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8篇)
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一
一、加强对学校教学管理各项制度的学习,统一思想和认识,明确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强化中考意识,加强课堂的有效性,并深刻认识到政治课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的地位,在教学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协作、共同关注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课堂效益,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的功能。
二、依据学校的工作重点,积极推进导学案课堂建设。总体来说,本期重点是抓备课组备课,注意提高课堂效益;抓组内公开课、听课,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抓课堂促成绩;抓教师导学案编写,完善科组资源建设。
具体有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网络,落实集体备课工作。
各备课组以学科博客为依托,加强学科网络教研,充分利用网络进行集体备课,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教研活动,整合学科组的教学资源,从而促进交流。要求各备课组坚持每周备课,每课有教案。每位老师须做到“人手一案”。只有确实抓好集体备课工作,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2、认真落实听课制度,每位老师每学期教研组内听课不少于20节,并作好听课记录和评课工作,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研组长要起到带头作用,每周争取听每个教师一节课,走进课堂,关注教学课堂常规和集体备课执行情况,努力使每个老师达成“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的意识。同时,校外听课不少于3节,坚持“走出去”,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学习。
3、组织好教学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活动。本学期,我组教师定单周组内开展公开课比赛,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探讨研究性学习。积极参与对外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别人的科学做法,收集新信息,做到与时俱进,共同提高。同时,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中青年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评课,促进发展。多创造听课、评课、上课的机会给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研究与实践水平。
4、推进教研组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科组资源库。
本学期我们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年轻教师信息技术强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组建我组的资源库。把平时自己动手做的或者是在网上下载的有用的、教案、论文、试题、各种素材集中存放在一起,以供全组教师学习、借鉴,以便资源共享。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大力提高课堂效率。
5、抓好初三中考工作,除了大力提高课堂效益外,抓好每次模拟考,组内老师共同讨论,拟订试卷,做好评卷工作,做到以考促教。
6、本学期,我组将根据教研组建设各方面内容制订教师考评细则,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在期末评选优秀组员、技术能手。
三、抓好教学科研、突出科组特色。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向先进老师学习,探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撰写论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教学规律,每学期每个教师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反思。
2、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努力推进学校课改,鼓励本组成员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二
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我们教师只有把握好这门课的灵魂和实质,才能真正让这门课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价值观念。对人、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单向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
四年级教材作为循环.上升的课程内容,主要聚焦学校生活领域中的班级建设,家庭生活领域中的家庭责任,国家领域生活中的现代媒介,社区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等主题。在教材编写体例上和栏目设计上与三年级教材保持了一致。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价值观念。对人、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单向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
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
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历史使命,课程内容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教材单元主题安排和课文内容设计着眼于儿童成长需要,着眼于解决儿童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将国家对少年儿童的要求贯穿到儿童可感可知的生活事件之中。
邦的美誉著称于世”。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中华礼仪之瑰宝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在五千年的传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掺杂其中,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更要坚决抵触陋习陋俗,使我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传,万世流芳。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章节
题目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
同伴与交往
1我们的好朋友
2说话要算数
3当冲突发生
第二单元
做聪明的消费者
4买东西的学问
5合理消费
6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
第三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
7我们的衣食之源
8这些东西哪里来
9生活离不开他们
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12家乡的喜与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三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特点。”据此,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对于刚刚 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中成长。 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单元: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在重要的意义。20xx年 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台,“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良好的人际关系”被作为中国学生发展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提出。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不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朋友之间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加。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承接上一单元学会与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 师长是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和师长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质量。 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凸显,他们要求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愿望和行动增强,有时会和师长产生冲突。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长可能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在尊重学生的独立愿望、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师长,看到冲突背后“爱”的流动,通过主动对话和交流达成相互理解。
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单元内容在七上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虽然课程设置上只是作为一个单元内容来呈现,但对生命教育的关切贯穿整套教材始终。
1、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思想品德的教学。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3、多样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5、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6、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成。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9.1-2)第一课 中学序曲
第二周(9.5-9) 第一课 少年有梦
第二课 学习伴成长
第三课 认识自己
第一单元探究复习
第六周(10.1-7)国庆节
网上交友新时空
第十一周(11.7-11) 第六课 走进老师
师生交往
爱在家人间
第三单元探究复习
第八课 敬畏生命
第十五周(12.5-9) 第九课 守护生命
第九课 增强生命的韧性
活出生命的精彩
第十九周总复习总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四
(第6-10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明白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2.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
教学难点:
明白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全班学生歌唱《大中国》
2.师: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都可以溯本求源。世界多个地区古代遗迹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而我们的大中国也是文明古国之一,让我们一起去探访人类早期文明。
3.揭示课题:探访古代文明
二、新知探究
(一)看图发现规律
1.出示: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
2.说一说: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汇报发现:
(1)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2)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多数都在中国。
……
4.小结: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人民。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二)做小小考古学家
(1)半地穴式房屋示意图
(2)河姆渡房屋示意图
(3)半坡出土的小口尖底瓶
(4)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5)半坡出土的碳化粟(小米)
(6)河姆渡出土的碳化稻种
2.考古发现:收集更多的资料,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去做个小小“考古学家”吧。
3.师小结:
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查资料,比一比
1.收集资料:为了更好的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
(1)古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北部。尼罗河自南向北从这里流过,留下一条狭长的河谷,并在出海口形成一片广阔的三角洲,这是古埃及人的家乡。
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河水灌溉沿岸和三角洲平原的农田。他们栽种大麦、小麦和亚麻等作物,把尼罗河流城建成了“粮仓”。
(2)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之间的地方被称为“两河流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和洪水的斗争中,学会了修堤坝、引渠灌溉、发展农业。
(3)古印度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驯养动物、种植谷物和棉花。
2.比一比:你还有哪些发现?
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它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如:中国的甲骨文、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等。
3.师小结:
文明古国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文学、艺术……它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拓展延伸
从医学、数学、建筑、文学、艺术等方面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其中一个方面的古代文明。
板书设计:
早期文明发祥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教学目标
1.懂得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2.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要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如何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图片激趣引入
2.师:无数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这些光辉璀璨的文明,为人类的文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地区历史文明的产生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人们把最先产生科学文化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人类文明的发样地。
3.揭示课题:探访古代文明
二、新知探究
(一)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1.殷墟
(1)出示殷墟图片及配文
鼓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西北部,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安阳殷墟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于20xx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了解殷墟
股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2.金字塔
(1)了解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在尼罗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遗存近百处。金字塔的建造充分证明古埃及人在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水平所达到的高度。
(2)尝试探究:
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古代,古埃及人是怎么建成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金字塔的?这些不同形状的巨石是怎样堆砌成形的?金字塔是用来做什么用的?木乃伊又是如何制作的?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尝试着自己去探究。
(3)探究分享:
据史料记载,至少有10万人参加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仅墓室和拖拉石料道路的修建就用了10年,其建造过程采用了最简单的工具——坡道、滚筒和杠杆。 金字塔本身的修建则花费了20年的时间。
金字塔是安葬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法老死后会被制成木乃伊。木乃伊放在密不透风的基室中,经久不坏。
3.汉谟拉比法典
(1)ppt播放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
(2)了解《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为了维持统治,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共有282条。法典被刻在一块石柱上。 石柱竖立在巴比伦的一 座神殿里。石柱上部是一幅精致的浮雕,宝座上的太阳神正把象征国王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石柱中部刻着法典的具体条文,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现在,这块石柱被珍藏在巴黎的卢浮宫。
(3)感叹古代人民的聪明民智慧。
4.查一查
5.师小结在我国,一共有53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比如:我们熟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苏州古典园林、故宫、颐和园、峨眉山等。我们要保护它们,不要随意去破坏,也不允许别人去破坏。
(二)搜集古代文明资料
1.了解“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
“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官殿,其建筑者中有希腊的石匠、巴比伦的砖匠、黎巴嫩的木匠、埃及的金匠、中亚的宝石匠等。
2.选择调查
的“奥林匹亚遗址”和“古罗马斗兽场”中任选其一进行资料收集,和同学讲讲它们的故事。(课后作业)
3.思考:你从这众多国家创造的灿烂文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总结:
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板书设计:
6探访古代文明
金字塔——古代埃及的象征
埃及——尼罗河的赠与
古代巴比伦——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
古代希腊——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海陆分布。
2.在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海陆分布。
教学难点:
在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搜集关于亚马孙雨林火灾方面的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播放地球的演变过程。
2.思考:观看视频以后,你有什么发现?
3.师:人类居住的地球,约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但却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是否感觉到地球的神奇之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的文化。
4.揭示课题: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
(一)看“世界的海陆分布”图
1.出示“世界的海陆分布”图。
2.找一找:在图中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1)学生与同桌边找边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3)师小结:
七大洲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四大洋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3.说一说:地球表面的陆地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观察交流。
(二)看“世界地形图”
1.出示“世界地形图”
2.试着在教材附录中的《世界地形图》上找一找:
(1)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2)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
(3)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三)自然景观大搜查
1.出示东非高原, 撒哈拉沙漠、亚马孙平原和北极地区自然景观图。
(1)东非高原树木稀少,成群的野生动物在草原上游荡。
(2)撒哈拉沙漠非常干燥,几乎没有植被,地广人稀。
(3)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 那里地势低平。
(4)北极地区终年白雪覆盖,气温非常低。在这里,整个冬天看不到太阳;夏天,直到午夜,太阳还在地平线上。
2.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1)观察这几处图片中的信息,小组交流每种地区中的环境特征与生物特征。
(2)谈谈你喜欢哪一种?
3.拓展了解亚马孙平原:
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它横跨8个国家,覆盖了南美40%的面积,而且它占据了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占全球森林面积的20 %,是全球最大、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它贡献了地球大气中20%的氧气,对全球变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亚马孙森林着火并不是新鲜事,因为天然的潮湿环境和充足的雨水,亚马孙并不像其他森林一样容易发生自然火灾,多数林火的发生来源于人类活动。当地农民一般会选择在较为干燥的八月到十一月通过火烧清理田地,这就引起了森林火灾。
(1)了解亚马孙雨林情况。
(2)思考:亚马孙的大火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
(4)师小结:
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做好垃圾分类做起。保护身边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介绍自然景观
1.请选择你游览过或是了解到的一处世界自然景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一下,让大家一起感受这一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
地理位置:
特点:
2.在小组内将自己浏览过的一处自然景观向同学介绍。
3.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介绍。
4.歌唱《大中国》
三、师总结我们大中国有许多风景名胜、壮美山河,全世界也有许多名胜古迹、自然景观。这些景观都需要我们去保护,让我们为保护环境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板书设计:
四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东非高原、撒哈拉沙漠、亚马孙平原、北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五
1、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自己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进而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4、引导学生确立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
5、结合恰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进行爱国教育、绿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立志报效祖国。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第一单元的主体内容,可以为后面认清基本国情、肩负使命等教学内容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单元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深化,又是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三单元内容的基础;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对第二单元内容的具体化,更好地了解第三单元的内容,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石;第四单元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作为全书的落脚点,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本级学生已经进入初三阶段的学习了,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考试的锻炼,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2、学生的严谨、上进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普通班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旷课,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学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3、本学期由于学校统筹安排,所教班级将有进一步调整,新分配的班级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情况比较陌生,争取在最短工夫内把握不同学生的详细情况,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四、采取的措施:
1、加强学习态度、目的的教育,使学生知道本学科的重要性。
①保证知识的完整性,相对的独立性
②符合教学进度要求
③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
3、加大辅导力度,辅导优生体现拔高,辅导差生突出双基,各有所获。
4、找出本堂课的重点与难点,并确定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案。
5、结合本节学习内容,思考好本堂课的教学方法。废止注入式、消灭一言堂、满堂灌,使用启发式,尽量采用发现法教学。
6、认真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7、选择好课堂练习题及课外作业题。为了把题目选恰当,教师必须把教材练习与本堂课有关的题目先自己做一遍,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选出有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的题目,根据学生程度不一的实际情况,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了使潜能生“受得了”,优等生“吃得饱”,可按作业题难易的层次分必作题、选作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六
二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上学期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1、 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坚持做的好习惯。
2、 掌握基本的自我服务的本领,学会叠衣服、洗鞋、整理书包等。
3、了解一日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做事认真细心,做好值日生。
2、养成爱护课桌椅,爱护班级公物和学校的公物。
3、让学生动手布置自己的班级。
1、了解有关科学家的小时候的故事。
2、通过想象设计制作未来的房子和交通工具。
3、让学生把自己设计和制作的东西展示出来。
1、了解自己家乡发生的变化。通过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2、使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国旗、国徽、首都。
3、知道许多科学家为家乡、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第一周 1、我长大了
第二周 2、我在变变变
第三周 3、 做最好的自己
第四周 单元体验活动:让爱住我家
第五周 4、我是值日生
第六周 5、爱护课桌椅
第七周 6、我为班级添光彩
第八周 单元体验活动:美化我们的教室
第九周 7、走进聪明屋
第十周 8、爱思考 会研究
第十一周 9、生活需要小创意
第十二周 单元体验活动:玩出新花样
第十三周 10、可爱的家乡
第十四周 11、国旗国旗我爱你
第十五周 12、 我爱我的祖国
第十六周 单元体验活动:家乡美 祖国亲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七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特别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路灯在站岗》等;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学礼无以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同时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欣赏、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学礼无以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八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观看法制教育视频)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