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六五、六六班共115人。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上课专心听讲,发言积极,认真完成作业,主动预习和复习,还学会了对单元知识系统的小结。而且通过近六年的学习,他们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积累,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也有较大的进步,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找到方法和思路,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也有个别学生对综合性的问题还不能够充分理解并解决,需要本期继续努力。
[新知识] 本学期的教材中涉及到的新知识只有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
1、经历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其基本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容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计算方法,并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正比例或反比例。
3、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4、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5、运用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复习]教学目标:
1.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尝试提出新问题。
3.回顾学习过程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4.体会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5.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自己的不足,形成实事求是和敢于质疑的态度,发展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常见的量。
数的运算:包括运算的意义,估算,计算与应用,运算律及对数的再认识。
代数初步:包括字母表示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探索规律。
2、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包括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图形的测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3、统计与概率
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4、解决问题的策略
主要内容: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表、画图、尝试与猜测、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1、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对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3、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学力。
1.圆柱和圆锥: 15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 15课时
3.数与代数 20课时
4.空间与图形 15课时
5、统计与概率 5课时
6、解决问题的策略 5课时
7、综合学力练习 10课时
8、机动 5课时
说明:本学期估计总课时90节(除节假日),以上预案仅做参考,具体课时安排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个别孩子课堂上随意下位的情况严重。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教材体系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
2、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5、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7、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8、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
2、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3、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体验分类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5、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
7、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知道
2、让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
4、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知道公倍数和公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学生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5、让学生知道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形式,并能根据所给定的条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程度;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本册教材从四个方面编排:
一、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三单元“分数”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
三、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四、综合应用的内容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内容分散编排。
五年级男同学自控能力较差,比较好动,欠仔细认真,但他们思维活跃。不足的是两极分化较严重,尤其是计算基础较差,熟练程度不够。很多同学缺少自觉性,基础很差,成绩很不理想。
因此,备课时应注意优等生与差生的具体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更要注意面向全体,让学生学得扎实,既要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学习方法,更要养成各种优良的习惯。特别要注意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3、加强教研活动,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注重与邻近学校同年级数学教师的交流,做到取长补短。
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四
本学期根据学校安排我继续担任六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上学期我们五年级搞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我总觉得这是“换汤不换药”的一种形式,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学期初的培训,我觉得,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学习他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思考,真正将课改进行到底。
第一、基本情况分析:
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绝大部分学生在数学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地提高,在暑期的期末测试中分别取得了均分第三、第四的成绩。然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懒散,家长监督力度不够,使得这些学生学习兴趣差,积极性不高。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提高呢?
第二、把学习和吸引内化,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教师觉悟了,教师改变了,课堂教学才能发生根本性的质的改变,如果不转变教师的观念,将成为课改路上的绊脚石。
1.从教学的每个环节入手,实现四个转变。
①从教学设计上就要体现“教”向“导”的转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时刻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②教学组织上从以班为单位的学习组织向以组为单位的学习组织的转变;这个转变已经开始,不过我们缺少的是对小组合作的组长和组员的培训工作,所以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③课堂流程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学的过程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让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学习,哪怕出现“组长一言堂”,也要让“教师一言堂”成为过往。④教学评价由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转变为学生学得是否有效。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是经常的,他们的思维的碰撞后产生火花,努力做到“记得住(看到的记得住)、学得好(动手更能学得好)、悟出来(悟出来才是自己的)”尽量少让学生听到(听到的忘得快)。
2.以情感优化课堂,让学生喜欢上课。
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尊重、宽容学生,尊重学生差异,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出身、环境、社会背景各不相同,所以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时刻记着“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有了差异意识,也就有了宽容之心,有了宽容之心,也就有了允许学生出错的心理准备,心态平和了,也就会对不同的学生做出公平、合理、恰当的评价了,就能做到“措辞恰当的批评学生,适当夸张地表扬学生”“好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和赞许,差学生会得到我们的尊重,理解和安慰”,使好学生更出类拔萃,“差”学生自信满满的进步!
第三、改变教学行为,让学生享受课堂
将小组合作进行下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课始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言: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一节再精彩的内容,如果没有老师的精心设计,也会显得黯然失色。所以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要动脑子,想办法,如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然后以极大的热情学习新知成为我们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2.课中放手,给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替学生学习。把课堂让出来,让学生动起来,老师做好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一一碰撞,老师在学生一次次的碰撞中做好“导”的作用,课中不停地备课,聆听学生的发言,给予应有的评价和指导,争取做到她的“三不讲原则”(学生自主学习之前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不讲,学生虽有困惑,未经小组交流的不讲)和“五个尽量”(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尽量让学生自己表述,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把课堂让出来,让学生动起来。
3.课中等待,给学生合作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学会等待,做到学生虽有困惑,未经小组交流的不讲,放手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表露”,在互动交流中“发现”,在开放思维中“碰撞”,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之“众人拾材火焰高”的快慰。
4.课中倾听、引领,给学生展示的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欣赏和质疑。课堂一旦进入探究状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维交锋会碰撞出惊人的、超长的、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这个时候的教师既是一位积极且平等的参与者,又是一位平静且智慧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判断。越是热烈的讨论,学生越是应该认真听、准确地把握、敏捷地判断。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学判断、学表达、学赞赏、学质疑、学辩护、学让步。
第四、积极与同事合作,博采众长。
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有好几个,我要利用这一资源,和同事们多商量,向他们学习,特别是小组合作这种模式究竟应该怎么做,我们都在摸索,我觉得当务之急是搞好小组建设,如何培养组长和小组长,如何培养组员,告诉学生什么时间干什么,怎么干,汇报时如何汇报,展示时如何展示,交流时如何交流,等等都是急待解决的。
我将以课改为契机,以课堂为“战场”,积极投入到课改的洪流中,努力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五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5、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1.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3.四边形(6课时)
4.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5.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6.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7.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8.可能性(4课时)
9.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10.总复习(4课时)
时间 内容 课时安排
第二周 千米的认识 4
第三周 吨的认识、加法 4
第四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 4
第五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减法) 4
第六周 放假
第七周 验算、整理和复习 4
第八周 四边形 4
第九周 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 4
第十周 有余数的除法 4
第十一周 时分秒、填一填 4
第十二周 口算乘法、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4
第十三周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4
第十四周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
第十五周 整理和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4
第十六周 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 4
第十七周 数学广角、掷一掷 4
第十八周 复习1-3 4
第十九周 复习4-6 4
第二十周 复习7-9 4
第二十一周 总复习 4
第二十二周 考试
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六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笔算乘、除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10)以及相应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
4、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5、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并学会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一)第一单元: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1、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2、难点: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是教学的难点;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难点。
3、关健:讲清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中国教育
(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重点: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2)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意义,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难点:
(1)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
(2)理解和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3、关健:教学中注重直观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理解除法式题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及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七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
一、减法 8课时
二、认识图形 3课时
三、认数 10课时
我们认识的数 1课时
四、加法和减法(一) 12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 2课时
小小商店 1课时
六、加法和减法(二) 8课时
假日小队 1课时
七、统计 2课时
八、期末复习 4课时
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八
1. 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会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升和毫升,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掌握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搜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看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解答稍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
3. 知道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知道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
4.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5.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加碱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 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7.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1. 认识长、正方体,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 知道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求它们表面积的方法。
3. 知道体积的意义。理解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4.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对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形状、大小有较明确的观念。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5. 知道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6. 通过对长、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使他们能运用已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 结合长、正方体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验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8.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度:长方体和正方体 15课时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5
4 复习 3
机动 2
1. 使学生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 使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并会分析表中所反映的问题。
3.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解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问题。
4. 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学会正确收集整理数据。
3.会正确填好统计表。
教学难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收集数据,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进度:统计初步知识8课时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
2.统计中的平均数3
3.实践活动 1
1使学生理解整除、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认识偶数和奇数。
3.掌握质数、合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能正确地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4.理解互质的意义,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
5.理解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求两、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6.通过“约数和倍数”、“质数与合数”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事物是互相依存的,受到“对立统一”观点的启蒙教育。
7.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概念教学、求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理解互质、求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
电脑课件
进度: 数的整除 21课时
1 约数和倍数 3
2 能被2、5、3整除的数 3
3 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 3
4 最大公约数 4
5 最小公倍数 3
6 复习 3
机动 2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整数、带分数与假分数与互化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掌握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判断方法。
4.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矛盾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体验并初步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5.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计算仔细和自觉进行验算的学习习惯。
理解分数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通分及分数 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对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的正确理解。
进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4课时
1 分数的意义 4
2 真分数和假分数 3
3 分数的基本性质 2
4 约分 3
5 通分 3
6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3
7 复习 4
1 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对于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 使学生学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4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认真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并通过异分母加减法的教学,初步树立矛盾转化的观点。
掌握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运用运算定律简算.分数加减应用题。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2课时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5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5
3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
4 复习 5
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九
四年级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学习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对待学习热情不高。从纪律及其它方面看,学生都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识,不求理解等等。教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总共分为七单元。一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认识图形。三是小数乘法。四是观察物体。五是小数除法。六是游戏公平。七是认识方程。其中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第六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观察物体。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游戏公平。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6.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2.25~3.4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4
第二周3.7~3.1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4
第三周3.14~3.18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4
第四周3.21~3.25认识图形4
第五周3.28~4.1认识图形4
第六周4. 4~4. 8认识图形 、小数乘法4
第七周4. 11~4. 15小数乘法4
第八周4. 18~4. 22小数乘法4
第九周4. 25~4. 29小数乘法4
第十周5. 2~5. 6观察物体4
第十一周5. 9~5. 13小数除法4
第十二周5. 16~5. 20小数除法4
第十三周5. 23~5. 27小数除法4
第十四周5. 30~6.3小数除法、游戏公平4
第十五周6.6~6.10认识方程4
第十六周6.13~6.17认识方程4
第十七周6.20~6.24认识方程4
第十八周6.27~7.1认识方程4
第十九周7. 4~7.8总复习4
第二十周考试
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十
全年级共有学生294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在上期末的考试中有20余人不及格。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第一单元:百分数
重点:理解百数的意义,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互化;在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关键: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重点: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难点:使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关键: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难点: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关键:能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第四单元: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重点:使学生会进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使学生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键:使学生会进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使学生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
第五单元:圆
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关键: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五单元:
重点: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难点:使学生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的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关键:能正确的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6、使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7、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一)认知领域方面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材、明确对本册教材的各项要求按教学大纲要求,努力迎合课改浪潮,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2、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学时,尽量提一些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同时也更好地展示学生的才能,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成果。采用多种合作形式,如:同桌合作、随意合作、小组合作、优帮差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班级体凝聚力。
3、面向全体学生、认真批改作业。发现错误及是订正,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努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学困生,提高优生率。
4、面对教材,我们不应当急于看《教参》《教案》,而应该先独立思考,这样才会有惊喜的发现,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教材,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处理教材时,必须吃准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新起点,根据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导学活动的基点和难点,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与可能,给予个别辅导与帮助。
5、加强口算训练,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加深解答应用题能力训练;增强学生几何观念,搞好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的连接与润滑。
6、认真阅读、研究自主练习题,并合理使用练习题,练习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读题、自悟题、自做题,让练习真正落到实处,切记走过场。
(二)情感领域方面
1、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好习惯,充分利用实物、图形、图片及现有电教设备,努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切忌一刀切,力求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后进生多关心和帮助,全身心地爱护他们,用饱满深情的慧眼让他们抬起头。
3、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通过定期的训、不定期的练,使之形成一定的素质。
4、主动和班主任配合,和家长取得联系,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断巩固良好的师生关系,继续巩固和发展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联系,优化外部育人环境,搞好班风、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的凝聚力。
(三)动作技能领域方面
1、教师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易于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关键。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操作教具、学具和自己制作教具、学具的实际能力;在课堂上,多进行拼、剪、摆等活动,增强学生操作能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王国中学到有用的数学。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启发式教学和技能的训练。
注:因为本学期时间长,在完成本册教学任务后预计剩余时间为两到三周。为了不浪费这段教学时间,同时给第十二册的总复习更加充足的时间,我们决定把第十二册的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提前到本学期上。
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十一
我们班共有学生xx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一)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一厘米、一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六)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二—六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七八九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七—九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二—六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七八九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一米、一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一米=一百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习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十二
1.能正确口算几十或几百几十除以几十(商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积在1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2.掌握出书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3.初步裂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挣却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式题,表达混合运算的步骤。
4.初步理解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能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5.能认、读、写亿以内的数和整亿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
6.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并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7.认识计算器,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有趣的数学规律。
8.认识射线、直线,能区分射线、直线和线段。进一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9.经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能。
学生的整体情况还不错。从基本知识的掌握上来看,学生对基本的知识问题能够较正确的解答,由此也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还是很努力的,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来看,孩子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平时的学习中,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作业能够认真、按时独立的完成。不论是听课时看学生的课堂常规,还是课下看学生的课间活动,以及学生早、午到校的情况,都不难看出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一些后进的学生需要及时的辅导。
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十四
在学生的认知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方法。在我执教的一班:优等生比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学习习惯要加强。二班:学习成绩比较平均,尖子生较少,学习困难生比较多。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上课的时候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按时认真完成,但个别学生对待学习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家长和教师多方面引导。针对这些情况,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学数学中得到快乐,发展思维。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线上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十五
本班学生有学生53人,其中男生有27人,女生有26人。从总体上看,学生数学能力相对欠缺,数学基础不够扎实,学习热情一般,只有一半学生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能按时完成作业。还有一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学习比较吃力,与好学生差距很大。因此,在本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并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对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在书写上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感。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