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教案(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教案篇一
主题名称: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科年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沪粤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己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测量、计算、分析和比较,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4)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实验探究,养成讨论、交流和互相合作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会使用天平和量筒;具有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比较习惯老师给什么记什么,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有关大型飞机的图片,提出问题:
(1)如果你是设计师,在设计制造飞机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2)有同学说,“铁块比木块重”这句话对吗?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即使体积相同,质量也不一样,并由此引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课题。
二、推进新课: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学生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猜想: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围绕要探究的的课题,可设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2)实验步骤有哪些?记录数据的表格怎样设计?
对于以上问题,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同学交流,明确实验的思路和做法,以保证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
4.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把各组测得的数据汇总起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所有同学,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可出示下面的讨论题:
根据你的实验数据分析:
(1)比较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的铁块有什么相同点?
(2)比较不同的木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的木块有什么相同点?
(3)铁和木材这两种不同物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通过讨论交流,最后明确:
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5.得出结论
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密度的定义。
思考比较:“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与“某种物质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这两种说法的含义,明确二者表述的物理含义是一致的。
6.评估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估。反思不足和疏漏,提出改进措施。
(二)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
讨论:①由密度的概念怎样计算密度,能否用公式表示?
②怎样由密度的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1)密度公式:
ρ
=
m
v
(2)密度单位:根据密度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则密度的
单位由质量单位除以体积单位组成,这是组成复合单位的方法。
最常用的密度单位有kg/m
3
和g/cm
3
。
示范密度单位换算:1kg/m
3
=
1
×
10
3
g
10
6
cm
3
=
10
−
3
g/cm
3
,
1g/cm
3
=
1
×
10
-3
kg
10
-6
m
3
=
10
3
kg/m
3
注:举例说明物质的密度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它的大小受物质状态、温度等影响。ρ
=
m
v
=
675kg
0
.
25m
3
=
2
.
7
×
10
3
kg/m
3
例题:一块铝,它的质量是 0.675t,体积是 250dm
3
,求:⑴铝的密度为多少 kg/m
3
?合多少g/cm
3
?(2)它表示什么意义?
铝的密度为2.7×10
3
kg/m
3
,合2.7g/cm
3
物理意义:1m
3
铝的质量是2.7×10
3
kg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七、教学板书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1.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
同;
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
值就相同。
2.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的公式
ρ
=
m
v
4.密度的单位最常用的密度单位有kg/m
3
和g/cm
3
。
5.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教案篇二
物质的密度的测量与应用 第3课时
一、测固体的密度(规则的固体与不规则的固体)的方法与步骤
二、测液体的密度的方法与步骤
[随堂练评]
1、小军做“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时,先往玻璃杯中盛盐水.用天平称出杯与盐水的总质量是141.5g,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量筒示数如下图a所示,再用天平称出杯中剩余盐水和玻璃杯的总质量,此时,天平的砝码和游码的刻度如下图b所示,则小军所测的盐水的密度为多大?
2、在“测定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
(1)现有器材:天平、砝码、量筒、铁块、玻璃杯、水、细线、盐水,其中需选用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需进行的操作有:
a、用天平测出玻璃杯的质量; b、根据测得的数据求出盐水的质量; c、往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求出盐水的质量;
d、用量筒测出玻璃杯中盐水的体积。
3、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石块的密度,采取下列实验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b、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 c、在量简内倒人适量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
d、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盛水的量筒内,记下石块和水的体积 4、4、石蜡总是浮在水面上。你能想办法用天平和量筒测出它的密度吗?(把你的办法和算式写出来)
[课外作业]
1、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kg/m3,冰的密度是0.9×103kg/m3,一块冰熔化成水时,它的__________不变__________变大,__________变小。
2、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3、一长方体木块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体积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__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__。
4、如右图中三个同样的瓶子甲、乙、丙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水银、酒精,已知ρ水银>ρ水>ρ酒精,则甲瓶中装的是________,乙瓶中装的是________,丙瓶中装的是________。
5、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2,它们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
6、一个瓶子最多装lkg的水,用这个瓶子最多能装酒精的质量是()a、大于lkg b、小于lkg c、等于lkg d、无法确定
7、某容器最多可装500g酒精(酒精的密度为0.8×l03kg/m3),现有2.34kg密度是0.9×103kg/m3的某种液体,最少需此种容器多少个才能装下该液体?()a、3个 b、4个 c、5个 d、6个
8、某实心的铜雕的质量为445kg,现要用蜡将其复制成大小一样的蜡制晶,求需用多少千克的蜡?(ρ铜=8.9×103kg/m3 ρ蜡=0.9×103kg/m3)
10、有一个空瓶的质量为0.2k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0.6kg,求:(1)此瓶的容积是多少?(2)若用此瓶装满油后总质量是0.5kg,那么这种油的密度是多少?
11、将一质量是6g的金戒指缓慢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称得溢出的水的质量是0.4g,问:此戒指是纯金制成的吗?
12、有一质量为5.4kg的铝球,体积是3000cm3,试判断这个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教案篇三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粤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四章第3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首先由“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的问题的争论开始,用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内容丰富;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 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对于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通过三条途径来展开的: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变 形测算出物体的质量;三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体积。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 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o 难 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o 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 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 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 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由于本节属于概念教学,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初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其中有些经验的形成 是片面或错误的,这会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因此,要教学中要注意设法排除前概念(即思维惯性)的干扰,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㈠引入新课
列举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质量大小的比较,如一根铁钉和一个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依据是什么?列举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的质量比较,取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 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如何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相等的。从而导入新课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
㈡新课教学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⑴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⑵猜想与假设
鼓励学生对上面的讨论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学生的猜想是多种多样的,千奇百怪的,有些甚至是离谱的,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并进行适当引导,得出有用的结论。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为了研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设计的思路如下:
⑴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铁块作为研究对象;
⑵选择器材:实验中应该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⑶实验过程安排:实验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
⑷实验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物质的种类、质量多少、体积大小三个因素。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用不同大小的木块、铁块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通过处理,填写在课本的表中。
⑸分析与论证
组织学生围绕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组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块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就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铁块也存在同样的结果。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木块和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由于学生不容易想到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教师可以适时补充: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和发现:不 同种类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确实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得出物理量“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 度。
⑹评估:
“铁块质量比木块质量大”这句话应该怎样说才科学?
2、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
⑴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
⑵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公式的来源,会用数学形式表示密度的大小,了解各字母的代表的物理量。
⑶通过质量单位,体积单位的回忆,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密度国际单位是 kg/cm3,并让学生知道密度其他单位g/cm3与其换算关系。
⑷由于密度单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合单位,因此对单位的换算、读法、写法以及含义,可以通过水的密度来学习让学生体会清楚,从而将密度的定义具体化。
⑸教师可以多举几个常见物质的密度,让学生练习和体会。(如铜、铁、铝等)
⑹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强化对密度概念理解,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①一桶水和一滴水哪个密度大?
②将铁块压成铁饼,铁的密度变大还是变小?
通过讨论,学生要认识到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和形状无关。
3、密度知识的应用。
密度的公式属于本节的重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公式,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公式变形。根据公式变形,结合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利用密度公式进行密度的计算。要让学生认识到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计算物质密度的大小。可以让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对黑板上板演的例题,进行评价,从而归纳密度计算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正确选择公式,书写格式规范;二是单位换算正确,计算结果准确。
㈢自主归纳,评价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归纳,反思和回顾本课学到了什么。在知识归纳基础上,进行学法小结,总结出本课利用了比较、“比值”定义的方法研究物理概念。
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分层次的反馈练习。教师进行巡视,收集问题,及时点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整个设计过程一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教案篇四
本次研修过程中观看了张老师的授课视频,受益匪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我的一点感想:
一、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通过实验探究引出物质的密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探究知识,通过学生活动,掌握密度的相关内容。
二、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通过环环相扣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或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并在最后探究物质的密度,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实验过程”和“探究的物理研究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注重合作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通过本次研修收货颇多,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借鉴学习。
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教案篇五
5.2探究物质的密度
潞城三中 郝花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教学难点: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授
一.密度概念的引入
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就是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鉴别物质。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气味鉴别它是水还是酒精,可以根据它们的颜色及锈迹,鉴定是铜还是铁。如果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我们要怎样判断它们是什么物质呢? 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实验: a.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b.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密度。二.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现在我们只知道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实验来研究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则的小木块和小铁块,然后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计算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绘制的表格中:我们对上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则的的两个铁块,然后分别用天平称出两个铁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体积,并计算出大小两个铁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绘制的表格中:我们对上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分析与与论证: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单位体积的木块、铁块的质量的关系? 对实验表格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 单位何体积木块的质量是相同的。单位体积铁块的质量是相同的。单位体积木块和铁块的质量是不同的。
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上述特性,将某种物质单位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三、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 密度=质量/体积
指导学生阅读密度的公式、单位及密度表,熟悉常见的物质的密度。
课堂巩固★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2.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同种物质,在一定的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的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密度的单位有:或。3.一杯盐水,现在用掉半杯,那么剩下的半杯盐水()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对于给定的一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它的体积与密度成正比 d.体积一定的不同物体,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5.制作飞机应尽可能的选用密度的材料,制造电风扇底座应尽可能选用密度的材料。6.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37g,体积是30 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 kg/m3,这种金属是。若将这块金属切成两半,则其中一半的密度 是 kg/m3。课堂巩固: 1.查表分析: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铜块的体积铝块的体积,因为铜块的密度铝块的密度。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煤油的质量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质密度(kg/m3)煤油0.8×103 水 1.0×103 铝 2.7×103 铜8.9×103 2.甲、乙两个实心球,体积之比是2:3,质量之比是5: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a.5:3b.3:5c.15:4d.4:15 3.通常说的铁比棉花重,它的实质是指()a.铁的体积比棉花的体积小 b.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c.铁受到的重力比棉花受到的重力大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4.一瓶子最多可以装0.2kg的水,那么用它最多可以装酒精()a.200gb.125gc.160gd.250g 5.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一定是空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也是空心的 c.铜球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也是实心的 d.铜球是空心的,而铝球和铁球是实心的
6.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空心球,分别是铜、铁、铝制成,那么其空心体积最大的是()a.铜球最大b.铝球最大c.铁球最大d.无法判断 7.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是物体的疏密程度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体积有关 c.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它的大小跟质量、体积无关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密度也不会变 课堂小结
密度定义 密度公式 单位 作业 完成学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