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智慧城市的起源和发展(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智慧城市的起源和发展篇一
《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曾指出,“十二五”将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城市病”的多发期和爆发期。如今,在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城市在有条不紊的快速前进着,但随之而来的“城市病”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困扰。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蓝图的徐徐展开,智慧城市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那么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有何关系,应该如何发展呢? 张福军:新型城镇化是战略智慧城市是实践
张福军: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是智慧城市的最好体现。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其实是一个:最终要达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建设美好的生存环境。新型城镇化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发展方向,而智慧城市是城镇的发展目标。没有高度智慧化运行管理的城市不能称其为是新型城镇化的城市。第二,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的载体,是一种知识经济的结晶,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智慧城市是集自我创新功能、时空压缩功能、自动识别功能、科学管理功能于一身的高度数字化、网络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信息集合体。新型城镇化之所以称之为新型,区别于城市化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运行管理功能不断的在变强大。智慧城市正是新型城镇化的精髓,因此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驱动力。第三,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载体,智慧城市建设可以破解传统城镇化问题,也是一条四化融合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四化融合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来的,是指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其目的是以新型城镇化为核心,促使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四化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综合体,而以绿色、节能、环保、安全、低碳等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恰好也能成为新型城镇化实现的一个综合载体。所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必然是要把智慧城市这样一个综合体作为基本单元。智慧城市也确实支撑了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胡瑞敏: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高级阶段
胡瑞敏: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目的第一是要创造价值,第二是要增加就业机会,第三是要提升城市宜居程度。与传统的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是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城镇化的目标。传统的城镇化,是要把城市周边的居民集中起来,通过规模效益来提高城市的效率。这与我们现在所讲的新型城镇化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关于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我认为智慧城市可能是新型城镇化比较高级的一个阶段。智慧城市中的一些理念、系统、技术,可以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支撑作用。
张公忠: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具体体现
张公忠:我国的城镇化不能再走畸形发展的老路。传统的城镇化是无序的城镇化,必然带来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公共安全恶性事件频发、交通拥塞、公共卫生恶化、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等严重问题。历史经验表明,仅仅扩充城市中的基础设施数量或改善城市局部运营系统并不能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建设未来中国、实现新四化,我国必须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即是采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化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服务应用,让信息化和智能化遍及到城市各个行业和领域的道路。新型城镇化要能够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使用效率,提高城市运营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让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更美好。“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正式提出的一项任务,而“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新型城镇化的具体体现。智慧城市并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个可以实现的实体。智慧城市的指标体系概括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绝大部分内容,智慧城市具有其特定的体系架构和标准系列。但具体实施时,不同地区、规模的城市(区、镇)是有区别的。
单菁菁:智慧城市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
单菁菁: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知道,在2006年新加坡就提出了“智慧国2015”计划,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在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热潮。随后日本提出了“i-japan”智慧城市计划,韩国提出了“u-city”智慧城市大纲,美国、欧盟等国家也都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并且具有战略性和前沿性。可以说,未来谁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占有先机,谁就能领跑新一轮的发展。
关志超: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该如何结合发展
关志超:大政策之下,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都很火。同样是国家支持的简称策略,二者有以下联系: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不外乎表现为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大都市的城城郊化及其卫星城市建设,二是中小城镇的城市功能和格局建设。然而,比空间扩展更为重要的则是城镇化的内在质量,而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只有通过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才得以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该如何结合发展呢,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该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协调发展,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离不开智慧城市建设;2)建设智慧城市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日趋成熟;3)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协同推进。所以,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和探索时期,应坚持理性、有序、协同的原则,明确重点,加强整合,着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展望“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将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将转型为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城镇化不断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面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我们需要冷静思考,从长计议,不断开拓创新,切切实实地将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渗透到新型城镇化和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协调发展。
邬贺铨:智慧城市与城镇化要同步走
邬贺铨:智慧城市更多的是智能技术的应用;新型城镇化更多的是社会问题。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怎样真正地把现代进城的农民工从身份与心态真正融入城市的问题;而智慧城市更多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从而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两者还是不完全一样的。有些城镇化发展很完善的国家,也有建设智慧城市的任务。对中国而言,智慧城市与城镇化是要同时进行的,这是与国外不一样的地方。在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同时把智慧城市搞上去,这种构想是很好的。但现阶段看来,虽然提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并没有提出一定要依靠智慧城市,但这两者并不矛盾。中央城镇化工作会提出:“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这些要求也是智慧城市所追求的。当然,如果能结合智慧城市来发展新型城镇化,无疑会使我国城镇建设更加科学。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可能会在未来产生更多的需求,让更多的市民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这样来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有益的。
编后感: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在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上的促进作用将会日益扩大。我们应当抓住国家大力推动城镇化与信息化的良好机遇,以智慧城市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城市运转效率、科技创新能力,降低能源消耗、保持绿色生态环境,真正构建大中小配套的高质量新型城镇化体系,为人民群众营造和谐幸福、低碳高效的美丽城镇。
智慧城市的起源和发展篇二
智慧城市的滥觞与发展
智慧城市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各个地方政府都在开展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的相关工作,今天这门课主要想通过对国内外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的分析阐述,来回答什么是智慧城市,什么样的城市才称得上智慧,如何建设智慧城市等等问题。希望通过该课程,对于各位学员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等等方面有所帮助。
智慧城市研究的主体是城市,城市作为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出现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的人口不断地挑战历史的新高。城市规模持续在增长,各类城市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城市面临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实质性的挑战,城市必须应用新的措施和能力,使城市的管理变得更加的智能。城市也必须使用新的科技,去改善它们的核心系统,从而最大限度的优化和利用有限的资源,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也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要素的主要聚集地,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新的引擎。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形成和功能有了巨大的变化,从目前世界范围来看,建设智慧城市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建设智慧城市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的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城市的工业化、信息化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本讲主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智慧城市的缘起和基本的一些概念。
一、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一)城市的起源
从考古来证明,城市首先出现在四大文明古国,就是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最早的是在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中间诞生。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这样的一个产物,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就是人类通过灌溉农业,到达发达的地区,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像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冲刷的平原更适合于农业的灌溉,所以说有了人类聚集的起点。(2)第二个阶段就是在灌溉农业的过程中,有了农业的技术创新,形成了大家聚集的新的需求。(3)第三阶段,就是在农业技术创新发展产量提升的这种基础上,出现了劳动的分工,甚至出现了集市,有了剩余的资产,集市开始出现,这个时候人类就大量的聚集,为城市的形成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4)第四个阶段,就是在社会的发展的过程当中,因为有安全和管理的需要,逐渐演变成了城市,这样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城市。
(二)城市起源理论研究
在城市讲到它的起源里面,我们基本上有三种理论。第一种就是经济和市场的一种起源论,第二种就是地理和环境的决定论,第三种就是功能的决定论。(1)经济和市场的起源论,该派理论认为,没有生产的剩余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实物支撑人们在城市的积聚,与该派相近的看法是先有市场交易,后有城市的现实场所,城市源于市场交易,这就是我们先有城再有市,或者先有市再有城的这样的一个说法。在中国的古代,也就是我们常有一个“市井”的说法,就是说在井旁兴市。(2)地理和环境的决定论,该理论认为人类最初的居住方式,取决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条件,气候环境、资源状况等自然因素。我们有一个说法叫“住水草而居”,即表达了相同的意义,开阔的疆域、肥沃的土壤、宜人的气候、充沛的水资源等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农业剩余产品和劳动的分工,促使人口聚集,因而出现了城市。(3)功能决定论,这一理论认为城市由以下的三大功能需求而产生。其一,城市是为军事防御而产生的,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和聚集起来,逐渐形成城市,我们古代的城市都有军事防御的功能,比如说我们的护城河等等、城墙这都是防御的功能。中国在夏商时就有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的说法,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个就是城市的产生与祭祀,与宗教活动都有很大的关系,频繁的祭祀活动带动了人口的聚集,宗教产生的一种比家族更巩固的中层和社会团结的力量,这是由于宗教祭祀等活动,让大家聚集到一起。其三就是古代城市是统治需要的产物,统治者在自己的周围组建庞大的行政组织,聚集人口和产品,这个在中国长安城这是比较典型的行政控制中心。
(三)城市起源的总结
总结起来,城市的起源或者说我们对于城市的理解有五个方面。(1)城市是人类对幸福生活的向往;(2)就是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一种依赖;(3)城市是人类对于经济生活的一种需求;(4)城市是人类对安全保障的要求;(5)城市是人类对未来发展的一个支撑。
这在我们回顾城市的本质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为什么要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最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我们从城市的起源回到原点来去总结它。
(四)城市的发展阶段
刚才讲了城市的起源以后,我们再来讲一讲城市的发展阶段。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我们认为四个阶段:(1)以渔猎与采集为主要来源的,和生活方式的这种叫农业性城市,或者叫原始的村落的模式。(2)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我们所说的前工业城市,有了劳动的分工。(3)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工业型城市。(4)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后,我们可以理解为信息的城市,或者是说逐渐发展为数字的城市,以及我们提到的智慧城市,我们统称为未来城市。
(五)城市的发展趋势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从世界范围来看,基本上有以下几个趋势。有全球化的趋势,绿色化的趋势,信息化的趋势和服务化的趋势。大家来看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世界在变小,世界也在变平,我记得有本书写的就是世界是平的,我们从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沟通方式的改变,让这个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的概念,所以说还有一点就是世界逐渐在变绿,世界也在变得智慧,世界也在变得软性,或者说虚拟的,总之一点世界是在变。我们总结出世界发展的、城市发展的趋势有六个方面。(1)城市的扩大化,城市化的进程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都往城市聚集,城市逐渐在扩大。(2)城市圈,为了经济的发展,全球的城市都在聚集,一些城市共同发展城市圈,也是一个经济圈的概念,相互带动。(3)全球化,所谓全球化就是每个城市都是主角,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个城市和世界各个城市之间都会建立联系,这就是我们讲的城市的全球化。(4)城市健康,大家在关注城市要理性的经济增长,同时也要低碳的发展,前面我们谈到,城市起源总结的时候,城市是我们对于自然界的一种依赖,所以说我们要关注城市的低碳发展。(5)城市的治理,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诞生,所有城市的治理逐渐往服务型、法制化、透明化方向发展。(6)城市发展的趋势就是城市的互联,我们在中国可以看到,高铁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发展导致城市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城市的空间在缩短,城市在变小,世界在变平。
(六)城市的发展困境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困境,我们从七个方面来去看待一下。(1)人口:人口的规模逐渐在增大,人口的老龄化也逐渐在增加,人口流动速度会越来越快。(2)能源问题:我们知道的现在就是水资源的问题,石油资源的问题,还有电力资源的问题。(3)农业:粮食储备不断在减少,粮食的需求不断在增加,诸多因素也影响了粮食的生产。(4)环境:人居的环境在变差,生态系统在变差,水的污染、空气的污染都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5)交通: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大家探讨的热门话题就是交通堵塞的问题,交通堵塞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6)安全:流行病在蔓延,大家还记得前几年的sars的问题,还有自然灾害,城市的治安问题,食品的安全问题等等这都是我们城市遇到的一些困境。(7)治理:城市的治理、城市的规划,现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城市的阶层相对的复杂,所以说城市的管理的难度也会增加,所以我们在治理的过程当中,有社会的矛盾,城市的民生问题,城市的文化问题,还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等等,都是我们现在城市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困境。
(七)我国城市化进程
“十二五”规划里面谈到的,就是我国的城市化率,2010年是47.5%,“十二五”规划里面到2015年达到51.5%,中国在1949年城市化率是10.6%,发展到2005年是42.99%。从1949年到2005年中间出现过城市化率降低的两次,一次城市化率降低就是1960年的城市化率在19.8%,到1964年的城市化率只有14%,这主要受到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困难等等的影响,然后一直到1970年城市化率还只有17.4%,这也是受到文化大革命等等的影响,导致城市化的问题受到了一些障碍。其实我们国家一直城市化的进程是非常快的。
(八)我国城市发展方向
我们国家在城市发展的方向上来看,发展方向主要有六个特征,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1)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这就是我们城市化进程当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2)城市经济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我们前面谈到了城市圈的问题,经济圈的问题,这就是城市经济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3)逐渐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4)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这是一种方向。(5)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的功能显著增强,譬如说我们的中心城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广州这都是我们国家的大型的中心城市,它基本上辐射带动的功能都是比较强的。(6)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城市现代化的水平。
(九)城市发展需求
从上面城市的起源到城市的发展以及我们城市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起来我们城市发展的需求有三个方面。(1)城市的未来发展需要新的理念来引导我们城市的发展思路。(2)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管理,城市的运营需要新的模式。(3)城市在发展创新过程中,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当中,需要有新的技术来去支撑我们城市发展的需求。
二、智慧城市的缘起
城市化进程过程当中,全世界未来发展必然的一种情况,有数据显示,2050年全世界有2/3的人口,有超过60亿人要居住于城镇。回顾20世纪世界人口的急速城市化,世界上城市人口的比例由1900年的13%、2.2亿增加到1950年的29%、7.32亿,到2005年的49%、就是32亿,这就是我们讲到城市的重要性。预测未来的亚洲和非洲的城市增长高达93%,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会增至60%,就是49亿。城市化的进程是全世界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
(一)城市发展新问题、新机遇、新思路、新模式
1、城市发展新问题
城市发展当中的新问题,就是城市病,初步体现出来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社会不安定、人口聚集和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这些城市病需要我们城市的发展,有新的模式、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来去支撑它。
2、城市发展新机遇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斯蒂格利茨就说过,中国的城市化和新技术革命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从这句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发展交融到一起一定会形成城市发展的新模式。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的信息化的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有物联网、有云计算、有无线网络等等。
3、城市发展新思路
新技术的发展,和我们城市化的进程结合到一块的时候,就出现了我们城市发展的新的思路,总结起来就是:(1)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连接,无障碍的通讯,来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这是我们发展思路最基本的。(2)主力城市以低碳和环保的方式发展,提供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来创造绿色的城市生活。(3)提高城市的运转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打造高效的城市管理和运行。(4)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知识性人才的聚集,这样子来加速城市化的进程,这是我们城市发展所要倡导的一个新的思路。
4、城市发展新模式
在这个新的思路下面,我们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模式,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城市。在众多城市病的影响下,在我们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加快这两个形势下,城市如何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完成低碳转型成为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一种新型城市的建设模式——智慧城市就在各个国家不断的摸索中诞生了。它的基本的理念是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到城市物体的智能化的传感器联系起来,最终实现人们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并调控城市各个方面的资源,达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为人类创造出美好的城市生活。
2008年底是由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他的解读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城市的物理系统的整合和互动,这就是“智慧地球”。然后智慧城市就是ibm“智慧地球”策略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智慧地球”提出以更智慧的方法,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人们交互的方式,提高实时信息处理能力和感应与响应的速度,增强业务的弹性和连续性,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智慧城市的概念
(一)智慧城市的理论方法
在讲这个概念的前提下,我要先讲讲智慧城市的一个理论方法,因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所以说我们来谈智慧城市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化的一个分析方法,来去看待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甚至它的概念,所以我这里总结了一个,叫“5q”,就是“五全”的一个分析方法来看待智慧城市。(1)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全局的思路,就是叫全局,大的思路,来去看待整个城市,不能够看某一个方面,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来去看待城市的建设、城市的发展。(2)我们要有一个全景观,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和前前后后用一个全景的思路,来看待城市的建设。(3)全程,我们要站在前生命周期,从城市的过去、城市的现在和城市的未来,站在这样的时间轴上面来分析和解读智慧城市。(4)全员,我们智慧城市在很多应用项目里面,涉及到服务者和服务对象,所以我们不能单一的从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部分人去看待城市的建设,我们要发动或者说要考虑到我们的全员,全部的服务参与者,站在这个立场上面来去分析我们的智慧城市应用。(5)全民,城市是由人组成的,所以说城市里面既包括老人,也包括小孩,同时还有包括方方面面的人群,我们要站在全民的立场上面来去思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二)解读智慧
我们既然谈智慧城市,首先我们要来看一看什么是智慧。在百度里面解读智慧有这样的一个名词解释,就是智慧就是对事物迅速、灵活、正确的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这有三个关键词,第一就是要迅速,第二要灵活,第三要正确的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这就是智慧。
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做了智慧三个分类,第一就是创新智慧,第二就是发现智慧,第三就是规整智慧。
通过上面的定义和分类,我们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去理解它,我认为智慧的形成有这样的一个方法和过程:(1)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发现和整理;(2)要把数据当成一个信息进行有用信息的挖掘;(3)要把信息当成一个资源在应用当中进行整合,来完成我们的个性化应用;(4)把资源逐渐积累成知识,只有知识才能够传播,所以说我们来用管理来去形容知识管理。
在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应用智能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和管理决策,以达到我们对事物的迅速、灵活的、正确的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智慧,这就是用到城市的管理,用到城市 的发展等等方面的时候,这个智慧和城市组织起来,就形成了智慧的城市。
(三)专家解读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因为它的边界很大,我们从外延和内涵上来解读。首先看看很多专家的观点。(1)我们国家信息化专家委的副主任,中国工程院的副院长邬贺铨就认为智慧城市就是一个网络的城市,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我们邬院士近期还提到了叫城市的互联服务。
(2)两院院士、武汉大学的教授李德仁院士形象的说法是,智慧城市等于数字城市加上物联网。ibm的概念的描述前面也简单的提到了,就是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手段,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它的概念的核心就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的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的成长。
(3)华东科技大学的公共管理学院的院长徐晓林教授认为,智慧的城市就是一个傻瓜化的城市,他比喻我们的照相机,最初我们的照相机都要调解非常多的功能,后来出现了傻瓜相机,其实我们生活,城市是为了人们生活的更便捷,徐院长比喻智慧城市就是傻瓜的城市。
(4)我们全国人大的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对智慧城市有非常系统的解读,他认为智慧城市要从四个方面来去描述,第一就是以人为本,城市最终是服务于人的,所以说应该以人为本。第二是城市的发展应该以土地为载体,智慧城市的发展,没有土地也没有办法去建设智慧城市。第三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非常关键,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第四就是以资本作为后盾,没有资本的支持,没有资本的运作,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是无本之木。
(四)智慧城市的基本要素
我从城市的基本要素出发来看一看智慧城市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智慧,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我们把城市从基本要素上面,用一个太极图的模式来表述城市的基本要素,大家可以看一看,城市它的生态系统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硬的设施,第二个部分就是软的环境。它的硬的设施里面包括交通体系、医疗环境设施、旅游设施、市政设施、社区家庭、生态环境等等这一些;然后软的环境包括发展理念、文化环境、服务环境、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诚信环境、政府效能、体制机制等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如果是用智能的硬设施和智慧的软环境共同来组成我们这一个和谐的城市环境,就是智慧城市。所以我们在谈智能和智慧的区别的时候,要明白智能是对于物而言的,是让某个事物变得更智能,比如智能的手机,智能的电器;但是智慧是针对与人的服务而言,让人感觉到这个城市很智慧,这个环境很智慧,这个应用很智慧,是因为应用在去服务于人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开启了人的智慧,所以说我们认为用智慧这个词是非常贴切的。而且从智慧的这两个词的含义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智慧的“智”就是一个知下面一个日,我们的理解就是每天的知识要多一点点,“慧”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去体验,这就变得慧,这就是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的基本的要素的一个解读。
(五)智慧城市的钻石模型
我们在城市里面,它的要素,大的来说就包括个人、企业、政府、自然的环境和基础设施。这四个方面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用智慧城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技术来去支撑个人、政府、企业、环境的有效互动,就会让这个城市变得非常有竞争力,这就是我们解读智慧城市的这样的一个钻石的模型。
(六)智慧城市的五大主题任务
从前面我们对于城市一些矛盾的解读,一些问题的描述,我们把智慧城市也描述为五大主题任务。(1)社会民生更幸福;(2)城市建设要更加合理;(3)城市运营更加科学(4)环境的保护要更加有效;(5)城市经济的发展更加持续。社会民生是我们现在城市关注的,或者我们政府关注的首要任务,我们建立全面的与民沟通的渠道,充分感知市民的需求,更好的为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完善为民服务的渠道,建立智慧的行政服务体系,个性化开展服务,加强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智慧化基础设施的服务,为市民提供便捷、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通过这样一些智慧的一些方法,和一些智慧的手段,来实现社会民生更幸福的这样的任务和目标。
城市建设就是通过对城市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预测分析,来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减少城市的重复建设,同时以人为本、科学决策、合理开展城市的公共设施,及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又保障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化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在智慧城市的主题任务当中,就一定要关注城市的合理化建设问题,在发展过程当中,合理化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城市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体系,城市的管理需要考虑到各个阶层的感受和需要,通过对于城市运行中各个现象的感知,建立及时、快速的处理机制,让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这是我们城市管理和城市运营过程当中,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城市在运营的过程当中,我们同时要关注经营城市的品牌,用智慧的方法加快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科学运营城市的重要方面。
第四个方面就是环境保护,在生产和生活当中我们不断的要利用更加环保的一些方法,来减少废物和碳的排放来减少污染,这就是说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要用智慧的工具和管理的方法,来实现更加有效的环境保护。
第五个主题就是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城市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基础,现在我们谈的比较多的就是产业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对环境有破坏的产业,转向现代服务业和绿色产业,这是智慧城市所要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方向。加强传统产业的智慧升级,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城市的区域竞争力,这也是各个地方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动力。加大创新、发展新型产业,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形成新的业态,智慧城市会带来很多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业态,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可以让经济模式、产业模式得到创新和发展。
(七)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 从专家的解读到我们对智慧城市的基本要素的分析,和对于智慧城市关注的主题分析,我们从基本内涵的角度去理解智慧城市。
(1)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迅速基础架构相融合,构建城市智慧基础设施为基础,这是在基础设施上面,加强信息技术架构与实体基础设施的一种融合。
(2)以在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线,就是说我们的各行各业,城市运行和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这是我们的主线。
(3)以最大限度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资源。它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一个核心。
(4)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服务作为手段,智慧城市就是一个服务型的城市,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是基本手段。
(5)以提高城市运行管理和综合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作为我们的基本目标。
我们从内涵上这么理解。通过智能的感知、建模、分析、集成和处理,以便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优化城市的管理、城市的运行和城市的生活,从而使城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智慧状态。
总结起来,智慧城市是综合城市发展规划,城市运行管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融为一体的城市发展新策略和新模式。同时,智慧城市也是信息社会条件下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端形态,是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加速发展、跨越发展和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是提升现代城市总体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战略制高点。
(八)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和核心方法
从技术上来去理解它,ibm提出过一个“3i”特征,就是感知、互联和智能——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我后来还加了一个,就是更个性化的服务。
所谓更透彻的感知,就是城市中的监控摄像机、传感及、fid、数据中心、数据挖掘和数据工具,移动和手持设备、电脑和多媒体终端,通过这些传感器应用系统和流程,让我们能更透彻的来感知这个城市。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就是通过宽带、无线移动通讯网络,以及城市内的各先进的感知工具的连接,使市民可以远程的管理工作和生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互联化或者是物联化,就是互联互通。
我们在谈智慧城市的时候,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叫万物互联互通,第二句话叫信息触手可得,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全面的互联互通,第三句话谈到的就是沟通随心所欲,我们想到哪就可以沟通到哪,这就是我们更深入的智能化所要谈到的内容,就是通过使用传感器先进的移动中断,高速分析工具和集成it,可以实时收集并分析城市中的所有信息,以便政府及相关机构及时做出决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这就是我们谈的更深入的智能化。
智慧城市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或者重要的方面,就是服务,我们前面谈到,智慧城市要以人为本,同时谈到智慧城市就是服务的城市,所以说个性化的服务,在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里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九)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
(1)信息的电子化:对于基础设施的资源、数据等流程信息要实现电子化。(2)服务泛在化:通过泛在的通讯,确保服务的泛在,这对应的就是说更广泛的互联互通,确保我们服务的泛在。
(3)管理智能化:通过开展流程的优化,以及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不断的来完善管理,通过智能化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使我们的管理更加高效。
(4)决策科学化:智慧城市里面,科学的决策是我们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等等方面,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深入的分析各类数据实现及时、快速的有效决策。
(5)产业集约化:产业的集约发展,智慧城市会带来非常多的产业的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全面整合市场的需求,虚拟化资源,实现集约的发展。
(十)智慧城市的主要内容(1)公共服务类:包括智慧的政务、智慧的医疗、智慧的文化教育等等。(2)社会管理类:包括智慧的城市管理、智慧的食品安全等等。(3)市政设施类:包括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市政管理等等方面。(4)资源环境类:包括智慧的环境保护、智慧的环保和智慧的节能,都是我们资源环境里面要提到的应用。
(5)经济发展类:包括智慧的企业、智慧的物流、智慧的商贸、智慧的旅游等等方面。
(十一)智慧城市建设类型
(1)基础设施发展型:它以城市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为主要的建设目标,来实现以智慧化的基础设施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智慧城市建设。
(2)城市管理导向型: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大型的城市,外来人口比较多的城市,它们对于城市的管理智慧化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来实现城市的有效管理。
(3)民生建设导向型: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等方面,来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4)产业发展导向型:这主要是指经济发展中或者是说关注产业发展的这些城市,通过智慧城市的相关产业的打造,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5)城市安全的驱动型:关注城市的治安、关注城市的食品安全等等,这一些人们生活的安全相关的一些重要的应用。
(6)城市品牌塑造型:这是那些为了综合发展城市,和实施智慧城市的这样的一些城市。
(十二)总结
总结起来,智慧城市是能够充分应用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手段,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的概念我们关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和转型的方面。智慧城市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它描述的是一方面信息产业作为智慧产业的核心和基础,本身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点,信息产业将作为一个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另一方面智慧技术在国内经济和各个领域,产生强大的关联和带动效应,使传统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不断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衍生新的产业业态。
(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它有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强化对于节能减排的监管。
(3)产业升级的助推器,第一方面就是狭义的智慧产业发展将直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信息产业的总产值,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另一方面就是广义的智慧产业进一步发展,将促进产业升级转换,加快智慧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使这些产业实现升级改造,实现从一般制造到智慧制造,从一般服务到智慧服务,从一般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转换升级。
四、多学科理解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它不仅仅是一个it技术,或者信息技术描述的内容,它包括多个学科,所以我们第四部分,就是想从多学科来理解智慧城市。
(一)信息科学
信息技术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两个最核心的技术热点,无疑是物联网和云计算,事实上物联网和云计算都属于平台性的,包含众多技术分支的总体性的描述。所以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呈现出五化特征,就是泛在化、效用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软性化。
(二)经济学
智慧城市下的经济运行的宏观和微观的层面,生产消费和投入的过程以及资源的配制机制,都在智慧城市的建设的基础上达到智能化的状态。
(三)城市规划学
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城市规划中的问题,可以利用智慧城市的建设高度,将会有完全不同的一些见解。至于智慧城市如何出现城市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如何立足当前的实际情况解决城市重大的问题,怎样突破单纯的技术主导的路线,实现整体的解决方案,面向未来的战略愿景设计,以及如何与其他规划无缝衔接、配套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从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兴智慧产业选择与培育、传统产业的智慧改造、智慧化城市生活环境、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等规划的五个方面着手行动。
(四)公共管理学
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决策中的公众参与程度、公共与社会服务水平、政府的透明度、政府政策等各个方面。在城市的管理中,政府既要做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好政策的辅导、辅助,同时也要注重行政的效率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
(五)社会学
现代的城市是人口集中的聚居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着在城市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管理不仅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更要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的职能功能在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时要做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感官享受,把提升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作为政府的核心工作,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真正把百姓的需求和幸福感放在第一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除了促进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以外,还应该包括调高城市居民的素质,提高人民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等等,其目标应该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作为最终的目标。
五、智慧城市的框架和核心技术
(一)智慧城市建设方法论
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有一个基本的方法论,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认为包括六个主要方面。(1)总体框架,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要有一个全局的总体模型,来去看待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2)应用的体系,城市它必须要有它城市的功能,才能达到它服务的目标,所以说应用体系的设计,智慧化应用体系的设计是智慧城市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3)技术的结构,或者说叫技术的框架,智慧的城市是城市与信息化高度融合的一个产物,所以技术的结构和架构是智慧城市里面的一个基本支撑。(4)规划实施也是我们智慧城市的一个方法论里面非常重要的内容。没有一个好的规划,和一个实施方法和实施的路径,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比较难的。我们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法论里面,规划的实施也作为一个主要的内容。(5)运行的管理:运行的管理建好的,或者说逐渐建设的智慧城市,需要有一个运行管理的体系,来去支撑智慧城市的运营和发展。(6)绩效评价:需要有绩效评价的一套体系来逐渐的完善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1、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分成两种。第一种是面向服务的框架,我们把它分成“三横三纵”的模型,“三横”就是智慧城市的运行服务、智慧城市的资源管理和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这三个层面。主要讲到了智慧城市的设施和资源以及运行服务。“三纵”指的是支撑智慧城市在应用系统运行过程当中的支撑体系,它需要有智慧的产业,需要有组织资金和人才的支撑,需要有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的保障。第二个我们谈的是智慧城市面向规划的总体框架,它分成了 “五横两纵”的一种模式,站在最上面的就是战略的规划,下面支撑就是运营保障的体系,面向用户的是应用的体系,支撑应用体系的是技术体系,支撑建设的是投资体系,保障整个智慧城市运行和发展的是产业体系和制度标准体系。
2、智慧城市的应用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的应用体系框架就是“四横四纵”的这样的一个模式,包括运营层、数据层、通讯层和感知层,这是“四横”;“四纵”有产业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在应用框架里面是我们之前讲的的五大类——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政设施以及资源环境。
3、智慧城市的技术体系
构建智慧城市的技术体系至少包含13项关键技术,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就是设备与器件的相关技术,第二大类就是网络通讯的技术,第三大类就是应用服务的技术,第四大类用户体验极其重要的情景计算的相关技术。
(二)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
1、物联网
物联网,众所周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传感网加上互联网,大家看到这个图里面有三层结构,就是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所以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一个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灵魂。物联网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是技术的一个网络,但是从广义的角度它是信息服务和管理的一个新模式,它指的是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物的任意联网,并动互动信息。物联网的核心强调的是物联网的应用和服务。
2、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云计算从技术的层次上面可以分层四个层面,最底层是基础设施即服务层叫iaas,其实在iaas基础上是平台即服务,叫paas,在这之上就是软件即服务saas.在软件服务的基础上其实我还想提一层,其实云计算就是云服务,譬如说在政府里面应用,我们叫gaas,叫政府的服务,就是说政府即服务,这样的一个概念,把一个融合服务的概念,纳入到云计算的应用服务里面来。我在解读这个云计算的几个层次的时候,就会在iaas、paas、saas的基础上,加上aaas,就是应用即服务,譬如如果说是政府就是gaas,叫政府即服务。云计算的服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用户不知道数据来源于哪里;(2)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快速部署资源或获得服务;(3)实现动态的、可伸缩的扩展;(4)按需求提供资源、按使用量来付费;(5)通过互联网提供、面向海量的信息处理;(6)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来参与;(7)形态灵活、聚散自如;(8)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
3、下一代互联网
下一代互联网是指基于ipv6协议的新一代互联网。它从几个方面与目前的ipv4区别开来。(1)容量方面,它将来是我们定义它为每一颗沙粒都可以给它一个ip地址。(2)速度方面,下一代的互联网的网络传输速度将比现在提高1000到10000倍,能够达到随心所欲的网络视频传输,能达到我们说的沟通的随心所欲,沟通的随心所欲一定要有宽带的网络速度。(3)安全方面,下一代互联网可以解决互联网无法判断每一个数据来源的缺陷,它能解决和实现更安全的网络管理。
4、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我们现在使用的就是3g,未来我们还有4g,就是第四代的移动通讯网络,所谓第四代的通讯网络数据传输的速度是3g的50倍,可以提供更高性能、更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的下载,可以在线实现。
5、增强现实技术
我们智慧城市的应用里面,增强现实技术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强现实就是借助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可视化的技术,产生现实环境中不存在的虚拟对象,并通过传感技术将虚拟对象准确放置在真实环境中,借助显示设备将虚拟对象与真实环境融为一体,呈现给使用者一个感官效果真实的新环境。增强现实系统具有它的虚实结合、实时交付、三维注册的新特点。它的应用领域里面,有娱乐,就是我们在游戏里面的3d游戏;有医疗,譬如说我们现在譬如3d的b超,能够拍出3d的胎儿形状;有办公,在办公中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种地板砖,它能够模拟草地,也能够模拟雪地,也能够模拟石块等等,就是能够多场景的应用。其次是安全,我们现在国内已经有了三维的监控,能够通过一个普遍的监控设备,和后台的三维建模,把图像融到这个三维的体系里面来,这也是一种增强现实的一种表现形式。
6、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它简单的说,不是一个数据的集成,它是在我们数据集成的过程当中,叠加产生了新的数据,来实现我们新的应用和服务。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过程。
7、其他核心技术
数据清洗,还有泛在网,还有最佳流率。最佳流率我在这里谈一下,所谓的智慧城市,它最终解决的就是各种流的一个畅通问题,譬如说我们现在的车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但是什么是这个流的最佳流率,绝对不是最快就是最好的。我们车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某一个路段,什么样的车速,车流速度是最佳的车流速度。我们研究最佳流率的过程当中,是按照我们的应用需求,最大限度实现我们的目标流率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数学模型建设的过程当中,如何实现最佳流率也是我们智慧城市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无标签识别也是我们的一些核心技术,我们现在通常看到fid,它就是有标签的识别。所谓无标签识别的方法,就是同有标签识别的方法相对应的一种识别方法,我们不采用条码,fid等技术。而是利用模式分类的方法,传感分析目标物体的特征,来识别物体的类别和身份等等,比如说我们的指纹,再比如说我们通过摄像来分析人脸的识别等等。
智慧城市的起源和发展篇三
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包含了众多领域,各个领域之间有机互联,互为整体,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如火如荼,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能交通系统 智慧医疗系统 智能电网 发展前景
一、发展背景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智慧发展、五化融合。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八部委文件精神,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
— 1 — 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建设范围和领域,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依托云计算中心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系统性软硬件设施,整合政企各方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统筹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及浪费,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四)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五)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六)细化要求。
1、公共服务便捷化。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的信息服务体系,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及时、高效。
2、城市管理精细化。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会诚信、市场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的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统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实现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3、生活环境宜居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4、基础设施智能化。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5、网络安全长效化。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础网络和要害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
— 3 — 保护。
三、发展前景及问题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交汇点,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和综合利用的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过快、交通拥堵不堪、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多种挑战,推动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打造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智慧城市建设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已成为医治“城市病”的最佳良药,是城市发展的高层次需求。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的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智慧设备等协同推进,最终形成城市整体智慧产业链,推动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未来成熟的智慧城市体系将包含以下几种必要组成。
1、集多种技术为一体化的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已发展为集交通信息采集、通信传输、数据处理、控制指挥等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应用型产业,因其实时、准确、高效、绿色的特点,成为解决一些大型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2、实时互动的智慧医疗系统。智慧医疗是以医疗信息化为基础,核心是借助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通过传感设备进行患者的身份管理,形成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患者主索引,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约定的业务逻辑和网络协议,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目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监控管理、数字化医院和远程医疗监护三个方面。未来智慧医疗产业将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智慧胶囊、智慧护腕、智慧健康检测产品等移动智慧医疗产品将会广泛应用,借助智慧手持终端和感测器,有效地测量和传输健康数据。
3、坚强型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基于高速通信网络,利用传感和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高度融合。智能电网具有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等特点,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同时,由于具有强韧的电网基础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因此在实现多种能源便捷接入的同时,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个性化智慧家庭。智慧家庭又可称为智慧家庭服务平台,是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家电控制等技术,将家庭电器智能控制、信息交流及消费服务等家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创造出高效、舒适、安全、便捷的个性化家居生
— 5 — 活。智慧家庭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依托数字电视机顶盒、个人手机等终端载体,实现政务服务、社会服务信息化,将人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机联系并融合起来。同时,智慧家庭可将技术、产品、应用、服务和社会、社区、家庭、个人等单元密切联系起来,体现出科技创新对于提升消费水平、推动人文生活进步的巨大力量,真正做到安全、便利、舒适、节能、智能。智慧家庭产业融合了硬件升级、软件应用与运营服务等多个领域,为芯片制造商、面板厂商、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产业链参与者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及空间。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的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并且具有良好的实践土壤。随着科技部在2013年10月将20个城市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220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各地先后投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综合分析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少运营准入标准,存在项目一哄而上等现象。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体系,项目建设水平、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制约智慧城市的建设。
2、缺乏详细的工作任务和实施路线。目前我国有些城市盲目跟风,把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或者是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没有深刻领悟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国家 — 6 — 打造智慧城市的核心目的。
3、缺乏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法制环境。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而当前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这一特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推动智慧城市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来推动建设,无法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将直接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严重不足。
(三)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加快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求解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复杂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1、要制定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政策,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力量,联合推进,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要求,加强对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2、要考虑各个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自身特色和需求出发,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为着眼点,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统一规划下考虑到每个城市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3、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和法制环境。建立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重照,刘淑华.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j].电子政务,2011(06).[2]李峰.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外的发展趋势[j].国外公路,1999(01).[3]王立谦,朱明清.浅谈智能电网的现状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4]李建功,唐雄燕.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兴通讯技术,2012(02).[5]李艳.如何认识和推进社区信息化——面向社区服务和管理开展社区信息化的经验总结[j].中国信息界,2007(06).— 8 —
智慧城市的起源和发展篇四
物联网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物联网借助三项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无线射频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在日常生活及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且带动这些产业升级、发展与繁荣。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人们在家可以享受到更舒适的家居环境,家电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与管理,身处千里之外,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房屋状况,甚至可以远程喂养你的宠物,完善的安防系统,让您能够随时知道家中是否有火灾、煤气泄漏、漏水、房屋被撬,甚至下雨天,窗户可以自动关闭,而这都是借助物联网实现的,而这一天,已经到来。
当然,还有智能物流与智能医疗,城市货物与快递纳入云端大系统,对货物进行全方位扫描与监控,货物运到哪,在那一辆车上,驾驶员是谁,还有多少分钟到达,都可以通过手机app、web查看。老百姓关心的医疗也得到充分发挥,各种远程医疗设备可以走入家庭,人们不需要到医院排队挂号,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医疗检查,医生可以在远程对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出判断,并且人们的健康状态汇总到城市云端,在各个医院都可以联网查看,方便医生快速做出判断。而这,不是将来,而是现在。
物联网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智慧城市,许多基于物联网的产业和应用都是服务于智慧城市的主流应用的。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是城市建设的稳定技术基础,城市智慧化发展也使得物联网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智慧城市囊括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建筑和家居、智慧集成六大领域,打造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涵盖各种关系和价值 链。施耐德电气会从全局角度出发,统筹协作政府、企业等不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整合多方需求,实现资源、利益最优化,并通过设计融资、人才发展模式,助 力城市实现全方位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的起源和发展篇五
苏论道:大数据与智慧城市
2015-06-26尚尔刚
6月17日,由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计算机学会苏州分会联合主办的“大数据与智慧城市”主题报告会在苏大本部报告厅隆重举行。报告会由苏大科学技术与产业部常务副部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导朱巧明博士主持,苏州市各区县的经信委、发改委部分领导列席,计算机学会成员和苏大师生约200人出席。
中兴通讯大数据产品资深工程师尚尔刚在报告会上发表了同题演讲,介绍了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的相关技术,以及中兴通讯大数据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下文是演讲的精编版。
各位来宾、领导、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的一些知识观点。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数据的解读;第二部分主要对智慧城市做个简介,第三部分主要分享一下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麦肯锡:“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业界将大数据的特征归纳为4个“v”(量volume,多样variety,价值value,速velocity),或者说特点有四个层面:第一,数据体量巨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第二,数据类型繁多。比如,网络日志、视频、音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第三,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关于价值下面我们会进一步详细讨论;第四,处理速度快,谷歌的搜索,每月40亿小时的视频,4.25亿gmail用户,150pb web索引,却能实现0.25秒搜索出结果,足以看出大数据的处理速度是惊人的快。在大数据时代,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无论国内国外目前看都是这样的,国内的有bat三家公司,国外的有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等等公司都是因为掌握了大量数据,才成就了今天的巨无霸公司。
第一,情景辅助,操作基础
数据本身被记录下来,并非全部是为了长远的利益所用。很多记录其实发挥的作用是一种操作的基础,脱离了记录,后续的操作将难以进行。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假如我在炒股,突然有个消息,某某地方刮台风了,并且导致了当地损失惨重,那现在我不能快速判断对那些股票是利好那些是利空了,现在大数据可以帮忙。在美国有一家创业公司,研发了一款大数据软件,名字叫沃伦软件,该软件就是基于大量的金融数据,政治事件,交易数据,加以复杂的模型运算,能够快速的给出结果。
第二,情景复原,责任追究
数据记录也是对以前操作过程的一个虚拟备份,记录了各自多方不同的操作过程及次序,乃至不同环节的具体操作内容。这样一种作用可以看作是记录本身最被认可的初始价值。历史上的各种备忘录,金融记录(例如会计),甚至包括历史都是出于这样一种动机来加以记录的。记录让操作的当时情景有了复原的可能性,哪怕只是一种并非完整的复原。这种复原除了纪念意义等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事后的责任追究,是一种奖惩的基础。这样一种作用看似很微小,但却是人类社 会运作的基础。尤其是在连接时代的今天,不同主体之间的交互不断加剧,情景复原会让每个主体对自己的操作更为负责,让各种有效的连接成为一种可能。随着互 联网与线下实际经济行为的日益融合,一次鼠标点击有可能代表着很大的利益转移,结合网络协议的操作记录成为了大家网上操作时承担对应责任的依据。淘宝网鼓励买家与卖家在旺旺上聊天的时候将聊天记录保存下来。在具体的投诉环节,相互之间的聊天记录可以作为一种证据去为自己辩护。而包括中间买方下单,支付款项,卖家发货,快递公司名称以及单号,甚至包括该单在快递过程中的状态,时间,甚至有些快递公司将具体快递员的姓名和电话也记录在内,最后签收的方式 等都被详细的记录下来。所有这些记录发挥了一种情景复原以及事后追究责任的作用,从而确保了交易的正常进行。
第三,情景指引,方向微调
一个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跟平常不一样的差异所在。当这种差异所代表的数据通过极值等各种方式体现出来的时候,系统本身的原有平衡可能会被打破,内部各方面的环节或资源就有可能跟不上。这个时候适当的外力参与很有必要,以免出现系统崩溃的情况。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执行了很多年,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未来一些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会逐渐加强,劳动力短缺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关键问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基于各种人口数据的不断变化,适当地进行人口政策的调整已经变成一种必须。但具体怎样调整,则需要根据数据来说话
第四,情景研究,系统优化
对未来的预测功能是目前业界对大数据最看重的价值之一。基于之前记录下来的各种数据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特征,从而进行系统优化,甚至升级。如果前面的纠偏只是一些相对较小的指引的话,那么基于预测的情景研究和系统优化,则是相对较大的变动。这种基于预测的价值实现对系统(包括个人、企业机构,也包括各种电子性工具)的长远运行来说价值重大,其决定了一个系统是否具有长期的成长性和演变能力。
一个主体(系统)不但要考虑即时的运行,以及下一步的正确操作,更需要考虑长远的运行可能。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各种企业机构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如何基于以往的运行数据,对未来的运行模式进行预测,从而提前进行准备或者加以利用、调整,对很多企业机构其实是一种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样一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国家级别。正因为这一点,目前无论是在企业级别还是国家级别都开始研究、部署大数据。
中国的粮食统计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中国的统计,虽然有组织、有流程、有法律,但中央的统计人员依靠省统计人员,省靠市,市靠县,县靠镇,镇靠村,最后真正干活或上报的是基层兼职的调查人员,由于众所周知的kpi考核导向的原因,层层加码,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调查数据,而其中国家统计局的人是最不信的。在前两年北京的一个会议上,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采用遥感卫星,通过图像识别,把中国所有的耕地标识、计算出来,然后把中国的耕地网格化,对每个网格的耕地抽样进行跟踪、调查和统计,然后按照统计学的原理,计算(或者说估算)出中国整体的整体粮食数据。这种做法是典型采用大数据建模的方法,打破传统流程和组织,直接获得最终的结果。
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司令员林彪要求每天要进行例常的“每日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下属各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告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那几乎是重复着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数据:每支部队歼敌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的火炮、车辆多少,枪支、物资多少……有一天,参谋照例汇报当日的战况,林彪突然打断他:“刚才念的在胡家窝棚那个战斗的缴获,你们听到了吗?”大家都很茫然,因为如此战斗每天都有几十起,不都是差不多一模一样的枯燥数字吗?林彪扫视一周,见无人回答,便接连问了三句:“为什么那里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为什么那里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为什么在那里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林彪司令员大步走向挂满军用地图的墙壁,指着地图上的那个点说:“我猜想,不,我断定!敌人的指挥所就在这里!”果然,部队很快就抓住了敌方的指挥官廖耀湘,并取得这场重要战役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