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阆中古城导游词简单(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阆中古城导游词简单篇一
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四川西北部,全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全市人口90万左右,1986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是整个四川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我们中国的四大古城。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誉,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留下了“阆苑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第一个要参观的景点张飞庙,马上就要到了。
张飞庙
我们所在的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弘、建造精美。
张飞庙墓亭
这里是张飞的墓亭,大家可以看到这边墓亭亭柱上有一幅对联。上联是“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意思是说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有遗憾。下联是“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意思是说张飞死后,此墓虽然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英勇的情怀千古不衰。
这墓亭下放的拱穴内,端坐的是张飞的武身像,大家仔细看一下这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猛张飞是不是和大家心目中的张飞有几分相似呢?这像前摆的盘龙石斗窝叫“长明灯”,据说,张飞在驻守阆中的时候,曹魏大将张合带领五万大军进攻巴西首府阆中,当时张飞手足不过万人,却依靠阆中人民的支持,以少胜多,大败张合,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阆中人为感戴他的英勇,在其死后,特意选取最好的石头精工雕成这座“长明灯”。千百年来,每到清明时节,人们都要为张飞扫墓,给长明灯献油。
张飞庙大殿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翘脚联运、气势不凡的敌万楼,“敌万”故名思议,就是说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的意思,楼的两边分别是文物展览厅和群塑厅,穿过这两个展厅,我们来到的就是张飞庙的大殿了。
大家可以首先从外观上观赏一下整个大殿的建筑风格,大殿为歇山式屋顶,砖雕拼合屋脊,屋檐下有题为“刚强直理”的金匾,这是清代果亲王亲自撰写的。走进大殿,中间端坐的那座两米多高、状貌威武的塑像,便是张飞了。也许大家觉得奇怪了,为什么这尊张飞塑像,是头戴王冠、身披锦袍呢?原来在清朝嘉庆年间,张飞被追封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便是他冠冕纹身的坐像了。左右两壁式岳飞草书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更是将大殿烘托得一片威严、儒雅。
华光楼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阆中古城的地标性建筑——华光楼。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矗立于阆中城南、嘉陵江边,说到这阆中的楼阁,华光楼便是首当其冲、不得不提。历代到过阆中的文人墨客,无不以此楼为诗。华光楼在一大片古城居民区中拔地而起,气势恢宏,极富古典建筑的特色,素有“阆苑第一楼”的称号。
大家可以看到,华光楼的楼下是一个五米高的石拱门,这是用于人们来往穿行的过街门。由于华光楼靠近嘉陵江,古代是阆中的航运枢纽中心,加之当时楼的两边都是手工业加工作坊,所以昔日华光楼下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曾有诗云“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以此来描写它的热闹。楼上则是古时候的达官贵人们邀请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欣赏山水的地方。
请各位朋友仔细看一看这座石拱门上雕刻的内容,拱门上南北两面分别刻着“只有打倒国民党才好打帝国主义”和“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兵自己的政府”。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两幅标语,这些标语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阆中征战时所留下的,正是因为这些标语,在文革时期华光楼才免遭红卫兵的破坏,我们现在也才有机会看到这座保存完好的华光楼。
滕王阁
我们现在所参观的就是位于阆中古城北、嘉陵江玉台山上的滕王阁,大家可能通过王勃的《滕王阁序》早已对滕王阁这三个字如雷贯耳,但是此滕王阁非彼滕王阁,王勃所描绘的滕王阁位于今天的江西南昌。不过这两座滕王阁还是有共同之处的,那就是他们都是因为一人而建,此人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个儿子,也就是唐腾王李元婴。据说,当时李元婴被贬阆中,为了延续在宫中的奢靡生活,就用聚敛的钱财修建了这座气势宏大、富丽堂皇宫殿式建筑群,当时称之为隆苑,后来因为避讳,改为阆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大家眼前所看到的这尊石塔,就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唐代舍利石塔,经人研究它就是七级浮屠,这是佛教中等级最高的佛塔。它始建于公元4世纪的唐代,高约8.25米。关于这座宝塔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腾王李元婴从小在皇宫里娇生惯养,贪图享乐,被贬阆中之后依然是不加收敛,骄奢淫逸,他为了来世依然能够过上这种骄奢的生活,就想通过修建浮屠这种方式,来祈求他来世也可以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于是就命人在院中修建了三尊佛塔,其余两尊因为历史变迁,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只剩下大家眼前这尊了。关于这座佛塔有一个神奇的视觉效果,那就是你围着这个佛塔转,无论在哪个方向看佛塔,佛塔都是倾斜的,所以这座塔又被人们称之为“斜塔”,也有人嘲笑说,李元婴为官不正,就连他修的佛塔也都是斜的。
阆中古城导游词简单篇二
阆中概况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
非常欢迎各位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阆中旅游,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四川西北部,全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全市人口90万左右。1986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是整个四川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咱们中国的四大古城。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誉,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留下了“阆苑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说到阆中的阆字,很多外地人由于平常极少接触到这个字,都对这个字比较陌生,就连很多旅游节目到阆中采访的时候,主持人都会把阆中读成是郎中。那么,阆中的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阆中又是因何而得名的呢?我们现在翻开新华字典的话,阆字就只有唯一的一种解释了,那就是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一个地名。其实关于阆中这个名字的由来,说法有很多,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把阆,解释为门高也,即阆中周围的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而古时候把住在城中的居民统称为良,所以,因而得名--阆中。然而,在旧唐书地理志中又说,“阆水迂曲,绕经三面”,意思是说嘉陵江绕城三面而过,在古代人们把嘉陵江称之为阆水,所以人们又说阆中是因为水得名的。其实,不管阆中是因山得名,还是因水得名也罢,正是有了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才成就了现在的阆中古城。
阆中这座山水秀丽的古城,不仅吸引了历代众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居住,留下大量文物古迹,而且,古城本身就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汉武帝时,这里诞生了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其后,又有东汉时
的大气象学家任文孙父子。而且,据统计,从晚唐到清朝1000多年间,阆中先后出了四个状元,94个进士,几百个举人。
除此之外,阆中还是中国春节的源头,这是因为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编制的《太初历》,正是由于这部历法,才把正月规定为岁首,每年的正月初一规定为新年的第一天,从此才有了现在的“春节”,落下闳也被后人尊称为“中国春节老人”,阆中也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中国春节的源头。
阆中古城在历史上一直是川北重镇,乃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是文人云集、商贾来往,这也因此为阆中带来了繁荣的多元文化。无论是风水、天文、三国文化,还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以及阆中本土民俗文化,都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融,相互发展。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第一个要参观的景点-张飞庙,马上就要到了。
2. 华光楼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
咱们现在所在的景点就是阆中古城的地标性建筑----华光楼。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矗立于阆中城南、嘉陵江边,说到这阆中的楼阁,华光楼便是首当其冲、不得不提。历代到过阆中的文人墨客,无不以此楼为诗。整座楼通高25·5米,在一大片古城居民区中拔地而起,气势恢宏,极富古典建筑的特色,素有“阆苑第一楼”的称号。
大家可以看到,华光楼的楼下是一个五米高的石拱门,这是用于人们来往穿行的过街门。由于华光楼靠近嘉陵江,古代是阆中的航运枢纽中心,加之当时楼的两边都是手工业加工作坊,所以昔日华光楼下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曾有
诗云“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以此来描写它的热闹。楼上则是古时候的达官贵人们邀请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欣赏山水的地方。
说到华光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相传华光楼是由于唐腾王李元婴,也就是唐太祖李渊的儿子,被贬阆中时所修建的,当时称之为南楼,古南楼历代跌遭火灾,咱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楼是清代同治六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六七年时所重建的,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
华光楼上有很多牌匾,历史也非常的悠久,例如:清朝阆中知事彭凤藻所题的“古镇江楼”,大诗人苏轼所题的“灵景”,等等,这些牌匾都分别介绍了华光楼的独特之处。如今登楼远眺,丹青城郭,无限风华尽收眼底。
各位现在是不是很想马上就登上这座楼去眺望咱们阆中古城的全景呢?咱们在登楼之前,还要请各位朋友仔细看一看这座石拱门上雕刻的内容, 拱门上南北两面分别刻着“只有打倒才好打帝国主义”和“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兵自己的政府”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两幅标语,这些标语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阆中征战时所留下的,正是因为这些标语,在文革时期华光楼才免遭红卫兵的破坏。咱们现在也才有机会看到这座保存完好的华光楼。
好了,各位朋友,说了这么多,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接下来咱们就一起登上华光楼去一看阆中古城的美景!
3. 张飞庙墓亭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弘、建造精美。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刘备益州称帝之后,把张飞封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长达七年之久。大家眼前的这座山门,是由明代时重建的,大门上高悬的《汉桓侯祠》的匾额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张飞的墓亭了,大家可以看到这边墓亭亭柱上有一幅对联。上联是“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意思是说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有遗憾。下联是“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意思是说张飞死后,此墓虽然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英勇的情怀千古不衰。 关于这个无头之躯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当年张飞被杀害之后,凶手范强、张达二人割下其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作为进身之阶,他们乘船东下时,却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慌失措之下,便把张飞的头颅抛到江中,头浮到河南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了。
这墓亭下放的拱穴内,端坐的是张飞的武身像,大家仔细看一下这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猛张飞是不是和大家心目中的张飞有几分相似呢?这像前摆的盘龙石斗窝叫“长明灯”,据说,张飞在驻守阆中的时候,曹魏大
将张合带领五万大军进攻巴西首府阆中,当时张飞手足不过万人,却依靠阆中人民的支持,以少胜多,大败张合,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阆中人为感戴他的英勇,在其死后,特意选取最好的石头精工雕成这座“长明灯”。千百年来,每到清明时节,人们都要为张飞扫墓,给长明灯献油。
这墓亭后方就是张飞的墓冢,我们再接着往前走。。
3. 张飞庙大殿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弘、建造精美。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刘备益州称帝之后,把张飞封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长达七年之久。大家眼前的这座山门,是由明代时重建的,大门上高悬的《汉桓侯祠》的匾额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翘脚联运、气势不凡的敌万楼了,敌万故名思议,就是说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的意思,楼的两边分别是文物展览厅和群塑厅,穿过这两个展厅,我们来到的就是张飞庙的大殿了。 大家可以首先从外观上观赏一下整个大殿的建筑风格,大殿为歇山式屋顶,砖雕拼合屋脊,屋檐下有题为“刚强直理”的金匾,这是清代果亲王亲自撰写的。走进大殿,中间端坐的那座两米多高、状貌威武的塑像,便是张飞了。也许大家觉得奇怪了,为什么这尊张飞塑像,是头戴王冠、
阆中古城导游词简单篇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阆中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四川阆中贡院位于四川阆中学道街。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
清代四川贡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又称川北道贡院。顺治九年(1652年),因全川未靖,四川省省会暂驻阆中,并在此举行了甲午、丁酉、庚子三科考试,贡院即是当时的考场。值得关注的是考生们的考场,具说考生进考场后要沐浴是为了防止夹带。进了考室以后九天时间吃喝全在里面不能进出。白天的桌子晚上放低一点就躺在上面睡觉,前面还放了桶是方便时用,吃就是自带干食。
清代考棚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这里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整个贡院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
现在,贡院每天的上午8:30和下午的15:00都会安排一场访古的科举考试,花20元左右报名费就可以当一次考生。
阆中贡院,规范的称呼是川北道贡院,俗称清代考棚。目前阆中贡院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 明清时,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20xx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至废除科举制度。
阆中贡院具体建于何时,已无确切记载。明代嘉靖《保宁府志》,此处有一个建筑群叫明伦堂,设考场四十间,清代黎学锦重修考棚地基差不多在此,应当就是它前身,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现存的阆中贡院,系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纯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规矩,高出街坊民居一头。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庭院中是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斋舍为一楼一底四合院,楼下庭院纵贯走向。
这里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在已建成科举博物馆,现有孔子塑像、清代衣妆、应试考物等展出。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考棚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
清代考棚,是川北道贡院的俗称。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官员后备人才的一钟制度。明清时,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20xx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至废除科举制度。
贡院考棚具体建于何时,已无确切记载,查明代嘉靖《保宁府志》,有建筑群叫明伦堂,考场四十间, 而清代黎学锦重修考棚地基原来也很宽广。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纯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规矩,高出街坊民居一头。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为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庭院中间为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斋舍为一楼一底四合院,楼下庭院纵贯走向。
阆中同成都一样,是全国兴办学校最早的地方,人才辈出,文风炽盛。1987年10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议就是在贡院里召开的。
目前,已在阆中贡院里建成科举博物馆,现有孔子塑像、清代衣妆、应试考物等,游客可自主参与,自得其乐,不久巴蜀第一砚也将落户贡院。
作为国内目前唯一的"科举文化"旅游点,阆中贡院复原了清初四川学子赶考的旧貌。游客可以现场亲身体会科举考试,在考官的高声"开考"中,在"衙役"的锣声中,过一把复古的瘾。
阆中古城导游词简单篇四
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因“全川未靖”,四川巡抚李国英驻节阆中,四川监察御史也驻节阆中。当时大员们处理公事的所在地即“道台衙门”,位于今阆中市学道街。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川临时省会衙门迁至成都。
从1956年开始,道台衙门被逐渐拆除,阆中税务局、房管处、农机局等单位在道台衙门故地建起职工宿舍。幸运的是,道台衙门的二门现在还保留着,成为昔日威严的临时省会办公大楼的最后见证者,二门上方不知“高寿”的老门枋仍高高在上。阆中决定在旧址上修复道台衙门。道台衙门占地24亩,投资20xx万元。20xx年10月设计方案定稿,年底动工。道台衙门 古城压秤的珍品景观
专家指出:在中国现有的官衙遗存中,仅有县衙,而没有道台衙门。如果阆中的道台衙门一经修复,便在全国具有唯一性。
道台衙门 古城压秤的珍品景观
“道台衙门是彰显阆中历史地位的重要建筑群,急需尽快恢复!”早在4年前,省内外的一些重量级古建筑专家便发出了这样的呼声。在此基础上,连续两届阆中市委、市政府都将恢复道台衙门作为重点项目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并着手将原道台衙门旧址上的10000多平方米不协调建筑全部拆除。
道台衙门,古城一个失落的惊叹号
阆中名城研究会副主任李文明告诉笔者: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界于省、府之间设置的一级重要行政机构,其长官称“道员”或“道台”。当时,四川全省共设置了川北、川南、川东、川西4处道台衙门,它们成为链接省政府与各州、县的桥梁,主要职责是负责考核辖区的吏治,审理大案,督导农桑,整肃税源。从明洪武四年(1371)到崇祯十七年(1644),又从清顺治八年(1651)至民国三年(1914),川北道台衙门设在阆中长达536年,明代辖保宁、顺庆、龙安、潼川三府一州共27县,清代辖25州县。明末清初,因成都战乱,四川省会也设在川北道台衙门内,在阆中行使省政府权利长达20xx年,并在阆中设贡院,连续4届举行乡试。明代状元杨瞻和清代名宦黎学锦等人,皆分别在阆中作过“道台”。民国元年,改川北道台衙门为川北宣慰署使,张澜先生为首任川北宣慰使。国家一些古建筑专家论证说,如今,在全国遗存官署类文物遗迹中,只有县衙,没有道衙。阆中道台衙门一经恢复后,在全国是唯一的一处。
由此可见,道台衙门标志着阆中在当时的川北具有无法取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重要历史地位。杨林由等曾见证过阆中道台衙门昔日辉煌的阆中老人介绍说:古城道台衙门的古建筑,大部分毁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有识之士说:阆中古城能够彰显个性和魅力的地方不多,除了“国宝”张飞庙、待完善的贡院和一批民居院落外,再无压秤的精品景观了,仅凭现有的这些家当是很难满足多数游客的胃口的。道台衙门的历史价值很高,修复后在全国叫得响,属于珍品极品,是不可多得的古城文化生态资源。省委书记张学忠到阆考察,参观道台衙门遗址时,对陪同的阆中市委领导说:“原先这里住的就是我这个级别的官呵!”
修旧如旧,还一座历史文化殿堂
去年以来,阆中名城研究会曾邀请省内外的专家们举行过多次座谈会,认为主色调要凸出明代建筑基调。在规模上,尤其要再现川北道台衙门的宏大气派、古朴自然;内部的局部结构由行政、兵备、粮秣、司法功能部门以及“思政堂”、“柏台亭”、“思豫仓”、“道台井”、“惜阴轩”、“补过亭”、“补拙轩”等既有文化含金量又有可视性的景观构成。
在采访中,笔者还惊喜地发现,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阆中的乡土画家马先达、陈文大等人曾将道台衙门的整个轮廓布局及细微结构画了下来,为如今的恢复提供了难得的依据。
老人们说,道台衙门内的每一处景观都有意味隽永的故事。诸如“思豫仓”,便由咸丰元年的川北道台胡兴仁修建,每年他自捐俸银买谷二百担,贮于仓内以备荒年赈灾之用,堪称一段佳话。
阆中一些文化人士还纷纷建言:恢复道台衙门不单只是一幢古建筑外壳的再现。事实上名研会两年前就呼吁社会贤达和搞收藏的研究人员有所准备。他们谢绝外地客商高价收购阆中明代官用器物,如四川罕见的楠木几案(为省级官衙用)、楠木二出头官帽椅、书有“举案齐眉”的呈装诉讼公文盒和大量属于明代的窗花、屏风、雕饰诸珍品,还有不可多得的如“风度端凝”、“明经炬典”等巨型匾额,专为提供道台衙门修复后配套使用。
阆中古城导游词简单篇五
阆中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坐落于美里的嘉陵江北面,它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整座古城以中天楼为中心,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中间还穿插了许多小街小巷,形成了一座别具特色的方形古城。
古城的街道是由凹凸不平的大石块铺成的,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有院落、有商铺……院落里的人们休闲自在,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树荫下乘凉,还有的坐在凳子上,悠闲地喝茶聊天,品味着古城独特的韵味。小商铺里,摆放着各种特色小吃和商品,店主在外面卖力地吆喝着,打出各种各样吸引眼球的广告。摆在外桌新鲜出炉的张飞牛肉,它的香味似乎有种特殊的魔力,能使经过商铺的人放慢脚步,垂涎欲滴。当地盛产的保宁醋醋香飘逸在空气中,使整个古城浸泡在“酸酸”的香味里。
步入状元坊,便进入了古城东街。拐个弯,“钻”进东街里的一条小巷子,便来到了人山人海的文化广场。广场上热闹非凡,人们载歌载舞,个个脸上溢满了灿烂的笑容。有几个老爷爷在台上弹着各种稀奇古怪的老式乐器。两旁的人全围上来,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些从没见过的乐器。“哐”,对面一位老奶奶又把游客们的眼球吸引了过去,她用小棍子敲打着一个东西,那东西就发出好听的声音。尽管我们对这些乐器似懂非懂,但它们却承载着古城的悠久历史文化。
广场对面,是贡院。贡院,又称考棚,非常的大,而且严谨。贡院里面会是什么的样呢?以前是怎样考试的呢?……我的脑袋里冒出一个个问题的泡泡,又浮现出一串串考试的情景。
“窜”入古镇北街,就来到了文庙。文庙呈四合院,十分大气。迈入文庙大门,便可看见一座精美的白拱桥横跨在小池塘上。过了白色拱桥,便是“棂星门”,也称孔庙。跨入红漆大门,就是古时候的学堂了。两边是古人修学的厅堂,厅堂里摆放着课桌椅,桌面上放着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学堂正中间供奉着圣人孔子雕像,让人们瞻仰。站在院落中间,闭上眼睛,耳边仿佛萦绕起了“三经四书”的朗朗书声。
出了孔庙,继续顺着小巷子走,就来到了西街。远远地,望见了一座气势森严的庙宇。再近一点,便看清楚了,原来是“汉恒侯祠”。“汉桓侯祠”,又称张飞庙,它布局严谨,构造别致,既雄伟壮观,又幽雅精美。门前,蹲着一尊威武的大狮子,彰显出千年张飞的威严气势。“砰”、“砰”,一个震耳欲聋的声音从背后响起。人们都好奇地转过头去,眼睛里充满了诧异。我转过身一看,不禁呆住了!这气势可真大,前后都有威严的武士护航,黑人张飞手持长矛,端坐在战车上,威风凛凛。在气势磅礴的敲锣打鼓声中,马队踏着整齐的步伐,渐渐远去了。人们依依不舍的收下了照相机,纷纷散开,各自寻找新的乐趣去了。
再往回走,就来到了中天古楼。这就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它高耸入云,仰起头来才能看见它的楼顶。中天楼有三层,一层叠着一层,一层比一层小,好似三层宝塔,矗立在古城中央,接受四方的仰望。
夜幕渐渐降临,沿着高高挂起灯笼的南街向下走,就来到了江边。徐徐的江风吹着我们的脸庞,凉飕飕的。小孩在桥上追逐打闹,大人在桥上仰望“星空”。“呀,星星!”不知谁大喊了一句,大家停止了嬉戏,向天空中望去:一盏盏徐徐升起的孔明灯,像点点繁星,飘在古城上空。它载着阆中古城的悠悠历史和人们的美好梦想,升上夜空。渐渐地,渐渐地,飘向远方……
历史悠久、古文化浓郁的阆中古城,我爱你!
阆中古城导游词简单篇六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阆中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四川阆中贡院位于四川阆中学道街。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
清代四川贡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又称川北道贡院。顺治九年(1652年),因全川未靖,四川省省会暂驻阆中,并在此举行了甲午、丁酉、庚子三科考试,贡院即是当时的考场。值得关注的是考生们的考场,具说考生进考场后要沐浴是为了防止夹带。进了考室以后九天时间吃喝全在里面不能进出。白天的桌子晚上放低一点就躺在上面睡觉,前面还放了桶是方便时用,吃就是自带干食。
清代考棚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这里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整个贡院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
现在,贡院每天的上午8:30和下午的15:00都会安排一场访古的科举考试,花20元左右报名费就可以当一次考生。
阆中贡院,规范的称呼是川北道贡院,俗称清代考棚。目前阆中贡院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 明清时,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20xx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至废除科举制度。
阆中贡院具体建于何时,已无确切记载。明代嘉靖《保宁府志》,此处有一个建筑群叫明伦堂,设考场四十间,清代黎学锦重修考棚地基差不多在此,应当就是它前身,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现存的阆中贡院,系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纯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规矩,高出街坊民居一头。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庭院中是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斋舍为一楼一底四合院,楼下庭院纵贯走向。
这里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在已建成科举博物馆,现有孔子塑像、清代衣妆、应试考物等展出。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考棚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
清代考棚,是川北道贡院的俗称。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官员后备人才的一钟制度。明清时,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20xx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至废除科举制度。
贡院考棚具体建于何时,已无确切记载,查明代嘉靖《保宁府志》,有建筑群叫明伦堂,考场四十间, 而清代黎学锦重修考棚地基原来也很宽广。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纯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规矩,高出街坊民居一头。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为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庭院中间为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斋舍为一楼一底四合院,楼下庭院纵贯走向。
阆中同成都一样,是全国兴办学校最早的地方,人才辈出,文风炽盛。1987年10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议就是在贡院里召开的。
目前,已在阆中贡院里建成科举博物馆,现有孔子塑像、清代衣妆、应试考物等,游客可自主参与,自得其乐,不久巴蜀第一砚也将落户贡院。
作为国内目前唯一的"科举文化"旅游点,阆中贡院复原了清初四川学子赶考的旧貌。游客可以现场亲身体会科举考试,在考官的高声"开考"中,在"衙役"的锣声中,过一把复古的瘾。
阆中古城导游词简单篇七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属南充市,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是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国家5a级景区。
阆中置县以来,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
主要风景名胜区有殿宇宏伟、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由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黄家亭子、状元洞等组成的东山园林;有松苍竹翠、境幽林静的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有集楼、台、亭、阁于一山,融古、雅、奇、秀于一体的“嘉陵第一江山”锦屏山公园等等。
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
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
除此之外,阆中还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属南充市。
乘坐汽车去阆中是比较推荐的方式。
南充有一小机场高坪机场,但是航班较少。
阆中没有火车站,坐火车的游客可以到南充火车站或广元火车站。
阆中城区主要交通方式是公交、出租车,出租车起步价4.5元。
古城景区内限制车辆通行,有观光车及一些特色交通工具。
阆中古城导游词简单篇八
1. 阆中概况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
非常欢迎各位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阆中旅游,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四川西北部,全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全市人口90万左右。1986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是整个四川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咱们中国的四大古城。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誉,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留下了“阆苑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说到阆中的阆字,很多外地人由于平常极少接触到这个字,都对这个字比较陌生,就连很多旅游节目到阆中采访的时候,主持人都会把阆中读成是郎中。那么,阆中的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阆中又是因何而得名的呢?我们现在翻开新华字典的话,阆字就只有唯一的一种解释了,那就是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一个地名。其实关于阆中这个名字的由来,说法有很多,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把阆,解释为门高也,即阆中周围的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而古时候把住在城中的居民统称为良,所以,因而得名--阆中。然而,在旧唐书地理志中又说,“阆水迂曲,绕经三面”,意思是说嘉陵江绕城三面而过,在古代人们把嘉陵江称之为阆水,所以人们又说阆中是因为水得名的。其实,不管阆中是因山得名,还是因水得名也罢,正是有了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才成就了现在的阆中古城。
阆中这座山水秀丽的古城,不仅吸引了历代众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居住,留下大量文物古迹,而且,古城本身就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汉武帝时,这里诞生了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其后,又有东汉时
的大气象学家任文孙父子。而且,据统计,从晚唐到清朝1000多年间,阆中先后出了四个状元,94个进士,几百个举人。
除此之外,阆中还是中国春节的源头,这是因为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编制的《太初历》,正是由于这部历法,才把正月规定为岁首,每年的正月初一规定为新年的第一天,从此才有了现在的“春节”,落下闳也被后人尊称为“中国春节老人”,阆中也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中国春节的源头。
阆中古城在历史上一直是川北重镇,乃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是文人云集、商贾来往,这也因此为阆中带来了繁荣的多元文化。无论是风水、天文、三国文化,还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以及阆中本土民俗文化,都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融,相互发展。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第一个要参观的景点-张飞庙,马上就要到了。
2. 华光楼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
咱们现在所在的景点就是阆中古城的地标性建筑----华光楼。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矗立于阆中城南、嘉陵江边,说到这阆中的楼阁,华光楼便是首当其冲、不得不提。历代到过阆中的文人墨客,无不以此楼为诗。整座楼通高25·5米,在一大片古城居民区中拔地而起,气势恢宏,极富古典建筑的特色,素有“阆苑第一楼”的称号。
大家可以看到,华光楼的楼下是一个五米高的石拱门,这是用于人们来往穿行的过街门。由于华光楼靠近嘉陵江,古代是阆中的航运枢纽中心,加之当时楼的两边都是手工业加工作坊,所以昔日华光楼下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曾有
诗云“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以此来描写它的热闹。楼上则是古时候的达官贵人们邀请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欣赏山水的地方。
说到华光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相传华光楼是由于唐腾王李元婴,也就是唐太祖李渊的儿子,被贬阆中时所修建的,当时称之为南楼,古南楼历代跌遭火灾,咱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楼是清代同治六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六七年时所重建的,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
华光楼上有很多牌匾,历史也非常的悠久,例如:清朝阆中知事彭凤藻所题的“古镇江楼”,大诗人苏轼所题的“灵景”,等等,这些牌匾都分别介绍了华光楼的独特之处。如今登楼远眺,丹青城郭,无限风华尽收眼底。
各位现在是不是很想马上就登上这座楼去眺望咱们阆中古城的全景呢?咱们在登楼之前,还要请各位朋友仔细看一看这座石拱门上雕刻的内容, 拱门上南北两面分别刻着“只有打倒才好打帝国主义”和“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兵自己的政府”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两幅标语,这些标语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阆中征战时所留下的,正是因为这些标语,在文革时期华光楼才免遭红卫兵的破坏。咱们现在也才有机会看到这座保存完好的华光楼。
好了,各位朋友,说了这么多,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接下来咱们就一起登上华光楼去一看阆中古城的美景!
3. 张飞庙墓亭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弘、建造精美。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刘备益州称帝之后,把张飞封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长达七年之久。大家眼前的这座山门,是由明代时重建的,大门上高悬的《汉桓侯祠》的匾额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张飞的墓亭了,大家可以看到这边墓亭亭柱上有一幅对联。上联是“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意思是说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有遗憾。下联是“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意思是说张飞死后,此墓虽然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英勇的情怀千古不衰。 关于这个无头之躯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当年张飞被杀害之后,凶手范强、张达二人割下其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作为进身之阶,他们乘船东下时,却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慌失措之下,便把张飞的头颅抛到江中,头浮到河南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了。
这墓亭下放的拱穴内,端坐的是张飞的武身像,大家仔细看一下这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猛张飞是不是和大家心目中的张飞有几分相似呢?这像前摆的盘龙石斗窝叫“长明灯”,据说,张飞在驻守阆中的时候,曹魏大
将张合带领五万大军进攻巴西首府阆中,当时张飞手足不过万人,却依靠阆中人民的支持,以少胜多,大败张合,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阆中人为感戴他的英勇,在其死后,特意选取最好的石头精工雕成这座“长明灯”。千百年来,每到清明时节,人们都要为张飞扫墓,给长明灯献油。
这墓亭后方就是张飞的墓冢,我们再接着往前走。。
3. 张飞庙大殿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弘、建造精美。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刘备益州称帝之后,把张飞封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长达七年之久。大家眼前的这座山门,是由明代时重建的,大门上高悬的《汉桓侯祠》的匾额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翘脚联运、气势不凡的敌万楼了,敌万故名思议,就是说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的意思,楼的两边分别是文物展览厅和群塑厅,穿过这两个展厅,我们来到的就是张飞庙的大殿了。 大家可以首先从外观上观赏一下整个大殿的建筑风格,大殿为歇山式屋顶,砖雕拼合屋脊,屋檐下有题为“刚强直理”的金匾,这是清代果亲王亲自撰写的。走进大殿,中间端坐的那座两米多高、状貌威武的塑像,便是张飞了。也许大家觉得奇怪了,为什么这尊张飞塑像,是头戴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