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村级乡村振兴工作报告(7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村级乡村振兴工作报告篇一
按照本次会议安排,我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的关键之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今年xx月份在镇人代会第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镇《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吹响了“决胜脱贫攻坚,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在上级党委、管委会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有力支持和监督下,主动谋划,锐意进取,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全面发展。
一、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夯实振兴发展基础
坚持农业优先发展。立足农村农业发展定位,积极创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项目,发挥本土企业资源、技术优势,加快“两基地”发展,深化“互联网+”农业,持续培育品牌影响力,积极做好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工作,不断挖掘特色农业新动能,依托望天湖生态度假区辐射带动乡村旅游经济,投资200万元实施马坑村肉鸽养殖特色产业项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优化配置资金支持农村建设。
坚持产业带动扶贫。加快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累计投入约8139。63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4个,其中光伏发电项目21个,投资入股项目3个,累计实现扶贫项目总收益约256。31万元,推动2个省定贫困村和100%贫困人口退出,实现632户贫困户增收,为25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37。3万元,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教育保障551人,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1184人,开展特色农业帮扶促就业,发挥电商网购、直播带货等经济新优势,带动农户多渠道增收创益。
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优化振兴生态环境
突出流域整治强弱项。紧扣新溪流域“910”稳定消劣目标,发挥治河专班优势,以铁腕、系统、精细治污,加快清理整治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源,落实整改16个排污口40个问题,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效果,加强流域水质常态监测,做好水体临时净化处理,持续加大环保巡查执法监管,清理整治河段禁养区域,今年来重拳整治“散乱污”企业10家,取缔无牌无证加工场、作坊10家,责令停产整改2家,处罚2家;清拆违规养猪场3家,违规养鸡场3家,牛蛙养殖场2家。
突出生态建设补短板。加快治污设施建设,完成18个村(居)65个经联社“雨污分流”管网及终端处理工程,完成率达98。4%,实施xx截洪治理工程,完成清淤12。49公里,护岸建设4。22公里,投资2600万元改造建设xx镇元联湿地公园设施维护及配套管网工程,推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镇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清除农村旱厕7210个,新建、改造规范化厕所17座,推进8个美丽宜居村创建工作。
三、强力整治违法建设,推动振兴治理有效
违法建设严控严打。全力把违法建设控制在萌芽状态,守牢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红线,以“四个一批”“四清两断”为强力抓手,健全部门联合巡查防控机制,加强日常重点区域盯梢,抓好涉违线索处置,切实回应群众关切,落实“两断”72宗、落实“四清两断”7宗,完成违建治理面积21740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120%,完成拆除面积13831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76%,加快推进小产权房清查整治工作。
“三清三拆三整治”硬核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深化,全镇18个行政村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复检验收,开展道路两侧“两乱”清拆行动,突出整治镇区南环城路等主干路线,实施道路规划和控制管理,完成县道、乡道“双清拆”400多宗,今年来全镇清理乱堆乱放1356宗,清理积存垃圾1744吨,清理沟渠池塘溪河1203吨,清拆危旧房719宗,清拆猪牛羊栏、露天厕所82宗,清拆乱搭乱建336宗,清拆非法违规商业广告157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仍面临着不少制约和困难,主要有:产业发展动能不足,基层治理纷繁复杂,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是我们奋力冲刺,完成既定目标的关键阶段。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打造生态康养示范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产业融合,培育振兴动能
大力打造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与乡村特色旅游、特色餐饮住宿及康养产业互补融合,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金花茶生产种植基地和蟠龙白花油茶生产种植基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延伸产业链和重点农业项目打通堵点、疏通难点,扩大传统优势养殖业规模,打造高质量产业增长极。
长效发展扶贫产业。用准用活扶贫资金,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因地制宜引进农业产业,加强农户知识技能培训,激发“自主造血”功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探索打造农村“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大力创建美丽宜居村,不断改善农村产业发展环境。
二、聚焦流域防治,优化振兴生态
决胜国考断面考核。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突出抓好以xx新溪为重点的入河整治,加大排污口及污染源整治力度,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升级,实施xx镇内河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农村“雨污分流”工程、xx元联湿地公园等治污建设,增强管网收水和污水处理能力,深入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依法从严从快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实现新溪流域水质如期达标。
强化河长体系运作。深入落实河长湖长责任制,加强利用“xx智慧河长”“企业微信”平台巡河履职,做好河湖日常管理和保护,加强水岸协同治污及巡查管理,建立健全常态化巡查机制,开展河道清障保洁等治理工作,全面清理河道水面漂浮物,提升支流河涌治理效果,积极营造人人参与、齐心护水的社会氛围。
三、聚焦社会管理,推动振兴共治
在依法治理上下功夫。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分类处置和巡查打击力度,强力推进存量拆违,打赢违法建设治理攻坚仗,加强宣传民法典普法教育,深化法治社会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在民生保障上出实招。加快“五本台账”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广联小桥至军营小桥道路新建工程,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化便民服务“一窗口”,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各位代表、同志们,蹄疾步稳谋发展,乡村振兴正当时。让我们积极作为,开拓创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大成果,为xx农业农村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村级乡村振兴工作报告篇二
xx村位于xx镇南部,距县城约20公里,距xx镇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3。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50亩,林地面积7850亩,水域面积160亩。辖18个村小组,总人口1106户3530人,村干部6人,党员57人。主要产业为烟叶、白莲、翻秋花生、水稻、大棚蔬菜等。截至目前,全村共有脱贫户142户523人,监测对象17户65人,其中已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是4户18人,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有13户47。按照中央及省、市、县工作部署,20xx年第二季度,xx村继续保持政策稳定、坚持“四个不摘”,在持续做好“三业提升”的基础上,紧扣住房保障这一重点,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坚持四个不摘,政治站位有高度
(一)拧紧履责担当责任链。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统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成立以驻村领导为组长,驻村干部、村干部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组。落实“包村指挥长”制度,建立每周专题研究调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长效机制,并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指示、讲话,相关重要会议精神、文件列入每月学习的重要内容。拧紧驻村领导、挂点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干部多级一体责任链条。
(二)筑牢政策保障防护墙。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帮扶政策连续稳定。推进资源向乡村振兴聚集,围绕产业、基础设施等重点,科学谋划20xx年项目库,及时对接落实批复项目。全村20xx年项目库谋划项目4个122。7万元。截至目前,已批复项目一批次2个32。5万元,分别是秋口烟叶产业发展配套烤房项目(26万)和xx村寨下垅农业发展配套机耕道建设(6。5万),目前已完工。第二批次批复项目1个45万元,为xx村平塘灌溉工程,该项目目前已开工。
(三)建强结对帮扶主力军。建立驻村领导牵头、驻村干部督导、村干部包片工作机制。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选好用好管好乡村党组织带头人。坚持每周五帮扶日制度,推行三段式工作法,配备信息录入员一名,为三类人员等重点对象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镇村及工信局共计33名帮扶工作队员实现对脱贫户及三类人员帮扶全覆盖。
(四)用好监管督导指挥棒。针对镇级每月下发的考评工作要点,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村书记对村干部帮扶情况负责,帮扶单位第一书记对帮扶单位干部帮扶情况负责,驻村领导对全村帮扶工作负责。采取资料集中联审、随即上户抽查等形式,加强日常工作调度。工作不到位,驻村领导对其进行约谈提醒,造成不良影响的,上报镇级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政务处分。同时,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紧盯三类人员,防止返贫有准度
(一)三线并行精准筛。一是农户申报。利用村务公开群、政策宣传栏等载体,加大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农户自主申报二维码宣传力度,方便群众自主申报。二是干部摸排。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结合疫情防控、社会综治工作,乡村两级实行网格化全面排查,动态发现重点对象。三是信息比对。针对县各行业部门信息对比分析反馈的预警信息,对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家庭进行上户核实,积极构建群众申报、干部摸排、数据比对“三线并行”监测机制。
(二)三级研判精准纳。一是村级研判。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及时上户核实,每月进行一次三类人员情况梳理与研判,拟纳入的按要求上报镇振兴办。二是镇级复核。对摸排发现对象,配合镇乡村振兴办调查组复核,通过上户调查、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等形式,全面摸清重点人员综合情况。三是县级反馈。对县级产业、就业、低保、医保等行业比对反馈信息进行核实,及时准确掌握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和变化趋势,符合条件的按程序及时上报,做到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今年以来,全村共新识别纳入三类人员3户14人。
(三)三措并举精准扶。一是明确帮扶干部。村里三类人员统一由驻村领导、村书记、驻村干部具体帮扶,压实镇村主体责任。二是制定帮扶计划。对所有三类人员情况进行梳理,因户施策制定后续帮扶计划,找准帮扶着力点。三是落实帮扶举措。有劳动能力的,落实产业指导、公益性岗位、交通补贴、介绍务工信息等帮扶措施;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依规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对内生动力不足的,持续开展扶志扶智;对突发严重困难的,落实临时救助、帮助申请防贫保险等。
三、突出“三业”提升,激发动力有温度
(一)产业发展提质效。巩固烟莲稻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翻秋花生等特色生态效益农业。发挥创业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作用,健全“三金一技一红利”利益联结机制,xx村大棚蔬菜基地累计带动脱贫户30余人,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坚持翻耕育苗保存量,探索退果退渔扩增量,推行“六个统一”提质量,全村落实早稻面积620亩。目前,全村共动员带动帮扶对象种植早稻37户92。7亩,烟叶2户79亩,油菜33户66。7亩。
(二)充分就业稳增收。围绕“就业一人、巩固一户、带动一片”目标,实施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车间”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能人带动就业、集体经济吸纳就业六轮驱动。疫情防控大环境下,不少帮扶对象外出务工受影响。对此,xx村抢抓春节期间重要时机,通过微信公众号、印发宣传单、上户动员等方式,加大务工政策及岗位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行动、现场招聘会、企业务工环境参观等活动,因人送岗,提升就业。今年来,全村累计为园区送工20余人。保持环境保洁员、河道保洁员、生态护林员、农家书屋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总体稳定,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18人,目前全村帮扶对象劳动力转移就业外出务工241人。
(三)鼓励创业强保障。结合脱贫户自身条件及发展意愿,做好帮扶规划,鼓励其返乡创业,通过开设店铺、发展特色种养、从事电商新经济业态等方式增加经济收入。完善金融帮扶政策。大力宣传推广“农业振兴信贷通”,对有发展需求的农户进行全面摸排,通过政府贴息形式,解决脱贫群众发展生产中的资金难题,帮助其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村累计发放农业产业振兴贷24户119。9万元。
四、围绕住房安全,解决问题有速度
(一)全面开展摸排。提高政治站位,通过村干部例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住房突出问题整治工作,筑牢底线意识。同时,突出防范重点,下沉一线进行摸排,坚持常态巡查、动态监控相结合,防止住房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突出农民主体。多方位加强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农村房屋安全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引导工作。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房屋安全意识,提高排查整治房屋安全隐患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以拆促修的方式,鼓励引导农民自主拆除存或修缮在安全隐患的季节性生产用房、杂物间,对新建房屋统一规范面积和房屋风格,突出农民群众在农村房屋整治、环境提升中的主体地位。
(三)抓实问题整改。对摸排发现的房屋因户施策制定整改举措。一是拆除一批。坚持“一户一宅”原则,对安全等级为d级且无维修加固保留价值的危旧土坯房、搬迁户应拆未拆的老旧房予以全面拆除。二是劝离一批。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要求,对辖区内的“老人住老(危)房”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采取搬进自有安全房、投亲靠友、集体房屋过渡等方式,不落一人进行劝离安置,确保其住房安全。三是修缮一批。对主体结构安全、结构完整的空心房,进行维修加固,并重新进行房屋安全鉴定,确保住房安全等级达到b级以上。四是防护一批。立足赣南客家宗族习俗实际,对周边安全隐患未消除的公共宗祠、厅堂等房屋,设置安全警示牌,督促提醒宗族尽快予以修缮。
截至目前,全村共劝离老人住老房3户,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5户,修缮并张贴标识牌23处。全村彻底消灭了老人住老房、农户住危房情况。
五、推进政策落实,成效巩固有力度
安全饮水持续稳定可靠。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现覆盖全村所有村民。每年开展水质鉴定,确保水源水质安全,农户安全饮水率达100%。
健康帮扶筑牢返贫防线。落实“保障线”和“3+1+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推行重大疾病专项免费治疗和慢性病门诊审批制度。村级卫生室按时坐诊,提升村级卫生医疗条件。
教育帮扶资助应享尽享。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联系,全面梳理脱贫户家庭子女就学情况并建立基本信息台账,积极争取落实寄宿补贴、“雨露计划”等教育帮扶政策,扎实开展控辍保学行动,着力解决脱贫学子家庭教育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助推教育公平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xx年,全村为2021年秋季申报“雨露计划”25人次、3。75万元。全村未发生一例因贫辍学现象。
兜底帮扶改善“底线民生”。严格按照“村民申请、村委会评议、乡镇审核、民政审批、公示与发放”程序公平公正精准识别低保对象,推动低保与脱贫成效巩固拓展有效衔接,并建全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应保尽保、一户不少”。截至目前,全村兜底保障农村低保人口96户180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81人,农村低保政策在巩固脱贫成效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社会帮扶弘扬新风正气。健全脱贫激励机制和反向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用好爱心帮扶超市载体,以积分兑换形式引导脱贫户培育良好家风、参与环境整治,实现帮扶与扶志并举。
六、汇聚攻坚合力,乡村振兴有广度
能人带动助力加快振兴。全面落实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千人铸造计划”工作部署,坚持“四个一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三请三回”,把外出的乡土人才请回来;把村“两委”中思路活、劲头足、办法多的干部用起来。以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为载体,积极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辐射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全村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5名。黄上游、黄锡文等脱贫户成长为种植大户、致富能手,发展烟叶面积超80亩。
“三个顾问”强化人才支撑。发挥好“法律、技术、财务”三个顾问作用,通过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形式提升普法实效、促进社会和谐;通过提供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和政策指导,增强群众致富本领;通过指导村居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核算、加强资金资源资产管理,增强基层组织内生动力。邹贤秀等农户纠纷问题在法律顾问的参与下,获圆满解决。
移风易俗弘扬乡风文明。深化帮扶扶志感恩教育,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开展“道德讲堂”“创业论坛”“感恩奋进”等系列宣讲活动,弘扬文明乡风;组织开展农民趣味运动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改革纵深推进,成为全省名片。
环境整治建设秀美乡村。全域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落实了环境整治经费、组建工作队伍。选聘村庄专职保洁员18名,设立生活垃圾收集点12个,垃圾桶98个,做到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常态化。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建立河道综合整治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推进“厕所革命”,实施“清洁家园”工程,落实“门前三包”,开展“文明清洁户”“乡风文明模范户”评比活动,建立全民参与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村级乡村振兴工作报告篇三
村基本情况。
全村辖1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共有187户89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4户32人,目前已脱贫6户19人,剩余贫困户8户13人。耕地面积545亩,林坡面积106亩。村三委班子健全,有党员41人。
近年来,xx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强化农村社会治理,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有了新进展。现具体汇报如下:
一、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狠抓扶贫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扶贫产业。xx镇xx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浴盐生产车间和防尘设备及配件车间,两个企业发展趋势良好,产值达一千万余元。可持续吸纳村内群众就近务工,提高群众收入的同时增加群众劳动技能。二是因势利导,规模发展传统优势产业。xx村有养殖传统,目前全村养羊500余只,养牛20余头,养猪100余头。下步计划统筹整合,集中养殖,规模发展养殖产业。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利用坡地种植花椒300余亩,预计每亩可为群众增收3500元;现正申报蔬菜大棚集体经济项目。计划流转土地35亩,新建蔬菜大棚30余座。可吸纳务工群众150余人,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扩宽群众增收渠道。
二、软硬件齐配套,环境提升实现新跨越。
一是强化农村净污水分离基础设施建设。xx村多年来一直使用自备浅井的地表水,每逢大旱用水就特别困难,平时水的质量也很差。20xx年,xx村利用上级资金138。5万元实施安全饮水项目,全村所有农户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解决了群众用水难的局面,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投资220万元新建三级污水处理设施4处,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部排入污水管网,改变了**村污水横流的局面,方便群众出行,获得群众交口称赞,有群众开玩笑“抱怨”说:“新买的胶鞋也派不上用场了,出门全是水泥路,雨水直接排走,没了泥泞土路,胶鞋也无用武之地了”;同时xx村利用上级资金,积极推广户厕改造项目,目前改造农厕172户,改造率达到91。9%,
二是积极推进村庄绿化项目。栽植雪松、樱花、白皮松、法桐、大叶女贞等4000余棵,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态宜居环境;20xx年初,xx村购买回收老式家用水缸300余个,栽植小叶女贞造型树,形成特色绿化,是远近闻名的靓丽风景。
三是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配备垃圾清运车一辆、垃圾桶40个,聘用3名专职保洁员,1名兼职保洁员。20xx年初,结合xx镇“红红火火过大年”行动要求,对常年堆积的垃圾进行彻底清除,持续保持,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xx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三、志智双扶,家家户户树立新风尚。
一是重先进评选,树文明新风。积极开展“xxxx”等系列评选活动,除物质奖励外,大力进行公开宣传,将“xxxx”证书敲锣打鼓送往娘家,发挥榜样力量,助力文明乡风;二是举办文化盛宴,弘扬优良传统。举行新春趣味运动会,通过赛跑、拔河、猜灯谜、下棋等活动,营造节日气氛,凝聚人心;举办敬老孝心饺子宴+文化宴,让村内60岁以上老人共同欢聚,吃饺子、看文化大戏,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四、党建引领,自治能力得到新提升。
一是加强组织。村组织机构健全,党员干部践行模范带头作用,压实责任,提高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二是完善制度。制定xx村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文明行为准则。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相互结合,形成xx村“善治”的农村治理形式。三是优化服务。设立便民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日常生产生活、水电维修、惠民实事等便民服务;建设125平方标准化卫生室,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开展远程诊疗、签约服务、专家义诊等服务项目,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群众幸福感。
新时代的xx村将继续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富裕、美丽、文明、和谐、生态”新xx,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我们也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xx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村级乡村振兴工作报告篇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安排部署,全面加快我乡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实现全年目标,根据《xx县关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围绕县委“xxxx”战略,结合我乡实际,就逐步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快实现人才振兴
(一)选好“领头羊”。利用农村“两委”换届回头看的机会,对新一届“两委”干部工作能力、威信、群众认可度、解放思想程度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全方位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了适当调整,确保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同时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尤其是班子年龄结果较大的村。
(二)建好“在外”人才库。把科学识别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本土人才库,收集本土在外优秀人才,加强日常联系,鼓励返乡创业。
(三)鼓励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挖掘村内能工巧匠,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村熟的优势,鼓励他们参与乡村治理,自主创业,把农村闲散劳动力汇聚起来,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二、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组织实施好强筋麦“两个一万亩”种植大方建设。xx乡在把准粮食功能主产区定位的基础上,采取对上争取和对外洽谈“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在106国道两侧分别组织实施县农业农村局20xx年度强筋小麦一万亩和“济麦44号”优质强筋小麦订单式农业一万亩,共涉及17个村,惠及群众近2万人。
(二)巩固提升“果蔬小镇”名片。一是推广“小拱棚”蔬菜种植。xx乡“小拱棚”蔬菜种植基地位于西目寨、东目寨、后王庄、仁义庄,主要采取辣椒、甘蓝“两茬连种”和甘蓝、西瓜、甘蓝“三茬连种”等种植模式,每亩纯收入可达1万元,该项目投入小,易复制,预计年底可推广至3000亩。二是搭建“院校合作”平台,建立博士生实验基地。邀请xx工程大学园林学院王xx教授一行,对xx乡水木红颜草莓种植基地和河北华柇蔬菜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稳步推进仁义庄“千亩湿地”项目建设。与广宗县辰光集团签订协议,投资1000万元用于仁义庄千亩湿地开发建设。一期工程,xx集团开发利用坑塘、集体土地200余亩,开展鱼类养殖、特色中药材种植,预计年总产值达900万元左右。二期,公司将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打造高标准民宿和颐养中心项目,推进仁义庄千亩湿地发展提档升级。
(四)xx村玫瑰花种植基地。依托县玫瑰花种植基地,在西目寨村西,建设占地20亩的玫瑰花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大棚19座。
(五)招商引资促进闲置资产“再生”。充分利用关停企业和闲置土地开展招商引资,对接xx交通设施有限公司,多次到乡原xx厂区考察,该公司将投资1。5亿元用于高速公路护栏板及智能扒架生产销售,年利税3000万元,实现闲置、空闲厂房土地“再生”。
三、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做到乡村生态宜居
(一)打好“整治仗”。一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垃圾清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确保各村生态宜居。二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抓住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契机,稳步推动“厕所进北屋”专项行动,现已在4个村进行试点推广使用,并确定后大槐树村整村推进。三是污水处理站点建设工作。全乡累计建设污水处理站点22座,其中,前大槐树和后大槐树村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可有效解决周边8个村一万多名群众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村庄卫生整治成果得到有力保障。
(二)打好“保护仗”。一是摸清底数。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在全乡范围内对污染环境、占用耕地的违法行为开展“地毯式”排查,逐一建立问题台帐并进行跟踪销号。二是长效管控。充分利用日常巡查、突击检查、随机抽查、鼓励举报等措施,对污染环境、占用耕地的企业和个人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全乡耕地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打好“发展仗”。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通过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和引导村级带头人、致富能人、村级大户、能工巧匠等共同参与,带动群众增收。
四、推进移风易俗,转变落后思想
(一)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巩固提升各村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文体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的惠民功能。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鼓励和扶持农村乡土文化能人“搭班子、建队伍”,增强群众文化创造活力。
(二)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做好红色资源保护,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支持以德孝、诚信、勤劳、互助等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让村民在潜移默化的思想文化熏陶中受到启发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促进思想观念转变培育文明乡风。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农户、美丽庭院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乡范围内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
村级乡村振兴工作报告篇五
xx村委会是xx镇的贫困行政村之一,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xx村“两委”立足村情积极探索和实践,抓住民生根本,聚力乡村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绘就了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基本情况
xx镇xx村委会距xx市区4公里,村委会下辖8个自然村,9个村小组,有住户254户,人口987人,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921人,占总人口的95。4%。属全市12个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之一,全村有建档立卡脱贫户89户、319人,占总人口的33%,于20xx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xx村党总支共有党员67名,设立有4个党支部。近年来,xx村“两委”以基层党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村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全村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办事公道正派、能力强、有威望的党员和群众充实到了村“两委”中,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高票选举出连任多届的村党总支书记,同时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加强党的领导。二是深入推进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加大在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力度。三是深入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加大智慧党建在农村基层的推广使用力度。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激励关怀,提高工资补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阳光工程”。四是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村组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二)健全完善乡村治理制度。紧扣脱贫攻坚工作中反映出来的村民较关注的农村低保、危房改造、临时救助等问题,围绕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重点聚焦乡村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与时俱进建章立制,让公序良俗有规可依,移风易俗有章可循。一是层层召开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围绕“四会一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村规民约)对《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进行了修订,对村组殡葬改革、厕所革命、自来水管理、村道管护、整洁村庄、绿化亮化等管理制度进行了健全完善,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树立婚育新风,使xx村逐步树立起村组用制度管事、村民遵制行事的规则。二是在全村9个村小组组建了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到移风易俗、客事办理各个环节的主体作用,专门负责对本村客事办理进行组织和监督。同时,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组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红白理事会管理工作,带头执行红白理事会规定,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乡风。强化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红白理事会的指导、监督、管理力度,培育广大群众自觉移风易俗、遵守公序良俗共享文明新风尚。
(三)切实推进乡村建设。一是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重,按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评定标准,积极开展以村委会创建精品示范村“六有”、村小组创建美丽村庄“五有”、农户创建“三美带头示范户”的示范创建工作,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以创促建,推动乡村振兴。二是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工作,开展好村组村庄、产业、道路等方面建设规划,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乡村建设。三是加强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延伸覆盖力度,落实好路长制保障村道路畅通,加强村小组公共照明等服务设施建设。四是因地制宜开展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措施,健全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五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村小寄宿办学条件,抓好常态化控辍保学。提升村卫生健康管理水平,加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做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工作。
(四)不断推进依法治村。建立村民道德讲堂,开展“红黑榜”评比活动,挖掘和宣传村内的孝老敬亲、“文明家庭”等典型;评选模范榜样,让村民随处都能受到熏陶;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开展卫生清理等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村口义务值守;组建了篮球队,左脚舞队,每年举办农民文化体育节,充实了村民的生活。加强法律进村工作,选取一批懂法律、政治素质好、宣讲水平高的村民,引导并培训其担任“法律明白人”,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推动xx村形成了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依法治村氛围。
(五)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xx村立足稳定增收目标,清理盘活村内各类资产资源,建立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资产性经营活动,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形成了产业带动、资产经营、股份合作等集体经济发展增收模式,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经过几年的发展,全村共种植花椒3000余亩,种植软籽石榴33亩3080株,全村有肉牛、黑山羊养殖户近10户,肉牛存栏100多头,黑山羊存栏800多只;有一百多人外出务工经商创业。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从1997年的1700元到20xx年已达17240元,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空壳”零效益到20xx年收入达12。87万元,让村党组织有能力、有财力投身于乡村治理和建设。
三、经验成效
(一)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全村所有小组道路全部硬化为水泥路,村内户外道路已全部硬化,建垃圾填埋场1个,排污沟400米,种植绿化树500棵,垃圾池16个,垃圾焚烧炉2个,垃圾箱2个,购买垃圾桶260个发放到农户。新建及改造卫生厕所222座,已全部投入使用,全面完成旱厕拆除工作。目前,20xx年9个村民小组垃圾清运费每人每月24元,已全部收交结束。制定了环境卫生四项制度,实行环境卫生包保责任制,房前屋后由农户负责包保,村间道路到户包保,平时保洁员清扫,每月1日为全村大清扫日,并充分利用红黑榜进行每月的包保情况进行亮相,形成村委会监督各小组,各小组互相监督,小组长监督各农户,农户互相监督的监督检查机制,各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二)服务群众更加贴心。xx村积极利用微信交流平台,村委会与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建立微信群,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与党员建立支部交流群,村民小组长与村民建立小组交流群,每个群里都有负责人和信息员,定期将村委会的动态、活动通知、典型事迹等上传至微信群。进群后,党员、群众可轻松获取村委会建设和服务方面的最新资讯,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项事务的办事流程、反映问题并寻求服务,还可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村民交流,加深邻里之间的交流。工作人员也可通过微信及时解答村民的问题,做到村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有事在微信群反映,没事也进群聊聊”已成为xx村大多村民的习惯。
(三)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发扬。xx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清幽的自然景观,勤劳善良的xx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地发展,创造着属于人类、也属于自己的文明。xx村通过深度挖掘突出的历史遗迹、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从“石阶回梦-古石梯”到“幽谷欢歌-响水河”,一段段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一处处历史悠久的古迹,每一处都蕴含着文化,每一寸都承载着乡愁,如今成了独一无二的“xx十二景”。借彝族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开展相应传统活动,讲好传统村落故事,传承彝族特色文化,让村落活起来。如今,xx这个彝族传统村落正逐步成为当地一张亮丽名片。
(四)乡村治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理事会协商议事,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驻村工作队牵头,与xx司法所联合,免费开展法律咨询服务,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岗和法律服务宣传员,建立法治讲堂,每年开展法律宣传4场次,解答法律咨询100多人次。加强平安建设,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矛盾纠纷化解率100%,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近5年来,xx全村未发生越级上访事件、未发生刑事案件。
村级乡村振兴工作报告篇六
一、基本情况
今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也是5年过渡期的第一年,我镇扎实开展各项衔接工作、成效显著。xx镇地处xx市东北部,距城区15公里,秀丽梓江蜿蜒北来,穿境而过,全镇区域面积9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094。15亩,地区生产总值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11元。我镇正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确保实现乡村振兴全覆盖。
二、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成效
(一)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全力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每季度开展1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工作机制,全覆盖排查所有农户,并严格按照监测户识别程序开展认定,6月新纳入监测户1户。建立764户脱贫户、监测户结对帮扶机制,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5个脱贫村和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共18人。并严格落实管理考核、经费保障支持和关心关爱等政策。全力聚焦农户“两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等关键指标对标补短,落实兜底保障1147人,不断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2、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有序推进。一是通过发布招工信息、上门工作交流,发动易地搬迁户有劳动能力户外出务工或就近务工方式切实增加易地扶贫搬迁户收入,确保收入增涨且稳定无返贫现象发生。二是通过召开坝坝会、座谈会等方式,制定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管理办法,并公示上墙,确定人员管理和维护,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3、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常态化帮扶机制。定期对全镇低收入人群进行排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低收入家庭或因灾、因病等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人群按程序及时纳入低保保障。20xx年xx-xx月全镇共103户、135人按程序纳入农村低保保障,4户5人按程序纳入城镇低保保障。对因灾、因病等原因造成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及时发放临时救助金,解决其家庭暂时性经济困难,20xx年xx-xx月共救助203人,发放临时救助金94300元。
(二)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面貌
我镇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围绕“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个好目标,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形成机制健全、保障到位、工作落实、规范运行、长效治理的环境管护格局,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农村综合环境质量,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目前已实施整村推进厕所革命项目1726户(20xx年完成741户),投入勾背式垃圾箱195个,人居环境水平大幅提升。
(三)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衔接
面临传统农耕模式产出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新情况和大量土地被撂荒、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发展生产的能力低的新问题,基于梓江的天然优势资源,我镇准确提出了建设“梓江明珠美丽xx”的新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探索出了一条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人才建设“三步走”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1、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之“基”。以加强组织建设为重点,着力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成效。一是在创新机制中彰显组织力。“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厚植梓江流域区位优势,成立了xx镇乡村旅游发展党支部和产联式生猪产业园党支部,让各村的“单打独斗”变为“统一行动”,有效保证了产业的多样性和规模化;二是在党员教育中彰显组织力。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善治,充分发挥支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不断激发干部群众携手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内生动力;三是在选人用人中彰显组织力。通过换届实现大年龄、低学历“两个直线下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提升村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富能力。
2、产业发展繁荣乡村振兴之“根”。产业兴则经济兴,立足自身农业大镇实际,围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产联式合作社为切入点,整合产业发展优势资源,加强组织引导,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围绕“规模成片、优质高效、绿色生鲜”目标,引进优质业主、培育龙头企业发展青花椒、蔬菜种植、中药材、金牧粮牧草、香桂等多种作物的种植,打造梓江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带;二是构建“产联式”发展模式。正在构建“公司+村集体+联满分作文网合社+农户寄养”的产联式发展模式,在xx镇大垭村、大庙村发展生猪养殖项目,建设55000、年出栏24000头的规模育肥猪场,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投产;三是创新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适度规模经营形式,机械化耕种唤醒沉睡的撂荒地,推进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利益共享,推广“公司+农户”、“种管收”理事会等合作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性服务组织。
3、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之“枫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而乡村旅游是xx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全面启动梓江流域乡村旅游整体规划。一是科学规划形成旅游发展合力。建立“企+村+民”三方合股模式,同时兼顾各方利益,深入挖掘xx“帝师祖宅四合印”等旅游资源,打造观光、体验、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经济示范带;二是夯实基础健全旅游服务体系。持续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目前梓江桥头休闲文化广场项目建设、井江村“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力推进;三是加大宣传打响xx旅游知名品牌。通过各官方媒体、自媒体发布xx镇乡村旅游信息,成功打造“芍药春天”“向日葵花海”“轿顶山红高粱”“大地民谣演唱会”系列梓江特色农旅活动,正积极参加“诗酒之乡运动xx”20xx年中国全民健身走大赛,新晋旅游资源大镇格局正在形成。
4、人才建设传承乡村振兴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推动人才,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支撑。一是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乡村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二是推动扶贫干部向振兴先锋转变。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努力把全镇党员干部锻造成一支“敢担当、善作为、能成事”的“铁军”,把到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三是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坚定不移跟党走,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善治,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动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是xx最大的优势和特色,要深挖xx生态优势,形成磅礴人气,以此拉动城区居民到xx消费、娱乐、休闲。一是要强化规划引领,启动实施梓江流域乡村旅游整体规划,以基础完善、业态多样、服务周全为重点,采取引进新项目建设、个体户联合兼并重组相结合,开发休闲农业、农耕体验、生态旅游、体育运动、文艺创作、休闲度假等多种乡村旅游业态,形成有规模、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乡村旅游项目。二是要建立“企+村+民”三方合股模式,兼顾各方利益,实现旅游景区、业态更新、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多方共赢,打造观光、体验、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经济示范带。三是要建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承办全市性旅游、集会活动,举办梓江休闲、亲近自然、体育锻炼、棋牌竞技等主题集会。
(二)巩固提升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兴则经济兴,我们要在禁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的基础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利用好xx的区位优势,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做强乡村旅游产业、打造酒粮种植基地、丰富鲜活果蔬产品上狠下功夫。一是要围绕“规模成片、优质高效、绿色生鲜”目标,突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高效化、品牌化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发展绿色蔬菜、优质水果,努力打造梓江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带。二是要适度规模发展现代畜禽业和水产养殖业,建立“公司+农户+合作组织+保险”利益链接机制,打造生猪、肉牛、活鱼和小家禽产业示范点。三是要注重适度深加工,提升质量效益,打造区域品牌。
(三)鼓励外出就业回乡创业。一是要引导外出务工,通过发布招工信息、加强就业指导和鼓励老工带新工等办法,再鼓励青年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外出创业。二是要鼓励回乡创业,以规模种养、乡村旅游为重点,争取一批回乡创业项目。切实搞好回乡创业引导和服务工作。三是要加强职业培训,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个人自愿的原则,紧贴市场需求,为农民工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培训。
(四)努力抓好招商引资发展。加强集镇硬化、美化、绿化、亮化、静化、清洁化管理。实施乡村旅游计划,以儿童游乐、基础提升、休闲观光、体育锻炼、餐宿服务、棋牌垂钓等为重点,努力引进科学规划、游乐投资、景区建设等企业共同打造以梓江流域为重点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村级乡村振兴工作报告篇七
为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xx市党委政府、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的指导下,我镇坚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务实发展,不断推进我镇乡村振兴战略,现将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特”字上下功夫,做强特色产业、做美优势区域,实现特色优势最大化
xx镇矿产资源丰富。八九十年代,原国有煤矿、陶瓷厂、膨润土矿、水泥厂等曾一度辉煌。同时,海螺集团发祥地——xx水泥厂位于xx镇山门村境内。随着宏观形势的变化,以矿产资源为支撑的主导产业迅速走向衰退,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治理难度加大、历史遗留问题凸显。面对转型发展压力,xx镇紧紧围绕皖南工业重镇定位,坚持做强特色产业、做美优势区域,着力建设xx工业新城,打造成为xx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乡村振兴的先行区、全域旅游的示范区。
在“特”字上下功夫,做强特色产业。按照“立足基础、挖掘特色、放大优势”的思路,找准符合自身的产业发展主攻方向。累计发展花卉苗木等经济林3。2万亩,水稻烟叶等规模种植8200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达145家,规模化水平分别达70%和40%。大力实施“双一号”工程,着力培育新材料、精细化工、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xx生态产业园建成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全镇亿元以上企业9家,在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9个。生态旅游业由无到强,已初步建成景区6家,主题拓展线路4条,研学基地6个,主题村落和特色景观区域3个,形成人文自然和艺术文化两条旅游精品线路,被评为全省旅游特色景观名镇和旅游强镇。
在“特”字上下功夫,做美优势区域。xx镇充分挖掘自然禀赋、文化遗产、生态资源、工业遗产等特色优势,围绕“一主两园五特色区域”空间布局,初步构筑起以xx生态产业园为主战场,以副中心城为龙头,以千年龙窑、世外桃源、西村花鼓、树木博览、茶香漫城五个特色区域为重点,以灰山石文化等主题村落、廉洁文化主题景区和水泥厂生活区等工业文化遗产为补充的“1+1+5+x”乡村振兴发展格局,结合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田园精品区”。
二、借鉴工业园区理念,搭建乡村振兴平台,吸引社会资本下乡,探索经营乡村市场化
思路确定后,如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步伐,是摆在面前的突出问题。为此,xx镇借鉴工业园区发展理念,创新乡村振兴平台建设,20xx年xx月成立了xx旅游投资公司,具体负责特色区域基础设施投入与市场化运营,引导政府投资、民间资本和当地群众共同参与,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经营乡村的新思路。短短的几年,xx公司拥有景区5个,省级和宣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1个,千年龙窑博物馆1家,开发陶瓷新产品100多种。
“小平台”整合“大资源”。围绕“1+1+5+x”发展战略,在保障和发展民生的基础上,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向特色区域倾斜。为最大限度防止特色资源碎片化,对规划区农村“四闲”资源(闲置房屋、耕地、林地、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流转。乡村振兴平台的建立,不仅将零散的资源、涉农项目和资金有效整合起来,同时也使这些投资和农村“四闲”资源变成乡村振兴的有效资产,为推进市场化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小平台”对接“大市场”。实行“先筑巢,后引凤”,明确xx旅游公司投资重点为:特色区域内规划设计、基础设施、1—2个提升人气项目和宣传推介,搭建起与社会资本对接的“桥梁”。结合特色区域规划和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等,预留发展空间,开展景区经营权、经营性项目招商引资。西村里精品民宿、小火车农场、莤莤无动力乐园、杨名国际青少年营地、松鼠先生乐园、西村乡村夜游景区等投入运营。
“小平台”带动“大发展”。一方面,xx镇乡村旅游几乎从零起步,目前,西村村成为全省首个夜游主题艺术乡村,树博园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珍稀乡土树种博览园,山门景区成为全省首家婚纱摄影基地,大洪芙蓉园成为全省首个廉政主题景区,长征主题拓展线路成为全省首个长征主题文化体验基地,茶香慢城成为全市首个户外运动和户外露营基地,金牛山陶业将建成全国唯一龙窑文化主题景区,世外桃源小镇成为全省首批健康小镇。另一方面,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返乡创业。特色区域所在的村,将生态资源、村级投入资金,结合“三变”改革,折算成股份参与分红。各村组建景区运维公司,负责景区商业布点,参与经营性项目,多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吸引了近千名农民返乡创业。
三、坚持文化铸魂,探索艺术乡村,加大宣传推介,推动魅力乡村品牌化
乡村振兴,既要解决发展的了,同时又要推广的开,最终能吸引得住。品牌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xx镇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探索多艺术融合,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注入文化基因,培育独具魅力的地域品牌。品牌的形成,不仅带动人气的增长,也推动招商引资的迅猛发展。目前,xx镇年旅游接待人次达80万人,年均增长50%以上;三次产业招商引资年均增长50%以上。
培育传统文化品牌。将国家级非遗皖南花鼓戏和省级非遗千年龙窑作为文化品牌重点打造。振兴皖南花鼓戏,建成花鼓戏广场、花鼓戏剧场和展示馆,出台皖南花鼓戏剧团长效机制,打造西村村“皖南花鼓戏第一村”。建成千年龙窑博物馆、陶艺村、陶艺主题街区和当代陶艺主题公园,开展了“又见宣州窑”、陶瓷博览会等活动,景德镇陶瓷大学实习基地、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国外艺术家创作基地等投入使用,“千年龙窑、世界唯一”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全镇陶瓷文化企业达10家,年销售收入达3。5亿元。
率先探索艺术乡村。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合作“摄影艺术+”模式,率先探索和实践艺术援乡和艺术家驻村计划。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著名摄影家解海龙等深入乡村,参与文艺名家驻村计划。西村村成为全国首个摄影艺术乡村。探索多艺术与乡村有机融合,组建xx文化旅游联盟,先后引进浙江匠艺、南京三鸟仓、洪潮书画院、宁钢大师工作室、宜兴紫砂研究院、xx紫砂研究院、梁冰教授工作室等20多个创意团队和艺术家工作室,与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安徽建筑大学、安徽艺术学院等10余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形成阵容庞大的“乡村文艺嘉年华”。中国文联党委书记李屹同志对艺术乡村给予充分肯定,并作为全国典型予以推广。
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为彰显文艺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xx镇以活动为载体,以摄影为手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程参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效应。以传统文化回归为主题,连续三年举办民俗旅游文化系列活动、农民丰收节、过大年系列活动。以乡村大秀场为主题,举办主题摄影季、草雕艺术展、三维立体彩绘展、乡村音乐会、户外大型装置艺术展、田园歌手大赛、变装秀等系列活动。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与《今日头条》、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全程参与、有效互动,使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山村,已逐步变成具有较强感染力、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乡村。
四、突出党建引领,落地民生福祉,优化基层治理,实施乡村治理系统化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既是乡村振兴的固本之策,也是乡村发展的前提和保障。xx镇既始终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又加快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既发挥副中心城的龙头带动,倾心打造特色区域,又高度关注和解决民生;既注重经济发展,又强化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广大干部群众既是发展的见证者,又是发展的参与者,更成为发展的受益者,形成了议发展、求发展、盼发展的浓烈氛围。
实施党建“115”工程。xx镇找准组织建设的难点、党员关注的重点、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确定了农村党建“115工程”发展思路。目前,已打造出一条串联12个综合体、全长50公里的党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6个,100万元以上1个。实施村(社区)干部素质提升、“一村一品”党建品牌化、“清廉乡村”、乡村治理和“智慧党建”工程,被评为全省“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同时,出台了《xx镇村级党组织高质量发展12条标准》(试行),确定了基层干部看得懂、做的了、行的通的31条具体标准。
实施镇级民生工程。每年年底分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在完成省市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坚持每年实施十大镇级民生工程。设立“360发展基金”,着力帮助集体经济薄弱村解决民生问题。各村(社区)集中梳理一批民生问题,并将之作为自行投资的年度个性化任务。近年来,累计整合各类资金1。2亿元,解决民生问题186个,完成马村河疏浚、山门河小流域治理、东区排水、拆迁户安置、居民危房改造和改厕、水泥厂周边环境治理、安全饮水等一批群众反映多年、愿望强烈的民生问题,群众发展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探索乡村社会治理。以“1311n”组织体系、“三会”制度、清廉乡村、新型农村社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协同推进村级组织治理、基层协商治理、“微权力”治理、新型社区治理、文化生态治理,构建“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进乡村治理向基层延伸、向系统化推进。被评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全省文明乡镇、全省卫生镇、全省平安乡镇。
五、下一步计划
尽管xx镇在乡村振兴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仍刚刚起步,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自我发展的能力仍欠缺,发展的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有这样一些体会。
第一、以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找准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各地资源区位、自然禀赋、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切忌贪大求全、盲目跟风。要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宜、宜游则游原则,明确主攻方向,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初步形成了“1+1+5+x”发展格局,逐渐探索出一个主城区带动多个特色村镇,形成二层级特色小镇集群的特色模式。我们找准工作痛点、难点和薄弱点,着力推进农村党建设“115工程”。这两个“115”,形成了推动xx发展的强大引擎,使广大干部群众思路明确、方向明确、措施明确,从而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以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才、资源、资金等要素资源匮乏。为此,我们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大力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盘活农村“四闲”资源,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集中力量合力攻坚。我们借鉴工业园区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组建xx旅游投资公司,实行“先筑巢、后引凤”,加大品牌培育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工商资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要素的破解和体制的优化,扫除了制约发展的阻力和障碍,激发了乡村经济发展的生机,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新的活力。
第三,以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群众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我们既始终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又加快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既发挥副中心城的龙头带动,倾心打造特色区域,又高度关注和解决民生;既注重经济发展,又强化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既是发展的见证者,又是发展的参与者,更成为发展的受益者,形成了议发展、求发展、盼发展的浓烈氛围,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精气神”。
第四,以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再好的思路和规划,没有落实只是一句空话,必须要有一股闯劲和韧劲。我们确定两个“115”发展战略后,始终心无旁骛抓发展,聚焦项目抓落实,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方向前进。多年来,我们坚持实行月工作计划、月工作督查和月工作调度机制。每月初召开调度会议,排出每月重点工作节点任务,每月底实地督促检查完成情况。正是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才可能积小变为大变,积量变为质变,使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