措施。负责流域性水利工程和水库的防汛检查,组织防洪抢险及水毁工程修复,提出防汛抗灾方案。
供销社:负责草包、麻袋、编织袋、芦席、毛竹、塑料薄膜、铅丝等物资的储备、供应,并根据需要组织超计划的货源。做好防汛抢险和生产、救灾物资的调运、供应工作。
商务商贸集团:负责木材、钢材、水泥等物资供应,组织超计划的货源 等;负责防汛用铅丝、元钉、电线、灯泡、电池等物资,遇有特大洪涝灾害,应做好救灾调运和供应工作。
人武部、双拥办:协调驻地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支持地方抗洪抢险,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并协助地方组织受灾群众转移和安置、完成分洪滞洪和清障等任务。
气象局:加强天气预报的服务工作。及时做好短期预测预报,适时提供旬、月预报。提高对突发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特别是台风、暴雨的预报超前提供情报,以便争取时间做好防御工作。
电信公司:负责所辖电信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汛期通讯及防汛指挥系统运行畅通,及时、准确传递水情、灾情、险情等防汛信息,做好特大洪水时有线、无线通讯两手准备。
供电公司:安排好抗洪排涝、抗旱用电,保证城镇居民和农村供电,遇有雷电、台风、特大洪涝时,有应急措施及时调度抗灾电力。
南京市江宁区防汛防旱指挥部
2013年3月18日
南京高淳区劳动投诉篇五
社保程序
1、填写南京市失业人员登记表;
2、带1寸彩照1张;
3、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
4、需带公章。
一、到当地劳动所办理就业证(当地户口需要办理):
二、到江宁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顶楼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备案:
1、婚育证明(外地户口女性需带);
2、就业证(当地户口需带);
3、劳动合同(如公司法定代表人需带营业执照复印件);
4、职工录用登记表;
5、职工录用花名册(一式三份);
6、南京市江宁区外来劳动力就业花名册(一式三份)。
三、到江宁区社保中心二楼办理社保:
1、职工录用花名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盖好章的)。
四、社保中心二楼办理医保卡:
1、需带1寸彩照1张(背后注明姓名、医保号);
2、需带费用25元/位。
附;办理婚育证明:
1、需带1寸彩照1张;
2、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
3、单位证明。
失业金领取:(江宁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
1、《南京市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备案及失业保险待遇申报表》(一式两份);
2、招工录用备案手续(录用登记表);
3、单位与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决定书(辞职的人必须提供本人的辞职报告);
4、社会保险关系变动表;
5、完整的劳动合同书(从参保日期开始);
6、就业失业登记证;
7、户口本或者身份证复印件。
生育保险:(社保中心3楼)
1、填写《南京市江宁区生育保险待遇审核表》;
2、异地生养的提供单位留存的转院登记表;
3、结婚证、婴儿出生证、独生子女证、产前检查、生育发票、出院记录、费用明细单、流产和节育手术者的需提供病例、发票、及休假单,并在六个月内办理完毕,逾期作废;
4、个人来领款时需持此表财务联和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次性办理5人以上的单位领款时应将此表财务联合并装订。
工伤赔付及伤残补助:(电话:51195196、经办时间:每月1日-10日、社保中心3楼)
1、江宁区事故发生快报表(一式二份);
2、南京市江宁区工伤保险伤亡职工待遇审核表(一式二份);
3、参保职工工伤认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4、参保职工劳动能力鉴定通知书(原件和复印件);
5、病例、发票、出院小节、住院清单(原件)
联系电话:
1、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办理社保登记备案窗口:52137741;
2、社保中心二楼办理社保窗口:52280937;
3、社保中心二楼办理伤残鉴定窗口:52282311;
4、社保中心三楼办理工伤赔付及伤残补助窗口:51195196;
5、禄口街道劳动所电话:52777085;
6、禄口国税认票:52770815;
7、供电局:84225061(展)、84226492(汤);
8、禄口信用社:52770713;
9、禄口农行:5277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