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心中的老师教学反思(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我心中的老师教学反思篇一
生:我认为是莎利文老师的耐心细致,不怕挫折的精神。她教海伦识字,比如教“水”字,一遍又一遍地在海伦手中写着,直到海伦懂得为止。
生: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莎利文老师对海伦的爱,她是真诚地想帮海伦,所以想尽办法教育海伦。当海伦失去信心发脾气时,她耐心地引导、启发她......
师: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开启了海伦封闭的心扉,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点燃了海伦智慧的火花,是莎利文老师用爱心使海伦成为著名的成功残疾人士,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
此时,播放cd童声合唱《爱的奉献》,会唱的学生打着拍子,齐声高唱:“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感人的音乐声在教室里飘扬,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了共鸣。
师: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永恒的话题,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对爱的理解,调动你的语言积累,以“爱”为话题,说一句最美的话,长短不限。老师先说一句:爱是阳光,哺育我们成长。)
生:爱是一把火,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爱是一杯清茶,令人温馨。
爱是一件毛衣,可以抵御风寒。(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下课时间到了,还有很多学生举手想发言。)
〔分析与反思〕新型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尤为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注意发挥语文教材“活”与“美”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获得审美的重塑与提升,自认为这节课较为成功。
我心中的老师教学反思篇二
1、体验与老师间的美好感情,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临摹做画的能力,并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1、老师的照片
2、幼儿黑色水彩笔,蜡笔,画纸。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老师的照片你们看看照片上的人是谁呀?
你怎么看出是老师呀?谁能说一说王老师长的什么样子?
2.教师:请小朋友说说我长得什么样子呢?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展开
1.老师想请小朋友帮老师一个忙好不好?你们能给老师画张相吗?
2.观察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老师。
请幼儿描述老师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头发的长短,是圆脸还是长脸,眼睛是大是小)
3.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绘画的步骤。
4.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在绘画前要注意仔细观察老师的基本特征,观察完先用黑色水彩笔画出形象,再动手涂色。
(2)在绘画时要保持画面的干净。
(3)用色要大胆,美观。涂色要均匀。
5.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掌握画画的正确顺序。
(2)指导幼儿注意观察老师的明显特征。
三,结束
布置幼儿作品"我喜爱的老师"展,请幼儿互相参观、介绍,并互评画的像不像。
通过谈话导入,让幼儿直观说出老师的样子,孩子们细心观察、各抒己见,能详细说出了老师的形象特征,与此同时,我让孩子用一些简单的图形来描述老师的五官,画老师的大致轮廓就出来了,这为幼儿后面的绘画打下了很好的铺垫。在作画的过程中让幼儿一边观察老师一边画,幼儿觉得这样的画画形式新颖、亲切,能够大胆下笔。大部分幼儿能够按要求完成作品。只有小部分幼儿还不能把人物的五官特征表现出来。这在后面的教学中要加强画人物的练习。
我心中的老师教学反思篇三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教导处于今天开始,对青年教师进行了第一轮的常规听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的针对性指导。当然我的课堂也不例外,上课铃声还没有响起,我校教导罗长兵主任便已经早早地来到了我的教室,课后他针对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本节课我紧紧围绕情境教学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其中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下面我就这节课的上课情况反思如下:
《老师最理解我》是一首欢快活泼而又充满深情的少儿歌曲,歌中唱出了学生在老师的辛勤培育和关怀下自由、快乐地成长,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无比深厚的感激之情。在本课设计中,我依据教学内容、音乐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种亲切而富于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并以“情”为手段,以体验为主,使学生的情感、心理与之产生共鸣,并从心里真正的去理解老师、尊重老师、感激老师。本节课按照所预设的内容都已完成,我是从三个部分进行教学的,第一部分运用了听赏教学,目的是为下面的唱歌教学铺垫,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导入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听赏过程中学生都能很认真的去听赏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引出了这节课的核心内容。
第二部分唱歌教学是本课的重点,我采用了听唱法、试唱法、学唱法等唱歌教学的方法,层层深入,一环套一环的进行教学。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学生聆听歌曲中,是为了让学生从感官上来熟悉歌曲,进入学习歌曲的状态。在第二环节跟唱歌曲中,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熟悉歌曲,并大胆的试唱歌曲,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打破了过去那种老式的教唱法,在最后分组演唱歌曲这一环节中,我先运用了领唱和齐唱、分男、女同学演唱,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巩固掌握所学习的歌曲,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达到兼顾全体学生的目的,让他们人人都参与进来,人人都来掌握这首歌曲。第三个目的是为了体现同学于同学之间团结向上的精神,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歌曲表现,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尝试为歌曲伴奏,学生对这个部分特别感兴趣,积极性全部被调动起来,将整节课推向高潮。
虽然整节课上下来较完整,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1、德育目标渗透不够,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后面没有来积极进行情感的升华,这也是由于我课堂时间把握不好。
2、应该多关注下学生个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意因材施教。
3、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在音乐课堂自由呼吸,师生共同演绎生命成长的精彩。
4、课堂评价语言需加强,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评价,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评价强化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情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让每个学生都永远自信,发挥好评价的教育功能。
教学是一种艺术,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的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让平时的课堂教学生辉,让音乐课成为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舞台!
我心中的老师教学反思篇四
高中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二节的因特网的搜索技巧,实践性较强,一直都在想怎样上这节课能让学生尽可能地提高练习效率。基于现有学生现状,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接触信息面比较贫乏,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学生创新能力较差,因此设计了这堂课,让学生做一次课堂的主导者,让他们感受一次教师的课前课后,在得到鼓励的同时进行小环节的自主创新,一点点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此外,通过角色互换的方法,让他们体谅老师的辛苦,让他们更好地尊重师长、尊重知识。
准备阶段;授课阶段;评价阶段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阶段,我设计是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个组选出一名小组长。课前准备阶段各小组的工作是: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做好资料搜集整理,完成课件制作,设计5~10分钟的课堂教学环节,完成5~10分钟的课堂教学工作。这个阶段要做好组长的动员工作,协助组长进行分工(任务驱动法的体现),对组员要积极进行动员,鼓励他们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中体会教师课前准备环节的辛苦。
在自由设计的5~10分钟,给定各小组的大方向,具体小的环节由各组自由设计,但要求严格遵守时间。在课前准备阶段,我认真监督小组的知识性总结,避免在课堂上出现知识性的纰漏,并要求各项教学环节均提前在我面前展现,保证教学环节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对各位“小老师”要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消除紧张情绪,更好地掌握讲课技巧。
经过细致的课前准备阶段之后,授课阶段就是学生正常发挥环节,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就不要参与太多的教学环节,整个过程全程由学生负责,选派一名主持学生,将各组的教学任务进行串接,然后就是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
在高中信息课程中,评价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学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形成了部分个人学习习惯,心理承受能力也各有不同,在这个敏感的阶段,评价环节的实施方式很重要,要想更好地完成评价环节,就要根据学生整体的基础,设定评价原则。在课程结束后,每位组长要对组员写鉴定,然后每位组员自查自评,作为教师的我要给每个组长写鉴定,客观地评价各小组的表现。坚持客观、相对公平公正的原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评价习惯,更好地学习。
我心中的老师教学反思篇五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到“老师”这个词,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许多的老师形象。其中的“好老师”让我们铭记终生,能给大家说说你记忆中的“好老师”吗?(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走进作家魏巍的童年,领略魏巍心目中的“好老师”的风采!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2.字词积累
芸(yún)榆(yú)痣(zhì)褪(tuì)卜(bǔ)磕(kē)
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纠纷:争执的事情。
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词并概括每节大意。
(2)分段并归纳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一段)指出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第二部分(第2———14段)通过记叙关于蔡老师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的“慈爱”“公平”和“伟大”,抒发了对蔡老师的热爱和依恋之情。第三部分(第15段)表达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解读重点
(1)绘声绘色地朗读第二部分。
(2)〔投影出示〕①这部分记叙了蔡老师哪七件事?②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③为什么这么安排?④七件事是如何贯串的?⑤七件事的顺序能否打乱?
〔提示〕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我梦里寻师。②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③前五件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是从“面”上写,而后两件事则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点”上写。所以详写。这样详略安排,既能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又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④七件事有一条感情线索贯串——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⑤这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忆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2.探究难点
(1)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2)“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明确〕“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提示〕①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②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③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4)试从课文找出抒情的语句,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活动〕①“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②“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③“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④“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⑤“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我“是一个机灵调皮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制作读书卡片,积累相关知识。
我心中的老师教学反思篇六
《我最好的老师》一课向我们介绍的是“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文章详细具体地描写了那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这种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是需要引导学生来学习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由于本文是第五组课文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简单:
首先,我用“你心目中的好老师什么样?”这个问题导入新课,启发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是善解人意的,有的学生说是和蔼的,有的说是关心学生、教学方法灵活的……“那么作者心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呢?”由此引出课文内容。
接着,我让学生细读文本:说说课文中的怀特森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找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由此引导学生突破文章重点内容,回味文中描写的那节科学课,让生谈切身感受:“如果你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面对这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当时心情如何?该如何读这些句子?”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大家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表现出的是愤恨,体会文章中“这算哪门子老师?”这句话。
我紧紧抓住问题不放——这样的老师怎么能称为“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从文中找到了相关的句子,来证实怀特森先生是别有用意的: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能力。我再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觉得怀特森先生的做法怎么样?可取不可取?”学生自由分成了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达成了共识:怀特森先生的确是一个有个性、方法独特的好老师!
最后,我问“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让学生说说自己学完文章后的感受。我发现平时课上活跃且爱动脑的同学都很向往怀特森先生的课堂,因为它是一种“冒险”,充满了挑战和刺激,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了作者内心的感受,明白了这位最好的老师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拓展环节中我布置学生以《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由〈最好的老师〉想到的》、《我看怀特森先生的教学方法》为题完成小练笔,鼓励学生“用我手写我心”。
掩卷深思,像怀特森先生这样的老师,我也遇到过,这种个性,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人敬佩!
我一直想做一个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一直觉得把更多的知识和爱给学生就可以了,现在看来,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充满挑战性,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是学生所向往和喜爱的。文中的怀特森先生不仅是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类型,更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我心中的老师教学反思篇七
今天讲魏巍的《我的老师》,课堂结构特别清晰:复习字词导入新课,跟魏巍学习谋篇布局,跟魏巍学习遣词造句,跟魏巍学习感谢师恩。结尾插入林妙可的歌<<老师>>。当林妙可甜美的歌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正好读完自己创编的诗句,下课铃正好打响。整堂课,孩子们投入,老师开心。
这些创意,是我跟湖南岳阳的卢望军老师学的。可以说,她是我的老师。这个小女子,年纪不大却有教育的大情怀大智慧,连王君老师也赞她是少有的聪慧和勤奋,自己的新书也请她来做序。我读王君,李镇西,王开东的次数竟然越来越不及她。她的思想如夜空,笔尖如清泉,创意如春笋,让人百读不倦。她的博客,就如我的邻居,经常进去串个门,随意自然不可或缺。她的课例和经典语句,我像一个学生那样摘抄在笔记本上。望君如师,给我智慧。
讲课时,有些孩子的想法超越我,是我没想到的。比如,课文中师生交往的七件小事可不可以调换顺序。我预设的答案是:不可以,这些事是按照由略到详,由课内到课外,由平常到假期,学生对老师感情逐步加深的顺序写的。但是孩子们又答出了前几件事是老师爱我们,第五件和第七件事是我们爱老师,先有老师爱我们才有我们爱老师。是啊,这是一个因果关系。还有两个孩子说可以,把第七件事放在开头写,就行成了一个倒叙,会引起悬念:为什么孩子会梦中寻师?然后再写前几件事也顺理成章。是啊,这也是可以的啊,只是魏巍采用了顺叙而已。再比如,为了训练他们的想象能力,我最近留的作业是对英文字母进行联想,他们的很多奇思妙想,是头脑僵滞的我万万想不到的。从思维活跃的角度,学生也是我的老师。学生为师,给我力量。
身边的一些领导和同事,他们不计得失的对待工作,不怨不悔的解决问题,不卑不亢的面对生活,他们的坚韧和大度激励着我。他们,也是我的老师。
那些素不相识的天涯海北的语文湿地的同行者,他们放弃自己休息时间编辑文章为大家分享,他们为了心中的芳草地不远几千里自费去成都相会,他们互助互爱相扶相携的精神时常感染我,他们,也是我的老师。
还有那么多素未谋面或者萍水相逢的人,他们或者给我做人的教育,或者给我生活的启迪,他们何尝不是我的老师呢?
感谢这些老师,他们也将成为我记忆天空里不褪色的"蔡云芝"。
我心中的老师教学反思篇八
师:“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学生朗读,找到句子。)
生: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师:关于“猫猬兽”这堂课,怀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他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
生1: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我们全都认真做了笔记,然后是随堂测验。
(相机理解“侃侃而谈”)
生2: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相机理解“目瞪口呆”)
生3:“关于猫猬兽的一切,……还应该得分不成。”
生4: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心情。
生5:他告诉我们,……当时我们中间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
……
师:在以后的科学课中,怀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又体现了他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
学生交流。
生: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师:怀特森先生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学生交流。
生1: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生2: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生3:然而,……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生4: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也不要迷信权威。
……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无论思考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自渎,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以读为本,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然后抓住“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这句话引导学生自主品读,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力图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从一堂课到每堂课,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从而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
文路和教路是为学路服务的,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考虑到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力求削枝去叶,理清课文的主线,凸显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交流时原本认为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没想到,学生几乎把整篇课文都说到了,交流到最后,就显得有点繁琐,从而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学,主要问题在于没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如果问题这样提:“关于‘猫猬兽’这堂课,怀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他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学生会很快找到重点语句品读,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所提问题就是经过修改之后的,这样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会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这样,整堂课的教学才能够凸显主体,线条简明。
总之,语文课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才能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这是教学这一课给我最大的启示。
我心中的老师教学反思篇九
《论语八佾》中,孔子对鲁国大司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皎如也,绎如也,以成。”这是孔子对音乐的理论说明,他要求音乐和谐、纯正、清晰。孔子不仅仅认识到了音乐是对现实的摹仿,同时也注意到了并不是对现实的自然摹仿,而是要求对现实进行艺术概括。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纯正和谐”。
《我当老师》就是这样一首天真的歌曲,表达了一个小主人公对“当老师”的有趣实践。
千年前的孔圣人已经意识到:音乐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智慧、勇敢,而且必须“文之以礼乐”,所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为人生而音乐” 是音乐课堂的远程目标,从近处点滴做起,为远方的理想服务,是音乐课堂“投入不问回报”的事实和有效地价值。
“小鬼当家”第五单元的开头语,很适合小朋友的心理“胃口”:我能做点啥?你快猜一猜,扫地洗衣钉扣子,小鬼当家人人夸。
在其他班级,让学生按节奏朗读这四句,觉得结束感不强,有戛然而止的不适感,所以重复了最后三个字——“人人夸”。在做课件的时候加了进去。
“和谐”成为当代的最强音,课堂也求和谐。但课前十分钟,课件还是出了点小问题。电脑开机后,自动跳出一个对话框,说安装了一个什么程序我匆忙中没有记住,然后再打开昨天调试时非常正常的课件,糟糕!其中的视频竟然无法播放,于是只好重新插入视频,眼看上楼去带学生来音乐教室来不及了,早早来准备听课的徐雪红老师主动说“我去帮你带下来吧!”真的心里是感激不尽,在此感谢善解人意、“救”我于“水火”之中、笑靥如花又倩声如银铃般悦耳的徐老师——谢谢!
本来想让学生下楼来音乐教师的时候,顺便带些凳子下来,给听课的老师坐,可是因为课件故障的关系,搞到铃声响的那秒钟才“排除险情”,所以造成了课堂凳子“紧缺”的状况,在此道歉——sorry!
“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提出人的品质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他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仁德,那又怎能很好地把握音乐呢?”
在听课老师的众目睽睽之下,我和二2班的小朋友度过了一节“难得和平”的音乐课,那个我研究课题中的“问题小孩”小潘同学,迫于“听课”这种氛围的压力,所以“水火相融”的“现象”让我很欣慰:毕竟是个聪明的小孩啊!可造之材!歌唱中,小潘同学的声音逐步融入了大家的声音之中,我和全班同学不必如平时般为潘同学的随性而行的捣乱行为而承担无可奈何中的“殃及池鱼”的后果。是听课老师带来的“人气”让“问题小孩”今天表现“例外”让课堂顺利进行。小潘表现了自己的“仁”,对我来说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啊。
“歌者直己而陈德”。这节课,虽然没有占据“天时”优势,气温转冷,让教室中咳嗽一片确实让我有些小小的沮丧,但“人和”让我的感动一直在加分。
学校的地理位置处在风、湿的当口,冷风夹杂着回湖水的潮湿,教室里一咳就是一大片。当我课堂上初次听到那压抑的一片咳嗽声,就在后悔时间选的有点不妙。于是为了不让咳嗽来破坏歌声的音响效果,出了个下策:“当你咳嗽了,你干脆停下来,不要唱了。”但是在“公开课”的氛围下,我发现几乎没有小孩子停下来真正不唱了,休息了,都在尽力配合我的要求。咳嗽的小孩,只停了以秒来计算的实间,然后又跟上大部队的脚步。所以想想自己有一点点残忍。
这节音乐课上的表现,以至于我在2班的下一节美术课上,有“说话不算话”的“心太软”行为。
上节美术课结束时候已经确定要“惩罚”,因为两节课完成一张画,但是画画时候总有小孩在讲话,影响画画速度,下课铃声响了,很多小朋友没有完成作品,所以吃批评了。
但是上完公开课的第二天,我走进教室,想到咳嗽了还“捧我的场”,批评他们真有点不近人情,于是心软:想到你们上节课,那么认真的配合老师,咳嗽了,还在唱歌,所以这节课,不忍心再骂你们,惩罚你们了。但是你们以后的美术课,画画时候应该少讲些废话,认真些画画,对自己画画的要求高一些,不要怕难,一味追求简单省力。你们唱歌时候那么活泼聪明,相信你们动脑筋了,画画也会很出色的。
于是,再给五分钟,完成上次的画,再画今天的作业,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没有小家伙再交头接耳。画画的质量明显提高了。
音乐的表现,是需要内心的热情。让学生对音乐充满兴趣和热情,并乐意把上音乐课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音乐”上,二不是浪费在发呆等颓废的事情上。并在动脑中找到乐趣,在应约中体会到想象的愉悦,让课堂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 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