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十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篇一
《 》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表达了(说明了)感情或道理,这篇文章语言(质朴、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童趣),层次清晰,很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依据《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要求和本组单元训练的重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读“
”等
个生字;会写“
”等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3.知道课文表达的(说明的)意思或道理,感悟xxx把以上的
1、2作为重点,3作为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问题,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了引入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指导书写法、抓重点词句法等。学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以下5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谜语、谈话、讲故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前各种方式导入,旨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很自然的进入第二环节。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首先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然后教师课件出示学生会读的字,再采用指名读、比赛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识字。
3.指导书写。
教师课件出示要求写的字,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保护好学生主动识字的热情),教师范写会写的字,学生书空,学生描写,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投影展示书写较好的给予鼓励。
4.再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
学生可以分自然段读课文,然后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品读课文(指导朗读),(教师课件出示重要的段落或句子)教师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关键段落,细细品味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通过反复的读,学生定能体悟出课文要表达的意思。(这部分为重点要占用约2分钟时间)
6.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这节课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今后我也会……
这节课的板书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去板书,简单明了。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让学生会学、会用,充分体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教学理念。
各位领导、评委,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篇二
1、教材简介:
《乌鸦喝水》是苏教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伊索寓言》故事中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个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以“喝水”为线索,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教育孩子懂得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的道理。其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结构严谨,文中插图鲜明形象,符合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流利、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渐渐”,并能用“渐渐”说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悟乌鸦找水、喝着水的一系列过程及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乌鸦的聪慧,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中小乌鸦的累、渴、急,并能读出真实而具个性化的感受。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情境创设来突破重难点。
新课程精神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意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选择教学方法上,结合本课的特点,考虑到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拟定以下教法:
1、情境体验法。让学生通过扮演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通过诱人的画面、鲜活的形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情感,吸引他们主动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以“演”“看”“悟”“读”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始终,利用多媒体及角色扮演为学生创设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让他们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感受、领悟、升华。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比读、齐读、做动作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使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将课文中的语言输入孩子的头脑,真正达到我心入境,书入我心的境界。
本课所执教的学生处于二年级下学期。从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入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一些方法;但是受到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对课文的一些情感体验不深。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这阶段的孩子大多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仍以形象性、直观性思维为主,在学习中需要老师通过一些有趣、灵活的教学手段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运用了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ppt课件。利用课件的直观性、生动性,帮助学生区别识字、体会文中角色的情感、理解词语“渐渐”,进行思维拓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也为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使得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在本课教学中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一)激趣导入,形象记字
二年级教学识字是重点,而二年级学生往往主观形象记忆比逻辑抽象记忆发达。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1—2年级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所以开课伊始,我在猜谜揭示出谜底后出示乌鸦图片,结合图片我又让孩子们描述体会乌鸦全身乌黑的外形特点,配合生动的课件演示(小鸟飞出啄去“鸟”字一点),并以小结性的衔接语:“乌鸦是鸟类的一种,它全身乌黑发亮,黑得连眼睛都看不出来了,你们瞧,小乌鸦将鸟字的一点啄去,提醒大家乌鸦的‘乌’字没有点,大家一定要记牢。”,使学生记住“乌”字没有点,让学生对“乌”字的构字方法及字形特点有了鲜活的记忆。
(二)情境学文,指导朗读
①创设情境,加深情感体验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本课教学引导孩子充分体会乌鸦找不到水喝的渴、累、急,进而读出真实感受是一大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也为让孩子们能愉快自主地深入投入到课文学习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孩子们戴头饰扮演文中的小乌鸦展开翅膀找水喝,并想象自己飞过了哪些地方找水,从而激发孩子们体会文中小乌鸦的口渴、焦急。随后用课件演示文中乌鸦飞越沙漠、高山、田野、森林的画面,配上我生动地补白:“是呀,我们历尽了千辛万苦,飞过了茫茫的沙漠,飞过了连绵的高山,飞过了广阔的田野,来到了茂密的森林,我们淌下了辛勤的汗水。小乌鸦们,你们累吗?渴吗?心里着急吗?”生动的画面,恰当的引导,不仅顺利的帮学生理解了词语“到处”,更进一步地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唤起了他们与文本的共鸣,如临其境,随后有感而读。
在这一环节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将文字变成能动、有声有色的、直观形象的画面,结合合理的想象展开,把学生带入情境,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
②创设情境,外化个性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这段话时,我仍然将孩子们置于小乌鸦的角色意识之中,运用课件演示小乌鸦喝不着水的画面,当画面中小乌鸦的大嘴巴与瓶口发出“铛铛”的撞击声时,我适时激发孩子们产生喝不着水时生气、着急、难过等独特的心灵体验,并指导他们带上相应的动作或表情,如:瞪着眼睛、捏着拳头的生气模样;皱着眉头的着急表情;愁眉苦脸的难过表情……读出孩子们自己真实而具个性化的感受。
③启迪创新思维,自主探究
实施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之一便是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画面停留在“乌鸦喝不着水正焦急万分”的图象上,再引导“小乌鸦们快开动脑筋想办法吧”,善良的孩子们看到画面中小乌鸦焦急难过的表情,纷纷各抒己见:乌鸦的嘴巴很坚硬用嘴巴啄、用石头砸掉瓶口、用空心的草秆当吸管吸、把瓶子放倒赶快喝……接着我又带领孩子们讨论办法的可行性,并极力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辩论的氛围,让他们畅所欲言,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索精神、创新精神,增添了自主探究的劲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④动静结合,理解“渐渐”
在本课最后一段话的学习和朗读指导中,通过知道“放石子,水会一点点升高”的科学常识,进而理解词语“渐渐”是本篇课文一个知识难点。我引导学生抓住此段第一句中的关键词“一个一个”和“渐渐”通过比读、学生自评讨论理解难点词语,并让“小乌鸦们”带上手势动作边做边读,体会乌鸦放石子时的小心细致。
接下来用课件文本出示这一重点段落“乌鸦把小石子xxxxxxxx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xxxxxxxx,乌鸦就xxxxxxxx。”请学生根据原文填充,并精心将“一个一个”这四个字的出现设计为“一个个慢慢落下”的动作效果,以帮助学生加深“乌鸦一个一个放石子”这过程的记忆;将“渐渐”的出现设计为“缓缓浮出”的动作效果,加深学生对于“渐渐”的理解。
最后利用课件演示“乌鸦放石子,水一点点升高”的画面,画面中放大的水瓶里缓缓上升的水位清晰可见。在视觉形象作用下,使学生对“渐渐”这一关键词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理解,为后面的用“渐渐”说句奠定了基础。学生清晰感受到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思路豁然开朗,障碍一扫而光。
(三)合理拓展,拓宽视野
最后,在进行全文朗读后,我又适时地送出两份礼物:一是请孩子们用“渐渐”说句子,赠送漂亮的智慧星;二是播放好听的动画歌曲,请小朋友们随歌律动。再通过课件中的卡通人物提出两个课外拓展问题:请小文学家课下阅读关于乌鸦的故事;请小科学家动手试试,当瓶子里的水少于一半时,放石子行吗?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的核心就在于“激情”。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使孩子们满怀“激情”驰情其间:因为“激情”而读得入情入境,因为“激情”而说得各抒己见,因为“激情”而学得趣味盎然。不仅为语文课堂注入活水源泉,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更使课堂成为学生快乐自由的学习天地,因为只有让学生不断品尝学习的乐趣,学习的过程才是快乐的过程!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篇三
(一)教材说明
《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1课。本课是一首诗歌,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小节,分别写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二)学习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写好“荡”、“船”、“飘”、“装”。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水乡美景,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起学生共鸣,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荷花贴画
(四)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奇异的东西所吸引。根据孩子这些年龄特点和教材自身的特点,这一课我主要运用课件及荷花贴画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学中运用闯关游戏、多种形式的朗读等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最后进行迁移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闯关摘荷花的游戏,寓教于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加动作读、师生比赛读、以唱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最后的迁移运用更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一)旧知引路,激趣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觉得似曾相识,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上课伊始,我为学生们描述了江南的美,再让学生背诵学过的《识字1》,勾起学生对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回忆。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诗歌——《水乡歌》。小朋友们请准备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回到那个美丽的地方!
这样的导入,即复习旧知而提出新课题,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享受。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寓识字教学于玩乐之中。
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池塘边的小青蛙送来了许多荷花,要得到荷花就得答对小青蛙的问题。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为了得到美丽的荷花,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这个闯关游戏中来。
按照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我按顺序出示了带有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带有生字的词条,引导学生开火车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读、当小老师带读,通过多种活泼有趣的读,使学生掌握了生字的读音。
《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根据《课标》要求,我设计了“生字宝宝找朋友”这一游戏,让学生帮助荷花贴画背后的生字部件寻找朋友,组成这一课的生字,并向大家介绍这个生字。这样,在游戏中学生学到了记忆生字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在游戏中还渗透着互相帮助的思想。
最后再让学生跟着课件书空,在课本上描红。做到了《课标》要求的“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三)感情诵读,感悟诗句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一小节来朗读,并让学生间互相评价,重视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评价。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导”的工作,采用加动作进行朗读、师生比赛读、唱歌促读、师生齐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阅读,愿意阅读。
此外,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是本篇课文的一大特色。根据《课标》第一学段中对阅读的要求:“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每小节都有的一个相同的句子,即问句,让学生练习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悟,把握了问句所表达的疑问语气。
(四)迁移运用,综合提高
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在教学的最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海南美丽的风光,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再模仿课文说说“海南什么多?”并动手写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渗透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篇四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美的城市。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2、3、4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特别是第二自然段是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3.讲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介绍天安门及周围建筑。
4.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我分成三大板块,包括预习反馈、研读课文、写字指导。
预习反馈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字词,一个是课文的整体感知。在这一板块中,我关注学生学习起点。字词教学我的目标定位是以检查为主,而不是面面俱到——每个字都教。一开始就是让学生直接读出词语并非拼读,我以学生的起点为我教学的起点,从学生的认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音、形、义上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新词,教给学生碰到不理解的词可以先拆词再综合起来理解是个不错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对于刚刚步入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感,把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他们只会零碎的讲出一部分,所以在这个环节上,我先是让他们自由地说一说,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这方面的能力,再是帮帮他们,在老师的提示下整体感知课文,逐步形成整体概念。而今天的课堂上也确实反映出学生在课文整体感知环节有难度,我想如果我能在让他们同桌互相说一说的过程中,到学生中去了解一下,指导几个,学生的收获会更多,交流的过程也会更顺。
课堂的第二个板块研读课文,在这一板块,我力求体现“品读感悟,关注表达”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现在语文课堂发展方向是三得:得意、得言、得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感受北京的美丽,天安门的雄伟,这是得其意;
抓语言特色(是让学生发现构词特点:红墙、黄瓦,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一个字是表示颜色,第二个字是表示一样事物,这样的词语非常有意思,而且学生还会说出很多这样的词语来,他们会感受到汉字的趣味,从而产生学习、积累的兴趣。其实在这个自然段中还有一个词语现象是有别于一年级学到的,就是“又庄严,又美丽”和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出现的“又宽又长”,同样是又什么又什么,但中间加了个逗号就有区别了。那因为考虑到这段中已经放了一个语言知识点,最后决定这个还是放到第二课时碰到“又宽又长”再去比较教学。),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那是得其言;
得法:第一个是句式训练:“什么是什么,是什么”,让学生自主发现两种表达形式的区别,老师进行小结:写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中间用逗号,省去第二句的事物名称,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以后小朋友碰到这样的句式就会很清楚地分两步走,第一步:标点,第二步:省略一个事物,方法的习得会使学生终生受益。第二个是写作顺序的渗透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典型按方位顺序介绍的段落,结构严谨,虽然还不是二年级要掌握的。但教材出现了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渗透一点。通过我的第一问,学生知道这里介绍了三个地方: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又不难发现原来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方位顺序向我们介绍的,怪不得我能准确地摆出它们各自的位置。这样的理解层次小朋友肯定很难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达到,课堂上他们在我的引导下体会、感受,这就是质的提升。
第三板块是写字指导。二年级的学生每一课要求会写的字基本都在10个,每课按两课时上的话,我这堂课至少要解决一半。通过钻研教材,我设定第一课时的写字目标为6个(图、国、优、坛、阴、城),很明显这6个字分两类:一是全包围结构,写得时候要先里面后封口,二是左右结构,写得时候要左窄右宽,同时要求学生抓住关键笔画在田格里的位置,写好字。而教师两种类型的字各示范一个较难的,其他的字因为二年级小朋友也有一定的写字基础了,所以让孩子自己观察写,当然教师在巡视的时候若发现问题就可以再强调。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我的目的都不仅仅只是为了教会孩子理解这一篇课文,而是教给学生方法,从课堂走向课外,让语文课显示语文味。
我一直很崇尚沈大安老师倡导的常规模式下自然状态的真实课堂,就像我们徐老师所倡导的从学生学习起点出发,追寻高效课堂,扎扎实实教语文,也一直努力着,不过,上课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留下了许多的缺憾,不过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非常高兴,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篇五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画风》。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纬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教学难点是"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为他们提供施展特长,展示才能的机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按自己的理解来读,按自己的方式来理解。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由于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
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课件展示三个小朋友现场画画的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出示课件)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富有诗意的小诗。(这一环节重在"体验性学习",这是新的教学理念所倡导的。《画风》这篇课文,直接让学生感悟到"风看不见,摸不找,是很难画。"这对于平时生活经验缺乏的少年儿童来说是很难的。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受,(边演示课件边解说),并通过读一读、画一画的方式,理解课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这简简单单的一"问",立刻激起了学生画画的欲望,于是我用课件播放音乐,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也来画风。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风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出示课件,学生作品)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学生画的风以后,我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让学生的思维又得到了更好的训练。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篇六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四册的第22课《猴子种果树》。
这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也没有主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表演,从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列在首位的是以文悟情的情感价值目标。让孩子在反复诵读表演中懂得做事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2、其次是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赏词读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边读边想,体悟处事的方法;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互动学习的能力。
3、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课文中要求掌握9个一类字,2个二类字,这个智能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以读为主,培养语感
渗透学法,自主探究
我打算先识字后学文,分3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二课时学文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我安排了四大板块。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课始,我先出示顽皮可爱的小猴子的图片,谈话激趣: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认识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起跟它打个招呼吧!接着我问:你知道这只猴子种了哪些树?结果怎样?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打开,也已进入课文情境,于是,我因势利导:猴子怎么会什么树也没种成呢?让我们到课文中找答案。
低年级的孩子都很喜欢小动物,于是我以小猴子的图片导入,符合孩子心理特点,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提出问题既是对上节课的复习,又让他们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自主合作,读中感悟。
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结构相同,语言明白如话,通俗易懂,没有多少深奥难解的句子,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由扶到放,从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体现自主读文,合作学习。
1、指导学好第一节,让学生体会到猴子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我首先创设情境: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猴子种下了一棵梨树苗,接着让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演示小猴子给梨树浇水施肥的情景,启发想象:猴子当时会想些什么?然后告诉他们梨树的生长是不需要天天浇水施肥的,从而体会到猴子这样做是因为它非常心急地想吃到梨子。然后指导学生读出猴子的心急:是啊!这只猴子刚刚种下梨树苗,就急着想吃梨子,多心急呀!怎样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读出来呢?大家试试看!
这一环节的设计借助多媒体的生动场景演示,模拟展示猴子种树的过程。充满童趣的动画,能激发孩子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主动学习、轻松学习奠定基础。这里的朗读指导,旨在让学生体会猴子想吃果子的急切心情。简洁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顺其自然的朗读,准确到位的互动,入情入境的想象说话,为学生理解课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由扶到放学习第2—8小节,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里我根据课文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和叙述形式相似的特点,先扶后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让学生默读第2—8小节,想想说说猴子三次种果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整体感知这部分的相似结构。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为主。这两小节是写猴子听了乌鸦的话,拔掉了梨树,改种杏树,结构与第四、五节、第六、七节相似,只要指导他们会学了这两节,就为自主学好下文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两节时,我让学生先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把写猴子的做法和这样做的原因的句子画出来,再想想句子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农谚、梨五杏四的意思,接着重点指导好朗读:乌鸦对猴子说话:“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要读的急;你有这个耐心吗?读出对猴子的耐心表示怀疑,还要读出乌鸦的语言个性。最后上来表演交流。教师做适当地提示与指导。
第四、五和第六、七八节,以放为主。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了前两节,已经对相似结构的四、五,六、七节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这几节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接着引导他们按照前面的方法,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然后交流表演。在交流过程中,我重点进行朗读指导:启发每个人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可采用图文对照导读、个性体验品读、同桌感悟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由于这部分出现了三种动物,且他们之间进行了较多的对话,紧扣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地去模仿各个动物的言语,通过他们的读去体会各个动物的心理,喜鹊和杜鹃的话“你能等得及吗?”“你不着急吗?”要读出对猴子耐心的怀疑,另外还要读出它们不同的语言个性,读喜鹊的话声音要清脆悦耳;读杜鹃的话声音要响亮婉转一些。而猴子所对应的想法“我也等不及”“我还是等不及”则要读出猴子急于吃果实,没有一点耐心的心态。
3、学习第九自然段,感悟寓意
第九自然段是最后一段,我让学生联系前面的课文思考,设疑:故事中的这只猴子一想吃水果,可是到头来,什么树也没有种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导学生在交流、相互的启发中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再用多媒体展示树叶枯萎和猴子无精打采的动画,让学生说说此时想对这只垂头丧气的小猴想说些什么。
这时的猴子形象与上课伊始刚种梨树时猴子的神采飞扬形成鲜明对比,便于学生更深刻和真实地揣摩猴子此刻的心情,于是,学生会有感而发对猴子想说的话。这样创设特定的情景,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对寓意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三)、引导续编,深化情感。
这一环节,我准备创设这样的情境:又是一年的春季到了,大家想像一下,这只猴子听了小朋友们的话后,会怎么做呢?
意在通过续编故事,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实践拓展,内化迁移。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开始。这一环节,我分二步走。第一步,让学生读一读一些做事有耐心的一些谚语和成语,例如“欲速则不达”,还有德国的“一锹挖不成水井,一天盖不成罗马城”;阿拉伯的“参天大树从种子开始”等等;第二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自学其它童话,促使能力迁移。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篇七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是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1、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我采用学生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 井底 ),小鸟落在( 井沿 )。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篇八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册语文书共分八组编排,其中第四组的专题是培养学生的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画风》是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本课是一篇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文章,讲的是陈丹、赵小艺、宋涛用不同景物描绘风的故事。这是一篇创新教育的好教材。它起到了激发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开动脑筋、合作创新的作用。
为此,依据教材内容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难点: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形成一定的认知水平,会初步形成问题,并运用查字典及交流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还确实存在着——对于这种抽象概念,他们还不能明确、理性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通过多次读文,让他们感知风的特点,从而理解风并能用多种方法表现风。
1、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本节课根据“主体参与,主动求知”的课堂教学模式,我采用了以情景教学法,讲读法、自学辅导法、交流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使整节课呈现了民主和谐的气氛。
2、教学手段:
我运用了多媒体、生字卡片、图片。
下面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谈具体的教学流程。
1、激趣启思导入新课
二年级学生对风这种抽象概念,还不能明确、理性地理解和接受。所以,上课伊始,我由谜语导入:看不见,摸不着;树儿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随机板书谜底:风。为了让学生觉得语文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我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风都有哪几种,然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唱有关风的歌、背有关风的诗、听一听风声(课件)以此感受风的特点。这时,我将总结:风能唱、能背、能听、能说,风能画吗?随机板书画,以此引出新课:画风。这样既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又很好地理解风这一抽象事物。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引入新课后,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用课件出示原文三个小朋友插图,让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并与他们交朋友。通过看拼音、去掉拼音认识6个生字,其中“宋、赵、陈”可结合学生姓名识记,继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其它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记,注意学习多音字“杆、”。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难点,为此,我创设多种方式,加强已认汉字的复现巩固,如:在词语中复现,在课文中复现。本课的`“艺”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顺承识字教学,课件出示都是上下结构的“艺、丝”两字,让学生观察分析两字的异同和写时应注意的问题。我注重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板书范写“艺、丝”时,重点指导“横折弯构”和“撇折撇折”的写法。随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另外两个上下结构的“显、忽”。在学生练写时,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养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不多,要注意总结写字的规律,要把字写端正、写美观,所以本节课只安排学生练写上下结构的字。
3、读文探究深层感悟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学完生字之后,这一环节我紧紧围绕“读”来展开,以不同形式的6次读文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体会文中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1)初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指名读文,感知全文内容;
(4)带着“他们到底是怎样画风”的问题默读课文,体会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创意;
(5)图文结合,赏读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段落;
(6)分角色展示读文。这个环节,先是小组内练读、展示读,最后全班展示读。在练习分角色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怎样读出文中孩子画风的“聪明劲”,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揣摩时,要进行合作学习的培养。此时,我也注重了启发性的示范朗读。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让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
4、拓展应用设计作业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提出“你喜欢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整合文本,深化主题。在得到学生肯定答复后,我会提出“你有其它更好的画风的方法吗?”由小组到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这时,我会播放动听的背景音乐,给学生创设轻松、联想的学习空间。在布置作业时,设计了“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现风。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演一演”我没有设置统一表现风的方式,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篇九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7个生字“宋、涛、陈、丹、赵、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理清课文思路。(知道谁在画风,怎样画风。)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教学贴近生活。
3、“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4、“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5、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一)猜谜揭题、鼓励提问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给你们猜好吗?请听好了!课件出示: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树儿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红旗见它舞蹈,风铃见它唱歌。[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师:是什么?谁猜出来了?(指名学生说)同意吗?对了,是风!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真的能吗?今天这节课咱们要学的课文就是__画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3、指名分节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评价。
[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在人文的课堂中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过渡: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来到咱们班了,想认识一下吗?(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
(1)小老师领读,齐读。
(2)去掉拼音读。师:看看,屏幕上有什么变化?还会读吗?男同学先读,女同学接着读。
2、择出生字读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师: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了,还认识这些字吗?出示生字卡片(生集读)。师:我们来开火车读好吗?
①怎么记这个(宋、涛、陈、丹、赵、艺)字?
②能给它找找朋友,组一个词吗?(宋、涛、陈、丹、赵、艺)
3、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过。
(画风)说课,标签: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
5、老师这有几个字想请教同学们,你会读吗?(指名学生读)
显得更美了一根旗杆
风车呼呼地转斜斜的雨丝
师:这个显字,也是课文中的生字,你能给它组一个词吗?能用它说一句话吗?[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交朋友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过渡: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读得更好。
2、请大家带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再来自由的读读课文。课件出示: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后师: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事呢?(指名说)
4、师: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同学再一次的去默读课文,可以拿起笔画出你自己的答案。
5、师:有答案了吗?谁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⑴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她读书细心吗?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呢?能不能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⑴只见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说着,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赵小艺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6、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
7、师:那赵小艺他们的画到底是怎样的呢?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画呢?课件逐幅出示赵小艺三个人的画: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是谁画的画?能给它配上课文里的句子吗?
师:配得好吗?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画和相应的文字)[本环节克服了乏味地串讲,对学生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自读中解决问题,随机出现图文并茂的课件,再加上老师适当鼓励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五)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师:文中的三个孩子画出了风,小朋友,你们想画风吗?准备怎么画风呢?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你的学习伙伴吧!
1、小组讨论画风方法。
2、全班交流画风的方法。
3、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课件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互相帮助,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信息,促进了学生多方位的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其实,生活中的风很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风吧。(课件出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风。)
(六)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老师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小画家: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演员: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小诗人:编一首关于风的儿歌。
小巧手: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欢乐。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作业应具有“创造性学习过程”的本质,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设计具有多样性的,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篇十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会正确书写“艺、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画风》一课的导入可采用猜谜的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是:风。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风看不见,摸不着,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却是《画风》。(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指名质疑。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篇十一
张老师刚才的试课,是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张老师能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读为本、读悟结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本节课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假如》这节课在教学特色上凸显以下几个特点:
本节课张老师能整合三维目标,突出二年级段学生特点,提出三条教学目标,这三条目标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既有面向全体的最低要求,又有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整节课采用整体性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张老师在疑难处能面向全体学生,循循善诱,适当点拨。整个课堂环节清晰,结构紧凑、形式活泼、富有情趣。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张老师注重让学生观察,并强调写字的姿势,注重习惯的培养。在指导“良”和“食”的书写,张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区别笔画、字形,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和培养情感。”本节课,张老师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诗歌。如,有师生共读,整体感知的朗读;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的朗读;还有语言铺垫,深入文本的朗读等,整节课让“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引导学生把小诗读得入情入境,津津有味。如:第三节诗句,张老师设计句式练习,用填空的形式给学生“搭桥“,让学生真切感悟到西西有了一双好腿无比高兴的心情,教师顺势指导学生读出西西的开心、幸福。学生在读中获得信息,读中受到熏陶,读中把握儿童诗的语言规律,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从而积累和内化了语言,培养了学生语感。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在本节课中有所体现,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小节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让学生模仿诗人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通过说写结合和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体验在写话中升华,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拓展学生思维。
总之,本节课通过谈话导入课题;品读诗文,感悟语言;拓展想象,释放情感等,加之张老师教法灵活,能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人感受到了真情、真爱和纯真的扎实有效的课堂。但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1、老师范读引路、指导朗读,做得比较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老师范读时应看着文本,以便引领学生潜心领悟文本,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乃至手到。
3、教师教学评价语言比较单调,教师应根据学情实际采用恰当而有效的评价语言及时跟进。
希望张老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能够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自己,永远行走在追求完美的教学之路上,力求实现崔峦老师所提出的“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篇十二
《泉水》是鲁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课文文质兼美,就像一股清泉,潺潺流淌,洒下一路爱心。根据文本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课标要求,我拟定本课学习目标:
l知识目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书写“泉、股、鹃”等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情感目标: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目标1、2是重点,目标3是难点。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基于这样的理念,我采用了“朗读感悟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等教学方法。
从一年级我们班就进行了伙伴同构学习法的实验,目前我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本课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模块。
(一、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我开课就播放泉水的图片。观看着多姿多彩的图画,倾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在观察评价中共享写字情趣
识字环节中,让学生先自学,然后伙伴互助互学,学习伙伴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师帮助解决。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我是运用了两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把和词语有关的音乐或者图片奖励给学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词语。第二个游戏是玩捉迷藏。两个小小的游戏都实现了玩中学。
为了遵循“低年级的一堂课要渗透识字写字教学”理念,我还进行了写字指导,重点放在总结“月”字的变化规律: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三、在潜心品读中丰富语言积累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阅读实践。
我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学生在人文的课堂中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成功的乐趣;指导背诵,教背诵方法,让学生丰富了语言和方法的积累;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段落间的异同,领悟文章的写作思路。
(四、在读写迁移中享受创作美好
根据课标要求,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所以我设计了有梯度有层次的说话、写话练习。仿写的练习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给学生打开了一个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
好的板书应该重视实效性,我板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体现写字指导,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品赏词语。
新课程理念指出: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本节课我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会自我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既关注了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
总之,本课我立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但由于水平有限,我的课有许多不足之处,真诚地请求大家给予帮助和批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篇十三
一、说教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诈狡猾。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二、说学生
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的寓意。
三、说教法
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利用白板的聚光灯、拖拽、擦除等功能,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四、说学法
本篇课文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方面还不是很高,还不能独立由语言文字来切实感悟文章深意。因此,学生要融入一定的课文情境,合作交流,反复诵读,这样才能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六、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七、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导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忍不住走出家门。看,这是谁?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狐狸和老虎吗?(聪明、狡猾;凶猛、威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狐狸和老虎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狐假虎威)
(二)品读课文,感受体味。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书上找一找,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老虎本质的威猛?(理解:窜过、扑过去、逮住了)
(2)指导朗读。多么凶猛的老虎啊,你们这么读,让我感到狐狸未必被老虎逮到。再读——齐读。
2、学习第2至第5自然段。
教师导入:老虎多么凶猛,眼看狐狸就要成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请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
(1)指名分角色读2—5自然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狐狸的话,用波浪线画出老虎说的话,注意表示它们的神态和动作的词。{多媒体出示课文}
(2)集体讨论:
①“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狐狸在想什么呢?
②“扯着嗓子问”是什么意思?
③“你敢吃我?”这个反问句是什么意思?该怎样读狐狸的话?(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有威吓性)
④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一愣、松开了爪子)这两个动作说明了什么?老虎为什么被蒙住呢?
(3)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课文,抓住对狐狸的说话语气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狐狸面对老虎其实是胆怯的,更突出狐狸的本质的狡猾。】
3、学习6至8自然段。
教师导入:接下来狐狸又想出了什么招数,想在老虎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请大家自己读读6—8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分组讨论:既然老虎放了狐狸,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一趟呢?(验证自己刚才所编造的谎言)
(3)它们往森林深处走的时候各是什么样子?你读懂了吗?狐狸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4、表演配音。
(四)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导入:百兽是被谁吓跑的?(老虎)从哪里看出是被老虎吓跑,而不是被狐狸吓跑的?
填空:原来,( )是借着( )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总结:人们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借别人的威势来吓唬人的行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
2、小练笔: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篇十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我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也是我和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发展的最终目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语文实践应是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土壤。于是,“在真实的阅读中学做真人”是我在《画家和牧童》这一教学实践中展示的教学思想。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内容。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本课以牧童那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以戴嵩虚心向学的行为渗透了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本理念。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近两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识字是重点,但不是教学的难点。怎样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成为我本课教学的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阅读中积累和运用优美词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能力目标:
促朗读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不断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只有在交往中学会谦虚,在合作中敢于说真话的品质”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返朴归真”是新课程中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什么是真正的语文阅读教学,许多仁人志士倾全力而研究。低年级的课文虽短,却肝胆俱全。尝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树立从小爱读书,多读书的意识,是我的教学主攻方向。下面我通过以下环节来展示自己一些略显稚嫩的教学思想:
1、赏画评画,走近画家:
课前,师生一起欣赏李苦禅、齐白石、徐悲鸿等绘画大师的名画,使学生初步领略到画家的风采,并能体会说出画家的画是不同凡响的。此时,选出一副画让学生去评价其不足之处,他们就会顿感诧异,“大画家还会画得不好?”趁此疑惑之时,老师马上引入课题:“在很久以前,就有一个从没有上过学,又没有画过画的牧童,却向一位大画家提出了意见。你愿意认识他吗?”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中。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体会到生活才是赏画、评画的源泉。
2、以读代讲,感悟真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读”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读”这条主线,采用自由读、默读、个别读、指导读、评价读、创设情景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⑴读课题谈感受大写“画家”,小写“牧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充分谈自己眼中的牧童和画家是什么样的?在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感受到画家与牧童的距离,为下文牧童敢于说真话做了铺垫;教师在此过程中迅速掌握学情,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做到以学定教。
⑵初读全文整体感知你觉得故事中的画家、牧童怎么样?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气。
⑶精读课文学做真人:
①在阅读中要有真实的感受为此,我有以下创新:
a、创新之一、学科整合,在实践中感受“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是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不容易理解的,我充分开发身边的资源,把美术老师请进课堂,亲手演示中国画的画法,让学生在绘画实践中感悟“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再由美术教师向学生介绍戴嵩的有关知识,内行谈内行,学生更易感受戴嵩的大师风范。介绍后,再次引导学生读人们的评价语言,定会惟妙惟肖。在阅读中质疑,在释疑中阅读,真实的阅读让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
b、创新之二、眼耳口脑,多方面感受抓住文中的人物对话,并结合书中的插图让学生大胆想象每个人的表情、神态、语言。先说后读再演,体验出戴嵩的确画错了,牧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才敢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样设计中,学生朗读能力、想象力、对文本的理解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也在阅读中逐渐生成了。
创新之三、创设情景,深层感受体验源于深层次的思考。“如果当时牧童没有看到戴嵩的《斗牛图》,这幅图就这样传到了国外,被国外的农夫看到了,会怎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情感由此上升到一种爱国的境界。在这一高度上,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式的阅读,真实地体会到“谦虚好学”和“勇敢建议”也是一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更需要谦虚好学的品质,更需要我们每个人敢于说真话的勇气。
②在阅读中要有真实的收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于是,我设计了积累与“一”有关的词句,摘抄课文优美的词句。学生在说一说、写一写中积累语文。
③在阅读要中有真实的评价学会欣赏,学会评价是本课力求体现的评价理念。“你愿意学谁?为什么?”的深入思考让学生再次品读课文,“人要谦虚,博采众长”的思想就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脑海里了。在实践中学会评价,让牧童的勇气增强学生评价的信心;在合作中学会欣赏,戴嵩的谦逊更是让被评价者佩服。教学中我时时、处处给学生评价的舞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一次次自评、互评中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
3、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课堂天地小,生活无穷大。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到生活。课后拓展练习设定为:
⑴评价身边一个熟悉的人。
⑵上网收集更多的名画进行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⑶读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篇十五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20课,是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讲了小松鼠和小熊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又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吵架,最后两人互相体谅,互相宽容,又和好如初。另外本篇文章有两大特色:首先这是一篇童话色彩浓郁的文章,生动有趣的场景和通俗浅显的语言易于让学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其次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如:“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通过对此类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地沟通。
第五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从识字五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本篇课文是本组教材中的第四篇课文,通过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与人沟通。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之情。
3、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
教学难点: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令人吃惊,老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学生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鼓舞、学会组织、学会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健全人格,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谈话法。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2、为学生创设多种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
1、教师一手拿折好的纸船,一手拿着风筝:“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板贴实物纸船和风筝。
2、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3、指导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纸船和风筝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1—6自然段
(1)自读1—6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
(2)指名交流。师随机板书:快乐、幸福
(3)指导朗读“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当小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上这两句话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呢?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吗?
(4)指名读,小老师读,齐读。
(5)齐读1—6自然段。
2、学习7—11自然段
(1)自由读7—11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随机板书:飘荡、漂流,分别写在纸船和风筝的实物下方。
(3)联系实物,比较识字“飘、漂”,你是怎么记这两个字的?
(4)用“飘荡、漂流”造句。
(5)指导朗读,读出小松鼠和小熊难过得心情。
(6)指名读,齐读。
(7)最后他们和好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指名读,小组读。
(8)齐读7—11自然段。
1、指名读11节,既然小熊愿意和小松鼠和好,小松鼠应该很高兴,为什么还要哭呢?而且是高兴得哭了,他又在高兴什么,哭什么呢?
2、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齐读11节。
3、如果你是小松鼠,现在你会在纸船里写点什么呢?生试写1到2句话。
4、汇报交流。
5、齐读课文
1、指导学生把词卡贴在黑板的大树上,摘下来领读、齐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读。
1、教师范写。2、小组合作,互相评价。在生字中找你认为写得好的字,冲它笑一笑,或再高兴地读一遍。
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好朋友听,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的心意。(把学到的故事讲给身边的好友听,这也是对语言运用的绝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会得到同步的发展,给学生创设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2、每篇积累
让学生从本课中找到喜欢的词句,并记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