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学设计成果简介(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成果简介篇一
第七课 戊戌变法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七课戊戌变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重,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2.3.运用“分组导学”的教学方法。
本课通过课前预习、小组交流、竞争抢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学生编排历史小品,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3.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谭嗣同的慷慨捐躯,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仰。
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本课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本课难点: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与掌握 课堂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加入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时的资产阶级进行了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课。1.教师出示投影:康有为、梁启超像。提问:你知道这两位人物是谁?谁能介绍他们的情况? 生答
师:康、梁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进行了大量的活动。提问: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生答:(公车上书的内容)2.公车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
生答:(1)创办《万国公报》(2)组织强学会(3)维新派团体形成 3.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唯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大臣进行了论战。有一个小组准备了历史剧,请大家欣赏。学生表演短剧
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荣:(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得,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康(反驳)世间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呢?祖宗之法是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才能富强。
李(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恕。
荣:祖宗之法千真万确,只能遵循不能变更。
康: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的法里没有,是跟洋人打交道才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荣禄等一时无言可答,佛袖而去)
翁: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历史剧表演创设情境,比较形象,学生印象深刻,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老师认真观察学生表演,对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
4.下面我们看具体的变法措施,变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哪些内容?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变法结果怎么样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1)内容:略
(2)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益;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拥护;(3)变法触动顽固派利益
(4)结果: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献身;百日维新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
5.出示谭嗣同的投影片,引导学生讨论第31页“动脑筋”题或处理课后“活动与探究”题(小组讨论,展开辩论)6.戊戌变法的内容讲完了,请同学们回顾知识要点,三分钟快速记忆,出示测试题。7.戊戌变法失败了,让我们从当时的现实出发,来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①维新派力量小②顽固派势力强大③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8.教师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 9.总结本课内容,看下面老师的歌谣小结:(学生齐读,记忆知识要点)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存该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板书设计:
一、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 2.开始:1895年,康、梁等组织上书 3.报刊及团体
二、百日维新 1.2.3.4.时间1898.6--------1898.9 内容: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军事 “六君子”事件 意义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堂教学活动中,准备了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历史表演剧形象生动,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问题讨论,学生发言,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和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但我们是八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有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不断实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力求上好每一节课。
教学设计成果简介篇二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
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是改革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提高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从中理解社会的进步,就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胜利。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课,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但是 1
八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兴奋点常常集中在直观教具或生动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因此历史教学要借助音乐、图片、影视短片、小品等表现形式吸引孩子,从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方法
教法:
情境创设法、图表共析法、设疑探究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图表记忆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提问学生歌词中“改革开放富起来”主要体现在哪里?
(设计意图:音乐歌曲节奏明快,感染力强,更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衣食住行的变迁】:
1、图说历史:
教师通过ppt展示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明确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一个变化)
2、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为衣食住行四个小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可以共同进步,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3、课外延伸:
让学生思考“现实中交通阻塞问题该如何解决”。
(设计意图:课堂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更贴近生活,让生活也走进课堂)【就业和社会保障】
1、畅所欲言:
组织学生说说他们的爷爷奶奶参加工作的情况,然后老师帮助总结:他们靠顶替或分配安排
工作,一般在一个单位工作到退休。最后让他们思考: 什么是铁饭碗?“铁饭碗”有什么弊端?要不要打破“铁饭碗”?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自主看书,填写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用表格设计让学生区别对待,加强记忆)
3、问题探究:
面对就业制度的变化,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动,主动性地参与到教学当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同时让学生明白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斗志)
4、图表解说:
教师通过图表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变化以及完善。(设计意图:一目了然,使数据更明朗,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板书设计】
教师用一个表格对本课进行板书,加强学生的记忆。【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然后一起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不断加强,而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设计意图: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在加强双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最后播放歌曲《明天会更好》,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并且学会:
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把握今天!
教学设计成果简介篇三
第三课时
——成果展示
一、背景分析
本课以“成果展示”为活动主题,这个学期初我们开展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此为情境让学生生成研究课题,掌握研究方法:设计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实践活动课程都有极大的兴趣,关键是动手的能力比较低,在设计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部分时,生成问题质量不高,需要老师加以点拨。但是成果展示因为有前期学习的铺垫,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成果展示非常成功。
三、
活动目标1.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怎样美化环境。
3.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
四、活动重点
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会自我展示。
五、活动难点
学生利用ppt进行成果展示
六、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小组内团结合作方法
七、教学资源
ppt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谈话导入引出成果展示(板书课题:成果展示)
(二)学习探究
师:前期我们一直在进行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经过这么长的时间的实践活动,今天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刻---成果展示。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各组进行成果展示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以及刚才大家激烈的点评,老师看到了大家收获满满,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1.如何去保护环境。2.如何去美化环境。3.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
(四)板书设计
成果展示
保护环境 美化环境 团结合作
教学设计成果简介篇四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一、教学设计方案
整个教学设计方案格式规范、清晰。具体来讲:
1.概述部分清楚地说明了该课的年级、主要的内容,以及该课学习内容的特征和上课的时间,但缺少教材版本的信息。
2.设计者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学习目标,操作性强。
3.针对本课所要求的学习内容,设计者简单分析了学习者已具备一些知识基础,同时也说明了学习者对本课所采用的活动的态度;学习者特征分析比较清晰。
4.设计者虽然列出了本课所要采用的教学策略,但不够详细,没有很好地说明具体怎么开展活动的方法,以及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策略。
5.对于整个教学过程部分,有如下优缺点: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较为流畅;
运用各种策略使得识字变得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文的基础上扩展阅读,以及最后一环节的创新写作,都对课标起着拓展和深化的作用,使得学生的眼界开阔、思维活跃;
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写得过于简单,从而导致无法预料到实际教学开展情况,无法判断师生的实际活动,这个课在教学设计流程图中较好地反映了教学过程的详细情况,建议再描述得详细一些。
整个教学设计方案除缺少媒体选择和教学评价两部分内容。
二、课件
1.内容基本能够辅助教师教和学生学,利用形象的图片直观地说明尾巴长短,利于学生的理解。
2.界面设计不够美观,尤其是一些背景比较花哨,干扰文字,在大屏幕投影下,学生可能很难看清楚。
教学设计成果《in the fast food》评价
优点:
1. 教学内容部分对课的教材、知识背景、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清晰、明了。
2. 对整课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清晰的说明,教师牢牢把握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思想。
3. 从知识、能力、方法等角度来描述学习目标,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
4. 综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卡片、实物、黑板等多种媒体,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言语交际活动,突出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基本特色。5. 教学过程部分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进行了清晰的说明,教学环节连贯、目标清晰,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6. 以课件为主的多媒体资源呈现了本课所需的视听材料,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不足:
教学设计方案中没有说明学习者特征,教学策略分析和教学评价也没有单独说明,课件资源没有注明出处。
教学设计成果简介篇五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指标
进行教学评价必须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指标。美国教育评价专家米德尔提出学校评价的两个要素:第一,必须具有标准准则或教育质量特征的描述,第二,必须具有一个程度恰当的判断,以判断学校符合这些特征、准则和标准的程度。同样,确定统一的指标也是教学评价的首要条件。由于教学设计的成果较多地体现在课堂教学方案和媒体教学材料之中,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类成果的评价指标。
1、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大致包括目标、学生、教师、教材、方法和管理等。现将由这些因素引发出来的评价指标分述如下:
1)与目标因素有关的指标
2)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
首先,可以从表情上分析学生对讲课内容和速度的适应性。例如,与教师讲解速度同步;与教师讲解速度不能同步,嫌快嫌慢;对讲课内容感到费解等。这些情况在全班学生中各有多少人,所占比例如何?
其次,可以从课堂提问中分析学生对功课的理解程度。例如,学生对所提问题的最初反应是热烈、高兴、很快举手,还是不很主动但作了思考,或是不理会、回避甚至恐惧。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反应是思路敏捷、叙述流畅、答案正确,还是表达了思想但答案不完全正确,或是思路不畅、叙述不清、回答错误。这些情况在全班学生中各有多少人,所占比例如何?
3)与教师因素有关的指标
首先是教学能力方面,可以从讲述内容中判断教师的专业水平,从选用教材上判断教师吸取、处理和传递知识的能力,从讲授和准确程度和严谨情况判断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讲解时能否随机应变判断教师对学生反应的敏感程度和及时调整能力;从教学全过程的整体素养上判断教师是否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训练。
其次是课堂控制能力方面,可以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了解是外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左右教学过程,从处理偶发事件的效果推断教师维持教学秩序的能力。
再次是教学行为方面,可以从教态是否自然、大方、亲切判断师生感情的融洽程度和教学气氛的和谐程度,从语言是否生动流畅、文字是否规范简明、板书是否工整美观判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此外是心理特征方面,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衡量教师所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国家教委最近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明确提出了作为教师在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包含教学设计、使用媒体、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等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技能方面的具体指标和要求。
4)与教材因素有关的指标
这方面可以从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弥合的程度判断其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否对日常生活有实用价值,从授课过程中判断是否精选了教材,选材是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科的特点,从讲授的内容上判断知识体系是否完整,条理是否清楚,层次是否分明,是否注意到了前后呼应和触类旁通;从教材难易程度上判断重点是否明确,难点是否可能解决。
5)与教学方法和管理因素有关的指标
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判断所选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特点;能不能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能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排除影响教学顺利进行的智力障碍和情绪障碍有没有好处,能给学生带来多大的满足感。
在教学管理方面,要判断学生是否有学习的需要和要求;学生是否乐意在这位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课堂秩序是否稳定,纪律是否严明;对偶发事件是否处理得当。
2、教学材料的评价指标
教学材料的范围广泛、种类繁多。目前教育技术界比较关注的是音像教材(这里含计算机课件)。对于这类教材,我国学术界
总结
过所谓"五性"的编制原则,它们实际上也是评价这类教材的基本标准。1).教育性 看其是否能用来向学生传递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服务。
2).科学性 看其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学科的基础知识或先进水平。
3).技术性 看其传递的教学信息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技术质量。
4).艺术性 看其是否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经济性 看其是否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较大的效益。
如果用户感兴趣,可以查看下面各类教学资料的评价指标,它们具体体现了上述的"五性"。
例1. 电脑绘画作品评价
指标和标准
1).创造性
题材新颖,构思独特,作品富有想象力
2).制作水平
恰当地运用特效处理
3).绘画语言
形象生动、有视觉冲击力、恰当地运用夸张或写实的选择和应用符合审美的标准
例2. 电脑动画作品评价
指标和标准
1).创造性
题材新颖,富有想象力
画面设计有创意、别具一格
2).内容
内容完整
主题突出
内容健康
3).制作水平
作品采用的制作技术先进、灵活、高效
根据内容的需要选用适当的制作技巧
画面衔接流畅
载入时间适当
人机交互功能强
界面友好,图标、按钮、菜单、窗口等设计合理
声音和画面同步
4).美术
形象生动,造型活泼
色彩和谐
构图美观、平衡
帧与帧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
5). 音乐
与主题风格一致,加强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