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测试试卷(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测试试卷篇一
教学目标:
1、明确学习要求和考核要求
2、了解小学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
3、理解语文教学技能的内涵、物征和分类。 4、明确语文教学技能的形成、发展和成因。5、厘清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意义和原则。6、了解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途径、方法和步骤。教学重难点:
对语文教学技能理论性常识的理解,对不同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加以正确认识。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要求和考核要求 (一)、课程定位
《教学基本功训练与考核》是一门专业技能课,它是《小学语文教学法》的辅助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真实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熟悉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初步具有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组织和班级管理的能力,能胜任小学语文的常规教学。
《儿童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是其前导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为以后从事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掌握汉语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能进行各种课型的试教;(2)会现场听课、写教学实录和评课,能大胆提问;(3)能设计各类课型的教案;
(4)能进行各类课型的试讲,能讲一堂完整的小学语文课;
(5)能掌握班主任工作的方法,配合指导教师参与班级管理。2.知识目标
(1)明确小学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2)熟练掌握拼音知识和识字写字知识;
(3)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熟悉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概要,理解小学语文的基本理念,说出小学语文的课程总目标和各阶段分目标;(4)明确备课的各项要求,熟悉教案的书写格式,能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编写教案;
(5)熟悉班主任管理工作方法、技巧和流程。3.态度目标
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责任感、自信心和创造力,善于合作,热爱小学生、热爱小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看视频)二、了解小学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
(一)、语文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必要条件。能说一口标准、规范、流利的普通话,掌握一定的口语表达技巧,是一个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语文教师的话语没有语文味,刻板,粗糙,不打动人心,无法让学生感到语文的可爱。如果教师的语言不打动人心,无法让人有倾听的欲望,怎么能要求学生好好地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呢?当代一些优秀的教师如斯霞、李吉林、霍懋征、于永正、王崧舟等都非常重视口语表达技巧,他们在教学中不断
总结
探索语言运用的规律,努力追求语言的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可以说,他们教学上的成功,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语言的运用。所以,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技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比如,朗读是否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讲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同时使学生身心得以的灌溉与滋养。于是,面对手中的语文教材,也许不要学
生长篇大论地发言,或没完没了地质疑,慢慢的,也许你会以朗读的方式和学生对话、以交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慢慢地,你和学生的语感就这样涵养起来了——这也许是我们最简单可行的语文方式。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真切动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本表达的特色,读出文本的价值。
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钢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语文教师会写、擅写应该是分内事。不仅要写教学论文、教育故事、教学随笔、教育案例,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还要写杂感、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语文教师写文章,还有更深层次的作用,那就是能影响自己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或是影响自己讲课时的层次安排、语言表述和课堂结构设计等。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变为自己的东西。”能写的人往往对教材的分析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对作品的本质特征获得高于一般人的敏锐感悟力和评判力。二、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解读文本的能力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一个好的教师,要想高质量地传道、授业、解惑,必须要具备较强的钻研教材的能力。钻研好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可以说教师钻研教材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只有钻研教材深了、透了、广了,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
我们备课时的资料往往就是课本、教参、网络上下载来的教案,教师没有深入解读文本,缺乏个性体验,没有见解力和创造性阅读。这样的话,教师就不能文本知识进行有效的扩展和深化,教学自然就没有深度和厚度。备课时,首先要深入文本与主人公对话,读出个性体验来,理解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而后透过文本与作者对话,作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写作意图是什么?最后,我们要思考编者的意图是什么?把它编入小学课本的目的是什么?搞清楚这些,我们再去备教
案,效果会好的多。
三、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之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可以说教学设计能力是最能彰显教师智慧和素养积淀的。所以教师要有以下教学设计能力:(1)设定具体教学目标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针对性、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达成目标。能从认知、情感和心理驱动这三个领域,制定出更好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达到高级的认知水平,从而成为更有深度的思考者和更成功的问题解决者。(2)确定教学结构的能力
教学结构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结构。横向结构指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流程、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内容的相互联系。纵向结构是教学环节的相互联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教学流程。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自然应包括学生的预习、导入、讲解或讨论、作业布置、小结等各个环节,(3)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
选择教学策略时应具备:第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期待心理,能设置必要的学习障碍,让学生感受到逾越障碍的欢乐,促使学生不断地调整学习动机。第二,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与兴趣有关的资料;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课题意识。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独到见解和向权威挑战的意识。当然,选择教学策略时,还必须考虑教师本人的能力与经验,教师的教学应当区别于他人,具有与众不同的教学策略,并能按照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策略。
四、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
最重要的是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还应有交流的意识与技巧,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等。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备:
(1)良好的自我调控的能力。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放任自流,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正确恰当地处理好放与收、开与合、动与静、快与慢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调控能力,要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学习,要善于指导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取得较高的教学效益。
(2)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在语文教学中特别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独特理解,正是这些独特性蕴含着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应考虑不同程度、不同个性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有差异的活动主题(或思考题目),供学生自主选择。
(3)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自由度,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容易激活,学生的想像能够跃动,课堂上能绽放出最新最美的心灵之花。教师要善于打破课堂中太多的规矩,太多的束缚,营造新的课堂氛围,善于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中,在平等互助的师生、生生关系中,学生能愉快地学习,放声地诵读,尽情地吐露心声。五、语文教师要有丰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扎实的语言文学知识(2)深厚的教育专业知识(3)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
一、语文教学技能的内涵
●技能:是行为主体通过练习形成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
●技巧:是指行为主体经反复练习形成的一种达到迅速精确运用自如的熟练技术。
●能力:是指潜在于个体身上的影响某种活动完成的最直接最基本的个性心理特征。
由此可见,技能是就活动方式而言,技巧是就熟练程度而言,而能力是针对个性特征而言。一个人具有某种技能技巧,并不一定具备相应能力,要把技能技巧发展成能力,还需要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技能、技巧、能力又有着密切联系: 1、技能、技巧的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2、技能、技巧的掌握有助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一些学者普遍认为,教学技能包括如下三个层面的含义: 1、技术层面 2、能力层面 3、艺术层面
二、语文教学技能的特征 (一)示范性(二)整体性(三)时代性(四)实践性(五)生成性(六)灵活性(七)可变性
第二节:语文教学技能的形成、发展和成因 一、教学技能的形成过程
教学技能的形成过程从纵向上分为四个层次:
(一)知觉 (二)模仿(三)操作(四)熟练
二、教学技能的发展的规律
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的三种形态。教学技巧是教学技能发展的初级形态,是教学技能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标志。
教学技艺教学技能发展的又一种形态,是比教学技巧高一个层次的心态。
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在教学技艺的基础上,使教学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教学中刻意追求的痕迹越来越少,内化了的个性特点表现为由不随意性转化为随意性,真正到了言为心声,收发自如的境地。三、教学技能的成因
(一)影响教学技能形成的主要外因 1、指导者的素质 2、指导手段与方法 3、练习与反馈
(二)影响教学技能形成的主要内因 1、知识水平2、职业动机 3、教育观念 4、教学能力
第三节 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意义和原则 一、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
那么通过教学技能训练,需达到哪些具体目标了?西南大学张学敏教授认为,教学技能的训练目标主要有四个:
1、通过训练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有关知识和理论 2、通过训练掌握并熟悉各种课堂教学技能。3、通过训练,并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课堂教学技能。4、通过训练最终形成教学能力和个人教学风格。
●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指导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做好三件事:
(1)教给学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
(2)训练学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
(3)帮助学生树立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信心和决心。●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一)有助于紧跟国际潮流(二)有助于改善教师教育(三)有助于促进理论学习(四)有助于加强智力发展(五)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六)有助于推动全面发展(七)有助于帮助教师就业(八)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三、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 (一)主导性与主动性相结合(二)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三)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四)统一性和针对性相结合(五)分解性和综合性相结合(六)先进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七)精确性与模糊性相结合第四节 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途径方法和步骤 一、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途径
(一)理论教学。(二)课堂演练。(三)微格教学。(四)课外活动。(五)模拟教学。(六)教育实习(七)教学实践。
二、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 (一)要点精讲法(二)范例演示法(三)观察体验法(四)书面作业法(五)对镜练习法(六)录音训练法(七)录像训练法(八)实地操作法(九)实验室训练法(十)达标考核法(十一)竞赛训练法 三、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步骤(一)定向阶段(二)模仿阶段(三)整合阶段(四)熟练阶段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测试试卷篇二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阅读与写作)竞赛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美 意 朦 胧
①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②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让世人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但也写“完”了唐诗。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③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④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间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⑤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妖妍。而妖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⑥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1、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2分)
(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2)“但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
2、“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1分)答:① ②
3、除了形式美和字面美外,第五段中,作者还形象地赞美了唐诗的另外两个特点。它们是:、(1分)(可选答案:a、意境美; b、形式美; c、题材广泛; d、重格律。)
4、第③段中例举了四句唐诗佳句,请说出四句佳句是唐代哪四位诗人的作品?(4分)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于桎梏的格律给以否定。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
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点。
二、作文(90分)
从下面作文试题中,根据写作要求任选一篇作文。
(一)试题
1、以“人生如树”为题,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寓言,以“自身实力与外在诱惑”为话题,自拟题目,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从前有两个仙人,常到山上的一颗大树旁下围棋。一只猴子长年累月躲在树上观看,学到了一手高超的棋艺。后来,这只猴子下山找人挑战,结果没有一个人是它的对手。
这个国家的国王知道后,他想:全国这么多围棋高手,竟然战胜不了一只猴子。于是召集专门会议,研究战胜猴子的办法。此时,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与猴子对弈。国王问他:“你有把握吗?”他说,绝对有把握,但是,比赛时桌上一定要放一盘水蜜桃。比赛开始了,猴子与大臣执棋对弈,猴子总是盯着那盘鲜美诱人的水蜜桃,结果,大臣赢得了比赛。
3、阅读下面的材料,以“让我们思考的‘错误’”为话题,自拟题目,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位出国学习归来的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国教师家做客,看见那位教师的不满3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动作笨拙地插进锁中,想打开卧室的门,可是怎么也打不开。她想去帮他一下,却被那位教师阻止了,说:“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他如果琢磨出怎么把门打开,就再也不会忘记了。”果然,一阵折腾之后,孩子终于打开了门,欣喜地拍起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犯错误的过程,其实也是他尝试和体验生活、改正错误及完善自我的过程。
4、阅读下面的材料,以“适应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畅销书,书中有这样几句话: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越早发现新的奶酪;朝新的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新的奶酪;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
5、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以“滤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没有滤网的水龙头,一打开,水流便激射而出,洗衣、洗菜、洗碗,一不小心就溅人一身;有了滤网的水龙头,水流出来,就像一串湿润的玉链,用手一掬,像清风拂过一般,却不会溅湿衣裤。同样是水,有没有滤网,给人的感受大不一样。因此,人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有人说,感情要有滤网,有人说,说话要有滤网,有人说,学习要有滤网„„
6、阅读下面材料,请以“苦难是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位老农拿着一把柴刀,使劲地砍一棵歪枣树,口里念念有词:“叫你不生枣子!”母亲正在和一只母鸡生气,它不生蛋了,天天呆在窝里孵蛋。大冬天,母亲拎住了它的翅膀,把它浸到水里。
枣树被砍后的来年枝头结满了枣子,母鸡浸了水后,果然又开始生蛋了。世上的万物实在有些奇怪,竟然应了那句“苦难是金”的老话。
7、阅读下面材料,请以“小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趴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样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站在野马身上,落到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致死归咎于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细想一下,这与现实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二)写作要求
1、从所给的7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文章。
2、感情真实,内容健康,不得抄袭。
3、立意自定。
4、文体自选。
5、文中不得暴露所在的市、县、学校和自己的姓名。
6、不少于800字。
7、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书写合乎格式要求。
铜陵市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阅读与写作)竞赛
参考答案
一、阅读(10分)
1、(2分)
(1)他使唐诗形式美达到极致。
(2)他的诗成了后人写诗的金科玉律(或:他在诗律上的成就限制了后人的创造。)
2、(1分)
(1)唐诗因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失去了创造活力。
(2)因谋篇之难能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300篇,而且佳篇少于佳句。
3、(1分)(1)a(2)c
4、(4分)
(1)王维;(2)孟浩然;(3)杜甫;(4)刘禹锡。
5、(2分)a、d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测试试卷篇三
2020盐城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1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6)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7)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8)____________________,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9)雨浸润了文人墨客多情的心。“____________________,当春乃发生”,杜甫笔下的春夜之雨饱含喜悦;“_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笔下的渭城之雨充满离愁。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5分)
《铁军情·盐阜情》纪念新四军重建军部七十周年音乐会在央视三套播出。这场音乐会让全国观众在享受高品位的视听艺术盛宴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水绿盐城”的崭新风貌和独特mèi力。央视已把这场音乐会成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重头戏之一,在央视频道多次播出。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盛宴______________崭新______________mèi力______________(2)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人生要学会选择。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______________、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跳、以牙还牙,还是______________、从容应对?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______________、淡定超然?
a、冷静运筹振作精神谦虚谨慎b、振作精神冷静运筹谦虚谨慎 c、谦虚谨慎振作精神冷静运筹d、振作精神谦虚谨慎冷静运筹 4、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a、b、c、d、5、阅读下面语段,提取有关“骆驼”的两个关键词语。(2分)有人说骆驼是不睡觉的,一辈子没闭上过眼睛。正因为它不睡觉,所以看到的世界比需要睡觉的动物多得多。骆驼和狗、马、牛等动物一样是通人性的,它们熟知人的生活,更懂得人的行为。有的牧民外出放牧时生病或遇到生命危险、骆驼会奔跑回家,对着他家里人痛苦地嘶鸣,家里人从它们的叫声中便知道外出放牧的人出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5分)
《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回目是“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1)宋公明的外号是______________;卢俊义曾被梁山好汉______________(人名)用计骗上梁山。(2分)
(2)简述“宋公明夜打曾头市”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兴华中学决定举行“颂党恩·爱祖国·赞家乡”主题活动,请你参加。(9分)
(1)学校团委决定于6月11日上午8点,在校大会堂举行一次“党史报告会”,邀请新四军老战士为全校团员作专题报告,请你帮助拟写一则通知。(3分)
通知 各位团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华中学团委 2011年6月9日
(2)九(2)班班委会准备举办一次“爱祖国”主题手抄报评比,某同学打算把下面三幅图片编进同一个栏目,请你根据图片内容为其设计一个栏目名称。(不超过8个字)(2分)
香港回归神七飞天世博盛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城真漂亮,泰山千古陆公节亮;盐城真漂亮,铁军万年施公文长;盐城真漂亮,淮戏千里乡音满腔;盐城真漂亮,平原盛产稻麦棉粮。
[注释]泰山:指盐城市区的泰山庙。陆公:南宋丞相陆秀夫,盐城历史名人。施公: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5分)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环滁皆山也环:______________(2)林壑尤美尤:______________(3)山行六七里山:______________(4)饮少辄醉辄:______________ 1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杨万里为人刚而偏。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13、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7题。(15分)眼界与读书 赵畅
(1)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3)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4)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5)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201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2)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4)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20分)做客 游睿
(1)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放学后,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她可以不砍柴。
(2)青青坐在山头上的一块大石头上,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3)10岁的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几年来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回家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4)说不出为什么,今天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5此刻,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青青站了起来,她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快青青就听见对面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6)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家看你。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哭了。
(7)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她扭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和青青一样,也都好几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一片,整齐又悠长。
(8)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来一位戴眼镜的叔叔。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在说话。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9)我是电视台的记者。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我能帮你们把愿望带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10)真的吗?怎么帮?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叔叔指着摄影机说,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在远方就能看见了。
(11)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12)叔叔说,你们别急,一个一个来。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时候想象着爸爸妈妈就在面前,说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13)……
(14)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青青,叔叔把镜头对准青青,示意她说话。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动了几动,却一直没说出话来。
(15)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16)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17)青青看见,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9期,有删改)
18、“做客”一词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回答问题。(6分)
(1)“做客”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说以“做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13)段省略了小伙伴们说的话,请结合上下文,发挥想像,把其中两个小伙伴说的话填补在下面横线上。(4分)
第一个小伙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小伙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品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青青说话时的心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戴眼镜叔叔为孩子们拍摄的视频在电视台播放,请你为这段视频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20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写作。(60分)23、请以“歌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人名等信息。
2011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 参考答案
一、1、(1)千树万树梨花开(2)长风破浪会有时(3)浅草才能没马蹄(4)曲径通幽处(5)各领风骚数百年(6)不亦乐乎(7)一鼓作气(8)前事不忘(9)好雨知时节,渭城朝雨浥轻尘
2、(1)shèngzhǎn魅
(2)将“成为”改为“作为” 3、b 4、c
5、不睡觉、通人性
6、(1)及时雨,吴用(2)为晁盖报仇
7、(1)校团委决定于6月11日上午8点在校大会堂举行“党史报告会”,届时将邀请新四军老战士为大家作专题报告。请大家准时出席,不要迟到。
(2)示例:历史剧变;盛世中国
(3)示例:这是一首歌颂盐城,赞美盐城的主题歌,它采用传统淮剧风格与现代流行唱法结合的方式,完美展现了东方湿地之都水绿盐城的自然之美。短短的歌词写出了盐城的历史名胜泰山庙,陆公祠;表现了盐城的人文历史陆秀夫,施耐庵;赞颂了盐城的革命精神,铁军新四军;介绍了盐城的地方戏淮剧特色,展现了盐城的平原风光生态农业,充满着浓郁的家乡特色。二、(一)
8、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9、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二)
10、(1)环绕(2)特别,尤其(3)名词作状语,在山上(4)就 11、(1)远远望去,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2)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12、d
13、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杨万里忧国而死。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热爱国家。
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三)
14、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15、举例论证,列举了周总理、冯友兰读书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的观点。16、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文章第3段说“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而第3段只论证了“方式方法”,第4段则论证了“兴趣效果”,使得论证更加全面而严密。
17、示例:读书是一件高雅而神圣的事,要从中获得自己的时代使命,并为之努力奋斗。尤其是我们初中生读书,尤其是要超越升学的功利性,明确读书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强自己的品德修养,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
(四)
18、(1)“做客”是指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时间太长了,青青都快忘记他们“一家人”的身份了,觉得他们是客人一样,放假到“他们家”做客。
(2)谁做客?到谁家做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家人做客,反映社会现象,引起读者思考。
19、起衬托作用,通过小伙伴们也想念爸爸妈妈来衬托青青,她也只是她们中的一员;更加广泛、深刻地反映主题,提醒人们关注“留守儿童”现象。
20、示例:第一个伙伴说,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 第二个伙伴说,爸爸妈妈,我数学考了100分。第三个伙伴说,你们放心挣钱吧,我已经很听话了。
21、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狠狠”地“咬”说明青青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她不想让爸爸妈妈为她操心;“小心翼翼”是因为今天是青青的10岁生日,她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回来陪她过生日,所以“探”出头来;“轻轻”地“问”说明青青特别懂事,只是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到爸爸妈妈身边去一起过生日。
22、示例:爸,妈,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回来陪我过生日。为了孩子,为了明天,为了末来。
三、23、略。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测试试卷篇四
且歌且行
——也谈语文教学的基本功
时间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寻找到它的踪迹。它不会因任何人而停止,它时时刻刻都在流逝,但它却是宝贵的。三年来仅数次经历三尺讲台的日子,对于一名初涉语文教坛的起步者我来说,这一路上也亲身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和魅力所在,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在今后的日子里还有待于我精心的感受与体会。
教为了学,学为了用。学而无用,是教育的一个大悲哀,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应该教予学生能力,将来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即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如果学生仅仅只会做试卷,只会答题,只能纸上谈兵,那么,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当然,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它是人与人之间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新课标中这样描述语文这一学科的地位,语文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门学科。语文课是基础课,学好了语文,理解能力增强了,走上社会,与人沟通,和人交往,离开语言文字寸步难行。所以,教好语文是每一语文老师的责任。对于我们即将走上一线的准语文教师和已经处于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我们要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高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语文素养的根基,下面我就语文教学基本功方面谈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近些年来,关于语文教学基本功的说法版本众多,但是大部分学者都涉及到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功,同样,也有人概括为: 一是“三功”,即口功、手功、背功;二是“三出”,即出面亮相、出口说话、出手书写;三是“五个一”,即一张铁嘴、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一肚子名篇诗文、一套好的教法。然而,当今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使得我们原本宁静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了。于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从教师事业的大舞台上悄悄地隐退了,教师们在语文课堂上便有了捉襟见肘之感。语文教学的基本功乃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立足于课堂之基石。缺少这一基石,语文教学就会缺少生命的活力,给人的感觉是徒有其表,华而不实,在课堂上教师便难做到挥洒自如。
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来说,一刻也不应该松懈自己语文教学基本功的提高,只有掌握了扎实而娴熟的教学功力,方可在语文课堂上自如地点燃学生的智慧、情感的共鸣、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浓兴趣。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点拨﹑评价﹑朗读﹑板书等等方面的素质要过硬,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句睿智的点拨﹑一个幽默的动作等等这些都会产生无穷的魅力!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产生无限的吸引力,也会让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些就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才能在课堂上处变不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我想,其实做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除过听说读写的教学基本能力以外,最应该具备的应该就是一颗热爱教学的心吧,如果没有一颗热爱语文教学之心,什么都无从谈起!难道不是吗?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充满了炽热的阳光。”我想,这个“火把”,这个“阳光”,就是火一般的热情,丰富的知识,完善的修养,美妙的教学艺术,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这就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功力。宋庆龄说过,“我们应该把最美好的东西送给我们的孩子们。”这也许才真正诠释了“教师”这个称号吧!语文老师更应如此!
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在每个人的生命长河里,时间就如同一只轮船,你如果不好好操纵它,它就可能带你触礁沉没;而如果你学会合理地控制它,它就会带你驶向成功的彼岸。对于即将登上教坛的我们,更要在宝贵的时间里沉下心,不断练好自己的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基本功。我想,终有一日必定水滴石穿,让我们一起脚踏实地、且歌且行吧!
搜集到的相关材料:
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基本功的观点: 学语文的基本功是什么?大体上说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识字写字。一个字往往有几个意义,几种用法,要知道得多些,个个字掌握得恰当,识字方面还得下工夫。第二,用字用词。用词要用的正确、贴切,就要比较一些词的细微的区别。第三,辨析句子。句子是由许多词组成德,许多词当中由主要的部分和附加的部分,读句子,写句子,要分清主要部分和附加部分,还要辨明附加部分跟只要部分是什么关系。读一个句子,写一句话,要能马上抓住主要的部分,能弄清楚其他的部分跟主要的部分的关系,这就是基本功。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就更容易领会。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来不顺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好的文章要多读,读到能背。一边想,一边读,有好处。这好处就是自己脑子里的想法好像跟作者的想法合在一起了,自己的想法和语言运用就从而提高不少。长的文章可以挑选出精彩的段落来多读,读到能背。读的时候不要勉强做作,要读得自然流畅。第四,文章结构。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绝不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怎样写下去,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走。总起来一句话,许多基本功都要从多读多写来练。(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142页。)
刘文忠关于语文教学基本功的观点:
一、能理解大纲。理解大纲的宗旨, 在于把大纲的规定变为教学的观念, 形成正确的语文教学思想。
二、能分析教材。教材是教学大纲的体现, 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凭借, 是学生培养能力的范本。分析教材, 就是按教材体系结构进行教学, 提高教学的立足点, 提高教学效率, 加速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三、能设计课例。课例即课型。课例的设计能力, 是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课例的设计, 要注意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 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能组织活动。大纲在“教学内容”中规定了“课文”、“能力训练”、“基础知识”和“课外活动”四个部分, 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教学思路。课外活动是整体教学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
五、会说普通话。会说普通话是对跨世纪人材培养的基本能力要求之一。语文教师一定要起到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语文教师会用普通话朗读和讲课, 能在正音、正字等方面给予学生的朗读、讲演和回答问题时予以指导。
六、会写三笔字。会写钢笔字、毛笔字, 是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为实现这一培养任务, 要求教师不仅能在写钢笔字、毛笔字足以为学生示范, 而且要求会写粉笔字。
七、会写示范文。一个人的写作水平, 往往就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尺度。要求语文教师会写大纲和教材规定的足以为学生示范的记叙文、简单的说服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予以正确的指导,并能实践示范。
八、会拟测试题。语文教师会拟测试题, 是实施语文教学评价的必要能力。为此, 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 适时编拟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试题;能根据平均分、百分比、得分率等数据, 总结教学经验与教训, 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意见。(辽宁教育学院,刘文忠:《谈谈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普教研究》杂志1 9 9 7 年第3期,第46页)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测试试卷篇五
《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作业
山西省长治县荫城联校
苏志彪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1、请谈谈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并试述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答: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
讲述与讲授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事件、论证道理、说明事物,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恰当而适时地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更加高效地吸纳新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讲述和讲授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它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讲述与讲授不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为学生搭建迅速通向知识的桥梁,而且与教科书、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网络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相比,教师的语言更易于和学生沟通和交流,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教师通过自己的讲述和讲授能够创造有活力的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也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取代它们的重要原因。
教师的讲述与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书本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同时,也更直接 , 使学生少走弯路。讲述与讲授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科书。讲述与讲授不仅是知识的输出,也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展现,它引领学生以真善美的标准对比人生,衡量世界,成为学生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
讲述与讲授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合理选择讲述与讲授的时机。讲述与讲授通常用在学习课文之初,交待学习目标、范围、要点和要求的时候,或者介绍作家作品的背景以及相关课外知识的时候,或者在分析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些时候,为了创设情境,也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述。
(2)精心组织讲述与讲授的内容。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长篇大论,势必会给学生带来思维的怠惰,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内容要集中、凝炼,中心要明确,重点突出,目的是紧扣关键,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还要求教师语言准确、简明,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更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3)适当调整语速语调,增强讲述与讲授的吸引力。教师要使自己的讲授具有感染力,不仅要注意措辞用语,还需要注意吐字发音、语速、语调以及使用无声语言等。首先发音吐字应准确、清晰,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教师的语调、语速也要根据说话内容、环境而调整。讲述与讲授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学生的数量和教字大小控制音量的大小强弱。要根据话语内容的重要程度控制语速的缓急,选择适当的停顿。教师的体态、动作表情的变化,也是传递信息的辅助手段。如目光交流、表情变换、手势辅助等。这些如果运用得好,那么就会增强表达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2、提问与追问有哪些作用?结合您的教学实际,对照本节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和追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1)提问的作用。①设疑发问,是凸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的重要途径。恰当的设疑发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师预期的目标,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向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之处,保证学习的有效性。②通过课堂中的师生问与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生成新的观点、深刻的认识,是课堂上最闪亮的思想火花。③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④诙谐而富于艺术性的提问,还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2)追问的作用。①追问可以避免学生仅对问题作“对与错”或“是与否”的表面回答,引导学生反思答案的根据,思维的线路,起到优化学生思维,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提高应答的深度等作用。②追问能拓展学生思路,有序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考虑问题,进而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创新性。③追问还能够挖掘出问题背后所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④追问有时会为教师提供学生的某些学习信息,如学生知识的来源,思维的走向和模式等,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使问题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深感自己的提问与追问有时的确很难达到目的,存在以下问题:提问生硬而且乏味,缺少环环相扣的课堂提问问题前后要保持连贯,问题设计缺乏趣味性和很难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有时有点盲目随意,令学生的思维在原地打转,有时为了节约时间,课堂上对回答不太到位的学生不去追问,而是换一学生交流,直到听到满意答案为止。
第二章 教具展示基本功
3、学具、教具的使用有哪些作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学具、教具的使用的作用:(1)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加强利用学具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他们的学习将变得快乐,轻松,高效。(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概括和吸收他人的意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有助于知识的理解。我们知道,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是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主要是通过对直观材料的感知而形成的。恰当地运用学具,能够体现具体、形象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感知效果,为理解和应用知识建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那些用语言不易讲清楚或虽能讲清但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使用教具或学具,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排除对知识理解的障碍,给课堂教学激趣添味。(4)有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动手能力,是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的一个方面。国外一些专家在进行小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时,都把发展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三种能力之一。让学生画图、操作、演示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
学具、教具的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学具、教具的同时,要重视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富有启发性语言,学生对操作过程的描述,是有序有效操作的前提,是促进思维提升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利用教具、学具探索时,一定要把动手与动口结合起来,离开语言的单纯操作,是难以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的。
(2)学具、教具的使用,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观察思考,并返回到具体操作中检验。具体化和抽象概括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的一般特征之后,引导学生回到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上去,对抽象概括出的结论进行应用和检验,才能发挥教具、学具的最大能量,才能较全面地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3)学具、教具的使用,要符合实际,适合观察的需要,利于目标的达成。
4、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答: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1)图片、音频、视频在教学应用上的误区。①过多追求图片的“外在美”。②只重视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运用,忽视了传统教具的运用,甚至有的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③机器播放的课文朗读录音固然比较标准,但是与教师的那些富有感情的朗读和亲切的话语绝对不可以等同,能用黑板、嘴巴等其他传统媒体讲清楚的,就不必使用过多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具,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资源应用上的误区。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传统教学资源。
(3)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上的误区。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与忽视培养能力。
针对存在问题,应做以下改进:。①教具应该操作简单、方便,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教学教具的内在作用,而不是所谓的外在“美”。②不可忽视了传统教具的运用。③能用黑板、嘴巴等其他传统媒体讲清楚的,绝不使用过多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具,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④不把网络资源当做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不过分偏重于素材性资源,不忽视资源的层次性、系统性、针对性。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不是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而是进行合理有效的筛选和整合。⑤在使用诸多教具辅助教学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精心设计,要明白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单单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第三章
教学实施基本功
5、设计课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教学目标设计是否有实效。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按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这并不排除根据实际的活动情况临时作必要的调整。
(2)教学情境创设是否符合课程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课程要求,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要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3)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多维度预设自己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预设解决措施。如果这个问题的出现,会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其过程,可以通过讨论、矫正,提供给学生的思考的过程,从而解决问题,甚至教师可以诱发这种问题的出现,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如果这种问题的发生对学生的学习形成障碍,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的思维朝正向发展。也就是说,我们设计课堂时要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才能巧妙地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4)是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在设计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文本,采取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开放地探究问题,为了使学生的探究具有方向性,避免盲目性,教师应预置探究的任务。在设计课堂时,教师对学生要有力地引导和支持,教师的设计、引导、支持和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的成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6、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教学的,还存在有哪些问题?
答:在平时教学中,我是这样引领学生走进教学的:联旧引新,利用学生的已知,把
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追求未知上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疑问难,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引经据典,利用历史上的成语典故或名人名言,引起学生的联想;联系实际,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领学生走进教学时存在一些问题:(1)不能巧妙运用渲染气氛法与直观演示法。(2)脱离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3)导入与结束呼应不好。有时为达到课堂导入的效果,常会采取一些设置“悬念”的方法,使学生能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状态,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遗憾的是,那些所谓的“探究性活动”,导致整个课堂的可控性降低,使得后面教学往往是草率收场,也就忽略了前面设置的一些“悬念”。
第四章
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
7、你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答:(1)营造民主氛围,促使学生敢问。教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的投资,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语文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教师应营造宽松、自由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联想、质疑和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挖掘其可贵之处。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问。一是原型创设,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可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多媒体创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迸发出问题火花。但要适时、适度,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心社会的责任感。(3)构建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会问、善问。教师要注意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二是要注意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三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文本内容,这是他们发现问题的基础。四是要求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有意识地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增强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8、请谈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答:非智力因素具有动力作用、定向作用、引导作用、维持作用、调节作用和强化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动力作用能够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发展为一种强烈的兴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就能品味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反之,如果学生内心缺乏语文学习的驱动力,就会产生疲软心理,不能引起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定向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确立学习的目标,学生只有在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后,才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追求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定向作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也就能愈加清晰,学生也才能努力去寻找方法,分步实施,拾级而上,才能“跳一跳,摘桃子”。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作用则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消极被动的态度,能够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激情。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快乐的,也是艰苦的,“艰苦并快乐着”贯穿在语文学习的始终。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恰恰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变苦为乐,变消极为积极。
在语文教学中,维持作用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建立持久的恒心。语文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会有困难,会遇到挫折,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发挥维持作用的功效,让学生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直到取得胜利,享
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语文教学中,调节作用则能使学生支配自己的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当把握好自己学习的时间、速度、方法等,有张有弛,把握时机,适当调整,从而使学习活动有条不紊,有效进行。
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作用则可以帮助学生振奋精神,不断进取,使之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和刻苦探索的精神。
第五章
教学评价基本功
9、如何有效发挥作业批改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答:作业批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首要的地位。为了有效发挥作业批改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应灵活采用以下方法:
(1)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的过程,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是学生互相批改法。二是随堂批改作业法。三是小组批改作业。四是师生共批作业。(2)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让师爱体现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鼓励式批改。二是协商式批改。三是延缓式批改。学四是面批式批改。
(3)应用评语式批改。一是评语指导,思考改错。二是评语激励,三是评语点拨,拓宽思路。四是评语促进,养成习惯。
而且切忌为了追求形式搞花架子,应从批改视角的多维度,批改尺度的纵向,批改范围的选择,批改主体的多元化等几方面进行研究,提高作业批改的效益。
10、你认为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有哪些作用?
答:新课程标准提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的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能够将以上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在创建和维护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在自主选择比较满意的作品的同时,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能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一方面成长记录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真实地反映他们在成长中的成功与挫折,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进步的艰辛与快乐;另一方面,成长记录袋也为教师、家长和他人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开放、多元的评价。
第六章
资源开发基本功
11、试谈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答: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就是发掘一切可以纳入课程,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包括教材、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现实意义
(1)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科书,并且要求教师摆脱对教科书的过分依赖和崇拜,以积极的心态去合理地选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在分析、研究、整合和使用教科书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课程知识,创生课程经验,而且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促使自己成为课程的实施者、研究者、开发者和评价者。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富有实效地开展教学,绝不仅仅局限在对教科书的适当改变,需要有更高、更宽的眼界来统领把握学生和教科书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证明,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科
书,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科书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科书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
(2)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3)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4)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5)必须量力而行,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二、追溯学生生活与经验的现实意义
(1)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个资源不仅对他本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其他同伴也是一种资源,同伴可以从他那里获得知识和经验,丰富自身对同一问题的看法,这对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2)为新知识的产生提供良好的增长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与生活世界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新知意义的理解,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4)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谈自己对家庭、社会、自然各方面的接触,甚至是冲突、调整等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庭、社会、自然建立积极的互赖关系。追溯学生生活与经验时要注意的问题
(1)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必须正确把握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并把他们巧妙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
(2)要营造“生活”氛围。在教学中创设基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的情境,在引入新知识之前,最好帮助学生将原有的同类知识激活,让学生在接触到新知识时主动地加工和处理,主动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
(3)让学生体验语文价值。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形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现实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使学生体味到知识意义生成的乐趣,享受知识发现过程的愉快感受,从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2)促进学生智力发展。通过亲自建构知识意义,可以使学生掌握建构知识意义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这种学习的方式、方法一经掌握,就具有强大的迁移价值。
(3)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生成性教学过程是使学生自身发现知识、组织知识并活用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所形成的记忆能长期保存下来。
(4)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比跟随教师亦步亦趋的学习更加有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5)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大量的信息,只有对信息的掌握和处理准确迅速才能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收到自己满意的结果。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超越学生能力和偏离教学目标。应防止被一些错误资源或毫无意义的问题分散
精力,扰乱教学的视线,并因此“迷失”原有的教学设计。开发与利用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应当立足于“合理”与“有效”做文章,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统一。
(2)不要有悖于文本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课堂上的生成固然精彩,但是,当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悖于文本人文内涵的时候,如果教师也不加区分和处理,信手拈来,导致曲解文本,那么这样的生成就不但没有意义,而且是负效的。我们应当发扬求实精神,防止为了“生成”而“生成”,不要使一些没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成为课堂教学有害的生成性资源。
四、开发与利用家长资源的意义
(1)开发和利用家长课程资源,意味着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多,可以及时、充分地交流有关学生在家和在校表现的相关信息,互通有无,并适时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采取和调整相应对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2)开发与利用家长资源,有助于拓展学校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家长更多地了解新课程,从而在了解的基础上支持和拥护新课程。
(3)通过开发家长课程资源,教师可以积极介入家庭教育领域,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家长发现自身在业务、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充实和提高自己,有利于促进家长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建构学习型家庭。(4)作为承担多重角色的社会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渐进式民主实践,对社会其他领域具有迁移、辐射和示范作用。
(5)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家长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在提升自我沟通能力的同时,也伴随着情感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甚至可以跟学生和家长成为很好的朋友。
开发与利用家长资源应注意的事项
(1)在态度上,要充分尊重,一视同仁,不要以财势与权势取人。
(2)在形式上,要控制好其形式和数量,不能过多过滥,避免单调重复。
(3)在评价上,避免做过多的比较和世俗地评价家长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及所从事的职业,应尽力挖掘每一项家长课程资源的教育质量,多做鼓励性的正面评价,少做片面的世俗的评价,以保护家长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4)在指导上,教师应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第七章
教学研究基本功
12、你认为课例研究能够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哪些作用?
答:课例研究可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脚步,有效地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提升常规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例研究是以教师教学能力增长为导向的。在这个意义上,课例研究为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教师的实践智慧提供了导向性的策略,它的出现也使教师真正成为研修活动的主人。
课例研究关注教师的亲身体验,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建构者、创造者。课例研究使教师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教师在参加课例研究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研究的主体。他们在与专家对话、与教研员结为学习伙伴过程中,一方面得到专业引领,一方面又进行平等的合作。而且,教师本身还是一个重要的培训资源,他们的经验、学识、品质、情感,在解决问题、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例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重点,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
教师面临着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困惑。进行课例研究,为教师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条件。
课例研究注重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可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开展课例研究,有助于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
课例研究把叙事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使教师对教育理论从"敬而远之"到"近而亲之",推动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渴求、学习和应用。
13、课例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课例研究要以真实为前提、以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判断和实践智慧为目标。在进行课例研究时,要注意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的研究操作程序,要结合自己的自身发展需要确定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作为课例研究的策划者一定要准确把握课例研究的意义,通过目标引领,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诱发学习内驱力,使他们能针对自身的教学问题 , 真正做一些质的研究。
(2)进行课例研究时要注意克服主题泛化的现象。很多教师的课例研究没有实效性的主要原因就是主题的确立“大”而“空”。如技能讲解、有效评价、有效对话„„这些问题原本就是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它渗透于每堂课之中。单单提出这样的专题而无视其他能力的同步发展要求,显然对“主题”的理解太简单、机械了。再如,有些教师一味追求时尚,在一个学期中所研究的课例主题时时有变,每出现一个新理念词汇,其主题就会变一次以展示自己主题的新颖性、创新性。这种任意的、没有针对性的,违背学科教学规律、脱离教学实际的课例研究必将是徒劳无效的。
(3)要明确课例研究的目标。教师在确定研究目标时要注意:一是针对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及教学宗旨,制定出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目标。有了具体目标后,教师通过交流讨论找出学生实际情况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锁定目标,开展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缩小差距。二是课例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找出培养学生品质或能力的最佳教育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改善教学效果或者是提高学科成绩。
(4)要深入了解学生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路和行为。一是要着重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行为,要自始至终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挖掘潜力的调查研究上,放在如何让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上,而不是授课教师的教学表现。二是教师的研究过程一定要遵循先探讨“学生是怎么学的”,即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再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探讨“教师应该怎么教”这样一个思路,达到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5)要注意克服浮躁心理,推进研究不断深入。在课例研究过程中不要满足于找到问题的一些症状或是总结了一两点小策略层面的成果,而是要对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保持一种持续的状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