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学生就业论文题目(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就业论文题目篇一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制度需要不断的改革来顺应广大毕业生就业形势的需要,这也使得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找出了影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构建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制度需要不断的改革来顺应广大毕业生就业形势的需要,这也使得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就业竞争的激烈,全国很多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越来越重视,不断进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的构建和就业指导中心的设立,地方政府部门也都出台了各种规范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虽然有政策的支持,高校也在不断地改进就业指导的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很多高校尚未真正落实学校制定的政策,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也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进行指导,更不用说构建科学规范的就业指导课程,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者或者教师,构建出具有创新理念的课程,才能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对就业指导课程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临时性。很多高校并未将就业指导课程列为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对该课程缺乏明确的认识,学校对开设改课程没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因此,开设改课程的随意性较大,比如,开设在晚上,很多学生晚上都有自己的安排,没有时间去上就业指导课,而且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第二,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缺乏系统性,且指导的方式单一。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基本是针对毕业生的,因此课程体系没有做到全程性。在指导方式的选择上,由于课程内容以及就业形势的原因,大多以商业性的内容为指导,比如面试应聘技巧、求职包装等,忽略了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再者,就业指导课程的形式极为不规范,大多以讲座的形式存在,过于临时和零散。
第三,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训练,讲授的课程重理论缺乏实践。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一批批的就业指导辅导员也随之扩招,多渠道招聘的辅导员使得就业指导的质量和专业性失去了保障,因此,解决教师队伍素质的专业化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一)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新时期大学生与以往大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因此,新时期的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以及思维能力方面显示出更加成熟的特点,但也有一些大学生存在幼稚和不成熟的心理特点。首先,新时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较强但是不成熟。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学的生活环境为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他们的世界观尚未成熟和定型,因此,大学生对社会的经验不足,也缺乏对自己客观的认识。其次,新时期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思维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再次,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可以体验丰富的生活,也会产生丰富的情感,对生活、对国家、对朋友的感情等,但是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波动比较大,经常处于矛盾中不能自拔。最后,大学生具有较为坚强的意志力,但是缺乏长久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容易盲从,缺乏果断的心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也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方向。
(二)用人单位的需求。新时期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构建,一方面要考虑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必须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求职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一般来讲,用人单位比较青睐具备以下特点的毕业生:
第一,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认同所应聘单位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只有员工认同了企业的文化,才能与企业共同成长。因此,有的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会直接表示认同企业文化是招聘的原则之一。第二,能够忠诚与企业。据调查显示,很多国企,外企以及民企的人力资源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宁可招聘能力差一点,但是具有忠诚心的员工,也不愿意招聘具有高能力但朝三暮四的员工。第三,具备敬业精神的专业的技术能力于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体现的是人的情商和心理素质的高低,而专业技能主要是考查毕业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大学生要想在当今的就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重视对以上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首先,明确新时期就业指导的理念,重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很多高校目前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顶多算是出谋划策,而非真正培养大学生的生存技能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构建中,应该弥补对大学生生存技能的训练,帮助大学生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
其次,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应该建立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提供实践的平台,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价值。新时期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要以国家的就业指导内容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联合企事业单位,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最后,高校需要将就业指导课程归入学习的总体教学计划之中。为了适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需求以及达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新时期我国高校应该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各个高校的总体教学计划中,开设为必修课程,每个年级以不同的内容和重点有层次地递进,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这是每一位从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责任。
[2]程绪彪。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
[3]王玉江,颜彬,段善利,于德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论文题目篇二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以及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降低,人口模式虽然已经转变为“三低模式”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但是,最新的人口统计显示,我国人口总量已达到13.7亿。庞大的人口总量给我国的就业造成巨大压力。再次,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每年涌入城市的非农劳动力以及新增城市劳动力,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压力,且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就业;失业;就业政策;人口
(1)就业人口增长快、失业率高,就业形势严峻。首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完善,而且,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差距不断拉大,使得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迅速转移。这些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希望在城市里某到职位,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其次,每年城市新增就业人口(包括高校毕业生和达到就业年龄的人口)数量庞大,这些就业人口都给我国的就业造成巨大压力。最后,我国是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来测量我国的失业率的,所以这个失业率不包括不登记的城市失业人口以及其他未登记的失业人口,因此,现实中的失业率依然很高,就业形势很严峻。
(2)旧有的体制机制造成就业渠道窄。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人们的就业首选渠道是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政府机关单位。然而,在当前我国人口总量庞大,就业人口剧增的情况下,旧有的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已经不能满足就业需求了。但是,在中国的城市尤其是农村,有相当一部分人依然存在这样的观念:国有企业、政府机关等单位的工资收入有保障、退休养老有保障、工作无失业风险。所以这些观念导致很大一部分就业人口尤其是高校毕业生都选择去上述这些单位求职,以致于造成相当一部分人失业、坐等就业。
(3)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需求层次与劳动者个体的素质差异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当前结构性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矛盾在结构性失业中主要表现在:劳动者的素质与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且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但是,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不够优化的。例如,我国的第一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大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第三产业的优势就是能够极大的吸收就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仍存在一些产业与提供的岗位需求与劳动者的自身素质不相适应。例如,在我国的广东地区,一些制造业虽然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但是,这个产业不能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等素质人才提供相应的岗位,在这些工厂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从工厂的门卫到办公室经理基本上看不到大学毕业的高素质人员。这种现象就造成了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难。因为在我国第二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制造业不能够提供大量的适应高素质人才的工作岗位。我国的制造业只是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能充分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知识密集型或者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4)劳动力市场发展不成熟。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不仅要完善产品市场更要发展和完善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市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就是要鼓励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到生产中参与分配。而当前我国除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要素分配都没有积极的参与到生产分配中。要素市场中尤其是劳动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和成熟,主要表现在: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劳动就业模式没有充分建立、就业培训以及岗前培训等一系列与就业相关的配套服务没有建立。从而导致市场在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中的作用大大减弱。
(5)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由于我国是从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改革发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遗留一些旧有的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例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只完整的存在于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等。而其他的私人企业个体户等经济单位则不能提供完全的社会保障。我国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就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就业人口在就业和择业上进行自由和公平选择。因为,相当一部分人在择业时选择进入政府机关和国企等社会保障健全的单位。
(1)经济转型带来的阻碍因素。当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以及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时期。既存在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单位,亦存在鼓励和发展公有制以外的其他所有制。虽然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即都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很多方面的待遇不同,最典型的就是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职工福利待遇方面。这就造成劳动者在就业和择业时优先选择公有制行业,使得就业渠道狭窄,造成大量的的失业者。
(2)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取得翻天覆地的成绩,但是,若进一步分析这经济发展的结构就会发现,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亟需调整。长期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飞速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我国也成为“世界工厂”。但是我国的制造业重点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吸收的只是低廉的劳动力,所提供的岗位只是简单、机械、重复的岗位。他们虽然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上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每年城市新增就业人口中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发挥作用。
(3)我国的科学文化教育比较滞后。我国的科学文化教育比较滞后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在教育和科技发展方面的投入远远小于其他发达国家。这就造成我国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不能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甚至在某些方面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我国的科学文化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轨,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大学毕业生自身的素质与劳动需求不匹配。
(1)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之举。只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才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才能为就业市场的配套服务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减少就业人口的后顾之忧。
(2)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对科学文化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人力资源投入,提高人力资本。就业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靠劳动者素质提高,自身就业技能增强。而这些都要靠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因此,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
(3)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更好的吸收高素质人才。加大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人口素质只是改善劳动者自身的就业择业素质,要想使他们的素质发挥就需要社会提供这样的岗位。这就需要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4)注重社会建设,为就业服务。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劳动者在就业择业时,主动选择非公有制行业。
因此,要把就业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上,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目标。就业是民生之本,把就业放在社会建设的优先位置。
参考文献:
[1]李仲生。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宋海萍,张柯。中国劳动就业问题研究[j]。云南:云南民族大学。2010
[3]赵晓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问题[j]。企业导报。2009(11):13
[4]赵履宽。再论劳动就业问题[j]。人口研究。1981(4)
大学生就业论文题目篇三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提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脱贫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家免除了精准扶贫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并且每年发放补助,帮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但是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贫困大学生只有顺利找到工作才能使得自己家庭脱离贫困,因此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观成为了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对600多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观在不同年级有不用表现,本文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观产生一定的影响,顺利就业。
【关键词】精准扶贫;就业观;年级差异
在高校推进精准扶贫是国家为了在教育领域实现公平,依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在十二五期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资助学生的措施。“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1我国教育领域扶贫现状
“治愚”和“扶智”的根本手段是发展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来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促进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本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已达到一定规模,基本完成了量的累积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温饱问题,但是在国家的资助之下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之后是否能够使得家庭摆脱贫困,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只有顺利就业才能改变贫困现状,真正实现脱贫。
2精准扶贫大学生就业观的年级差异调查研究
2.1调查对象
本研究通过对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本科生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内容主要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差异,之后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选取代表性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
2.2调查实施
本研究共向六盘水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660份回收问卷66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46份有效率97.88%。因为问卷是在课间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发放的所以回收率较高,但是有一些同学没有按照问卷要求进行勾选,产生了14份无效问卷。
2.3调查结果与讨论
在题目“在校期间是否有比较系统的职业规划”回答分布为:受资助的学生中10.6%的同学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81.9%的同学有较模糊的职业规划,7.4%的学生选择走一步看一步,没有同学选择“没考虑过”这一选项。同时从年级来看大一年级的同学与大二、大三、大四的同学相比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占比较多占18.8%。随着年级的增长选择有较模糊的职业规划的学生占比增加,选择走一步看一步的比例增加。受资助的大学生中有81.9%的同学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并且在大四年级尤为突出占90.0%。这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非常不利。在题目“你认为最佳的求职渠道”回答分布为:仅有5.3%的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求职,大部分同学通过社会招聘和社会实践中获得工作机会。其中大一的学生没有人选择通过网络求职,可见大家对网上投简历找工作这种方式特别的陌生。可是,网上投简历已经是现在很多大学生找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了,可是在所调查的样本中却很少,这是很不正常的。在题目“你认为最佳的求职渠道”回答分布为:精准扶贫资助学生中79.8%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教育很重要,普通学生中69.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教育比较重要。这一数据说明,对于在校生来说,他们更多地希望学校能够多开设就业教育方面的课程或者讲座,使得他们能够丰富自己的就业渠道,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实践过程中来获取就业方面的信息。
3结论
(1)大一年级学生普遍具有自己的就业规划,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加渐渐放弃了自己的规划,开始毫无目的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到了大四才发现自己将要面对社会残酷的竞争往往会出现就业困难的现象。
(2)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求职,大部分同学会通过招聘会来进行职业选择,这无疑是减少了自己的就业渠道,减少了自己的就业机会。
(3)学生希望学校多增加就业指导类课程,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但是在实际开设课程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为了考试及格才去上课,并不关心上课的内容。
4改进措施
(1)学校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观,在大一时期就应该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之后还要按照自己的规划严格监督,保障执行的有效性。
(2)就业指导老师要帮助学生更多的利用网络资源来寻求就业信息,扩大就业渠道,丰富自己的就业信息。
(3)作为学生要对自己要较高的要求,不能放任自己,大学所开设的课程都是有严格考勤制度,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具备专业知识,学生应认真学习学校所开设的各门课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辅导员在平时开班会或者谈心谈话过程中给学生多加引导,提前告诉他们自己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之前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帮助他们系统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自己毕业之后的职业规划。此外,作为大学生的科任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不仅教授学生专业课知识,同时也要教授学生当前的社会形势以及自己专业的就业状况。使得他们能够从多方面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对自己毕业以后的工作情况做出更好的规划。
【参考文献】
[1]曾继平。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郑擎,张坤。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及解决途径[j]。大众科技,2012,14(02):149-150+148.
[3]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7(01):72-76.
[4]成长群。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
[5]杨宝珠。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6]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7]陶小江。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大学生就业论文题目篇四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形势。毕业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社会稳定。文章分析了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严峻的就业问题和成因,指出要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原因对策
每年临近年底,新一轮的“应聘季”就开始了。源源不断的、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蜂拥而入全国各个城市的人才市场或人才招聘场所,京津沪广等一线大城市更是拥挤不堪,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但是,深入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就会发现,虽然每个招聘场所都是热闹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场”,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不是大学生们花费了几千元做简历、经过日夜奔波劳苦投了上百份招聘单位,也没有找到一家令自己满意的单位,就是一些招聘单位对前来报名应聘的学生们条件苛刻,首先第一条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就让前来跃跃欲试的大学生们望而止步。
2013年高校毕业生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而2014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约27万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平息并且在一些层面进一步扩大,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减小,只能更大。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多层次的原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政策原因,更多的是大学生自己的原因。这是一件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每一位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全社会都应伸出友谊之手,帮助大学生们走出跨入社会的第一步,从而使其今后的人生之路充满正能量。
1、高校的快速发展、专业老化、教学内容脱节,导致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无法适应社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同步,社会需求与高校毕业生的总供给出现了很大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目前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新增劳动力,同时适合大学生“口味”的工作岗位较少。由于我国有近14亿的人口,基数巨大,每年有2000万的新增劳动力,全国城镇每年只能提供1200万个就业岗位,但是大多数工作却是大学生们所不屑一顾的。因此,自然会出现一方面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有许多工作岗位还得到偏远的山区招工,以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二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从2002年到2014年,我国每年所毕业的大学生由原来的145万猛增到727万,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短短的几年时间,我国就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这种数量上的巨大变化,对于全社会来说,是始料未及的。如果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脱节的情况下,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
2、大学生自身及家庭的原因所造成的就业难问题。一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职业取向导致他们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低不成,高不就”,“宁愿京沪广一张床,不要二线城市一套房”的传说已被大学生们变为现实。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的顺序依次为:党政机关、科研单位、群众团体、大专院校、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乡镇企业,选择排在后几位单位的人仅有7%;同时,选择回老家,尤其是回到小城镇、农村、“老少边穷”地区的只有3%。这说明,作为家长来说,传统的儒家思想构成的“精英情结”也非常严重,好不容易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大学,上了4年,再回到老家农村工作,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因此,宁愿让孩子漂在“京沪广”,说起来是在一线城市工作,脸上很有光彩。其实孩子究竟在大城市的工作、生活得如何,的。确是“剪不断,理还乱”。轰动一时的北京的“井下人”事例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二是一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知识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缺乏社会各行各业对完成工作的基本要求。有的人连普通话都不会讲,不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在应聘的考试场合,面红耳赤,言不达意,失去了对方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机会。三是一些大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忽东忽西,目的性不强,定位不明确,脚踩两只或多只船,最后连上一只船的机会也没有了。
3、用人单位设置的苛刻条件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目前招工单位往往首先要求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或者是“低职高聘”,办公室的文员也都要有硕士学历。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工作经验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这种重经验轻学历或重学历轻实践严重脱离现实的招工方法给大学生与用人单位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4、高校在自身发展中,如专业设置、教材老化、教师队伍不强等原因造成的问题。一些地方高校追求大而全,办学理念与办学方法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导致开设的专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英雄无用武之地”,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结构性的供需矛盾突出。还有一些学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重视不够,有的学校连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构都没有设立,大学生无法在校内得到应有的就业指导。
5、社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种种困难。大学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档案就得返回户口所在地,由于近年来有许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择业,这就成了必须越过的一道坎。但是,在具体办起户籍、档案等手续来,实在不易。中央电视台曝光的一位在北京大学毕业后自己在中关村找到工作,先后耗时一年多时间,连续跑了8次河北省某县老家,都难以办到自己企业所需要的相关手续一事,让无数大学生扼腕感叹。正是这一道道有形的、无形的“网”,使许多大学生与自己所向往的工作失之交臂,留下遗憾。
以上分析足以说明,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着多种因素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天津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和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难题,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没有一定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和培训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要想逐步解决高校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种种难题,就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国家、社会、企业、家庭与大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尽最大可能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1、大学生自身的责任。在招聘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很少具备必要的求职知识与技巧,一些很小的、本来不应该发生的问题反而会成为功亏一篑的导火线问题。习近平同志不久前在与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交谈时指出:“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老话说,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情商当然要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要成为每一所高校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抓出成效,选拔一批有意愿为大学生就业奉献自己光和热的教师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要深入研究本校毕业生的流向,研究他们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强化这部分学生的就业辅导,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还要“走出去,请进来”,及时、主动地与各类用人单位加强联系,积极引导他们到自己校园里来选拔可用之才。另外,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对孩子将来可能选择的工作岗位、地域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准确的分析,帮助大学生们从多个方面分析自己、分析需求,尽可能地“贴近地气“,从而有效地解决”供需矛盾“。
2、高校的责任。不解决好高校专业的配置、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想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与更新专业,设置最能代表时代特征、深深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学科,及时购置与更新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用价值的教材。将那些已被社会淘汰的专业与课程及时“关闭”,不能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有及时补充正能量,接好地气,才能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3、政府部门的责任。一是要完善与落实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消除歧视,改革与简化户籍、人事、档案办理手续,真正为大学生提供方便、快捷、温馨的服务。二是要切实采取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奖励措施,鼓励他们到基层、到山区、到农村去,一定要将奖励措施落到实处。以上海某区为例,虽然也制定了鼓励大学生在社区创业的相关法规。但是实施起来却极为不易,其中有一条就使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望而止步,这条规定是:“凡是在社区创业的大学生必须要在本社区辖区内租赁房屋。”能够符合此条规定者寥寥无几,奖励也就成了泡影。三是政府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培训机制与失业保障体制,及时帮助一部分尚未完成从学校走向社会角色转换的大学生调整思路,修正坐标,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同时,一定要珍惜经过多年培养的大学生人才,不能让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白白流失,要将一定时间内还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纳入社会救济体系,对他们实施必要的社会救济。
4、社会的责任。全社会都要来关心这些天之骄子,大家都来伸出友谊之手,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决不能让前文所讲的那位大学生一年多内为了办好自己的相关手续,前后跑了8趟老家的事例重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不让大学生们刚走出校门就遭受社会的冷遇,各方面都要尽可能公平地对待他们。以招聘企业为例,要根据岗位选拔员工,设立既实用又环保的招聘方案。只要本科生能做的,完全没有必要招来一位研究生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同理,只要是高职生、大专生就可以胜任的活,也没有必要招来一位本科生来完成此项工作。要知道,人才的浪费,是一种更大的浪费,同时还可以为企业降低人工使用成本。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很强、很快,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好角色的转换。在他们步入企业大门后,人力资源部门要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从厂纪、厂规、安全、技术、生活等各方面进行强化学习,很快就可以使其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中。
对每一位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一次次地参加笔试、面试,都是一次次严峻的考验。“心胜则兴,心败则衰。”只有将自己的准备做得更好、更充分,才能从容面对新的、更大的挑战。要根据自己每一次的失败及时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短板”,尽可能地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长板”,从而使他们认可自己的这只“木桶”可以发挥最大的能量。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尽可能少走弯路。
有位名人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笔者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也曾经有过许多次对学业的荒芜、考试没有下苦功的后悔与遗憾,但是深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心怀若谷,大胆实践,勇往直前,认真做好就业筹划,以优良的“情商与智商”面对每一份工作,面对每一位招聘者,就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专业、能够让自己展开理想翅膀、奋勇拼搏的广阔的就业平台。
参考文献:
[1]中青网。习近平赴天津考察,称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2013.4.14
[2]易明。期盼孩子们能工作得更好。北京纪事,2013(9)
大学生就业论文题目篇五
在全国毕业生大幅增加就业压力加大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店创业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解决就业压力的有一个途径。本文立足于大学生网店创业的这一现象,分析大学生网店创业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网店创业;创业政策;创业平台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有680万人,再加上往届遗留下来的大量已毕业未就业的大学生,20xx年的就业形势异常艰巨。各地方为鼓励大学生就业,出台了许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优惠政策。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发展呈井喷势态,网民增长较快,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而商务交易类应用的快速增长,使得络应用更加丰富,经济带动价值更高。其中,网上支付用户年增幅80.9%,在所有应用中排名第一,旅游预订、网络炒股、网上银行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分别增长了77.9%、67.0%、62.3%和45.9%。据淘宝网数据显示,2009年的网上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同比翻番,占国内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2%;2010年网购额达5231亿元较2009年实现翻番增长,网购市场交易额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提升至3.3%;2011年网购额达6100.8亿元;预计3年内网上交易总额将超万亿元,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提高至6%。
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中国互联网应用正显出网络消费快速增长的显著趋势。但是和美国相比,民在互联网应用结构上仍存在较大差异:美国互联网在网络消费指数上得分几乎是中国的三倍。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我们中国的网络消费增长还有更大的空间,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是可行的。
1、创业环境非常有利
民数已经达到5.38亿,网购交易额已达到7849亿元。2010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政府也不断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了网购市场规范性的提升推动了网络购物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现在很多大学生选择网上开店创业,也得到了学校以及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大大的增强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也具有积极影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拉动经济等也都具有较大影响。
可见,无论是行业发展前景、国家政策、学校家长支持力度等各方面,都为大学生的创业营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大环境。
2、网店门槛较低,易于操作
开网店的前期投入并不大,首先只要有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硬件条件就可行了,其次网店是虚拟的不存在水费、电费和店铺租赁费用等费用的支出,第三网店开店本身是免费的,电子商务模式目前是最先进的营销模式,按订单组织货品,收款发货,几平不存在任何风险。
网上开店基本不受时间和场所这些因素的限制,给大学生创业者一个很自由的经营空间。网店的开设是在已有的平台上进行经营,由平台运营者来维护网站的正常运作,可以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不停地运作。网上开店也不存在经营场所的限制,网店是虚拟的,只要创业者有足够的商品,可以摆上成千上万种商品,而无需考虑营业面积的问题。
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具有文化水平较高,对新生事物有较强接受力的特点。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已经对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以及一般的操作流程比较熟悉,思维也较灵活。这为开网店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3、积累经验,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在校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工作和社会经验,而用人单位往往最看重这一点,所以说社会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就业条件。对于大学生网上开店来说,从进货到营销,再到成本核算、完成交易,每个步骤都能使学生们把书本上的理论用于实践,这将为同学们积累大量的工作和社会经验。同时也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1、选择一个好的经营平台是成功的开始。
同学们不能盲目地建立自己的商品销售网站。建立自己的网站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还需要懂得一定的网络技术,而且经营过程中的宣传推广成本也非常高。同学们可以选择入驻大型运营平台,如淘宝网、网易商城、新浪商城、易趣网等,这一模式的优势是人气很旺,也不需要很多前期投入,可以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收益。我们本学院的同学大约90%使用淘宝网购物平台,淘宝网在国内c2c市场的市场占有率高于80%,里面网店经营配套的系统软件也很多。
2、货源是成功的关键
货源是个重要问题,很多同学难以找到稳定可靠的货源,这成为了创业网店开设过程中最大的麻烦。货源可以由以下几个渠道解决:①进入当地的批发市场,从中寻找到自己满意的货源;②直接从厂家进货,可以拿到更低的价格,更具有竞争力;③寻找当地的实体企业,为其做网络代理商;④在淘宝网中寻找网络代销货源;⑤通过自己的亲戚朋友帮忙,寻找到一些市场上不足的紧俏商品;⑥利用自己的创意,自己动手制作个性化商品。
3、服务是成功的保障
作为店主而言,如果将网店做为自己的一番事业,哪么做好网店服务,提高顾客的购物体验是网店成功的保障。网民对网店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挑剔的,除了货品本身外,还希望网店做得美观漂亮。第一印象对于我们的认知还是十分重要的,在网店中商品的所有信息都是通过眼球来获得,所以在美观上下一些功夫是店铺兴旺的制胜法宝。
解决好物流配送问题也是我们网店提高服务质量的途径。和实体店铺比较,网络店铺不可避免要更多地运用到物流系统。无论在商品的采购过程还是零售过程中,好的物流伙伴都能为自己的业务开展提供很好的保障。作为商家更加应该主动和快递公司搞好关系,通过与快递公司的合作降低单件商品的物流费用,同时增加自己的销售量,最终达到和快递公司共赢的目的。消费者对一个卖家商品的评价往往不仅指商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所选用快递公司的服务质量。
总之,大学生选择网店创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就业压力的越来越大也迫使大学生们去找到新的就业方式和途径,最终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目前的大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网络的熟悉和知识的掌握,使的网店创业形式更适合他们。大学生开网店,只要在行动中慢慢积累经验,注重实践,找到好的渠道和方式,就会取得创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