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课程建议(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美术鉴赏课程建议篇一
【摘要】本文着重从情境式教学的利与弊两方面进行论述,重点讲述情境创设的作用,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加速各种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升华,较好地解决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情境式教学;重要作用
将15克的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咽下,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德国—学者
上面一段话很形象精辟地比喻了情境式教学法在美术鉴赏课中的重要作用。看到这段话,我如一个苦苦念经的和尚顿悟一般,参透了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课堂才能真正被学生喜欢,被学生吸引。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具有无穷的魅力,为什么不少学生还厌学?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之美。为此我们要担负起“美容师”的角色,要让我们所“经手”的知识富有美感,要让我们所“经手”的知识“流光溢彩,青春靓丽”。
情境式教学法在美术鉴赏课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符号图象)则是抽象和简约的。而我们的教材正是由语言文字和图画汇集成的,我们在学习知识,欣赏作品时,都要透过语言文字、图象把他们所表达的实际事物想清楚,把课堂搞“活”起来,从而把两者真正统一起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则是有意义的学习。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境。一次讲到罗中立的《父亲》,学生首先被其领袖式构图感染,我趁机讲中国“遗失”的几个词“小姐”、“同志”、“农民”,曾几何时“农民”与“土佬帽”“不讲究卫生”划上了等号,我教育学生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农民,我们吃什么、穿什么,没有农民工就没有现在的`现代化城市,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热爱农民。从而加深了我们对这幅作品的理解。这只是情境的一个维度“情”。(美术教学论文 )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识背景,情境的另一个维度是“境”。
在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之山水单元专题时,我播放《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民族名曲,渲染作品的意境,引发一种思古的心境,让学生达到未见其境如临其境的感受。在音乐中想象自己如古人般畅游在幽静的山水之中,感受大自然山水的美景及意境,这样学生就能在我为大家创设的“境”中进入山水画的鉴赏之中。
在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时,我根据五段式的画面内容,用音乐分别播放琵琶演奏、舞曲、轻音乐、笛箫合奏,引导学生随音乐感受作品的具体情节;再如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穿插影视讲述,引发同学对古希腊文化的向往与兴趣,我还邀请同学全班示范罗丹的《思想者》、米隆的《掷铁饼者》等可行的形体展示,使学生乐意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在互动中体会到欣赏的乐趣,增强作品的感悟能力。
以上这种充满情境式的教学,把本来死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钻进了孩子们的脑海中。相反,“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的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赞科夫语)这是因为“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在课堂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
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师生之间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感受“身临其境”意境。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正如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的“孩子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理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方向。这是情境教学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当然,我们都注重“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但是,有的教师只把它当作点缀,还有一些教师却因此迷失了教学的方向 。不少教师对情境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偏差,创设的 “情境”要么目的不够明确,师生的调侃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要么缺乏价值取向过于花哨。如果设置不好,反而弄巧成拙,一味地挖空心思地在教学备课中为创设情境,寻找素材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忽视了‘备美术’、‘备学生’,忽视了现实情境背后所隐含的美术线索,抓不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懂得如何克服难点,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定位不准,即所创设的情境再吸引人,也很难说是一堂成功的美术鉴赏课。因此,在注重情境的同时,还必须更深入地研究美术教材及学生。还有一种现象,有些创设情境无关因素大大干扰了课堂的进程,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如在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时,教师从奴隶社会的陪葬讲到世界各地的葬礼竟然用了一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这样就本末倒置,抓不住重点了。
另外“情境”的创设并不时时处处需要,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情境作为美术知识的载体,是为美术教学服务的。我们应根据美术知识的线索,努力创设“良好的”“合适的”情境。
总之,情境式教学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利也有弊,对其弊端要克服,更要发挥其有利的方面,努力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
【参考文献】
[1]韩永昌 符丕盛 《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3]周性茂《寻找美术新课程与教学的评价语境》中学美术教育
美术鉴赏课程建议篇二
试论情境式教学法在美术鉴赏课中的利与弊
杨锋伟 安徽涡阳县第四中学美术组(233600)
【摘要】本文着重从情境式教学的利与弊两方面进行论述,重点讲述情境创设的作用,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加速各种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升华,较好地解决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情境式教学;重要作用
将15克的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咽下,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德国―学者
上面一段话很形象精辟地比喻了情境式教学法在美术鉴赏课中的重要作用。看到这段话,我如一个苦苦念经的和尚顿悟一般,参透了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课堂才能真正被学生喜欢,被学生吸引。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具有无穷的魅力,为什么不少学生还厌学?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之美。为此我们要担负起“美容师”的角色,要让我们所“经手”的知识富有美感,要让我们所“经手”的知识“流光溢彩,青春靓丽”。
美术鉴赏课程建议篇三
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符号图象)则是抽象和简约的。而我们的教材正是由语言文字和图画汇集成的,我们在学习知识,欣赏作品时,都要透过语言文字、图象把他们所表达的实际事物想清楚,把课堂搞“活”起来,从而把两者真正统一起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则是有意义的学习。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境。一次讲到罗中立的《父亲》,学生首先被其领袖式构图感染,我趁机讲中国“遗失”的几个词“小姐”、“同志”、“农民”,曾几何时“农民”与“土佬帽”“不讲究卫生”划上了等号,我教育学生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农民,我们吃什么、穿什么,没有农民工就没有现在的现代化城市,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热爱农民。从而加深了我们对这幅作品的理解。这只是情境的一个维度“情”。(美术教学论文 )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识背景,情境的另一个维度是“境”。
在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之山水单元专题时,我播放《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民族名曲,渲染作品的意境,引发一种思古的心境,让学生达到未见其境如临其境的感受。在音乐中想象自己如古人般畅游在幽静的山水之中,感受大自然山水的美景及意境,这样学生就能在我为大家创设的“境”中进入山水画的鉴赏之中。
在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时,我根据五段式的画面内容,用音乐分别播放琵琶演奏、舞曲、轻音乐、笛箫合奏,引导学生随音乐感受作品的具体情节;再如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穿插影视讲述,引发同学对古希腊文化的向往与兴趣,我还邀请同学全班示范罗丹的《思想者》、米隆的《掷铁饼者》等可行的形体展示,使学生乐意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在互动中体会到欣赏的乐趣,增强作品的感悟能力。
以上这种充满情境式的教学,把本来死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钻进了孩子们的脑海中。相反,“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的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赞科夫语)这是因为“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在课堂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
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师生之间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感受“身临其境”意境。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正如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的“孩子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理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方向。这是情境教学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当然,我们都注重“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但是,有的教师只把它当作点缀,还有一些教师却因此迷失了教学的方向 。不少教师对情境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偏差,创设的 “情境”要么目的不够明确,师生的调侃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要么缺乏价值取向过于花哨。如果设置不好,反而弄巧成拙,一味地挖空心思地在教学备课中为创设情境,寻找素材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忽视了‘备美术’、‘备学生’,忽视了现实情境背后所隐含的美术线索,抓不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懂得如何克服难点,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定位不准,即所创设的情境再吸引人,也很难说是一堂成功的美术鉴赏课。因此,在注重情境的同时,还必须更深入地研究美术教材及学生。还有一种现象,有些创设情境无关因素大大干扰了课堂的进程,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如在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时,教师从奴隶社会的陪葬讲到世界各地的葬礼竟然用了一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这样就本末倒置,抓不住重点了。
另外“情境”的创设并不时时处处需要,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情境作为美术知识的载体,是为美术教学服务的。我们应根据美术知识的线索,努力创设“良好的”“合适的”情境。
总之,情境式教学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利也有弊,对其弊端要克服,更要发挥其有利的方面,努力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
【参考文献】
[1]韩永昌 符丕盛 《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3]周性茂《寻找美术新课程与教学的评价语境》中学美术教育
美术鉴赏课程建议篇四
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情境式教学法论文
一、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弊端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讲授知识而忽略能力培养,常常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商品学专业课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几乎整节课都是以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低。教师一味强调学科的完整系统知识体系,更多忽视基础理论的实际应用。教学实践环节尤其薄弱,教学方式比较落后。教师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缺少和企业的直接沟通。传统式教学存在着教师表达不具体生动,在课堂上不便于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习会感到抽象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就无法完成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更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要对现行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需要引入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情境式教学法”。
二、情境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情境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创造教学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实际目标导向,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效果的评估;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学模式;教师由以传统教学中的主角变成教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观察者;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教学形式;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情境式的教学过程。情境式教学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是把学生置于一个使学习反馈充足的模拟环境中,是教学适应实际岗位的要求,注重知识讲授和能力培养融合。
三、介绍几种主要的情境式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教学法。
案例教学教学法是先有教师通过导入描述一个具体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具体情境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教学法的目的不是传授绝对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引导学生的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并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案例教学真正重视的,重点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每位同学都是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2.头脑风暴教学法。
头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理论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内容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碰撞引起连锁反映,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采用大脑风暴教学法时,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加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进行讨论或提出批评。一般情况下,应该鼓励同学提出一些乍一看似乎很唐突的想法,因为这极有可能引发出智慧的火花。所有意见均放一起进行整理和评判。
3.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他力图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实例为媒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用各种方法探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4.任务项目教学法。任务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任务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5.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情境式教学模式。模拟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四、情境式教学法教学的应用
学科课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产品,如果只是根据教材的教师,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情境式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的要求,对实际情况的模拟和实际的场景,有相同职业的工作过程。在这些情况下,通过这种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集成更具体,他们在现实环境中未来的职业岗位,特别是一些属于特定行业的规范,可以深化和加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将自己在未来从事职业的社会系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大量重复的机会和过程随时评价,且成本低。不仅可以事半功倍,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情境式模拟可以让学生通过在职业培训基地的实践模拟,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该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先说从理论到实践模式,采用先实践的方法论,选择和加深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的程度。整个过程如由教师设计了认证模拟实习企业,学生准备材料和参与认证工作,为了达到目的。例如,在研究商品的理论教学,通过情景教学进行实战的教学活动的情况,这一事件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商品的理论修养和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一组为一组,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和相互关系。其次,选择一些特殊商品业务服务对象。第三,根据所选择的商品,销售商品,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销售和服务。市场竞争场景的模拟情况应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一致。这个模拟的情境教学的一系列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且实现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能参与学习的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商品的科学知识。老师也逐渐从知识教学和教学主管为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使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课堂气氛活跃,有很大的优势。注意:在应用过程中的情境教学,一般应结合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课堂”,不是说老师不讲,不讲学习,讲自己不解决。当我们的教学符合教育规律,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学生真的适合,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是理所当然的,教育质量已不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教学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但也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它只要求我们充分备课的教师,精心安排每一个细节,组织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求我们教的深度和广度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改进的情境教学法确实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审查和选择。综上所述,情境式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由于使用的学习资源来源于行业、企业具体的职业活动过程之中,学习资源本身就含有展开职业活动的职业行为,完成学习这一职业活动,就要完成这些职业行为活动过程,就必须突出相应的职业能力,因此,情境式教学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
美术鉴赏课程建议篇五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论文
【摘要】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新型人材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情境教学
在多年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我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最基本的“讲述法”,此法不仅方便组织教学,而且有利于对课堂时间的掌控,中间穿插着提问、讨论等其他手段,有时也用多媒体和电脑等辅助教学。
按照新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美术鉴赏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尝试使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就是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给学生以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自觉的活动。
在高中美术教材中,能用“情境式”教学的作品确实不少,如适合用话剧表演的具象美术作品,其有典型形象、典型环境,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美术作品的完整主题。例如《最后的晚餐》,这是两幅相同名字不同画家画的世界名画,在欣赏这两幅画时我就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一走进课堂我就说:“今天我们来试着表演一下最后的.晚餐。”同学们听了都激动万分,踊跃举手要求表演,最后我选了26位同学做准备,其余同学把课桌整理一下,使教室中间留出表演场地。
第一组我选了13个同学,由班长赵强波同学演耶稣,因为他是个具有号召力、沉着、冷静的同学,适合这个角色。犹大选的是吴同学,起初他还不愿意,因为谁愿意演####呢,但经过劝说他同意了。然后按照达芬.奇画的《最后的晚餐》,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的稳定构架,讲台下放一排课桌凳,表演耶稣的同学坐在中间,两边坐着他的门徒,然后我把最后的晚餐故事背景复述一下,让学生理解一下画中的故事: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出卖了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我说开始,耶稣(赵同学)说:“你们中间有人出卖我!”大家反映激烈,都左右看看焦急互问是谁出卖的,只有犹大没有做声,然后犹大看到大家都看他,也装模作样地问是谁。耶稣说:“就是你!”犹大拿起钱袋(铅笔盒)站起身就离开了,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下面同学一起鼓掌。 第二组我重新选了13个同学,由副班长郭同学表演耶稣,犹大叫高亮演,他也不愿意演,下面同学一起哄就把他赶上来了。然后我按照丁托列托画的《最后的晚餐》,把课桌斜放在教室中间,十二使徒坐在长桌旁,耶稣伫立在他们的中间,一个高个子的同学站在郭跃后面用手电筒打光,尽量模仿画中的情景,还有几个同学演仆人们向进餐者端上盘子(书)。我说开始,耶稣(郭同学)说:“你们中间有人出卖我!”大家激动地站起来相互指责是谁出卖的,只有犹大没有激动没有做声,大家一起指向他。耶稣说:“就是你!”犹大拿起钱袋(铅笔盒)站起身就离开了,下面同学又一次鼓掌。
通过这种情境式教学,学生对达.芬奇绘画的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的稳定架构有了具体的认识,对丁托列托绘画的呈对角线倾斜的大趋势及气氛骚乱而激动的特点也有了深刻的把握。
另外,我在上雕塑作品欣赏时,也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如雕塑《大卫》有三个造型分别是多纳泰罗、米开朗基罗和贝尼尼的作品。他们的风格各异,各自相距1的历史。我分别找了三个同学来摆造型,多纳泰罗的《大卫》个头很小,只有126厘米,还是个少年的形象,于是便找个头小的同学来模仿,头上戴着帽子,手里拿着一根木棍代替长剑,面部表现出喜悦和自豪的表情;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由巨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高达260厘米,是一个气魄宏伟的年轻巨人,于是找一个身材高大、眉宇间有着英气的同学来模仿,左手里拿一块石头紧握着搭在肩上,右手自然下垂,头部昂然抬起,目视前方,镇定自若,充满必胜的信心;贝尼尼的《大卫》有一个旋转的动作,便找了一个身材中等的同学手里握着石头作抛物状,头部抬起眼看前方。这三个同学同时站在讲台上作出不同的造型,他们的不同姿势和动态一目了然,效果很不错,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自然把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的独特艺术价值艺术特点深深植于同学们的脑海之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师生换位,即让学生当一回老师,也是我经常运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成了老师,会积极地准备教学材料,仔细分析教材,多方面认真找资料,在模拟教学时非常投入,对教师备好课也是一种促进,但需要学校在教学硬件上予以大力支持。
在我担任动漫班的教学工作时,由于班级人数少,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就比较灵活,比如我曾多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参观,力求拓宽学生的鉴赏视野;也曾组织他们到校外参观,观察家具陈设、生活用品、建筑实物等,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美术鉴赏课程建议篇六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情境式教学分析论文
摘要:情境式教学具有形象逼真、情深意长,知、情、意、行融成一体的特点,巧妙的将学生的认知和职业技能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创建相互协作、协同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此,主要是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重点演绎了“宣传海报”模块,围绕情境式教学法,介绍高职信息类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方法。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定位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为广州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其中关于提高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举措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因此,在高职it教育体系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情境式教学法是指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基于岗位工作情境、角色扮演、任务驱动、上岗考核竞争这四种途径来实现的。
1课程定位及情境式设计来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必修课,也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及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必要课程。该课程旨在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从而具有应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一般信息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作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
2情境式教学设计
2.1整体设计
这门课程教学实训条件优越,建立了机房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一批现代化的教学实践基地,并建有一批条件优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力的保障了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根据课程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根据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在实际教学中灵活采用,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实际情境引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在“学习方法”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同时,针对学习情况及学生能力差距均较大的现实,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认真落实分组项目教学法。此外,我们还巧妙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看能听,将课内课外结合,增进学习的激情,整体设计模块。
2.2情境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利用“教学做”一体化的形式展开,通过项目形式贯穿整个教学,通过建立一个项目,教一个项目,学一个项目,做一个项目的形式完成知识模块的学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选取了六个实际项目,工作岗位需求,划分成九个情境,其中七个情境供教学使用同时还供课下学生练习使用,以下是教学情境的具体划分。
3情境式教学实现
旨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工作热情、应对能力及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应用角色扮演、项目驱动、分组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展开。
3.1角色扮演
整个学期的教学中,利用学院现有行政职能划分,配合教学情境要求,实际模拟。如:帮助网络中心为新生配置电脑,就业办简历制作,学工处成绩输出登记,为学院完成活动策划宣传等。在项目分解中,带领学生参观相关部门,明确部门工作要点和职能范围及工作要求,提出要求。教师或职能部门先后扮演:客户—人事处招聘工作者—项目经理—教师—老板。学生先后扮演:装机工程师—就业者—职员—市场策划。企业兼职教师(学院项目需求者):项目经理——技术部领导——验收人员。
3.2项目驱动
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以情境4—宣传海报为例:学院每年5月初就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每个系部展现自己的才艺,电子信息工程系将于5月6日到6月6日收集创意海报设计大赛稿件,要求设计者制作一个宣传海报。案例的大意是5个人一组,共八组人员,明确客户的需求:设计主题、活动时间、报名方式、比赛规则、评分规则。每组分工角色是美工、文字编辑、信息收集员、打印员。每个角色通过已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构思海报,这些小组认真分享了他们应对任务的全过程。几位男同学的表现各不相同,想象大胆,而女同学对色彩要求高,在排版上表现更胜一筹。由此来看,情境式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能够适当激活学生的状态和潜力。
3.3分组实践
在同一班级的几十名学生中,各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求全班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按照一样的进度去学习统一的内容,不能照顾学生中本来存在的差别,根据人数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工作过程中的不同角色,每天按照工作强度和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4结语
地方高职院校学生在认识、职业技能、动手能力能有机的结合起来缺少系统的分析和论证。通过以上的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知、行、意、行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王泽荣,吴全全,等.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之一)—基于横向维度延伸发展的趋势:定界与跨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8).
[2]王驰.高职院校构建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社科纵横,2012(2).
[3]李海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4]陈文冠.黄敏.计算机应用基础[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美术鉴赏课程建议篇七
论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教学论文
摘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高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欣赏作为一种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就在教学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利用针对式欣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的人,做音乐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鉴赏;音乐教育
高中生的音乐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虽然他们比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生活环境、乐理知识欠缺、生活阅历限制,他们的认识具有片面性。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起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在这时,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承担起引导的责任和义务,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利军。
一、引导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一)“听”
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思维敏捷变得积极主动。
(二)“唱”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例如《音乐鉴赏》第一章的第一节《音乐人生》欣赏琵琶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学生在听完一遍后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
(三)“想”
“想”是指在欣赏作品的是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想”的.参与,能开阔学生敏锐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说”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上来说,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一堂课上既要有老师的讲解,也要有给学生发挥的时间,这样,课堂才能活跃起来。例如,第一节中的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教学,鉴于学生不太了解,我们可以放低要求,说出乐曲情感上的特点即可。作品的色彩比较灰暗。
二、训练学生的音乐欣赏层面
(一)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欣p音乐的时候,了解所欣赏乐曲的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作品处于什么时代、作者生平、创作特点、风格流派、设计意图等,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容。例如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时期,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就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贫苦,社会的黑暗、动荡不安,预示19的俄国革命的来临,因此整部作品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
(二)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除了听音乐进行感性知识积累外,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学习乐理方面的知识,如懂得节拍、节奏、速度变化、旋律行进、调式等,具备了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三、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利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从乐曲本质着手
我们在欣赏这类作品时,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等,这些离学生的欣赏范围较远,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表现的内容具体的特点,把注意力侧重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上,穿插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以自己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趣味性。
(二)利用学生熟知的作品
现在的教科书上有许多作品都是名著,学生对这一类作品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从来没听说过,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并且与本课有关的作品导入。例如,在学习第一节《草原放牧》时,我们可以用《十里埋伏》作为导入,通过对琵琶在《十里埋伏》中的精湛演奏,及对不同演奏技巧展现的不同演奏效果进行粗略讲解,引发学生对琵琶与交响乐合后的效果产生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协奏曲的欣赏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层面。
(三)运用流行音乐作为“药引”
由于社会的影响,高中学生中往往有许多同学偏爱流行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上的欣赏内容。学生往往能唱许多流行歌曲,却说不出一首艺术歌曲或民歌的歌名。虽然这对于我们课堂知识的教授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帮助欣赏作品。在《第六单元第十二节》我们就利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与美声的区别,帮助学生了解美声唱法。比如说美声具有节制感、修饰感,声音纯净统一;而流行歌曲唱法自由,较为口语化、大众化,声音也就比较多样。可以举例周杰伦、潘玮柏、杨坤等大家熟悉的歌手,用他们的歌曲来阐述流行歌曲的大众化,及与美声严谨的唱法进行比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要组织好欣赏教学,就要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后,再加以具体知识的教学,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心骨”。
参考文献
[1]王秦雁.音乐欣赏手册[j].上海音乐学院,.
[2]陈自明.高中音乐欣赏教科书[j].人民音乐出版社,.
美术鉴赏课程建议篇八
在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升华美的效果研讨论文
美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营造、渲染富有情境的氛围,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感知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一、创设兴趣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美
在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生动活泼,而有些教学内容却是枯燥乏味的。针对后者,我在课堂上经常是调动所有可能的因素,创造兴趣情境,完成教学任务,并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
比如我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中“色彩的魅力”一节时,其中涉及原色、间色和复色问题,还有类似色与对比色,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等特别复杂的知识。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节课特别抽象,理论性的内容多,老师讲的内容也多,学生不一定能理解,还比较枯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要求,上这节课之前,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特性,精心设计、准备了很多表现四季的实景图片,配上和谐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学生看了之后马上对这些图片产生了兴趣,然后我借机引导学生找出图片中美的元素,以及有关复色的疑问,学生热情高涨。然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红、黄、蓝三种水滴颜色,以动画的形式把其中两种颜色的水滴落到杯子里,杯子里无色的水就发生变化了,分别变成橙、绿、紫三种间色了。接着我又让学生亲自用手中的颜料把两种原色混在一起,观察所产生的效果。这样学生经过观看课件,又经过亲手试验,明白了复色是由间色调成的,每种颜色的多少左右着复色的`倾向。这样本课的内容就容易理解了,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让学生发现并感受到间色单纯的美,复色组合的美和调色时变化中的美。
二、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
在教学中,我常常把一些教学内容设计成随时即成的表演形式,在课堂给学生一方展现自己的舞台,创设一个表演情境。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逼真,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他们表演兴趣很浓,也很投入。这些展现自我的表演,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和更深的感悟。
如《我们的风采》一课,内容是服装设计。上课一开始我就问班级的同学对学校统一的校服设计的满意程度,如果不满意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问题。有的同学说校服没有展现出我们新时代学子的朝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的说校服穿着还挺舒适;有的说面料和颜色还可以,从而引出了本堂课我要讲的内容。然后我找了班上比较大方而平时穿着时尚的学生做了服装模特,穿上事先准备好的各式服装进行服装表演。在他们表演的过程中,优美的动作与和谐的服装,立即使学生惊讶万分,学生的掌声也是连连不断,一阵阵喝彩声也使课堂气氛更为热烈。这样浓郁的艺术氛围,使学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欲望,有的想自己亲自表演一回,有的说出了表演服装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提议,有的迫不及待地想设计出更新更美的服装样式。在这样的环境熏陶和感染下,学生的思维都进入到了感受美的艺术境界。
三、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
我经常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上,甚至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故事情境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体验美的艺术。
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一课时,其中一节是“独特的装扮”,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制作面具。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美的感受,我利用情景剧导入课堂,创设美好的学习氛围。课前我准备好了丑小鸭和白天鹅等小动物的面具,让几名学生表演《丑小鸭与白天鹅》的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课堂气氛一下子沸腾了,学生们被这美丽的面具和精彩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在这浓烈的气氛中我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先设定一个童话主题,根据主题制作合适的面具,做好之后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表演自己小组的童话剧。这时每个小组都商量本组的主题,精心设计自己的角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最后设计出来的面具极为符合自己小组故事情节的需要,接下来的入情入境表演,更是惟妙惟肖,色、声、情并茂,给人以如临其境的感觉。我想,学生在这节课里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精美的面具,更是对真、善、美最深切的体验。
四、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使学生有个舒畅的心情,我常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不仅在玩中学到知识,而且在游戏中具有创造性的发挥。
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其中一节是“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室内装饰品的风格多样,我在课前准备了插花艺术、壁挂还有草编等不同风格的几样作品。上课时在交待完本课教学目的等方面后,我说:“咱们今天玩一个‘过家家’的游戏。我们班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的‘家’需要装饰。”然后我把学生分为6个“家”,每个“家”都得完成厨房、客厅和卧室的装饰。我准备的装饰品相应的分给各“家”做装饰的一部分,要求是最后看哪一组从设计到装饰做得最好。这时有的“家”推选一个家长为总指挥,有的“家”还分为“妈妈”组,负责装饰厨房,“爸爸”组,负责装饰客厅,“孩子”组,负责装饰自己的卧室等。学生兴趣高涨,都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设计制作室内装饰品,最后创作出来的室内装饰品也是形式多样,各有特色。特别是有的“家”用废饮料瓶、包装盒等废品做装饰品,既环保又做到废物利用。此时我才发现学生的创造力真是无穷的,他们的思维不受传统的约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这样,学生不但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这种游戏情境也为创作艺术带来了灵感,有了灵感必然会创作出好的艺术品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果说能模仿作品是课堂教学完成的话,那么能创新作品才是课堂教学的升华。
在美术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因时而宜,因地而宜、因课而宜、因人而宜。教学时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在一堂课中也可以根据需要综合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捕捉美的踪迹、感受美的快乐、让沉淀在心灵深处的美得到升华。
美术鉴赏课程建议篇九
情境教学的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论文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新课程标准调整了对中学教师教育行为的要求, 主张运用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 各种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 如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 这些教学方式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内容, 制订教学方案, 使学生融入特定的情境, 并在这个情境中学习美术知识。与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 情境教学的方式简化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流程, 为学生提供了更接近所学知识的课堂环境。对于初中生而言,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同时, 情境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创新性, 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进而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措施探讨
1. 以问题为导向
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快速将思维投入美术教学活动。因此, 教师可在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 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 向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利用问题引出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当问题提出后, 学生可发散自己的思维, 讨论问题的答案, 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掌握美术知识。如, 教师在开展欣赏名家作品的教学时, 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有三人, 分别扮演画家徐渭、陈洪绶和石涛, 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人的主要作品。这种问题导向型的情境教学方法, 能使学生更好地增加美术基础知识, 让学生了解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文人画在丰富、发展传统美术过程中的贡献,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辅助作用
以往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结合教材中的美术图片, 讲解理论知识为主。美术教材中的图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难以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越来越多地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辅助作用, 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开展初中美术情境教学。多媒体设备能增强情境教学的效果。如, 在欣赏《富春山居图》的教学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富春山居图》中描写的景象分析古代文人对美术的理解和对中国美术产生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 可在网络上下载《富春山居图》的视频、音频等, 然后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身处《富春山居图》中的场景时会有怎样的感受, 再将《富春山居图》的3d动画展示出来,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够增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文化, 有利于学生美术造诣的提高。
3. 结合美术活动, 创设生活情境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越来越普遍。知识源于生活, 用知识启发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更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同时, 部分学生缺乏较强的系统学习能力, 还没有形成高效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完善的学习方法。因此, 利用生活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知识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美术教学中利用生活知识进行情境教学时, 教师可以采取将课堂知识融入社会活动的方法。如, 教师在开展欣赏宋瓷、明清建筑、民间年画的教学时, 可带领学生开展收集年画的活动, 让学生收集家中张贴的年画、市场上贩卖的年画等, 欣赏其中的美术元素, 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与其他学生探讨不同时期人们对美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感悟能力, 进一步综合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
结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情境教学的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经过实践经验分析, 结合生活实际, 以问题为导向、借助现代化设备的辅助作用是开展初中美术情境教学的有效措施, 能够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毕菁.初中美术课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分析.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9) .
[2]郑海滨.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西部素质教育, (11) .
[3]廖璐婧.浅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与作用.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6) .
[4]戴锦贞.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美术教育研究, 2016 (10) .
美术鉴赏课程建议篇十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讨论式教学论文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教学”。关于启发式教学近几年已被广教师广泛采纳和接受。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讨论式教学在教学中还未打开局面。因此,探讨为什么要实行讨论式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行讨论式教学很有必要。
一、为什么要实行讨论式教学
所谓讨论是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面对讨论式教学即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下,或分小组或全班围绕教材中的重要问题、疑难问题各抒己见,对问题达到正确的、明朗的共识,实现知识的掌握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注入式教学,即由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满堂灌。学生对教师是盲目听从,对知识是被动接受。实行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克服以上弊端。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对知识变以前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主动研究、主动接受。然而多年来,教师们经过努力总感到启发式教学虽在一部分学生身上见到成效,却在另一部分学生身上成效甚微,认为这部分学生总是启而不发。其实原因不在学生身上,是因为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同时,仍继续采用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方法,有的甚至一问一答、一问到底。一堂课,被抽到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少数,多数学生无事可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一面虽使用了启发式教学,一面却死拖着传统的问答式不放,没有做到面向全体,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启发式教学再配合使用讨论式教学,就能扩大启发式教学的战果,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真正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参与对新知识的探索与研究,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当然,实行讨论式教学还有它独到的功效和作用。
1.实行讨论式教学能解放学生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讨论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想不受压抑,思维不受局限,放开思路大胆独立思考,不怕出错,学生从开始的敢想敢说,逐步发展到会想会说、有所创见,学生的个性得到开发,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2.实行讨论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在旧式的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总处于旁观地位。而实行讨论式教学,可以使这部分学生由学习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人人动脑、动口,独立思考、积极发言;个个参与对新知识的探索与研究,在探索、研究、实践、运用中获取新知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将来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行讨论式教学
1.实行讨论式教学要认真钻研大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正确选择讨论点,设计讨论题。 (1)要围绕教学单元训练重点选择,设计讨论题。
(2)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讨论题。
(3)围绕学生不易弄懂的问题设计讨论题。
(4)围绕学生理解上出现严重分歧、有争议的地方设计讨论题。
2.在讨论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讨论方法。
(1)根据讨论题目,确定讨论小组的大小,讨论人数的多少。可二人小组,四人小组或更多人一起讨论,也可自由讨论。开始实行讨论式教学,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意见还未养成习惯,可多采用同桌二人讨论,以便讨论落实到每一个人。在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逐步扩大讨论小组范围,增加小组人数,培养在较多的人面前发表意见,开展争论的习惯。
(2)讨论前使学生明确讨论题目的要求;二要明确题目所针对的教材内容。
(3)有的讨论需边议边动手在书中勾画出答案,可以让学生边议边勾画。
(4)讨论时教师要巡视各组讨论情况,对开展讨论有困难的小组,给予适当点拨、启发,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发言。
(5)要正确把握讨论时间,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不让时间过分宽松,学生无事可做,时间白白学学浪费。
3.要正确对待学生讨论结果。
(1)讨论结束教师抽各小组讨论结果,并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评议,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2)对知识性问题,必须确定一种明白的、正确的答案,决不能含糊其辞、似是而非,给学生造成模糊、知识混淆。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三、实行讨论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切忌出现讨论题目不明的现象。
2.切忌提出一些无关紧要,或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不要每堂课都讨论,将讨论变成做形式走过场。指导学生开展讨论要围绕目标、注重实效。
3.切忌使讨论成为“放羊式”教学。指导学生开展讨论要热烈、活跃,又能放、能收。
美术鉴赏课程建议篇十一
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初中历史的教学主要是将历史知识教授给学生。但由于历史的学习不像其他课程,历史知识具有具体性、过去性,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觉枯燥无味。情境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困难,让学生充分感知历史并提高学习兴趣。本文主要针对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历史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目的,创设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并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将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充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教材内容,使自身的心理认知和求知欲得到满足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第一方面,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消除消极的学习情绪。通过教师的情境设计,学生可以直接体验到历史人物所蕴含的感情,加深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度,产生学习欲望。第二方面,将具体的历史事件用一些影视资料、情感语言、图片表示出来,营造出各种生动形象的氛围,让人身临其境,对历史产生真切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有效地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历史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采用事物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充分感知历史
历史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较久,离现实生活较遥远,很容易产生距离感。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用事物来将历史进行再现,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感知,对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模型、图片等来创设一个良好的实物情境,配合详尽的讲解说明,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活跃,具有感染力。比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时,教师可以搜索古代货币图片或一些货币模型给学生看,利用这种实物情境教学方式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实物观察可以有效避免课本讲解产生的枯燥乏味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货币材质的变化了解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简单,易于学生的理解。这些新鲜事物的出现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同时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对中国货币变迁充满兴趣,提出自己的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和鼓励学生的`求知欲。
2.进行角色模拟情境教学
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兴趣才会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程任务。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排练一些新颖有趣的历史短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性,调动其积极性。比如在讲解“美国南北战争”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对双方论战的历史情境进行再还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自主地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学习理解并积极搜索与南北战争相关的资料,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总结论述,提供充足的论据,在论战双方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也会得到很好的理解、解答。学生通过历史短剧的排练过程,不断揣摩历史情境,深入理解事件发生的大背景,有一个清晰的历史事件发展脉络,对事件的意义和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锻炼、分析问题的水平得到提高、理解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将自己融入历史事件这一学习方式虽然比较浪费课堂时间,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事件的记忆,贴近历史人物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3.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改革,使课堂更有感染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比如,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二战历史题材的电影,在观看电影的同时学生将自己的感性理解升华到理性理解,构建相应的历史知识网络。视频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历史情境,通过更为直接的听觉和视觉来理解历史,重现历史,使学生记忆得更加轻松,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虽然历史事件的发生距离学生很久远,但历史是由诸多任务和事件构成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影像、图片等将历史情境模拟出来呈现给学生。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让历史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充满兴趣,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和教学水平。
美术鉴赏课程建议篇十二
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展现生物课程的独特魅力。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邀请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进入生物学习的世界,帮助学生在交流、合作和探索过程中掌握生物知识,同时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主要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际,分析问题、生活化等情境教学方式应用在课堂教学上的过程,具体如下:
1.将问题情境教学运用在生物课堂上
在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情境,能有效将学生带入问题的课堂情境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设立问题让学生回答,能促进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带着问题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在生物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立一个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走进细胞》的教学,这个章节要求学生明白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细胞的重要性,才能根据细胞的性质分清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之前,向学生提出设问:人体和细胞是什么关系;个体和父母之间存在的遗传联系由什么连接等,教师没有按照课文知识点的顺序提出疑问,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根据课文所罗列的知识点,学生很快认识到生物体的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形成组织再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器官,能形成生理功能的器官组合形成了系统,各个系统的相互配合形成了个体,细胞不断地发展、组成结合,最终构成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出现越级的层次连接,教师应适当纠正;接着回到第二个问题的解答上,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想知道一个人怎么通过孕育而成,教师在这个时候引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的知识点,指出个体和父母之间的遗传联系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组成,进而解释胚胎孕育的过程。教师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适当指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而且能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2.将生活化情境教学运用在生物课堂上
高中生物的教学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也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课堂知识。生物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性,无论是细胞、基因还是生物科技都是生活当中所接触到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实用的生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会应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过程,以及叶绿素的提取方法。为了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认识到光合作用对生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请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来谈一谈光合作用怎么存在,存在的意义有多大;接着教师利用课文中的例子向学生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后,学生了解到光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教师根据这个结论,结合生活实际告诉学生,根据相关科学统计,全世界的生物共同呼吸需要消耗的氧气,包括燃烧所需的氧气等,每一秒需消耗一千万吨,如果没有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新的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只能供全世界呼吸,教师通过这样实例告诉学生,生活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帮助学生应用课堂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3.将多媒体情境教学运用在生物课堂上
为有效避免生物教学课堂过于沉闷的情况出现,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设施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物学科的特色。利用图片展示,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利用生物视频展示实验或科技成果,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物科技的强大,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更能有效接收有益知识。如人教版必修3专题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正确认识生物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向学生展示当前转基因工程的研究成果、克隆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及生物武器的危害等,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感叹生物技术的强大,教师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思考,可以根据视频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转基因食品、如果真的出现克隆人应怎么办以及生态工程的建设理念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想象,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媒介下,更加深入理解生物技术,从而加深学生对当前生物知识的了解。
结语
将问题设计情境、生活化情境和多媒体情境教学方法运用到生物教学课堂上,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生活实际中存在的生物现象,还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物技术对现代科技的贡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美术鉴赏课程建议篇十三
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考论文
目前,有效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在高中地理课堂,随着学情、教学内容、教学媒介等因素的变化,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一定的情境下习得知识,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高中地理课堂开展情境教学,必须结合学情,整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巧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体验式的教学情境。
一、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构建问题情境
学习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在学习中,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并且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方便生活。针对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来说,学习的内容都是生活中的内容,只是经过了概括,整理成章,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和思维高度。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巧用知识迁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这样,教师不但减轻了教学负担,简化了教学过程,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学习。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随处可见,很多的生活经验其实都是地理学上的`知识,只是学生不知道是地理学上的知识罢了。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鲁教版《大气运动》相关章节的热力环流的内容的时,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参与性不高,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开展授课。过程如下:“在我国,南北温度差异较大,北方和南方夏天较热,生活起来很不舒服,那么为了过得舒适,很多的人都会在家里安装空调。在寒冷的冬天,为了提升温度,人们会安装和使用暖气。但是细心的同学肯定会发现,在空调和暖气的安装上,有着一定的差异,空调一般都是安装在房子的上面,而暖气则是安装在所住房子的下面,这是为什么呢?”细心观察的学生肯定有这样的印象,不细心的同学可能觉得有点儿茫然,也会促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学会观察。问题的提出肯定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不妨让学生尝试着回答问题,一般来说,学生的答案都是不正确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卖起关子,先不告诉学生答案,这样也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找到问题的答案。学完相关的内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尝试着回答问题,学生就可能分析出其中的缘由了。为什么是空调在上,暖气在下?通过天气运动的相关知识和热气环流的常识就可以找出答案:在空调输送冷空气的时候,周围的空气密度较大,气体做下降运动,而暖气周围空气热会做向上运动,这就是原因所在。
二、激发学生思维,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
新课改下设计的高中地理教材,更能突出学生三维目标的教育,强调学生探究意识、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几乎在每一章节或者每一单元之后,都会涉及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者一些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课堂的延伸,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定的真实情境,为学生理解、消化和运用知识提供了平台。在实践或者实验活动的情境下,学生的探究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都会得到激发和提升,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的情境下,依据习得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就以当堂课学习的内容,创设比如森林开发的实践探究问题,为了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教师要先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分别扮演的角色是开发商伐林部、政府相关部门、当地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以及森林中的动植物代表。给每小组一定的讨论时间,让他们分析砍伐森林的利弊与影响,对于森林的过度砍伐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反思自身角色与森林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最后针对自己的反思拟定一个开发的合理方案。这样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又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体验式的教学情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媒介也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一线的教育教学中。在高中地理课堂,牵涉到很多的地理符号,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多媒体可以巧妙地将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直观的知识,让学生拥有参与式的体验感觉,进而掌握住课堂所教的知识。比如,在讲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节时,通过flash的课件形式,逐一展示黄赤交角,同时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让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这样,通过演示学生逐渐在脑海中树立起了地球公转的动态立体图,进而对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在情境课堂改变了以往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和被动式的学习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中地理课堂开展情境教学,创设什么样的情境一定要结合教材和学情,有选择地创设情境,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美术鉴赏课程建议篇十四
论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 生物教学能够启发他们思考, 帮助他们拓展生理知识, 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为了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教师可以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 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生物概念,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关键词:微课; 初中生物教学; 应用;
一、微课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一) 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第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倾向于形象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 通过活动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互动, 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交流, 还可以调节课堂的气氛。第二, 教师课程教学中运用微课可以突破课程的限制, 让学生学到综合性的生物知识, 增强他们的知识素养, 为进一步学习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 教师通过微课和学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知识。
例如, 在讲授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划分时, 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正确认识爬行动物, 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互动, 教师可以问:“同学们, 你们平时喜欢小动物吗?说说你们平常见到的爬行动物吧。”这样的互动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让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 实现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的共同提高。
(二) 有利于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微课是传统教学的补充, 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生物具有知识复杂、琐碎的特点, 微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迅速掌握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与其互动。
例如, 在教学《植物的结构组成》时, 笔者进行了微课教学:首先, 采摘一株豆科类植物, 让学生从植物根部到植物叶部仔细观察, 认识植物。然后, 介绍植物。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对整株植物不同部分的作用进行讲解, 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笔者在讲解叶片的作用时, 对学生说:“叶片是植物和外界交换物质的场所, 就像人们需要呼吸一样, 植物需要用叶片呼吸。另外植物还用叶子进行光合作用。”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 照顾了班里的大多数学生, 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拓展了他们的知识范围。
(三) 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生物概念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进度, 一方面, 采用灌输的教学模式, 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另一方面, 教师讲授的内容较为抽象, 不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生不能理解概念, 教与学脱节。教师应该在上课的时候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要实现这一点, 可以采用微课教学, 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上讲授的知识。
例如, 在教学《人体结构》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小谜语导入微课内容, 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 让我们来猜猜小谜语。在世界上有几种人?”教师用这样的谜语让学生认识到男生和女生的不同, 启发学生去观察、了解、分析周围的生物现象。同时, 教师还可以用ppt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人体的生理结构, 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四)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微课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微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实验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例如, 在种子的萌发实验中, 笔者在不同的阶段让学生观察种子出现的状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
二、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合理选材
教师在微课教学之前应该选择良好的素材。合理的选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也能让学生以较低的起点学习生物。教师应该注意在微课教学之前检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微课方案,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提高生物成绩, 同时让学生既能了解课内生物知识, 又能够拓展课外生物知识。例如, 开花和结果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 但是在开花之后, 花的内部发生的变化以及花谢了之后结出果实的过程是学生所不熟悉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结合一些视频、动画, 制作成微课, 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去探索、去钻研, 帮助他们理解植物开花和结果中的生物知识。
(二) 因材施教
微课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面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时应加以区别, 因材施教。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讲课方法。较为外向的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并且针对学习中的出现的问题和教师讨论;对待内向的学生,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预习, 通过细致的讲解和检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调整教学计划进行。例如, 针对艾滋病这个社会热点话题, 教师可以在课下搜集和整理一些相关的资料, 将这些资料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微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 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讨论, 让学生懂得艾滋病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三) 知识模块化
虽然初中生物教学前后的知识点跨度较大, 但是整个初中生物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结构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知识点划分为一个个模块, 通过模块化的教学让学生在琐碎的知识内容中把握整体脉络,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教学《生物和细胞》这一单元时, 笔者制作了单元知识点网络微课包, 包括显微镜使用方法微课、细胞结构微课、dna和蛋白质微课、细胞的分裂微课、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微课等模块, 让学生根据学习需求,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10) .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 .
美术鉴赏课程建议篇十五
情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对象,其核心任务是大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技术技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抓住学生“乐”的心理特点,以学生原本生活为起点,利用能一些生活情景,把学到的运用于生活中,是教学活动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情境快乐语言生活回归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人的呼唤也越来越高,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学校教育。当今社会、学校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各中、小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解不够全面,一意孤行的重德、智育,追求升学率,忽视体、美等教育的发展。特别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有所欠缺,带来许多学生体质比较差,符合体质健康标准a级的人很少,不及格的人也很多是由于体育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采用传统的授受模式或放羊式教学使得课堂学习枯燥、乏味以及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实施后,教师开始意识到教学方法的不当,开始探索新的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开始从以学生身体发展为着眼点,一切从启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运动体验与参与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习惯,为今后的终生体育学习打好基础。本人主要阐述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展,这是与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相矛盾的。本文拟对体育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以及利用这一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学生运动体验与参与、学生获得情感的满足和需求。
21世纪的航船已经起航,新千年的大门已经敞开,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信奉特征:一是教条化、二是模式化、三是单一化,已经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割裂开了,课堂生活没有实现,无法感受真切的课堂生命活力,无法领会学习的生命意义,而体育课堂教学的回归,强调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
1、情境教学主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乐学”为宗旨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克拉奇菲尔德和里维森等人在《心理纲要》一书中将情绪分为6大类,而第一类是原始情绪,其中快乐被认为人的最基本或最原始情绪。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情感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更重要的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
情境教学是针对小学的低中年级的学生,符合学生生理、情绪等特点。所谓情境教学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体育的良好情操。运用情境教学能使教学过程和内容情景化,学生、教师均以不同角色置身于情景之中,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1.1情境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体育课主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始终把学生的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曾经一位大学教授在上体育教育学时,提出一个问题:“上体育课是指什么啊”当时,所有学生都愣住了,不止如何回答。也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出一个“玩”。这时,教授笑了。那么情境教学是如何使学生的玩与教师的教相兼融的,依据是什么呢?
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杂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集分结合,课间穿插等。这样既然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是小年学生在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德望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力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是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1.2怎样诱发学生爱学、乐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改实施以来,教师总是为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困惑?如果采用放羊是教学,老师既轻松而学生又开心,但是学生的体育技能则一无所知、符合体制健康标准的要求,则会差之千里。因此怎样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有目的,趣有内容,而且要赞赏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语言是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兴趣,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简洁、明快、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经科学设计,巧妙应用,对营造活泼,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体育运动中。例如,跳远练习中跑如风驰电掣,腾空身轻如燕,落地的“稳如泰山”,足球过人及穿插跑动的“形如狡兔”等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美感和趣味,诱导学生投入极大兴趣,以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完成技术动作。其次,教师应使赞赏性的语言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美国的教育学家曾说过“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可以使学生产生快乐的心理体验。时间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如果真正的乐曲赞赏学生,学生身上的优点会是无穷无尽的,他们青春亮丽、活泼可爱;他们有进取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性格内向的可赞赏他是一名有能力有特长的好学生;成绩不好的可赞赏他肯努力、不轻言放弃的拼搏精神;哪怕学生有了错误,只要教师我们有一颗赞赏学生的心,批评学生也能做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二、课堂内容新颖,开发课程资源。在新课标改革的基本思路中,强调重视体育课程内容开发和组织。课堂上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他们不愿意每天跑步练习,每节课的篮球云求,他们需要新颖具有创新性的教材,那么如何选择呢?在《学校体育学》中,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有以下四方面:
①教学内容应提教育价值
②体育教学内容应突出基础性
③体育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
④体育教学具有条件适应性。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应贴近学生生活,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超越科学世界以及竞技世界的舒服,关注生活世界。杜威关于课程与经验的基本命题:教育即生活,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的生活。例如: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将技术动作穿插在故事童话中,用边做边说完成:武术鹰爪与故事、童话结合,将枯燥、单调的练习同如知识性、趣味性,这样便显得新颖。
由于农村小学底子薄弱,注重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加上体育器材少的可怜,课堂教学常常要求学生自由活动,从而使学生基本身体素质降低了,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农村学校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四组,要求大家互相帮助绕乡村田埂跑一圈,最后看哪组最先全部到达,从教学中可以看到一小队虽然最后到达重点,但是看到了队员之间互相鼓励、帮助。比如在路途中,队员轮流拉着哪个胖女生跑,大家纷纷呼喊:加油,加油┅┅这堂课以贴近学生生活虽然不具有新颖的内容,但是学生兴趣提升了,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
2.情景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情景教学能使教学过程和内容情景化,学生、教师均以不同角色置身于情景之中,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所谓情景教学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体育的良好情操。
2.1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
2.1.1运用直观的图形创设情景
利用现代媒体如:电影、录象、投影、幻灯片、图片及体现情景效果的体育教具、设备或其他器材、玩具等做道具,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进入“情景”.正如:《体育与健康》第五册“蹲踞式跳远”这一教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跳跃能力,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的方法,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拼命助跑、踏跳,学生会厌烦,厌倦,因此,我首先在课前制作好图片,主要是途中助跑、踏跳时起跳腿落地过渡和起跳时身体腾空以及落地两腿前伸的动作方法,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能更清楚的明白动作的`正确方法,从而避免麻木模仿,这样做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本节课教学效果,是课堂更有活力。
2.1.2运用实物模仿动作创设情景
即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等比如:蛙跳、兔子跳、象行、老虎行及人物的举止形态,走、跑、跳等活动,在模仿中达到身体由相对静止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静止过渡的目的,达到提高身体运动技能技巧,增强学生体质,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提高运动兴趣。比如:上课刚开始,组织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接着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开始情景设计不仅是体育课从一般机械、枯燥的课堂常规(整队、报数、检查人数等)向以学生自主体验转变,而且促成全体学生团结协作、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的形成。
2.2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中手段
2.2.1运用故事情节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如在一个深秋的傍晚,霞光撒面了西边的山头……,将来学生带到某种情景中,从而是学生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精力更加专著、集中。
例如:学习立定跳远,教师可以抛开原本教条化的教学方式,利用语言描绘,让学生进入氛围中俗话称为入戏,陶醉于这种氛围中。而所谓的本领就是蹲踞式跳远,这样进行教学效果会大增,通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是课堂气愤更加活跃。
2.2.2运用动作模仿进行教学
即把各种角色,通过形象的动作表现出来,达到入景动情,寓教于学的目的。
例如:《体育与健康》第七册“自然地形跑”这一教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耐力跑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中要求学生能持续跑3000米,如果麻木的命令学生机械的跑,无论是体能训练,还是精神陶冶效果肯定都会有成效,学生甚至会产生畏难心理。我在教学时采用学习红军精神,模拟红军进行长征的联系形式,并在跑的路途中设置了“战壕”“雪山”等障碍,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肩负革命重担,完成伟大创举的教学情景之中,果然学生沉静在模仿红军长征的已经之中,不止不觉的就跑完了全程,结束时又放出“打靶归来”的乐曲,让学生自编舞蹈,师生同唱同舞,完全是一种“三军”胜利会师的欢乐场景,学生的体能训练,精神陶冶达到了最佳的锻炼。
2.2.3运用游戏情节进行教学
有情节的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教师通过带领学做游戏,当“演员”引导其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在劳动模拟,军事演习,动物嬉戏等活动中都可以进行,而且效果很好。正如:在教学生“综合障碍接力”时,学生非常喜欢趣味性强。并且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如果一味的教如何跨,如何爬,如何钻等动作,学生就会决得乏味,枯燥。因此,我可以利用有情节的游戏“军事演习”来进行教学,首先零用录音机创造炮火连天的战争氛围,接着通过语言渲染,是学生身临其境于中,然后讲解示范如何通过一些障碍物如跨栏、平衡木、小山羊等器材,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军事演习,争夺堡垒,争夺胜利。在这种激励、紧张的气氛环境中,学生都会努力,认真的进行游戏,从而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在新体育课程改革中,情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它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符合教学规律和课改精神,关键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情感需要,情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目的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技术技能的获得,但是要通过学生自身活动。因此,情境教学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但从学生基本的情绪活动“乐”中培养出一种自身自觉地追求实现自己目标的愉快感,而且从重视学生个性的完善发展启发学生主动地高高兴兴地学,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地学习,学得进去,学好的更好。
参考文献:
1.柳巧平。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情境教学。浙江教育。
2.新课程教学法(《小学体育与健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校体育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扬州教育学院潘明
4.季浏汪小赞主编《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