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篇(四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篇篇一
这本书以读过多遍,每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正像这本书的作者张清平所说这本书不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还勾勒了知识分子群体高雅的志趣多彩的生活经历,为中国女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人生范式,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积极的人生启示。
老师为学生示范着人生的典范,竖立并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是示范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要多看书特别是人物传记。《林徽因传》从多方面诠释了林徽因的精神气质,她的高傲纯正,细腻敏感,睿智犀利,坚韧不拔,为新时代的女性的楷模。
许多影视作品中林徽因总与别人捆绑在一起,或是作为徐志摩热恋的对象闪闪烁烁的令人无限猜测,或是作为其夫梁思成的陪衬。张清平的《林徽因传》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让我们领悟到 她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诗人的林徽因和建筑家的林徽因是浑然一体的精灵。诗情漾开了她生命浓夏潋滟的波光。读她的诗是一种心灵的洗涤,虽然读书万卷但她总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抒发对生活的赞美,她的诗完全是灵性的交响曲。作为建筑家的林徽因,用瘦弱的肩膀与梁思成一起扛起了科研的大旗。他们在西南李庄简陋的工作室里,在昏黄的菜油灯光下,在半饥饿状态中,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写作。使处在二战中的科学界不得不对中国的前沿科学刮目相看。她拖着虚弱的身体主持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总是用笑声和对新生活的向往掩饰病痛和体力不支。
作为一名纯正的知识分子,她用无所畏惧的勇气捍卫科学的永恒真实。虽已受到政治势力的迫害,这个已躺在病榻上的女子却发出了呼喊“为什么经历了百年战乱和沧桑,在解放前夕还能从炮口下抢救出来的古城,反而在新中国和平建设中要被毁弃呢?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玻璃橱里精心保存几块残砖碎瓦,同时却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拆的片瓦不留呢?”面对被开除党籍的威胁,他们沉痛感叹“五十年后,你们一定后悔。”
人生之树的摇曳多姿,要有冬的银装素裹,更要有春的繁华似锦。林徽因人生之树中因为有朋友的眷顾,因为有学术的存在而繁盛。读《林徽因》,我感受到了一个奇女子对生命和事业涓涓如注的爱,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苦短。战火中的奔波展转负累了她的身心。硝烟甚至夺去了她弟弟的生命。再芳华的女人也逐渐憔悴损了。精神可以是永恒的,甚至可以从最单薄最垂危的躯体中迸发出来,却始终难逃撒手人寰灰飞烟灭的一日。她又是幸运的,她的生命轨迹中布满了知己,有几十年相濡以沐的丈夫,有才俊深情的诗人志摩,有以高尚的克制和隐忍恋她一生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泰斗金岳霖,有充满湘西质朴情怀命途多舛的文人沈从文,有来自大洋彼岸狂恋中国文化的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她的人生是一樽微苦的琥珀酒。
高洁如菊,恬淡如兰,清素如莲,傲岸如梅。她是暖,是爱,是万古人间四月天。在这样如水的凉秋中,《林徽因》带给了我剥去寒风的暖阳。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篇篇二
读了《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书,深深感到: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是全天侯的,从干上的那一天起,就永远没有退休的可能;并且不准请假,不得偷懒,不能够休息,白天黑夜都得上班,并且没有薪水--薪水在其他地方挣,然后往这儿花;这种职业,叫做父母。
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就要从培养好子女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开始,有人说,培养好习惯就像往银行里存钱,随时都能够取出来用。有了一个好习惯,就好像在银行里存了一笔钱,有了两个好习惯,就存了两笔钱好的习惯很多,就等于在银行里存了很多钱,一辈子都能够取之不尽。《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书,“童年需要培养的38种好习惯”,每一种好习惯都从故事引入,让我们思考学到了什么让人能够从中学到知识,再运用到实践中。
例如:书中在培养孩子“遵守诺言的习惯”里,引用了《宋庆玲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庆玲为了她之前答应教小珍叠花的事,而放弃了全家到一个很趣味的伯伯家做客,而不知怎样,她等了一个午时,小珍也没有来,爸爸遗憾地说“早明白就一起出去,庆龄一个人在家多寂寞啊”。懂事的小庆龄却说,我们约好的,我本来就应当遵守自己的诺言,要不然我就是跟你们出去玩了,也不会高兴啊!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学到了什么呢?小庆龄是自己决定留下来的,这一点很重要。她必须也是想去那个伯伯家做客的,可是最终放弃了,是因为在她心目中留下了等小珍更重要。我们从故事里不难猜到,信诺言,不仅仅让守诺的庆龄欢乐、有尊严、也让小珍有了安全感和信赖。
如今,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够怎样做呢?
(1)、凡向孩子许诺言,就要尽量兑现;
(2)事前提醒孩子诺前三思,事后提醒孩子兑现诺言;
(3)发现孩子守信用,要及时表扬;
(4)不“逼”孩子许不可能兑现的诺言。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培养的习惯实在是很多,如果你的孩子有了许多良好的习惯的话,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很划算呀!,用我们的爱心和智慧去点燃诗意的语文课!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篇篇三
每每读这本书时,不自觉地有一种“厚重”在心底萦绕……吴非老师在书中表达了他的教育理想:“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四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
静态的语言在脑中不自觉地生成动态的画面。爱好学习、图书馆查阅、实验室研究,我看到孩子们自发地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有趣的问题、球场的奔跑、诗集的朗诵,我看到孩子们热情地诗意地生活着;阳光、歌声、笑声,更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动……可是,为什么在不画面里,这些原本“免费“的阳光、歌声、笑声,竟变得有些昂贵和奢侈。美好的画面,有一种越走越远的感觉,也许我的小时候还有些许的影子。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若问我想过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吗,我会说不敢,感觉有那么点不真实。一个在做梦年纪的女孩认为过于理想化的情景,却成为已近花甲的老教师的坚定期盼,不得不有些伤感。现在,若你再问我一遍,我要说,我想过并且坚信,因为在我的前面将见证并参与一段很长的教育发展之路。如果作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都没想过、不敢想,那么还如何希望这样的教育理想会有实现的一天。
从这篇文章,或者说从这个教育理想,我想到吴非老师的《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一文,这个学生没能在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尽管他很希望这样做,也会读得很好听。因为社会、父母,也许还包括老师教导他以后的“生涯规划”无非是勤奋读书,选择一所名校,进入热门专业,以后就业顺利,拥有一份高薪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父母没有兴趣听他读诗,这不能让他们感到喜悦,宁愿希望他能利用这些时间多做些竞赛题。
应该说,不是我们没有物质提供给他们诗意的土壤,更何况很多的诗意根本无需金钱。为培养学生特长,家长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学乐器、下棋、跳舞……很多新鲜的玩意儿可能听说的都不多,比如冰球、国跳等等;很多学生学的还不是一两项特长,一周的课余被排得满满,敢情特长比不是特长都多。但是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学生的诗意呢,至少说应该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抑或平静;反而是更多的浮躁与不快乐呢。因为培养特长不是因为爱好,而是家长希望孩子能通过特长加分,上更好的学校,或是看到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怕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这样的心态和目的下,诗意如何不被瓦解,即便开始心底萌生的爱好也很有可能一无所剩。
也许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问题,先导致大人为追求金钱,追求令人艳羡的生活而奋斗,奋斗本没错,只是忽略了生活的真谛是诗意的栖居。大人再把这种价值观传递或加之于孩子,所以现在的“小大人”们很快熟谙社会的法则,诗意也就越离越远,进入追求高分,好学校,体面生活的循环中。
文章中说这位学生是个“有趣”的人。历史组搞活动,想选一名学生朗诵诗,悼念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他刚刚朗诵了两句,老师就惊喜地说“行了,太好了!就是你了!”这位同学愣了一下,随即有风度地对老师说:“老师,诗是不能中断的,请让我把这首诗朗诵完。”说罢,旁若无人地诵读那首诗,一直读完。
这个“有趣”让我感到很讽刺,是我们的不诗意才觉得他“有趣”,也许他才是正常,是否会被选中,在他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读这首诗。文中说得对: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但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
想要改变这个状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达成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我想到教育中的教师的诗意至关重要。吴非老师也说,教育是富有理想的事业,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有理想;鼓吹只吃馒头的人,是知道不吃馒头会饿死,这当然也没错,但他并没有看到只吃馒头不读诗,是另外一种死法。
虽然,本书中没有一篇题为《让教师追求诗意的人生》的文章,但是看全本书,你会发现,吴非老师很多篇文章的核心就是教师的诗意的方方面面。诗意,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
教师的诗意我认为最首先的是要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感。
常常有人跟我说:“你一天就两节课,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还有寒暑假,当老师真好。”只有做了教师的.人,才能理解和体会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经济大潮的席卷,不正确的幸福观正在消磨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能避开名利的束缚,才能真正找到“诗意”的栖息地。感受工作的幸福感在于看到教师在促人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于学生取得进步后的一张张稚气的笑脸,简单的问候,薄薄的贺卡。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教师的诗意我认为最关键的根基是“爱”。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多么质朴感人的一句话。当我们曾是孩子时,也是多么渴望老师对我们多一点鼓励,多地点抚摸,多一点关爱,那种温暖的感觉可以持续许久许久。教育的诗意在于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心,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赋予学生一份饱含诗意的爱心,学生定会回报你一扇敞开的心扉。冰心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篇篇四
最近,我精读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结合本人的实际情景,从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方面着手,潜心学习了学界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优秀经验。阅读中,我也在不断思索,否定旧想法,探求新观念。
《班主任工作漫谈》和《今日,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两本书风格迥异。横向比较来,《漫谈》为魏书生教师经典名作,个人思想在全书中得以彻底贯彻和表露。视角新颖,方法独特。《今日》为全国班主任专业培训教材,集众家之长于一书,观点全面,论证翔实。纵向比较来,《漫谈》所谈,是魏教师自70年代工作十几年来的切身经验,是他历经普通教师、主任、校长各个主角转换过程中,对教育教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时间跨度大。《今日》的编写和案例均适应当代教学,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能够说是时代断面上精华的浓缩。对这两本书的研读,使我在互为补充的同时,到达了不一样层面上的拓展延伸。收获匪浅。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在这点上,魏教师以自身的行为,为我们做了好的表率。魏书生爱自我,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一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所以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忙他们提高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仅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仅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我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当说是十分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
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经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本事。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魏书生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这五个部分,然后经过这份心理病历,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之下,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逐步地改正自我的错误或毛病。对于一般性的错误,魏书生则让学生写说明书,使用心理描述的方法,描绘出自我心理活动的三张照片,让两种思想在照片上曝光。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是怎样争论的;第二张照片,犯错误时两种思想是怎样交战的;第三张照片,犯错误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经过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学生学会了认识自我,分析
自我、完善自我、不仅仅改正了错误,还提高了书面表达本事。
北师大毛志成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教师应具有五个层次:一是大教师,二是教书匠,三是以教谋生者,四是因教误人者,五是恶教师。在笔者看来,恶教师可恶,做不得,因教误人的教师可气,不能做,以教谋生的教师可悲,不可提倡,教书匠似的教师可敬,其匠艺应得到敬重,而大教师实乃教师中的大者,是可歌可颂可褒可扬的教育家。
魏书生正是这样的大教师,他是教育的骄傲,也是时代的骄傲,倘若我们的教育园地里多一些魏书生这样的教师,则教育幸甚、国家幸甚、未来幸甚。
正如魏书生所说的:教育是一项能够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我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