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小班圆形朋友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圆形朋友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圆形朋友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圆形朋友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感受圆形的物体,理解圆形的主要特征。
2、激发幼儿对圆形的兴趣,喜欢辨认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活动准备:教师课件《圆形朋友》,幼儿操作材料(卡片、形状eva贴片),钟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镜。 1.感受圆形物品。
教师:(出示钟表)这是什么?
幼儿:钟表
教师:来摸一摸钟表的边缘,有什么感觉。
教师:请小朋友沿着钟表的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儿:圆圆的,滑滑的。。。。
教师:像钟表边缘这样圆圆的滑滑的,没有棱角的就是圆形。2.观看互动环节1,引导幼儿再次认识圆形物品。教师:画面中的圆形在哪里?圆形是什么样的?
二、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观看互动环节2,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教师:你能从画面中找出圆形物品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形物品?(引导幼儿找找教室里的圆形物品)
三、游戏:送圆形宝宝回家
观看互动环节3,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教师:圆形宝宝迷路了,请小朋友把他们送回家吧。引导幼儿观察物品形状,找出圆形物品,将其送回家。
四、给动物宝宝喂食物
请小朋友将手上圆形卡片送给嘴巴是圆形的动物。不是圆形的卡片送给其他的动物。
执教:汪萍萍 2016年10月28日
幼儿园小班圆形朋友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圆形朋友教案篇二
小班科学圆形朋友教案
【篇1:托班科学教案:圆的认识】
活动目标:
能在生活中找到圆形。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
通过观察,使幼儿认识圆形,初步掌握圆形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圆娃娃头饰、圆盘、圆形宝宝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请一名教师扮演圆娃娃,随音乐边歌边舞进活动室,激发幼儿观察圆形的兴趣。
圆娃娃:小朋友们好!(做舞蹈动作吸引幼儿注意。)
教师:圆娃娃真可爱,我们看看圆娃娃可爱的眼睛是怎样的?可爱的嘴巴是怎样的?可爱的脑袋又是怎样的?
(幼儿:眼睛圆圆的,嘴巴圆圆的,脑袋也是圆圆的。)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娃娃名字--圆娃娃。
二、认识圆形
1、教师出示圆形实物,引导幼儿自由观察、感受,初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漂亮的东西,请每个小朋友自己选一件最喜欢的,拿到手里看一看、摸一摸。
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2、出示教具(圆盘),启发幼儿讲出圆形的特征。
圆盘,圆形的,它的特征是没有角,四周圆圆的,光滑的。3、找到圆形宝宝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体,请幼儿辨别哪些是圆形的,哪些不是圆形的,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4、找一找
请幼儿在自己的身上、教室里找一找什么物体是圆形的。5、说一说
请幼儿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形的物体。
三、
区分大小 1、老师这里有很多的圆形宝宝,出示(胸饰大小不同的圆形)圆形宝宝它跟老师说好了,它说哪个小朋友坐的好,就和他做好朋友。我请做好的小朋友上来拿一个你喜欢的圆形宝宝,贴在自己的衣服上,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请幼儿上来拿,提醒幼儿双面胶上的废纸要放在指定的地方)。现在你们都变成了圆形宝宝了,咦!这里面的圆形宝宝都不一样的,有些大,有些小。小朋友可要看看自己的身上的圆形宝宝是大的还是小的。我请小朋友说说你身上贴的是大的圆形宝宝还是小的圆形宝宝?(请2-3个幼儿回答)2、现在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教师边贴一个大的圆形边说:这里是大的圆形宝宝的家,那里是小的圆形宝宝的家。如果老师的铃鼓一响,大的圆形宝宝就要跑到自己家,和旁边好朋友手拉手拉成一个圆圈。同样小的圆形宝宝也和好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站好。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了,(幼儿自由的跑,教师边响铃鼓边提醒幼儿不要跑错了自己的家。)
四、拼图
让幼儿用圆形宝宝拼拼贴贴,看可以拼贴出什么东西。完成后请幼儿欣赏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用圆形拼贴出了什么?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63页。
【篇2:科学活动教案--找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找朋友
设计意图:“找朋友”是小班的科学活动,托班是小班活动的初学阶段,本次活动使用托班幼儿,
教学
活动已经结束,因此,本活动着重加深巩固宝贝们的综合认识。活动难点幼儿根据颜色和相应的图形进行正确配对。解决方法:在活动中先引导幼儿进行单一的图形配对:如先根据颜色进行圆形配对。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红色、黄色、蓝色的认识。 2、按照颜色和形状进行相应的匹配。
3、了解简单的安全常识:不能一个人单独出去玩,会有危险。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色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2、布置一个桌面“游乐场”。
活动过程: 导入: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很多客人,大家一起来看一看,都是谁来了?
出示图形卡片:三色大图形。
引导幼儿说出卡片的颜色和形状。
师:今天来我们教室里的是图形妈妈,他们最爱图形宝
宝了,可是今天图形宝宝们都
跑出去玩忘了回家,妈妈们急的都哭了,图形妈妈请我们来帮助他们找到图形宝宝们。
过程:
1、示范:
师引导幼儿发现图形妈妈有不同的颜色。
:这是红色的圆形妈妈,她的宝宝应该是?
类推,并加以示范。
:红色的圆形宝宝藏在小熊的后面呢,红色的圆形宝宝
我把你送回家。2、分类操作:
引导幼儿对不同颜色的圆形进行配对
:现在我们帮助那个图形妈妈找宝宝呢?
:找到图形宝宝后对图形宝宝说什么呢?
:原来图形宝宝们都躲在游乐场里玩呢,我们一起来把他们送回家。3、综合操作:
师:图形妈妈还是没有笑,为什么?我来问问图形妈妈。了解还有图形宝宝没有回家,进行综合综合操作:不同 的颜色形状配对。
延伸:师:今天图形宝宝们跑去玩,没有告诉妈妈,结果妈 妈急的怎么样了?多亏了宝宝们帮助他们找到了图形宝宝,不然就危险了。为什么呢?因为外面有不认识的坏人,会把宝宝们领走,宝贝们可不要像图形宝宝 一样不乖,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让爸爸妈妈领着出去,不认识的人能不能跟他们走呀?在幼儿园里,出去玩的时候要跟着谁呢?对了,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出去玩游戏吧。
【篇3:小班科学教案】
活动内容
有趣的图形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知。 2.学习3以内的点数。
3.通过活动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皮球一个,正方形的手绢一条、三角铁一个。用来做点卡的白纸三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宝宝一套。黑色水彩笔一支。2.教学挂图。
3.学具: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小卡片各三个,每人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分别出示皮球、手绢、三角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及形状。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请你帮它们找到形状一样的图形宝宝让它们做好朋友吧!
二、请幼儿说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
三、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学习3以内的点数。
1.观察图片,教师引导幼儿指认图形、并分别手口一致地点数图形数量。
2.教师示范制作相应的点卡来分别表示不同图形的数量。
四、鼓励幼儿使用图形学具做拼图游戏,并练习分别点数相同 的图形数量。
小朋友也动动小脑子,用教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图形来试着拼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来。
五、幼儿操作《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用圆点分别来记录拼图形状的数量。
六、作业评价。
课后反思:大部分幼儿能根据图片内容说出物体的名称及形状。请幼儿说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个别幼儿观察的很仔细,在教室里很快就找到了形状相似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继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形状及3以内的点数。
幼儿园小班圆形朋友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圆形朋友教案篇三
小班圆形朋友教案反思
【篇1:小班“图形宝宝”主题活动反思】
小班“有趣的图形”主题活动反思
泰州市幼儿园 尤婉琴
幼儿身边的世界是一个缤纷复杂的图形世界,桌子、凳子、玩具、图画书、吃饭的碗、洗脸的盆、身上穿的衣服等等,都存在着各种形状。图形包围着幼儿,幼儿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形状的乐趣。
通过这个主题,我们将引导幼儿感受、体验、探索图形,一方面帮助他们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主要特征。如:体育活动---快乐的小鱼,就是让幼儿扮演小鱼听教师口令“游进”不同形状的池塘中,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体验着图形宝宝带给他们的快乐,加深了对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等不同图形的印象(当然顺利组织和开展此活动的前提是幼儿已对各种图形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另一方面,我们带领幼儿在图形的世界中不断探索各种有趣现象,增强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为此我们安排和组织了美术活动:装饰画——美丽的手帕,这个装饰画又叫滚珠画,就是让幼儿用圆珠沾上水粉颜料,然后在装有白纸的盒子里进行滚动作画。孩子们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一个个都跃跃欲试,虽然滚出的画是千姿百态,奇形怪状,而且桌上、衣服上也多多少少的沾上了颜料,小手掌上则更不用说了,不过我仍然给予了孩子们一些鼓励和肯定,这较好地激发和保持了幼儿的探索热情,提高对动手操作兴趣。至于那些不足之处也就成了孩子的可爱之处了,但如果在孩子作画前,就给他们制定很多条条框框,不许这样,注意那些,孩子们在作画时就会亦步亦趋,畏首畏尾,那势必会束缚孩子的身心,幼儿也就不会在纸上自由放飞
心灵,这与我们的活动目标和教育宗旨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另外语言活动——方方圆圆看谁说得多,表面是帮助幼儿认识和巩固对方形和圆形的认识,其实此活动最深层的意义就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表述方形物品和圆形物品感受它们在生活中广泛运用,激发关注生活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在引导幼儿寻找各种图形的过程中,幼儿将会更细心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他们的眼睛会比老师更“犀利”。而“吹泡泡”的音乐游戏活动的开展,则帮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宝宝不是固定和一成不变的,有时是可以变化的,幼儿在边唱歌边在教师引导下做从小圆变大圆、圆形转动等动作过程中亲身体会到了图形变化带给他们的乐趣,这也激发了他们探索图形世界奥秘的兴趣和热情。
我们还通过组织绘画活动,如:画小鱼、蘑菇等(由不同几何图形组合而成),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的组合是可以变成小动物和自然界的一些事物的。只是我们大部分时候似乎仅限于模仿画,即让幼儿看教师的画进行临摹,虽然也鼓励幼儿画出不一样的造型,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添画,但是对于大部分刚入园没有几个月的小班幼儿来说似乎有点难度,应该说除少数有天赋、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做到外,更多的幼儿都无法完成。但我相信幼儿体内是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开发,当然也要注意因材施教,随时发现幼儿创作中思维的火花,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如潺潺溪流,源源不断。在探索图形世界中的奥秘时,他们甚至还会提出令人意想不到的 问题。
当然针对小班幼儿,我们安排本次主题活动的宗旨只在于让幼儿成为图形的爱好者和探索者,体验图形带来的快乐,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成长比直接教给他们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是重要的。
【篇2:小班数学认识圆形】
小班科学《认识圆形》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的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师敲击小鼓。
幼儿:小鼓声。
师:快看看,真的是小鼓。知悉观察,小鼓长什么样子? 幼儿:圆形。
师: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师:请小朋友沿着小鼓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圆圆的,滑滑的。
幼:圆圆的,幼:边缘是光滑的,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师:像小鼓这样圆圆的滑滑的,没有棱角的就是圆形。(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幼:它像太阳,幼:它像……
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二、让我们一起在活动室中寻找,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在室中寻找。)
三、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幻灯片上的圆形实物,感知圆形的特征。
五、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1、出示贴着几何图形的黑板,仔细看一看,哪些图形是圆形?挑选出来,让它们站成一排。 2、幼儿动手挑选。
五、实践操作,添画。
1、小朋友你知道圆形能做成什么吗?老师给小朋友变个魔术看看。
一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大太阳,两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小鸡,三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好吃的糖葫芦,四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毛毛虫。
2、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3、观看幻灯片中的圆形变成的图形,激发幼儿的想象。
六、延伸:小朋友们,你们的家中一定有很多圆形的东西,回到家仔细去寻找。然后再用圆形去变个魔术好吗?
【篇3:小班科学活动《按图形分类》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按图形分类》(数学)
东郊幼儿园翁雯雯 活动目标:1、能排除颜色大小的干扰将图形进行分类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1)大圆形、大三角形、大正方形各一个 2)有图形标记的房子大图
3)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趣
1、出示大圆形、大三角形、大正方形,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幼儿按老师出示的图形回答问题)
2、教师扮演图形妈妈自我介绍:我是xx图形妈妈。引导幼儿跟图形妈妈问好,加深印象。
二、送图形宝宝回家
1、教师继续扮演引趣:我们的图形宝宝们还没有回家,小朋友能帮帮我们吗?要是看到图形宝宝请送它们回家
2、出示带有图形标记的房子大图。提问:小朋友说说哪座房子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认识图形标记
3、请图形妈妈回家等图形宝宝(教师用大图形示范,学说句式:我送xx回家)
5、引导幼儿将不同的图形宝宝送回相应的家,并试着一边送一边说:我送图形(三角形、圆形等)宝宝回家。
6、请个别幼儿上台操作,要求一次只能送一个图形宝宝回家。其他幼儿评价
三、指导幼儿操作材料《我送图形回家》
1、分发材料,让幼儿分组按照标记,把图形分类。
2、要求边送边说:我送图形(三角形、圆形等)宝宝回家。
课后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的,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按图形分类的活动,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一、活动刚开始我设计的是图形妈妈来求助,我采用了拟人化的图形卡片,幼儿的注意力就全被我吸引了。接下来的活动就容易开展了。小班的孩子们能顺利地认识并说出图形的名称,这个环节较为顺利。
二、第二个环节中送图形宝宝找家。原来我设计的是引导幼儿对房子进行观察,发现房屋上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标志,从而确定是哪个图形的家。但因为是借班上课,可能对小朋友们不是太了解,可能是我对问题阐述得不够清楚,幼儿的思维一直停留在发现房子里没有图形宝宝。孩子们有模仿性,一个小朋友这样回答后,再提问了两个小朋友就还是一样的回答。我有些乱了阵脚,但我还是顺着孩子们的话往下接:“对,图形宝宝们都不在家,所以要请小朋友帮忙。老师发现啊这座房子上有正方形的标志,我想这应该是正方形的家,你们同意吗?”幼儿们终于发现了房子上的窗户和屋顶上的图形标志不一样,这个部分才得以顺利进行下来。
四、最后一个环节我投放一个图形分类表和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自己动手送图形回家。幼儿操作完成得很好,我自己对这个环节有个遗漏,忘了提醒幼儿要边送边说。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活动材料的精心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但在课后,也从授课过程中折射出一些自己在平时没注意的一些习惯。比如在课的中间对问题的表达可能不够清晰到位,导致幼儿不理解我的意图。在以后的活动过程中,我要多多注意,不断改进,向其他老师们多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