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论述题(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建筑物理论述题篇一
我校在xx学校的领导下,在我校领导的关怀下,确定下列研究性子课题,在物理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子课题为主进行有效的探索。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多样化的探究形式与探究内容选择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观察、分类、比较等等。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学生很难重复体验科学家当年的科学发现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可能只涉及科学探究的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学生需要探究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探究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素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多样化的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1、实用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
杜威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开辟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强调在教学活动中:⑴明确“以学生为中心”;⑵ 重视“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⑶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⑷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⑸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⑹ 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3、探究式教学的信息加工理论
科学在本质上是探究,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如果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当作不变的真理,把实验仅当作验证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方法去教学生,容易使他们形成绝对化的科学知识观、错误的科学方法论和片面的科学发展观。从信息处理过程出发,认为教学与其着眼于知识的掌握,毋宁更注意教学信息处理过程本身,并建立了与此种思想相对应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4、人本主义的探究式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不仅对学生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具体目标,而且为了使科学教师能切实开展探究式教学,《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主张“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用的主要做法。”反对把探究式教学演变成纯粹的学术活动,使其脱离社会和学生个人的生活实际,而是围绕与社会和个人生活有紧密联系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
①设计高中物理的教学探究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唤起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想探究;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探究;注重方法引导,使学生会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爱探究。
②设计物理教学的探究重在增加学生体验性的探究机会、通过交流合作式的方式体现主体性的学习过程。
1、设计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2、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课题研究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探索研究方法: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自定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交流。
⑴课题研究的准备(xx年9月~xx年3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⑵课题开题报告会(xx年5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⑶课题实验(xx年9月~xx年6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⑷汇报成果阶段(xx年6月~xx年9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⑸修改完善阶段(xx年9月~xx年10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⑹上交专家评审(xx年11月)
⑺进行课题结题报告。(xx年12月)
1、课题成员的保障。
成立由校长、主任、副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参加的骨干教研成员,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2、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保障。
在校长的统一部署下,各处室和漳平市进校领导也都大力支持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为课题组的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
3、学校网络资源的保障。
学校电教中心,电子备课室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课题组教师的精诚团结和团队精神奉献精神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1、探索尝试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其课堂结构是“情景激趣→问题导引→活动探究→反馈交流→应用活化”。
(1)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物理情景或现象引发学习兴趣,教师设法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提出探究问题;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问题,形成和检验假设,解决问题,解释观察结果;
(3)学生分析、解释数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
(4)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与评价所学内容与学习方法;
(5)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以拓宽理解,形成新技能。
2、设计探究课的教学时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程序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直接脱胎于科学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程序化的特色。因此,整个教学设计必须非常严密,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2)多样性原和选择性则
课堂探究中不可能探究过程的每一步都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活动,应该具有探究过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因此,教师应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而不是将其形式化和程式化。
(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探究式教学最显著的特性,开放性决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这就要求设计者更充分地估计学生学习现状、教学内容的难度,同时更恰当地进行环境设计、媒体设计等。
(4)问题性原则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教师应精心设置探究情景,使情景中隐含着要探究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动机是应该关注的设计原则。
(5)主体性原则
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或探究内容的兴趣和动机,要保证整个探究过程对学生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机会。
(6)激发兴趣原则
学生对探究内容的兴趣是探究活动进行下去的动力源泉。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与物理规律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进行探究,会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和趣味性使学生感到兴奋,产生探究的欲望
3、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着手进行:
(1)选取适当的物理情景,以“激疑导问”为切入点,培养探究意识和探究态度。
(2)选择适当的物理问题,以“竞猜遐想”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3)选取适当的物理实验,以“自主设计”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
(4)联系生活和技术,以“学会应用”为切入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堂优质高效的科学探究课需要时间作保障,这正是有效进行科学探究课的矛盾所在,也是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这也是本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
建筑物理论述题篇二
建筑物理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一 题目:
建筑物理理论部分:
题目一:结合建筑物理知识,综合分析如何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案例分析)题目二: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理可考虑的内容?
题目三:结合图书馆课程设计,重点解决建筑物理中哪些问题? 题目四:以某一专题内容为核心,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建筑物理问题?
(节能、通风、遮阳等)。
建筑物理实验部分:
题目一:结合计算机参数化设计,对图书馆物理环境进行设计分析;(热环境、光环境数值分析)
题目二:结合相应建筑物理实验,对建筑物理设计提供方案。(热环境、光环境测试分析)
二 具体要求:
1.总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图文并茂(必要分析图);
2.格式要求与论文格式一致(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三 时间要求:
本学期第15周周五下午17:00前!!
建筑物理论述题篇三
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霍蓉光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一直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但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高技能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
本文首先探讨新的经济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厘清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其次,研究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作为构建我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与参考;再次,探讨我省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特点,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最后,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根据市场导向、行业需求构建我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准确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内涵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标准、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等方面。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内涵与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较高的面向一线工作的专业技能,二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三是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人才发展预期目标而制定的可操作方式和手段,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受教育者设计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而采取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途径和运行管理等构成要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又存在高职教育类型的个性。具体来说,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专业设置的社会适应性。
2、培养目标的行业、职业定向性。
3、课程设置与将来所从事工作的匹配性。
4、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国外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早,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先进理论,积累了成功经验。研究国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借鉴他们的成败得失,有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一)、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双元制”中的双元分别指企业与学校,“是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全过程的一种模式。”[1]德国的高职学院主要负责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则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国内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以高职学院教育为主不同,德国的双元制更强调企业的作用,学生在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占有较大比重,通常达到或超过二分之一。企业的培训内容接近职业实际,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培训职业技能标准进行。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学生一毕业就能很快顶岗工作,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以国家资格框架体系为依托的澳大利亚tafe 模式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是“澳大利亚全国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它由澳大利亚政府开设的tafe学院负责实施教育与培训。”[2]它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突出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为各行业不同岗位培养具有高文化、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支持tafe模式运作的基础是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它统一了行业和教育培训领域的资格标准,是对个人已经达到的学习目标,或已具备相关行业、专业和社会所需要的能力的一种认定。在这个框架体系之下,澳大利亚又陆续开发了一系列的国家培训包。从能力的认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到资格证书的颁发,培训包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规范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具体实施的每个步骤。并以国家培训包为基础设计了tafe的主要课程。
(三)、注重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加拿大cbe模式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并以此为基础,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可以说,cbe模式突破了以往由学科体系来确定各门课程,然后根据学科要求制定教学大纲的做法,它将职业目标分析图表制定模块式教学大纲,再按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要求设计学习包。“突出能力,而不是突出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强调对学生自我实践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3]学生可自定学习计划,并在教师指导下,对学习包进行取舍组合,自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并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测。这种模式既使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相切合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国外先进经验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引导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首先,政府要逐步完善职业资格和技能认定制度,严格规范从标准的制定、技能培训到考核方式与证书颁发等一系列环节。同时,做好调研与统计工作,及时掌握各地区的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制定相关政策,在宏观上引导各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机构健康发展。其次,政府要引导企业共同关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赞助学校的职业教育,鼓励学院和企业共同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这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要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政府要起到企业与学校间的沟通与桥梁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最后,政府还应该逐步加强对高职教育的投入,通过制定法律、政策、直接的财政拨款等形式,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二)、企业应该关注高职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能否胜任企业岗位需求是衡量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企业应该参与到高职教育中来,并发挥更大作用。首先,企业应该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来,由企业专家和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共同组成指导小组,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进行调研,以就业为导向,帮助高职院校确定定合适的专业及必要的课程。其次,企业应该参与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共建学生实训基地。最后,企业还要参与高技能人才的考核与评价。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助于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办学场所设施落后、“双师型”教师缺、缺少稳定的实训基地等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高职院校则为企业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通过和企业共建实验室、研究室,推动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双方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三)、高职院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首先要树立素质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技能是生存本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次,专业设置应以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课程设置要以行业需求为核心,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相联系。再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在产学结合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通过学生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最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落实教师到企业一线工作的制度。在教学方法上,借鉴国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单纯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利用实习实训基地、虚拟实验室、网络教室,让学生随时自学、自练,同时开展研究与实践。
三、河北省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特点——以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为例进行研究 在这一部分我们以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为例,通过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访谈调研等形式研究河北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总结特点,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发现学院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许多教师教育思想观念陈旧,对高职教育的特色认识不够,教学目的性不强,动力不足。二是专业设置缺乏适应性,没有和当地经济很好结合。三是课堂教学讲的多,练得少,理论多于实践。四是双师型人才缺乏。五是校企合作较少。针对以上五大问题,学院上下积极思考,认真对待,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首先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这就涉及到高职院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这些人才的问题,也涉及到高职院校与中职及普通大专院校的区别问题。、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学院领导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及国家教委下发的相关文件,并且以系部为单位定期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让教师们认识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有它自身的特色,它培养的既不是学术型人才也不是工程型人才,而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为了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多次聘请全国著名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来本校搞讲座,并对学院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进行培训与测评,从而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活动。除此之外,学院领导带领骨干教师北上陕西南下四川,实地考察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全国示范高职院校,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总结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馈相结合的模式,提高了全院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更新了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二)专业设置注重市场需求,服务当地经济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和适应社会需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必须进行市场调研、研究当地经济,关注市场需求。将“人才培养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 [4],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于一体。
由于学院地处石家庄正定新区,随着石家庄市政府规划正定新区战略,正定新区的商圈正在崛起,未来正定将以物流经济为龙头,加快第三产业提速升级。面对这一形势,该院开展积极调研,邀请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专家讲石家庄及正定新区未来的规划,并由领导带队到石家庄润华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和企业行业专家一道商谈学院物流专业的设置问题。另外,鉴于正定会展活动的频繁及带动的会展经济的发展,学院的会展专业也在筹备当中。石家庄地区拥有全国两大通信领域的权威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第五十四研究所),而目前石家庄地区的通讯人才依然缺乏,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科工院专门设立了专业研发团队,聘请第十三研究所和第五十四研究所的专家全程参与,经过对通信行业充分的市场分析,研发出了合理的专业设置。经实践证明,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企业满意度高。
(三)推行双证书和顶岗实习制度,加强职业能力训练
所谓双证书制度,是指高职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外,还必须获得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目前,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方面的重要筹码。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双证书体现了能力与素质,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学院十分重视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信息工程和机电工程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并把各专业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入整个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在学完相应课程的同时就具备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理论水平和能力。2010年,学院共有331名学生分别报名参加计算机装调员和电子设备装接工两个工种的鉴定,通过率为100%。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了99%,学院也因此获得了2010河北省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称号。学院还积极推行学生企业顶岗实习、见习制度,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每个系部都有自己顶岗实习单位,并让学生顶岗实习成为学习的关键环节,如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到石家庄无线电四厂实习,信息工程系学生到中国通讯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华为培训部见习,饭店管理专业学生到西美商务酒店顶岗实习等让学生熟悉了企业文化与岗位要求,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中心的教育,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为此,学院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进行相关职业资格鉴定。并建立了高职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锻炼制度,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对口学习。实施该政策以来,学院90%以上的专职教师都考取了所教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有几十位老师先后到天津绿色时代大酒店、廊坊富士康、石家庄润华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安平丝网外贸企业等企业一线工作,学习企业行业最新的管理经验与技能技术,以给学生更多有效的实践指导。学院还广开门路,吸引企业行业的专家能手来学院任课,方式灵活多样,或担任兼职教师或担任实践课老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教师人才队伍中的比例不断扩大。
(五)、推行订单式培养,深化校企合作
订单式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这种模式中,企业直接介入学校教学计划设置,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建设等的过程与环节,并在师资、技术、设备、信息等方面展开合作与交流。[5]它能很好地调动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积极性,协调企业用人、学校办学与学生就业三方的关系,实现三方的共赢,共同发展。在短期培训方面,学院与石家庄开发区通达模具制作加工厂、博深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人才订单式培养协议,经学院产学结合培训的数控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较强,进步很快,得到企业好评。在深层合作方面,学院与河北网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专业共建协议,开展联合办学,共同开发移动通讯工程专业。特别是2009年以来,学院在校企合作与专业建设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先后与西美商务酒店、国豪大酒店、石家庄润华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天鹅国旅等多所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共同办学的关系。
尽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院进行了许多努力与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面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支持高职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还不够完善;高职院校受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等,以及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比较薄弱,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面,我们只关注到前两者。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发挥主导与监督作用,有赖于企业更积极地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来,有赖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使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四、河北省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方面,高职教育要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同时又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高等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造就人才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技能学习理论为高技能人才获得技能也提供了理论支撑。这些理论为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于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途径和运行管理等构成要素,下面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谈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人才培养目标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技能型专门人才使它有别于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也有别于一般技能型人才。高端人才从层次结构上属于“高级”,它有别于中级和初级。
2、改革专业设置办法,发挥地方及行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中的调控与引导作用。高职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围绕国家产业发展重点,合理确定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3、树立新型课程观: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既要培养面向实际的、适应具体职业的、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4、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5、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逐步完善学校、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6、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7、积极推动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专业、课程设置与劳动就业、市场需求结合更为紧密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特殊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面向产业,贴近市场。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时,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本地区现有岗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然后再决定专业的取向和专业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主要的途径,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目前,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率较低的院校不能被评为良好和优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上必须形成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征与市场需求相融合的教育课程体系。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推行的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双证书制度,加强了专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将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统一起来,有助于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
2、教学模式和学习制度将更为灵活
经济全球化、信息与通讯革命以及快速的社会变化是新世纪经济形势的主要特征。技术的变化使新旧职业岗位交替加速,劳动力流动频率增加,市场需求瞬息万变,这些都需要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更加灵活,更富有弹性。在高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方法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目前已出现了多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如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职业功能为模块,开展项目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参与性——反馈式技能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各有所长,都非常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借鉴国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一味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时间,利用实习实训基地、虚拟实验室、网络教室,让学生随时自学、自练,同时开展研究与实践。学校积极开设“辅修专业”、“第二专业”或“双专业”以及系列实用课程等,在各专业中推行弹性学制和以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些举措,打破了过去沉闷枯燥的学习氛围,为教学活动注入了活力,让学生获得从事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之外又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的变化做好准备。
3、政府和企业将发挥更大作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助于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办学场所设施落后,“双师型”教师缺乏,缺少稳定的实训基地等问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学习机会,使学生熟悉了企业生产、管理的具体运行,提高了综合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高职院校则为企业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通过和企业共建实验室、研究室,推动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以达到双赢。
当前,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已得到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走向深入,不仅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共同设置课程开发,而且由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与教学管理,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最后在教学评价上也要有企业的参与,从教师、学校的评价转向企业和社会的评价。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诸如企业方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双方职责不明确等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与学校互惠互利,双赢和谐发展。
(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定位准确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又是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要求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别开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掌握更高技能的人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贡献力量。因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重视职业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重视本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及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特点要求它与中职教育区别开来,高技能人才应该兼具高技能与高素质,“他们的行为特征不再是简单的只具有经验性技能的熟练操作工,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因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特色鲜明
人才培养模式总是受学校环境、教学体制和办学条件的影响,并不存在所谓的“最佳模式”,对于国外的先进模式和成功做法,我们应秉持的态度是:博采众家之长,绝不生搬硬套。随着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特色对高职的重要性。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高职教育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2011年6月,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上,鲁昕副部长指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事实证明,高职院校只有研究本校实际和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探索属于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注释:
[1]、张继有, 《国外高职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借鉴》[j],《教育与职业》,2005(5):79。
[2]、田庆轩,《国外高职教育模式发展及其启示》[j],《职教时空》,2006(16):54。
[3]、黄亚妮,《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j],《高教探索》,2005(4):69。
[4]、郭扬,《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j],《职教论坛》,2008(1):17。
[5]、刘小芹,《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j],《中国高等教育》,2004(17):38-39。
建筑物理论述题篇四
建筑物理使建筑设计变得具有逻辑性
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中声、光、热的物理现象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建筑学的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增强建筑功能,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在建筑热工学中,建筑热工学是研究建筑物室内外热湿作用对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是建筑物理的组成部分。
在建筑光学是研究天然光和人工光在建筑中的合理利用,创造良好的光环境,满足人们工作、生活、审美和保护视力等要求的应用学科,例如:如何充分利用天然光照明,以节省电能;如何收集灯光的光,使其完全为人所用等等,是建筑物理学的组成部分。
在学习建筑热工学的过程中,我知道,人体是一个恒温体,是不停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的。如何让人体与环境换热的余量尽量接近为0,是热工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因为当换热的余量大于0,人体体温将升高,小于0,体温将降低。如果这种体温的变化不大,时间也不长,人体可以自身调节来适应变化;但是如果变化较大,人体将出现不舒适感。如果是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建筑中,长期以往,对健康是很不利的。
在学习建筑光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可见光辐射的波长范围是380~780nm,眼睛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一般光源如天然光和白炽灯等是由不用波长的光组成的。这种光源称为多色光源或称复合光源;有的光源如钠灯,只发射波长为583nm的黄色光,这种光源称为单色光源。在建筑光学中用光通量、发光照度、照度和亮度等参数来表示光源和受照面的光特性,用光影深浅、立体感强弱来表示建筑表面和被观察物体的亮度差别,用光的吸收、反射、散射、折射、偏振来表示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变化规律,建筑采光和照明就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利用上述光、影、色的基本特性,创造良好的光环境。
我记得在学习外建史的过程中了解到人类很早就开始在建筑中利用光的特性了。早在金字塔下祭祀厅的建造中,建造者就利用的光的阴影和不用空间光线的强弱来表现神的威严与肃穆。
应用举例:
我想说的是我们很常见的热桥效应。
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一些部位,由于导热系数不同,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导热系数大的材料形成热流相对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这些部位成为传热较多的桥梁,故称为“热桥”。
在每个建筑物中都会有这种情况,热桥往往是由于该部位的传热系数比相邻部位大得多、保温性能差得多所致,在围护结构中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窗框与墙面之间;玻璃与窗框之间;阳台出挑的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部位,都会形成热桥效应。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尽量避免这种热桥效应是属于建筑热工学的应用。
最常用的就是采用外墙外保温来阻断热桥的产生了,外保温涂料处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最外层,能够形成一个封闭的保温涂层体系,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后,能够有效地切断纵墙、柱、楼板和梁等部位产生的结构性热桥。如果将窗、门口侧面及外部连接件做好相应的保温处理,整幢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就形成全封闭的保温体系,达到全面降低建筑物能耗的目的。而采用外墙内保温不能避免热桥的产生,且外墙内保温的墙面上难以吊挂物件,影响二次装修。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导热系数大的材料与系数小的材料之间用隔热的材料隔断,从而隔断热桥效应。最常见的就是在门窗处,我们常说的隔热的铝合金门窗就是在铝合金中间夹入
用具有隔热效果的内芯。
建筑物理论述题篇五
我校在xx学校的领导下,在我校领导的关怀下,确定下列研究性子课题,在物理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子课题为主进行有效的探索。
子课题探究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多样化的探究形式与探究内容选择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观察、分类、比较等等。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学生很难重复体验科学家当年的科学发现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可能只涉及科学探究的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学生需要探究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探究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素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多样化的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实用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
杜威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开辟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强调在教学活动中:⑴明确“以学生为中心”;⑵ 重视“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⑶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⑷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⑸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⑹ 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3、探究式教学的信息加工理论
科学在本质上是探究,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如果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当作不变的真理,把实验仅当作验证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方法去教学生,容易使他们形成绝对化的科学知识观、错误的科学方法论和片面的科学发展观。从信息处理过程出发,认为教学与其着眼于知识的掌握,毋宁更注意教学信息处理过程本身,并建立了与此种思想相对应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4、人本主义的探究式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不仅对学生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具体目标,而且为了使科学教师能切实开展探究式教学,《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主张“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用的主要做法。”反对把探究式教学演变成纯粹的学术活动,使其脱离社会和学生个人的生活实际,而是围绕与社会和个人生活有紧密联系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①设计高中物理的教学探究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唤起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想探究;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探究;注重方法引导,使学生会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爱探究。
②设计物理教学的探究重在增加学生体验性的探究机会、通过交流合作式的方式体现主体性的学习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设计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2、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探索研究方法: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自定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交流。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⑴课题研究的准备(2003年9月~2004年3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⑵课题开题报告会(2004年5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⑶课题实验(2004年9月~2006年6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⑷汇报成果阶段(2006年6月~2006年9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⑸修改完善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0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⑹上交专家评审(2006年11月)
⑺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06年12月)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1、课题成员的保障。
成立由校长、主任、副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参加的骨干教研成员,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2、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保障。(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在校长的统一部署下,各处室和漳平市进校领导也都大力支持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为课题组的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
3、学校网络资源的保障。
学校电教中心,电子备课室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课题组教师的精诚团结和团队精神奉献精神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九、课题研究成果
1、探索尝试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其课堂结构是“情景激趣→问题导引→活动探究→反馈交流→应用活化”。
具体概括如下:
(1)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物理情景或现象引发学习兴趣,教师设法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提出探究问题;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问题,形成和检验假设,解决问题,解释观察结果;
(3)学生分析、解释数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
(4)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与评价所学内容与学习方法;
(5)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以拓宽理解,形成新技能。
2、设计探究课的教学时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程序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直接脱胎于科学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程序化的特色。因此,整个教学设计必须非常严密,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2)多样性原和选择性则
课堂探究中不可能探究过程的每一步都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活动,应该具有探究过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因此,教师应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而不是将其形式化和程式化。
(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探究式教学最显著的特性,开放性决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这就要求设计者更充分地估计学生学习现状、教学内容的难度,同时更恰当地进行环境设计、媒体设计等。
(4)问题性原则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教师应精心设置探究情景,使情景中隐含着要探究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动机是应该关注的设计原则。
(5)主体性原则
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或探究内容的兴趣和动机,要保证整个探究过程对学生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机会。
(6)激发兴趣原则
学生对探究内容的兴趣是探究活动进行下去的动力源泉。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与物理规律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进行探究,会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和趣味性使学生感到兴奋,产生探究的欲望
3、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着手进行:
(1)选取适当的物理情景,以“激疑导问”为切入点,培养探究意识和探究态度。
(2)选择适当的物理问题,以“竞猜遐想”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3)选取适当的物理实验,以“自主设计”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
(4)联系生活和技术,以“学会应用”为切入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堂优质高效的科学探究课需要时间作保障,这正是有效进行科学探究课的矛盾所在,也是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这也是本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