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一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下,由于物理课相对于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而言课时较少,因此教师为了赶进度,认为在课堂的最后进行总结是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因此教师往往忽视创设思维导图的教学环节,然而这样并不利于学生课后复习。思维导图直观的地反映了各个物理变量之间的关系,方便学生在考试之前进行有机复习,同时学生在创设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本文就围绕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有效渗透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关措施。
一、教师仔细备课,构建符合考点的思维导图
为了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要在物理课堂上渗透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然而根据书本内容将所有琐碎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不现实,这样不仅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难以区分知识点的重难点,因此教师要根据考点、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有针对性地创设思维导图,如果是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点可以直接一带而过,反而言之,如果学生觉得有困难的知识点,教师在创建思维导图的时候甚至可以将特定题目的特定方法进行一个总结写在思维导图里面,这样不仅不会觉得是一种累赘,反而会让思维导图显得更有价值、有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个单元的时候,其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课是这个单元的重中之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每张物理试卷上必然有相关的题目,因此教师需要将凸透镜的成长规则、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全部包含进思维导图里面;另外,《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课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只是为了完整这个单元的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而增加的一个板块,在考试过程中最多考学生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明者,学生在经历了几次考试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熟记于心,因此在创建思维导图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个知识点一带而过。
二、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专属思维导图
教师创设的思维导图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创设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在一开始运用思维导图之时,学生的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性格特征、活跃程度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另外,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在过道里不断巡视。首先,解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防止学生在这个环节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进度来决定这个环节的结束时间。在学生刚刚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在黑板上写一个开头和转折点,让后让学生填空,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
例如:在学习《质量和密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写好大的知识框架,为了增加趣味性,学生还可以在趣味导图上进行一些加工,在《质量和密度》这个总的题目写在一个天平上,然后将质量和密度写在天平的两边,从这两个因素出发写出下面的分支。以密度为例,以定义、公式、单位、特性、测定、应用为二级分支,就这样以此类推,此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一些补充和省略,这样才能让思维导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效果。
三、把握创建思维导图技巧,提高思维导图效率
创建思维导图关注的不仅仅是思维导图的内容,还有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对于学生学习的难点或者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在创建思维导图的时候,要学会将这些重、难点的分支加粗,或者将重点内容画上着重号。
例如:在学习《雾态变化》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其中升华、融化、蒸发、凝固、汽化、液化等是其中的重点内容,然而学生可以先根据进行雾态变化时是吸热还是放热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如果掌握的不好的就着重写详细一点并且加粗引起自己的注意,掌握的好的就可以适当做出一些省略,这样充满技巧、详略得当的思维导图,既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又可以节省学生的制作时间,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的真正意义。
四、结语
根据现阶段的新课程教学要求,大家对物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断攀升,将提高学生的物理研究能力作为学习物理的根本目标。然而,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教师只是根据考点进行教学,不着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根据知识点进行编制,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学生在做好每一个单元的思维导图之后也要注意做好保管工作,将所有的思维导图纸张收集在一起,方便以后集中复习。希望通过以上提出的相关措施,可以在未来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二
一、思维导图的制作
思维导图可通过电脑软件或手绘法进行设计绘制,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笔者建立学生应以手绘法构建思维导图.手绘思维导图方法如下:
(1)主题:主题一般在思维导图的中央部位,其由关键词及图像组成;
(2)次主题:次主题围绕主题展开,以分支形式向外扩散;
(3)分支:分支由图像或线条上的关键词组成;
(4)节点构造:节点构造由分支相互连接所构成.如:电化学教学中.电化学为主题,原电池与电解池为次主题,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类型及构造为分支,节点构造即为原电池充电、放电与电解池构建之间的关联.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特点.其以中央图形为主要点,并向外周发散相关的关联点.关键词可构成思维导图的分支,并由分支形式展现出次体的话题.思维导图具有树状发散性特点.思维导图以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光靠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当对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才能理解化学教学的真谛,才能真正掌握化学知识,才能牢记化学概念.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项概念多、复杂性较高的一门课程,既具有实质性,又具有抽象性,因此不少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理解并不透彻,导致在化学习题练习中常常出错.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思维导图的实际运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下述教学:
1.进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课程设计的知识点较多,涉及面也较广,因此在学生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小挫折.但在化学教材的编排中,其是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连接的,每个章节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帮助学生构建相关的内在知识点网络,梳理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及氧化反应章节教学中,不少学生对于离子反应及氧化反应的概念掌握的并不透彻,因此在习题练习中常常出错.而以思维导图对该章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后,教师可以离子反应作为主题,以分解及氧化反应作为次主题,以各个反应的发生条件及步骤作为分支,帮助学生对于离子反应这一章节进行知识梳理,提高学生对于离子反应的理解程度.这一事例充分体现出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显示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意义.
2.进行章节知识的预习思维导图除了具有帮助学生进行章节知识回顾的特点外,其还可以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预习.在学生能够自我绘制出思维导图后,教师可教导学生如何以思维导图对化学知识进行预习.如对氯的化学性质进行预习时,学生可通过对书本知识上所讲解的.氯气与碱液之间的反应进行掌握:cl2+2naohnacl+naclo+h2o,来了解氯的化学性质的基本特点,能够对氯气所参与的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一定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构建自己对于氯的理解的思维导图.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引,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导图的完整性,并帮助学生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联系与总结,发掘出其共有的特点与联系,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当满足上述特点后,思维导图便会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缜密性,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未学习的书本知识进行一定的初步掌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在化学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出现“一说就懂、一做就错”的情况.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对某部分的化学知识掌握的很牢固,并且许多化学公式都能铭记于心.然而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在进行解答化学习题时,却经常性的出错.此时,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责备,我们必须承认,化学学习的知识点较分散,考试中的涉及点也较广,因此,学生在解答化学习题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绘制出思维导图,让学生对于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联系,寻找出新的解题思路.
四、结束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尤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强化化学学习知识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帮助学生能够在对思维导图进行熟悉、进行应用.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是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巩固自身的化学知识,提高课堂的授课(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三
信息技术能够整合各学科的知识,通过各种主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软件,在运用的过程中了解电脑对我们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便捷,让信息技术的教学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这种主题学习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分析利用各种网络资源,通过协作方式找出解决任务的方法,并付诸实施。在这期间,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主题学习活动可以让枯燥的技术知识的学习变成生生协作学习完成任务来实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1、在效率和时间上: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如果事先没有规划好,在浩瀚的网络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难度性。一个主题研究需要2—4个课时,而一个星期信息技术课的安排基本是一个课时,资料的查找、整理与制作作品先后进行,当资料查找整理完毕后,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间隔,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又需要再一次进行阅读和筛选。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进行二次阅读,在任务完成的衔接上会不会存在问题?是不是更加无法完成任务?
2、在协作和研究上:
在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而其他学生都是观看的份,无法真正的参与进来,小组缺乏合作性。面对一个主题,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划好,经常无法达到教学任务,这样的结果是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技能,更加不要说培养其他的能力了。
虽然主题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协作学习的能力,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难度,比如:遇事一窝蜂,个人为主,缺乏团队意识;活动没有组织和策略,得不到实质的提高等等。如何让主题研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成为真正的研究学习,这时让我想到了思维导图,它能够很好的对我们的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能够让我们的活动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操作,它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的思维习惯,能够让学生条理清晰的解决问题。
1、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面对一个问题,如果只是口头的回答,没有进行及时的整理,那么即使老师总结的很好,那么学生的印象还是模糊的,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发散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大脑行动起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全体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然后在思维导图中进行增增减减,不断的讨论,不断的进行修改,来进行学习,一张思维导图制作完成了,那么一个学习也算告一个段落了。
2、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创作
1)增减随意,快乐的创作
研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创作,进而制作出一个作品。而大多数学生在计划安排环节总是无法很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要查找哪些资料,制作出怎样的作品?经常对小组作品进行再创作,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面这样几种情况:
(1)查找资料与制作不同步,等资料查找好再进行创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不够理想,于是重新再查找一次,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2)由于一节课时间的有限性,等资料查找好,再到第二节课进行创作时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已经完全陌生,重新浏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3)由于word软件的特点,学生排版后发现自己收集的内容过多,或者自己的材料无法进行合理的排版。
(4)由于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统一或者有了更好的创意,于是要重新进行创作,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思维导图的特点可以排除这些障碍,可以让创作变得更加的方便而快捷,小组中的同学可以边讨论边对作品进行随意的增增减减,可以让小组创作的思维导图跟着小组的讨论、小组的思路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2)有组织、有计划的协作
面对网络上众多的资料,学生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而思维导图的特点是可以把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和集中。这样主题明确、内容清楚、层次分明,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任务,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
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学习,让混乱的信息在思维导图这种形式下有意识的构建。
在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就可以在原来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直接对有用的资料(文字和图片)进行添加,如果觉得整篇文章很好,可以直接链接网址。这样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组织性,减少了不必要的盲目性。
这些思维导图就像一张张旅游地图,学生就像是一个个小导游,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路清晰,具有条理性。
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汇报
一张好的思维导图可以抵得上上千个字的文字描述,可以从人感受到视觉的直观性、信息的条理性和思维的层次性特点。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很多,即使没有电脑,也可以通过在一张纸上进行创作,面对这么多可以使用的思维导图工具,这个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除了它可以方便快捷的制作思维导图外,还有一个很可喜的功能是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播放,就像播放ppt一样。在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这个特点,进行小组汇报,把收获和心得体会通过演示的方式与大家进行交流。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四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由于其自身的学科性质,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花费时间去背、去记忆就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现在的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是需要理解记忆的,否则很难从根本上了解到相关知识,更别说掌握这些知识了。而思维导图恰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因此,本文以“思维导图”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更好地认识并应用思维导图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一、对思维导图的基本认识
提及思维导图,我们通常认为它就是一种有助于记忆、学习和思考的思维地图。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扩散大脑思维,因此思维导图已经被越来越为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关于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探讨和分析
思维导图的确可以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但是要想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践:
1.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一定要立足教材,充分考虑教材的适用性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归根结底,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只不过这种归纳是由难至易的,因此教师在实际应用思维导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材的内容是否宜于引用思维导图,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甚至还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高一地理教材中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和气候类型、气候变化等教学为例,这些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有极大的困难。基于内容的实际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大胆尝试思维导图。但是,对于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这样非常简单的内容,往往是不需要应用思维导图的。为此,教师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立足实际的教学内容,准确判断是否需要应用思维导图以及思维导图的难易程度等。
2.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应用一:新课的导入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实际内容,将相应的关键词摘要和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作为思维导图中的主要枝干提炼出来,然后逐步扩展开来。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程度,同时也可以有效探寻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最为感兴趣的知识点是哪些,便于教师有侧重点地展开教学。应用二:课堂教学中的导入众所周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将教师的板书内容做笔记。大量的文字让学生顾此失彼,甚至是只顾做笔记,而忘了去听教师讲课。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内容,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做笔记的时间,还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应用三:思维导图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记忆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大量的实验结果显示,个体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知识点完全记住,而且大脑的记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记忆———遗忘———再记忆———再遗忘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似乎就是记忆的容器,教师往往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恨不得在短短的课堂45分钟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导入所谓的记忆容器中去。然而,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遗忘程度也非常高。但如果能采用思维导图的话,结果就不一样了。首先,支架式的图形本身就可以让学生更加快捷地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去记忆。其次,思维导图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信息,更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虽然可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去思考,但是一旦完成,就很难遗忘了。所以,思维导图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而为全面提升地理学习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已然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为此,在高中地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尝试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当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最初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在进行“气候变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候,教师可以稍微给出一些提示,如气候为什么变化,怎么变化,影响因素等几个关键词,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建立思维导图。值得注意的是,讨论后的思维导图不一定是合理的,更不可能是完全准确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加强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思维导图中欠合理之处,进而做出修改。等到学生逐渐熟悉了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之后,可以让学生独自去尝试建立思维导图。
三、结语
思维导图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固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并非是完美的,因此教师要立足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而有选择性地应用思维导图,真正将其积极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刘让德,杨晓英.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12).
[2]梁晓康,廖锐星,杨美珠,周合兵,莫海洪.思维导图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人教版《地理1(必修)》第一章为例[j].地理教育,(08).
[3]陈小梅.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s1).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五
大学生信息素养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简述了思维导图的理论,分析了信息素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反馈阶段介绍了基于思维导图的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思维导图
时代瞬息万变,高速的社会发展要求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供给,这时刻鞭策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与教学水平的提高,而高等学校教育相对于初、高中教育来说,自主学习的比重更大,这就需要学习者具备良好甚至优秀的信息素养。尤其是在信息纷繁复杂的今天,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信息素养应该是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都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而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侧重于各种常用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认为掌握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但其实信息素养的重点应该是信息意识,只有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信息意识,才能将所学的信息知识及技术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同时,良好的信息素养恰恰需要由对信息的高利用率来体现,所以面向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先期的培养应该以通识性和高度概括性的广谱教育为主,旨在加深学生对新信息的印象,提高信息意识,为后期具体方法、技术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可以认为,掌握具体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就像是掌握了一个个独立的解题公式,但是我们需要大学生们掌握信息检索的一个通式,这样才算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如何形成这样一个信息检索的通式?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合适的工具。
1思维导图
从认知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在正常人的知觉中,各种感官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多感官的共同作用产生的印象,要比单一知觉获得的信息丰满形象得多。对于脑细胞而言,面对联合多种知觉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要大于对其中任意一种知觉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即多感觉整合。可以认为,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多感觉整合,就可以加大知识信息对大脑的刺激,从而提高记忆以及学习的水平。思维导图(mindmap)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可将思维过程可视化的方法,用于改善学习状态,提高记忆效率。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茂的放射型神经元状的结构图,一个核心内容,发散成一级、二级、三级等多级的分支结构[1]。这种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可以很好地产生多感觉整合,同时这种符合大脑思维活动的网状逻辑图,可以将左右大脑的不同功能都调动起来,相比于包含相同信息的文字而言,这样更加具有组织性,更易于学习与理解。
2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方面是当代大学生群体本身存在着的一些普遍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当前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不足。(1)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用时下流行的年代划分来分解不同的年龄群体时,从之前一代的80后、90后,变成了现在5年一代的95后、00后,说明年龄差异对群体特征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就目前的大学生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由于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生长环境优越,意志不够坚定,自理能力较弱,并且受挫承受力较低,自我意识中现实自我占较大优势,容易过度自我肯定,产生自我陶醉感;第二,接受社会间接经验过多,为人处世以及学习中惯于衡量得失,秉持“实用主义”,觉得有用的人多交往,有用的事多接触,有用的知识多学习;第三,社会竞争意识较为强烈,求知欲强大,因为学习渠道丰富,所以知识储备十分庞杂,少能精通,从而出现“眼高手低”的尴尬局面;第四,自主性强,固执己见,难以被说服。因此,不仅很难准确地判断大学生需要什么,而且当给予的知识没有得到大学生认同时,他们是十分排斥的,而强迫被动式的学习远远达不到主动学习的效果,这是目前高校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信息素养课程的开设就面临这样一个窘境。(2)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较晚,一切都在摸索学习中,包括教材、方式、科研等多方面内容都需要大力发展。另外,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普遍认识,大部分地方高等院校都还只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选修课程,这十分不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此外,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缺乏标准的评价体系,它更像是一种内在能力,只能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现出差异性,如果能有一套评价标准,或者专门的认证机构,那么整个行业的重要性都会被凸显出来,也将获得授课对象足够的重视。
3基于思维导图的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
信息素养是一种独特的能力,更加接近一种方法论。方法论课程的设计,第一就是要建立通识性模型,而信息素养所涉及的方法论内容——信息检索的通识性模型是可以进行线性描述的,这就表明它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划分层次,因为思维导图具有以下优点:提高课程被关注度;简化知识内容,降低接受难度;形成多感官刺激,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建立基于思维导图的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思维导图的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主要由3个要素构成,即授课主体、授课客体、思维导图。其中,授课的主体和客体是灵活的,在不同的阶段由不同的人担当,有教师或者学生。而思维导图是纷繁多样的,会将同一个知识体系呈现出丰富的衍变。该新模式的流程设计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反馈阶段。
3.1准备阶段
(1)明确教学内容,熟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每个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都有不一样的理解,思考一个问题的切入点也不尽相同,但是要保证分级的内容要合理,且具有明确的层次,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切记将其拆得过分零碎,这样会导致概念过多,造成知识层次混乱。(2)了解教学对象,比如学习者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我国当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同时好高骛远,功利倾向明显,对于自己认为“没用的”知识不会主动学习,加之生活多样、见识广博,想让当代大学生对原本不感兴趣的知识发生兴趣,必须结合他们自身状态投其所好,只有这样才能一击即中。(3)收集素材并绘制思维草图,或者直接绘制导图。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可繁可简,一套彩笔和一张纸,或是专业的绘制思维导图软件,比如mindmanager、xmind、imindmap等,都可以绘制出思维导图,就展示了一幅包含信息检索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简图[2]。
3.2实施阶段
在授课过程中,按照事先划分好层次的课程重难点,使用所选的图片素材进行色彩搭配,将思维导图的绘制贯穿整个课堂,使内容成为一个可视的有机整体。整个过程中要注重引导,而非灌输,而且在绘制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思考后的结果进行适当调整,以得出大部分学生可以理解并认同的思维导图。
3.3反馈阶段
授课结束后,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独有的思维模式,绘制具有个人风格的思维导图,从而完成课程内容的复习以及消化吸收。同时,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获知学生的具体理解程度,完成良好的实时反馈。基于思维导图的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所具有的优势有:一是对于我国起步较晚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来说,采取这样可以有效获取关注度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当代大学生课业程度加深,社会认证考试也日益增多,这导致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摒弃背诵、重在理解的教学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是思维导图高度系统化、层次化的视图模式,有助于教师与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便于知识的存储;四是新教学模式中加入了反馈机制,可以及时反映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便于授课教师灵活改进授课策略;五是思维导图绘制便宜,风格百变,每个教师都可以快速学习,易于操作,并且成效显著。
4结语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制定信息策略的思考能力和使用检索技术的动手能力的结合体现了信息检索与其他学科的不同,而采用基于思维导图的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可以使教学内容极具系统性、层次性和逻辑性,更好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新模式中引入的反馈机制也可以完成对知识掌握盲点的排查[3]。将思维导图使用在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中,将会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从而适应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马费成,郝金星.概念地图在知识表示和知识评价中的应用(ⅰ):概念地图的基本内涵[j].中国图书馆学报,(3):5-9;49.
[2]孙同明,章庆美,王全.基于imindmap的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1):120-122.
[3]杨丽娜,邹霞,周浩.思维导图对个性化教学的启示及其应用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3):69;119-121.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六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在对教师思考教学起促进作用的同时,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网络的建立,进而使其知识结构的密集度得到进一步地增大。如此一来,便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的作用
(一)复习阶段
学生在对其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时,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帮其高度概括知识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系统化地复习,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进而加深印象,使其长期牢记。当学生处于备考阶段时,思维导图的使用则能帮助其有效地进行知识整体结构的整理,使其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知识点,进而在考试过程中充满信心。应用思维导图能大幅度地简化知识的长期记忆到短期记忆的提取过程,让复习变得更为快捷。一个人如果掌握了很多的知识,会希望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的提取,其通常会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用于解决问题,同时还会准确地概括新学的知识。协作学习与积极学习是学习的意义所在。思维导图能够使人们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且在帮助其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的同时,对其协作学习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学习阶段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做笔记这个行为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记录下自己对于课堂发散出的想法和意见,也可以用来收集别人在这方面的意见和想法。经过课后的组织,形成一套他们自己的想法。举个例子,在使用绘图程序时,新颖的绘图工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编算的精度和整体效率,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作品来开发规划建筑作品与思想写作工作。在进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多媒体展示的思维导图可以让所有的学习者参与到对话之中,这样避免了学生只是单方面接受信息的状态;帮助学生对各方面的信息都做到有效掌握,而不是向传统方式那样只是一味地重复信息资源的接受,在合作的学习方式中,避免了学生盲目跟风的情况出现。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分类,收集课堂教学信息,有目的的组织相关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够清楚地分析各类信息的性质和关系。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
(一)在日常课堂之上用于师生间知识的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极易出现疲劳的状态,且不能对知识结构有直观的了解。而此时心灵地图则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其能够转换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对概念进行更为直观的理解,进而牢牢掌握,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师思维过程的了解。
(二)在日常的问题探讨中用于引导思维
在日常的生活讨论中,总会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偏离原本的“轨道”,进而跑向别的方面。而思维导图的使用,则能够实现对这种情况最大程度的避免。人们可以借助这一方法及时地记录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与意见。在当前话题结束后,就之前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对于教师而言,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是最为主要的责任。往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极易迷失方向,某些突发因素混淆了自己工作的内容。而心智地图的利用,则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一定的引导。
(三)用以进行信息的整理与加工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设计思维导图并进行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围绕着课本,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则无法进行课外扩展知识的学习。而新的课程设计则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采用创造性的思维,进而较为有效地设计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的内容。伴随着当前阶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并通过其进行知识的管理与使用,而思维导图便是最好的选择,教师利益思维导图则能有效地组织教学理念。例如:学生在学习时,通常学习到概念,却不能对其有深入的了解,当面临问题时,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其只能通过猜测的方式进行尝试。学生只有在有序整理知识体系,并合理进行总结时,才能对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从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变。
三、结语
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实现大量知识的传递,对教师与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整合起到促进作用,且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其能够在教学的过程起到极好的辅助作用。但就当前阶段而言,思维导图仍然没有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人们只有对其不断地加以应用,且进行总结,才会发现思维导图更多的作用,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作者:唐荣荣 单位:扬州市电化教育馆
参考文献:
[1]何赛平.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复习课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9,(07):99-102.
[2]魏小山,袁健.协作构建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09):85-88.
[3]赵丹杨.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4]李靖.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09):30-32.
[5]谢挺松.巧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06):34-35.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七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思维导图作为化学学习工具的应用
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是促进学生发生联想的工具、进行理解的工具、帮助记忆的工具、知识建构的工具、帮助进行问题解决表征和确定问题解决策略的工具.在化学教学中,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容易记忆.“百闻不如一见”也是这个意思.“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零碎的知识难以记忆,而结构型的知识记忆牢固.思维导图将所学内容用图表加以重新编排、整理,不仅促进了记忆,而且其生动、直观的图示表示方式,能激发学习者记忆的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生活经验,协同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功能,让学习者协同使用自己的左右脑轻松加以记忆.
二、思维导图作为化学教学工具的应用
1.帮助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
思维导图可用于系统化的化学教学设计.通过制作教学设计思维导图,教师可使自己的思维充分发散,并在思维导图中将各个教学的活动与学生分析、教学目标的相关节点用连线联系起来,构建起教学设计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将知识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整体构思和分解.在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环节也能掌控自如.
2.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工具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里已有的概念建立关联而产生的,教学就是帮助学习者将新的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加以“综合贯通”.在学习新的内容前,辅以适当的引发性材料,如思维导图,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实质就是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的图式同化和顺应新知识,并将其放入原有知识体系的适当位置上与旧知识建立联系,使原有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从而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
3.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
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有助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学习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因此,思维导图可作为化学问题教学模式的重要工具.例如,在教学中有如下问题:(1)已知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质的质量,求溶液的质量.(2)已知溶液的体积和密度,求溶液的质量.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建构如下思维导图,然后根据思维导图解决问题:(1)结合图右下侧的支链就可得出.(2)观察图左上侧支链就可得出.此思维导图把抽象的一些化学概念,通过一步步发散、联想、类比等连续的思维方法进行整合,逐渐理清了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且最终落实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实现了知识的可视化.
三、思维导图在诊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可以激发人的丰富的联想力,它能将个体的许多思维方式表现出来,包括思维的连续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类比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辨证思维等.大脑的信息加工方式就是树状发散式的,这与思维导图树状发散结构的表现形式一致.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发散式思考具体化.同时,思维导图借助文字、图象、色彩和线条等,组成的简单明了的图形把复杂内隐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这样实现了隐性知识的可视化、显性化.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中,教师能发现学生在概念的辨别、理解、关联上的问题以及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比较不同学生思考的发散性,能捕捉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细节.思维导图的表征,体现了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体现学生的个人学习风格,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逐渐养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除了学习,其他的事务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清晰表达,从而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八
思维导图如何优化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摘要】目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思维模式被熟知。通过将其应用到小学作文的教学当中,能够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如何更好的优化小学作文教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以后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作文教学;优化策略
1.前言
伴随着课程的改革,无论是哪个年级或者哪个学科都在对自己领域上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刻的更新,使之更好地发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利用人们视觉与图形直观性相结合的有效教学工具,应该被有效应用到小学作文的教学之中[1]。小学作文着重锻炼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正是一种能够有效的表达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最佳工具[2]。通过利用带有层次结构的树状结构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可视化,思维导图能够极大程度上帮助教师对小学作文的教学进行优化。因此,思维导图能够在有效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自己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2.思维导图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具体优化策略
目前的小学作文课堂中,普遍存在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性较弱、没有足够的想象力等问题,通过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在教学策略上给予教师一定的指导,还能够更多的帮助小学生自身的发展,增强他们学习小学作文的主动性。
2.1巧用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优化小学的作文教学
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教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都是小学生们的思维过于收敛,无法充分的开阔自己的思路,不知道能够写出什么,这也正是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解决的问题。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恰好能够有效对小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行发散。思维导图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具有极强的层次性。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使小学生从作文的主题出发,进行一步步的思考,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的书写作文。例如,当作文的主题是节约用水时,可以让小学生从水出发,首先想一下日常生活中会用到水的情况。然后通过水这个字,来思考一下包含水的大海、江河等词语。水是人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会一种并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资源。通过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用水的情况,看自己是否存在一定的浪费珍贵水资源的行为,进一步思考当下次再进行这次行为时应该怎么做。有效利用思维导图的层次式思考模式来让小学生产生和现实生活强烈的融入感,从而做到有素材可写,写出有理有据的深刻文章。
2.2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提取小学作文的关键词
思维导图,并不是只追求简单的文字来进行思考,而是思维导图都是利用凝练的关键字来有效的表达整体知识。这些关键字能够有效的进行拓展,从而不丢失原来的知识。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这种方法来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总结能力。例如在以冬天的梅花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老师可以适当的进行讲解和提问,通过小学生自己回答作文主题的主干是梅花之后,提醒学生另外一个关键词:冬天,再进行适当的讲解补充,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开放,梅花的主要一个特点就是它是开放在寒冷的冬季,而不是气候温和的春夏秋等季节。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梅花美丽的开放在白雪皑皑的一个场景中,来提问学生能够想到什么词语。例如独立的话,又能想象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场景。通过思维导图的凝练关键词帮助,教师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提取出自己的作文关键词,从而利用关键词扩展自己的想象空间。
2.3师生积极配合完成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来优化教学策略,还是需要小学生的积极配合。所以,在进行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的对小学生进行提问和启发,带着小学生一起思考,完成思维导图的整体绘制。可以参考本文举出的前两个例子,学生的作文需要自己来完成。同理,小学生的思维需要自己来配合发展。因此,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入一些提问过程,增加小学生的参与感和融入感,从而更好的绘制思维导图,写出更好的作文。
3.结语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来配合教师的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必会给小学作文的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使小学生能够逐渐又快又好的完成自己的作文。
参考文献:
[1]邵胜男.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03):89-90.
[2]王亚楠.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05):62.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九
摘要:新时期,思维导图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将枯燥难懂的地理学科知识形象化,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对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最大程度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是对思维导图以及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意义和原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学;思维导图;意义;应用
前言:
高中地理是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具有知识结构复杂、知识点理论性强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科。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不能有效解决教学难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和迷惑,很难实现教学目标。思维导图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够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了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1.思维导图概述
1.1思维导图定义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思维工具,能够通过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将发散性思维通过有效图形表现出来,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但其有效性是不能忽略的。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是以图文并重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将相关主题的图片、文字以及颜色等建立成一个完整的记忆链接。思维导图能够充分利用人体的脑部机能,通过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将人类大脑的潜能进行开发。此外,思维导图又被称为脑图、心智地图等,是一种图像式思维工具[1]。
1.2思维导图发展
思维导图的概念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提出的。该学者认为思维导图是人类方身形思维的表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要求将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体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思维导图概念的提出,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形成了新型思维工具,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发的应用。
1.3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将应用对象的重点明显表现出来,将复杂的主题结构通过思维形象化清晰呈现出来。(2)模拟人脑,创新思想。思维导图能够对人脑的神经元分布结构进行模拟,通过模拟让人们对固有的思想进行创新,产生新的想法。(3)思维形象化。思维导图能够将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想法进行形象化显现,将所要表达的思维进行简单化处理,能够有效促进人们之间的思维交流。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十
物理教学思维导图的运用论文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最先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buzan)于20世纪70年代初,作为一种新的做笔记的方法创设,创设的依据是人类大脑的发散性思维特征,理论基础是现代大脑的研究和学习心理学,所以,它将人类的发散性思维特征直观地显示在可视化的图像上,更好地建立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将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地显示出来,可以加深人们对这些事物的认识.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的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1].思维导图最初被用于训练一批所谓的具有学习障碍的学生,结果这批差点被放弃的学生的成绩具有很明显的进步,其中一部分甚至在同年级中成为佼佼者.可见,思维导图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相关研究显示,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物理发散性思维[2],而发散性思维能力却是各种思维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导图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3]、物理习题教学[4],也有相应的促进作用.
2思维导图应用于物理教学
本研究主要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备课环节,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课堂教学.下面以《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为例来阐述具体的绘制过程.2.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的重要工作即是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后,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案例中“知识与技能”维度的教学目标为:(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能判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说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3)说出重力的概念,知道它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4)会用公式进行物体所受重力的计算,且知道物体的重力由其质量m和当地加速度g决定;(5)知道重心的概念;(6)知道物体重心受其形状和质量分布影响.2.2选定中心主题中心主题即是教学内容的中心主题,其余的内容都是以中心主题展开的或延伸出去的.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确定了“力”为中心主题.2.3按知识点确定一级主题“力”这一中心主题,主要学习的是它的概念、性质、作用效果,并且知道它是一个矢量,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知道自然界中的4种基本相互作用.据此确定将“概念”、“性质”、“作用效果”、“矢量”、“三要素”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作为一级主题,且按这一顺序确定6个分支的顺序,并从中心主题的右上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编排,如图1所示.2.4确定二级主题并对分支进行延伸在确定一级主题后,确定相应的二级主题,即“概念”中主要包含的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个重要的知识点,“性质”对应的是3个性质,分别是“物质性”、“相互性”和“矢量性”,而“作用效果”对应的.是“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矢量”包括了“大小”和“方向”,“三要素”包括了“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最后,介绍“4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对应4个分支.如图2所示.2.5确定三级主题在确定了二级主题后,对二级主题进行分支,即确定三级主题.三级主题也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如此一级一级往下分支、延伸,绘制了本节课知识点的一张思维导图,如图3所示.在对“力”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重力”的概念,同样的方法,确定一级、二级等主题,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4所示.
3思维导图应用于物理教学的优势
3.1形成教学内容的全景图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有利于我们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分清主次关系,确定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后,按教学设计中的顺序进行编排并制作思维导图,形成教学内容的全景图,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展开.新课教学内容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少,但如果在章复习或期中、期末复习的时候,其就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在总复习时,总是有大量的概念和规律,往往这些概念或规律又是相互递进或相互关联的,这时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将相关的知识点都呈现在一张图上,其联系就可以很明显地展现出来.
3.2有效防止漏讲某些知识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涌现出一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预想到的问题,这些小插曲可能会打断上课的思路,以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遗漏了某个知识点,如果在备课的过程中,能够以本节课的中心概念为主题,然后,将相关的知识点以树枝状的形式围绕在主题的周围,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则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按照制作思维导图的思路进行教学,即便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状况,教师还是可以根据所绘制的思维导图顺着前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或者也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调整,最后,还可以根据备课过程中绘制好的思维导图,检查是否遗漏了某个知识点,并及时予以补充.
3.3对传统板书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制造好的思维导图作为本节课的板书内容.目前,课堂上的板书基本采用的是传统的标准线性板书,此板书类型虽可以将教学内容清楚地罗列出来,但是往往会因此埋没了一些关键词,且不利于学生记忆,而且学生如果工工整整地将一些概念记在笔记上,有点儿浪费时间,影响课堂效率.思维导图正好克服了这些缺点,它主要是将一些关键词罗列出来,并按一定秩序围绕在核心概念周围,作为二级主题,然后,再寻找二级主题的相关概念的关键词,以此不断延伸,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当然,思维导图可以通过一些思维导图软件(如imindmap,inspiration等)进行绘制,也可以进行手绘,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有助于教师理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使得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它是服务于教师教学的很好策略.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十一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练习三个方面。以下是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3.1高中地理课前预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前预习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高中地理课前预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教师要讲授的地理知识重点、难点进行提前的了解,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课前预习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对于简单的地理知识点能够自行掌握,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能有自身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能够增加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进行“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这一节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学习时,需要学生掌握的是森林开发的现状、保护森林的意义以及亚马孙热带雨林森林开发和保护的现状等知识点。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加深对这些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结构进行整理,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4]。
3.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内容复杂、理论性强的地理知识点进行讲授,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多地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味的讲,对学生的掌握程度重视不足;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很容易出现思维混乱,为了学习而学习,对知识点理解不够,学习效率极低。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地理教学中的难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的脉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避免思维混论,而且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开拓以及学习效率有较大的提升。学会在课前预习中已经应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的整体预习情况,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补充即可,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比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中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原因、防治等知识点进行了初步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将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制作成思维导图的形式,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探讨,就能有效掌握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锻炼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5]。
3.3高中地理课后练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后练习是对地理知识点的再次理解和巩固,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点有较大的帮助。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课后练习是教师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督促学生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处于被动练习状态,很难发挥太大作用。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地理课后练习中,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点的再次绘制思维导图,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使知识点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结构图,对提高学生地理成绩和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比如,学生在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内容“行星地球”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一章教学内容进行课后练习,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运动以及地球圈层结构等内容进行有效的链接绘制,形成一个系统地球脉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6]。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十二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有较大的帮助,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建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接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绘制。主要因为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没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使得思维导图的实际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2)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要根据地理教学内容进行,并不是所有的地理教学内容都适合思维导图的应用,有些教学内容思维导图的应用没有任何效果。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的实际价值。(3)高中地理教师要提高自身思维导图教学技能水平,思维导图作为新型教学方式,教师只有将自身思维导图教学能力提高,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思维导图的真实作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将内容复杂、理论性强的地理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直观、系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玉秀.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28-29.
[2]张宏泉.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1(20):32-33.
[3]金雪莲.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速读旬刊,2016(11).
[4]刘浩.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教育:文摘版:00055-00055.
[5]黄苏兰.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教育:文摘版:00120-00120.
[6]温海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00182-00182.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十三
关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使用论文
物理作为初中的一门新加入的学科,并且是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理科性的学科,要想把物理这一门学科学好,只有理解与记忆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学习、记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想要这些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就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然而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对许多学习技巧的掌握,只有学生打牢了基础知识,才能真正地学好这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物理学科。思维导图有别于以前我们的记忆性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在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有效地、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是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的必然趋势。在实际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使用还是比较广泛的,教师在物理实践性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时,应该合理地将思维导图与具体的课堂内容及特点结合,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提前预习,增强学习能力
提前预习是一个优良的学习习惯,是使课堂效果显著的重要条件,是进行课堂学习之前的有效准备,其紧密连接着课堂的内外,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最初阶段。提前预习这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能科学的进行提前预习并掌握相关的预习方法,就可以自主地进行提前的学习,自主地解决相关的学习困难,有效的对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很好的衔接,进而加强了对新知识的熟悉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的主动性。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得学生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对课堂内容进行提前预习,能明显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一个主体。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有效、合理、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这一门学科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述初中物理的《运动的描述》这一课时,可以先请学生根据学习要求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提前预习,把对于运动的一个描述先写在思维导图的主支上,然后在第一个分支上写出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变速运动的定义,然后据此再进一步分析与如何判断机械运动、静止、影响匀速直线运动的因素、变速运动的分类等等,以达到可以推断出判断物体的机械运动、区分运动种类的目的、匀速直线运动公式等等,进而达到逐层递进,思路清晰,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二、结合实际生活,以降低记忆的难度
在初中物理的实际学习过程中,涉及的许多知识点大多都可以与人们实际上的日常生活接轨,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许多的物理问题都可以用日常的生活情景来展现,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到相关的物理现象的情况,并可以以此来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物理规律。物理是一门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知识中包括有许多的物理规律及现象,其知识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另一部分知识还具有较大的抽象性,学生在思考、学习、记忆的时候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仅仅凭借记忆能力是不足以应对各种各样变化多端的题型以及实际的生活现象的。对于这些状况,学生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去探索相关的物理现象,以达到发现相关的物理规律的目的,并学会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赋予抽象性的物理知识以生动的表现形式,进而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印象。例如,在讲到声现象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引学生走进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去仔细地聆听声音与噪声的差别,最后在教师的逐步指引之下与根据课本的.知识要求学生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来画出相关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对相关声现象的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
三、以实验作载体,理清知识脉络
物理是一门对在自然社会科学类别中的各种自然现象与规律作分析与学习的学科。同时,物理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与实践检验的逻辑思维非常强的学科,人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实验与实践检验来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从而能更好地认识相关的物理现象及规律。实验与实践检验是整个物理这一门学科最基础的构成,因而学生要想能够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就必须对物理的实验与实践检验有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物理实验与实践检验进行的过程当中,怎样使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对物理实验与实践检验当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内容赋予整体建构,并且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的体系,可以既形象又生动地明确不同的知识结构体系之间的相关性,这才是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例如,在讲到物体的质量与密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合理地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相关的实验与实践检验,然后再指出具体的一个学习主题请学生进行探讨质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每个小组的学生就可以绘制出一张质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的思维导图,进而再由教师与学生一起针对学生所绘制出的质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最终在教师与学生的讨论之间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结构的体系,使得知识脉络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仍旧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使用得不够不充分、不够科学、不够有效等问题。因此,基于此种种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更多的重视,并同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的最终目标。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十四
1、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的阅读和信息整理的内容。通过在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的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的加以深化。
2、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会促成师生行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需要的实际请客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
3、教学过程采取互动式,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间可以比较自由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学习计划从而做出合理的安排。
4、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关注整体,关怀个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才施教,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才施教。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的作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其所教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可以对于学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做到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关怀个体,关怀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成长。
5、建立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班级组织,建立团结合作的教学机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成长、进步与发展。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交流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有利于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的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另一种说法
1.多提供一种教学工具以供选择,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2.将知识资料个人化提升对学习的拥有感和成就感。
3.帮助实现探究式学习,提倡有意义的学习。
4.多重切入点,拥有多重选择
5.促进互相学习交流使能学生更加于专注学习。
6.可自行调校学习的深浅,设定适合的学习进度。
7.把知识及概念图像化以加强理解及掌握。
8.提供反思学习的空间。
9.促进师生间的双向的交流、学习与合作。()
10.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特别是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知识的管理组织能力方面。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十五
摘要:介绍思维导图和相关软件,阐述其在组织物理概念、探讨教学和学习问题和指导学生学习等方面的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已经开始被人们关注,因为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特别是一些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更使这种思想方法深受欢迎,不论是企业还是教育,都在探索它的应用,因此我们将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写出,恳请指正。
1.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提出笔记方法,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思维导图和传统的记笔记方法相比有较大的优势。⑴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可以让我们的各种观点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⑵能够加强记忆,因为在图示中通过使用关键词,既可以积极地听讲,又强迫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⑶激发右脑,因为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图像的使用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
其实,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用于做笔记,还在制定计划、组织讨论等方面有用途。例如讨论问题时,可以由一人担任秘书工作,把整个讨论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如图2所示)
对于每一个新的观点,秘书决定应该加在哪一个分支的下面。每个讨论者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符号框图(或颜色)。利用这种方法,首先使每个观点都可以在图上根据它的位置而判断出其重要性。其次,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讨论正在向哪个方向发展,可以使参与讨论的人员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题上而避免跑题。再者,通过每个人使用不同的符号框图(或颜色)可以显示出是否有一两个人正在控制整个讨论过程,而刺激其他人员多发言。
前思维导图已经在企业届有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波音公司在设计波音747飞机的时候就使用了思维导图。据波音公司的人讲,如果使用普通的方法,设计波音747这样一个大型的项目要花费6年的时间。但是,通过使用思维导图,他们的工程师只使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波音747的设计!
2.实现思维导图的手段
2.1.纸+笔
准备:几张白纸和不同颜色笔。
步骤:
⑴是把主题画在纸的中央。主题可以用关键字和图像来表示。所谓关键字,是表达核心意思的字或词。关键字应该是具体的、有意义的。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回忆。
⑵考虑次主题,也就是在上一层主题下的延伸。
⑶在次主题后,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这个时候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迫自己用一定的顺序或结构来罗列要点。任何一个要点出现的时候,尽可以自然地将它用关键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把它和最相关的次主题连接起来。
⑷整理思维过程。在完成思维导图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把它们标记出来。任何一个次主题都要用一种颜色来表示。而且,如果可能的话,要尽可能用图像来表达一个关键字,这可以大大加深记忆。
2.2.计算机
计算机已经在许多方面取代了“纸+笔”,在制作思维导图上,计算机也以它的操作快捷、图象形式多样和容量大的特点显示了比“纸+笔”工具的优势。现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很多,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personalbrain、brainstorm等,这些软件互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图3是利用不同软件制作的本文结构图,从中可以比较出它们的表达方式的特色。这些软件都非常容易掌握,因此不仅是教师可以使用,学生也可以使用,为学生学习又提供了新的工具。
3.应用于物理教学的探索
3.1.组织概念,勾勒知识结构图
概念是物理学科知识的基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忽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特别是不能够形成概念网络,更不能够比较深刻的了解概念间的联系,这成为了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求学生总结概念结构,但是往往由于检查不及时等原因,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现在可以利用有关软件,根据思维导图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总结概念结构了,这种方法学生十分愿意接受,首先利用计算机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其次,不同学生的作品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交流,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他人那里学习到自己没有想到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有以下一些做法:
教师制作出模版,学生按照模版完成内容。
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刚刚接触思维导图或者面对比较复杂的概念结构。例如:在进行完电场的教学之后,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晰掌握电场的概念结构,我们利用mindmanager制作了下面的模版,(如图4所示)学生根据模版总结回忆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它们的关系,并在文本输入区将各个概念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当然,如果学生有新的想法,可以在模版中进行改进。
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手作和动脑思考,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知识结构和各个知识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概念网络。我们特别在高三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作品
由于实现思维导图的软件操作简单,所以学生非常容易掌握。对于有些内容我们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构造概念图。如图5所示的是学生在学习完磁场一章内容之后总结的知识结构图,在这里不仅列出了各个知识点,而且每一部分都在相应的文本区中写出了对该知识的理解。
实践表明,学生来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也使他们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之目的。
3.2.探讨问题,捕捉讨论中的灵感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灵感容易显现,所以将讨论中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时的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一定能够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思维成果。思维导图和相关的软件在这里能够扮演重要角色了。
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
备课是重要教学行为,如何才能提高备课的效果呢?除了教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大纲、查阅有关资料之外,教师之间的讨论也是提高备课效果的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大家共享。然而在通常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现在我们按照思维导图的方法,利用inspiration软件记录备课过程,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就避免了上述情况,图6是在一次集体备课中讨论“库仑定律”的教学时最终绘制的思维导图。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讨论内容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负责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这在inspiration中做起来非常方便),分别复制给各位教师,这样大家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了。这种方式特别对青年教师适用,这样可以使他们尽早的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问题。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也同样会出现我们前面所说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正是思维导图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适合的软件,还可以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在教学中,我们一般是首先筛选探究的问题,有些问题值得讨论,有些讨论的价值不高,在这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进行筛选。在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至少一台计算机,一个学生作为小组的书记员,记录大家的讨论结果,因为考虑到mindmanager十分便于快速记录,所以我们在这样的课上多使用这个软件。图7就是高三学生在进行“测量电阻”专题复习时一个小组的课堂讨论记录。
在上述讨论中,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测量电阻”问题从各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总结性研究,并且在每个栏目的“记录”中都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还绘制出了电路图。当小组的讨论完成之后,在通过校园局域网将讨论结果公布,交流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总结公布,这样相互补充,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教学效果,特别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内涵,师生都受益匪浅。
3.3.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理念,可以单独举办综合课程,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或者学科进行,如果将这种理念和网络教学联系起来,就产生了webquest。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研究性学习的生长点,以webquest为主要学习形式,以思维导图为指导手段,开展了研究性学习,非常受学生欢迎。思维导图在其中的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探究步骤和探究内容。如图8所示,是结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开展的webquest中思维导图主体图。
学生根据图中的内容,选择学习和探究方式,其中有的部分是必须要学习的,如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部分,还有一些是学生进行选择的,可以进行课题学习(一般通过讲座、查阅资料的形式),还可以进行探究学习,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部分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知识后进行的小课题研究。
4.应用展望
通过思维导图能够极大地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它对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有巨大帮助!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不再被动地去设法记下教师师的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并和教师积极地对话,另外,它还非常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所以我们认为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是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十六
一、认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map)是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学者托尼·布赞(tonybuzan)基于对脑神经生理科学的研究,类比自然万物放射性性状,在分析了人们的笔记习惯,以及在训练“学习障碍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关于放射性思维及其图形表达的研究成果。1971年,这些成果被结集成书,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学习、商业决策等领域。如今英国已经把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也已经开始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思维导图工作的原理
根据科学研究,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它们各司其职:左脑司语言,也就是用语言来处理讯息,把看到、听到、触到、嗅到及品尝到的讯息转换成语言来传达。左脑主要控制着知识、判断、思考等,和显意识有密切的关系。右脑是将收到的讯息以图像处理,瞬间即可处理完毕,能够把大量的资讯一并处理。左脑是一种理性思维,而右脑的思维方式是潜意识的,心理学家称这种情形为潜能。
传统教学往往在学生思维、笔记、甚至作业方面只要求学生以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其实仅仅是利用了左脑进行思考,忽略了具有强大潜意识功能的右脑的开发。
逻辑框架结构虽然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但他也有缺点:首先,重点不突出。在实现了知识体系的层层递进和面面俱到后,框架结构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整个框架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把它全部记住才不至于遗漏什么,但实际上我们不需要记住这么多。其次,不易记忆。如上所述,人类记忆依靠左右大脑的协同合作才能高效运转,而学生在记忆框架结构的时候只能运用左脑,抽象的语言描述加上本来就难于理解的历史事实更增加了学生记忆理解的难度。再次,增加学生听课负担。在课堂负担本来就很重的课堂上,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的记下一课的课程纲要,如果内容分布在不同章节的不同段落,虽然内容不多,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再次,简单的笔记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传统线性笔记样式简单,平铺直叙,每天机械的重复一件事情不仅会使学生对此失去兴趣,甚至会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疲倦感。
而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克服这些缺点,思维导图的特点是:使用色彩多样的颜色;使用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
同样以历史笔记为例:用思维导图记历史笔记可以鲜明的突出历史事件的主题,通过各个分支表示出课文的分支机构,每一个分支都可以用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符号、文字、甚至自创的卡通图画来加深对课文关键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而且每一个关键词之间通过具有一定意义的连接线或符号连接以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构成了一幅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完整记录历史事件,并反映其内在联系的思维导图。如下图1
三、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是学生的学,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规划教育策略,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处理工作中的其他事物时都可以用到思维导图。
首先、传统的教学设计平铺直叙的文字教案和表格备注式教案,这种教案能清晰反映课堂进程,教具的使用情况,预示学生的反映和教学效果。他们的缺点同样在于繁杂的文字描述大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无法直观的感受教学设计的结构,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无法表达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思维导图制作的新型教案,能够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促成教师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合理的调整,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以下图片是运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的课程设计:
从图片可以看出,思维导图不光是一张图片的展示,运用思维导图制作教学设计,快速便捷,思路清晰,图文并茂,直观简洁,当教师把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放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不光能迅速掌握一堂课的核心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楚的看到教师思考的过程。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已经设计好的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教学软件,或者直接画在黑板上,当思维导图一步一步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思维导图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对课程结构的把握,便于学生了解教师的思维过程,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搞清历史事件之间的线索和因果关系。
再次、教学研究的助手。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合理规划教学研究中所需的各种资源,利用思维导图可以科学的记录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及时反映课堂效果,及时归纳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表现,让学生跃然纸上,通过比较综合分析教学过程。
最后、教师的生活助手。目前,全世界有2.5亿人正在使用思维导图作为他们生活学习的工具。教师每天工作繁忙,如果有思维导图作为记事的利器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就能事半功倍。
(二)学生的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以上举例提到的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之外,思维导图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首先、信息的整合。由于思维导图是以课题为核心的结构体,因此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各种历史事件进行综合整理,运用右脑强大的图形思考能力瞬间记住所学历史事件,根据导图之间的各种关系连线发现历史信息的内在联系,进而理清理路。
其次、构建知识框架。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关键在于自己绘制,在绘制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能力把零碎的历史事件像零件一样一件一件的装到机器上,既了解了事件本身,也使学生把握了整个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再次、温故而知新。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找出课程之间的联系,达到温习课程并且发现课程的目的。
最后、思维的过程的培养。中学课程中设计了很多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其中就有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放射性思维能力等。当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时候就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
(三)思维导图应用的注意点
思维导图优于传统的思维模式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要善于开发它的优点,规避它的缺点,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首先、中心明确。一幅思维导图绝不能出现多个中心,任何子主题都应该围绕该主题展开。如大一统的汉朝讲到了汉朝初年的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大一统,课文的重点在汉武帝的大一统,但我们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绝对不能把它作为中心,而仍然应该以大一统的汉朝为中心,之后再加以扩展。扩展出来后我们应该以加粗字体,放在显要位置,加彩色,甚至以较大的图片来提示读者,汉武帝的大一统才是重点,达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的目的。
其次、运用图表。思维导图本身就是图,我们在绘制过程中应当发挥它的优势,在子主题上加上个性鲜明的图画、符号、连线、注释等,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是自制的,原则只有一个,简洁明了,容易引起他人,或自己的注意,容易记忆。历史人物图片,历史事件图片,历史遗迹图片单独呈现时是零碎的,但当他们以一种系统的结构出现的时候那将是一幅活动的画面。
再次、思考。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在制图过程中必须要思考,思考的过程恰恰是思维导图优势所在,内容的联系,框架的构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清晰再现。无论是老师的准备工作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导图的历史再现功能都是非常独到的。
四、制作思维导图
以图2为例,首先确定主题即“秦王扫六合”。在纸张中心位置画框填图并写上主题名称“秦王扫六合”,思维导图要点一,要让读者第一时间知道图的主题,因此要把主题加大加粗配上秦王图片。之后画出本课的子主题: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每一个子主题配备顺序指示,子主题之间的关系用蓝色线条连接并标示关系。接下来再填上下级子主题,紧扣上级主题,是上级主题的具体内容。如本导图中“统一六国”的子主题是时间,君王,朝代,都城等。
通过思维导图实例的制作,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而且值得推广的学习工具,它的运用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更为灵活和开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习得,促使新旧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可大大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值得当今课堂教学改革吸纳接受。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十七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一、 认识“思维导图”
1、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运用运用图画的方式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画出放射线,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如下图:(物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
2.“思维导图”的优点
(1)明确中心或主题,很形象的、有重点的去学习记忆;
(2)突出重点,重要的知识和想法中心及主干上,不太重要的则放在末梢上;
(3)相关知识点的联系能明显表现出来;对立知识点的对立关系也能明显表现出来;
(4)使复习变得有效、快捷;
(5)方便查漏补缺,这种结构一目了然,方便添加新的内容,或删去不必要的内容,而无需在更改内容时凌乱地挤进或划去;
(6)绘制方便,可用笔、彩笔或用电脑作图。
二、“思维导图”对教师的用处
1.用“思维导图”帮助教师分析教材,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学案、复习指导等。
传统的教案是一种线性方式,不能从整体结构上反映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的思维经常断线或是遗漏有关知识点,如果在写教案前先做一个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再写教案,两者互为补充,我们的教案就会更加条理清晰、更用利于指导我们的教学。
下图是关于“电与磁”的复习课教学设计,利用“思维导图”把教知积结构表达既充分又直观。用最少的文字清楚获得最好的复习效果。
2、利用思维导图能有效的掌控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现在大多数学校采用分组教学法,“思维导图”形象直观,教师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利用各小组的“思维导图”发现各小组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也能及时找出各小组的不足,可以迅速查漏补缺,对各组进行点拨。最后可以把各小组的“思维导图”收集起来,制成一张全班的关于所学知识的思维导图,对全体同学获取知识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提高了分组教学的效率。
三、“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并把它作为一种思维习惯能起到事伴功倍的作用:
1.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做预习笔记、课堂笔记、课后反思笔记
一般的笔记是对老师课堂内容的机械的不完全的复制,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而且很多学生忙于记录,没有时间真正地去思考,记过的笔记也没有时间去整理和复习。所以常规笔记效率低、篇幅大、无重点、无层次、无结构。而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效率高、篇幅小、有重点、有层次、有结构,并且方便以后复习。
采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用简单的短语记下重点,顺应大脑的思维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在记的同时就加上了自己的创意。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松跟上老师的节奏,充分地理解,而且解放的大脑还可以顺着老师的思路展开联想。联想老师想到的相关知识点,没想到的知识点,思想上又比老师前进了一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思考着。课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颜色,加上图画,加深记忆。当过一段时间后再看到这张图时,不仅与此相关的内容会立刻浮现眼前,而且当时的情景也会历历在目。
2.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方便的建构物理知识体系
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发生认识偏差。所以建立准确的物理知识网络非常重要,“思维导图”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每个章节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画出物理概念、规律及其之间区别、联系的思维导图。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学生可以共同总结、完善思维导图,也可以把讨论过程制作成思维导图,这样再回过头来复习时,不仅对本章、本单元的内容一目了然,而且可以对整个学期的整个学科的内容了然于胸。
3.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分组学习的效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时,往往效率会不高,而且对小组成员的观点不能有效记录,教师对小组的讨论不能进行有效监控。而这些正是“思维导图”的强项,各小组互相借鉴各自的“思维导图”取长补短,迅速完美本组的“思维导图”,对全体同学获取知识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提高了分组学习的效率。
4.做物理习题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
有些学生在做物理习题时往往思路不够清晰,物别是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习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而且使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哪儿、什么程度一目了然,从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此问题再度重演。下图是力学解题过程的思维导图。例如: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多少?
5.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实验
很多学生做实验时不够严谨,不能正确操作,不能按步骤完成实验,不懂实验原理,不能理解此实验的意义,造成实验能力得不到提高。如果让学生把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操作、数据记录,实验后的数据处理、结论导出,做成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实验,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下面是测量实验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十八
历史课的学习有大量的记忆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让记忆变得更轻松。历史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可以教会我们以史为鉴。但是如此有用且有趣的东西如果真正当成一门课程来学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学期我的历史课本难度明显增加,主要讲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的历史事件,由于内容多而细,且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较繁琐,所以很容易就会记混,闹出一些让人捧腹大笑的笑话。学的东西越多,脑子就会越乱,烦躁的情绪马上就会把历史的趣味性冲得一干二净,可是过几天就要历史测验了,我该怎么办呢?
这时,我想到了一种记忆的方法——画思维导图。可能你对思维导图这个新名词还比较陌生。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非常有效的思考和笔记工具,它是用“画”的方式来记忆或思考甚至是创作。于是,我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历史事件。考试前一天晚上,我花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才刚刚把第一课和第三课的内容画成了思维导图的形式。画这个东西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要想画出思维导图,大脑中必须对所要记忆的对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否则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然而,我脑海中的历史事件却是一片混乱的,所以画图的过程中就需要一部分时间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并了解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所以这就要求每一个画思维导图的人必须首先要思路清晰。虽然,画思维导图需要不少时间,但画图的过程却是不亦乐乎。我用五颜六色的笔和弯曲的线条在纸上任意“驰骋”,只是一幅图便把书上几页的内容展现出来,每一张图都是那样精美别致而富有动感。但那天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把每一课都画完,而且画完也并没有再看。结果第二天考试我惊奇的发现,昨天我画过的内容虽然没再看记得非常清楚,而没画的内容却明显记得很模糊,至此我才了解到思维导图的神奇之处,此后我便把所有学过的内容都以画图的方式来记忆,效果也非常显著。
下面,我就来告诉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如图所示是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图):
(1)找到一张足够大的纸和颜色尽量多的笔,记住千万不要只用蓝色或黑色的笔来画,每天都在面对黑色的文字,所以如果还用黑色笔来画画不仅不能让你的大脑大起精神保持兴奋反而会使你更加烦躁。
(2)在纸的中央画出(或写出)你所要记忆的内容的核心部分,如图中的“九一八”。然后,从中心部分分出很多曲线(切记:一定用曲线,因为大脑喜欢弯曲的线条),再在线上写下你要记忆的内容。
(3)认真看图,你会不会联想到以下的事物:大树的支干,人的神经,或是雷电的轮廓?没错,思维导图就是要将记忆内容像大树的支干那样进行分类,再分类直至把每一个关键点都表示在图上为止,就像给一篇文章先分段,再把每段分层,然后在分成每一句话,再对每句话的主谓宾结构进行分析。
(4)在某些内容的旁边画上可一表示其内容的的图画(绘画功夫深的人可以一展身手),总之,就是“写”与“画”双管齐下,使你的画既美观又实用。
思维导图的确是有着神奇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画完的东西就不用再看了。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人的记忆规律是与记忆时间间隔越短忘得就越快,所以画完图后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复习,直至那张图深深地刻在脑子里,否则即使绘制了再美丽的图也无法避免遗忘的厄运。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运用在历史课的学习中,其它科目也可以使用,方法都是相同的。思维导图可以让你用一个小时便能记住别人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才能记住的东西,而且记忆的过程中你还可以欣赏到自己亲手画的图。先不说,它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单是记忆时的赏心悦目和油然而生的自豪感都是看课堂笔记和死背书本所得不到的。画思维导图真可谓是一箭双雕的记忆良策,你不妨试一试!思维导图的真正乐趣与好处一定要在自己动手动脑中才能体会。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篇十九
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思维导图已经开始被人们关注,因为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特别是一些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更使这种思想方法深受欢迎,不论是企业还是教育,都在探索它的应用,因此我们将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写出,恳请指正。1.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提出笔记方法,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思维导图和传统的记笔记方法相比有较大的优势。⑴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可以让我们的各种观点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⑵能够加强记忆,因为在图示中通过使用关键词,既可以积极地听讲,又强迫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⑶激发右脑,因为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图像的使用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
其实,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用于做笔记,还在制定计划、组织讨论等方面有用途。例如讨论问题时,可以由一人担任秘书工作,把整个讨论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如图2所示)
对于每一个新的观点,秘书决定应该加在哪一个分支的下面。每个讨论者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符号框图(或颜色)。利用这种方法,首先使每个观点都可以在图上根据它的位置而判断出其重要性。其次,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讨论正在向哪个方向发展,可以使参与讨论的人员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题上而避免跑题。再者,通过每个人使用不同的符号框图(或颜色)可以显示出是否有一两个人正在控制整个讨论过程,而刺激其他人员多发言。
目前思维导图已经在企业届有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波音公司在设计波音747飞机的时候就使用了思维导图。据波音公司的人讲,如果使用普通的方法,设计波音747这样一个大型的项目要花费6年的时间。但是,通过使用思维导图,他们的工程师只使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波音747的设计!
2.实现思维导图的手段
2.1.纸+笔
准备:几张白纸和不同颜色笔。
步骤:
⑴是把主题画在纸的中央。主题可以用关键字和图像来表示。所谓关键字,是表达核心意思的字或词。关键字应该是具体的、有意义的。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回忆。
⑵考虑次主题,也就是在上一层主题下的延伸。
⑶在次主题后,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这个时候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迫自己用一定的顺序或结构来罗列要点。任何一个要点出现的时候,尽可以自然地将它用关键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把它和最相关的次主题连接起来。
⑷整理思维过程。在完成思维导图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把它们标记出来。任何一个次主题都要用一种颜色来表示。而且,如果可能的话,要尽可能用图像来表达一个关键字,这可以大大加深记忆。
2.2.计算机
计算机已经在许多方面取代了“纸+笔”,在制作思维导图上,计算机也以它的操作快捷、图象形式多样和容量大的特点显示了比“纸+笔”工具的优势。现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很多,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personalbrain、brainstorm等,这些软件互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图3是利用不同软件制作的本文结构图,从中可以比较出它们的表达方式的特色。这些软件都非常容易掌握,因此不仅是教师可以使用,学生也可以使用,为学生学习又提供了新的工具。
3.应用于物理教学的探索
3.1.组织概念,勾勒知识结构图
概念是物理学科知识的基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忽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特别是不能够形成概念网络,更不能够比较深刻的了解概念间的联系,这成为了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求学生总结概念结构,但是往往由于检查不及时等原因,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现在可以利用有关软件,根据思维导图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总结概念结构了,这种方法学生十分愿意接受,首先利用计算机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其次,不同学生的作品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交流,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他人那里学习到自己没有想到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有以下一些做法:
教师制作出模版,学生按照模版完成内容。
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刚刚接触思维导图或者面对比较复杂的概念结构。例如:在进行完电场的教学之后,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晰掌握电场的概念结构,我们利用mindmanager制作了下面的模版,(如图4所示)学生根据模版总结回忆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它们的关系,并在文本输入区将各个概念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当然,如果学生有新的想法,可以在模版中进行改进。
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手作和动脑思考,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知识结构和各个知识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概念网络。我们特别在高三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作品
由于实现思维导图的软件操作简单,所以学生非常容易掌握。对于有些内容我们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构造概念图。如图5所示的是学生在学习完磁场一章内容之后总结的知识结构图,在这里不仅列出了各个知识点,而且每一部分都在相应的文本区中写出了对该知识的理解。
实践表明,学生来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也使他们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之目的。
3.2.探讨问题,捕捉讨论中的灵感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灵感容易显现,所以将讨论中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时的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一定能够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思维成果。思维导图和相关的软件在这里能够扮演重要角色了。
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
备课是重要教学行为,如何才能提高备课的效果呢?除了教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大纲、查阅有关资料之外,教师之间的讨论也是提高备课效果的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大家共享。然而在通常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现在我们按照思维导图的方法,利用inspiration软件记录备课过程,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就避免了上述情况,图6是在一次集体备课中讨论“库仑定律”的教学时最终绘制的思维导图。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讨论内容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负责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这在inspiration中做起来非常方便),分别复制给各位教师,这样大家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了。这种方式特别对青年教师适用,这样可以使他们尽早的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问题。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也同样会出现我们前面所说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正是思维导图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适合的软件,还可以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在教学中,我们一般是首先筛选探究的问题,有些问题值得讨论,有些讨论的价值不高,在这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进行筛选。在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至少一台计算机,一个学生作为小组的书记员,记录大家的讨论结果,因为考虑到mindmanager十分便于快速记录,所以我们在这样的课上多使用这个软件。图7就是高三学生在进行“测量电阻”专题复习时一个小组的课堂讨论记录。
在上述讨论中,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测量电阻”问题从各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总结性研究,并且在每个栏目的“记录”中都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还绘制出了电路图。当小组的讨论完成之后,在通过校园局域网将讨论结果公布,交流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总结公布,这样相互补充,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教学效果,特别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内涵,师生都受益匪浅。
3.3.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理念,可以单独举办综合课程,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或者学科进行,如果将这种理念和网络教学联系起来,就产生了webquest。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研究性学习的生长点,以webquest为主要学习形式,以思维导图为指导手段,开展了研究性学习,非常受学生欢迎。思维导图在其中的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探究步骤和探究内容。如图8所示,是结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开展的webquest中思维导图主体图。
学生根据图中的内容,选择学习和探究方式,其中有的部分是必须要学习的,如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部分,还有一些是学生进行选择的,可以进行课题学习(一般通过讲座、查阅资料的形式),还可以进行探究学习,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部分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知识后进行的小课题研究。
具体的操作可以参考“探究物理教学网”(/,/,
/)上的详细教学过程。思维导图在其中的起到了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选择,了解学习进程的导航作用,同时理顺自己所学知识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等。
4.应用展望
通过思维导图能够极大地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它对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有巨大帮助!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不再被动地去设法记下教师师的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并和教师积极地对话,另外,它还非常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所以我们认为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是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资料:
1.吴栋炯:让你事半功倍的笔记工具--思维导图
/education/gb/node//
/bb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